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探究影响平行板电容器电容的因素——2024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实验大通关
1.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可用来探究影响平行板电容器电容的因素,
(1)影响平行板电容器电容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静电计是用来观察电容器电压的变化 B.静电计是用来测量电容器电荷量的变化C.静电计可以用电压表替代 D.静电计可以用电流表替代
2.研究与平行板电容器电容有关因素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极板a与静电计相连,极板b接地。
(1)实验中,只在极板间插入有机玻璃板,静电计指针的张角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实验中,只在极板间插入金属板,静电计指针的张角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实验中,只增加极板带电荷量,静电计指针的张角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静电计_______(填“能”或“不能”)用电流表或电压表代替。
3.如图是某实验小组定性探究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C与其极板间距离d、极板间正对面积S之间的关系的装置图。充电后与电源断开的平行板电容器的A板与静电计相连,B板和静电计金属壳都接地,A板通过绝缘柄固定在铁架台上,人手通过绝缘柄控制B板的移动。请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__________。
A.理想实验法 B.控制变量法 C.等效替代法 D.建立物理模型法
(2)在该实验中,静电计的作用是__________。
A.测定该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势差变化 B.测定该电容器的电容
C.测定该电容器的电荷量 D.测定false两板之间的电场强度
(3)在实验中可观察到的现象(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①甲图中的手水平向左移动增大极板间距离d时,静电计指针的张角___________,
②乙图中的手竖直向上移动减小极板间正对面积S时,静电计指针的张角___________。
(4)通过以上实验可归纳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
4.如图为研究与平行板电容器电容有关的因素的实验装置。
(1)同时闭合开关false,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使静电计指针有一定的张角,然后只向右移动A极板,则静电计指针的张角_______;若保持极板false不动而只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D端移动,则静电计指针的张角_____(均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在静电计指针有明显张角的情况下,将开关false断开,通过移动极板A或在极板false间插入电介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正确答案标号)。
A.断开开关false后,静电计的指针闭合,电容器的电容变为0
B.只将电容器A极板向上平移,静电计指针的张角变小
C.只在极板false间插入玻璃板,静电计指针张角变小
D.只将电容器A极板向B极板靠近,静电计指针的张角变小,表明电容增大
5.电容器作为储能器件,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对给定电容值为C的电容器充电,无论采用何种充电方式,其两极间的电势差u随电荷量q的变化图像都相同。
(1)请在图1中画出上述false图像。类比直线运动中由false图像求位移的方法,求两极间电压为U时电容器所储存的电能false。
(2)在如图2所示的充电电路中,R表示电阻,E表示电源(忽略内阻)。通过改变电路中元件的参数对同一电容器进行两次充电,对应的false曲线如图3中①②所示。
a.①②两条曲线不同是_______(选填E或R)的改变造成的;
b.电容器有时需要快速充电,有时需要均匀充电。依据a中的结论,说明实现这两种充电方式的途径。
(3)设想使用理想的“恒流源”替换(2)中电源对电容器充电,可实现电容器电荷量随时间均匀增加。请思考使用“恒流源”和(2)中电源对电容器的充电过程,填写下表(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恒流源”
(2)中电源
电源两端电压
通过电源的电流
6.如图所示是探究影响平行板电容器电容大小因素的实验装置,充电后的平行板电容器与电源断开,极板A与静电计相连,极板B接地。
