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肇庆市2022-2023高一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化学试卷(答案)

★开封前注意保密
肇庆市 2022一2023学年第二学期高 一 年级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化 学
本试题共7 页 , 考试时间75 分钟 , 满分1〇〇 分
注意事项 :
1 . 答题前 , 考生先将自己的信息填写清楚 、 准确 , 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粘贴处 o
2 . 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 , 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o
3 . 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 保持卡面清洁 , 不要折叠 , 不要弄破 、 弄皱 , 不得使用涂改
液 、 修正带 、 刮纸刀 o 考试结束后 , 请将本试题及答题卡交回 o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N14 016 Na23 Mg24 Al27 s 32
Cl35. 5 Fe56 Ni59 Cu 64 Cd 112
一 、选择题 : 本题共16 小题 , 共 44 分。 第 1 ~ 1〇 小题 , 每小题 2 分 ; 第 11 ~ 16 小题 ,
每小题4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 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 . 广东的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多彩 。下列物质主要由硅酸盐制成的是
A. 吴川陶鼓 B. 揭阳木雕 C. 潮汕英歌舞服饰 D. 佛山剪纸用纸
2 . 近年来 , 我国“ 蓝天保卫战 ”成果显著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常温下 , pH小于7 的雨水即为酸雨
B. 在燃煤中加人氧化钙可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C. “ 煤改气 ”有利于减少 s02 等有害气体的排放
D. N0、N02 等大气污染气体在空气中都能稳定存在
3 . 下列化学用语表述不正确的是
A. 乙烯的结构简式: CH2 CH2 B. 氮气的结构式: N=N
C. s2 - 的结构示意图: D. 丙烷的球棍模型:
高一 .化学 第 1 页 (共7 页)
4 . 物质变化过程中常伴随有能量变化 。某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
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反应属于放热反应
B. 该反应中1 molA2 的能量一定低于1 molAB的能量
C. 断裂1 molA一A和1 mol B一B时放出 α kJ能量
D. 该反应生成2 molAB时 , 吸收 (α - b) kJ能量
5 . 我国航天航空的成就举世瞩目 。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合成纤维的强度高 、弹性好 , 可用于制作航天服
B. si02 的导电性好 , 可用于制作中国空间站中的光能电池
C. 铝锂合金密度小 、强度大 , 可用作大型客机 C919 的机身蒙皮
D. 氮化硅 (si3 N4 ) 陶瓷耐高温 、抗腐蚀 , 可用于制作嫦娥五号火箭的发动机 6 . “ 劳动是一切幸福的源泉”。下列劳动项目所涉及的化学知识正确的是
选项 劳动项目 化学知识
A 文艺创作: 设计师用氢氟酸雕刻玻璃 si02 是碱性氧化物 , 能与酸反应
B 工厂生产: 用铁槽车运输浓硫酸 常温下 , 铁不与浓硫酸反应
C 学农活动: 铵态氮肥在使用时应深施盖土 铵盐具有挥发性 , 在空气中易分解
D 家务劳动: 用食醋除去水壶中的水垢 食醋能与 CaC03 发生反应
7 . 化学与人类生活 、社会发展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可用大量亚硝酸钠腌制肉制品以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B. 我国自主研发的“ 北斗系统 ” 中使用的芯片的主要材料为晶体硅
C. 糖类 、蛋白质属于人体所需营养物质 , 在一定条件下均能发生水解反应
D. 用高温蒸煮 、紫外线照射和涂抹酒精等方式消毒 , 其原理是使蛋白质盐析 8 . 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中 , 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实验 装置
实验 目的 A. 实验室制取纯 净的 NH3 B. 检验乙醇的还 原性 C. 验 证 s02 的 漂 白性 D. 制备并收集 乙酸乙酯
9 . 在一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 x 、Y两种气体间的转化反
应 , x 、Y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A.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x (g) —二5Y (g)
B. t1 时 , 该反应的 ⑦正 =⑦逆
C. 4 min 时反应达到化学平衡 , 反应停止
D. 若其他条件不变 , 减小容器体积 , Y的反应速度增大
高一 .化学 第 2 页 (共7 页)
1〇. 如图所示为氮元素的 " 价类二维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c的过程属于氮的固定
B. d 能与水反应生成 e , 该反应中 d 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C. e的浓溶液可用作干燥剂
D. 若 g为盐酸盐 , 则 g与 Ba(0H)2 反应能放出大量的热
11 . 设 Ⅳ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22. 4 LCH4 分子中所含的 C— H数目为4ⅣA
B. 〇. 1 mol/L的 NaCl溶液中所含的 Na + 数目为〇. 1ⅣA
C. 56 gFe与足量 s 充分反应 , 转移电子数为3ⅣA
D. 2 mol s02 与足量 02 反应 , 生成的 s03 分子数小于2ⅣA
12 . 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高温
)A. 用石英砂制粗硅: si02 +C—si+C02 1
B. 氧化亚铁与硝酸反应: Fe0+2HN03 —Fe(N03 )2 +H2 0
(
Δ
)C. 铜溶于热的浓硫酸: Cu + H2 s04 — Cus04 + H2 1
(
Δ
) (
.
