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山东省淄博市桓台重点学校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20.0分)
1. 据礼记记载,西周时期已有相当丰富的酿酒经验和完整的酿酒技术规程。下列酿酒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
A. “糖化”:将淀粉水解为葡萄糖
B. “发酵”:将葡萄糖转化为酒精
C. “蒸馏”:根据沸点不同分离得到白酒
D. “窖藏”:封存白酒产生具有醇厚香味的物质
2. 我国华为公司推出全球首款采用塑料制作柔性屏幕的折叠手机,塑料属于( )
A. 天然材料 B. 金属材料 C. 合成材料 D. 复合材料
3. 下列气体在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小的是( )
A. 氮气 B. 稀有气体 C. 氧气 D. 二氧化碳
4. 正确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和人身安全的重要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加热液体 B. 蒸发
C. 闻气味 D. 稀释浓硫酸
5. 厨房中的下列物质分别放入适量水中,充分搅拌,能得到溶液的是( )
A. 食盐 B. 面粉 C. 豆油 D. 牛奶
6. 中学生应有一定的安全常识。下列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错误的是( )
A. 遇到室内起火,迅速打开门窗通风
B. 图书馆内图书起火,可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
C. 发现火势较大或有蔓延趋势的火灾,立即拨打火警电话
D. 遭遇火灾险情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等方式跑离着火区域
7. 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鉴别和 取样,与熟石灰混合研磨,闻气味
从和的混合溶液中提纯 加入过量的溶液,过滤,洗涤,向滤渣中加适量稀盐酸
从与的混合物中回收 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除去中的气体 通过盛有溶液的洗气瓶
A. B. C. D.
8. 下列物质,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 )
A. 水 B. 铜 C. 氢气 D. 氯化钠
9. 下列溶液的最大的是( )
A. 使石蕊试液显红色的溶液 B. 使酚酞试液显红色的溶液
C. 使石蕊试液显紫色的溶液 D. 使酚酞试液显无色的溶液
10. 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一种思维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
A. 酸雨的,则的降雨一定是酸雨
B. 阴离子带负电荷,则带负电荷的粒子一定是阴离子
C. 化学反应伴随能量变化,则食物的腐烂过程一定伴随能量变化
D. 活泼金属能和稀盐酸反应放出气体,则能和稀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一定是活泼金属
11. 下列化学方程式与客观事实相符,且书写完全正确的是( )
A. 用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
B.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C. 用稀硫酸除铁锈:
D. 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
12. 宏微结合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
A. 水蒸气冷凝变成液态水,体积减小温度降低,分子变小
B. 气体容易被压缩一一气体分子间隔较大
C. 一氧化碳能燃烧,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一一不同种分子的性质不同
D. 稀盐酸和稀硫酸化学性质相似溶液中都含有氢离子
13. 传统中药“金银花”的有效成分中含有一种名为绿原酸的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绿原酸由三种元素组成
B. 绿原酸由个碳原子、个氢原子和个氧原子构成
C. 绿原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D. 绿原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1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一定是催化剂
B. 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C. 、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则最外层电子数为的粒子都是离子
D. 一定温度下,将某物质的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时,溶液中溶质质量可能增加
15. 中国芯片蚀刻技术国际领先。进行硅芯片蚀刻时的产物均为气体,在蚀刻物表面不留任何残留物。该反应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上述四种物质均由分子构成 B. 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均不变
C. 空气中物质丁的质量分数为 D. 反应生成的丙和丁微粒数之比为: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1.0分)
