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湖北省襄阳市中考物理模拟试卷(4月份)(含解析)

2023年湖北省襄阳市中考物理模拟试卷(4月份)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24.0分)
1.(2分)学习物理时经常要进行估测,下面是小英同学对自己身体相关物理量的估测,明显不合理的是(  )
A.初二男生的身高约是1.6m
B.人正常步行速度为10m/s
C.脉搏跳动约60次/min
D.手指甲的厚度约为1.0 mm
2.(2分)中华古诗词和俗语中蕴含着丰富的声学知识,下列有关理解正确的是(  )
A.“谁家玉笛暗飞声”中的笛声由笛管的振动产生
B.“响鼓还要重锤敲”说明声音的音调与振幅有关
C.“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说明声音可传递信息
D.“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诗句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3.(2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诗词中蕴含丰富的物理知识。以下有关物态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已是悬崖百丈冰”﹣﹣冰的形成是凝华,需要吸热
B.“露似真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熔化,需要吸热
C.“斜月沉沉藏海雾”﹣﹣雾的形成是液化,需要放热
D.“霜叶红于二月花”﹣﹣霜的形成是凝固,需要放热
4.(2分)如图所示,一束激光由空气射入装有水的容器中,折射后射在容器底部的B点,利用注射器往容器中加水,其他条件不变,则激光射在容器底部的位置(  )
A.A、B两点之间 B.B、C两点之间
C.C、D两点之间 D.在B点左侧
5.(2分)如图是爱动脑筋的小明用手机和透镜自制的简易投影仪,它能将手机上的画面放大投射到白墙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手机到透镜的距离应大于透镜的两倍焦距
B.墙上呈现的是手机画面的正立、放大的虚像
C.制作简易投影仪的透镜,可以制作老花镜镜片
D.要使墙上的像变大,应增大手机与透镜间的距离
6.(2分)有两个质量相等的球,其体积之比V1:V2=1:5,密度之比ρ1:ρ2=4:1,其中一个球是空心的,已知实心球的体积为V,则空心球的空心部分的体积为(  )
A.2V B.V C.(1/5)V D.(1/4)V
7.(2分)以下为小明的物理笔记摘录,正确的是(  )
A.游泳时,产生了使人前进的力,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人
B.跑步时,脚应向后蹬地,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C.足球被踢出后在空中飞行,此时足球受到重力和脚的踢力
D.鸡蛋碰石头,鸡蛋破了,说明石头对鸡蛋的力比鸡蛋对石头的力大
8.(2分)如图所示用F=12N水平向右的拉力匀速拉动物块A时,物块B相对于地面静止不动,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4N,则物块A所受地面的摩擦力的大小及方向为(  )
A.8N,水平向右 B.8N,水平向左
C.4N,水平向右 D.4N,水平向左
9.(2分)如图所示,均匀圆柱体甲和乙放置在水平地面上,S甲>S乙,h甲<h乙,现沿水平虚线切去部分后,使甲、乙剩余部分的高度均为h。若此时甲、乙的剩余部甲分对地面的压力相等,则甲、乙原先对地面的压强p甲、p乙和压力F甲、F乙的关系是(  )
A.p甲<p乙 F甲<F乙 B.p甲<p乙 F甲>F乙
C.p甲>p乙 F甲>F乙 D.p甲>p乙 F甲<F乙
(多选)10.(2分)如图甲,在水平面上的盛水容器中,一个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被固定在容器底部的一根细线拉住后完全浸没在水中静止。如图乙,当将细线剪断后,物体漂浮在水面上,且有四分之一的体积露出水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两图中,物体受到的浮力之比为4:3
B.物体的密度与水的密度之比为1:4
C.图甲中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大于图乙中水对容器底的压强
D.图甲中水对容器底的压力大于图乙中水对容器底的压力
11.(2分)刚刚参加物理兴趣小组的小明同学,在独立组装完一盏台灯后,将其接入电路中,闭合台灯开关时,发现台灯灯泡不亮,经检查发现保险丝熔断,则原因可能是(  )
A.台灯灯丝断了
B.进户线的火线与零线原来就接在一起
C.台灯灯座的两个接线柱相碰
D.台灯开关处短路
12.(2分)下列四幅图中,工作原理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  )
A.帽子上的风扇 B.手摇发电机
C.扬声器 D.自制小电动机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17.0分)
13.(2分)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正在传声的介质处于   (填“振动”或“静止”)状态;当声音从空气进入水中传播时,声速   (填“会”或“不会”)发生变化。
14.(1分)对进行小手术的麻醉,医生常常使用一种透明的、沸点为13.1℃的氯乙烷液体,它能把皮肤冷得处于麻木状态,这种“局部麻醉”所应用的物理原理是   。
15.(3分)小明在平静的湖边看到“云在水中飘,鱼在云上游”的现象。“云在水中飘”是小明以   为参照物看到“云”在水中运动的现象。“鱼在云上游”是鱼通过水面的   形成的虚像和云在水面的   形成的虚像同时出现的现象。
16.(3分)甲、乙两实心金属块,它们的体积之比为2:1,将它们分别放在调好的天平的左右盘中,天平恰好平衡。甲和乙的质量之比为   ;若将甲切去1/3,乙切去3/4,那么甲和乙剩余部分的密度之比是   ,质量之比为   。
17.(2分)教室的门关不紧,常被风吹开,小明在门与门框之间塞入硬纸片后,门就不易被风吹开了,门没被吹开时,风吹门的力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门受到的摩擦力,塞入硬纸片主要是通过    的方法来增大摩擦的。
18.(2分)如图所示,是a、b两种物质m﹣V的关系图像,若用质量相等的a、b两种物质分别制成两个实心正方体甲、乙,将甲、乙放在水平地面上,则甲、乙两物体对地面的压力之比为   ,甲、乙两物体对地面的压强之比为   。
19.(2分)如图所示,A、B两物块以不同方式组合,分别静止在甲、乙两种液体中,由此可判断ρ甲   ρ乙(选填“>”“<”或“=”);若A物块在两种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分别为F甲、F乙,则F甲   F乙。(选填“>”“<”或“=”)