)D 浓硝酸久置变黄: 4HN03 或光照 (————) 4N02 1 +02 1 +2H2 0
13 . 丙烯 (CH2 —CHCH3 ) 常用于火焰切割气 、医药原料气等领域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丙烯的分子式为 C3 H6
B. 丙烯与乙烯互为同系物
C. 丙烯分子中所有原子都在同一平面
D. 1 mol丙烯最多能与1 mol H2 发生加成反应
14 . 锌—空气电池具有环境友好 、能量密度高 、成本低等优点 , 常用作电动汽车的新型电源 , 该电池的结构如图所示 , 工作原理为 2Zn +02 +2H2 0—2Zn(0H)2 。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A. 该电池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B. 电池工作时 , 空气在石墨电极上发生还原反应
C. 外电路中电子流向: 石墨电极→导线→Zn 电极
D. 负极发生的电极反应: Zn - 2e - +20H- —Zn(0H)2
高一 .化学 第 3 页 (共7 页)
15 . 碘元素是人体中重要的微量元素之一 , 被称为 " 智力元素 " 。实验室从海带中提取碘单 质的操作流程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步骤①的操作名称是研磨
B. 步骤③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
C. 步骤④中理论上每生成1 molI2, 需消耗1 mol H2 02
D. 步骤⑤可以选用 CCl4 或乙醇
16 . 化学是一 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下列实验的操作 、现象与结论均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A 室温下 , 向等体积的4%和 12%的 H2 02 溶液中 分别滴人2 滴1 mol.L- 1 的 FeCl3 溶液 12%的 H2 02 溶液产生 气泡的速率更快 增大反应物浓度可 加快反应速率
B 向盛有少量待测液的试管中滴人少量稀硝酸酸 化的 Ba(N03 )2 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待测液中含有 s04 (2) -
C 在盛有少量无水乙醇的试管中加人一小块用滤 纸吸干表面煤油的金属钠 金属钠浮在液面上 , 剧 烈反应 , 产生大量气泡 乙醇分子中的羟基氢 原子活性良好
D 在试管中加人〇. 5 g淀粉和少量稀硫酸 , 加热一 段时间后 , 向溶液中加人碘水 溶液变蓝 淀粉未发生水解
二 、 非选择题 : 本题共4 小题 男 全部为必考题 男 共56 分o
17 . (14 分) 硫及其化合物对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意义重大 , 某实验小组设计了如图装置制 备并探究二氧化硫的性质。
回答下列问题:
(1) 仪器 a的名称是 ; 导管 b 的作用是 。
(2) 装置 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 小组同学做了如下实验记录 , 请完成下列表格:
高一 .化学 第 4 页 (共7 页)
装置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B a. b.
C 品红溶液褪色 c.
D d. s02 具有还原性
(4) 小组同学预测装置 E中没有白色沉淀产生 , 但随着反应的进行 , 装置 E中出现了少 量白色沉淀 。该实验小组的同学通过实验验证白色沉淀为 Bas04 , 写出 E中生成白色沉 淀的化学方程式: 。
18 . (14 分) 浩瀚的大海具有丰富的可以开发和利用的化学资源 。根据如图所示流程回答下 列问题:
(1) ①操作 A是 (填实验操作名称) 和过滤。
②粗盐中常含有少量泥沙及 Ca2 + 、Mg2 + 、s04 (2) - 等杂质离子 , 除杂步骤中试剂① ~ ③可
行的添加顺序有 (填标号) 。
A. ①Na2 C03 ②BaCl2 ③Na0H B. ①BaCl2 ②Na0H ③Na2 C03
C. ①Na0H ②Na2 C03 ③BaCl2 D. ①BaCl2 ②Na2 C03 ③Na0H
(2) 结合原料来源及经济效益 , 最适合作为试剂④的是 (填标号) 。
A. 烧碱 B. 纯碱溶液 C. 石灰乳 D. 澄清石灰水
(3) ①写出操作 C中通 Cl2 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可以用水蒸气将 Br2
吹出的原因是 ; 图中虚线框内流程的主要目的是 。
②操作 D中用到的装置为 (填标号) 。
高一﹒化学 第 5 页 (共7 页)
19 . (14 分) 化合物 A是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 可用作植物生长 的调节剂 , 利用化合物 A可制得如图所示的系列有机物 o 回答下列问题∶
(1) 化合物 A的名称为 , 化合物 B的官能团名称为 , 化合物 G的结构简式为 o
(2) 化合物 E具有芳香气味 , 写出 B+D→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o (3) B→C的反应类型为 , 反应条件为 o
(4) 以 A为单体可合成高分子化合物 F,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填标 号)o
a. F具有明确的相对分子质量
b. F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c. F中的所有碳原子都在同一直线上
d. A→F的反应是理想的“ 原子经济性反应 ”
(5) 有机物 H是 A的同系物 , 且相对分子质量是 A的两倍 , 写出符合条件的 H的 其中两种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 o
2〇. (14 分) 氮循环与人类生活 、社会发展息息相关 o 回答下列问题∶