16. 化学助力科技强国。请根据你所学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天问一号”探测器应用了目前世界上最轻的金属结构材料新型镁锂合金,镁锂合金属于 ______ 填“金属材料”或“合成材料”。
中国高铁,世界第一。修建铁路需要大量的钢铁,生铁与钢的性能不同的原因是 ______ ;工业炼铁的原理是利用一氧化碳与氧化铁的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目前世界上已有以上的铁得到了回收利用。回收利用废旧金属的社会意义是 ______ 写一条即可。
17. 在“宏观一微观一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请回答下列问题:
从宏观角度看,氯化钠由 ______ 组成;从微观角度看,钠、氧气、氯化钠三种物质中,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是 ______ 。
如图是五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五种粒子中属于同种元素的是 ______ 填字母序号。
微粒与微粒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______ 。
18. 如图是、、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在时,向盛有物质的烧杯中加入水,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______ 。
若物质中混有少量物质,最好采用 ______ 填“降温结晶“或“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
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所含溶质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______ 。
三、实验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1.0分)
19. 控制变量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之一。请结合下列实验,回答相关问题:
实验中,观察到薄铜片上的乒乓球碎片先燃烧,滤纸碎片后燃烧,可以说明燃烧条件之一是 ______ 。
实验中,试管 ______ 填“”或“”中的铁钉会生锈。
实验中,试管内反应更剧烈,说明金属与酸反应的快慢与 ______ 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 。
20.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请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完成相关问题。
写出仪器的名称 ______ 。
写出利用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基本反应类型是 ______ 。用装置收集氧气有下列操作步骤:
将导管伸入集气瓶口,气体进入瓶中。
将装满水的集气瓶倒置在水槽中。
当气体收集满时,用毛玻璃片盖住瓶口,将集气瓶移出水槽正放在桌上。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______ 填编号。
制取二氧化碳时,要获得平稳气流,最佳发生装置是 ______ 填装置序号,用装置检验气体集满的方法是 ______ 。
将干燥纯净的二氧化碳通入装置,可观察到澄清的溶液变浑浊,原因是 ______ 已知:时,氢氧化钠在乙醇中的溶解度为,而碳酸钠在乙醇中几乎不溶解。
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7.0分)
21. 在学习了常见的酸和碱后,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围绕“酸碱中和反应”,在老师引导下开展实验探究活动,请你参与下列活动。
【实验探究】将氢氧化钾溶液与稀硫酸混合,观察不到明显现象,为证明氢氧化钾溶液与稀硫酸发生了反应,三位同学进行了以下实验。
测定溶液变化的方法
甲同学在实验过程中测得变化如图所示,则该同学是将 填字母序号。
氢氧化钾溶液滴入稀硫酸中
稀硫酸滴入氢氧化钾溶液中
测混合过程中的温度变化
乙同学在实验过程中测得反应混合溶液的温度变化如图所示,说明稀硫酸与氢氧化钾溶液发生的反应是 填“放热”或“吸热”反应。图中点表示的含义是 。
借助于酸碱指示剂
丙同学通过图所示实验,他观察到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也证明氢氧化钾溶液与稀硫酸发生了化学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提出问题】针对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大家纷纷提出了猜想。
【猜想与假设】
猜想一:只有;猜想二:有和;猜想三:有和。
【进行实验】为了验证猜想,学习小组选用粉末、溶液,进行如下探究:
实验方案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方案一 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粉末 溶液中有,猜想二正确
方案二 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溶液中有,猜想二正确
【实验结论】通过探究,同学们一致确定猜想二是正确的。
【评价与反思】
丁同学针对上述方案提出疑问,认为方案二是不合理的,理由是 。
同学们经过反思与讨论,最后认为方案一中的粉末可以用下列的某些物质代替,也能得到同样的实验结论,请你选出可用药品的字母序号 。
A.
B.
C.
D.