(1)若将极板B向上平行移动一小段距离,则将观察到静电计指针偏角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说明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随极板正对面积S减小而减小。
(2)若将极板B向左平行移动一小段距离,则将观察到静电计指针偏角增大,说明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随板间距离d增大而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B极板向左移动后,false间的电场强度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关于此实验装置中的静电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选填选项前面的字母)
A.静电计指针偏角的大小反映了平行板电容器所带电荷量的多少
B.静电计指针偏角的大小反映了平行板电容器两板间电压的大小
C.静电计的外壳与B板相连接后可不接地
D.可以用量程为0~3 V的电压表替代静电计
(4)让平行板电容器正对的两极板带电后,静电计的指针偏转一定角度。不改变false两板所带电荷量,且保持两板在竖直平面内。现要使静电计指针偏角变小,下列做法中可行的是__________。(选填选项前面的字母)
A.保持B板不动,A板向上平移
B.保持B板不动,A板向右平移
C.保持false两板不动,在false之间插入一块绝缘介质板
7.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可用来探究影响平行板电容器电容的因素,其中电容器左侧极板和静电计外壳均接地,电容器右侧极板与静电计金属球相连,使电容器带电后与电源断开。
(1)影响平行板电容器电容的因素有________,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________。
A.两极板的正对面积 B.两板间距离
C.电介质的介电常数 D.极板的材料
E.类比法 F.控制变量法
G.假设法 H.等效替代法
(2)某位同学用如图乙所示电路研究电容器电容与哪些因素有关。false为平行板电容器的金属板,G为静电计,开始时开关S闭合,静电计指针张开一定角度;若保持开关S闭合,将false两极板间距变大些,指针张开角度将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8.(1)某实验小组利用控制变量法研究影响平行板电容器电容大小的因素.如图甲所示,保持Q和d不变,若使两极板的正对面积S变小,则静电计指针偏转的角度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然后保持Q和S不变,改变两极板间距d;再保持false不变,插入电介质等,通过静电计指针偏转角度的变化,从而判断电容的变化.
(2)如图乙所示,某同学利用传感器观察电容器的放电过程,得到的电容器放电的false图像如图丙,实验所使用的电源电压为8 V,根据false图像判断电容器在全部放电过程中释放的电荷量最接近false______C(填“0.018”“0.003”或“0.001”),可估算得出电容器的电容false_______F.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1)两极板的正对面积;两板间距离;电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
(2)A
解析:(2)静电计可测量电势差,根据指针张角的大小,观察电容器两极板电压的变化情况,无法判断电荷量的变化情况,故A正确,B错误;电压表、电流表与静电计的原理不同,不能替代。电流表、电压表中必须有电流通过时,指针才偏转。故C、D错误。
2.答案:(1)变小
(2)变小
(3)变大
(4)不能
解析:(1)根据false,只在极板间插入有机玻璃板,则介电系数false增大,则电容C增大,根据false可知,电荷量Q不变,则电压U减小,则静电计指针的张角变小;
(2)根据false,只在极板间插入金属板,则两极板间距离减小,则电容C增大,根据false可知,电荷量Q不变,则电压U减小,则静电计指针的张角变小;
(3)根据false可知,电荷量Q增大,电容C不变,则电压U也会增大,指针张角变大;
(4)静电计与电压表、电流表的原理不同,不能用电压表或电流表替代静电计。
3.答案:(1)B
(2)A
(3)①变大
②变大
(4)见解析
解析:(1)探究电容大小与多种因素的关系,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故选B。
(2)该实验中静电计是为了测定该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势差,从而反映出电容器电容大小的变化,故选A。
(3)①甲图中的手水平向左移动,增大极板间距离d时,由false可知,电容器电容C减小,又由于Q不变,则由false可知,U变大,则静电计指针的张角变大。
②乙图中的手竖直向上移动减小极板间正对面积S时,由false可知,电容器电容C减小,又由于Q不变,则由false可知,U变大,则静电计指针的张角变大。
(4)由实验现象归纳总结可得:平行板电容器极板间距d越大,电容C越小;两板间的正对面积S越小,电容C越小。
4.答案:(1)不变;变小
(2)CD
