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成都泡桐树中学中考三模化学试题(含解析)

2023年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成都泡桐树中学中考三模化学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一带一路”是跨越时空的宏伟构想,赋予了古丝绸之路崭新的时代内涵。下列通过古丝绸之路传到国外的发明和技术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使用火药 B.指南针指引航海
C.用泥土烧制陶瓷 D.冶炼金属
2.2022年我国环境日的主题为“共建清洁美丽世界”,生态环境质量好坏与百姓感受直接相关,要持续加大生态保护建设力度。下列措施符合这一计划的是
A.合理控制燃煤企业的数量与生产规模,以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
B.我国稀土储量世界第一,可以任意开发利用
C.为解决“白色污染”问题,应将所有废弃塑料采用焚烧的方法处理
D.增加化肥的使用量,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3.在中国制造2025计划中,芯片产业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氮化镓是制造芯片的材料之一,如图是镓元素(Ga)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镓属于金属元素,m=3 B.镓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化合物中显-3价
C.镓元素的位置在Z处 D.镓的最外层电子数与Al相同
4.人类的生命健康与化学息息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油脂不是人体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
B.淀粉没有甜味,糖尿病患者多食无碍
C.重金属盐溶液能使蛋白质变质,会使人中毒
D.蛋白质在人体内的最终代谢产物是水和二氧化碳
5.《鲁滨逊漂流记》中的主人公在荒岛采用下图方法将海水淡化。从微观角度分析上述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蒸发时水分子体积变大 B.冷凝时水分子质量减小
C.蒸发时水分子运动速率加快 D.冷凝时氢氧原子之间隔减小
6.蔗糖溶解在水中形成溶液,下图能较好地反映溶液中蔗糖分子分布的是(水分子未画出)
A. B. C. D.
7.Al、Fe、Cu三种金属大规模开发和利用时间顺序如表所示。判断影响这三种金属开发利用的因素是
金属 Al Fe Cu
开发使用时间 约200年前 约2500年前 约6000年前
A.地壳中金属元素的含量
B.金属的导电性
C.金属的活动性
D.金属的价格
8.认识物质是学习化学的基础。下列分类中正确的是
A.金、酒精、水银——混合物 B.水、二氧化锰、干冰——氧化物
C.生石灰、苛性钠、天然气——化合物 D.碳酸钠、葡萄糖、蛋白质——有机物
9.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用钢丝球经常擦洗铝锅
B.洗洁精能清洗油污,可以溶解油污
C.煤、石油和天然气贮量有限,都是不可再生能源
D.长期使用硫酸铵会使土壤呈酸性,应将硫酸铵与熟石灰混合使用
10.如图是粗盐提纯的部分实验操作。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上述操作顺序为③①②④
B.①中水的质量可以由食盐的溶解度计算得出
C.④中缺少玻璃棒引流溶液
D.当②中蒸发皿内出现较多固体时应停止加热
11.中国科学院科研团队研究成果表明,在常温、常压和可见光条件下,基于LDH(一种固体催化剂)合成氨气(NH3)的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四种物质中有一种属于氧化物
B.原料气N2可通过分离液态空气获得
C.参加反应的N2与生成的O2质量比为7:8
D.参加反应的N2与H2O的分子个数比为1:3
12.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除去CuSO4溶液中的H2SO4 加入过量铁粉,过滤
B 除去H2中少量的HCl气体 将混合气体通过浓氢氧化钠溶液
C 鉴别棉线和羊毛线 点燃后,闻气味
D 鉴别NaCl和NH4NO3固体 分别加少量水溶解
A.A B.B C.C D.D
13.50℃时, 等质量的氯化钠、氯化铵、硝酸钾三种固体分别加入等质量的水中,加入固体的质量与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5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27g
B.加入固体质量为M时,所得三种溶液质量大小为:KNO3>NH4Cl>NaCl
C.B点时再加硝酸钾,其溶解度增大
D.B点时加水,氯化铵的溶解度增大
14.取溶液于密闭的广口瓶中,滴入2滴酚酞溶液,往瓶内逐滴滴入足量的稀盐酸,记录溶液颜色的变化,测得瓶内气体压强(p)随时间(t)变化图像。另取溶液重复上述实验。将两次实验的图像转化为图像如图。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溶液 滴入2滴酚酞溶液 滴入稀盐酸,溶液颜色变化
溶液 红色 红色→浅红色→无色
溶液 浅红色 浅红色→无色
对于等体积的两种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碱性:溶液<溶液
B.含碳元素的质量:溶液=溶液
C.反应速率:溶液>溶液
D.溶质质量:溶液=溶液
二、填空题