五、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
22. 将石灰石样品放入烧杯中杂质既不溶于水也不参加反应,向其中加入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加入的稀盐酸质量与产生气体的质量关系如图,请计算。
石灰石样品与稀盐酸充分反应后产生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______ ;
计算所用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
答案和解析
1.【答案】
【解析】解:、“糖化”:将淀粉水解为葡萄糖,葡萄糖是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误;
B、“发酵”:将葡萄糖转化为酒精,酒精是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B错误;
C、“蒸馏”:根据沸点不同分离得到白酒,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正确;
D、“窖藏”:封存白酒产生具有醇厚香味的物质,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误;
故选:。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本题考查了物质的变化判断,明确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2.【答案】
【解析】解:塑料是三大合成材料之一。
故选:。
根据材料的分类来分析,合成材料包括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
本题考查了材料的分类,掌握常见的材料及其种类是解题的关键,难度不大。
3.【答案】
【解析】解: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占、氧气占、稀有气体占、二氧化碳占、其它气体和杂质占。
A、氮气占,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故选项错误。
B、稀有气体占,不是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小的,故选项错误。
C、氧气占,不是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小的,故选项错误。
D、二氧化碳占,是四种气体中空气中含量最小的气体,故选项正确。
故选:。
根据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占、氧气占、稀有气体占、二氧化碳占、其它气体和杂质占,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熟记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口诀:“氮七八氧二一,零点九四是稀气;还有两个零点三,二氧化碳和杂气”是解答此类题的关健。
4.【答案】
【解析】解:、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图中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大拇指不能放在短柄上,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蒸发时,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闻气体的气味时,应用手在瓶口轻轻的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子中,不能将鼻子凑到集气瓶口去闻气体的气味,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的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以防止酸液飞溅;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
A、根据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蒸发操作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闻气体的气味时的方法招气入鼻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5.【答案】
【解析】解:、食盐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能形成溶液,故选项正确。
B、面粉难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够形成溶液,故选项错误。
C、豆油难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够形成溶液,故选项错误。
D、牛奶中的一些不溶性的小液滴难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够形成溶液,故选项错误。
故选:。
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它的基本特征是均一性和稳定性;只有被分散的物质在另一种物质中是可溶的,二者混合后才会形成溶液。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溶液的本质特征均一性、稳定性、混合物、各种物质的水溶性方面的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6.【答案】
【解析】
【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灭火的原理和方法、防止爆炸的措施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答】
A、室内起火,不能立即打开门窗,否则空气流通,火势更旺,故选项说法错误。
B、图书馆内图书起火,可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这样可以减少图书的损坏,故选项说法正确。
C、发现火势较大或有蔓延趋势的火灾,立即拨打火警电话,故选项说法正确。
D、湿毛巾有类似防毒面具作用,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能防止吸入燃烧时生成的烟尘;气体受热密度变小,有毒气体上升聚集在高处,故要匍匐前进,寻找安全出口,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
7.【答案】
【解析】解:、硫酸铵能与氢氧化钙反应释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而硫酸钾与氢氧化钙不反应,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A正确;
B、加过量溶液,氯化镁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过滤、洗涤,再向滤渣中滴加适量稀盐酸,氢氧化镁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故B正确;
C、易溶于水,难溶于水,可用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的方法回收,故C正确;
D、和气体均能与溶液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D错误。
故选:。
A、根据硫酸铵能与氢氧化钙反应释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而硫酸钾与氢氧化钙不反应进行分析;
B、根据加过量溶液,氯化镁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进行分析;
C、根据易溶于水,难溶于水进行分析;
D、根据和气体均能与溶液反应进行分析。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解题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
8.【答案】
【解析】解:、水是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由水分子构成的,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B、铜属于金属单质,是由铜原子直接构成的,符合题意,故选项正确。
C、氢气属于气态非金属单质,是由氢分子构成的,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D、氯化钠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故选:。
根据金属、大多数固态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等由原子构成;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气态的非金属单质和一般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如氢气、水等;有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一般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如氯化钠,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方面的知识,对物质进行分类与对号入座、掌握常见物质的粒子构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9.【答案】
