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基础测试(含解析)2022-2023高一下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基础测试
一、单选题
1.T℃时,在1 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 mol CO2和6mol H2,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CO2(g)+3H2(g)CH3OH(g)+H2O(g) △H=-49.0kJ/mol,测得H2和CH3OH(g)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0~10min内v(H2)=0.3mol/(L·min)
B.T℃时,平衡常数K=,CO2和H2的转化率相等
C.T℃时,上述反应中有64g CH3OH生成,同时放出98.0kJ的热量
D.达到平衡后,升高温度或再充入CO2气体,都可以提高H2的转化率
2.化学与社会、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自来水厂用明矾和漂白粉净水,原理是一样
B.《石灰吟》中“烈火焚烧若等闲”是描述的是热能转变为化学能
C.“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中隐含有化学变化
D.铁放置在潮湿的空气中易发生化学腐蚀而生锈
3.一定温度下,对可逆反应A(g)+2B(g) 3C(g)的下列叙述中,能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的是
A.单位时间内消耗amolA,同时生成3amolC B.C的生成速率与C分解的速率相等
C.容器内压强不再变化 D.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再变化
4.某学生将电流表用导线与两个电极连接在一起,再将两个电极同时插入某种电解质溶液中,能观察到有电流产生的是(  )。
A.用铜片、铅笔芯作电极插入稀硫酸中
B.用两个铜片作电极插入硝酸银溶液中
C.用锌片、铜片作电极插入番茄中
D.用铜片、铁片作电极插入酒精中
5.下列化学反应属于放热反应的是( )
①浓硫酸的稀释 ②工业合成氨 ③NaOH固体溶于水 ④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混合 ⑤CaO溶于水 ⑥Al在高温条件下与Fe2O3的反应 ⑦酸碱中和反应
A.①②③⑤⑦ B.②⑥⑦ C.②⑤⑥⑦ D.全部
6.下列反应通过原电池装置,可实现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是
A.Fe+H2SO4=FeSO4+H2↑ B.2NaOH+H2SO4=Na2SO4+2H2O
C.CaCO3+2HCl=CaCl2+H2O+CO2↑ D.BaCl2+Na2SO4=BaSO4↓+2NaCl
7.某电池总反应为,下列与此电池总反应不符的原电池是( )
A.铜片、铁片、溶液组成的原电池
B.石墨、铁片、溶液组成的原电池
C.铁片、锌片、溶液组成的原电池
D.银片、铁片、溶液组成的原电池
8.古典文献《抱朴子》里记载“丹砂(HgS)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关于该记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银泄漏可撒硫磺粉覆盖 B.丹砂中Hg的化合价为+1
C.两个反应中硫元素都被还原 D.两个反应互为可逆反应
9.在合成氨工业中,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事实是
A.催化剂使反应迅速达到平衡状态 B.反应温度控制在500℃左右
C.反应宜在高压下进行 D.原料气需经过净化才能进入合成塔
10.用A、B、C、D四块金属片进行如下实验:
①A、B用导线相连后,同时浸入稀H2SO4溶液中,A极为负极;
②C、D用导线相连后,同时浸入稀H2SO4溶液中,电流由D→导线→C;
③A、C相连后,同时浸入稀H2SO4溶液中,C极产生大量气泡;
④B、D相连后,同时浸入稀H2SO4溶液中,D极发生氧化反应。
据此,判断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  )
A.A>B>C>D B.C>A>B>D C.A>C>D>B D.B>D>C>A
11.有一种被称为“软电池”的纸质电池,其总反应为:Zn+2MnO2+H2O=ZnO+2MnOOH。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电池中Zn作正极
B.该电池工作时电流由Zn经导线流向MnO2
C.正极电极反应为:MnO2+2e-+H2O=MnOOH+OH-
D.当6.5gZn完全溶解时,流经电路的电子个数约为1.204×1023
二、填空题
12.下图是一种正在投入生产的蓄电系统。电池中的左右两侧为电极,中间为离子选择性膜,在电池放电和充电时该膜可允许钠离子通过;放电前,被膜隔开的电解质为Na2S2和NaBr3,放电后,分别变为 Na2S4和 NaBr。
(1)左侧储罐中的电解质是 ________________,右侧储罐中的电解质是 _________。在放电过程中钠离子通过膜的流向是_________________ (填“左→右”或“右→左”)。
(2)电池放电时,正极的电极反应是_______________ ,负极的电极反应是________ 。