20.(2分)小明同学想在家里安装一盏照明灯,如图所示是他设计的电路。图中虚线框1和2应连入开关和电灯,则开关应装在    方框中。安装完毕后,闭合开关,电灯不亮,用测电笔分别测试a、b、c点时,测电笔的氖管都发光,则电路的故障为    。
三、作图与实验探究题(每图1分、每空1分,共20分)
21.(1分)请作出图中与凸透镜折射光线对应的入射光线。
22.(1分)如图,请根据小磁针静止时N极的指向标出A处的磁感线方向和电源正、负极。
23.(4分)小明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时间/min 0 0.5 1 1.5 2 2.5 3 3.5
温度/℃ 90 92.4 94.4 95.6 98 100 100 100
(1)分析实验数据可知水在沸腾时温度的特点是    。
(2)分析实验数据可知水的沸点为    ℃,表明此时外界的大气压    标准大气压。(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3)图    (选填“乙”或“丙”)能反映水沸腾时产生气泡的情形。
24.(5分)小莉同学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
(1)实验过程中,当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如图甲所示时,在光屏上可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   的实像,若保持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变,移动透镜至   cm刻度线处,光屏上能再次呈现清晰的像。
(2)如图乙所示,保持蜡烛位置不变,移动透镜至16cm刻度线处,则人眼在   (选填A、B、C”)处能观察到蜡烛的像,像是图丙中的   (选填“1、2、3、4”)。
(3)实验完成之后,小莉把自己的近视眼镜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如图丁所示,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得模糊了,若想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在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位置的情况下,应将光屏   凸透镜。(选填“靠近”或“远离”)
25.(4分)小楷同学为了测量医用酒精的密度,进行了如下实验。
(1)小楷将天平放置于水平台面上,刻度盘指针如图甲所示,则应将平衡螺母往    (选填“左”或“右”)调节,使天平平衡。
(2)调节好天平第一次平衡后,按照图乙中A、B、C的步骤顺序进行测量,测得医用酒精的密度为    g/cm3。
(3)小楷按照上述步骤测量出的医用酒精的密度比真实值偏    (选填“大”或“小”)。原因是    。
26.(5分)小明用如图1所示装置研究浮力大小跟物体排开液体体积关系实验时,将一个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的金属圆柱体缓慢地浸入水中(水足够深),在接触容器底之前,分别记下圆柱体下表面所处的深度h,弹簧测力计相应的示数F,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次数 1 2 3 4 5
h(cm) 0 4 8 10 12
F(N) 6.75 5.75 4.75 4.25 4.25
(1)由实验数据可知,金属块重    N,完全浸没时受到的浮力是    N
(2)表中第1次到第3次实验数据,说明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体积    (填“有关”或“无关”);分析表中第4次和第5次实验数据,说明了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大小与深度    (填“有关”或“无关”)。
(3)图2中能正确反映F和h关系的图象是    
五、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4分+5分,共9分)
27.(4分)将一未装满水密闭的矿泉水瓶,先正立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再倒立放置,如图所示,瓶盖的面积是8cm2,瓶底的面积是28cm2,瓶重和厚度忽略不计(g取10N/kg)。求:
(1)倒立放置时瓶盖所受水的压力和压强;
(2)倒立放置时矿泉水瓶对桌面的压强。
28.(5分)某同学想测量一种液体的密度。他将适量的待测液体加入到圆柱形平底玻璃容器里,然后一起缓慢放入盛有水的水槽中。当容器下表面所处的深度h1=10cm时,容器处于直立漂浮状态,如图a所示。已知容器的底面积S=25cm2,ρ水=1.0×103kg/m3,g取10N/kg。
(1)求水对容器下表面的压强;
(2)求容器受到的浮力;
(3)从容器中取出100cm3的液体后,当容器下表面所处的深度h2=6.8cm时,容器又处于直立漂浮状态,如图b所示。求液体的密度。
2023年湖北省襄阳市中考物理模拟试卷(4月份)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24.0分)
1.(2分)学习物理时经常要进行估测,下面是小英同学对自己身体相关物理量的估测,明显不合理的是(  )
A.初二男生的身高约是1.6m
B.人正常步行速度为10m/s
C.脉搏跳动约60次/min
D.手指甲的厚度约为1.0 mm
【分析】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符合题意的是哪一个。
【解答】解:
A、成年人的身高在170cm左右,中学生的身高接近成年人,在160cm=1.6m左右。此选项符合实际;
B、人正常步行的速度在4km/h=4×m/s≈1.1m/s左右。此选项不符合实际;
C、人在平静状态下,心跳一次的时间接近1s,所以1min的心跳次数大约60次。此选项符合实际;
D、圆珠笔芯的直径在1mm左右,手指甲的厚度与此差不多,在1mm左右。此选项符合实际。
故选:B。
【点评】对物体长度、质量、重力等进行估测,是初中物理的一项基本要求,平时结合所学知识对身边的如:人高、教室高、一步长、步行速度、楼梯阶梯数、物理课本长和宽、教室内空气质量等等,多观察多思考,必要时做出正确判断。
2.(2分)中华古诗词和俗语中蕴含着丰富的声学知识,下列有关理解正确的是(  )
A.“谁家玉笛暗飞声”中的笛声由笛管的振动产生
B.“响鼓还要重锤敲”说明声音的音调与振幅有关
C.“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说明声音可传递信息
