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八年级4.1光的反射
(共21题)
一、选择题(共13题)
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
A.“海市蜃楼”奇观 B.人在地面上的影子
C.用放大镜观察蚂蚁 D.雨后空中出现的彩虹
如图所示,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A. B.
C. D.
如图所示,枯井中的青蛙位于井底 点“坐井观天”,下图中青蛙通过井口观察范围正确的是 。
A. B.
C. D.
如图所示,在一个空罐的底部中央打一个小孔,再用一片半透明的塑料膜蒙在空罐的口上。将小孔对着烛焰,我们可以看到烛焰在薄膜上呈现的像。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实验的成像原理是: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B.为了看清薄膜上的像,应该在较明亮的环境下进行实验
C.该实验对孔的形状和大小都没有限制
D.薄膜上呈现的是烛焰的虚像
雨后的小区路面上有一些低洼的水坑,夜晚的路灯斜照水坑后,从不同方向观察会有不同的视觉效果,下面的四种判断,其中正确的组合是
①迎着灯光方向,发亮处是水坑
②迎着灯光方向发亮处不是水坑
③背着灯光方向,发亮处是水坑
④背着灯光方向发亮处不是水坑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如图所示,从左到右依次摆放蜡烛、小孔、光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孔的形状为方形,像的形状将变为方形
B.只将蜡烛向右移,光屏上仍会出现清晰的像
C.蜡烛向上移动,光屏上蜡烛的像也向上移动
D.只将光屏向左移,光屏上的像将变暗
如图所示,一本物理书掉到了地面上,小明和小美同学从不同的位置都能看到它,对于这一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理书是光源,它发出的光射入了人眼
B.小明看到物理书是由于光在物理书表面发生了漫反射,小美看到物理书是由于光在物理书表面发生了镜面反射
C.小明和小美都能看到物理书,说明光路是可逆的
D.小明和小美看到物理书都是由于光在物理书表面发生了漫反射
下列四种光现象中,不能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的是
A. 妙趣手影 B. 小孔成像
C. 日食奇观 D. 黑板反光
如图所示的现象中,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原理造成的是
A. 潭清疑水浅
B. 铅笔弯折
C. 借助透镜观察
D. 手影游戏
如图所示, 为平面镜, 为入射光线, 为法线,入射角 ,已知 ,,,反射光将沿着虚线射出,这条虚线是
A. B. C. D.
一条反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为 ,则平面镜使光线的传播方向改变了
A. B. C. D.
一束光从空气中垂直射入水中,反射角为
A. B. C. D.
入射光线与平面镜成 角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入射角是
B.反射角是
C.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是
D.入射角增大 ,反射角增大
二、填空题(共4题)
入夏后,江南进入多雨季节,应注意防汛防雷。下雨时常伴随着打雷和闪电发生,但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这说明光比声音传播得 (快/慢),真空中的光速约为 。
以下物体:①太阳;②月亮;③闪闪发光的宝石;④正在放映的电影银幕;⑤正在发光的萤火虫;⑥烛焰。其中不属于光源的是 。
如图所示,竖直深井口直立着一块可绕 点转动的平面镜 ,太阳光与水平面的夹角为 ,为使太阳光竖直照射进井底,则应使平面镜 (顺时针/逆时针)转过 。
在探究光斑的形状与孔的大小关系时,小华在地面上铺一张白纸,将刻有边长为 等边三角形的纸板正对着太阳,保持纸板与地面距离为 不变,用另一张卡片覆盖在三角形孔上,遮住孔的一部分,如图所示。让太阳光透过小孔,移动覆盖的卡片,改变通光孔的大小。刚开始时,白纸上光斑大小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光斑亮度 (选填“增强”、“减弱”或“不变”);
当小孔足够小时,此时光斑形状是 形,继续移动覆盖的卡片,减小通光孔的大小,白纸上光斑大小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光斑亮度 。(选填“增强”、“减弱”或“不变”)
三、综合应用题(共4题)
年 月 日,我国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鹊桥号”中继星载入太空,为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勘察等探月任务提供了保障。
(1) 运载火箭点火后,火箭向下喷出燃气,获得向上的动力从而加速升空,此动力的施力物体是 。
(2) 由于月球的遮挡,月球背面的着陆器和巡视器无法与地球直接传输信息,“鹊桥号”中继星位于图示 (选填“”或“”)位置时,可起到信息中转作用。
下列词句都出自文学作品,请用简要的语言阐述其中所包含的物理知识。
(1)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
(2)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
(3) 白头一老子,骑驴去饮水,岸上蹄踏蹄,水中嘴对嘴 。
汽车已进入了普通家庭。
(1) 汽车前方的盲区是由于车身设计的缘故,阻挡了驾驶员视线而形成的。盲区形成是什么原因?
