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三新高考化学大一轮专题练习-电离平衡
一、单选题
1.(2022秋·浙江金华·高三校联考期末)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氢气的结构式为:
B.镁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C.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为:
D.用电子式表示的形成过程:
2.(2023春·安徽芜湖·高三芜湖一中校考期中)常温时,磷酸型体分布优势区域图如下固所示(虚线处表示两种型体浓度相等)。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溶液中存在:
B.用强碱只中和中的“第一个”,可选用甲基橙作指示剂
C.常温时,溶液中,水解常数数量级为
D.的溶液加水稀释,稀释过程中比值增大
3.(2023春·甘肃天水·高三天水市第二中学校考阶段练习)下列有关表述正确的是
A.HClO是弱酸,所以NaClO是弱电解质
B.Na2O、Na2O2组成元素相同,所以与CO2反应产物也相同
C.室温下,Cl2在水中的溶解度小于在食盐水中的溶解度
D.SiO2是酸性氧化物,能与NaOH溶液反应
4.(2023·广东茂名·统考二模)科学家通过分析探测器从小行星“龙宫”带回地球的样品中,分析出有多种有机物分子,其中有以下两种,设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1mol/L乙酸溶液中含有的数目为
B.1mol丙氨酸中键数目为
C.1mol 中电子数为
D.1mol乙酸可与足量钠反应生成
5.(2023·安徽宣城·统考二模)常温下,天然水体中H2CO3与空气中的CO2保持平衡,水体中lgc(X)[X为H2CO3、、或Ca2+]与pH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Ksp(CaCO3)=2.8×10-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I代表与pH的关系曲线
B.pH=10.3时,c(Ca2+)=2.8×10-7.9mol·L-1
C.2pH(b)=pH(a)+pH(c)
D.H2CO3的二级电离常数为10-6.3
6.(2023春·云南·高三校联考阶段练习)常温下,部分弱电解质的电离常数如表:
弱电解质
电离常数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的醋酸稀释过程中所有离子的浓度都在减小
B.结合质子的能力:
C.的平衡常数为
D.向溶液中通入的离子方程式:
7.(2023·浙江·高三专题练习)在一定温度下,氨气溶于水的过程及其平衡常数为:,, K2,其中p为NH3(g)的平衡压强,c(NH3)为NH3在水溶液中的平衡浓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氨水中
B.氨水中,
C.相同条件下,浓氨水中的大于稀氨水中的
D.在该温度下,氨气在水中的溶解度(以物质的量浓度表示)
8.(2023·河北·高三专题练习)下列离子能大量共存,且加入相应试剂后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选项 离子 加入试剂 加入试剂后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A K+、、、Cl- 盐酸
B Na+、Fe2+、Br-、Mg2+ 氯气 2 Br-+Cl2=Br2+2 Cl-
C 、Na+、、 NaOH
D Fe3+、Cl-、、K+ 铜粉
A.A B.B C.C D.D
9.(2023·全国·高三专题练习)下表是几种弱酸常温下的电离平衡常数:
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碳酸的酸性强于氢硫酸
B.多元弱酸的酸性主要由第一步电离决定
C.常温下,加水稀释醋酸增大
D.向弱酸溶液中加少量溶液,电离常数不变
10.(2023·全国·高三专题练习)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或解释均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或解释
A 取5mL0.1mol/LFeCl3溶液,滴加5~6滴0.1mol/LKI溶液,充分反应后,再滴加KSCN溶液 溶液变红 FeCl3和KI的反应是可逆反应
B 将足量SO2通入Na2CO3溶液中逸出的气体通入足量的酸性KMnO4溶液,再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酸性KMnO4溶液颜色变浅,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Ka1(H2SO3)>Ka1(H2CO3)
C 将脱脂棉放入试管中,加入浓硫酸后搅成糊状,微热得到亮棕色溶液,加入新制Cu(OH)2悬浊液,加热 有砖红色沉淀生成 说明水解产物含有葡萄糖
D 将硫酸酸化的H2O2溶液滴入Fe(NO3)2溶液中 溶液变黄色 氧化性:H2O2>Fe3+
A.A B.B C.C D.D
11.(2022·福建·高三专题练习)已知下,醋酸的电离平衡常数为。下列有关的说法错误的是
A.向该醋酸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盐酸,值增大
B.升高温度,值增大