D.“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诗句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
声音的响度与振幅、传播距离、分散程度等有关;
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
【解答】解:A.“谁家玉笛暗飞声”中的笛声由笛管内空气柱的振动产生,故A错误;
B.“响鼓还需重锤敲”声音的响度与振幅有关,敲打的力度越大,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故B错误;
C.“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听到狗的叫声,知道有人来,即说明声音可传递信息,故C正确;
D.“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响度大,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响度和传递信息的有关知识,是一道声现象的综合题,涉及到的知识点较多,只要平时学习时多归纳,多总结即可,都是一些基础题目,难度不大。
3.(2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诗词中蕴含丰富的物理知识。以下有关物态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已是悬崖百丈冰”﹣﹣冰的形成是凝华,需要吸热
B.“露似真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熔化,需要吸热
C.“斜月沉沉藏海雾”﹣﹣雾的形成是液化,需要放热
D.“霜叶红于二月花”﹣﹣霜的形成是凝固,需要放热
【分析】(1)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2)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或放热;其中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有:凝固、液化、凝华;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
【解答】解:
A、“已是悬崖百丈冰”,冰是水凝固形成的,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故A错误;
B、“露似真珠月似弓”,露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液化放热,故B错误;
C、“斜月沉沉藏海雾”,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水珠,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故C正确;
D.“霜叶红于二月花”,霜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需要放热,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
4.(2分)如图所示,一束激光由空气射入装有水的容器中,折射后射在容器底部的B点,利用注射器往容器中加水,其他条件不变,则激光射在容器底部的位置(  )
A.A、B两点之间 B.B、C两点之间
C.C、D两点之间 D.在B点左侧
【分析】水面上升或下降,入射角不会发生变化折射角也不会发生变化,但折射点要发生移动,折射光线要发生平行移动,所以找到折射点与水面升降的关系的变化规律,即可找到光斑移动与水面升降的变化关系。
【解答】解:一束激光由空气射入装有水的容器中,折射后射在容器底部的B点,
使水面上升后,入射点向左移动,入射角不变,折射角不变,所以折射后的光斑将向左移动,在在B点左侧。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对光的折射定律的理解和掌握,能够结合光路图理解会更容易,难度不大。
5.(2分)如图是爱动脑筋的小明用手机和透镜自制的简易投影仪,它能将手机上的画面放大投射到白墙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手机到透镜的距离应大于透镜的两倍焦距
B.墙上呈现的是手机画面的正立、放大的虚像
C.制作简易投影仪的透镜,可以制作老花镜镜片
D.要使墙上的像变大,应增大手机与透镜间的距离
【分析】投影仪利用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当物距大于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的原理。根据物近像远像变大的规律可判断其像与物的变化关系。
【解答】解:A、根据投影仪成像的原理可知,手机到透镜的距离应大于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故A错误;
B、投影仪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故B错误;
C、投影仪利用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老花镜镜片也是凸透镜,因此,制作简易投影仪的透镜,可以制作老花镜镜片,故C正确;
D、要使墙上的像变大,根据物近像远像变大的规律可知,应减小手机与透镜间的距离,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以自制简易投影仪为例,考查了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要熟知其成像的特点与规律,并会分析其物距和像距的关系。
6.(2分)有两个质量相等的球,其体积之比V1:V2=1:5,密度之比ρ1:ρ2=4:1,其中一个球是空心的,已知实心球的体积为V,则空心球的空心部分的体积为(  )
A.2V B.V C.(1/5)V D.(1/4)V
【分析】设这两个质量相等的球分别为甲球、乙球,由题可知:m甲=m乙;ρ甲:ρ乙=4:1,
就是说质量相等的情况下,体积比应该是1:4,但题目中有“其体积之比V1:V2=1:5,”
所以可知乙是空心的,可解得甲体积为V,乙实心体积为4V,
则空心球的空心部分的体积为乙球总体积减去实心部分体积即为空心部分体积,
【解答】解:设这两个质量相等的球分别为甲球、乙球,由题可知:m甲=m乙;ρ甲:ρ乙=4:1,
所以有:==,V乙实=4V甲实,又因为有V甲:V乙=1:5 所以可以看出乙的体积比实心的变大了,所以乙球是空心的,甲是实心的,
所以有:V甲=V(甲实),V乙=5V甲,
所以空心球的空心部分的体积V空=V乙﹣V乙实=5V甲﹣4V甲=V甲=V。
故选:B。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空心混合物的密度计算,解答时除了灵活运用公式计算外,还要注意利用两球的质量相等和密度之比先判断出乙球是空心的,这是此题的突破点,也是此题的难点。
