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 练习卷 高一下学期化学鲁科版(2019)必修第二册

第1章《原子结构 元素周期律》练习卷
一、单选题
1.已知X为第三周期元素的原子,该原子要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则需要的电子数小于其次外层和最内层的电子数之差,且等于最内层电子数的整数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一定是强酸
B.X元素的氢化物的化学式一定为H2X
C.X的单质一定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
D.X元素的氧化物一定能与烧碱反应
2.为完成相应实验,实验器材(规格和数量不限)足够的一项是
相应实验 实验仪器和用品(夹持装置省略)
A 氯化钠溶液的蒸发结晶 烧杯、玻璃棒、酒精灯
B 用盐酸除去硫酸钡中的少量碳酸钡 烧杯、胶头滴管
C 配制0.5mol·L-1的硫酸溶液 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容量瓶
D 用CCl4萃取溴水中的溴 分液漏斗、烧杯
A.A B.B C.C D.D
3.萃取实验中必需的实验仪器是
A. B. C. D.
4.是常规核裂变产物之一,可以通过测定大气或水中的含量变化来检测核电站是否发生放射性物质泄漏。下列有关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的化学性质与相同 B.与是同一种核素
C.的中子数为78 D.与互为同位素
5.用无机矿物资源生产部分材料,其产品流程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制取粗硅时生成的气体产物为CO2
B.生产铝、铜、高纯硅及玻璃的过程中都涉及氧化还原反应
C.电解精炼铜时,当电路中转移0.2mol电子时阳极质量减轻6.4g
D.粗硅制高纯硅时,提纯四氯化硅可用多次分馏的方法
6.根据下列实验现象,所得结论正确的是

实验 实验现象 结论
A 左烧杯中铁表面有气泡,右边烧杯中铜表面有气泡 氧化性:Al3+>Fe2+>Cu2+
B 左边棉花变为橙色,右边棉花变为蓝色 氧化性:Cl2>Br2>I2
C 右烧杯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左边烧杯中无明显变化 热稳定性:Na2CO3>NaHCO3
D 锥形瓶中有气体产生,烧杯中液体变浑浊 非金属性:Cl>C>Si
A.A B.B C.C D.D
7.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和该性质的应用均正确的是
A.常温下浓硫酸能使铝发生钝化,可用铝制容器贮运浓硫酸
B.二氧化硅不与任何酸反应,可用石英制造耐酸容器
C.二氧化氯具有还原性,可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
D.铜的金属活泼性比铁的弱,可在海轮外壳上装若干铜块以减缓其腐蚀
8.下列说法不符合递变规律的是
A.F2、Cl2、Br2、I2和H2反应剧烈程度递减 B.HF、HCl、HBr、HI热稳定性递减
C.F2、Cl2、Br2、I2的氧化性递增 D.F-、Cl-、Br-、I-失去电子能力递增
9.13C可以作为核聚变材料。下列关于13C的叙述正确的是
A.13C和14C是同一种核素 B.13C原子核内中子数为6
C.13C原子核内质子数为13 D.13C和14C互为同位素
10.下列关于物质用途的说法错误的是
A.硅单质和二氧化硅是非常重要的信息材料
B.苏打可用于制作发酵粉,在医疗上也可以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C.漂粉精可用于游泳池的消毒
D.水玻璃的溶质为硅酸钠,是制备硅胶和木材防火剂的原科
11.元素位置、原子结构和元素性质之间存在内在联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一定在同一族
B.金属与非金属交界线附近的元素称为过渡元素
C.VIA族元素的原子,其原子半径越大,越容易得到电子
D.第三周期主族元素,最高正化合价与其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12.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前将液体A逐滴加入到固体B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若A为浓盐酸, B为Na2CO3, C中盛有Na2SiO3溶液, 则C中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证明酸性:H2CO3>H2SiO3
B.若A为浓盐酸,B为KMnO4,C中盛石蕊试液,则C中溶液最终呈红色
C.装置D起干燥气体作用
D.若A为70%左右的硫酸,B为Na2SO3固体,C中盛有Na2S溶液,则C中溶液变浑浊
二、填空题
13.从硅的氧化物可以制取硅单质,主要化学反应如下:粗硅的制取:
由粗硅制纯硅(常用方法):Si(粗)+2Cl2SiCl4 SiCl4+2H2Si(纯)+4HCl
根据以上反应,回答下列问题。
(1)在制取粗硅的反应中,焦炭的作用是什么___?