C.向该醋酸溶液种加水,值不变
D.若该醋酸溶液的初始浓度为,达到电离平衡时,溶液中的约为
12.(2022秋·山西阳泉·高三统考期末)下列说法中,可以证明醋酸是弱电解质的是
A.醋酸溶液具有导电性
B.醋酸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
C.常温下,的醋酸溶液中,
D.10mL的醋酸溶液恰好能与10mL的NaOH溶液完全反应
13.(2022秋·云南玉溪·高三统考期末)常温下,分别取未知浓度的MOH和HA溶液,加水稀释至原体积的n倍,加水稀释过程中,两溶液pH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HA为弱酸,MOH为强碱
B.水的电离程度:X=Z>Y
C.若不考虑溶质的挥发,升高温度,X、Z点对应溶液的pH均不变
D.将X点溶液与Z点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呈酸性
14.(2023春·山东烟台·高三莱州市第一中学校考阶段练习)氯化磷酸三钠[]具有良好的去污和消毒杀菌功能。以湿法磷酸(含杂质、及等)为原料制取氯化磷酸三钠产品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过程Ⅰ”需保温20min使沉淀颗粒长大,目的是便于过滤分离
B.“过程Ⅱ”不继续用溶液中和,可能是因为
C.“过程Ⅲ”水浴加热的主要目的是防止溶液因温度过高放出氧气
D.母液可导入“过程Ⅲ”中循环使用
二、非选择题
15.(2021秋·上海杨浦·高三上海市控江中学校考期中)金属铝质轻且有良好的防腐蚀性,在国防工业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1)镓(Ga)与铝同族。镓(Ga)在周期表的位置是___________;写出镓的氯化物和氨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2)用铝和金属氧化物反应制备金属单质是工业上较常用的方法。如:,常温下Al的金属性比Ba的金属性___________ (选填“强”或“弱”)。利用上述方法可制取Ba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
A.高温时Al的活泼性大于Ba B.高温有利于BaO分解
C.高温时比稳定 D.Ba的沸点比Al的低
(3)在稀的中加入适量溶液至SO恰好完全沉淀,此时铝元素的存在形式主要为___________(用化学符号表示)。
(4)聚合氯化铝晶体()是一种高效无机水处理剂。它的制备原理是调节溶液的pH、通过促进其水解而结晶析出。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控制pH在4.0~4.5之间的原因:___________。
(5)用铝和氧化铁作铝热剂,将铝热反应后所得固体用足量盐酸溶解,并加入硫氰化钾溶液、溶液不变血红色。据此能否确认固体中已不含氧化铁?说明理由:___________。
16.(2021秋·山东济南·高三济南一中校考期中)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某些电解质分子的中心原子最外层电子未达饱和结构,其电离采取结合溶液中其它离子使中心原子最外层达到饱和结构的形式,如硼酸在水中的电离可用方程式表示为:
①硼酸为_______元酸。
②时,的硼酸水溶液为5.1,则由水电离出的浓度为_______。
③与足量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2)电离常数是电离平衡的平衡常数,描述了一定温度下,弱电解质的电离能力。时,几种弱电解质的电离常数如表:
;
;
①的电离常数表达式_______。
②溶液和溶液反应的主要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17.(2021秋·安徽宿州·高三校联考期中)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物质均为中学化学常见物质:①NaCl固体②乙醇③氨气④铜⑤BaSO4固体⑥乙酸⑦氢氧化铜固体⑧盐酸⑨CH3COONH4固体。
完成关于这些物质的相关问题:以上物质能导电的是___(填序号,下同),以上物质属于非电解质是___,属于强电解质是___,属于弱电解质的是___。
(2)若维持25℃温度不变,向冰醋酸中加水稀释,下列表达式的数据一定变小的是___。
A.c(H+) B.
C.c(CH3COOH)+c(CH3COO-) D.n(H+)
(3)现有25℃时2.0mol·L-1的醋酸溶液(已知25℃时Ka(CH3COOH)=1.8×10-5,=1.414)。
①CH3COOH的电离α≈___(α=×100%)。
②再将其加水稀释到原体积的2倍,c(H+)≈___。(用科学记数法表示)
18.(2021秋·天津·高三校联考期中)已知25℃时,三种酸的电离平衡常数如下:
化学式 CH3COOH H2CO3 HClO
电离平衡常数 1.8×10-5 K1=4.3×10-7,K2=5.6×10-11 3.0×10-8
(1)CH3COOH、H2CO3、HClO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___________
(2)将少量的CO2气体通入NaClO溶液中,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3)常温下,将0.1 mol·L-1的CH3COOH溶液加水稀释,下列表达式的数据变大的是___________
A.n(H+) B. C. D.
