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一 《燃烧和灭火》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1.下列图标中属于消防安全标志的是( )
A. ①③⑤ B. ③④⑤ C. ①② D. ②④
2.下列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
A. 酒和醋的酿造 B. 动植物的呼吸 C. 蜡烛燃烧 D. 食物腐烂
3.下列气体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
A. 氨气 B. 氢气 C. 氮气 D. 二氧化碳
4.下列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中,只能得出“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的是( )
A. B. C. D.
5.将酒精灯的灯芯拨得松散一些,可使燃烧更旺的原因是( )
A. 减少酒精的挥发
B. 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 增加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D. 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6.下列有关易燃、易爆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在搬运时,要轻拿轻放,不能摔、砸或撞击
B. 生产酒精的车间里,只要不影响工作,个人可以吸烟
C. 煤矿矿井里必须采取通风、严禁烟火等措施
D. 在有易燃物的工作场所,严禁穿化纤类服装
7.有关如图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B. 向水中白磷通氧气,白磷会燃烧
C. 热水的作用只是提供热量
D. 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即可燃烧
8.用化学原理解释下列词语,其中不合理的是( )
A. 钻木取火——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B. 釜底抽薪——清除可燃物
C. 风助火威——为燃料提供足够的氧气
D. 火上浇油——隔绝空气
9.某物质的着火点为t℃,图中该物质燃烧得最旺的点是( )
A. Q点 B. P点 C. N点 D. M点
10.老师为大家演示了一个兴趣实验,将一张浸有酒精的棉手帕点燃,然后甩动手帕,当大火熄灭以后,手帕完好无损,你认为手帕没有燃烧的原因是( )
A. 酒精燃烧产生了二氧化碳
B. 棉手帕不是可燃物
C. 温度没有达到棉手帕着火点
D. 手帕没有与氧气接触
11.下列关于灭火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木材着火用水泼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B. 扑灭森林火灾开辟隔离带——清除和隔离可燃物
C. 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绝
D. 不慎将酒精灯洒到桌面燃烧,用湿布覆盖——隔氧又降温
12.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 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
B. 天然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C. 燃着的酒精灯不慎碰倒,立即用湿布盖灭
D. 正在使用的家用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浇灭
二、综合题
13.燃烧与我们的生活和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请回答下列问题:
(1)酒精灯内的酒精不小心洒出,在桌面燃烧起来,采用的灭火方法是________。
(2)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放入较多的蔬菜。其灭火原理是________。
(3)一支烟头会引发一场火灾,从燃烧的条件上讲,烟头的作用________。
(4)“釜底抽薪”灭火的化学原理是________。
(5)天然气泄漏容易引起爆炸。如果家里天然气泄漏,你的应急措施是(答两点即可):________、________。
(6)古语道:“人要实,火要虚”,做人必须脚踏实地,事业才能有成,燃烧固体燃料需要将其架空,燃烧才能更旺。从燃烧的条件看,“火要虚”的实质是:________。
(7)加油站、面粉加工厂、纺织厂、煤矿的矿井内,都标有“严禁烟火”的字样或图标,因为这些地方的空气中常混有________,它们遇到明火,有发生爆炸的危险。
14.如图所示为粉尘爆炸的实验装置。打气简向容器内打气吹散面粉,瞬间发生爆炸,软橡胶片被冲飞,蜡烛熄灭。
(1)吹散面粉的目的是增大________。
(2)软橡胶片被冲飞说明化学变化不但生成新物质,还伴随着________的变化。
(3)蜡烛熄灭的原因是________。
15.2020年3月30日,四川凉山西昌再次发生森林大火,火灾过火面积1000余公顷,该起火灾也造成了19名地方扑火人员牺牲。可是,我们并不想他们成为英雄,为了最可爱的人,我们应当学会燃烧与灭火,预防火灾发生。
(1)消防员携带鼓风式森林灭火器进山灭火,该灭火器通过内置柴油发动机使鼓风机扇片高速转动,喷出十二级强风,这种灭火器的灭火原理是破坏了燃烧三要素中________
(2)家庭用火不慎也易导致火灾,若油锅起火,用锅盖盖住的灭火原理是________
(3)专家分析,造成消防员牺牲的元凶不是大火本身,而是“燃爆”瞬间消耗大量的氧气,产生有毒物质使消防员中毒昏迷死亡,写出其中可能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
(4)为避免火灾发生,在林场等场所要贴警示标志。下列图标中,表示“禁止放易燃物”的是________
A B C D
16.某化学兴趣小组的甲、乙两位同学对探究燃烧需要的条件非常感兴趣,为此进行了有关的实验探究。
(査阅资料)①白磷和红磷燃烧都能生成白色的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有毒,会对呼吸道造成一定的伤害。
