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三新高考化学大一轮专题练习---盐类的水解(含解析)

2024届高三新高考化学大一轮专题练习---盐类的水解
一、单选题
1.(2023·重庆九龙坡·统考二模)常温下,用盐酸滴定溶液,反应过程中的pH和压强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的数量级为
B.b点:
C.c→d段主要发生的反应为
D.e→f段压强增大的主要原因是盐酸的挥发
2.(2023春·湖北襄阳·高三宜城市第一中学校联考期中)室温下,向10mL 0.10mol/L NaOH溶液中逐渐滴加0.10mol/L HX溶液,混合溶液的pH变化如图所示(温度和体积变化忽略不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室温下,HX为弱酸,其
B.N点对应的溶液中,c(HX)是的10倍
C.M点与N点对应的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M>N
D.P点对应的溶液中:
3.(2023·广东广州·统考二模)二乙胺[]是一种有机弱碱,可与盐酸反应生成盐酸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0.01 水溶液的
B.水溶液的pH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C.水溶液加水稀释,pH降低
D.水溶液中:
4.(2023春·湖南岳阳·高三统考阶段练习)常温下,和溶液中含砷微粒的物质的量分数与溶液pH的关系分别如图所示。向浓度均为的和混合溶液中加入适量的NaOH溶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B.pH=6时,
C.溶液呈中性时,约等于3
D.时,的电离度约为9.09%
5.(2023·江西抚州·江西省乐安县第二中学校考一模)下列各组离子能在指定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①无色溶液中:K+、Cl-、Na+、、、
②使pH=11的溶液中:、Na+、 、S2 、
③水电离的H+浓度c(H+)=10 12mol·L 1的溶液中:Cl-、、、、
④加入Mg能放出H2的溶液中:Mg2+、、Cl-、K+、
⑤使甲基橙变红的溶液中:Fe3+、、、Na+、
⑥酸性溶液中:Fe2+、Al3+、、I-、Cl-、S2
A.①②⑤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①②④
6.(2023·河南·统考模拟预测)由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 向Ba(NO3)2溶液中通入过量的SO2 产生白色沉淀 该沉淀为BaSO4
B 缓缓加热0.5 mol L 1的NaCl溶液到60℃,并用pH传感器测定溶液的pH pH逐渐减小 水的电离为吸热过程
C 分别测定浓度均为0.1 mol L 1的 CH3COONH4和NaHCO3溶液的pH 后者大于前者 Kh(CH3COO-)<Kh()
D 向Na2CO3溶液中滴入硫酸溶液,将反应后的气体通入Na2SiO3溶液中 Na2CO3溶液中有气泡生成,Na2SiO3溶液中有白色沉淀生成 酸性:硫酸>碳酸>硅酸
A.A B.B C.C D.D
7.(2023春·四川绵阳·高三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校考阶段练习)常温下,不能证明乙酸是弱酸的实验事实是
A.溶液的pH大于7
B.溶液的pH=3
C.等体积等pH的盐酸和乙酸与足量锌粒反应,醋酸产生多
D.溶液能与溶液反应生成
8.(2023春·四川凉山·高三宁南中学校考阶段练习)草酸(H2C2O4)是一种常见的二元弱酸,0.010mol/L的H2C2O4溶液中H2C2O4、和的物质的量分数δ(X)随pH变化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曲线①表示的物质的量分数δ(X)随pH变化关系
B.NaHC2O4溶液中c(OH-)>c(H+)
C.0.01mol/LNaHC2O4溶液中,c()+c(OH-)=c(H+)+c(H2C2O4)
D.反应H2C2O4+2的化学平衡常数为10-5.4
9.(2023·全国·模拟预测)实验测得浓度均为的溶液和溶液的pH随温度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时,的电离平衡常数约为
B.后,溶液的pH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的原因可能是的挥发
C.升高温度,溶液中减小,增大,pH减小
D.溶液中存在:
10.(2023春·安徽亳州·高三亳州二中校考期中)H3AsO4是三元弱酸。室温下,向0.1mol L 1的H3AsO4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调节pH。混合溶液中-lgX [表示-lg、-lg、-lg]随溶液pH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曲线a表示-lg与溶液pH的关系
B.常温下,H3AsO4的Ka3的数量级为10-11
C.随着pH的增大,保持不变
D.pH=7.00时,c(Na+)=3c(HAsO)+3c(AsO)
11.(2023·广东汕头·金山中学校考一模)将Cl2缓慢通入1L0.1mol·L-1Na2CO3溶液中,反应过程中无CO2逸出,用数字传感器测得溶液中pH与c(HClO)的变化如图所示。已知Ka1(H2CO3)=10-6.3,Ka2(H2CO3)=10-10.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曲线①表示溶液中pH的变化
B.整个过程中,水的电离程度逐渐减小
C.a点溶液中:c(H+)=2c()+c()+c(OH-)
D.pH=10.3时:c(Na+)>3c()+2c(ClO-)+c(HClO)
12.(2022秋·云南玉溪·高三云南省玉溪第一中学校考阶段练习)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等pH的①(NH4)2SO4溶液②NH4HSO4溶液③NH4Cl溶液中,c()的大小关系:①>③>②
B.0.1mol·L-1NH4HS溶液中有:c()<c(HS-)+c(S2-)+c(H2S)
C.配制Fe2(SO4)3溶液时,加入少量硫酸,可以防止Fe3+水解
D.等物质的量浓度的HCN和NaCN混合溶液中有:2c(Na+)=c(CN-)+c(HCN)
13.(2023春·四川遂宁·高三射洪中学校考期中)在下列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10-5mol L-1的溶液中:Ba2+、ClO-、Cl-、NO
B.由水电离出的c(H+)=10-14mol/L的溶液中:Na+、HCO、K+、SO
C.能使甲基橙试液变红的溶液:Fe2+、Na+、Cl-、NO
D.无色透明溶液中:Al3+、Na+、AlO、Cl-
二、多选题
14.(2023秋·江苏·高三统考竞赛)乙二胺(,简写为X)为二元弱碱。25℃时,向0.1 mol L-1其盐酸盐溶液XH2Cl2中加入固体NaOH(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溶液pH值,体系中、XH+、X三种粒子的浓度的对数值与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二胺第一步电离常数的数量级为10-5
B.时,
C.b点时,
D.c点时,
三、非选择题
15.(2023秋·陕西西安·高三西安市远东一中校考期末)下列物质中:①醋酸溶液②氨水③熔融的NaOH④稀盐酸⑤Na2CO3固体⑥NaHSO4固体⑦CH3COONa溶液⑧Ba(OH)2固体。
(1)上述物质中属于强电解质的是_____(填序号)。
(2)写出⑥分别在水溶液和熔融状态下的电离方程式:
水溶液中:_____;熔融状态下:_____。
(3)25℃时,将⑤的溶液和⑥的溶液等浓度、等体积混合,混合溶液中:c(Na+)+c(H+)-c(SO)_____(填“>”、“<”或“=”)c(HCO)+c(CO)+c(OH-)。25℃时,将V1Lcmol L-1②V2Lcmol L-1加入④中,当V1=V2时,混合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顺序为_____(填离子符号)。
(4)25℃时,0.1mol L-1的⑤的溶液、⑥的溶液、⑧的溶液和⑦四种溶液的pH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______(填标号,下同)。
(5)25℃时,将等pH、VL的②和⑧的溶液分别稀释至2VL,则稀释后溶液的pH大小关系为_____。
16.(2023·全国·高三专题练习)回答下列小题
(1)溶液呈___________(填“酸性”“碱性”或“中性”)(已知:的,的)。
(2)已知:常温下
则溶液的___________7(填“>”“<”或“=”)。
(3)尾气常用溶液吸收,生成和。已知的水解常数,常温下,某和混合溶液的为5,则混合溶液和的比值为___________。
17.(2023秋·河南洛阳·高三校考期末)亚硝酸钠()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亚硝酸钠易潮解,易溶于水和液氨,微溶于乙醇、甲醇、乙醚等有机溶剂。时,用试纸测得溶液的。
(1)溶液的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_______,该溶液中_______(用溶液中其他离子的浓度关系式表示)。