(4)一定温度下,将一定质量的冰醋酸加水稀释过程中,溶液的导电能力变化如图所示,请填写空白。
①a、b、c三点对应的溶液中c(H+)由小到大的顺序为___________
②a、b、c三点对应的溶液中CH3COOH的电离程度最大的是___________
③若使b点对应的溶液中c(CH3COO-)增大,c(H+)减小,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填序号)
A.加入水 B.加入少量的NaOH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C.加入浓硫酸 D.加入碳酸钠固体
④a、b、c三点溶液用1 mol·L-1NaOH溶液中和,消耗NaOH溶液体积的大小关系为___________。
(5)工业上采取用氨水除去SO2,已知25 ℃,NH3 H2O的Kb=1.8×10-5,H2SO3的Ka1=1.3 × 10-2,Ka2=6.2 × 10-8。若氨水的浓度为2.0 mo1/ L,溶液中的c(OH-)约为___________ mo1/ L;将SO2通入该氨水中,当c(OH-)降至2.0 × 10-6mo1/ L时,溶液中的=____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A.氢气的结构式为H-H,A错误;
B.镁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B正确;
C.H2C2O4为二元弱酸,在水溶液中分步电离,其电离方程式为、,C错误;
D.H2O为共价化合物,用电子式表示 H2O的形成过程为,D错误;
故选B。
2.D
【详解】A.根据质子守恒,可得,A项正确;
B.中和掉中的“第一个”,得到溶液,为,与甲基橙的变色点4.4相近,误差不大,故可用甲基橙作指示剂,B项正确;
C.由图可知,故常温时的水解常数为,数量级为,C项正确;
D.磷酸的二级电离平衡常数为,温度不变Ka2为一个常数,加水稀释则降低,比值也减小,D项错误。
答案选D。
3.D
【详解】A、次氯酸钠是盐,是强电解质,A错误;
B、Na2O、Na2O2与CO2反应产物不完全相同:Na2O+CO2=Na2CO3,2Na2O2+2CO2=2Na2CO3+O2,B错误;
C、Cl2溶于水生成HCl和HClO:Cl2+H2OH++Cl-+HClO,在食盐水中,增加了氯离子的量,反应逆向进行,故在食盐水中Cl2的溶解度更小,C错误;
D、SiO2是酸性氧化物,二氧化硅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硅酸钠和水,D正确;
答案选D。
4.B
【详解】A.乙酸为弱酸,部分电离,且题中没有说明溶液体积,无法判断溶液中H+的数目,故A错误;
B.1mol丙氨酸中N-H键物质的量为2mol,即“N-H”数目为2NA,故B正确;
C.-NH2为氨基,1mol氨基中电子数9NA,故C错误;
D.题中没有指明是否是标准状况下,因此无法判断生成氢气体积,故D错误;
答案为B。
5.D
【详解】A.pH增大则溶液碱性增大,从而会促进的电离。比更容易结合H+,所以pH小的时候,的浓度更大。根据以上分析,曲线Ⅰ代表与pH的关系曲线;曲线Ⅱ代表与pH的关系曲线;曲线Ⅲ代表Ca2+与pH的关系曲线,A项正确;
B.pH=10.3时,c()=10-1.1,则c(Ca2+)=,B项正确;
C.H2CO3的一级电离常数为,在a点有c()=c(H2CO3)=10-5,c(H+)=10-6.3,所以K1=10-6.3;H2CO3的二级电离常数,在c点有c()=c()=10-1.1,c(H+)=10-10.3,所以K2=10-10.3。,在b点有c()=c(H2CO3),c(H+)=。pH(a)=6.3,pH(c)=10.3,pH(b)=8.3,所以2pH(b)=pH(a)+pH(c),C项正确;
D.H2CO3的二级电离常数,在c点有c()=c()=10-1.1,c(H+)=10-10.3,所以K2=10-10.3,D项错误。
答案选D。
6.C
【详解】A.常温下,稀释醋酸过程中,减小,根据水的离子积不变,在增大,A项错误;
B.酸性强弱顺序为,结合质子的能力:,B项错误;
C.的平衡常数K=,故C正确;
D.向溶液中通入的离子方程式:,D项错误。
故选C。
7.C
【详解】A.氨水中存在平衡:和,故溶液中,A错误;
B.氮在溶液中总浓度为0.1 mol/L,所以,B错误;