(3)该装置也可以用于锂电池。它的负极材料用金属锂制成,电解质溶液需用非水溶液配制,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不能用水溶液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FeCl3具有净水作用,但腐蚀设备,而聚合氯化铁是一种新型的絮凝剂,处理污水比FeCl3高效,且腐蚀性小。请回答下列问题:FeCl3在溶液中分三步水解:
Fe3++H2OFe(OH)2++H+K1
Fe(OH)2++H2OFe(OH)2++H+K2
Fe(OH)2++H2OFe(OH)3+H+K3
(1)以上水解反应的平衡常数K1、K2、K3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通过控制条件,以上水解产物聚合,生(2)成聚合氯化铁,离子方程式为xFe3++yH2OFex(OH)y3x-y+yH+,欲使平衡正向移动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填字母)。
a 降温 b 加水稀释 c 加入NH4Cl d 加入NaHCO3
(3)室温下,使氯化铁溶液转化为高浓度聚合氯化铁的关键条件是_______。
14.一定条件下铁可以和CO2发生反应:Fe(s)+CO2(g)FeO(s)+CO(g)(该反应为放热反应)。一定温度下,向某密闭容器中加入足量铁粉并充入一定量的CO2气体,反应过程中CO2气体和CO气体的浓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1)t1时,正、逆反应速率的大小关系为v正__(填“>”“<”或“=”)v逆。
(2)0~4min时间段内,CO的平均反应速率v(CO)=__。
(3)下列条件的改变能减慢其反应速率的是__(填序号,下同)。
①降低温度
②减少铁粉的质量
③保持容器体积不变,充入CO2气体
④保持体积不变,移出CO气体
(4)下列描述能说明上述反应已达平衡的是__。
①v(CO2)=v(CO)
②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CO2的同时生成n molCO
③CO2与CO浓度相等
④CO2的物质的量不随时间而变化
15.已知某气体反应的平衡常数可表示为K=c(CH3OCH3)c(H2O)/[c(CH3OH)]2,该反应在不同温度下的平衡常数:400℃,K=32;500℃,K=44。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标出各物质状态)________。
(2)已知在密闭容器中,测得某时刻各组分的浓度如下:
物质 CH3OH(g) CH3OCH3(g) H2O(g)
浓度/(mol·L-1) 0.54 0.68 0.68
①此时系统温度400℃,比较正、逆反应速率的大小:υ正____υ逆(填“>”、“<”或“=”)。
②平衡时,若以甲醇百分含量为纵坐标,以温度为横坐标,此时反应点在图象的位置是图中________点,比较图中B、D两点所对应的正反应速率B_____D(填“>”、“<”或“=”),理由是_______。
16.I.将、和在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
(1)下列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填序号)。
①气体密度不变;
②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变;
③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
④和的物质的量之比不变;
⑤消耗的与消耗的速率相等;
⑥消耗=生成;
(2)达到平衡时,的取值范围_______。
II.碘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有重要作用。将0.4mol氢气和0.2mol碘蒸气放入2L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反应经过5min测得碘化氢的浓度为,碘蒸气的浓度为
(3)前5min平均反应速率_______。的转化率为_______。
(4)生成的的体积分数为_______(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17.t ℃时,将3 mol A和1 mol B气体通入体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容积不变),发生反应:3A(g)+B(g)xC(g)。2 min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温度不变),剩余了0.8 mol B,并测得C的浓度为0.4 mol·L-1,请填写下列空白:
(1)从开始反应至达到平衡状态,生成C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_。
(2)x=________;平衡常数K=________。
(3)若继续向原平衡混合物的容器中通入少量氦气(假设氦气和A、B、C都不反应)后,化学平衡________(填写字母序号)。
A.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B.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C.不移动
(4)若向原平衡混合物的容器中再充入a mol C,在t ℃时达到新的平衡,此时B的物质的量为n(B)=________mol。
18.某同学为了探究锌与盐酸反应过程中的速率变化,他在100 mL稀盐酸中加入足量的锌粉,用排水集气法收集反应放出的氢气(气体体积已折算为标准状况下的体积),实验记录如下(累计值):