②五氧化二磷易溶于水,与热水反应生成磷酸,与冷水反应生成偏磷酸。
③白磷的着火点为40℃,常温下在空气中也能与氧气反应;红磷的着火点为260℃。
(1)(实验探究一)图1是甲同学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请你根据图中的实验现象回答有关问题:
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是因为________。
(2)烧杯中水的作用是①________;②________。
(3)(实验探究二)乙同学经过实验和思考,发现甲同学设计的实验存在问题,同时设计了新的实验如图2。
①设计A、C的目的是________。
②能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O2的现象是________。
(4)(实验反思)甲同学设计的实验存在的问题是________(写一条即可)。
三、实验探究题
17.控制变量法是重要的科学探究方法。下面是探究燃烧与灭火的实验,用下面已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的装置进行实验探究;
(1)请回答有关问题。
实验步骤 现象 结论或解释
步骤Ⅰ:用玻棒分别蘸取95%的酒精、蒸馏水置于火焰上。 酒精________, 蒸馏水________。 结论:酒精是可燃物,水不是可燃物。
步骤Ⅱ:将盛有白磷的带孔燃烧匙伸入A瓶中 白磷不燃烧 A瓶在常温下
步骤Ⅲ:向A瓶中加满80 ℃热水,塞紧瓶塞 白磷不燃烧 A瓶中充满水,缺少________。
步骤Ⅳ:打开K1、K2 , 从a口向A瓶中鼓入空气,待瓶中的液面低于燃烧匙底部时,关闭K1、K2.此时进入量筒B中水的体积为200 mL 观察到A瓶中的白磷燃烧
(2)步骤1实验现象可知,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________,对比步骤Ⅲ和Ⅳ的现象可知,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二________。
(3)对比步骤Ⅱ和Ⅳ的现象可知,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三是________。
(4)待装置冷却一段时间后,打开K2 , 如果观察到________,说明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1/5,若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小于1/5,原因可能是________(答一条即可)。
(5)若实验中,不慎碰倒酒精灯,酒精在桌面上燃烧起来,灭火的方法是________。
(6)学习了燃烧的条件,炒菜在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你会怎样灭火的________。
18.研究小组对“物质燃烧条件”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白磷着火点为40°C,普通棉花着火点为150°C。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U型管放有棉花,右侧棉花中裹有少量白磷。
[实验步骤]I.检查装置气密性。
Ⅱ.按图示标注,向装置内添加适量药品。
Ⅲ.向装置b烧杯内加入10°C的冰水,打开K1 , 关闭K2 , 向U型管通入O2。
IV. ......
V.按步骤IV操作后,观察到白磷及棉花燃烧,在燃烧过程中,关闭K1 , 打开K2 , 向U型管通入CO2。
回答下列问题:
(1)检查装置a的气密性的方法是________。
(2)步骤Ⅲ中,观察到U型管内可燃物不燃烧,其原因是________。
(3)步骤IV证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请完善实验方案并回答问题。
①操作1:关闭K1 , 打开K2 , 通入CO2至装置c中。
现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此操作目的是________。装置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②操作2:将装置b烧杯内的水换成80°C的热水。
现象:________。
③操作3:________(结合图中装置写出具体的操作过程)。
现象:观察到U型管右端先产生白烟,片刻后U型管右端的棉花开始燃烧。
(4)步骤V中可观察到可燃物熄灭,说明CO2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
四、计算题
19.工业上用石灰石浆吸收废气中的二氧化硫,并制取石膏,简易流程如下图所示,主要的反应为2CaCO3+2SO2+ O2+4H2O=2CaSO4·2H2O(石膏)+2CO2。
(1)将石灰石加水制成石灰石浆的目的是________。
(2)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主要是为了________。
(3)现将50 t含杂质20%的石灰石制成石灰石浆,运用上述反应原理吸收SO2气体(假设杂质不参加反应)。
①列式计算最多可以吸收SO2气体的质量。
②最多生成石膏的质量为________。
课题一 《燃烧和灭火》 同步测试
答案解析
一、单选题
1.【答案】 A
【解析】①表示禁止吸烟,②表示节约用水,③表示禁止放易燃物,④表示塑料制品回收标志,⑤表示禁止点火。所以属于消防安全标志的是①③⑤。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图中所示标志的含义及题目的要求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2.【答案】 C
【解析】A、酿酒和醋是用粮食发酵,过程中有氧气参加反应,但进行得较缓慢,一般不容易被察觉,属于缓慢氧化,不符合题意;
B、动植物呼吸是有机物与氧气反应,但进行得较缓慢,,一般不容易被察觉,属于缓慢氧化,不符合题意;
C、蜡烛燃烧,有氧气参加反应,且有明显的发光放热现象,属于剧烈氧化,符合题意;
D、食物腐败过程中有氧气参加反应,但进行得较缓慢,,一般不容易被察觉,属于缓慢氧化,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缓慢氧化定义分析,燃烧属于剧烈的氧化反应。
3.【答案】 B
