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铁 金属材料 测试
一、单选题
1.某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FeBr2、FeI2,若先向该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氯气,再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结果溶液变为红色已知:AgBr、AgI分别为浅黄色和黄色不溶于硝酸的沉淀,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原溶液中的Br-一定被氧化
B.通入氯气之后原溶液中的Fe2+一定被氧化
C.溶液中一定不存在Fe2+
D.若取少量所得溶液,再加入CCl4溶液,静置、分液,向上层溶液中加入足量的AgNO3 溶液,能产生黄色沉淀
2.化学与生产、生活及社会发展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往饱和食盐水中加入金属钠可产生白色沉淀
B.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检验FeSO4溶液是否完全变质
C.因为NaH2PO2是正盐,所以H3PO2是一元酸
D.“血液透析”和“静电除尘”利用了胶体相同的性质
3.化学与社会、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医学上,血液透析是利用了胶体的渗析原理
B.碳酸氢钠可用于制备纯碱,作治疗胃酸过多的药物及食品发酵剂
C.高铁车厢大部分材料采用铝合金,因铝合金强度大、质量轻、抗腐蚀能力强
D.铜的金属性比铝弱,可以用铜罐贮运浓硝酸
4.将1.12 g铁粉加入25 mL 2 mol/L的FeCl3溶液中,充分反应后,其结果是:
A.铁剩余,溶液呈浅绿色
B.往溶液中滴入无色KSCN溶液,显红色
C.Fe2+和Fe3+物质的量的比为1:6
D.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比为2:5
5.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正确的是
A.小苏打溶液与澄清石灰水反应:
B.银氨溶液中加入盐酸:
C.溶于稀
D.向硫酸氢钠溶液滴加氢氧化钡溶液至中性:
6.若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所含质子数为
B.等物质的量的和含有的氧原子数均为
C.常温下,铝与足量的溶液反应,失去的电子数为
D.溶液中所含钠离子数为
7.下列对有关实验操作和现象的描述均正确的是
操作 现象
A 将一块绿豆大小的钠投入烧杯中,加入适量蒸馏水,再滴入2滴酚酞 剧烈反应,溶液变红
B 向氯化钙溶液中通入足量 先有白色沉淀,后沉淀溶解
C 向溶液中滴加淀粉碘化钾溶液 溶液变蓝色
D 在空气中点燃,然后将导管伸入盛满的集气瓶中 在中安静地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瓶口有白雾
A.A B.B C.C D.D
8.化学与材料、生活和环境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日常生活中人们大量使用铝制品,是因为常温下铝不能与氧气反应
B.水泥厂用高压电作用于气溶胶以除去烟尘,是根据胶体带电这个性质而设计的
C.食品包装袋里面装有硅胶和铁粉,硅胶和铁粉的作用相同,都可以防止食品氧化
D.高速铁路极大地提高了人们出行的方便,高铁车厢大部分是采用铝合金材料制造的
9.亚硝酸钠俗称“工业盐”,其外观、口感与食盐相似,人若误服会中毒。现将适量某样品(成分为亚硝酸钠或氯化钠)溶于水配成溶液,分别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进行实验。下列方案设计、现象和结论都正确的是
选项 方案设计 现象和结论
A 先加到少量溶液中,再加入稀盐酸酸化,振荡 若溶液变黄色,则样品为亚硝酸钠
B 先加入少量溶液,再加入溶液和稀硝酸,振荡 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样品为亚硝酸钠
C 先加入少量溶液,再加溶液和足量稀硝酸,振荡 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样品为亚硝酸钠
D 加到少量溶液中,再加硫酸酸化,振荡 若溶液褪色,则样品为亚硝酸钠
A.A B.B C.C D.D
10.工业制HNO3的过程中排放的NO2和NO常用NaOH溶液吸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O+NO2+2NaOH=2NaNO2+H2O、2NO2+2NaOH=NaNO2+NaNO3+H2O,NO不能被NaOH溶液吸收。若同温同压下NO2与NO的体积之比如下,其中不能被NaOH溶液完全吸收的是( )