(2) 在汽车的排气管上都安装有消声器,消声器是在哪个环节减弱噪声?
(3) 汽车的倒车雷达是利用什么来工作的? (“超声波”“次声波”“红外线”或“紫外线”)。
白天在电视上收看“空中课堂”时,有时会出现屏幕的“反光”现象,影响收看效果。
(1) 这种“反光”现象是由光的 现象造成的。
(2) 为了避免“反光”现象,除了安装并拉上窗帘外,采用的方式还可以是 。(写出一种即可)
采用此方式能避免“反光”的理由是 。
答案
一、选择题(共13题)
1. 【答案】B
2. 【答案】B
3. 【答案】D
【解析】图中 点是青蛙的位置,将 点与井口左右两边的端点相连成一直线,然后在直线上标出箭头,即得到两条射向青蛙眼睛的光线,这两条光线就决定了青蛙的观察范围。
A.图中不仅光线发生了偏折,而且光的传播方向也标错了,故A错误;
B.图中光线发生了偏折,因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故B错误;
C.图中光的传播方向标错了,故C错误;
D.图是正确的,故D正确。
4. 【答案】A
【解析】A、小孔成像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光的直线传播,故A正确。
B、小孔成像实验,物体越亮,环境越暗,物体成像越清晰,故B错误。
C、小孔成像与小孔的形状无关,但是小孔要足够小,故小孔成像跟小孔的形状无关,但受大小的限制,故C错误。
D、薄膜上呈现蜡烛倒立的实像,故D错误。
5. 【答案】B
【解析】平静的水面,能发生镜面反射,地面凹凸不平,地面发生漫反射。
()如图,迎着灯光走,灯光经水面发生镜面反射,进入人的眼睛反射光线多,人感觉水洼亮;地面发生漫反射,有很少的光线进入人的眼睛,人感觉地面黑。
()如图,背着灯光走,灯光经水面发生镜面反射,没有反射光线进入人的眼睛,人感觉水洼暗;地面发生漫反射,有少量的光线反射进入人的眼睛,人感觉地面亮。故①④是正确的。故选:B。
6. 【答案】B
【解析】小孔成像,取决于物体的形状,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无关,故A错误;
只将蜡烛向右移,物体距离小孔越近,成的像越清晰,故光屏上仍会出现清晰的像,故B正确;
蜡烛向上移动,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光屏上蜡烛的像向下移动,故C错误;
只将光屏向左移,光线更集中,则光屏上的像将变亮,故D错误。
7. 【答案】D
8. 【答案】D
9. 【答案】D
10. 【答案】B
【解析】根据反射定律可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因为入射角 ,所以反射角也小于等于 ,而 ,所以反射光线将沿 射出。
11. 【答案】D
【解析】由于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为 ,则入射角为 ,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得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夹角为 ,则光的传播方向改变了 。
12. 【答案】A
【解析】一束光线从空气垂直水面射入时,此时入射光线、折射光线与法线重合,所以夹角为 ,即入射角为 ,折射角为 。
13. 【答案】B
二、填空题(共4题)
14. 【答案】快;
15. 【答案】②③④
16. 【答案】顺时针;
【解析】要使光竖直射入井底,则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之间的夹角为 ,入射角应为 ,因此平面镜的法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应为 ,故平面镜应顺时针转过 。
17. 【答案】变小;不变;圆;不变;减弱
三、综合应用题(共4题)
18. 【答案】
(1) 燃气
(2)
【解析】
(1) 火箭对喷出的气体有向下的力,同时气体对火箭产生了向上巨大的推力,故施力物体是燃气,受力物体是火箭。
(2) 由于月球的遮挡,月球背面的着陆器和巡视器无法与地球直接传输信息,故“鹊桥号”中继星位于 位置时,可以同时与地球和月球背面进行信息和数据交换。
19. 【答案】
(1) 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 气体可以传声
(3) 光的反射
【解析】
(1) “一叶障目”是因为叶子挡住了来自泰山的光线,因为光沿直线传播。
(2) 钟声能到船上,是从声源处经过空气,因为气体可以传声。
(3) 骑驴饮水时,水中“嘴对嘴”是因为光的反射。
20. 【答案】
(1) 盲区的形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
(2) 给摩托车安装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3) 超声波
【解析】
(1)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故盲区的形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造成的。
(3) 倒车雷达利用反射的超声波来区分障碍物的距离,是利用了超声波传递信息。
21. 【答案】
(1) 反射
(2) 调整屏幕角度(改变人的位置);改变光线的入射角度,改变反射角(离开发射光线的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