福建省泉州市四校联考2022~2023下学期期末八年级物理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2022~2023 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质量测试 5.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如图所示的现象进行讨论,其中错误的是( )
(考试时间:90 分钟 满分:100 分)
注意事项:本试卷共 8页
1.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用 0.5mm 黑色墨水签字笔将答案
A.图(甲)帕斯卡裂桶实验说明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深度有关
书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请不要错位、越界答题,在本试题上答题一律无效。使用 2B铅笔。
B.图(乙)对沸腾的水停止加热,抽气减压,水再次沸腾,说明气压减小沸点升高
2. g=10N/kg
C.图(丙)盆景自动供水装置利用了大气压强使盆景内的水位保持不变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 14 小题,每小题 2分,共 28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D.图(丁)煤气灶点燃煤气后不会从进口处向空气中泄漏,其原因是进口处煤气流速大,压强
1.第一个通过理想实验发现“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科学家是( )

A.伽利略 B.亚里士多德 C.牛顿 D.帕斯卡
6.如图所示,力对物体做功的是( )
2.如图所示,下列实例中属于增大压强的是( )
A. 用力搬石头,搬而末动 B. 提着桶在水平路面上前进

A.剪刀刃很锋利 B.挖机轮胎较宽 C.铁轨下铺枕木 D.书包带较宽
3.下列用具在正常使用的过程中,属于省力杠杆的是( )
C. 用力将鸡蛋举高 D. 手举杠铃静止不动
7.电源《流浪地球 2》引爆兔年电影春节档,如图 1 影片中太空电梯的
炫目特效让观众极为震撼。太空电梯加速升空过程中( )
. . A.动能不变,势能变大 B.动能变小,势能变小
图 1
A.食品夹子 B.核桃夹 C.筷子 D.船桨 C.动能变小,势能变大 D.动能变大,势能变大
4.关于惯性,下列四个现象中对应的说明正确的是( ) 8.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写到:“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说的是大风掀起
A.羽毛球被推出离开球拍后,仍然向前运动,是因为羽毛球受到惯性的作用 了茅草做的屋顶,如图 2 所示。关于这一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B.汽车紧急刹车,车上的人会向前倾,说明车有惯性 A.屋顶上方空气流速大,压强小
C.拍打刚晒过的被子,灰尘脱落,说明灰尘有惯性 B.屋顶上方空气流速小,压强大
D.自行车从斜坡冲下来时不容易停下来,说明速度越快惯性越大 C.屋内空气流速大,压强大
D.屋内空气流速小,压强小
图 2
第 1页(共 8页)
{#{QQABSQCEggAAQBIAARACQw2wCgCQkgAACCgOABAUMEAAiRFABCA=}#}
9.科学中常用数学方法来表示某些量的关系。下列图象中能用阴影面积表示相应的量是( ) 是弹簧测力计示数 F 随物体下降时间 t 变化的图像,则下
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4﹣8s 物体的重力在减小,浮力在增大
B.8s 后物体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不变
A. 压强 B. 压力 C.物体受到的最大浮力是 5N
3 3
D.物体的密度是 2.25×10 kg/m 图 6
14.如图 7 所示,放在水平桌面上的三个完全相同的容器内,装有适量的水,将 A、B、C三个体积
相同的正方体分别放入容器内,待正方体静止后,三个容器内水面高度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
C. 功率 D. 时间 是( )
10.小华在“双手头上前掷实心球”测试时,从地面捡起质量为 2kg 的实心球,缓慢举至 2m 高处, A.正方体受到的浮力大小关系为 FA>FB>FC