A.1:1 B.1:3 C.2:1 D.3:1
11.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及得到的结论均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和现象 结论
A. 将少量加水溶解后,滴加稀硫酸酸化,再滴加溶液,溶液变成血红色 可判断已变质
B. 向蔗糖中加入浓硫酸,变成疏松多孔的海绵状炭,并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和强氧化性
C. 将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靠近溶液,有白烟产生 溶液一定是浓盐酸
D. 取少许溶液于试管,滴加盐酸酸化的溶液,出现白色沉淀 说明溶液中有
A.A B.B C.C D.D
12.下列物质中,常温下既能跟盐酸反应,又能跟NaOH溶液反应的是
A.Mg B.Al C.Si D.Cl2
二、填空题
13.(1)合成氨工业生产中所用的α Fe催化剂的主要成分是FeO、Fe2O3。
①某FeO、Fe2O3混合物中,铁原子、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5,其中FeO、Fe2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
②当催化剂中+2价Fe与+3价Fe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时,其催化活性最高,此时铁的氧化物的混合物中铁原子的质量分数为____ (用小数表示,保留2位小数)。
(2)电子工业常用30%的FeCl3溶液腐蚀绝缘板上的铜箔,制造印刷电路板。
①用FeO稀盐酸、氯气制取FeCl3溶液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检验溶液中Fe3+的试剂是____。
②写出FeCl3溶液与金属铜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当转移电子数为6.02×1024时,被氧化的物质的质量为____。
14.利用“价一类”二维图研究物质的性质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铁及其部分化合物的“价一类”二维图如图所示。
(1)X、Y的化学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
(2)图中只具有还原性的物质是_______(填化学式)。
(3)要证明FeCl2有氧化性,还原性的试剂分别为_______、_____。
(4)某实验小组设计如下实验探究亚铁盐的性质。
实验 操作 现象
Ⅰ 1.0mL 0.1mol/L溶液中滴入1.0mL 0.5mol/L NaOH溶液 生成白色沉淀,3min后沉淀基本变为红褐色
Ⅱ 1.0mL 0.1mol/L溶液中滴入1.0mL 0.5mol/L溶液 生成白色沉淀,3min后沉淀颜色几乎不变
①对实验Ⅱ所得白色沉淀展开研究(已知在水中不能大量存在):
i.取Ⅱ中少量白色沉淀,充分洗涤,向其中加入稀硫酸,沉淀完全溶解,产生无色气泡;
ⅱ.向i所得溶液中滴入KSCN试剂,溶液几乎不变红;
ⅲ.向ⅱ所得溶液中再滴入少量溶液,溶液立即变为红色。
根据以上现象,实验Ⅱ中生成的白色沉淀的化学式为______。
②研究过程中发现实验Ⅱ中白色沉淀在空气中久置最终也变为红褐色。则该沉淀的还原性比实验Ⅰ中所得的Fe(OH)2的还原性_______(填“强”或“弱”)。
15.现有下列十种物质:①液态氯化氢;②小苏打;③固体纯碱;④二氧化碳;⑤葡萄糖;⑥氢氧化钾;⑦氢氧化铁胶体;⑧氯水;⑨空气;⑩硫酸亚铁溶液。
(1)属于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_,上述状态下能导电的是_____________。
(2)除去③中少量②的操作是____________,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3)向⑧中滴入几滴石蕊溶液,现象是___________,说明⑧具有_________性。
(4)向⑩中加入⑥的水溶液,产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
16.现有下列4种物质:、、溶液、固体。
(1)受热分解产生气体的是_______。
(2)与硫氰化钾溶液反应生成红色溶液的是_______;Na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
17.以金红石(主要成分为TiO2)为原料生产钛的步骤主要有:
①在高温下,向金红石与焦炭的混合物中通入Cl2,得到TiCl4和一种可燃性气体;
②在稀有气体(如氩)氛围和加热的条件下,用镁与TiCl4反应可得到钛。
请写出上述两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分析步骤②中稀有气体氛围的作用___________。
1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近年来,科研人员研究得到一种新型材料-泡沫铝。它是把发泡剂加到熔融铝合金中制成的,其优点是硬度大,密度小(为0.16~0.5 g/cm3),比木材还轻,可浮于水面,又有很大刚性,且隔音、保温,是一种良好的建筑材料和轻质材料。
(1)中国人民最早使用的合金是_______(填字母序号,下同)。
A.黄铜 B.生铁 C.青铜 D.陨铁
(2)下列关于泡沫铝的说法中错误的是_______ 。
A.泡沫铝是铝单质泡沫 B.泡沫铝是一种合金
C.泡沫铝是一种优质的建筑材料和轻质材料 D.泡沫铝可用于飞机制造
(3)铝制成铝箔用于食品包装,是利用它的_______。
A.金属光泽 B.延展性 C.导电性 D.导热性
(4)甲、乙两烧杯中各盛有100 mL 3 mol·L-1的盐酸和NaOH溶液,向两烧杯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铝粉,反应结束后,测得生成的气体体积比为甲∶乙=1∶2,则加入铝粉质量为
A.5.4 g B.3.6 g C.2.7 g D.1.8 g
(5)铝在空气中会被氧化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而对内部铝起保护作用,但这层氧化膜遇到强酸或强碱溶液都会溶解,请写出:
①氧化膜与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
②氧化膜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
19.(1)现有氧化还原反应:3H2O2 + 2H2CrO4 =2Cr(OH)3 + 3O2 ↑+ 2H2O
①用单线桥标出反应中的电子转移数目和方向_____________;
②其中Cr被___________,H2O2作___________剂;
③反应转移了0.3mol电子,则产生的气体在标准状态下体积约为__________。
(2)①将用砂纸打磨过的铝片用坩埚钳夹住在酒精灯上点燃,现象是:________;
②在试管中加入少量Na2O2再加入少量水,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再滴入几滴酚酞,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分析】还原性:I->Fe2+>Br-,氯气先氧化I-,然后氧化Fe2+,最后氧化Br-,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结果溶液变为红色,说明I-全部被氧化,Fe2+部分或全部被氧化,Br-可能被氧化来分析。
【详解】A.还原性:I->Fe2+>Br-,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结果溶液变为血红色,说明Fe2+部分或全部被氧化,Br-可能被氧化,A错误;
B.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结果溶液变为血红色,说明Fe2+部分或全部被氧化,B正确;
C.通入氯气之后原溶液中的二价Fe2+部分或全部被氧化,所以不能确定通入氯气之后的溶液中是否存在Fe2+,C错误;
D.如Br-被氧化生成Br2,则萃取后加入硝酸银,没有黄色沉淀生成,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B。
【点睛】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注意把握氧化性强弱的判断为解答该题的关键,本题切入点是元素化合价,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
2.D
【详解】A.钠与饱和食盐水中的水反应,导致溶剂水的质量减少形成过饱和溶液,会有氯化钠析出,产生白色沉淀,故A正确;
B.亚铁离子具有还原性,可以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使溶液褪色,铁离子不能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则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可以检验硫酸亚铁是否全部变质,故B正确;
C.由NaH2PO2是正盐可知,H2PO2-不电离出H+,H3PO2是一元酸,故C正确;