(2)在由粗硅制纯硅的反应中,氯气(Cl2)与Si的反应属于什么类型的反应___?SiCl4与H2的反应属于什么类型的反应___?H2的作用是什么___?
(3)在半导体工业中有这样一句行话:“从沙滩到用户”,你是如何理解的___?
14.某元素R有4个电子层,最外层上有5个电子,指出:
(1)R在第____________周期,第____________,元素符号____________。
(2)R的最高正价____________,负价_____________,最高价氧化物化学式____________,对应水化物化学式____________,氢化物化学式____________。
15.ClO2是高效、广谱、绿色的消毒剂,回答下列问题。
(1)氯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________,1mol 37Cl的中子数为_______________。
(2)下列能判断Cl和O两种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是____________ (填序号) 。
a.原子得电子能力 b.与金属钠反应得电子的数目c.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d.单质的沸点
(3)生产生活中含氯物质的排放会加快臭氧层的破坏,其机理如图所示,该机理的总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4)化工、冶金行业的废水中存在CN—,可用ClO2气体将其转化为两种无毒气体
①CN—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___。
②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16.X、Y、Z、W为四种常见的短周期元素。其中Y元素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3倍,它们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
X Y
Z W
请回答以下问题:
(1)W在周期表中位置_____;
(2)X和氢能够构成+1价阳离子,其电子式是_____,Y的气态氢化物比Z的气态氢化物的沸点高,缘故是_____;
(3)X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与其氢化物能化合生成M,M的水溶液显酸性的缘故是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4)①Y和Z可组成一种气态化合物Q,Q能与W的单质在潮湿环境中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②在一定条件下,化合物Q与Y的单质反应达平衡时有三种气态物质,反应时,每转移4mol电子放热190.0kJ,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_____。
17.(1)X表示原子:
①AXn+共有x个电子,则该阳离子的中子数N=____。
②12C16O2分子中的中子数N=______。
③A2-原子核内有x个中子,其质量数为m,则n g A2-所含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
(2)某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是电子层数的5倍,其质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的3倍,该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是_____。
(3)已知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试回答:①当x-y=10时,该粒子为___(填“原子”、“阳离子”或“阴离子”)。
②写出y=3与y=7的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
18.比较下列微粒半径大小,用“>”或“<”填空
(1)Na________ Mg________ Cl
(2)Li________ Na________ K
(3)Na+________Mg2+________Al3+
(4)F-________Cl-________Br-
(5)Cl-________O2-________Na+________Mg2+
19.家中的食品、调味品、洗涤剂和药品等都含有化学物质,以下是胃药和加碘食盐的标签,回答下列问题。
(1)标签中涉及到的金属元素有Na、Mg、Al、K,非金属元素有_______、_______、C、Si、Cl、I(填元素符号);Mg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K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
(2)以上非金属元素位于同主族的有_______(填元素名称)。
(3)以上非金属元素分别与氧形成的共价化合物中,含有非极性共价键的是_______(填化学式)。
(4)比较下列性质,用“>”、“=”或“<”填空。
①酸性:_______。
②还原性:_______。
(5)用以下对比实验探究Mg、Al的金属性强弱以及Cl、I的非金属性强弱。
比较Mg、Al金属性强弱 比较Cl、I非金属性强弱
选择试剂:冷水、酚酞 选择的试剂:新制氯水、KI溶液
操作:将打磨好的镁片和铝片_______ 操作:向盛有4mLKI溶液的试管中加入1mL氯水,振荡
现象:Mg片表面逐渐产生气泡,溶液变为浅红色,铝片的表面和溶液无明显变化 现象:_______ 离子方程式:_______
结论:金属性Mg强于Al 结论:非金属性Cl强于I
20.有下列物品或设备:
①陶瓷餐具 ②砖瓦③水泥路桥 ④门窗玻璃⑤水晶镜片 ⑥石英钟表⑦玛瑙手镯 ⑧硅太阳电池⑨光导纤维 ⑩计算机芯片
(1)用到硅单质的是________.