上体后仰,球离开手后的运动路径如图 3所示,若空气阻力忽略不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B.三个正方体的密度大小关系是ρA>ρB>ρC
A.从捡球到举高 2m,小华对球做功 4J C.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大小关系为 F 甲=F 乙=F 丙
B.球离手后由于受到惯性作用在空中继续上升 D.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强大小关系为 p 甲<p 乙<p 丙 图 7
C.球运动到最高点时,它的速度为零 图 3 二、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12 分)
D.球运动到最高点时,处于非平衡状态 15.在煮茶时会闻到茶香,这是由于分子在做 ;
11.在做“研究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实验时,将木块 A 放置水平木板 B 上,加载一个钩码,把一支 16.人体某些部位也具有杠杆的功能,如图 8 是肱二头肌收缩将前臂收回的动作,此时支点是
测力计系在 A 上,如图 4 所示。当向左拉动 B 时,测力计指针稳定。下列讨论中错误的是( ) (选填“A”或“B”),前臂属于 杠杆。
A.此装置可研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的关系
B.A 受 B 的摩擦力与测力计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C.A 受到 B的摩擦力的大小为 2.4N,方向向左
图 4
D.若增大拉动 B的速度,测力计的示数会变大
12.如图 5 所示甲、乙两套装置所用滑轮质量均相等,用它们分别将所挂重物在相等时间内竖直向
图 8
上匀速提升相同高度.若 G1=G2,所用竖直向上的拉力分别为 F 图 91和
2 2
F2,拉力做功的功率分别为 P1和 P2,两装置的机械效率分别为η1 17.如图 9维修汽车的千斤顶利用了 原理,小活塞面积为 2cm ,大活塞面积为 800cm ,
和η2(忽略绳重和摩擦).则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当用 100N 的力作用在小活塞上,能顶起 N 的汽车。
A.F1>F2 η1=η2 P1<P2 B.F1>F2 η1=η2 P1=P2 18. 如图 10 所示,在竖直平面内用轻质细线悬挂一个小球,将小球拉至 A
C.F1<F2 η1<η2 P1<P2 D.F1<F2 η1>η2 P1>P2 点,使细线处于拉直状态,由静止开始释放小球,不计摩擦,小球可在 A、
13.弹簧测力计下挂一长方体物体,将物体从盛有适量水的烧杯上方 C两点间来回摆动,若小球摆到 B点时,细线刚好断开,小球的运动状态将
图 5
离水面某一高度处缓缓下降,然后将其逐渐浸入水中如图甲;图乙 (选填“保持不变”或“改变”);若小球摆到 C点时,所有外力
图 10
第 2页(共 8页)
{#{QQABSQCEggAAQBIAARACQw2wCgCQkgAACCgOABAUMEAAiRFABCA=}#}
全部消失,小球将 (选填“静止”、“做匀速直线运动”或“继续做圆周运动”)。 四、简答题(共 1小题,共 4 分)
19.如图 11 所示,小明正在做俯卧撑,把他的身体看作一个杠杆,O为支点,A 为重心,他的体重 23.小明一家驾车出游,轿车的天窗以如图所示方式打开,他认为在车正常行驶时,车外新鲜空气
为 550N.地面对手的支持力 F 的力臂是 m,大小为 N。 可以从天窗进入车内,你认为他的想法对吗?请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
20.如图 12 所示,轻质杠杆可绕 O 转动,A 点悬挂一重为 12N 的物体 M,B点受到电子测力计竖直
向上的拉力 F,杠杆水平静止,已知 OA=AB=BC,则 F 为 N。保持杠杆水平静止,将 F
作用点从 B 移至 C,此过程中 F方向保持不变,F的力臂记为 l,则 F 的大小变 ,F 与
图 15
( )的关系图线为图 2中的①;将 M从 A移至 B,再重复上述步骤,F 与( )的关系图线为
图 2 中的 (选填数字序号)。
五、实验题(本大题共 5 小题,共 32 分)
24.(6分)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中,同学们设计了如图 16 的实验装置,其中 A 为小车,
B为木块,C 为小卡片。
图 11
图 12
三、作图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分)(温馨提示:规范作图,否则不给分。)