【解析】A、氨气不具有可燃性,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不可能发生爆炸,选项不符合题意;
B、氢气具有可燃性,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可能会燃烧发生爆炸,选项符合题意;
C、氮气没有可燃性,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不可能发生爆炸,选项不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不可能发生爆炸,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爆炸是在有限的空间中由急速的燃烧引起的,因此要满足燃烧的条件,气体必须是可燃性气体。
4.【答案】 C
【解析】A、图示烧杯中的蜡烛一定时间后熄灭,放在空气中的蜡烛正常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氧气,不符合题意。
B、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水中的白磷不能燃烧,铜片上的白磷能与氧气接触,温度能达到着火点,水中的白磷不能与氧气接触,红磷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可得出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且温度达到着火点,不符合题意。
C、图中小木条先燃烧,小煤块后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符合题意。
D、图中小木条能燃烧,玻璃棒不能燃烧,说明燃烧需要可燃物,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对比实验的相关知识及燃烧的条件分析
5.【答案】 D
【解析】A. 酒精灯的灯芯拨得松散一些,增大酒精的挥发,故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 可燃物的着火点不能随意改变,故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 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为固定的,故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 酒精灯的灯芯拨得松散一些,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燃烧更加剧烈,故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物质的燃烧条件是:必须是可燃物,同时与氧气接触,达到物质的着火点。
6.【答案】 B
【解析】A、在搬运时,要轻拿轻放,不能摔、砸或撞击,以防发生爆炸,选项说法不符合题意;
B、生产酒精的车间里弥漫着酒精蒸气,遇到明火可能会引发火灾、甚至爆炸,所以严禁吸烟,选项说法符合题意;
C、煤矿矿井里必须采取通风、严禁烟火等措施,降低瓦斯浓度,防止发生火灾甚至爆炸,选项说法不符合题意;
D、化纤类服装摩擦会产生静电,引燃易燃物,甚至发生爆炸,选项说法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易燃、易爆物质使用的注意事项分析
7.【答案】 B
【解析】A、由图片可知,红磷不燃烧,故A不符合题意;
B、水中白磷通入氧气满足燃烧条件,能燃烧,故B符合题意;
C、实验烧杯中的热水除了起到升高温度的作用,还起到隔绝氧气的作用,故C不符合题意;
D、物质燃烧的条件是物质是可燃物、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以上、有氧气参与,则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不一定燃烧,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燃烧的条件是物质是可燃物、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以上、有氧气参与。
8.【答案】 D
【解析】A、钻木取火,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不符合题意;
B、釜底抽薪是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它物品隔离,不符合题意;
C、风助火威是为燃料燃烧提供足够的氧气,促进其燃烧,不符合题意;
D、火上浇油是增加了可燃物,没有隔绝空气,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燃烧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据此分析
9.【答案】 D
【解析】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或空气)和温度达到着火点,氧气浓度越大燃烧越剧烈,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燃烧的条件,及氧气浓度最大时,燃烧的最旺分析
10.【答案】 C
【解析】A、酒精燃烧产生了二氧化碳,不是手帕没有燃烧的原因,故A不符合题意;
B、棉手帕可以燃烧,是可燃物,故B不符合题意;
C、酒精中含有水,酒精燃烧释放的热量被水蒸发吸收,使温度没有达到棉手帕着火点,则棉手帕不能燃烧,故C符合题意;
D、手帕与空气中的氧气接触,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燃烧必须满足三个条件: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
11.【答案】 A
【解析】A、用水灭火是因为水蒸发时能够吸收热量,降低燃烧物的温度,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而不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故A符合题意;
B、扑灭森林火灾开辟隔离带,隔离可燃物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故B故A不符合题意;