时间/min 1 2 3 4 5
氢气体积/mL 50 120 232 290 310
(1)反应速率最大的时间段是___________(填“0~1 min”“1~2 min”“2~3 min”“3~4 min”或“4~5 min”),原因是___________。
(2)反应速率最小的时间段是___________(填“0~1 min”“1~2 min”“2~3 min”“3~4 min“或“4~5min”),原因是___________。
(3)2~3 min时间段内,以盐酸的浓度变化表示该反应的速率为___________。
(4)如果反应太剧烈,为了减缓反应速率而又不减少产生氢气的量,该同学在盐酸中分别加入等体积的下列液体,你认为可行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A.蒸馏水 B.NaCl溶液 C.溶液 D.溶液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A、根据图象可知,反应进行到10min时,物质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此时消耗氢气的浓度是6mol/L-3mol/L=3mol/L,则用氢气表示的反应速率是0.3mol/L÷10min=0.3mol/(L·min),A正确;
B、平衡时消耗CO2的浓度是1mol/L,则平衡时CO2的浓度2mol/L-1mol/L=1mol/L,所以该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B正确;
C、平衡时生成甲醇的物质的量64g÷32g/mol=2mol,所以放出的热量是49.0kJ/mol×2mol=98.0kJ,C正确;
D、正方应是放热反应,则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氢气的转化率降低,D错误;
答案选D。
2.B
【详解】A.明矾净水是使水中的悬浮物沉降而漂白粉中的次氯酸钙有强氧化性能杀死水中的病毒和细菌,二者的作用效果不同,因此不能用漂白粉代替明矾净水,A错误;
B.烈火焚烧若等闲指的是碳酸钙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热能转化为化学能,B正确;
C.“掬水月在手”指的是光的反射,“弄花香满衣”属于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没有新物质生成,不属于化学变化,C错误;
D.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放置易发生电化学腐蚀而生锈,而不是化学腐蚀,D错误;
答案选B。
3.B
【详解】A.A消耗的速率反映的是该反应正向进行的快慢,B生成的速率反映的是该反应逆向进行的快慢,由于此时,所以此时正逆反应速率不相等,反应未处于平衡状态,A项错误;
B.同一种物质的生成速率和消耗速率体现的是可逆反应正向和逆向进行的快慢,若同一物质的生成和消耗速率相等,那么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一定相等,反应一定平衡,B项正确;
C.由反应方程式可知,反应前后气体总物质的量不变;因此,若反应在恒温恒容的容器中进行,则由可知,容器内的压强恒定,与是否平衡无关;当然,若反应在恒温恒压容器中进行,压强不变也与是否达到平衡状态无关,C项错误;
D.由反应方程式可知,反应前后气体的总物质的量恒定不变,与是否平衡无关,D项错误;
答案选B。
【点睛】从反应速率的角度判断可逆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首先要保证题干或选项中关于速率的描述务必涵盖正逆反应两个方向的反应速率,其次要保证速率的数值上符合特定关系;具体的,若针对于同一种物质,则其生成速率与消耗速率相等时,可逆反应一定平衡;若针对的是同一侧的不同种物质,则需要一种描述其消耗速率,另一种描述其生成速率,并且二者的速率比值等于相应的化学计量系数比,这样可逆反应才一定平衡;若针对的是不同侧的物质,则需要两种都描述消耗速率或都描述生成速率,并且速率比值等于相应的化学计量系数比,这样可逆反应才一定平衡。
4.C
【分析】要构成原电池,除要形成闭合回路外,还需要有两个活动性不同的电极材料,其中一个电极要能与电解质溶液发生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
【详解】A. 铜和石墨与稀硫酸均不反应,不符合题意,故A不选;
B. 电极材料相同,不符合题意,故B不选;
C. 一些水果中含有有机酸,可作电解质溶液,符合题意,故C选;
D. 酒精是非电解质,不符合题意,故D不选;
答案选C。
5.C
【详解】①浓硫酸的稀释、②工业合成氨、③NaOH固体溶于水、⑤CaO溶于水、⑥Al在高温条件下与Fe2O3的反应、⑦酸碱中和反应,都放出热量,但①浓硫酸的稀释、③NaOH固体溶于水不属于放热反应,只有②⑤⑥⑦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过程放热的有:燃烧反应,酸碱中和反应,铝热反应,活泼金属与酸或水的反应,绝大部分化合反应,极少数的分解反应(双氧水的分解);反应物总能量>生成物总能量的反应;形成化学键;浓硫酸稀释、NaOH固体溶于水;气→液→固。
过程吸热的有:C与CO2、H2O(g)的反应,Ba(OH)28H2O+2NH4Cl=BaCl2+2NH3↑+10H2O,绝大部分分解反应;反应物总能量<生成物总能量的反应;断裂化学键;铵盐、硝酸盐溶于水;固→液→气。
6.A
【分析】化学能转化成电能,要求这个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据此分析;