D.“血液透析”类似于胶体的渗析原理,是利用半透膜,通过扩散、对流体内各种有害以及多余的代谢废物和过多的电解质移出体外,达到净化血液的目的;“静电除尘”是电泳现象,即带电的胶体颗粒在电场中定向运动,尘土颗粒一般带负电,在电场中向正极移动,最后会在正极富集,达到除尘效果,则“血液透析”和“静电除尘”利用了胶体的不同性质,故D错误;
故选D。
3.D
【详解】血液是胶体,不能透过半透膜,代谢产生的废物是离子或小分子能透过半透膜,故A正确;
B.碳酸氢钠分解生成碳酸钠,能够制造纯碱,碳酸氢钠能够与盐酸反应消耗盐酸,能够治疗胃酸过多,碳酸氢钠不稳定受热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可用作发酵,故B正确;
C.铝常温下能与空气中氧气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保护膜,从而具有抗腐蚀性,铝合金材料的密度小,用以减轻列车质量,铝合金强度大,所以高铁车厢大部分材料采用铝合金,故C正确;
D.铜能够与浓硝酸反应而被腐蚀,所以不能用铜罐贮运浓硝酸,故D错误;
故选:D。
4.B
【分析】1.12 g铁的物质的量是n(Fe)==0.02 mol;25 mL 2 mol/L的FeCl3溶液中含有溶质的物质的量n(FeCl3)=2 mol/L×0.025 L=0.05 mol,根据二者反应方程式:2FeCl3+Fe=3FeCl2,可知二者反应时n(FeCl3):n(Fe)=2:1,结合氧化还原反应规律及反应关系计算。
【详解】A.根据上述计算可知n(Fe)=0.02 mol;n(FeCl3)=0.05 mol,根据反应方程式可知二者反应时物质的量的比n(FeCl3):n(Fe)=2:1,则FeCl3过量,溶液为FeCl3、FeCl2的混合物,A错误;
B.根据选项A分析可知溶液为FeCl3、FeCl2的混合物,向其中滴入无色KSCN溶液,Fe3+与SCN-反应产生Fe(SCN)3,使溶液显红色,B正确;
C.在该反应中Fe不足量,n(Fe)=0.02 mol,则反应产生Fe2+物质的量是0.06 mol,反应后过量Fe3+的物质的量为n(Fe3+)=0.05 mol-2×0.02 mol=0.01 mol,所以Fe2+和Fe3+物质的量的比为6:1,C错误;
D.在该反应中FeCl2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其中是还原产物,是氧化产物,故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比为1:2,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B。
5.C
【详解】A.若碳酸氢钠少量,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和水,离子方程式:Ca2++OH-+HCO3-═CaCO3↓+H2O,若碳酸氢钠过量,反应生成碳酸钙、碳酸钠和水,离子方程式:Ca2++2OH-+2HCO3-═CaCO3↓+2H2O+CO32-,故A错误;
B.向银氨溶液中加入盐酸,反应方程式中漏掉了生成氯化银沉淀的反应,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Ag(NH3)2]++Cl-+OH-+3H+═AgCl↓+2NH4++H2O,故B错误;
C.Fe3O4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铁、一氧化氮和水,利用整体法,Fe3O4中铁元素化合价共计+8价,生成3mol三价铁离子,共失去1mol电子,硝酸根中氮元素从+5价降为+2价,1mol硝酸根被还原得到3mol电子,要使得失电子守恒,Fe3O4系数为3,硝酸根离子系数为1,依据原子个数守恒,离子方程式:3Fe3O4+28H++NO3-=9Fe3++NO↑+14H2O,故C正确;
D.向硫酸氢钠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至中性的离子反应为2H++SO42++Ba2++2OH-═BaSO4↓+2H2O,故D错误;
故答案选C。
【点睛】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常用方法:检查反应能否发生,检查反应物、生成物是否正确,检查各物质拆分是否正确,如难溶物、弱电解质等需要保留化学式,检查是否符合守恒关系(如: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等)、检查是否符合原化学方程式等。
6.C
【详解】A.标准状况下水为非气体,不能用22.4L/mol进行计算,A错误;
B.等物质的量的和含有的氧原子数相等,但不一定为2NA,只有当物质的量为1mol时,氧原子数才为2NA ,B错误;
C.常温下,铝与足量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化合价由0变为+3,升高三价,每有1 mol Al参与反应,Al失去3mol电子,2.7 g Al为0.1mol,转移电子数数为0.3NA ,C正确;