C、盖上锅盖--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绝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故C不符合题意;
D、不慎将酒精洒到桌面燃烧,用湿布覆盖,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绝和降温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物质燃烧需要三个条件: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因此,只要破坏燃烧的条件,就可以实现灭火。
12.【答案】 D
【解析】A、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达到灭火的目的,故A项不符合题意;
B、天然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移除可燃物并降低可燃气体的浓度,使天然气遇明火不能燃烧,故B项不符合题意;
C、燃着的酒精灯不慎碰倒,立即用湿布盖灭,降低可燃物周围的温度到着火点以下,达到灭火的目的,故C项不符合题意;
D、正在使用的家用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浇灭,可能导致电源短路,水导电,可能导致人触电,故D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分析,燃烧需要同时满足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三个条件,缺一不可,若缺少一个则可灭火,所以灭火原理为撤离可燃物或隔绝氧气或降温至着火点以下。
二、综合题
13.【答案】
(1)湿抹布扑灭
(2)降温至着火点以下
(3)升温至着火点
(4)清除可燃物
(5)关闭阀门;打开窗户通风换气
(6)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7)可燃性气体和粉尘
【解析】(1)酒精灯内的酒精不小心洒出,在桌面燃烧起来,可以降温至着火点以下或者隔绝空气,采用湿抹布扑灭;故填:湿抹布扑灭。(2)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放入较多的蔬菜,使油锅里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把火扑灭;故填:降温至着火点以下。(3)一支烟头会引发一场火灾,从燃烧的条件上讲,燃着的烟头使可燃物的温度升高到着火点,使可燃物燃烧;故填:升温至着火点。(4)“釜底抽薪”是指从锅底下抽去燃烧的柴火,使水停沸,从灭火的原理是清除可燃物;故填:清除可燃物。(5)天然气泄漏容易引起爆炸。如果家里天然气泄漏,可采取的应急措施是关闭阀门、打开窗户通风换气;故填:关闭阀门;打开窗户通风换气。(6)“火要虚”是指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燃料充分燃烧;故填: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7)加油站、面粉加工厂、纺织厂、煤矿的矿井内,有可燃性气体和粉尘,遇到明火,有发生爆炸的危险,所以在这些地方都标有“严禁烟火”的字样或图标;故填:可燃性气体和粉尘。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燃烧条件及灭火原理的知识,重点掌握三个燃烧条件,对照题目逐一分析作答。
14.【答案】
(1)反应 物间的接触面积
(2)能量
(3)面粉爆炸消耗O2蜡烛燃烧所需的O2不足
【解析】(1)吹散面粉的目的是增大反应物间的接触面积,使反应速迅进行,达到爆炸效果。(2)软橡胶片被冲飞说明化学变化不但生成新物质,还放出大量的热,伴随着机械能的变化。(3)蜡烛熄灭的原因是面粉爆炸消耗O2蜡烛燃烧所需的O2不足。
【分析】利用面粉燃烧来研究爆炸实验。
15.【答案】
(1)温度达到着火点
(2)隔绝空气
(3)
(4)D
【解析】(1)鼓风机喷出的风可以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达到灭火的目的,故是破坏了燃烧条件中的:温度达到着火点;(2)油锅着火,用锅盖盖住,是为了隔绝空气,起到灭火的目的,故填:隔绝空气;(3)碳不完全燃烧,会产生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有毒,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A、该图标表示“禁止燃放鞭炮”,不正确;
B、该图标表示“禁止带火种”,不正确;
C、该图标表示“禁止吸烟”,不正确;
D、该图标表示“禁止放易燃物”,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燃烧需要三个条件:(1)可燃物 (2)氧气(或空气)(3)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灭火的原理:清除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隔绝氧气(或空气);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16.【答案】 (1)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
(2)使烧杯内的白磷隔绝了氧气;给铜片上的白磷燃烧提供了热量
(3)探究可燃物燃烧温度需要达到着火点;B中白磷不燃烧,C中白磷燃烧
(4)污染环境或危害身体健康(合理即可)
【解析】【实验探究一】(1)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是因为铜片的温度最高只能达到热水所提供的80℃,不能达到红磷的着火点,故填: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2)烧杯中水的可为铜片上的白磷燃烧提供热量,同时也隔绝了烧杯内的白磷与空气的接触,故填:使烧杯内的白磷隔绝了氧气 给铜片上的白磷燃烧提供了热量;
【实验探究二】①由实验A与C相比较可知,都有氧气与白磷接触,只是水的温度不同,所以这样设计的目的是探究可燃物燃烧温度需要达到着火点,故填:探究可燃物燃烧温度需要达到着火点;②能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O2就是设计实验一个与氧气充分接触,另一个不与氧气充分接触,所以应选用实验B与C进行观察,所以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B中白磷不燃烧,C中白磷燃烧,故填:B中白磷不燃烧,C中白磷燃烧;
