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三化学二轮专题复习: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一、单选题
1.(2023春·安徽·高三校联考开学考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测定中和热时,可用铜制搅拌器代替玻璃搅拌器
B.等质量的同种煤粉和煤块完全燃烧,煤粉燃烧放出的热量多
C.C(s,石墨) 、C(s,金刚石) ,若,说明石墨比金刚石稳定
D.甲烷的燃烧热为,则
2.(2023秋·福建漳州·高三统考期末)一定温度下与反应生成,反应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以下对该反应体系的描述正确的是
A.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B.反应物化学键中储存的总能量比生成物化学键中储存的总能量高
C.每生成吸收热量
D.该反应正反应的活化能大于逆反应的活化能
3.(2023·全国·高三专题练习)下列关于热化学反应的描述正确的是
A.已知,用含的稀溶液与稀盐酸反应测出的中和反应反应热为
B.的燃烧热,则反应的
C.甲烷燃烧生成气态水和二氧化碳所放出的热量是甲烷的燃烧热
D.稀醋酸与稀溶液反应生成水,放出热量
4.(2023秋·广东·高三校联考期末)甲烷、乙烯和丙烯都是重要的化工原料,都能燃烧,丙烯的燃烧热比乙烯的燃烧热小。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和的焓变很接近
B.已知 ,乙烯的燃烧热为
C.丙烯燃烧放出的热量一定比乙烯燃烧放出的热量多
D.若 , ,则
5.(2022秋·天津河西·高三统考期末)结合图关系,判断如下说法正确的是
A.
B.
C.
D.
6.(2023秋·河北石家庄·高三河北新乐市第一中学校考期末)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为
A.
B.
C.
D.
7.(2022秋·天津河西·高三统考期末)常温下盐酸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1mol时放出57.3kJ热量。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B.0.4gNaOH(s)与盐酸反应放出热量大于0.573kJ
C.稀氨水与盐酸反应生成1mol时放出57.3kJ热量
D.
8.(2023春·内蒙古兴安盟·高三乌兰浩特市第四中学校考阶段练习)下列依据热化学方程式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已知: ,则白磷比红磷更稳定
B.已知: ,则能量:
C.已知: ,则的燃烧热为
D.已知: 、 ,则
9.(2023秋·湖南邵阳·高三统考期末)、、三种物质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
①
②
③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B.
C.与合成反应的原子利用率为100%
D.
10.(2023春·山西吕梁·高三统考阶段练习)MgCO3和CaCO3的能量关系如图所示(M=Ca、Mg):
已知:离子电荷相同时,半径越小,离子键越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ΔH1(MgCO3)> ΔH1(CaCO3)>0
B.ΔH2(MgCO3)=ΔH2(CaCO3)>0
C.ΔH1(CaCO3)-ΔH1(MgCO3)= ΔH3(CaO) -ΔH3(MgO)
D.对于MgCO3和CaCO3,ΔH1+ΔH2>ΔH3
11.(2023·全国·高三专题练习)下列实验操作正确且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分液 B.测定中和热 C.混合浓硫酸和乙醇 D.分离苯和水的混合物
A.A B.B C.C D.D
12.(2023秋·陕西渭南·高三统考期末)下列关于能量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说明相同质量的水和冰相比较,冰的能量高
B.对于反应,在光照和点燃条件下的不相同
C.已知C(石墨,s)(金刚石,s) ,则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D.若反应物的键能总和小于生成物的键能总和,则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13.(2023春·江苏徐州·高三校考阶段练习)根据图所示的和反应生成NO(g)过程中能量变化情况,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断裂1molNO分子中的化学键,放出632kJ能量
B.2mol气态氧原子结合生成时,吸收498kJ能量
C.该反应中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
D.1mol和1mol生成2molNO(g)的反应热
14.(2022秋·四川成都·高三石室中学校考期中)甲烷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分别生成1mol相关有机物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已知Cl Cl、C Cl键能分别为243 kJ mol 1、327 kJ mol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CH4(g)+Cl (g)→CH3 (g)+HCl(g) ΔH= 15 kJ mol 1