15.“嫦娥四号”着陆器和“玉兔二号”月球车于2020年10月11日成功自主唤醒,并通过“鹊桥”中继星传回探测信息。“鹊桥”号上伞状通讯天线是用表面镀金的钼丝编织而成的金属网,探测器上配置的钚-238核电池能为月夜时仪器仪表供电。
(1)镁铝合金在探测器中被大量使用,它属于______(填“金属材料”或“合成材料”)。
(2)钼丝表面镀金,主要是因为金的化学性质______,不易发生腐蚀。
(3)火箭升空过程,燃料燃烧时发生的能量转化主要是______能转化为热能。
(4)钚-238核电池以钚-238的二氧化物()作热源,中的化合价为______。
(5)运载火箭使用的部分液体燃料是偏二甲肼,偏二甲肼中碳、氮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
(6)固体是氢能源汽车的供能剂,氢能的优点是______,可以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同时释放出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三、计算题
16.我国古代将炉甘石()、赤铜()和木炭粉混合后加热到左右,得到一种外观似金子的铜和锌的合金。
(1)从物质类别来说属于______。
(2)赤铜与木炭粉反应(火法炼铜)的方程式为______。
(3)西汉时期刘安所著的《淮南万毕术》中,有湿法炼铜(即铁与硫酸铜反应)的记载,以“绿色化学”的观点,对照火法炼铜,湿法炼铜的优点是______。
(4)若用湿法炼铜的方法获取金属铜,则需要铁的质量是多少?
四、实验题
17.在中学化学创新实验调研中,某老师设计了“氢氧焰”的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

(1)A瓶中硫酸铜的作用是______;
(2)两套装置中气球的作用______;
(3)通过玻璃活塞、分别有序控制氧气和氢气的流量,先后进行如下操作:
①______,将带火星的木条置于三通管口处,观察到木条复燃,将燃着的木条移开,管口处无火焰:
②关闭,打开,通入氢气,______,管口处有火焰,移去燃着的木条,氢气安静地燃烧;
③把铁片放在火焰上一段时间,铁片呈红热状,打开,通入氧气,铁片迅速熔断被切割,由此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五、综合应用题
18.Ⅰ、新能源汽车的动力来源是锂离子电池,如图是实验室从钴酸锂废极片【主要成分为钴酸锂()】中回收得到和的一种流程。
(1)废极片粉末加入稀硫酸和过氧化氢进行酸浸的过程中,温度通常要控制在以下,原因是______。
(2)操作3中检验沉淀洗涤干净的操作是______。
(3)操作4中,在高温条件下,在空气中反应生成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4)操作5中,晶体用热水洗涤比用冷水洗涤损耗更少,说明它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趋势与我们学过的______(填名称)相似。
Ⅱ、如图所示,坐标系的四个象限分别代表不同的反应类型,“→”表示物质间的一步转化关系, A、B、C、D分别是碳、碳酸钙、碳酸钠和碳酸中的一种。请回答:
(5)B的化学式是______。
(6)D的用途是______,写出转化①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7)转化②可通过实现,其中化合价变化的元素有______。
六、科学探究题
19.某研究小组以“食品中的脱氧剂”为主题进行项目式探究学习。
【任务一】探究脱氧剂的成分
(1)用剪刀剪开一包脱氧剂,倾倒于白纸上,观察到有黑色粉末和少量的白色固体,结合查阅的资料,推测黑色粉末可能是铁粉、碳粉、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等。
探究过程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用磁铁靠近该混合物 部分黑色粉末被吸引 粉末中可能含有 ______和
②取少量磁铁上吸引的黑色粉末于 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溶液 黑色固体完全消失, ______ 黑色粉末中含有铁粉
【任务二】解密脱氧原理
【查阅资料】食品脱氧剂主要成分有铁粉、活性炭、氯化钠,发生脱氧反应消耗食品包装袋内的氧气延长食品保质期。
室温下,利用铁粉和10滴水,改变活性炭和氯化钠的用量(见下表),用氧气传感器测定密闭容器中氧气含量变化,实验结果如图1、图2所示。
实验编号 铁粉/g 活性炭/g 氯化钠/g
1 5 0 1
2 5 0.75 0
3 5 0.75 1
4 5 1.5 1
5 5 a 2
(2)实验5中,______。
(3)实验1、3、4的目的是______。
(4)结合图2,对比实验2、3、5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___。
【任务三】脱氧剂中铁粉含量的测定
【实验设计】研究小组设计了如由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含量测定
【查阅资料】实验条件下,氢气的密度约为。
【实验步骤】
①连接好仪器,检查装置气密性;
②称取的样品于烧瓶中,并在分液漏斗中加入足量稀硫酸;
③反应前将液面调节到量气管的“0”刻度,并使两边液面相平;
④打开分液漏斗活塞,逐滴滴入稀硫酸,至不再产生气泡,关闭活塞:
⑤……量气管读数为;
⑥用量筒测量圆底烧瓶内的剩余液体,读数为。
(5)装置B中所装液体为______,其作用是______。
(6)步骤⑤中读数前的操作为______。
(7)步骤⑥的目的是______。
(8)【数据分析】该脱氧剂中铁粉的质量分数为______。(用含字母的式子表示)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A、使用火药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不符合题意。