C.溶液中均在电荷守恒为,加水稀释,若电离平衡不发生移动,则应该不变;但加水稀释,电离平衡正向移动,使该平衡电离产生的c()、c(OH-)减小,对水电离平衡的抑制作用减弱,水电离程度增大,溶液中c(H+)增大,水电离产生的c(OH-)增大,故溶液中总的c(OH-)减小的倍数小于c()减小的倍数,因此减小,故相同条件下,浓氨水中的大于稀氨水中的,C正确;
D.由于,c(NH3)=K1p。且,代入得。在氨水中还存在较大浓度的NH3·H2O,故NH3在水中的溶解度S>c(NH3)+ ,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C。
8.D
【详解】A.离子组中能促进发生电离,两者会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和碳酸根离子而不能大量共存,A错误;
B.离子组能大量共存,加入氯气后,、均能被氧化,发生的反应还有:,B错误;
C.离子组在常温下能大量共存,加入后,均能与碱反应,发生的反应还有:,C错误;
D.离子组能大量共存,加入铜粉后,与Cu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离子方程式为:,D正确;
故选D。
9.C
【详解】A.电离平衡常数可以衡量弱电解质的电离程度,电离常数越小,弱酸的酸性越强。由表中和的电离平衡常数可知,的大于的,则碳酸的酸性强于氢硫酸,A正确;
B.多元弱酸分步发生电离,第一步电离产生的抑制第二步、第三步的电离,故多元弱酸的酸性主要由第一步电离决定,B正确;
C.,Ka只和温度有关,所以常温下加水稀释醋酸,不变,C错误;
D.电离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向弱酸溶液中加少量溶液,溶液温度不变,则电离平衡常数不变,D正确;
故选C。
10.B
【详解】A.FeCl3溶液过量,反应后检验铁离子不能证明反应的可逆性,应控制氯化铁不足,反应后检验铁离子验证反应的可逆性,A项错误;
B.将足量SO2通入Na2CO3溶液中逸出的气体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通入足量的酸性KMnO4溶液除掉SO2,再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说明SO2与Na2CO3溶液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说明亚硫酸酸性>碳酸酸性,即Ka1(H2SO3)>Ka1(H2CO3),
B项正确;
C.脱脂棉主要成分是纤维素,放入试管中,加入浓硫酸后搅成糊状,微热得到亮棕色溶液,加入新制Cu(OH)2悬浊液,加热,然后再加碱调节溶液pH至溶液呈碱性,再加入新制Cu(OH)2悬浊液,才能看到砖红色沉淀生成,C项错误;
D.将硫酸酸化的H2O2溶液滴入Fe(NO3)2溶液中,溶液变黄色,说明Fe2+被氧化为Fe3+,但是Fe2+可能是被H2O2氧化也可能是被硝酸氧化,所以无法说明氧化性:H2O2>Fe3+,D项错误;
答案选B。
11.A
【详解】A.电离平衡常数只受温度的影响,向该醋酸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盐酸或水,温度均不变,则值均不变,A项错误;
B.醋酸的电离是吸热过程,故升高温度,醋酸的电离平衡正向移动,值增大,B项正确;
C.温度不变,则值不变, C项正确;
D.达到电离平衡时,,,根据可得,,D项正确;
故选:A。
12.C
【详解】A.强电解质的导电性不一定强,弱电解质的导电性也不一定弱,导电性与溶液中离子浓度和所带电荷数有关,A不选;
B.醋酸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不能就此判定其为弱电解质,强电解质HCl也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B不选;
C.常温下,的醋酸溶液中,,说明醋酸没有完全电离,其为弱电解质,C选;
D.酸碱中和反应不能作为判定醋酸是弱电解质的依据,D不选;
故选C。
13.C
【详解】A.由图可知,将X点HA溶液稀释10倍(即增大1),pH变化小于1,则HA是弱酸;将Y点MOH溶液稀释10倍,pH减小1,则MOH是强碱,A正确;