【实验反思】甲同学设计的实验存在的问题是红磷、白磷燃烧后产生的五氧化二磷有毒会污染空气危害身体健康。故填:污染环境或危害身体健康(合理即可)。
【分析】要充分利用燃烧的条件进行分析,探究燃烧的条件通常用的是对比实验法,分析题目时,就应该通过分析实验了解什么条件有了变化,进而得出相关结论。
三、实验探究题
17.【答案】 (1)燃烧;不燃烧;氧气
(2)燃烧需要可燃物;燃烧需要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3)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4)量筒中的中水倒流进入集气瓶,量筒内剩余水的体积为160mL;白磷量不足(或装置未冷却至室温)
(5)用湿抹布扑灭
(6)用锅盖盖灭(或倒入大量青菜)
【解析】步骤Ⅰ:用玻棒分别蘸取95%的酒精、蒸馏水置于火焰上,酒精是可燃物,水不是可燃物,故会观察到酒精燃烧,水不燃烧;
步骤Ⅲ:向A瓶中加满80 ℃热水,塞紧瓶塞,白磷不燃烧的原因是热水隔绝了氧气,即缺少氧气;(2)步骤1酒精燃烧,水不燃烧可知,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燃烧需要可燃物;对比步骤Ⅲ中热水隔绝了氧气,白磷不燃烧,步骤Ⅳ中白磷露出水面解除了氧气,可以燃烧,对比现象可知,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二是燃烧需要可燃物与氧气接触;(3)对比步骤Ⅱ中没有加热水,温度没有达到白磷的着火点,没有燃烧,步骤Ⅳ中白磷经过热水传递热量,温度达到了着火点,可以燃烧,对比现象可知,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三是: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4)待装置冷却一段时间后,瓶内气体遇冷收缩,瓶内气压减小,打开K2 , 在大气压的作用下,量筒中的中水倒流进入集气瓶,如果观察到量筒内剩余水的体积为160mL,说明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若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小于1/5,原因可能是白磷量不足导致装置内空气中的氧气未被完全耗尽,或装置未冷却至室温气体仍处于膨胀状态,导致瓶内反应前后的压强差减小。(5)若实验中,不慎碰倒酒精灯,酒精在桌面上燃烧起来,灭火的方法是用湿抹布扑灭,可以隔绝氧气达到灭火的目的。(6)学习了燃烧的条件,炒菜在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以用锅盖盖灭,隔绝氧气达到灭火的目的,也可以倒入大量青菜,降温至可燃物着火点以下达到灭火的目的。
18.【答案】 (1)关闭K1 , 推(或拉)注射器活塞,松开手后活塞复位,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2)温度没有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3)排出装置内的氧气;CaCO3+2HCl=CaCl2+H2O+CO2 ;可燃物不燃烧;关闭K2 , 打开K1 , 向U型管通入O2
(4)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解析】(1)根据容器内外压强不同的原理可知,检查装置a的气密性的方法是:关闭K1 , 推(或拉)注射器活塞,松开手后活塞复位,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故填写:关闭K1 , 推(或拉)注射器活塞,松开手后活塞复位,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2)根据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与氧气或空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可知,步骤Ⅲ中,观察到U型管内可燃物不燃烧,其原因是冷水温度低,因此,温度达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故填写:温度没有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3)①步骤IV实验后,已通入过氧气,装置中可能残留氧气,操作1目的是通入二氧化碳,排出装置内的氧气,故填写:排出装置内的氧气;
装置d中是稀盐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故填写:CaCO3+2HCl=CaCl2+H2O+CO2 ;
②将装置b烧杯内的水换成80°C的热水,由于没有与氧气接触,可燃物也不能燃烧,故填写:可燃物不燃烧;
③因为操作3观察到观察到U型管右端先产生白烟,片刻后U型管右端的棉花开始燃烧,说明可燃物与氧气接触了,因此,操作3步骤为:关闭K2 , 打开K1 , 向U型管通入O2 , 故填写:关闭K2 , 打开K1 , 向U型管通入O2;
(4)步骤V中可观察到可燃物熄灭,说明CO2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故填写: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四、计算题
19.【答案】 (1)增大反应物间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提高SO2的吸收率
(2)减少酸雨的形成
(3)①设最多可以吸收SO2的气体为x
2 CaCO3 + 2SO2+ O2+4 H2O=2 CaCO4·2 H2O+2CO2
200 128
50tX(1-20%) x
X=25.6t 答:最多可以吸收SO2的气体为25.6t;68.8t
【解析】(1)反应物接触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2)二氧化硫跟雨水结合生成亚硫酸,造成酸雨
(3)根据方程式计算代入的已知质量必须是纯净物的质量,方程式计算二氧化硫的同时也能算出水合硫酸钙的质量,即石膏的质量。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