【详解】A.该反应为置换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可实现化学能直接转化成电能,故A符合题意;
B.该反应为复分解反应,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B不符合题意;
C.该反应为复分解反应,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C不符合题意;
D. 该反应为复分解反应,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D不符合题意;
答案为A。
7.C
【分析】根据反应“2Fe3++Fe=3Fe2+”可知,反应中铁因失电子而被氧化,应为原电池负极;正极应为活泼性比铁弱的金属或导电的非金属材料,Fe3+在正极得到电子而被还原,电解质溶液应为含Fe3+的盐。
【详解】由总反应可知,负极应为铁,被氧化,电解质溶液应为含有Fe3+的溶液,题中A、B、D铁都为负极,但C中铁片、锌片、Fe2(SO4)3溶液组成的原电池中锌片为负极,铁片为正极,原电池反应为Zn+2Fe3+=2Fe2++Zn2+,故答案选C。
【点睛】本题注意从氧化还原反应的角度确定原电池的电极材料及电解质溶液。
8.A
【详解】A.易挥发的汞常温下能与硫反应生成硫化汞,则水银泄漏可撒硫磺粉覆盖,使汞转化为硫化汞,防止汞挥发污染空气,故A正确;
B.由化合价代数和为0可知,硫化汞中汞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故B错误;
C.丹砂烧之成水银时,硫化汞受热分解生成汞和硫,反应中硫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故C错误;
D.由题意可知,两个反应不是在相同条件下同时进行的反应,不互为可逆反应,故D错误;
故选A。
9.C
【分析】工业上合成氨气,是用氨气和氢气在500摄氏度左右、高压、催化剂的条件下反生可逆反应制得氨气。勒夏特列原理用来解释化学平衡移动的原理。
【详解】A. 催化剂可加快反应速率,缩短达到平衡的时间,不影响平衡移动,与勒夏特列原理无关,故A错误;
B. 反应温度控制在500℃左右是为了保证催化剂的最大活性,加快反应速率,与勒夏特列原理无关,故B错误;
C. 合成氨的反应是一个反应前后气体体积减小的可逆反应,增大压强平衡都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有利于氨的合成,可以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故C正确;
D. 工业上合成氨的原料氮气来自空气,空气中含有氧气,需要对空气进行净化,分离出氮气后才能进入合成塔与氢气反应,与化学平衡无关,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D错误;
答案选C。
【点睛】勒夏特列原理是: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如浓度、压强或温度等),平衡就向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勒夏特列原理适用的对象应存在可逆过程,如与可逆过程无关,则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
10.C
【分析】一般来说,在原电池中,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较不活泼的金属作正极。负极上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正极上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放电时电流从正极流向负极,电子从负极流向正极,据此判断金属活动性顺序。
【详解】①A、B用导线相连后,同时浸入稀硫酸溶液中, A极为负极,所以活泼性:A>B;
②在原电池中,电子从负极流经外电路流向正极,C、D用导线相连后同时浸入稀H2SO4中,电流由D→导线→C,则电子由C→导线→D ,则活泼性:C>D;
③A、C相连后,同时浸入稀硫酸溶液中,C极产生大量气泡,说明C极是正极,所以金属活泼性:A>C;
④B、D相连后,同时浸入稀硫酸溶液中,D极发生氧化反应,说明D极是负极,所以金属活泼性:D>B。
综上所述可知四种金属活泼性有强到弱顺序是:A>C>D>B,故合理选项是C。
11.D
【详解】A.该电池中锌化合价升高发生氧化反应,所以Zn作负极,故A错误;
B.锌发生氧化反应,锌是负极,MnO2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MnO2是正极,该电池工作时电流由MnO2经导线流向Zn,故B错误;
C.根据总反应式,正极MnO2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正极电极反应为:MnO2+e-+H2O=MnOOH+OH-,故C错误;
D.当6.5gZn完全溶解时,流经电路的电子个数约为 1.204×1023,故D正确;
选D。
12. NaBr3/NaBr Na2S2/Na2S4 左→右 + 2e- = 3Br- 2- 2e- = 2Li + 2H2O =2 LiOH+ H2↑
【分析】由题给示意图可知,左侧电极为正极,右侧电极为负极,由放电前后,元素化合价变化可知,溴元素化合价降低被还原,氧化剂NaBr3在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硫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还原剂Na2S2在负极发生氧化反应,则左侧储罐中的电解质是NaBr3/NaBr,右侧储罐中的电解质是Na2S2/Na2S4。