7.(2分)以下为小明的物理笔记摘录,正确的是(  )
A.游泳时,产生了使人前进的力,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人
B.跑步时,脚应向后蹬地,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C.足球被踢出后在空中飞行,此时足球受到重力和脚的踢力
D.鸡蛋碰石头,鸡蛋破了,说明石头对鸡蛋的力比鸡蛋对石头的力大
【分析】(1)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有力的作用,同时这个物体一定会受到后者对它的反作用力;
(2)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判断足球在空中还受不受重力和脚的踢力,就看足球在空中与地球和脚之间是否还有作用。
【解答】解:A、游泳时,人对水施加力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使人前进的力的施力物体是水,故A错误;
B、人向前跑步时,脚要向后蹬地,这是应用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故B正确;
C、脚踢足球,当脚和足球接触时,此时脚会对足球有一个力的作用,足球在这个力的作用下由静止变为运动,而当足球离开脚以后,脚和足球之间的作用就会消失,所以踢出去的足球就不再受到脚的踢力;重力是地球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物体间的引力是不需要接触仍能产生的,所以在空中运动的足球仍然会受到重力作用,正是由于足球始终受到重力作用,所以足球最终会落到地面,故C错误;
D、鸡蛋和石头受的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其大小是相等的,之所以鸡蛋破是因为石头比鸡蛋硬,鸡蛋易碎,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力的相互性,要注意明确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并且两力是同时产生,同时消失的。
8.(2分)如图所示用F=12N水平向右的拉力匀速拉动物块A时,物块B相对于地面静止不动,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4N,则物块A所受地面的摩擦力的大小及方向为(  )
A.8N,水平向右 B.8N,水平向左
C.4N,水平向右 D.4N,水平向左
【分析】(1)物体B静止不动,则受平衡力的作用,根据平衡力的知识判断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2)根据力的相互性求出B对A的摩擦力和方向,对A进行受力分析,根据力的平衡条件求出地面对A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解答】解:物体B静止不动,所以B受到弹簧测力计的拉力与A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则物体B所受摩擦力的大小为4N,方向水平向右;
根据力作用的相互性可知,B会给A一个向左的摩擦力,大小为4N,A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A受B对其向左的摩擦力、地面对其向左的摩擦力及拉力F的作用,由力的平衡条件可知,物块A所受地面的摩擦力的大小为f=12N﹣4N=8N,方向水平向左,故B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通过判断摩擦力的大小,考查了对二力平衡条件及力的作用的相互性的应用,要注意题目中的静止、匀速直线的特点。
9.(2分)如图所示,均匀圆柱体甲和乙放置在水平地面上,S甲>S乙,h甲<h乙,现沿水平虚线切去部分后,使甲、乙剩余部分的高度均为h。若此时甲、乙的剩余部甲分对地面的压力相等,则甲、乙原先对地面的压强p甲、p乙和压力F甲、F乙的关系是(  )
A.p甲<p乙 F甲<F乙 B.p甲<p乙 F甲>F乙
C.p甲>p乙 F甲>F乙 D.p甲>p乙 F甲<F乙
【分析】圆柱体放置地面时,对地面的压力等于物体重力,根据压强公式p=来判断压强大小关系。
【解答】解:
切去之后甲、乙对地面的压力相等,则剩余部分的重力相等、质量也相等;
由于甲、乙剩余部分的高度均为h,且S甲>S乙,所以V甲剩>V乙剩,
由ρ=可知,ρ甲<ρ乙;
由图可知,原来两柱体的高度关系为H甲<H乙,
由柱体压强公式p=ρgh可知,原来的压强关系为p甲<p乙 ;
甲、乙剩余部分的高度相同时,甲的质量等于乙,切去部分甲的高度小于乙,则切去部分甲的质量小于乙,切去甲的重力小于乙,即G甲切<G乙切;
而原来的重力=剩余部分的重力+切去部分的重力,所以可知G甲<G乙,即F甲<F乙;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有关压强和压力的大小比较,关键能够利用好图示,切去部分与剩下部分的比例关系。
(多选)10.(2分)如图甲,在水平面上的盛水容器中,一个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被固定在容器底部的一根细线拉住后完全浸没在水中静止。如图乙,当将细线剪断后,物体漂浮在水面上,且有四分之一的体积露出水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两图中,物体受到的浮力之比为4:3
B.物体的密度与水的密度之比为1:4
C.图甲中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大于图乙中水对容器底的压强
D.图甲中水对容器底的压力大于图乙中水对容器底的压力
【分析】(1)根据F浮=ρ水gV排判断浮力的关系;
(2)根据漂浮时浮力等于重力列等式算出物体的密度与水的密度之比;
(3)根据p=ρ液gh判断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关系;
(4)根据p=判断出水对容器底的压力的大小。
【解答】解:A、甲图中,浮力:F浮甲=ρ水gV,乙图中,F浮=ρ水g(1﹣)V=ρ水gV,
则木块受到水的浮力之比:
F浮甲:F浮乙==4:3,故A正确;
B、当将细线剪断后,物体漂浮在水面上,且有四分之一的体积露出水面,所以F浮=G,即ρ水g(1﹣)V=ρ物gV,解得:=,故B错误;
C、由图知,甲图水的深度大于乙图水的深度,由p=ρ水gh可得,甲图中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大,故C正确;
D、因为甲乙的底面积相同,根据p=知,图甲中水对容器底的压力大于图乙中水对容器底的压力,故D正确。
故选:ACD。
【点评】本题是有关密度、压强、浮力的综合应用,关键掌握阿基米德原理及浮沉条件,并能够对不同情况对物体正确进行受力分析,搞清各个力之间的关系。