B.CH4与Cl2的取代反应是放热反应
C.ΔH4≈ΔH3≈ΔH2≈ΔH1,说明CH4与Cl2的四步取代反应,难易程度相当
D.1molCH4(g)的能量比1molCH2Cl2(g)的能量多197kJ
二、原理综合题
15.(2023春·上海嘉定·高三上海市育才中学校考期中)城市使用的燃料,现大多用煤气、液化石油气。煤气的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和氢气的混合气体,它由煤炭与水(蒸气)反应制得,故又称水煤气。
I.将煤转化为水煤气是通过化学方法将煤转化为洁净燃料的方法之一,煤转化为水煤气的主要化学反应为:C+H2O(g)CO+H2。C、CO和H2燃烧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①C(s)+O2(g)=CO2(g) △H=-393.5kJ mol-1
②H2(g)+O2(g)=H2O(g) △H=-242.0kJ mol-1
③CO(g)+O2(g)=CO2(g) △H=-283.0kJ mol-1
(1)请根据以上数据,写出碳与水蒸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
(2)比较反应热数据可知,1molCO(g)和1molH2(g)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之和,比1molC(s)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______(填“多”或“少”)。
甲可学据此认为:“煤炭 烧时加少量水,可以使煤炭燃烧放出更多的热量”。
乙同学根据盖斯定律作出了下列循环图:
请你写出△H1、△H2、△H3、△H4之间存在的关系式______。
(3)乙同学据此认为:“将煤转化为水煤气再燃烧放出的热量,最多与直接燃烧煤放出的热量相同。”
请分析:甲、乙两同学的观点正确的是______(填“甲”或“乙”)同学,另一同学出现错误观点的原因是______。
(4)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是丙烷,丙烷的燃烧热放出2220.0kJ热量,则相同物质的量的C3H8和CO燃烧产生的热量比值约为______。
Ⅱ.肼(N2H4)又称联氨,在航空航天方面应用广泛,可用作火箭燃料。已知N-H键、O=O键键能分别为391kJ mol-1、497kJ mol-1,N2H4(g)与O2(g)反应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5)N2H4(g)中N-N键的键能为______。一定条件下,N2H4(g)与O2(g)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16.(2022秋·黑龙江哈尔滨·高三哈九中校考开学考试)环戊烯()常用于有机合成及树脂交联等。在催化剂作用下,可由环戊二烯()选择性氢化制得,体系中同时存在如下反应:
反应Ⅰ:(g)+H2(g) (g)
反应Ⅱ:(g) +H2(g) (g)
反应Ⅲ:(g)+ (g) 2(g)
已知:选择性指生成目标产物所消耗的原料量在全部所消耗原料量中所占的比例。
(1)反应Ⅲ的=_______。
(2)为研究上述反应的平衡关系,在下,向某密闭容器中加入amol环戊二烯和,测得平衡时,容器中环戊二烯和环戊烷()的物质的量相等,环戊烯的选择性为80%,此时的转化率为_______%,反应Ⅲ以物质的量分数表示的平衡常数_______。
(3)为研究不同温度下的反应情况,保持其他条件不变,测得在相同时间内,上述反应的转化率和选择性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
该氢化体系制环戊烯的最佳温度为_______℃(填标号)
A.25 B.30 C.35 D.40
原因是_______。
(4)实际生产中采用双环戊二烯()解聚成环戊二烯:(g)2(g) >0,若将3mol双环戊二烯通入恒容密闭容器中,分别在T1和T2温度下进行反应。图中曲线A表示T2温度下n(双环戊二烯)的变化,曲线B表示T1温度下n(环戊二烯)的变化,T2温度下反应到a点恰好达到平衡。回答下列问题(横线上均填写“>”“<”或“=”):
若曲线B在T1温度下恰好达到平衡时的点的坐标为(m,n),则T1_______ T2,m_______2。
(5)环戊二烯容易发生聚合生成二聚体,该反应为可逆反应。不同温度下,溶液中环戊二烯浓度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a点的反应速率_______c点的反应速率(填“>”“<”或“=”,下同),a点的正反应速率_______b点的逆反应速率。
17.(2022秋·安徽·高三校联考阶段练习)2020年,我国明确提出“碳达峰”与“碳中和”的目标,研究二氧化碳的回收对这一宏伟目标的实现具有现实意义。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
则反应I.的_______。
(2)若在一密闭容器中通入1mol 和1mol ,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I,测得的平衡转化率、温度及压强的关系如图所示:
①下列描述能说明该反应处于化学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填字母)。
A.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
B.容器内气体密度保持不变
C.