【详解】(1)由分析可知,左侧储罐中的电解质是NaBr3/NaBr,右侧储罐中的电解质是Na2S2/Na2S4;在放电过程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则钠离子通过离子选择性膜由左向右移动,故答案为:NaBr3/NaBr;Na2S2/Na2S4;左→右;
(2)电池放电时,NaBr3在正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Br-,电极反应式为+ 2e- = 3Br-,Na2S2在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Na2S4,电极反应式为2- 2e- = ,故答案为:+ 2e- = 3Br-;2- 2e- = ;
(3)负极材料金属锂具有很强的还原性,能与电解质溶液中的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锂和氢气,所以锂电池的电解质溶液需用非水溶液配制,锂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Li + 2H2O =2 LiOH+ H2↑,故答案为:2Li + 2H2O =2 LiOH+ H2↑。
【点睛】由放电前后,元素化合价变化可知,溴元素化合价降低被还原,氧化剂NaBr3在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硫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还原剂Na2S2在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是分析解答的关键所在。
13. K1>K2>K3 bd 调节溶液的pH
【分析】(1)一步水解显酸性,水解生成的氢离子会抑制第二步水解,第二步抑制第三步,K1、K2和K3大小关系是K1>K2>K3;
(2)控制条件使平衡正向移动,使平衡正向移动,因为水解为吸热反应,所以降温,平衡逆向移动;加水稀释,则水解平衡也正向移动;加入氯化铵,氯化铵溶液为酸性,氢离子浓度增大,平衡逆向移动;加入碳酸氢钠,则消耗氢离子,所以氢离子浓度降低,平衡正向移动;
(3)从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中可知,氢离子的浓度影响高浓度聚合氯化铁的生成,所以关键步骤是调节溶液的pH,
【详解】(1)Fe3+分三步水解,水解程度越来越小,所以对应的平衡常数也越来越小,有K1>K2>K3,
答案为:K1>K2>K3;
(2)生成聚合氯化铁的离子方程式为xFe3++yH2OFex(OH)y3x-y+yH+,由于水解是吸热的,降温则水解平衡逆向移动;加水稀释,水解平衡正向移动;NH4Cl溶液呈酸性,加入NH4Cl,H+浓度增大,平衡逆向移动;加入碳酸氢钠,消耗氢离子,所以氢离子浓度降低,平衡正向移动,故可采用的方法是bd,
答案为:bd;
(3)从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可知,氢离子的浓度影响聚合氯化铁的生成,所以关键条件是调节溶液的pH,
答案为:调节溶液的pH。
【点睛】水解平衡常数是描述反应水解程度的,多元弱碱水解时,一步比一步难,水解平衡的移动方向要看外界条件的影响,是促进还是抑制。
14. > 0.125mol·L-1·min-1 ①④ ②④
【详解】(1)①根据图象可知,在t1后,CO浓度增大、CO2浓度减小,说明反应未达到平衡,正向进行,因此v正>v逆;
(2)据图可知0~4min时间段内,Δc(CO)=0.5mol/L,所以v(CO)==0.125mol·L-1·min-1;
(3)①降低温度,活化分子数减小,反应速率减慢,①符合题意;
②铁粉为固体,减少铁粉的质量不影响反应速率,②不符合题意;
③保持容器体积不变,充入CO2气体,CO2的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加快,③不符合题意;
④保持体积不变,移出CO气体,平衡正向移动,CO2和CO的浓度都会减小,反应速率减慢,④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选①④;
(4)①反应达到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但选项中未注明是正反应速率还是逆反应速率,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①不符合题意;
②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CO2的同时生成n molCO,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达到平衡,②符合题意;
③反应过程中可能有某一瞬间CO2与CO浓度相等,但并不能说明二者浓度不再改变,即不能说明反应平衡,③不符合题意;
④CO2的物质的量不随时间而变化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达到平衡,④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选②④。
15. 2CH3OH(g) CH3OCH3(g)+H2O(g) > A < D点温度高于B点,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大,所以D反应速率也大于B