(2)所用材料为SiO2或要用到SiO2的是________
(3)所用材料为硅酸盐的是________。
参考答案:
1.D
【分析】第三周期元素的次外层有8个电子,最内层有2个电子,二者之差为6。因为该原子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需要的电子数小于6,则需要的电子数为2或4。若为2,则X为S;若为4,则X为Si,据此解答。
【详解】A.硅酸为弱酸,A错误;
B.硅的氢化物为SiH4,B错误;
C.S单质不能作半导体材料,C错误;
D.SO2、SO3和SiO2都能与烧碱反应,D正确。
答案选D。
2.D
【详解】A.蒸发操作实验仪器还缺少蒸发皿,A错误;
B.过滤装置中缺少漏斗、玻璃棒和滤纸,B错误;
C.配制0.5mol·L-1硫酸溶液,缺少量筒,C错误;
D.做萃取实验,只用分液漏斗和烧杯,D正确;
选D。
3.B
【详解】萃取实验中用到的玻璃仪器为烧杯和分液漏斗,用不到锥形瓶、蒸馏烧瓶和酸式滴定管,故选B。
4.B
【分析】利用原子构成,以及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进行分析。
【详解】A.碘-131和碘-127,互为同位素,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化学性质相同,故A正确;
B.核素是指具有一定数目质子和一定数目中子的一种原子,碘-131和碘-127的质子数相同,但中子数不同,因此二者属于不同的核素,故B错误;
C.碘-131的质子数为53,中子数=质量数-质子数=131-53=78,故C正确;
D.具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的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互为同位素,碘-131和碘-127的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互为同位素,故D正确;
故选B。
5.D
【详解】A、石英和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Si和CO,故A错误;
B、生产玻璃涉及到的反应有SiO2+Na2CO3 Na2SiO3+CO2↑和SiO2+CaCO3 CaSiO3+CO2↑,元素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故B错误;
C、精炼铜时,阳极为粗铜,粗铜中如果有比Cu活泼的杂质金属,该杂质先放电,所以转移0.2mol电子时,阳极质量减少的不一定是1molCu的质量,故不一定为6.4g,故C错误;
D、制备硅的过程中,利用沸点不同进行分馏,将SiCl4从杂质中提取出来,再与H2发生置换反应得到高纯硅,故D正确。
故选D。
6.C
【详解】A.电解质为硫酸,活泼金属作负极,由现象可知金属性Al>Fe>Cu,即还原性Al>Fe>Cu,则氧化性Al3+<Fe2+<Cu2+,故A错误;
B.氯气可分别氧化NaBr、KI,不能比较Br2、I2的氧化性,故B错误;
C.碳酸氢钠加热分解生成碳酸钠、二氧化碳,则右烧杯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左边烧杯中无明显变化,能够说明热稳定性:Na2CO3>NaHCO3,故C正确;
D.盐酸为无氧酸,且盐酸挥发,盐酸也能与硅酸钠反应生成白色沉淀,不能比较非金属性,故D错误;
故选C。
7.A
【详解】A、因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能够与大多数金属反应,但遇到金属铝、铁要发生钝化,因此常温下可用铝、铁制容器贮运浓硫酸,故A正确;
B、二氧化硅能与氢氟酸反应:SiO2 +4HF═SiF4↑+2H2O,故B错误;
C、二氧化氯可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是因为其具有强氧化性,而不是还原性,故C错误;
D、要减缓船体的腐蚀,应连接比铁更活泼的金属,如锌等,这是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故D错误;
答案为A。
8.C
【详解】A.从F到I,非金属性减弱,则F2、Cl2、Br2、I2和H2反应剧烈程度递减,A正确;
B.从F到I,非金属性减弱,则HF、HCl、HBr、HI热稳定性递减,B正确;
C.从F到I,非金属性减弱,则F2、Cl2、Br2、I2的氧化性减弱,C错误;
D.从F到I,非金属性减弱,则F2、Cl2、Br2、I2的得电子能力减弱,F-、Cl-、Br-、I-失去电子能力递增,D正确;
选C。
9.D
【详解】
A. 13C和14C的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不是同一种核素,故A错误;
B. 13C原子的质子数为6,质量数为13,核内中子数为13-6=7,故B错误;