21.如图 13 所示,请画出潜水艇下潜时所受力的示意图。
图 16
(1)同学们不断改进并先后设计了图甲、乙、丙所示三个方案,他们改进的先后顺序为乙、甲、
丙。
①乙实验的滑块改为甲实验的小车是为了减小 对实验的影响;
图 13
②最后的丙实验中应选择轻质小卡片,是为了减小 对实验的影响。
22.请在图 14 中画出拉力 F 的力臂 l(O为支点)。
(2)实验中通过改变钩码的 来改变拉力,从而探究二力平衡时力的大小关系。
(3)同学们用图丙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时,将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如图丁所示),松手后卡
片 (能/不能)平衡,这样做是为了说明二力平衡时两个力应作用在 上。
(4)为了验证只有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才能平衡,在图丙所示情况下,小华下一步的操
作是: 。
图 14
第 3页(共 8页)
{#{QQABSQCEggAAQBIAARACQw2wCgCQkgAACCgOABAUMEAAiRFABCA=}#}
25.(7 分)如图 17 所示,同学们利用压强计等装置“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进行了如下的 示)。
操作。 26.(7 分)小明利用弹簧测力计、烧杯、小桶、石块、细线等器材探究浮力大小与排开液体的重
力的关系。
图 17
(1)在使用压强计前,发现 U 形管中两侧液面已有高度差,如图甲所示。接下来的操作
是 。
图 18
A.直接从 U 形管右侧中倒出适量液体
B.拆除胶管重新安装 (1)部分实验操作步骤如图甲所示,遗漏的主要步骤是 ,若将遗漏的步骤标
(2)调节好压强计后,在实验时通过观察 U形管两侧液面高度差来反应液体内部压强大小,这 注为 D,最合理的实验步骤顺序是 (用实验步骤对应的字母表示)。
种实验方法称为 。 (2)小明进行实验并把数据记录在下表中,从表中数据可知石块受到的浮力是 N。
(3)分析乙、丙两图的实验现象,初步得出的结论是:同种液体中,液体压强随液体深度的增 小明根据表中数据归纳出了实验结论并准备结束实验,同组的小丽认为实验还没有结束,理由
加而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因此拦河大坝要做成 (选 是 。
填“上窄下宽”或“上宽下窄”)的形状。 实验步骤 A B C D
(4)小芳保持如图丙图中探头的位置不变,并向容器内加入适量的浓盐水,她发现 U 形管两侧 弹簧测力计示数/N 1.6 1.8 0.5 0.3
液面的高度差又变大了,于是得出了“在同一深度,液体的密度越大,其内部的压强越大”的
(3)实验结束后,小明还想进一步探究浮力大小是否与物体的密度有关,可取 相
结论,她的操作不可靠,原因是加入盐水后液面位置改变了,正确操作是应将探头适当
同的铁块和铝块,使其浸没在同种液体中,比较浮力的大小。
(选填“上移”或“下移”)。
(4)另一小组利用两个相同的弹簧测力计 A 和 B,饮料瓶、薄塑料袋(质量忽略不计)和吸管
(5)小明用丁装置测量未知液体的密度:在左侧加入适量的水,在右侧缓慢倒入待测液体,直
组成的溢水杯对实验进行改进,装置如图乙所示。向下移动横杆,使重物缓慢浸入盛满水的溢
到观察到橡皮膜相平,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 (选填下列选项,可多选);
水杯中,观察到 A 的示数和 B 的示数都在变化,且 A、B 示数的变化量 (选填
A.右侧待测液体到容器底的深度 h1 “相等”或“不相等”)。
B.右侧待测液体到橡皮膜中心的深度 h2 (5)若该小组记录到重物在浸入水中前和完全浸入水中后(未接触溢水杯底),弹簧测力计 A
C.左侧水到容器底的深度 h3 的示数分别为 4.8N 和 3.6N,已知水的密度为 1g/cm3,则该重物的密度为 kg/m3。
D.左侧水到橡皮膜中心的深度 h4
根据你选用的物理量推导出待测液体密度的表达式为ρ= (用题中字母和ρ水表
第 4页(共 8页)
{#{QQABSQCEggAAQBIAARACQw2wCgCQkgAACCgOABAUMEAAiRFABCA=}#}
27.(6 分)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放,当小球摆动到竖直位置时,恰好与静止在水平面上的木块 C 发生碰撞,木块都会在水平面上滑
行一定距离后停止,本实验中通过比较木块移动的距离反映小球撞击木块 C 前的动能大小,这种研
究方法叫 法;
(3)根据乙、丙所示的探究过程,他观察到图丙中木块 C撞得更远,可得出结论:小球的动能大
小与 有关(选填“速度”、“高度”或“质量”);
