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沪教版)九年级上册综合练习:2.2 奇妙的二氧化碳(第2课时)(答案)

2.2 奇妙的二氧化碳
(第2课时 二氧化碳的制取)
一、单选题
1.下列反应既不是化合反应也不是分解反应的是
A.硫+氧气二氧化硫 B.石蜡+氧气二氧化碳+水
C.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D.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2.科技人员向农民建议:在利用温室效应生产作物时,向温室中施放适量二氧化碳,可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主要是因为
A.二氧化碳可使害虫窒息死亡,从而有效地防治植物病虫害
B.二氧化碳一般不支持燃烧,施用二氧化碳可避免火灾
C.二氧化碳可产生“温室效应”,能使温室内的温度稳中有升
D.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施放二氧化碳可促进作物生长
3.二氧化碳是空气的成分之一。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通常状况下,CO2是无色气体 B.相同条件下,CO2的密度大于O2密度
C.工业获得 CO2 是物理变化 D.空气中CO2含量过多或过少都会不利
4.为了区分O2与CO2两种气体,下列方法中不可行的是
A.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盛满上述两种气体的集气瓶中
B.观察两种气体的颜色
C.将两种气体分别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
D.用软质塑料瓶分别盛满上述两种气体,各倒入1/3体积的水,盖紧瓶盖,振荡
5.“碳达峰、碳中和”是近期频繁出现的热词。关于碳循环和氧循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碳循环和氧循环过程中均发生了化学变化
B.碳循环和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含量的相对稳定
C.绿色植物的生长过程,既涉及碳循环,又涉及氧循环
D.碳循环和氧循环分别是指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循环
6.下列实验都用到了水,其中水的作用和另外三个实验不同的是
A.检查气密性
B.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C.收集气体
D.铁丝燃烧
7.用如图所示4个实验探究二氧化碳能否与水反应(实验中所用的纸花均用石蕊染成紫色并干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最终只有实验④中的紫色石蕊小花会变红
B.实验④就能说明二氧化碳与水发生了反应
C.由实验①④推断,实验④中有酸性物质生成
D.在实验④中,若对比小花放入集气瓶前后的现象,可以不必做实验③
8.打开盛雪碧的饮料瓶, 发现有大量气泡产生,根据这一现象,小明对产生的气体作出了如下猜想,其中明显不合理的是
A.可能是二氧化碳
B.可能是水蒸气
C.可能是对人体无害的气体
D.可能是对人体有害的气体
9.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制备、检验、收集和用途能达到目的是
A.实验室用块状石灰石和稀硫酸反应制备大量二氧化碳
B.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火焰熄灭,该瓶气体就是二氧化碳
C.实验室收集二氧化碳通常采用向下排空气法
D.将集满二氧化碳气体的集气瓶盖上玻璃片,正放在桌上
10.实验室里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气体时一般有以下操作步骤: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连接装置;③加入大理石;④加入稀盐酸;⑤收集;⑥验满。其中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⑤⑥ B.②①④③⑤⑥
C.②①③④⑤⑥ D.②③④①⑤⑥
二、实验题
11.据图回答。
(1)B、F连接制取并测量产生气体的体积,二氧化碳体积始终偏大的原因是______。
(2)F装置可用来测量生成的CO2气体的体积,在水面上放一层植物油的目的是______,植物油上方原有的空气对实验的结果______(填“有”或“没有”)明显影响。
12.用如图的实验装置可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并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请回答以下问题。
(l)指出装置A中的错误之处: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 。
(2)纠正错误后,完成以下实验内容:①若要检验二氧化碳气体,装置A与装置C中的导管连接顺序是a--______,观察到装置C中的现象是________。②装置A与装置B连接,观察到装置B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二氧化碳具有__________________的性质。
13.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你已经掌握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些知识,请你结合如图装置图回答问题:(友情提示:所选装置均填序号)
(1)写出指定仪器名称:①_____________,②________。
(2)实验室制取和收集CO2气体时应选用___________两装置相连接,检验集气瓶中CO2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室用KMnO4制取O2时,用排水法收集O2完毕后,停止实验时的操作顺序是________。
(4)已知氨气(NH3)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实验室常用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的固体混合物来制取氨气.其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收集装置是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答案】B
【详解】
A.硫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硫,是多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是化合反应,错误;
B.石蜡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是物质和氧气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不符合“一变多”,不属于分解反应;不符合“多变一”,不属于化合反应,正确;
C.高锰酸钾分解为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是一种物质生成多种物质,是分解反应,错误;
D.铁和氧气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是多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是化合反应,错误。
故选B。
2.【答案】D
【详解】
A.二氧化碳的浓度不足以使害虫窒息死亡,A错误;
B.向温室中施放适量二氧化碳,是因为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B错误;
C.二氧化碳可产生“温室效应”,但是大棚不是通过二氧化碳,提升温室内温度,C错误;
D.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施放二氧化碳可促进作物生长,D正确。
故选:D。
3.【答案】C
【详解】
A.通常状况下,CO2是无色气体,说法正确;
B.二氧化碳的相对分子质量是44,氧气的相对分子质量是32,相同条件下,CO2的密度大于O2密度,说法正确;
C.工业上碳酸钙高温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说法错误;
D.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过多会造成温室效应,含量过少影响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空气中CO2含量过多或过少都会不利,说法正确;
答案:C。
4.【答案】B
【详解】
A.将燃烧的木条放入盛有氧气和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木条熄灭的是二氧化碳,木条燃烧的更旺的是氧气,所以能鉴别,不符合题意;
B.氧气和二氧化碳是两种无色无味的气体,所以用闻气味的方法不能将二者鉴别,符合题意;
C.将氧气和二氧化碳分别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二氧化碳生成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而氧气不能,所以能鉴别,不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能溶于水,而氧气不易溶于水,所以在盛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塑料瓶中,分别倒入水后,盛二氧化碳的塑料瓶变瘪了,所以能鉴别,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答案】D
【详解】
A.碳循环、氧循环主要表现在绿色植物从大气中吸收二氧化碳,在水的参与下经光合作用转化为葡萄糖并释放出氧气,有机体再利用葡萄糖合成其他有机化合物。碳循环和氧循环过程中均发生了化学变化,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碳循环、氧循环主要表现在绿色植物从大气中吸收二氧化碳,在水的参与下经光合作用转化为葡萄糖并释放出氧气,有机体再利用葡萄糖合成其他有机化合物。有利于维持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含量的相对稳定,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绿色植物既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又可以进行呼吸作用,吸收氧气,呼出二氧化碳,既涉及碳循环,又涉及氧循环,不符合题意;
D.碳循环和氧循环分别是指碳元素和氧元素的循环,符合题意。
故选D。
6.【答案】D
【详解】
A.检查气密性时,水的主要作用是使装置内与外大气分隔开,形成压强差;
B.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水的主要作用是使装置内与外大气分隔开,形成压强差;
C.收集气体,水的主要作用是使装置内与外大气分隔开,使气体纯净;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水的主要作用是防止高温熔化物溅落,炸裂集气瓶。
故选D。
7.【答案】C
【分析】
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也能溶于水,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酸性溶液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详解】
A.实验①中喷醋酸,④中生成了碳酸,都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错误;
B.实验④需要与实验③对照,才能说明二氧化碳与水发生了反应,错误;
C.由实验①④推断,实验④中有酸性物质,正确;
D.实验④需要与实验③对照,才能说明二氧化碳与水发生了反应,错误。
故选C。
8.【答案】D
【详解】
A.雪碧是碳酸饮料,打开瓶盖会逸出二氧化碳,因此猜想合理;
B.雪碧中含有水,因此也可能是水蒸气,故猜想合理;
C.雪碧是饮料,不可能有毒,故猜想合理;
D.雪碧是饮料,不可能有毒,故猜想不合理。
故选D。
9.【答案】D
【详解】
A.块状石灰石和稀硫酸反应制二氧化碳时,反应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于水,附着在石灰石表面会阻止反应的进一步进行,所以实验室常用块状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故不符合题意;
B.二氧化碳和氮气都不可燃也不助燃,燃着的木条熄灭不能证明气体就一定是二氧化碳,故不符合题意;
C.相同条件下,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可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不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收集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盖上毛玻片后应正放在桌面上,故符合题意。
10.【答案】C
【详解】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制取二氧化碳的操作步骤是:连接仪器、组装实验装置→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向锥形瓶中装入大理石→向漏斗中注入稀盐酸→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验满,所以,正确的操作顺序为:②①③④⑤⑥。故C选项正确。
二、实验题
11.【答案】
(1)加入的稀盐酸的体积也算成二氧化碳的体积
(2)隔离二氧化碳和水 没有
【详解】