C. 13C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为6,故C错误;
D. 13C和14C的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二者互为同位素,故D正确;
答案选D。
10.B
【详解】A.硅单质是重要的半导体材料,可用于制造芯片、太阳能电池等,二氧化硅是制造光导纤维的材料,二者都是非常重要的信息材料,A正确;
B.制作发酵粉和医疗上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的是小苏打,不是苏打,B错误;
C.漂粉精的主要成分为次氯酸钙,可用于游泳池的消毒,C正确;
D.硅酸钠的水溶液俗称水玻璃,是制备硅胶和木材防火剂的原料,D正确;
故选:B。
11.D
【详解】A.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不一定在同一族,He最外层有2个电子,He不是ⅡA族元素,故A错误;
B.元素周期表中ⅢB~ⅡB之间的元素称为过渡元素,故B错误;
C.VIA族元素的原子,其原子半径越大,越难得到电子,故C错误;
D.第三周期主族元素,最高正化合价等于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故D正确;
选D。
12.D
【详解】A.浓盐酸挥发的HCl在C中也能与Na2SiO3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则无法判断H2CO3的酸性一定比H2SiO3强,故A错误;
B.A为浓盐酸,B为KMnO4,则反应生成的氯气通入C中,Cl2与水反应生成HCl和HClO,其中HClO有强氧化性和漂白性,则C中紫色石蕊试液先变红色,后褪色,故B错误;
C.仪器D为球形干燥管,则可以起到防止溶液倒吸的作用,故C错误;
D.A为70%左右的硫酸,B为Na2SO3固体,两者反应生成的SO2气体通入C中,因SO2有氧化性,则与C中Na2S溶液反应有淡黄色S生成,可观察到C中溶液变浑浊,故D正确;
故选D。
13. 还原剂 化合反应 置换反应 还原剂 利用沙滩中的SiO2制成用户中需要的光导纤维(SiO2),半导体材料(Si)
【分析】(1)根据反应中元素化合价变化判断C的作用;
(2)根据反应方程式及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概念判断其反应类型;根据元素化合价变化判断氢气的作用;
(3)从沙滩到用户,经历了硅的冶炼和提纯。
【详解】(1)粗硅的制取:SiO2(石英砂)+2C(焦炭)Si(粗)+2CO↑中,C化合价从0变为+2,化合价升高被氧化,为还原剂,
故答案为:还原剂;
(2)Cl2与Si反应生成四氯化硅,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SiCl4与H2反应生成硅单质和氯化氢,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该反应中氢气化合价升高被氧化,为还原剂,
故答案为:化合反应;置换反应;还原剂;
(3)从沙滩到用户,经历了硅的冶炼和提纯,硅的冶炼的化学方程式:SiO2 +2C=Si+2CO↑,硅的提纯的化学方程式:Si(粗)+2Cl2=SiCl4,SiCl4+2H2=Si(纯)+4HCl,故答案为:从沙滩到用户,经历了硅的冶炼和提纯,利用沙滩中的SiO2制成用户中需要的光导纤维(SiO2),半导体材料(Si)。
【点睛】本题考查了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化学反应类型的判断,注意掌握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还原剂的判断方法,明确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概念及区别。
14. 四 ⅤA As +5 -3 As2O5 H3AsO4 AsH3
【分析】R有4个电子层,最外层上有5个电子,则位于周期表第四周期第ⅤA元素,即为As元素,As元素最高价为+5价,最低价为-3价。
【详解】(1)R有4个电子层,最外层上有5个电子,则位于周期表第四周期第ⅤA元素,即为As元素,故答案为四;ⅤA;As;(2)最外层上有5个电子,则最高价为+5价,最低价为5-8=-3价,最高价氧化物化学式为As2O5,对应水化物化学式为H3AsO4,氢化物化学式为AsH3,故答案为+5;-3;As2O5;H3AsO4;AsH3。
【点睛】本题考查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与应用,把握电子排布与元素位置的关系为解答的关键,注意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与周期序数和主族序数关系的判断,以及最高正化合价与负化合价的绝对值之和为8的应用。