(4)若水平面绝对光滑且足够长,木块 C 被撞击后,它将做 直线运动(选填“减速”、
19 “匀速”或“加速”);图
(5)在探究小球动能与质量的关系时,有同学提议可以在水平面桌面上将同一根弹簧压缩相同的
(1)如图甲所示,实验前,杠杆左端下沉,则应将左端的平衡螺母向 调节(选填“左” 程度,分别弹出质量不同的小球去撞击木块,撞击木块时小球的动能 (选填“相等”或
或“右”),直到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目的是 。 “不相等”),该方案 (选填“正确”或“错误”)。
(2)如图乙所示,杠杆上的刻度均匀,在 A点挂 4 个钩码,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在 B 六、计算题(共 3 小题,第 29 题 6 分、第 30 题 6 分、第 31 题 8 分,共 20 分)
点挂 个相同的钩码:当杠杆平衡后,将 A、B 两点下方所挂的钩码同时朝远离支点方向 29.(6 分)如图 21 所示是一款集自动清洁技术和人性智能设计于一体的地面清洁机器人。该机器
2
移动一小格,则杠杆 (选“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 人的质量为 3kg,与水平地面的接触面积为 0.01m ,求:
(3)如图丙所示,若不在 B 点挂钩码,改用弹簧测力计在 B点向下拉杠杆,使杠杆仍在水平位 (1)机器人对水平地面的压力;
置,当测力计从 a 位置转到 b 位置时,其示数大小将 ;(选填“不变”“变大”或“变 (2)机器人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小”)
(4)保持 A点钩码数量和力臂不变,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测出多组动力臂 L1和动力 F1的数
据,绘制了 L1 F1的关系图象,如图丁所示.请根据图象推算,当 L1为 0.6m 时,F1为 N。
28.(6分)如图 20 所示,摆线的长度 L 相同,小球 A、B 的质量 mA<mB,悬线与竖直方向之间的夹
角θ1<θ2。
图 21
图 20
(1)图甲、乙中,同时由静止释放 A、B 两球,观察到它们并排摆动且始终相对静止,同时到达竖
直位置,这表明两小球在摆动过程中任一时刻速度大小与小球的 无关;
(2)小强设计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物体的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小球按图示位置由静止释
第 5页(共 8页)
{#{QQABSQCEggAAQBIAARACQw2wCgCQkgAACCgOABAUMEAAiRFABCA=}#}
2
30.(6 分)30.北京冬奥会通过“数字科技+美学创新”首次实现火炬水下接力。若水下机器人携 31.(8分)如图 23 甲所示,在水平桌面上放有一薄壁柱形容器,一个重力为 5N,底面积为 0.02m ,
﹣5 3
带火炬以恒定功率 20W 沿水平方向直线运动,其 v﹣t 图象如图 22 所示,求: 高为 10cm 的柱形玻璃杯 A漂浮于水面,在 A的底部连接有一个体积为 4×10 m 的实心金属块 B。
(1)机器人在 10s~20s 受到的阻力; 此时 A、B 两物体在水中处于静止状态,细线未拉直(B 未与容器底部紧密接触,细线不可伸长
(2)机器人在 0~20s 做的功。 且质量、体积忽略不计)。向容器中注水,细线拉力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容器足够高)。
3 3
(水密度为 1.0×10 kg/m ,g 取 10N/kg)求:
(1)图甲中玻璃杯 A 所受浮力的大小。
(2)图甲中水对玻璃杯 A 底部的压强大小。
(3)实心金属块 B的密度。
图 22 图 23
第 6页(共 8页)
{#{QQABSQCEggAAQBIAARACQw2wCgCQkgAACCgOABAUMEAAiRFABCA=}#}
3
2022~2023 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质量测试答案 体积;(4)相等;(5)4×10 。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 14 小题,每小题 2分,共 28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27、(1)右;便于测量力臂,同时消除杠杆自重对杠杆平衡的影响;(2)6;顺时针;(3)变大;
1、A 2、A 3、B 4、C 5、B (4)0.5。
6、C 7、D 8、A 9、B 10、D 28、(1)质量;(2)转换;(3)速度;(4)匀速;(5)相等;错误。