解析:(1)电路简化示意图如图所示,
静电计指针张角大小显示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势差,电势差越大,静电计指针张角越大。电容器充电后与电路连接,电路结构不变,若只改变极板间距离或正对面积,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势差不变,故静电计指针张角不变;滑动变阻器全部接入电路中与电源串联,电容器两端电压与false间电压相等,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D端移动时,电容器两端的电压减小,故静电计的指针张角变小。
(2)断开开关false后,电容器与外电路断开,电容器极板上的电荷量不变,且电容器的电容与电荷量无关,电容器的电容由电容器本身的性质决定,而电容器本身的性质未变,故电容器的电容不变,故A错误;断开开关false后,电容器极板上的电荷量不变,将A极板上移时,正对面积减小,由false知电容的电容减小,由false,可知电容器极板间电势差增大,所以静电计指针张角变大,故B错误;而在极板间插入玻璃板时,电容器的电容增大,由false可知电容器极板间电势差减小,所以静电计指针张角变小,故C正确;将A极板向右靠近B极板,极板间距离d减小,由false知电容器的电容增大,由false可知电容器极板间电势差减小,所以静电计指针张角应减小,故D正确。故选C、D。
5、(1)答案:false图线如图;false
解析:由于false是与电压u、电荷量q无关的常量,故false图线为过原点的直线。false图线如答案图。
电压为U时,电容器带电荷量为Q,图线和横轴围成的面积为所储存的电能false,又false,故false。
(2)答案:a.R;b.减小电阻R,可以实现对电容器更快速充电;增大电阻R,可以实现更均匀充电。
解析:a.电容器充电完毕后两极板间电压等于电源电动势,由图3可知电容器充电完毕时所带电荷量相同,由false可知电源电动势相同,故曲线不同是由R不同造成的。
b.对同一电容器,在确定电源下充电时,电容器最终所带电荷量是一定的,故同样电压下电阻越小时电流越大,充电就越快;电阻越大时电流越小,同样长的时间内电容器所带电荷量的变化越小,电流变化越慢,充电过程越平缓。
(3)答案:
“恒流源”
(2)中电源
电源两端电压
增大
不变
通过电源的电流
不变
减小
解析:对于“恒流源”,电路中电流不变,电源两端电压false随电容器两端电压增大而增大;对于(2)中电源,由于内阻不计,故其两端电压等于电动势而保持恒定,通过电源的电流满足false,即false,可见电流会随着电容器两端电压的增大而减小。
6.答案:(1)增大
(2)减小;不变
(3)BC
(4)C
解析:(1)若极板B稍向上移动一点,极板正对面积减小,由电容的决定式false分析知电容减小,电容器的电荷量不变,根据电容的定义式false可知,极板间的电压U增大,则静电计指针偏角增大,此实验说明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随正对面积的减小而减小。
(2)若极板B稍向左移动一点,板间距离增大,由电容的决定式false分析知电容减小,电容器的电荷量不变,根据电容的定义式false可知,极板间的电压U增大,则静电计指针偏角增大,此实验说明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随极板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依据false及false,则有电场强度false,可知,极板间的电场强度与极板间距无关,即当B极板向左移动后,false间的电场强度不变。
(3)静电计指针偏角可表示出两板间电势差的大小,所以A错误,B正确。因为目的就是让两板间电势差与静电计两箔片上电势差相等,所以静电计的外壳与B板相连接后可不接地,故C正确。电压表有示数必须有电源,所以不可以用量程为0~3 V的电压表替代静电计,故D错误。故选B、C。
(4)现要使静电计指针偏角变小,即电势差减小,false,电荷量不变,所以电容增大,false,保持B板不动,A板向上平移,正对面积减小,电容减小,A项不符合题意。保持B板不动,A板向右平移,板间距离增大,电容减小,B项不符合题意。保持false两板不动,在false之间插入一块绝缘介质板,相对介电常数增大,电容增大,C符合题意。
7.答案:(1)ABC;F
(2)不变
解析:(1)根据false,可知影响平行板电容器电容的因素有:两极板的正对面积、两板间距离、电介质的介电常数,故选A、B、C;在实验室中完成这个实验采用的方法是控制变量法,故选F。
(2)若保持开关S闭合,则两板间电压U一定,则指针张开角度将不变。
8.答案:(1)变大(2)0.003;false
解析:(1)根据电容的决定式false知电容与两极板的正对面积成正比,当保持false不变,减小S时,电容C减小,因电容器的带电荷量Q不变,根据电容的定义式false知板间电势差增大,则静电计指针的偏角变大.
(2)电容器的放电图像是一条逐渐下降的曲线,根据false可知false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总的电荷量,经分析可知图像中共有35格,所以电容器在全部放电过程中释放的电荷量false,则电容器的电容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