D.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保持不变
②图中、、、,压强最大的是_______,判断理由是_______。
③某温度下,等物质的量的和在刚性容器内发生上述反应,t min时达到平衡。已知起始总压为m kPa,平衡时总压为n kPa,0~t min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该反应的平衡常数_______(用含m、n的代数式表示)。
(3)也可转化为甲醚(),甲醚可用于制作甲醚燃料电池(如下图所示),质子交换膜左右两侧溶液均为的溶液,则电极c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_______。
三、工业流程题
18.(2023·山东·高三专题练习)铂(Pt)是一种贵金属,广泛用于化工领域。从某废催化剂(主要含有Pt、C、Al2O3、MgO)中回收Pt的一种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1)I中焙烧时,C与空气中的O2生成了CO和CO2,发生的反应如下:
C(s)+O2(g)=CO2(g) △H1=-393.5kJ·mol-1;
2C(s)+O2(g)=2CO(g) △H2=-221kJ·mol-1;
2CO(g)+O2(g)=2CO2(g) △H3=____kJ·mol-1。
(2)实验人员采用三种不同的浸出液分别研究II中Pt的浸出率。所用的浸出液分别是HCl-H2SO4-NaClO3、HCl-NaClO3和HCl-H2O2。
①将下列浸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补充完整:____。
3Pt+Cl-+ClO+_____=3[PtCl6]2-+H2O
②当NaClO3或H2O2作为氧化剂浸出等量Pt时,n(NaClO3):n(H2O2)=____。
③c(H+)相同、浸出时间相同时,三种浸出液对Pt的浸出率如表。
[注:c(NaClO3)按照②中的物质的量关系换算成c(H2O2)计]。
氧化剂浓度/mol·L-1 0.1 0.2 0.3 0.4
甲 HCl-H2SO4-NaClO3对Pt的浸出率/% 72.7 78.2 77.5 75.4
乙 HCl-NaClO3对Pt的浸出率/% 79.6 85.3 82.1 81.6
丙 HCl-H2O2对Pt的浸出率/% 80.0 85.6 83.2 82.5
a.以HCl-NaClO3为例,说明当其中氧化剂浓度大于0.2mol·L-1时,Pt的浸出率降低的原因:随着c(NaClO3)增大,其氧化性增强,部分ClO被_____还原而消耗。
b.氧化剂浓度均为0.2mol·L-1时,甲中Pt的浸出率最低的可能原因:由于三种浸出液中的c(H+)均相同,_____。
(3)III中萃取剂(R3N)的萃取机理如下(O表示有机体系,A表示水溶液体系)。
i.R3N(O)+H+(A)+Cl-(A)R3NHCl(O)
ii.2R3NHCl(O)+[PtCl6]2-(A)(R3NH2)[PtCl6](O)+2Cl-(A)
①分离操作x是____。
②IV中向含Pt的有机物中加入NaOH溶液可使[PtCl6]2-进入水溶液体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
参考答案:
1.C
【详解】A.铜制搅拌器比玻璃搅拌器导热性能好,热量损失较多,选项A错误;
B.等质量的同种煤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一样多,选项B错误;
C.C(s,石墨) 、C(g,金刚石)(g) ,若,根据盖斯定律,可得C(s,石墨)=C(s,金刚石) ,石墨能量较低,相对稳定,选项C正确;
D.甲烷的燃烧热为,其相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选项D错误;
答案选C。
2.A
【详解】A.由图可知,该反应为反应物的总能量比生成物的总能量高的放热反应,故A正确;
B.由图可知,该反应为反应物的总能量比生成物的总能量高的放热反应,所以反应物化学键中储存的总能量比生成物化学键中储存的总能量低,故B错误;
C.由图可知,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每生成放出热量,故C错误;
D.由图可知,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所以正反应的活化能小于逆反应的活化能,故D错误;
故选A。
3.B