B.酸、碱均抑制水的电离,X点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Y、Z点溶液中分别为、,则由水电离出的分别为、,故水的电离程度:X=Z>Y,B正确;
C.MOH是强碱,升高温度,溶液中几乎不变,但增大,变大,溶液的pH减小,C错误;
D.将X点溶液与Z点溶液等体积混合,发生中和反应后,HA有剩余,所得混合液呈酸性,D正确;
故答案选C。
14.C
【详解】A.磷酸的酸性强于碳酸,根据流程得到,因此反应方程式为;“一次中和”后进行过滤,因此保温20min,使沉淀颗粒长大,其目的是便于沉淀过滤除去,A正确;
B.“二次中和”不继续用溶液中和,而采用溶液,可能是因为酸性:,即,所以不与反应生成,B正确;
C.“过程Ⅲ”水浴加热的主要目的是防止温度过高,氯化磷酸三钠受热分解,有效成分含量降低,C错误;
D.有部分未反应的或存在于母液中,所以可以导入“过程Ⅲ”中循环利用,D正确;
故选C。
15.(1) 第四周期第ⅢA族 GaCl3+3NH3·H2O=3NH4Cl+Ga(OH)3↓
(2) 弱 D
(3)Al(OH)3
(4)Al3++3OH- Al(OH)3 +H++H2O,pH太小,氢氧化铝电离平衡向碱式电离方向移动,pH太大,氢氧化铝电离平衡向酸式电离方向移动,得不到氢氧化铝胶体
(5)不能确认,因为所得固体中有铁,会将 Fe3+还原为 Fe2+
【解析】(1)
元素Ga位于Al的下一周期,位于第四周期第ⅢA族;同主族元素化学性质相似,因此类比氯化铝与氨水的反应可得氯化稼与氨水反应的方程式,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GaCl3+3NH3·3H2O=3NH4Cl+Ga(OH)3↓;
(2)
Al(OH)3呈两性,Ba(OH)2为强碱,则金属活泼性:Al
使SO恰好完全沉淀,设NH4Al(SO4)2的物质的量为1mol,则需要2mol Ba(OH)2,因此发生的反应为NH+Al3++2SO+4OH-+2Ba2+=Al(OH)3↓+NH3·H2O+BaSO4↓,此时铝元素的存在形式主要为Al(OH)3;
(4)
Al3++3OH- Al(OH)3 +H++H2O,pH太小,氢氧化铝电离平衡向碱式电离方向移动,pH太大,氢氧化铝电离平衡向酸式电离方向移动,得不到氢氧化铝胶体,故需严格控制pH范围;
(5)
将铝热反应后所得固体用足量盐酸溶解,并加入硫氰化钾溶液,溶液不变血红色说明无铁离子,而固体中有铁,会将 Fe3+还原为 Fe2+,所以不能确认,是否含氧化铁。
16.(1) 一 1×10-5.1mol·L-1 H3BO3+OH-=[B(OH)4]-
(2) H2SO3+HCO=CO2↑+HSO+H2O
【解析】(1)
①根据硼酸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推出硼酸为一元酸;故答案为一;
②25℃时,0.1mol·L-1的硼酸水溶液的pH为5.1,即溶液中c(H+)=1×10-5.1mol·L-1,根据硼酸的电离方程式,该H+是由水电离产生,因此水电离产生的H+浓度为1×10-5.1mol·L-1;故答案为1×10-5.1mol·L-1;
③硼酸为一元酸,因此硼酸与NaOH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3BO3+OH-=[B(OH)4]-,故答案为H3BO3+OH-=[B(OH)4]-;
(2)
①的电离平衡常数Ka=,故答案为;
②根据表中数据,电离出H+能力强弱顺序是H2SO3>H2CO3>HSO>HCO,H2SO3与NaHCO3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2SO3+HCO=CO2↑+HSO+H2O;故答案为H2SO3+HCO=CO2↑+HSO+H2O。
17.(1) ④⑧ ②③ ①⑤⑨ ⑥⑦
(2)AC
(3) 0.3% 4.24×10-3mol/L
【解析】(1)
①NaCl固体不能导电,溶于水全部电离,为强电解质;
②乙醇不能导电,溶于水或熔融态不能导电,为非电解质;
③氨气不能导电,溶于水或熔融态不能导电,为非电解质;
④铜导电,为金属单质,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⑤BaSO4固体不能导电,溶于水部分全部导电,为强电解质;
⑥乙酸不导电,溶于水部分电离,为弱电解质;
⑦氢氧化铜固体不能导电,溶于水部分电离,为弱电解质;