15. 第三周期ⅤⅡA族 1.204×1025个 ac 2O3 3O2或2O33O2 2CN +2ClO2=2CO2+N2+2Cl
【分析】(1)Cl的质子数为17,原子结构中含3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7,37Cl的中子数为37-17=20;
(2)由得电子能力及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等来比较非金属性;
(3)由图可知O3转化为O2;
(4)①CN-中含C≡N;
②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氮气、二氧化碳和氯离子。
【详解】(1)氯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三周期ⅤⅡA族;1mol37Cl的中子数为1mol×(37-17)×6.02×1023=1.204×1025个,
故答案为:第三周期ⅤⅡA族;1.204×1025个;
(2)由得电子能力及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等来比较非金属性,只有ac符合,与得电子多少、单质的沸点无关,
故答案为:ac;
(3)由图可知O3转化为O2,总反应化学方程式为2O3 3O2或2O33O2,
故答案为:2O3 3O2或2O33O2;
(4)①CN一中碳氮之间为三键,电子式为 。
故答案为: ;
②ClO2氧化性较强,是常用的氧化剂,其中+4价氯元素通常被还原为 1价,在该反应中而CN 中+2价碳元素通常被氧化成+4价,而氮元素则容易被氧化成0价形成氮气,由电子、电荷可知离子反应为2CN +2ClO2=2CO2+N2+2Cl ,
故答案为:2CN +2ClO2=2CO2+N2+2Cl 。
16. 第三周期VIIA族 水分子间存在氢键 NH4++H2O= +H+ SO2+Cl2+2H2O=H2SO4+2HCl 2SO2(g)+O2(g)=2SO3(g)=-190.0kJmol-1
【分析】Y元素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3倍,说明有两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6,即Y为氧元素;根据元素周期表的相对位置可推知X为氮元素、Z为硫元素、W为氯元素。
【详解】(1)由分析可知W为氯元素,在周期表的第三周期VIIA族,故答案为:第三周期VIIA族;
(2)X为氮元素,和氢能够构成+1价阳离子为铵根,其电子式是,Y的气态氢化物是水,Z的气态氢化物是硫化氢,因为水分子间能够形成氢键,所以水的沸点比硫化氢的沸点高,故答案为:;水分子间存在氢键;
(3)X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硝酸,其氢化物是氨气,二者能化合生成M是硝酸铵,硝酸铵的水溶液中因为铵根离子水解而显酸性,其水解的离子方程式为NH4++H2O= +H+,故答案为:NH4++H2O= +H+;
(4)①Q为二氧化硫,W的单质为氯气,二者在潮湿的环境中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其反应的方程式为SO2+Cl2+2H2O=H2SO4+2HCl,故答案为:SO2+Cl2+2H2O=H2SO4+2HCl;
②化合物Q为二氧化硫,Y的单质为氧气,二者反应生成三氧化硫,且2mol二氧化硫反应转移4mol电子,即放出190.0kJ的热量,反应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SO2(g)+O2(g)=2SO3(g)=-190.0kJmol-1,故答案为:2SO2(g)+O2(g)=2SO3(g)=-190.0kJmol-1。
17. A-x-n 22 mol 原子 Al(OH)3+3H+=Al3++3H2O
【详解】(1)根据“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的关系,
①AXn+共有x个电子,中性原子X的电子数为x+n,则N=A-x-n;
②12C16O2分子中的中子数为6+8+8=22;
③A2-所含电子数为m-x+2,则n g A2-所含电子的物质的量为mol。
(2)设核电荷数=质子数=a,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为x,最外层电子数为y,依题意:a=5x,a=3y,则5x=3y,x=,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即y为1~8的正整数,故仅当y=5,x=3合理,该元素的核电荷数为15,则该元素的原子结构为 ;
(3)①当x-y=10时,x=10+y,说明核电荷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所以该粒子应为原子;