D.未说明溶液体积,无法计算溶液中钠离子的数目,D错误;
故选C。
7.C
【详解】A.应先向烧杯中加入适量蒸馏水,再滴入2滴酚酞,再将一块绿豆大小的钠投入烧杯中,剧烈反应,溶液变红,故A错误;
B.向氯化钙溶液中通入足量,溶液不反应,故B错误;
C.向溶液中滴加淀粉碘化钾溶液,铁离子和碘离子反应生成亚铁离子和单质碘,单质碘遇淀粉变蓝,故C正确;
D.氢气是可燃物,氯气是氧化剂,在空气中点燃,然后将导管伸入盛满的集气瓶中,在中安静地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瓶口有白雾,故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C。
8.D
【详解】A. 日常生活中人们大量使用铝制品,是因为常温下铝与氧气反应在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阻止内部金属继续反应,故A错误;
B. 水泥厂用高压电作用于气溶胶以除去烟尘,是根据胶体粒子带电这个性质而设计的,胶体不带电,故B错误;
C. 食品包装袋里面装有硅胶和铁粉,硅胶和铁粉的作用不相同,铁粉可以防止食品氧化,硅胶具有吸水性,用作干燥剂,故C错误;
D.铝合金具有质量轻,强度大,抗腐蚀能力比较强的性质,高铁车厢大部分是采用铝合金材料制造的,故D正确;
故选D。
9.A
【详解】A.亚硝酸有氧化性,可以把二价铁氧化为三价铁,溶液变为黄色,A正确;
B.稀硝酸可以把亚硫酸根离子氧化为硫酸根离子,再加入氯化钡可以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B错误;
C.样品若为NaCl,依然会出现白色沉淀,C错误;
D.氯化钠电离出的氯离子也可以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而使其褪色,D错误;
故选A。
10.B
【详解】A. 根据可知,当NO2与NO的体积之比为1:1时,恰好被完全吸收,故A项不符合题意;
B. 当NO2与NO的体积之比为1:3时,一氧化氮过量,多余的一氧化氮不能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故B项符合题意;
C、D. 当NO2与NO的体积之比为2:1或3:1时,反应后二氧化氮有剩余,由可知,多余的二氧化氮可以直接被氢氧化钠溶液完全吸收,故C、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1.B
【详解】A.酸性溶液中硝酸根离子可氧化亚铁离子,不能证明是否变质,应溶于水后加KSCN溶液检验是否变质,故A错误;
B.浓硫酸使蔗糖脱水后,C与浓硫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碳,则蔗糖变成疏松多孔的海绵状炭,并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可知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和强氧化性,故B正确;
C.产生白烟,应为挥发性酸,也可为硝酸等,故C错误;
D.盐酸可与银离子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白色沉淀可能为AgCl,由操作和现象不能证明是否含,故D错误;
故选:B。
12.B
【详解】A、镁能和盐酸反应生成氢气,但不能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气,故A错误;
B、铝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氢气,铝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氢气,故B正确;
C、Si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硅酸钠与水,不与盐酸反应,故C错误;
D、氯气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和水,和盐酸不反应,故D错误;
故选B。
13. 2∶1 0.72 FeO+2H+=Fe2++H2O 2Fe2++Cl2=2Fe3++2Cl- KSCN溶液 2FeCl3+Cu=2FeCl2+CuCl2 320g
【详解】(1)①设FeO、Fe2O3物质的量分别为x、y,依据铁、氧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5得:(x+2y):(x+3y)=4:5;解得x:y=2:1;故答案为:2:1;