【详解】A.中和反应反应热是以生成(1)作为标准的,A错误;
B.燃烧热是指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CO(g)的燃烧热ΔH是-283.0 kJ·mol-1,则2mol一氧化碳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2×283.0) kJ·mol-1,所以2CO(g)+O2(g) =2CO2(g)反应的ΔH=-(2×283.0) kJ·mol-1,则2CO2(g)=2CO(g)+O2(g)反应的ΔH=+(2×283.0) kJ·mol-1,B正确;
C.燃烧热是指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应为生成液态水而不是气态水放出的热量,C错误;
D.醋酸为弱酸,稀释促进醋酸的电离,电离吸热,所以放出的热量小于57.3 kJ热量,D错误;
故答案为:B。
4.A
【详解】A.从化学键的角度分析,两个反应断键和成键方式相似,所以焓变很接近,选项A正确;
B.表示乙烯的燃烧热应生成液态水,选项B错误;
C.未指明乙烯和丙烯的用量,选项C错误;
D.放热越多,焓变越小,,选项D错误。
答案选A。
5.A
【分析】根据图中信息得到,。
【详解】A.根据两个方程式相减得到,故A正确;
B.根据两个方程式相减再乘以2得到,故B错误;
C.减去的2倍,得到,故C错误;
D.根据C分析得到,故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A。
6.D
【分析】根据能量图中各步骤反应物的量和该步骤的能量变化关系来判断各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是否正确。
【详解】A.反应的,A错误;
B.反应的,B错误;
C.反应的,C错误;
D.反应的或,D正确;
故选D。
7.B
【详解】A.中和反应为放热反应,焓变小于零;应为,A错误;
B.0.4gNaOH(s)为0.01mol,盐酸(HCl为0.01mol),由于氢氧化钠固体溶解放出大量的热,则反应放出热量大于0.573kJ,B正确;
C.氨水为弱碱,电离吸热,则反应生成1mol时放出小于57.3kJ热量,C错误;
D.硫酸溶解过程中会放出热量,导致放热增大且反应放热焓变为负值,D错误;
故选B。
8.D
【详解】A.能量越低越稳定,因为红磷转化为白磷为吸热反应,则红磷的能量比白磷低,则红磷稳定,A错误;
B.无法判断CO与CO2的能量大小,B错误;
C.燃烧热为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H2O的稳定状态为液体,C错误;
D.C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放出的热量多,焓变为负值,则ΔH2>ΔH1,D正确;
故答案为:D。
9.B
【详解】A.①CO的燃烧反应是放热反应,放热反应的反应热△H<0,故,A错误;
B.根据盖斯定律,将①×2+②×4-③,整理可得:,B正确;
C.与合成的反应:,除了生成乙醇还生成水,原子利用率不是100%,C错误;
D.将②扩大2倍,将反应物与生成物颠倒顺序,能量数值相等,符号相反,可得2H2O(g)=2H2(g)+O2(g) △H=-2b kJ/mol,物质在气态含有的能量比液体时高,反应放出热量越少,则反应热就越大,所以2H2O(l)=2H2(g)+O2(g) △H>-2b kJ/mol,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B。
10.C
【详解】A.镁离子半径小于钙离子半径,因此碳酸镁中离子键比碳酸钙中离子键更强,则ΔH1(MgCO3)> ΔH1(CaCO3),且ΔH1表示断键过程,断键吸热,故ΔH1大于 0,故A正确;
B.由图可知表示断键生成的过程,为吸热过程,且ΔH2(MgCO3)=ΔH2(CaCO3),故B正确;
C.由图示可知,根据盖斯定律得:,由于的不同,所以 ,由图可知:ΔH2(MgCO3)=ΔH2(CaCO3),所以:,即:,故C错误;
D.由图示可知,根据盖斯定律得:,则,故D正确;
故选:C。
11.B
【详解】A.分液时分液漏斗下端应贴紧烧杯内壁,A错误;
B.测定中和热装置,B正确;
C.混合浓硫酸和乙醇时,应将浓硫酸沿烧杯内壁缓缓倒入乙醇中,并不断搅拌,C错误;
D.分离苯和水的混合物应该用分液操作,D错误;
故选B。
12.D
【详解】A.相同质量的水和冰相比较,水放热结冰,说明水的能量高,A错误;
B.焓变与反应条件和途径无关,在光照和点燃条件下的相同,B错误;