【解析】解:、使石蕊试液显红色的溶液显酸性,小于。
B、使酚酞试液显红色的溶液显碱性,大于。
C、使石蕊试液显紫色的溶液,显中性,等于。
D、使酚酞试液显无色的溶液,显中性或酸性,小于或等于。
故溶液的最大的是。
故选:。
当溶液的等于时,呈中性;当溶液的小于时,呈酸性;当溶液的大于时,呈碱性,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大小之间的关系、常见酸碱指示剂的性质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0.【答案】
【解析】解:、酸雨的,但的降雨不一定是酸雨,正常雨水的约为,酸雨是小于的雨水,故选项推理错误。
B、阴离子带负电荷,但带负电荷的粒子不一定是阴离子,是可能电子等,故选项推理错误。
C、化学反应伴随能量变化,则食物的腐烂过程一定伴随能量变化,故选项推理正确。
D、活泼金属能和稀盐酸反应放出气体,但能和稀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不一定是活泼金属,也可能是碳酸盐等,故选项推理错误。
故选:。
A、根据正常雨水的约为,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带负电荷的粒子,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化学反应伴随能量变化,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酸能与活泼金属、碳酸盐等反应生成气体,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此类题时要根据不同知识的特点类推,不能盲目类推,并要注意知识点与方法的有机结合,做到具体问题能具体分析。
11.【答案】
【解析】解:、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B、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故选项错误。
C、氧化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故选项错误。
D、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故选项正确。
故选:。
根据化学方程式判断正误的方法需考虑: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化学式书写是否正确;是否配平;反应条件是否正确;和的标注是否正确。
本题难度不大,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然后再根据方程式的书写规则进行判断;化学方程式正误判断方法是:先看化学式是否正确,再看配平,再看反应条件,再看气体和沉淀,最后短线改成等号。
12.【答案】
【解析】解:、水蒸气冷凝变成液态水,体积减小,是因为温度降低,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小,故选项解释错误。
B、气体容易被压缩,是因为气体分子间隔较大,气体受压后,分子间的间隔变小,故选项解释正确。
C、一氧化碳能燃烧,二氧化碳不能燃烧,是因为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不同种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故选项解释正确。
D、稀盐酸和稀硫酸化学性质相似,是因为溶液中都含有氢离子,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
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3.【答案】
【解析】解:、绿原酸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故选项说法正确。
B、绿原酸是由绿原酸分子构成的,个绿原酸分子是由个碳原子、个氢原子和个氧原子构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
C、相对分子质量单位是“”,不是“克”,常常省略不写,故选项说法错误。
D、绿原酸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则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
A、根据绿原酸化学式的含义,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个绿原酸分子的构成,进行分析判断。
C、相对分子质量单位是“”,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等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4.【答案】
【解析】解: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但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不一定是催化剂,也可能是没有参加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B.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也可能是升温造成的,此过程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说法错误。
C.、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但是最外层电子数为的粒子不一定都是离子,如氖原子、氩原子的最外层也是个电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D.一定温度下,将某物质的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时,溶液中溶质质量可能增加,如在一定温度向存在着未溶解晶体的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加水转化为不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
A.根据催化剂的概念来分析;
B.根据是否生成新物质来分析;
C.根据粒子结构来分析;
D.根据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来分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掌握催化剂的概念、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粒子结构以及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之间的转化方法来分析解答。
15.【答案】
【解析】解:、由物质的构成可知,乙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故A错误;
B、该反应有单质参加反应,又有单质生成,反应前后一定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故B错误;
C、丁是氮气,空气中物质氮气的体积分数是,故C错误。
D、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方程式是:,由方程式的意义可知,该反应生成的丙和丁微粒数之比为:,故D正确。
故选:。
A、根据物质的构成分析;
B、根据化合价原则分析;
C、根据空气的成分分析。
D、根据微粒的变化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表示,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16.【答案】金属材料 含碳量不同 保护金属资源答案合理即可
【解析】解: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与合金,因此镁锂合金属于金属材料;故答案为:金属材料;
生铁的含碳量为,钢的含碳量为,生铁与钢的性能不同的原因是含碳量不同;工业炼铁的原理是利用一氧化碳与氧化铁的反应,在高温的条件下,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答案为:含碳量不同;;
目前世界上已有以上的铁得到了回收利用。回收利用废旧金属的社会意义是保护金属资源,保护环境;故答案为:保护金属资源答案合理即可。
根据材料的分类来分析;
根据生铁与钢的区别、炼铁的原理来分析;
根据回收废旧金属的意义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7.【答案】钠、氯两种元素 钠
【解析】解:从宏观角度看,氯化钠由钠、氯两种元素组成;从微观角度看,钠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故答案为:钠、氯两种元素;钠;
五种粒子中的质子数相同,属于同种元素;故答案为:;
微粒的质子数为,是铝元素,铝元素显价,微粒的质子数为,是氯元素,氯元素通常显价,铝元素与氯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是氯化铝,化学式为:;故答案为:。