(2)常温下,将的溶液和的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的,说明的电离程度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的水解程度。该混合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
(3)常温下,的溶液和的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下同)7,_______。
18.(2022·高三课时练习)盐类水解原理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根据盐类水解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灭火器中分隔放置溶液和溶液,灭火时使两种试剂混合,立即喷出大量泡沫,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2)农业上常用的化肥草木灰和铵态氮肥不能混合施用的原因是_______。
(3)下列四种物质:①、②、③、④,不能在溶液中制取的是_______(填序号)。
(4)溶液蒸干、灼烧后不能得到固体,得到的固体为_______(填化学式)。
参考答案:
1.D
【分析】向20 mL0.4 mol/LNa2CO3溶液中加入等浓度的HCl发生反应:Na2CO3+HCl=NaCl+NaHCO3,当加入HCl体积是20 mL时恰好发生上述反应,此时溶液为0.2 mol/L的NaCl与0.2 mol/L NaHCO3的混合溶液,后再加入盐酸,发生反应:NaHCO3+HCl=NaCl+H2O+CO2↑,当V(HCl)=40 mL时上述反应恰好反应完全,溶液为NaCl溶液。
【详解】A.根据图像可知:当V(HCl)=0 mL时,为0.4 mol/L Na2CO3溶液,此时溶液pH=12,c(H+)=10-12 mol/L,则根据水的离子积常数Kw=10-14 可知此时溶液中c(OH-)=10-2 mol/L,则的水解平衡常数,则根据H2CO3的第二步电离平衡常数,数量级为,故A正确;
B.根据上述分析可知在b点对应溶液成分是等浓度的NaCl与NaHCO3的混合溶液,由质子守恒:,整理可得,故B正确;
C.c点溶液成分为NaCl与NaHCO3的混合溶液,向其中加入HCl,气体压强不变,说明 c→d主要发生反应+H+=H2CO3,没有反应产生CO2气体,故C正确;
D.e点时Na2CO3与HCl反应完全生成了H2CO3,H2CO3分解产生CO2、H2O,但仍然有少量H2CO3溶解在溶液中且存在电离平衡:H2CO3 H++,当再向溶液中加入HCl时,溶液中c(H+)增大,平衡逆向移动c(H2CO3)增大,H2CO3又分解产生CO2气体,导致体系的压强仍继续增大,故D错误;
故选:D。
2.A
【分析】M点溶质为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和NaX,N点呈中性,但此时加入了过量的HX,P点对应的溶液中溶质为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X和HX。
【详解】A.pH=7时,加入酸的体积大于10mL,说明室温下HX为弱酸,此时溶液中c(X-)=c(Na+)==0.048mol/L,c(HX)= - c(X-)=0.0048mol/L,其,A正确;
B.根据A的分析,N点对应的溶液中,是的10倍,B错误;
C.M点NaOH过量,将抑制水电离,N点溶液呈中性,水的电离不受影响,所以M点与N点对应的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M<N,C错误;
D.P点对应的溶液中溶质为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X和HX,根据物料守恒:,D错误;
故选A。
3.B
【详解】A.二乙胺是弱碱,其对应的盐酸盐溶液显酸性,水解是微弱的,所以0.01 水溶液的,故A错误;
B.由于水解,水溶液显酸性,加热能促进水解的进行,所以水溶液的pH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故B正确;
C.水溶液显酸性,加水稀释,溶液酸性减弱,pH增大,故C错误;
D.水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水解的方程式为:+H2O+H3O+,还存在着水的电离:H2OH++OH-,所以,故D错误;
故选B。
4.B
【分析】根据左侧图像,时,pH=2.2,,同理可得,,。根据右侧图像,时,pH=9,,同理可得,,。
【详解】A.,,A正确;
B.根据左图pH=6时,,根据右图可知,pH=6时,,结合两图中粒子的物质的量分数可知,,B错误;
C.根据左图,溶液呈中性时,含+5价砷的微粒主要为、,且 ,根据右图,溶液呈中性时,含+3价砷的微粒主要为,可认为此时不电离,根据电荷守恒有,,则,约等于3,C正确;