B、指南针指引航海,只是指示南北,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符合题意。
C、用泥土烧制陶瓷,包含着物质与氧气发生的氧化反应,属于化学变化,故C不符合题意。
D、冶炼金属需要用还原剂与化合物反应,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A
【详解】A、合理控制燃煤企业的数量与生产规模,可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也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故A措施正确,符合题意;
B、我国稀土金属储量世界第一,但是要合理开发,不开任意开采,浪费资源,故B措施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C、将所有废弃塑料采用焚烧的方法处理,会产生大量的烟尘和有害气体,污染环境,故C措施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D、增加化肥的使用量,会造成土壤和水体的污染,故D措施不合理,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B
【详解】A、根据镓元素的元素名称可知,镓属于金属元素,原子中的质子数为31,与核外电子数相等,故可计算m的值,2+8+18+m=31,m=3,不符合题意;
B、镓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3,容易失去电子,在化合物中显+3价,符合题意;
C、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镓原子的质子数为31,与原子序数相等,故镓元素的位置在Z处,不符合题意;
D、镓元素与铝元素在同一族,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相等,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C
【详解】A、油脂是维持生命活动的备用能源,是人体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故A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淀粉没有甜味,但是淀粉能水解生成葡萄糖,所以糖尿病患者不能多吃淀粉,故B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重金属盐溶液能使蛋白质变性,使人中毒,故C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D、蛋白质在人体内的最终代谢产物除了水和二氧化碳外,还有尿素等,故D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C
【详解】A、蒸发时,是水分子间隔变大,水分子体积不变,该选项不正确;
B、冷凝时,是分子间间隔变小,水分子质量不变,该选项不正确;
C、蒸发时,温度升高,水分子运动速率加快,该选项正确;
D、冷凝时,是水分子间隔减小,而不是氢氧原子之间隔减小,该选项不正确;
故选:C。
6.D
【分析】根据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解答。
【详解】A、液体中的蔗糖分子有序的排列,而液态物质中分子应该是无序的,故选项错误;B、不均一,上多下少,选项错误;C、不均一,上少下多,选项错误;D、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且蔗糖分子并不是有规律的排列,选项正确。故选D。
7.C
【详解】金属的活动性越强,冶炼的程度越难,利用的越晚,所以C正确。故选C。
8.B
【详解】A、18K金是由金、银、铜等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酒精是由同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水银是由同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故选项A错误;
B、水是由H、O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二氧化锰是由Mn、O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干冰是固体二氧化碳,是由C、O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故选项B正确
C、生石灰是氧化钙的俗称,是由Ca、O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苛性钠是氢氧化钠的俗称,是由Na、O、H三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还含有其它杂质,属于混合物,故选项C错误;
D、碳酸钠虽然含碳元素,但是属于无机物,葡萄糖和蛋白质含碳元素,属于有机物,故选项D错误;
故选:B。
9.C
【详解】A、用钢丝球擦洗铝锅,会将铝表面的一层金属氧化物除去,减少铝锅的使用寿命,不符合题意;
B、洗洁精中含有乳化剂,乳化剂具有乳化作用,能将油污乳化为细小油滴,随水冲走,不是因为可以溶解油污,不符合题意;
C、煤、石油、天然气是三大化石燃料,储量有限,属于不可再生能源,符合题意;
D、硫酸铵属于铵态氮肥,能与熟石灰反应生成氨气,降低肥效,不能与熟石灰混合使用,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0.A
【详解】A、粗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粗盐提纯是通过溶解(把不溶物与食盐初步分离)、过滤(把不溶物彻底除去)、蒸发(食盐从溶液中分离出来而得到食盐)得到精盐的过程,上述操作顺序为③①④②,故选项说法错误。