根据常见物质的组成和构成分析回答。
根据同种元素的质子数相同分析;
根据微粒最外层电子数的特点分析微粒,性质,根据元素写出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
本题的难度不大,了解微粒的结构示意图、微粒的模型图的意义是解答本题的基础知识。
18.【答案】 降温结晶
【解析】从图上可以知道,在时,物质的溶解度为,即:水中最多能溶解物质。所以水最多可以溶解物质。所以在时,向盛有物质的烧杯中加入水,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故答案为:;
从图上可以知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若物质中混有少量物质,最好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
故答案为:降温结晶;
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的大小关系是;根据溶解度的定义和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可知,溶解度越大,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越大。根据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溶质质量分数,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所含溶质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故答案为:;
根据溶解度的定义进行分析;
根据图示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
根据溶解度的定义和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以及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溶质质量分数进行分析。
溶解度曲线能定量地表示出溶解度变化的规律,从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同一溶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同一温度下,不同溶质的溶解度;温度对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影响不同。
19.【答案】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酸的浓度
【解析】解:实验中,观察到薄铜片上的乒乓球碎片先燃烧,滤纸碎片后燃烧,可以说明燃烧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故答案为: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中的铁钉与氧气和水同时接触,铁钉发生锈蚀;中的铁钉只与水接触,没有发生锈蚀,故答案为:;
实验中,两试管中的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同,试管内反应更剧烈,说明金属与酸反应的快慢与酸的浓度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故答案为:酸的浓度;。
根据燃烧的条件以及实验现象来分析;
根据铁在与氧气、水蒸气共存时会发生锈蚀来分析;
根据实验设计、反应的原理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20.【答案】铁架台 分解反应 将燃着的木条放在导管口处,若木条熄灭,证明二氧化碳已满 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在乙醇中几乎不溶解
【解析】解:铁架台是常用的夹持仪器,故答案为:铁架台;
如果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该反应是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新物质,属于分解反应;若采用排水法收集氧气,该操作的正确步骤为:将装满水的集气瓶倒置在水槽中;将导管伸入集气瓶口,气体进入瓶中;当气体收集满时,用毛玻璃片盖住瓶口,将集气瓶移出水槽正放在桌上;故答案为:;分解反应;;
实验室制取,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分液漏斗可以控制反应的速率;用装置检验气体集满的方法是:将燃着的木条放在导管口处,若木条熄灭,证明二氧化碳已满;故答案为:;将燃着的木条放在导管口处,若木条熄灭,证明二氧化碳已满;
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在乙醇中几乎不溶解,所以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饱和氢氧化钠乙醇溶液中,能观察到观察到澄清的溶液变浑浊;故答案为: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在乙醇中几乎不溶解。
仪器的名称和用途;
制取装置包括加热和不需加热两种,如果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如果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
实验室制取,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的验满;
将干燥纯净的二氧化碳通入装置,可观察到澄清的溶液变浑浊,原因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在乙醇中几乎不溶解。
本考点主要考查了仪器的名称、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同时也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气体的验满、反应类型等,综合性比较强。气体的发生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主要出现在实验题中。
21.【答案】 放热 和恰好完全反应 固体粉末减少或消失,溶液变成黄色 与反应也会产生白色沉淀,无法证明一定存在
【解析】解:由变化曲线可知,溶液刚开始,呈酸性,此时溶液应是溶液,随着溶液的加入,溶液逐渐增大到,最后大于,所以应是将溶液滴入溶液中,故选:;
由图可知,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温度升高,说明酸碱中和反应为放热反应,点此时温度达到最高值,证明和恰好完全反应;
氢氧化钾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钾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进行实验】方案一:实验结论是猜想二正确,反应后溶液中含有硫酸,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粉末,氧化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可观察到铁锈减少或消失,溶液变成黄色;
方案二是不合理的,理由是与反应也会产生白色沉淀,无法证明一定存在;
与硫酸反应生成氢气,有气泡,能证明有硫酸;
B.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硫酸铜溶液为蓝色,观察到固体溶解,溶液变蓝色,能证明有硫酸;
C.与硫酸不反应,不能证明有硫酸;
D.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有气泡,能证明有硫酸;
故选:。
故答案为:;
放热;和恰好完全反应;
;
固体粉末减少或消失,溶液变成黄色;
与反应也会产生白色沉淀,无法证明一定存在;
。
根据酸碱性与关系,结合图分析;
根据图分析;
氢氧化钾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钾和水;
【进行实验】氧化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
与反应也会产生白色沉淀;
根据硫酸的化学性质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22.【答案】
【解析】解:由图可知,石灰石样品与稀盐酸充分反应后产生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设所用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为,
则所用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答:所用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故答案为:
;
。
根据图中信息来分析;
根据二氧化碳的质量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在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第一要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第二要使用正确的数据,第三计算过程要完整。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