②设催化剂中含1molFeO、1molFe2O3,则催化剂中铁原子物质的量为1mol+2mol=3mol,氧原子物质的量为1mol+3mol=4mol,故催化剂中Fe元素质量分数为(3mol×56g/mol)/(3mol×56g/mol+4mol×16g/mol)×100%=72%=0.72;故答案为:0.72;
(2)①氧化亚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水,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氯化亚铁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分别为:FeO+2H+=Fe2++H2O、Fe2O3+6H+=2Fe3++3H2O、2Fe2++Cl2=2Fe3++2Cl-;三价铁离子遇到硫氰根离子生成血红色配合物,可以用KSCN溶液检验三价铁离子的存在;故答案为:FeO+2H+=Fe2++H2O;2Fe2++Cl2=2Fe3++2Cl-;KSCN溶液;
②氯化铁与铜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氯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FeCl3+Cu=2FeCl2+CuCl2;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转移2mol电子被氧化的铜的质量为64g,则转移电子数为6.02×1024时,即物质的量为10mol时,被氧化的铜的质量为64g/mol×mol=320g;故答案为:320g。
14. Fe2O3 Fe(OH)2 Fe 锌(或铝等) 新制氯水(或酸性KMnO4溶液等氧化性较强的物质) FeCO3 弱
【详解】(1)由图可知,X是Fe元素化合价为+3的氧化物,则X是Fe2O3;
Y是Fe元素化合价为+2的碱,则Y是Fe(OH)2;
(2)单质Fe为铁元素的最低价态,化合价只能升高,只有还原性;
(3)要证明FeCl2具有氧化性,则需使用还原剂,如锌,铝等还原性较强的金属;
要证明FeCl2具有还原性,则需使用氧化剂,如新制氯水、酸性KMnO4溶液等氧化性较强的物质;
(4)①由ⅱ、ⅲ的现象可知该白色沉淀中含+2价铁,结合已知条件Fe(HCO3)2在水中不能大量存在,可推知该白色沉淀是FeCO3;
②FeCO3在空气中久置变为红褐色,证明FeCO3中的Fe从+2价被氧化到+3价,但被氧化所需时间比Fe(OH)2被氧化所需时间长,即FeCO3比Fe(OH)2难被氧化,所以FeCO3的还原性比Fe(OH)2的还原性弱。
15. ①②③⑥ ⑧⑩ 加热 2NaHCO3Na2CO3 + H2O + CO2↑ 先变红后褪色 酸性和漂白性 生成白色絮状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
【详解】(1)①液态氯化氢在水溶液中能导电,是电解质;
②小苏打是NaHCO3,在水溶液中能够导电,是电解质;
③固体纯碱在水溶液或者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是电解质;
④二氧化碳在水溶液中自身不能发生电离,是非电解质;
⑤葡萄糖在水溶液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够导电,是非电解质;
⑥氢氧化钾在水溶液或者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是电解质;
⑦氢氧化铁胶体属于混合物 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⑧氯水属于混合物 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⑨空气属于混合物 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⑩硫酸亚铁溶液属于混合物 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故属于电解质的是:①②③⑥,能导电的有:⑧⑩;
故答案为:①②③⑥;⑧⑩;
(2)根据碳酸钠加热不分解,碳酸氢钠加热分解得到碳酸钠、水、二氧化碳,所以除去固体纯碱中少量小苏打的操作是加热,方程式为:2NaHCO3Na2CO3 + H2O + CO2↑
故答案为:加热;2NaHCO3Na2CO3 + H2O + CO2↑;
(3)氯水中含有盐酸和次氯酸,盐酸表现酸性,能使石蕊溶液变红,次氯酸具有漂白性又能使石蕊褪色;故答案为:先变红后褪色;酸性和漂白性;
(4)硫酸亚铁溶液中加氢氧化钾首先产生白色沉淀氢氧化亚铁,氢氧化亚铁迅速被氧化成红褐色的氢氧化铁,观察到的现象为:生成白色絮状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故答案为:生成白色絮状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