B、溶解度是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溶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所溶解的溶质质量,①中水的质量可以由食盐的溶解度计算得出,故选项说法正确。
C、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④中缺少玻璃棒引流溶液,故选项说法正确。
D、蒸发时,待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应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剩余液体蒸干,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11.C
【分析】根据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2+6H2O4NH3+3O2。
【详解】A、在四种物质中,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选项说法正确;
B、由于空气中主要是氮气和氧气,而氧气和氮气的沸点不同,所以可以通过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获得氮气,选项说法正确;
C、发生反应为2N2+6H2O4NH3+3O2,其中参加反应的N2与生成的O2质量比为(28×2):(32×3)=56:96=7:12,选项说法错误;
D、由化学方程式2N2+6H2O4NH3+3O2可知,参加反应的N2与H2O的分子个数比为2:6=1:3,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12.A
【详解】A、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和氢气,去除了CuSO4溶液中的H2SO4又引入了新杂质FeSO4,不正确,符合题意。
B、氢氧化钠和氯化氢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不和氢气反应,可用氢氧化钠去除H2中少量的HCl气体,能达到实验目的,不符合题意。
C、棉线燃烧有烧纸味,羊毛线燃烧有烧焦羽毛味,气味不同可以鉴别,能到达实验目的,不符合题意。
D、硝酸铵溶解吸热,溶液温度降低,氯化钠溶解既不吸热也不放热,溶液温度不变,现象不同,可以鉴别,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3.B
【详解】A、50℃时氯化钠溶液最大溶质质量分数为27%,设该温度下溶解度为S,,S=37g,错误;
B、根据图像信息可以看出,加入M质量的固体,硝酸钾溶解质量最大,其次为氯化铵,最小的为氯化钠,因此溶液质量为硝酸钾>氯化铵>氯化钠,正确;
C、此时温度不变,硝酸钾溶解度不变,错误;
D、B点时加水,氯化铵可以继续溶解,温度不变,氯化铵溶解度不变,错误。
故选D。
14.B
【详解】A、酚酞溶液遇碱变红,由于滴入酚酞溶液后,Na2CO3、NaHCO3分别是红色和浅红色,可知碱性:Na2CO3 溶液> NaHCO3 溶液,故选项A错误;
B、由图可知,Na2CO3、NaHCO3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质量最终相等,故原物质中含碳元素质量相同,故选项B正确;
C、Na2CO3和过量稀盐酸反应才能生成二氧化碳,和少量稀盐酸反应生成碳酸氢钠,而碳酸氢钠和稀盐酸反应直接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所以反应速率: Na2CO3 溶液< NaHCO3 溶液,故选项C错误;
D、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数量关系:、可知,生成相同中质量的二氧化碳,需要碳酸钠的质量更多一些,故溶质质量: Na2CO3 溶液 >NaHCO3 溶液,故选项D错误;
故选:B。
15.(1)金属材料
(2)稳定
(3)化学
(4)+4
(5)6:7
(6) 热值高,环保无污染
【详解】(1)金属材料包括合金和纯金属,镁铝合金为合金,属于金属材料;
(2)钼丝表面镀金,主要是因为金的化学性质稳定,可以阻止其他物质接触钼,不易发生腐蚀;
(3)物质燃烧放出热量,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4)PuO2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设PuO2中Pu的化合价为,在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则,解得,所以PuO2中Pu的化合价为+4价;
(5)偏二甲肼中碳、氮元素的质量比为(12×2):(14×2)=6:7;
(6)氢能的优点是:热值高,燃烧产物是水,环保无污染。MgH2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H2+2H2O=Mg(OH)2+2H2↑。
16.(1)盐
(2)
(3)操作简单、节约能源
(4)解:设需要铁的质量是x
x=112t
答:需要铁的质量是112t
【详解】(1)碳酸锌是由锌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
(2)赤铜与木炭粉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对照火法炼铜,湿法炼铜在常温下进行,操作简单,节约能源;
(4)见答案。
17.(1)催化作用
(2)收集储存产生的气体
(3) 关闭K2,打开K1,通入氧气 将燃着的木条置于三通管口处 氧气浓度越高,燃烧越剧烈