②y=3时,该微粒为铝原子,y=7时,该微粒为氯原子,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分别为氢氧化铝和高氯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OH)3+3H+=Al3++3H2O。
18. > > < < > > < < > > >
【分析】离子微粒半径比较: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电子层数相同,核电荷数越多,半径越小。
【详解】(1)Na、Mg、Cl为同周期主族元素,核电荷数大,原子半径小,则原子半径:Na>Mg>Cl;
(2)Li、Na、K为同主族元素,核电荷数大,原子半径大,则原子半径:Li<Na<K;
(3)Na+、Mg2+、Al3+的离子结构相同,核电荷数大,离子半径小,则离子半径:Na+>Mg2+>Al3+;
(4) F-、Cl-、Br-的离子核外电子层数越多,离子半径越大,则离子半径:F-<l-<Br-;
(5)Cl-的离子核电外电子层数最多,而O2-、Na+、Mg2+的离子结构相同,核电荷数大,离子半径小,则离子半径:Cl->O2->Na+>Mg2+。
【点睛】微粒半径大小比较的常用规律:(1)同周期元素的微粒:同周期元素的原子或最高价阳离子或最低价阴离子半径随核电荷数增大而逐渐减小(稀有气体元素除外),如Na>Mg>Al>Si,Na+>Mg2+>Al3+,S2->Cl-。(2)同主族元素的微粒:同主族元素的原子或离子半径随核电荷数增大而逐渐增大,如Li<Na<K,Li+<Na+<K+。(3)电子层结构相同的微粒:电子层结构相同(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离子半径(包括阴、阳离子)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减小,如O2->F->Na+>Mg2+>Al3+。(4)同种元素形成的微粒:同种元素原子形成的微粒电子数越多,半径越大。如Fe3+<Fe2+<Fe,H+<H<H-。(5)电子数和核电荷数都不同的,可通过一种参照物进行比较,如比较A13+与S2-的半径大小,可找出与A13+电子数相同的O2-进行比较,A13+<O2-,且O2-<S2-,故A13+<S2-。
19.(1) H O 第三周期IIA族
(2)碳和硅,氯和碘
(3)
(4) > <
(5) 分别放入冷水中,并滴加两滴酚酞 溶液由无色变为棕黄色
【详解】(1)还有的非金属元素为H和O;Mg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第三周期IIA族;K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
(2)碳和硅,氯和碘位于铜主族;
(3)中H和O之间为极性键,O和O之间为非极性键,其他非金属元素与氧元素形成的共价化合物中只含极性共价键;
(4)同主族从上往下非金属性减弱,故非金属性C>Si,酸性:>;同主族从上往下非金属性减弱,故非金属性Cl>I,单质的氧化性Cl2>I2,氢化物的还原性HCl(5)金属与水反应放出氢气的快慢可判断金属性强弱,将Mg和Al分别放入冷水中,Mg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氢气,溶液变红,而铝不反应,可得出金属性Mg强于Al;KI溶液无色,若溶液由无色变为棕黄色,说明氯气将碘离子氧化为碘单质,碘水为棕黄色,可证明非金属性Cl强于I,发生的离子方程式为:。
20.(1)⑧⑩
(2)④⑤⑥⑦⑨
(3)①②③④
【分析】石英、水晶、玛瑙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光导纤维是二氧化硅材料,制玻璃中用到二氧化硅;硅太阳电池、计算机芯片均是硅单质的用途的体现;陶瓷、砖瓦、玻璃为硅酸盐材料,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1)用到硅单质的是硅太阳电池、计算机芯片,故答案为⑧⑩;
(2)所用材料为SiO2或要用到SiO2的是门窗玻璃、水晶镜片、石英钟表、玛瑙手镯、光导纤维,故答案为④⑤⑥⑦⑨;
(3)所用材料为硅酸盐的是陶瓷餐具、砖瓦、水泥路桥、门窗玻璃,故答案为①②③④。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2023-2024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同步训练:1.1.1 长度的测量(有答案)

下一篇:2.3.3 物质的量浓度(同步检测)(附答案)—2023-2024高一上学期化学必修第一册(人教A版(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