D.pH=8时,c(H+)=10-8mol/L,根据,,H3AsO3的电离度,D正确;
故选B。
5.C
【详解】①、不能大量共存,会反应生成 ,故①不符合题意;
②pH=11的溶液呈碱性,碱性条件下,该组离子之间不发生任何反应,可大量共存,故②符合题意;
③水电离的H+浓度c(H+)=10 12mol·L 1的溶液,水的电离受到抑制,溶液可能呈酸性,也可能呈碱性,无论呈酸性还是碱性,都不能大量共存,故③不符合题意;
④加入Mg能放出H2的溶液呈酸性,该组离子之间不发生任何反应,可大量共存,故④符合题意;
⑤使甲基橙变红的溶液呈酸性,该组离子之间不发生任何反应,可大量共存,故⑤符合题意;
⑥酸性溶液中具有强氧化性,与具有还原性的Fe2+、I-、S2 不能大量共存,故⑥不符合题意;
因此②④⑤能大量共存,故C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答案为C。
6.C
【详解】A.向Ba(NO3)2溶液中通入过量的SO2,二氧化硫和水反应生成亚硫酸,电离出氢离子,提供酸性环境,二氧化硫、氢离子、硝酸根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根和一氧化氮气体,硫酸根和钡离子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故A正确;
B.氯化钠溶液呈中学,加热可促进水的电离,溶液的pH逐渐减小,则水的电离为吸热过程,故B正确;
C.分别测定浓度均为0.1 mol L 1的CH3COONH4和NaHCO3溶液的pH,后者大于前者,由于铵根也发生水解,对醋酸根有影响,因此不能得出Kh(CH3COO-)<Kh(),故C错误;
D.向Na2CO3溶液中滴入硫酸溶液,有气泡产生,说明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说明硫酸酸性大于碳酸酸性,二氧化碳气体通入Na2SiO3溶液中,有沉淀生成,生成了硅酸沉淀,说明碳酸酸性大于硅酸酸性,故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C。
7.D
【详解】A.0.1mol/L乙酸钠溶液的pH大于7说明乙酸根离子在溶液中水解使溶液呈碱性,证明乙酸钠是强碱弱酸盐,乙酸是弱酸,故A不符合题意;
B.0.1mol/L乙酸溶液的pH=3说明乙酸是在溶液中部分电离的弱酸,故B不符合题意;
C.等体积等pH的盐酸和乙酸与足量锌粒反应,乙酸产生氢气多说明乙酸是在溶液中部分电离,溶液的浓度大于盐酸,证明乙酸是弱酸,故C不符合题意;
D.乙酸溶液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只能说明乙酸的酸性强于碳酸,但不能证明乙酸是弱酸,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8.C
【分析】0.010mol/L的H2C2O4溶液中加碱调节pH,随着溶液pH的不断增大,H2C2O4不断转化为,继续加碱,再转化为,则曲线①表示H2C2O4的物质的量分数随pH的变化关系,曲线②表示的物质的量分数随pH的变化关系,曲线③表示的物质的量分数随pH的变化关系。
【详解】A.由分析可知,曲线①表示H2C2O4的物质的量分数δ(X)随pH变化关系,A错误;
B.在曲线的第一个交叉点,pH=1.2,c()=c(H2C2O4),Ka1=1.0×10-1.2,在曲线的第二个交叉点,pH=4.2,c()=c(),Ka2=1.0×10-4.2,NaHC2O4溶液中,Kh2==1.0×10-12.8<Ka2=1.0×10-4.2,则溶液显酸性,溶液中c(OH-)<c(H+),B错误;
C.依据电荷守恒c(Na+)+c(H+)=c()+2c()+c(OH-),依据物料守恒,c(Na+)=c()+c()+c(H2C2O4),则c()+c(OH-)=c(H+)+c(H2C2O4),C正确;
D.反应H2C2O4+2的化学平衡常数K====103,D错误;
故选C。
9.C
【详解】A.时,的pH=a,的电离平衡常数约为,故A正确;
B.升高温度,促进电离,溶液中增大,后,减小,说明醋酸的浓度降低,的挥发会导致降低,故B正确;
C.升高温度,使水解平衡正向移动,溶液中增大,故C错误;
D.根据质子守恒,溶液中,故D正确;
选C。
10.B
【详解】由图可知,当-lgX=0时,表示两种离子浓度相等,H3AsO4是三元弱酸会逐级电离,电离常数逐级减小,故abc分别为-lg、-lg、-lg
A.由分析可知,曲线a表示-lg与溶液pH的关系,A正确;
B.由c曲线可知,常温下,当-lgX=0时,H3AsO4的,数量级为10-12,B错误;
C.,其比值不受pH影响,C正确;
D.根据电荷守恒可知,,此时pH=7.00,c(H+)= c(OH-),由曲线b可知,,故有,D正确;
故选B。
11.C
【分析】由于0.1mol·L-1Na2CO3溶液可发生水解,溶液显碱性,通入Cl2后,生成NaHCO3、NaClO、NaCl,水解程度减小,溶液碱性减弱,且随着Cl2的通入,溶液中HCl和HClO增多,酸性增强,据此解答。