(1)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实验室制备 NH3 的原理∶ o
(2) HN03 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 , 工业上利用 NH3 制备 HN03 的流程如图所示∶
上述反应中 , 气体颜色发生变化的是 , 反应后分子数增加的是 (均填序号)o
(3) 在1 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通人 1 mol N2 和 3 mol H2 , 在不同温度 (T) 下发生反应 N2 (g)+3H2 (g)—二2NH3 (g), 测得 NH3 的浓度 (c , 单位∶ mol/L) 随反应时间 (t) 的 变化情况如表所示∶
实验序号 T/℃ t/min
〇 1〇 2〇 3〇 4〇 5〇
1 4〇〇 〇 〇.2〇 〇. 34 〇. 43 〇.5〇 〇.5〇
2 5〇〇 〇 〇. 25 〇.4〇 〇. 48 〇. 48 〇. 48
3 6〇〇 〇 〇. 28 〇. 45 〇. 45
高一﹒化学 第 6 页 (共7 页)
①下列说法中 , 不能说明反应 N2(g)+3H2(g)—二2NH3(g)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填标号)。
a. ⑦(N2 )正 = 2⑦(NH3 )逆
b. 断裂3 mol H— H时断裂2 mol N— H
c. 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d. 混合气体的压强保持不变
②4〇〇 ℃时 , 在〇 ~ 2〇 min 内 , H2 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mol·L- 1 ·min - 1 , 5〇 min 时 , N2 的转化率为 % (N2 的转化率是指已被转化的 N2 的物质的量与其初始的 物质的量之比)。
③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 , 6〇〇 ℃时 , 反应达到平衡所需要的时间t ( 填 " 3" " < " 或 " = " )3〇 min , 说明理由: 。
高一 ·化学 第 7 页(共7 页)肇庆市2022一2023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年级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答案及评分标准(参考)
化学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共44分。第1~10小题,每小题2分;第11~16小题,
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题号
1
2
3
6
7
8
答案
A
C
A
B
B
B
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D
B
D
D
C
C
A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全部为必考题,共56分。
17.(14分)
(1)分液漏斗(2分)
平衡气压,使液体顺利流下(“平衡气压”1分,“使液体顺利
流下”1分,共2分)
(2)Na2S03+H,S0,(浓)一Na,S04+S02↑+H20(物质写错0分,配平、“↑”有
错各扣1分,“浓”没写不扣分,共3分)
(3)(每空1分,共4分)
装置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B
a.生成黄色沉淀
b.S02具有氧化性
品红溶液褪色
c.
S02具有漂白性
D
d.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S0,具有还原性
(4)2S02+02+2BaCL2+2H,02BaS04↓+4HCl(物质写错0分,配平、“↓”有错
各扣1分,共3分)》
18.(14分)
(1)①蒸发结晶(2分)②BD(2分,漏选且选对给1分,错选不给分)
(2)C(2分)
(3)①2Br+CL,一B2+2CI(2分,写成化学方程式且全对,给1分)Br,受热易
挥发(2分,答“Br2具有挥发性”给2分)富集Br2(2分)
②a(2分)
19.(14分)
(1)乙烯(1分)羟基(1分)CH2 BrCH2Br(1分)
()CH,COOH+CH,CH,OHCH,COOCH,CH,+H (
(3)氧化反应(1分)加热、催化剂(2分,“加热”1分,“催化剂”1分,回答
“Ag”或“Cu”也给分)
高一·化学答案及评分标准(参考)第1页(共2页)
(4)d(2分)
(5)CH2=CHCH,CH3、CHCH=CHCH、CH2=C(CH)2(4分,每个2分,写出两种
即可)
20.(14分)
(1)Ca(OH)2+2NH,Cl△CaCL,+2NH,↑+2H,0(2分,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
(2)②③(2分,漏选得1分,错选0分)①(1分)
(3)①abc(2分,漏选得1分,错选0分)
②0.0255(2分)25(2分)
③<(1分)反应在500℃下,30min时已达到平衡状态,温度升高至600℃,化学
反应速率加快,达到平衡的时间小于30min(2分,回答“500℃下,30min时已达到
平衡状态”1分,回答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情况1分)
高一·化学答案及评分标准(参考)第2页(共2页)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广东省汕尾市2022-2023高一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化学试题(答案)

下一篇:广东省云浮市2022-2023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化学试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