11.(2分)刚刚参加物理兴趣小组的小明同学,在独立组装完一盏台灯后,将其接入电路中,闭合台灯开关时,发现台灯灯泡不亮,经检查发现保险丝熔断,则原因可能是(  )
A.台灯灯丝断了
B.进户线的火线与零线原来就接在一起
C.台灯灯座的两个接线柱相碰
D.台灯开关处短路
【分析】家庭电路中的保险丝熔断,是由于电路中的电流过大。而产生电流过大的原因有两个:一是用电器的总功率过大,另一个是发生短路。由生活常识可知,台灯的功率一般较小,因此造成保险丝熔断的原因不会是因台灯的功率过大,这两种情况都是由于发生短路造成的。
【解答】解:A、灯泡的灯丝断了,台灯会不亮,但不会影响其它用电器,故A不合题意。
B、进户线的火线与零线原来就接在一起,就不会存在将台灯单独接入电路,又发现保险丝熔断这一现象,故B不合题意。
C、台灯灯泡的两条接线柱相碰,在插入插座时就引起电源短路,保险丝熔断,故C符合题意。
D、台灯的开关短路,只能说明开关不起作用了,不会造成保险丝熔断,故D不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对家庭电路故障的分析判断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要理解家庭电路中保险丝熔断是电流过大造成的,可能是电路的总功率过大,也可能是发生了短路。
12.(2分)下列四幅图中,工作原理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  )
A.帽子上的风扇 B.手摇发电机
C.扬声器 D.自制小电动机
【分析】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力,是电动机的原理图;发电机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制造的,而电磁感应是指闭合回路中的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电路中会产生感应电流。
【解答】解:ACD、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力,是电动机的原理图;
B、闭合回路中的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会产生感应电流,即发电机的原理。
故B与其他三个原理不同。
故选:B。
【点评】本题应能根据题中的实验装置得出实验的原理及揭示的现象,同时还要把握该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17.0分)
13.(2分)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正在传声的介质处于 振动 (填“振动”或“静止”)状态;当声音从空气进入水中传播时,声速 会 (填“会”或“不会”)发生变化。
【分析】解决此类问题要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在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解答】解: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源在振动,引起介质振动,从而形成声波向远处传播;
声音在三种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液体中次之,气体中传播最慢;声速还与温度有关;当声音从空气进入水中传播时,声速会发生变化。
故答案为:振动;会。
【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有关知识,属于识记性内容,比较简单。
14.(1分)对进行小手术的麻醉,医生常常使用一种透明的、沸点为13.1℃的氯乙烷液体,它能把皮肤冷得处于麻木状态,这种“局部麻醉”所应用的物理原理是 汽化吸热 。
【分析】物体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要吸热。
【解答】解:要让施行手术的地方“冻结”起来,就要让施行手术的地方温度降低。液体氯乙烷在常温下可以汽化,汽化要吸热,使实施手术的地方温度降低。
故答案为:汽化吸热。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汽化和汽化吸热的应用,是一道理论联系实际的题目。
15.(3分)小明在平静的湖边看到“云在水中飘,鱼在云上游”的现象。“云在水中飘”是小明以 水 为参照物看到“云”在水中运动的现象。“鱼在云上游”是鱼通过水面的 折射 形成的虚像和云在水面的 反射 形成的虚像同时出现的现象。
【分析】判断时首先要确立题中的参照物,然后看被研究物体与参照物之间的距离是否发生变化,变化则物体运动,没有变化则物体静止;
掌握平面镜成的像是与物体等大的虚像,知道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同时要掌握光的折射现象。我们看到水中的物体,其实看到的是物体的虚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
【解答】解:
云在水中飘说明云是运动的,是以水为参照物;
水中的云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与物体等大的虚像;
看到水中的鱼,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从上面看时,会感到鱼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一些,是鱼的虚像。
故答案为:水;折射;反射。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通过同一幅画面考查了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现象。特别是看到的现象同是在水中,很容易搞错。相同之处还有,都是虚像,不同之处是,成像原理不同,做题时一定要仔细,认真。
16.(3分)甲、乙两实心金属块,它们的体积之比为2:1,将它们分别放在调好的天平的左右盘中,天平恰好平衡。甲和乙的质量之比为 1:1 ;若将甲切去1/3,乙切去3/4,那么甲和乙剩余部分的密度之比是 1:2 ,质量之比为 8:3 。
【分析】甲乙物体放在调好的天平的左右盘中,天平恰好平衡,说明两物体质量相同,已知体积之比,根据公式ρ=可求密度之比,甲乙各自切去一部分后,各自密度不变,因为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与质量和体积的大小没有关系;根据密度公式变形m=ρV可求质量之比。
【解答】解:天平平衡,说明两物体质量相同,所以甲和乙的质量之比为1:1,
密度之比为===,密度与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大小无关,所以切去一部分后,密度之比不变仍为1:2。
将甲切去,乙切去,
两者的密度不变,甲和乙的密度比仍为1:2。
剩余部分的体积之比:
V甲′:V乙′=(1﹣)V甲:(1﹣)V乙=V甲:V乙=×2:×1=16:3,
甲和乙剩余部分的质量之比:
m甲′:m乙′=ρ甲V甲′:ρ乙V乙′=1×16:2×3=8:3。
故答案为 1:1;1:2;8:3。
【点评】本题考查天平的使用和密度的性质,关键是密度公式的应用,重点是密度的性质,记住密度是物体本身的一种特有的属性,与质量和体积的大小没有关系。
17.(2分)教室的门关不紧,常被风吹开,小明在门与门框之间塞入硬纸片后,门就不易被风吹开了,门没被吹开时,风吹门的力  等于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门受到的摩擦力,塞入硬纸片主要是通过  增大压力 的方法来增大摩擦的。
【分析】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其受力平衡;
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在门与门框之间塞入硬纸片后,门不易吹开,根据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分析其实质。
【解答】解:
小明在门与门框之间塞入硬纸片后,门没被吹开处于静止状态,是因为风吹门的力等于摩擦力;
塞入硬纸片后,使门与门框之间的压力增大,因此是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
故答案为:等于;增大压力。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滑动摩擦力的理解,掌握增大摩擦力和较小摩擦力的方法,并能应用于实际生活。
18.(2分)如图所示,是a、b两种物质m﹣V的关系图像,若用质量相等的a、b两种物质分别制成两个实心正方体甲、乙,将甲、乙放在水平地面上,则甲、乙两物体对地面的压力之比为 1:1 ,甲、乙两物体对地面的压强之比为 4:1 。
【分析】(1)置于水平面上的物体对水平的压力等于其重力,据此计算甲、乙两物体对地面的压力之比;
(2)由图像可知,当m=80g时,甲、乙两物体的体积,利用密度公式求a、b两种物质的密度,进而可求其密度之比;
用质量相等的a、b两种物质分别制成两个实心正方体甲、乙,知道了密度关系,可求体积之比,再利用V=L3求两个正方体的边长之比,根据正方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ρLg求甲、乙两物体对地面的压强之比。
【解答】解:若用质量相等的a、b两种物质分别制成两个实心正方体甲、乙,将甲、乙放在水平地面上,
则甲、乙两物体对地面的压力之比=====1:1;
由图像可知,当m=80g时,V甲=5cm3、V乙=40cm3,
a、b两种物质的密度为:ρa===16g/cm3,ρb===2g/cm3,
则a、b的密度之比:===8:1;
用质量相等的a、b两种物质分别制成两个实心正方体甲、乙,其体积之比:
====1:8,
由V=L3可得正方体的边长之比:
===1:2,
因为正方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ρLg,
所以,甲、乙两物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之比:====4:1。
故答案为:1:1;4:1。
【点评】本题考查了重力公式、密度公式、压强公式的应用。本题关键:一是通过图像求出a、b两物质的密度之比;二是利用好方形或圆柱形均匀物体对水平地面压强的推导公式p=ρgh。
19.(2分)如图所示,A、B两物块以不同方式组合,分别静止在甲、乙两种液体中,由此可判断ρ甲 > ρ乙(选填“>”“<”或“=”);若A物块在两种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分别为F甲、F乙,则F甲 > F乙。(选填“>”“<”或“=”)
【分析】同一物体在两种液体中处于漂浮或悬浮,所以受到的浮力都等于物体受到的重力;
由图可以得出物体排开液体体积的大小关系,再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分析液体的密度大小关系,根据F浮=ρ液gV排判断出浮力的关系。
【解答】解:由于AB两物体两次静止时处于漂浮或悬浮状态,所以受到的浮力都等于物体受到的重力,即F浮=G;
由图知,物体AB排开液体的体积:V乙排>V甲排,
由F浮=ρ液gV排可知:ρ甲>ρ乙,
甲乙中A物块在两种液体中都完全浸没,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
根据F浮=ρ液gV排知,甲受到的浮力大于乙受到的浮力,即F甲>F乙。
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考查了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漂浮条件,利用好漂浮或悬浮(F浮=G)是解此类题目的关键。
20.(2分)小明同学想在家里安装一盏照明灯,如图所示是他设计的电路。图中虚线框1和2应连入开关和电灯,则开关应装在  2 方框中。安装完毕后,闭合开关,电灯不亮,用测电笔分别测试a、b、c点时,测电笔的氖管都发光,则电路的故障为  零线断路 。
【分析】开关接在灯与火线之间。用测电笔分别测试a、b、c点时,试电笔的氖管都发光,说明零线断路了。
【解答】解:保险丝接在火线上,开关应接在灯与火线之间。因此开关应接在2处。当测电笔分别测试a、b、c点时,测电笔的氖管都发光,说明火线上有电,而零线处不该亮,但也亮了,说明通过电灯、开关与火线相通了,故零线断路。
故答案为:2;零线断路。
【点评】本题考查了用测电笔检测电路的故障和电灯与开关的接法。在正常情况下,测电笔测火线应亮,测零线应不亮。
三、作图与实验探究题(每图1分、每空1分,共20分)
21.(1分)请作出图中与凸透镜折射光线对应的入射光线。
【分析】在作凸透镜的光路图时,先确定所给的光线的特点再根据透镜的光学特点来作图。
【解答】解:
过焦点的入射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过光心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由此作图入射光线,如图所示:
【点评】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①通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②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③过光心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
22.(1分)如图,请根据小磁针静止时N极的指向标出A处的磁感线方向和电源正、负极。
【分析】根据小磁针的N极判断磁感线方向,根据磁感线方向判断通电螺线管的磁极,根据通电螺线管的磁极判断电流方向,根据电流方向判断电源正负极。