⑧盐酸导电,为混合物,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⑨CH3COONH4固体不导电,溶于水全部电离,为强电解质;
故以上物质能导电的是④⑧,以上物质属于非电解质是②③,属于强电解质是①⑤⑨,属于弱电解质的是⑥⑦;
(2)
A.CH3COOH溶液加水稀释过程,促进CH3COOH电离,c(H+)减小,故A正确;
B.,加水稀释促进CH3COOH电离,则稀释过程中变大,故B错误;
C.根据物料守恒,n(CH3COOH)+n(CH3COO-)不变,但体积增大,c(CH3COOH)+c(CH3COO-)减小,故C正确;
D.CH3COOH溶液加水稀释过程,促进CH3COOH电离,n(H+)增大,故D错误;
故答案为AC;
(3)
①Ka(CH3COOH)==,c(H+)=c(CH3COO-)≈6×10-3mol/L。电离度为α≈×100%=0.3%;
②加水稀释2倍,c(CH3COOH)=1 mol/L,假设此时发生电离的醋酸的浓度为y mol/L则:
弱电解质的电离是微弱的,则达到电离平衡后,醋酸的浓度近似还是1 mol/L,Ka(CH3COOH)=== 1.8×10-5,因为=1.414,故y=3×10-3=4.24×10-3,即c(H+)≈4.24×10-3mol/L。
18.(1)CH3COOH、H2CO3、HClO
(2)CO2 + ClO- + H2O=HCO+HClO
(3)AB
(4) c(5) 6.0×10-3 12.4
【分析】根据电离平衡常数可知,酸性:CH3COOH>H2CO3>HClO>HCO,结合浓度对CH3COOH的电离平衡的影响分析解答;醋酸溶液的导电能力越大,溶液中c(H+)越大,据此分析解答;氨水中存在电离平衡NH3·H2O NH+OH-,结合水的离子积常数分析计算。
(1)
根据三种酸的电离平衡常数,CH3COOH、H2CO3、HClO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CH3COOH>H2CO3>HClO,故答案为:CH3COOH>H2CO3>HClO;
(2)
根据酸的电离平衡常数,酸性:H2CO3>HClO>HCO,将少量的CO2气体通入NaClO溶液中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和次氯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O2 + ClO- + H2O=HCO+HClO,故答案为:CO2 + ClO- + H2O=HCO+HClO;
(3)
A.CH3COOH溶液加水稀释过程,促进醋酸电离,n(H+)增大,故A选;
B.加水稀释,促进醋酸的电离,氢离子的物质的量增大,醋酸的物质的量减小,=增大,故B选;
C.加水稀释,促进醋酸的电离,氢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醋酸根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均减小,但氢离子浓度的减小程度小于醋酸根,减小,故C不选;
D.=Ka,只与温度有关,所以的值不变,故D不选;
故答案为:AB;
(4)
①溶液导电能力越大,溶液中c(H+)越大,根据图知,c(H+):c②酸抑制水的电离,溶液中c(H+)越大,水的电离程度越小,根据图知,c(H+):ca>b,故答案为:c;
③A.加入水,溶液的导电能力减小,c(CH3COO-)、c(H+)均减小,故A不选;
B.加入少量的NaOH溶液,c(H+)减小,c(CH3COO-)增大,故B选;
C.加入浓硫酸,c(H+)增大,醋酸的电离平衡逆向移动,c(CH3COO-)减小,故C不选;
D.加入碳酸钠固体,c(CH3COO-)增大,醋酸的电离平衡逆向移动,c(H+)减小,故D选;
故答案为:BD;
④a、b、c三点溶液中含有的醋酸的物质的量相等,用1 mol·L-1NaOH溶液中和,消耗NaOH溶液体积的大小关系为a=b=c,故答案为:a=b=c;
(5)
2.0mol/L的氨水溶液中的c(OH-)=mol/L=mol/L=6.0×10-3mol/L;将SO2通入该氨水中,当c(OH-)降至2.0×10-6mol/L时,溶液中的c(H+)==mol/L=5.0×10-9mol/L,溶液中的===12.4,故答案为:6.0×10-3; 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