11、D 12、B 13、D 14、C 七、 计算题(共 3 小题,第 31 题 6 分、第 32 题 6 分、第 33 题 8 分,共 20 分)
二、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12 分) 29. 解:
15、无规则运动 (1)机器人受到的重力:
16、 A;费力。 G=mg=3kg×10N/kg=30N,
4
17、帕斯卡;4×10 N。 机器人对水平地面的压力:
18、改变;静止。 F=G=30N,
19、1.5;330。 (2)机器人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20、6;小;② p= = =3000Pa;
三、作图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 分)(温馨提示:规范作图,否则不给分。)
答:(1)机器人对水平地面的压力为 30N;
(2)机器人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 3000Pa。
30、解:(1)由图可知机器人在 10s~20s 的速度 v=2m/s,
由 P= =Fv 可知,机器人在 10s~20s 的牵引力 F= = =10N,
由于机器人在 10s~20s 是匀速直线运动,则机器人的牵引力与受到阻力是一对平衡力,
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可知,机器人在 10s~20s 受到的阻力 f=F=10N;
21、 。22、
四、简答题(共 1 小题,共 4 分) (2)由 P= 可知,机器人在 0~20s 做的功 W=Pt=20W×20s=400J。
23、答:不对;打开天窗时,由于外部的空气的流速大、压强小,汽车内部的空气的流速小、压强 答:(1)机器人在 10s~20s 受到的阻力为 10N;
大,车内气体在压强差的作用下被压往窗外。 (2)机器人在 0~20s 做的功为 400J。
五、实验题(本大题共 5 小题,共 30 分)
24、 故答案为:(1)①摩擦力;②质量(或重力);(2)数量;(3)不能;同一直线;(4)用剪刀 31、解:
把小卡片剪成两个更小的卡片,观察两个更小卡片是否平衡。 (1)由题意可知,甲中玻璃杯 A处于漂浮状态,其受到的浮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
所以,玻璃杯 A 受到的浮力:F 浮=GA=5N;
25、(1)B;(2)转换法;(3)增大;上窄下宽;(4)上移;(5)BD; ×ρ水。
(2)玻璃杯 A漂浮,根据浮力产生的原因可知,水对玻璃杯 A 底部的压力 F=F 浮=5N,
26、(1)测量空桶的重力;DBAC;(2)0.2;只通过一组实验数据得出的结论会具有偶然性;(3) 则玻璃杯 A 底部受到水的压强:p= = =250Pa;
第 7页(共 8页)
{#{QQABSQCEggAAQBIAARACQw2wCgCQkgAACCgOABAUMEAAiRFABCA=}#}
(3)由图乙可知当金属块 B 被提起时绳子的拉力 F=2N,
﹣5 3
金属块 B 浸没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VB排=VB=4×10 m ,
3 3 ﹣5 3
则金属块 B 受到浮力:FB浮=ρ水gVB排=1.0×10 kg/m ×10N/kg×4×10 m =0.4N;
因金属块 B 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竖直向上的浮力和拉力,且金属块受平衡力,
所以金属块 B 的重力:GB=FB 浮+F=0.4N+2N=2.4N,
由 G=mg 可知,金属块 B 的质量:m= = =0.24kg,
3 3
则金属块 B 的密度:ρB= = =6×10 kg/m 。
答:(1)图甲中玻璃杯 A 所受浮力的大小为 5N。
(2)图甲中水对玻璃杯 A底部的压强大小 250Pa。
3 3
(3)实心金属块 B 的密度为 6×10 kg/m 。
第 8页(共 8页)
{#{QQABSQCEggAAQBIAARACQw2wCgCQkgAACCgOABAUMEAAiRFABCA=}#}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河北省石家庄市辛集市2022-2023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化学试题(答案)

下一篇:海南省文昌市2022-2023八年级下学期7月期末物理试题(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