【详解】(1)硫酸铜溶液能催化过氧化氢分解,则A瓶中硫酸铜溶液对过氧化氢的分解起到催化作用;
(2)两套装置在关闭活塞后,气球可以收集产生的气体,则气球的作用是收集储存产生的气体;
(3)①该实验是检验氧气,则需要关闭K2,打开K1,通入氧气、将带火星的木条置于三通管口处,观察到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氧气具有助燃性;
②该实验是检验氢气,则关闭K1,打开K2,通入氢气,将燃着的木条置于三通管口处,管口处有火焰,移去燃着的木条,氢气安静地燃烧;
③把铁片放在火焰上一段时间,铁片呈红热状,打开K1,通入氧气,铁片迅速熔断被切割,说明温度很高也就是反应很剧烈,由此得出的结论是氧气浓度越高,燃烧越剧烈。
18.(1)防止过氧化氢受热分解
(2)取最后一次洗涤液于试管中,加入氯化钡溶液,无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洗涤干净
(3)
(4)氢氧化钙
(5)H2CO3
(6) 用于生产玻璃、洗涤剂等(合理即可) (合理即可)
(7)Mg、C
【详解】(1)过氧化氢不稳定,受热易分解,故温度通常要控制在 40℃ 以下,原因是:防止过氧化氢受热分解;
(2)操作3中沉淀如果没有洗涤干净,沉淀表面会附着硫酸根离子,钡离子能与硫酸根离子结合生成硫酸钡,故检验沉淀洗涤干净的操作是:取最后一次洗涤液于试管中,加入氯化钡溶液,无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洗涤干净;
(3)操作4中,在高温条件下, CoC2O4 在空气中反应生成 Co2O3 和二氧化碳,在空气中焙烧,氧气应参与了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操作5中, Li2CO3 晶体用热水洗涤比用冷水洗涤损耗更少,说明它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与氢氧化钙相似;
(5) A、B、C、D分别是碳、碳酸钙、碳酸钠和碳酸中的一种,B通过分解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通过化合反应生成B,可推出B为碳酸,A通过化合反应转化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通过置换反应转化为A,且结合(7)可知,镁和二氧化碳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镁和碳,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可推出A为碳,C、D均能通过复分解反应转化为二氧化碳,D能转化为C,可推出C为碳酸钙,D为碳酸钠,代入验证,符合题意。
由分析可知,B为碳酸,化学式为:H2CO3;
(6)由分析可知,D为碳酸钠,碳酸钠可用于生产玻璃、洗涤剂等;
转化①为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7)镁单质中镁元素化合价为0,二氧化碳中碳元素显+4价,氧元素显-2价,氧化镁中镁元素显+2价,氧元素显-2价,碳单质中碳元素化合价为0,故化合价变化的元素有:Mg、C。
19.(1) 铁粉 产生气泡,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
(2)0.75
(3)探究活性炭用量对脱氧反应速率的影响
(4)相同条件下,氯化钠用量越大,脱氧反应速率越快
(5) 浓硫酸
除去氢气中的水蒸气
(6)再次调节量气管内液面与油层液面相平
(7)排除加入稀硫酸的体积对实验产生的干扰
(8)
【详解】(1)①铁粉、四氧化三铁均能被磁铁吸引,用磁铁靠近该混合物,部分黑色粉末被吸引,则粉末中可能含有铁粉和Fe3O4;
②根据实验结论黑色粉末中含有铁粉,取少量磁铁上吸引的黑色粉末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溶液,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故可观察到黑色固体完全消失,产生气泡,溶液变为浅绿色,说明黑色粉末中含有铁粉;
(2)控制变量法分别探究氯化钠、活性炭用量对脱氧反应速率的影响。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实验1、3、4是固定氯化钠的质量为1克,探究活性炭用量的影响;而实验2、3、5是固定活性炭的质量,探究氯化钠用量的影响,故a=0.75;
(3)由上步分析可知,实验1、3、4是固定氯化钠的质量为1克,探究活性炭用量对脱氧反应速率的影响;
(4)由图可以看出,2、3、5实验中活性炭用量相等时,氯化钠的质量越大,脱氧反应速率越快。故可以得到的结论是:相同条件下,氯化钠用量越大,脱氧反应速率越快;
(5)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从A装置出来的氢气带有水蒸气,会影响氢气的测定,所以B装置中所装的液体为浓硫酸,其作用是除去氢气中的水蒸气;
(6)步骤⑤中读数前的操作为:再次调节量气管内液面与油层液面相平,然后读出气体体积,防止外界大气压干扰实验读数;
(7)步骤⑥用量筒测量圆底烧瓶内的剩余液体,读数为 bml,排除加入稀硫酸的体积对实验产生的干扰;
(8)试剂产生的氢气的体积为amL-bmL;则产生的氢气的质量为(a-b)mL÷1000×ρg/mL =,
设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为x,则有,,解得x=,故该脱氧剂中铁粉的质量分数为:。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2023年天津市河东区东局子学校中考模拟化学试题(二)(含解析)

下一篇:2021年广东省清远市清新区第五中学中考模拟(五)化学试题(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