【解答】解:小磁针在磁场中受到磁力作用,小磁针静止时N极指向和磁感线方向相同,所以可以判断磁感线方向如图中箭头方向,根据磁体周围的磁感线都是从N极出发回到S极,可以判断通电螺线管的左端是N极,右端是S极,根据安培定则可以判断电流从通电螺线管的右端进入、从左端流出,可以判断电源的右端是正极、左端是负极,如图。
故答案为:如上图。
【点评】针对这类习题,知道磁场中小磁针静止时N极指向、磁感线方向、电流方向,知道其中任何一者都能判断另外两者。
23.(4分)小明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时间/min 0 0.5 1 1.5 2 2.5 3 3.5
温度/℃ 90 92.4 94.4 95.6 98 100 100 100
(1)分析实验数据可知水在沸腾时温度的特点是  温度不变 。
(2)分析实验数据可知水的沸点为  100 ℃,表明此时外界的大气压  等于 标准大气压。(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3)图  丙 (选填“乙”或“丙”)能反映水沸腾时产生气泡的情形。
【分析】(1)水在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2)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水的沸点与气压有关,气压越高,沸点越高。
(3)水在沸腾前,气泡上升变小;水在沸腾时,气泡上升过程中,不断有水蒸气产生,气泡上升变大。
【解答】解:(1)分析实验数据可知水在沸腾时温度的特点是温度不变;
(2)分析实验数据可知水的沸点为100℃,表明此时外界的大气压等于标准大气压。
(3)水在沸腾时,气泡上升过程中,不断有水蒸气产生,气泡上升变大;图丙能反映水沸腾时产生气泡的情形。
故答案为:(1)温度不变;(2)100;等于;(3)丙。
【点评】知道水的沸腾特点;知道水的沸点与气压的关系。
24.(5分)小莉同学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
(1)实验过程中,当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如图甲所示时,在光屏上可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 放大 的实像,若保持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变,移动透镜至 40 cm刻度线处,光屏上能再次呈现清晰的像。
(2)如图乙所示,保持蜡烛位置不变,移动透镜至16cm刻度线处,则人眼在 B (选填A、B、C”)处能观察到蜡烛的像,像是图丙中的 4 (选填“1、2、3、4”)。
(3)实验完成之后,小莉把自己的近视眼镜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如图丁所示,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得模糊了,若想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在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位置的情况下,应将光屏 远离 凸透镜。(选填“靠近”或“远离”)
【分析】(1)当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v>2f;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v>f;光的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
(2)u<f时,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我们应透过凸透镜去观察这个像;
(3)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能使光线的会聚点推迟延后,可以用来矫正近视眼。
【解答】解:(1)由图乙知,当蜡烛在刻度尺的10cm处,u=15cm,2f>u>f,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v=55cm﹣25cm=30cm,根据折射中光路可逆可知,保持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变,当u=30cm时,即凸透镜移动至40cm刻度线处,在屏上能再次呈现清晰的像;
(2)u<f时,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光屏上接不到,透过凸透镜观察蜡烛看到正立放大的虚像,故4图符合像的性质;虚像与成像物体同侧,所以应从B处观察;
(3)将一副近视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即像推迟会聚,故应将光屏远离凸透镜。
故答案为:(1)放大;40;(2)B;4;(3)远离。
【点评】本题考查了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究实验,包括焦点的测量、成像规律的总结与应用,实验中遇到问题的分析与对策等,综合性较强。
25.(4分)小楷同学为了测量医用酒精的密度,进行了如下实验。
(1)小楷将天平放置于水平台面上,刻度盘指针如图甲所示,则应将平衡螺母往  右 (选填“左”或“右”)调节,使天平平衡。
(2)调节好天平第一次平衡后,按照图乙中A、B、C的步骤顺序进行测量,测得医用酒精的密度为  0.9 g/cm3。
(3)小楷按照上述步骤测量出的医用酒精的密度比真实值偏  大 (选填“大”或“小”)。原因是  将烧杯中的酒精倒入量筒中后,会有部分酒精沾在烧杯壁上,导致测得的体积偏小 。
【分析】(1)天平应放在水平台上,调节天平平衡时,指针偏向分度盘中央红线的左侧,平衡螺母向右调节,指针偏向分度盘中央红线的右侧,平衡螺母向左调节,由此可知平衡螺母的调节方向;
(2)酒精的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与标尺上游码左端的对应的刻度值之和,先测出空烧杯的质量,再测出烧杯和酒精的总质量,二者之差即为所测酒精的质量。然后将酒精倒入量筒,读出其体积,最后由,便可求出酒精的密度;
【解答】解:(1)用天平测量物质质量时,先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图甲指针向左偏转,应将平衡螺母向右调节,使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
(2)由A、B两图可知,空烧杯的质量m空为21.4g,烧杯和酒精的总质量m总为71.8g,则酒精的质量m=m总﹣m空=71.8g﹣21.4g=50.4g,
由C图知所测酒精的体积V=56mL=56cm3;
酒精的密度为:=0.9g/cm3;
(3)实验中若先测空烧杯的质量,再测烧杯和酒精总质量,最后将酒精倒入量筒来测体积,这种做法会因烧杯壁沾酒精而使测出的体积偏小,根据可知,这种方法会导致算出的液体密度偏大;