【详解】(1)由平衡常数的表达式:K= ,可知该反应的反应物为甲醇,生成物为二甲醚和水,化学方程式为2CH3OH(g) CH3OCH3(g)+H2O(g);故答案为:2CH3OH(g) CH3OCH3(g)+H2O(g);
(2)①此时浓度商Q==1.55<32,反应未达到平衡状态,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故v正>v逆;故答案为:>;
②由①可知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所以甲醇的百分含量大于平衡时的含量,此时反应点应在A点;根据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大,D点温度高于B点,所以D点对应的正反应速率也大于B点;故答案为:A;<;D点温度高于B点,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大,所以D反应速率也大于B。
16.(1)②③⑤
(2)0(3) 0.01mol·L-1·min-1 50%
(4)33.3%
【解析】(1)
恒温恒容条件下,对于气体反应而言,密度一直保持不变,不能用密度不变来判断是否达到平衡状态,①错误;该条件下,左右两边气体系数和不相等的反应,总压不变、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变、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均可判断是否达到平衡状态,②③正确;该反应的加入量为、和,即和投料比与化学方程式的系数一致,反应过程中二者的物质的量之比一直保持不变,不能说明化学平衡状态,④错误;依据化学方程式可知化学反应速率比为,所以消耗的与消耗的速率相等和 =2时,可以说明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所以⑤正确、⑥错误;
故答案为②③⑤;
(2)
该反应的加入量为、和,假设反应完全向正反应方向转化来求算的最大值,计算如下:
假设反应完全向逆反应方向转化来求算的最小值,计算如下:
但是对于可逆反应而言,是不可能完全转化的,所以数值一定达小于最大值,大于最小值;
故答案为0(3)
0.4mol氢气和0.2mol碘蒸气放入2L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所以两者的起始浓度分别为、,且反应经过5min测得碘化氢的浓度为,碘蒸气的浓度为,可以列出三段式如下:
所以,前5min平均反应速率;的转化率为;
故答案为;;
(4)
由物质的量与气体体积的计算公式可知,气体体积与物质的量成正比,求生成的的体积分数相当于求生成的的物质的量分数,通过平衡三段式可知,5min时,、、的物质的量分别为、、,所以的物质的量分数(保留三位有效数字)为
故答案为。
17. 0.2 mol·L-1·min-1 4 0.037 C (0.8+0.2a)
【详解】(1)v(C)===0.2 mol·L-1·min-1
(2)剩余0.8 mol B,参加反应了0.2 mol,生成C 0.8 mol,所以B与C的系数之比为1∶4,x=4,平衡常数K===0.037
(3)通入氦气,各物质的浓度不变,化学平衡不移动
(4)由于Δνg=0,所以再充入a mol C,达到平衡时与原平衡等效,原平衡相当于加入4 mol C,生成0.8 mol B,则加入a mol C,则有0.2 a mol的B生成
18. 2~3 min 该反应是放热反应,2~3 min时间段内温度较高 4~5 min 4~5 min时间段内浓度较低 0.1 AB
【详解】由表格数据可知,0~1、1~2、2~3、3~4、4~5min生成氢气分别为50mL、70mL、112mL、58mL、20mL;
(1)反应速率最大,则单位时间内产生的氢气最多,2~3 min产生氢气的量为112 mL,因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此时间段内温度较高,此时间段温度是影响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答案为2~3 min;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此时间段内温度较高。
(2)反应速率最小,即单位时间内产生的氢气最少,4~5 min共产生20 mL氢气,此时间段内 浓度较低,此时段 浓度是影响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答案为4~5 min;4~5 min时间段内浓度较低。
(3)在2~3min时间段内,n(H2)==0.005mol,由2HCl~H2得,消耗盐酸的物质的量为n(HCl)=0.01mol,则υ(HCl)==0.10 mol·L-1·min-1);答案为0.1。
(4)A.加蒸馏水,溶液的体积增大,浓度降低,反应速率减小,但生成的气体的量不变,故A符合题意;
B.加NaCl溶液,溶液的体积增大,浓度降低,反应速率减小,但生成的气体的量不变,故B符合题意;
C.加Na2CO3溶液,溶液的体积增大,盐酸的浓度降低,但盐酸和碳酸钠反应,消耗了盐酸,生成氢气的量减小,故C不符合题意;
D.加CuSO4溶液,能形成铜锌原电池,加快反应速率,故D不符合题意;
答案为AB。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北京市石景山区2022-2023八年级下学期期末物理试题(无答案)

下一篇:辽宁省大连市2022-2023八年级下学期7月期末物理试题(图片版含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