12.【答案】(1)药品使用硫酸 长颈漏斗下端未伸到以下 (2)d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 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详解】
(1)制取二氧化碳应该用碳酸钙和稀盐酸,不能用稀硫酸;长颈漏斗的下端要没入液面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跑掉;
(2)①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的方法是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观察是否有沉淀生成,故a与d相连;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故可以看到的现象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②由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故烧杯中下面的蜡烛先熄灭,上面的蜡烛后熄灭;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13.【答案】(1)长颈漏斗 水槽 (2) BC 用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则说明已经集满,反之,则没满 (3)先将导管从水槽中移出,再熄灭酒精灯 (4)A D
【详解】
(1)根据常用仪器的名称①长颈漏斗、②水槽;
(2)实验室使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这是固-液常温型反应,故可以选择的发生装置是B,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可以使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可以使用C装置收集,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把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的口部,观察木条是否熄灭;
(3)实验室使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需要加热,用排水法收集O2完毕后,为防止水槽中的水倒吸,引起试管破裂,故停止实验时的操作顺序是先将导管从水槽中移出再熄灭酒精灯;
(4)实验室常用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的固体混合物来制取氨气,反应需加热,发生装置选择A;氨气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收集装置选择D。
故答案为:
(1)①长颈漏斗、②水槽;
(2)BC 用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则说明已经集满,反之,则没满;
(3)先将导管从水槽中移出,再熄灭酒精灯;
(4)A;D。
1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化学沪教版九上练习:5.2 金属矿物 铁的冶炼(含解析)

下一篇:化学(沪教版)九年级上册综合练习:5.3 金属防护和废金属回收(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