故答案为:(1)右;(2)0.9;(3)大;将烧杯中的酒精倒入量筒中后,会有部分酒精沾在烧杯壁上,导致测得的体积偏小。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天平、量筒的使用及注意事项,使用天平测量物体液体的质量,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细心方面有很大的培养。
26.(5分)小明用如图1所示装置研究浮力大小跟物体排开液体体积关系实验时,将一个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的金属圆柱体缓慢地浸入水中(水足够深),在接触容器底之前,分别记下圆柱体下表面所处的深度h,弹簧测力计相应的示数F,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次数 1 2 3 4 5
h(cm) 0 4 8 10 12
F(N) 6.75 5.75 4.75 4.25 4.25
(1)由实验数据可知,金属块重  6.75 N,完全浸没时受到的浮力是  2.5 N
(2)表中第1次到第3次实验数据,说明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体积  有关 (填“有关”或“无关”);分析表中第4次和第5次实验数据,说明了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大小与深度  无关 (填“有关”或“无关”)。
(3)图2中能正确反映F和h关系的图象是  C 
【分析】本题目主要考查学生利用控制变量法得出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以及根据浮力的计算方法,求出浮力大小,最后根据表格中的数据规律得出所要求的图象。
【解答】解:(1)由h=0cm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便是物重6.75N;当完全浸没时,由称重法得,F浮=G﹣F′=6.75N﹣4.25N=2.5N;
(2)由控制变量法得,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体积有关,根据4,5数据,两次得到浮力大小相等,所以浮力大小与深度无关。
(3)F与h的关系,由数据得,F逐渐减小,减小到4.25N不变,所以选C。
故答案为:(1)6.75,2.5;
(2)有关,无关;(3)C。
【点评】本题目考查实验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关键要掌握计算浮力的方法。
五、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4分+5分,共9分)
27.(4分)将一未装满水密闭的矿泉水瓶,先正立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再倒立放置,如图所示,瓶盖的面积是8cm2,瓶底的面积是28cm2,瓶重和厚度忽略不计(g取10N/kg)。求:
(1)倒立放置时瓶盖所受水的压力和压强;
(2)倒立放置时矿泉水瓶对桌面的压强。
【分析】(1)由图可知,倒立放置时水的深度,根据p=ρgh求出瓶盖所受水的压强,又知道瓶盖的面积,根据p=求出倒立放置时瓶盖所受水的压力;
(2)由图可知,正立放置时矿泉水瓶内水的深度,根据V=Sh求出水的体积,利用ρ=求出水的质量,根据G=mg求出水的重力即为倒立放置时矿泉水瓶对桌面的压力,根据p=求出倒立放置时矿泉水瓶对桌面的压强。
【解答】解:(1)倒立放置时瓶盖所受水的压强:
p=ρgh倒立=1.0×103kg/m3×10N/kg×0.13m=1300Pa,
由p=可得,倒立放置时瓶盖所受水的压力:
F=pS瓶盖=1300Pa×8×10﹣4m2=1.04N;
(2)由左图可知,矿泉水瓶内水的体积:
V=S瓶底h正立=28cm2×10cm=280cm3,
由ρ=可得,水的质量:
m水=ρV=1.0g/cm3×280cm3=280g=0.28kg,
瓶重和厚度忽略不计,则倒立放置时矿泉水瓶对桌面的压力:
F′=G水=m水g=0.28kg×10N/kg=2.8N,
倒立放置时矿泉水瓶对桌面的压强:
p′===3500Pa。
答:(1)倒立放置时瓶盖所受水的压力为1.04N,压强为1300Pa;
(2)倒立放置时矿泉水瓶对桌面的压强为3500Pa。
【点评】本题考查了液体压强公式、压强定义式、密度公式和重力公式的应用,关键是知道水平面上物体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
28.(5分)某同学想测量一种液体的密度。他将适量的待测液体加入到圆柱形平底玻璃容器里,然后一起缓慢放入盛有水的水槽中。当容器下表面所处的深度h1=10cm时,容器处于直立漂浮状态,如图a所示。已知容器的底面积S=25cm2,ρ水=1.0×103kg/m3,g取10N/kg。
(1)求水对容器下表面的压强;
(2)求容器受到的浮力;
(3)从容器中取出100cm3的液体后,当容器下表面所处的深度h2=6.8cm时,容器又处于直立漂浮状态,如图b所示。求液体的密度。
【分析】(1)知道容器下表面的深度,根据液体压强公式求出压强。
(2)知道容器下表面深度和底面积求出容器排开水的体积,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求出容器受到的浮力。
(3)根据减小的浮力等于减小的重力列出等式求解。
【解答】解:(1)容器放在水槽中,容器下表面所处的深度h1=10cm=0.1m,
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强为:p=ρ水gh1=1.0×103kg/m3×10N/kg×0.1m=1000Pa。
(2)容器排开水的体积:V排=Sh1=25cm2×10cm=250cm3=2.5×10﹣4m3,
容器受到水的浮力为:F浮=ρ水gV排=1.0×103kg/m3×10N/kg×2.5×10﹣4m3=2.5N。
(3)从容器中取出100cm3的液体后,容器下表面所处的深度h2=6.8cm=0.068m,
容器减少的浮力为:ΔF浮=ρ水gΔV排=1.0×103kg/m3×10N/kg×2.5×10﹣3m2×(0.1﹣0.068)m=0.8N。
减小的浮力等于减小的重力,
所以,ΔF浮=G液减=0.8N,
所以从容器中取出液体的质量为:m===0.08kg=80g,
液体的密度为:ρ===0.8g/cm3。
答:(1)水对容器下表面的压强为1000Pa;
(2)容器受到的浮力2.5N;
(3)液体的密度为0.8g/cm3。
【点评】变化的浮力等于变化的重力,在浮力计算中应用很广泛,要熟练掌握。
第1页(共1页)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2021年广东省清远市清新区第五中学中考模拟(五)化学试题(含解析)

下一篇:2023年湖南省娄底市部分校联考初中学业冲刺作业(五)化学试题(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