C.已知C(石墨,s)(金刚石,s) ,反应吸热,则金刚石能量高,不如石墨稳定,C错误;
D.若反应物的键能总和小于生成物的键能总和,则焓变为负值,该反应是放热反应,D正确;
故选D。
13.D
【详解】A.形成2molNO放热2×632kJ能量,所以1molNO分子中的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632kJ能量,故A正确;
B.2molO2(g)吸收498kJ能量形成2molO原子,原子结合形成分子的过程是化学键形成过程,是放热过程,2molO原子结合生成1molO2(g)时需要放出498kJ能量,故B正确:
C.焓变=反应物断裂化学键吸收的能量 生成物形成化学键放出的能量,对于N2(g)+O2(g)=2NO(g),ΔH=946kJ/mol+498kJ/mol 2×632kJ/mol=+180kJ/mol,反应是吸热反应,所以该反应中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故C正确;
D.焓变=反应物断裂化学键吸收的能量 生成物形成化学键放出的能量,N2(g)+O2(g)=2NO(g),ΔH=946kJ/mol+498kJ/mol 2×632kJ/mol=+180kJ/mol,所以1molN2和1molO2的反应热△H=+180kJ/mol,故D错误;
故答案选D。
14.D
【详解】A.CH4(g)+Cl2(g)→CH3Cl(g)+HCl(g) ΔH= 99 kJ mol 1,CH4(g)+Cl (g)→CH3 (g)+HCl(g)在CH4(g)+Cl2(g)→CH3Cl(g)+HCl(g)的基础上没有断裂Cl Cl,没有形成C Cl,只断裂一个C H,形成H Cl,因此ΔH=E(C H)+ 243 kJ mol 1 327 kJ mol 1 E(H Cl)= 99 kJ mol 1,则CH4(g)+Cl (g)→CH3 (g)+HCl(g) ΔH= E(C H) E(H Cl) = 15 kJ mol 1,故A正确;
B.根据图中信息得到CH4与Cl2的取代反应是放热反应,故B正确;
C.ΔH4≈ΔH3≈ΔH2≈ΔH1,说明CH4与Cl2的四步取代反应,由于断键断裂C H,形成C Cl和H Cl,四步反应的难易程度相当,故C正确;
D.根据图中1molCH4(g)和1mol Cl2(g)的能量比1molCH2Cl2(g)和1molHCl(g)的能量多197kJ,故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D。
15.(1)
(2) 多
(3) 乙 甲忽略了煤转化为水煤气需要吸收热量;
(4)7.84
(5) 156
【详解】(1)根据已知反应和盖斯定律,得方程式: ,所以碳与水蒸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2)和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之和为,1molC(s)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前者多余后者;根据盖斯定律,;
(3)煤燃烧时加入水,生成水煤气需要吸收热量,所以乙同学的观点正确,而甲同学忽略了煤转化为水煤气需要吸收热量;
(4)丙烷的燃烧放出热量,而CO的燃烧放出283kJ热量,则相同物质的量的和燃烧产生的热量比值约为;
(5)根据图中的信息,,设中 键的键能为,,解得;与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16.(1)+9.1kJ/mol
(2) 25a 16
(3) B 该体系温度为30℃左右时,环戊烯的选择性和环戊二烯的转化率都很高
(4) > <
(5) 大于 大于
【详解】(1)根据盖斯定律可知,反应III=反应I-反应II,则;
(2)设反应I中消耗xmol环戊二烯,反应III中消耗ymol环戊二烯,根据题意可知,达到平衡时n(环戊二烯)=n(环戊烷)=(a-x-y)mol,反应III中消耗ymol环戊二烯的同时消耗环戊烷的物质的量ymol,则反应II共生成环戊烷的物质的量为(a-x-y+y)mol=(a-x)mol,反应II消耗氢气的物质的量为(a-x)mol,因此达到平衡时整个容器共消耗氢气的物质的量为(a-x+x)mol=amol,氢气的转化率为,依据选择性的定义,推出生成环戊烯的物质的量为0.8amol,达到平衡时环戊二烯的物质的量为0.2amol,环戊烷的物质的量也为0.2amol,根据反应III的特点,反应前后气体系数之和相等,以物质的量分数表示的平衡常数与以物质的量表示的平衡常数相等,即;