16.(1)固体
(2) 溶液
【解析】(1)四种物质、、溶液、固体中只有固体受热能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气体,故答案为:固体。
(2)溶液与硫氰化钾溶液反应生成红色溶液Fe(SCN)3;Na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故离子方程式为。
17. TiO2+2C+2Cl2TiCl4+2CO、2Mg+TiCl4Ti+2MgCl2 作保护气
【详解】金红石主要成分为TiO2,在高温下,向金红石与焦炭的混合物中通入Cl2,得到TiCl4和一种可燃性气体C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TiO2+2C+2Cl2TiCl4+2CO,在稀有气体(如氩)氛围和加热的条件下,用镁与TiCl4反应可置换得到钛单质和MgCl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Mg+TiCl4Ti+2MgCl2,Mg是活泼金属能与空气中的氧气、氮气、二氧化碳气体发生反应,影响镁置换钛,同时生成的钛单质也容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变质,因此在稀有气体氛围的作用作保护气。
18.(1)C
(2)A
(3)B
(4)A
(5) Al2O3+6H +=2Al3+ +3 H2O Al2O3 +2OH-=2 AlO+H2O
【详解】(1)中国人民最早使用的合金是青铜合金,故选C;
(2)A.泡沫铝中含有Al、发泡剂等,所以是一种合金,A错误;
B.泡沫铝中含有Al、发泡剂等,所以是一种合金,B正确;
C.泡沫铝硬度高、密度小、刚性大,且隔音、保温,所以一种良好的建筑材料和轻质材料,C正确;
D.泡沫铝硬度高、密度小、刚性大,且隔音、保温,所以一种良好的建筑材料和轻质材料,可用于飞机制造,D正确;
故选A;
(3)铝制成铝箔作食品包装,是利用了铝的延展性,故选B;
(4)其反应原理分别为2Al+6HCl=2AlCl3+3H2↑,2Al+2NaOH+2H2O=2NaAlO2+3H2↑。可见当参加反应的HCl和NaOH的物质的量一样多时,产生H2的体积比是1:3,而题设条件体积比为1:2,说明此题中投入的铝粉对盐酸来说是过量的,而对于NaOH来说是不足的,,氢离子完全反应,故生成氢气的物质的量为,则Al与NaOH反应生成的H2为0.15 mol×2=0.3mol,根据关系式:,消耗Al的质量为,故选A。
(5)①氧化铝和盐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离子反应方程式为:Al2O3+6H+=2Al3++3H2O;
②氧化铝和强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离子反应方程式为:Al2O3+2OH-=2 AlO+H2O。
19. 还原 还原 3.36L 铝熔化但是不滴落 有大量气泡产生,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滴入酚酞后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详解】(1)①用单线桥标出反应中的电子转移数目和方向,单箭头从双氧水中-1价的氧出发,到H2CrO4中+6价的铬结束,共转移6个电子,;故答案为:;
②其中Cr从+6价降为+3价,被还原,H2O2中-1价的氧化合价升高,失电子,作还原剂;故答案为:还原;还原;
③从3H2O2 + 2H2CrO4 =2Cr(OH)3 + 3O2 ↑+ 2H2O得:每转移6mol电子生成3molO2,反应转移了0.3mol电子,生成的氧气的物质的量为:×3mol=0.15mol,则产生的气体在标准状态下体积约为0.15mol×22.4L·mol-1=3.36L。故答案为:3.36L;
(2)①将用砂纸打磨过的铝片用坩埚钳夹住在酒精灯上点燃,铝箔表面在加热时与O2发生反应生成熔点很高的Al2O3薄膜,使内部的铝被Al2O3包裹着,所以熔化的铝不易滴下,现象是:铝熔化但是不滴落;故答案为:铝熔化但是不滴落;
②在试管中加入少量Na2O2再加入少量水生成氢氧化钠和双氧水,氢氧化钠是强碱,双氧水部分分解生成氧气,双氧水有强氧化性和漂白性。因此,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再滴入几滴酚酞,可观察到的现象是:有大量气泡产生,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滴入酚酞后溶液先变红后褪色。故答案为:有大量气泡产生,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滴入酚酞后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