(3)根据图象可知,该体系温度为30℃左右时,环戊烯的选择性和环戊二烯的转化率都很高,因此最佳温度为30℃;
(4)根据图象中曲线A上的点(1,1.2)可以计算出t=1h,T2温度下的环戊二烯的物质的量为3.6mol,而由曲线B上点(1,4),知t=1h时,T1温度下的n(环戊二烯)=4mol>3.6mol,根据温度升高,平衡向正向移动,说明T1>T2,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达到平衡时所用的时间短,即m<2;
(5)浓度-时间曲线的斜率绝对值越大,该点反应速率越快,故a点的反应速率大于c点的反应速率;a点环戊二烯浓度大于b点环戊二烯浓度,因此a点的正反应速率大于b点正反应速率,而b点不是平衡点,b点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因此a点的正反应速率大于b点的逆反应速率。
17.(1)
(2) AD 该反应是气体体积增大的反应,压强增大使得平衡逆向移动,的转化率减小
(3)
【解析】(1)
根据①
②
③
由盖斯定律①+②-③得反应Ⅰ.,所以。
(2)
①A.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说明的质量保持不变,说明反应达到平衡,A符合题意;
B.根据质量守恒,无论反应是否达到平衡容器内混合气体的总质量都保持不变,体积不变,密度始终不变,所以不能作为平衡的判据,B不符合题意;
C.表达式未说明正逆反应速率,不能作为平衡的判据,C不符合题意;
D.该反应前后混合气体的总质量不变,总物质的量发生改变,当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保持不变时,说明总物质的量不变,说明反应达到平衡,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D。
②图中、、、,压强最大的是,理由是该反应是气体体积增大的反应,压强增大使得平衡逆向移动,的转化率减小,在保持稳定较低且恒定的条件下,对应的压强甲烷的平衡转化率最低,所以最小。
③设0~t min,的压强减小x kPa,由题意列出三段式:
平衡时总压为
故,则
平衡时各物质的压强为、、、
则平衡常数。
(3)
根据电子的流向可知,电极c为负极,电极d为正极;电极c上,甲醚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为。
18.(1)-566
(2) 3Pt+16Cl-+2ClO+12H+=3[PtCl6]2-+6H2O 1:3 Cl- 甲中c(Cl-)最小,不利于[PtCl6]2-的形成
(3) 分液 (R3NH2)[PtCl6](O)+2OH-(A)=2R3N(O)+[PtCl6]2-(A)+2H2O(A)
【分析】从某废催化剂(主要含有Pt、C、Al2O3、MgO)中回收Pt,进行流程分析,通过焙烧将C转化为CO、CO2,通过酸浸,将Pt浸出,经过萃取、分液、反萃取等一系列操作得到Pt,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1)根据盖斯定律,△H3=2△H1-△H2==-566 kJ·mol-1;
(2)根据氧化还原反应规律配平:3Pt+16Cl-+2ClO+12H+=3[PtCl6]2-+6H2O;由方程式可知,当NaClO3作为氧化剂时,浸出3molPt时,Pt的化合价升高+4,3molPt失12mol电子,NaClO3作为氧化剂消耗2mol,H2O2作为氧化剂时,应得12mol电子,消耗H2O26mol ,故n(NaClO3):n(H2O2)=1:3;由表格可知,随着c(NaClO3)增大,其氧化性增强,部分ClO与Cl-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被消耗,Pt的浸出率降低;氧化剂浓度均为0.2mol·L-1时,由于三种浸出液中的c(H+)均相同,甲中c(Cl-)最小,不利于[PtCl6]2-的形成,甲中Pt的浸出率最低;
(3)加入萃取剂萃取后,进行分液;由ii可知,萃取后有机体系为(R3NH2)[PtCl6](O),加入NaOH溶液可使[PtCl6]2-进入水溶液体系,则萃取剂(R3N) 与水溶液分层,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R3NH2)[PtCl6](O)+2OH-(A)=2R3N(O)+[PtCl6]2-(A)+2H2O(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