【详解】A.由分析可知,随着Cl2的通入,溶液酸性增强,pH逐渐减小,则曲线①表示溶液中pH的变化,故A正确;
B.随着Cl2的通入,溶液中溶质的变化为Na2CO3 NaHCO3、NaClO、NaCl NaCl、HCl、HClO、H2CO3,水的电离程度逐渐减小,故B正确;
C.通入Cl2后,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c(Na+)+c(H+)=2c()+c()+c(ClO-)+c(Cl-)+c(OH-),由图中a点时通入的Cl2为0.10mol,根据物料守恒有:c(Na+)=c(ClO-)+c(Cl-)+c(HCO),联立两式可得:c(H+)+ c(HCO)=2c()+c()+c(OH-),故C错误;
D.pH=10.3时:结合=10-10.3,可知c()=c(),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c(Na+)+c(H+)=2c()+c()+c(ClO-)+c(Cl-)+c(OH-),Cl2在水溶液中发生歧化反应生成HClO、ClO-、Cl-,存在c(Cl-)=c(HClO)+c(ClO-),可得c(H+)- c(OH-)=2c()+c()+c(ClO-)+c(Cl-)- c(Na+)=3c()+2c(ClO-)+c(HClO)- c(Na+)<0,即有c(Na+)>3c()+2c(ClO-)+c(HClO),故D正确;
答案选C。
12.A
【详解】A.在溶液中,发生完全电离,发生部分水解,等pH时,②NH4HSO4溶液的浓度最小,c()最小,①(NH4)2SO4溶液与③NH4Cl溶液中都只存在水解,则c()相等,所以①(NH4)2SO4溶液②NH4HSO4溶液③NH4Cl溶液中,c()的大小关系:①=③>②,A不正确;
B.0.1mol·L-1NH4HS溶液中,依据物料守恒可得:c()+c(NH3 H2O)=c(HS-)+c(S2-)+c(H2S),则有:c()<c(HS-)+c(S2-)+c(H2S),B正确;
C.Fe2(SO4)3为强酸弱碱盐,易发生水解而使溶液呈酸性,所以配制Fe2(SO4)3溶液时,为防止Fe3+水解,可加入少量硫酸,C正确;
D.等物质的量浓度的HCN和NaCN混合溶液中,依据物料守恒,有下列等量关系:2c(Na+)=c(CN-)+c(HCN),D正确;
故选A。
13.A
【详解】A.=10-5mol L-1的溶液为碱性溶液,四种离子在碱性溶液中不发生任何反应,能大量共存,故A正确;
B.由水电离出的c(H+)=10-14mol/L的溶液可能为酸溶液,也可能为碱溶液,碳酸氢根离子既能与酸溶液中的氢离子反应,也能与碱溶液中的氢氧根离子反应,一定不能大量共存,故B错误;
C.能使甲基橙变红的溶液为酸性溶液,酸性条件下,溶液中硝酸根离子与亚铁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故C错误;
D.溶液中铝离子和偏铝酸根离子发生双水解反应,不能大量共存,故D错误;
故选A。
14.AB
【解析】略
15.(1)③⑤⑥⑧
(2)
(3) >
(4)⑧>⑤>⑦>⑥
(5)②>⑧
【详解】(1)①醋酸溶液是混合物,不是电解质;②氨水是混合物,不是电解质;③熔融的NaOH能完全电离,属于强电解质;④稀盐酸是混合物,不是电解质;⑤碳酸钠在水溶液或者熔融状态下能完全电离,属于强电解质;⑥硫酸氢钠在水溶液或者熔融状态下能完全电离,属于强电解质;⑦醋酸钠溶液为混合物,不是电解质;⑧氢氧化钡在水溶液或者熔融状态下能完全电离,属于强电解质。故属于强电解质的是③⑤⑥⑧;
(2)硫酸氢钠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生成氢离子、硫酸根离子和钠离子,电离方程式为,硫酸氢钠在熔融状态下电离出硫酸氢根离子和钠离子,电离方程式为;
(3)⑤和⑥的溶液等浓度等体积混合,生成硫酸钠和碳酸氢钠且两者物质的量相同,根据电荷守恒可得c(Na+)+c(H+)=c()+c(OH-)+2c()+2c(),则= c()+c(OH-)+c()+2c()>。当氨水和盐酸等物质的量混合时,两者完全反应生成NH4Cl,铵根离子水解生成一水合氨和氢离子,则混合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顺序为;
(4)Na2CO3、NaHSO4、Ba(OH)2、CH3COONa中Ba(OH)2为强碱,pH最大,NaHSO4能完全电离出0.1mol/L的氢离子,pH最小,碳酸根离子水解程度强于醋酸根离子,则Na2CO3的pH大于CH3COONa,故四种溶液pH由大到小的顺序为⑧>⑤>⑦>⑥;
(5)NH3·H2O为弱电解质,pH相同体积相同的情况下一水合氨溶液的浓度大于Ba(OH)2,两者分别稀释至2VL,稀释后溶液的pH②>⑧。
16.(1)碱性
(2)<
(3)50
【详解】(1)水解溶液显酸性,其水解常数为,水解溶液显碱性,其水解常数为,所以的水解程度大于的水解程度,溶液显碱性,答案:碱性;
(2),,水解程度:,则溶液呈酸性,溶液的。答案:<;
(3)常温下,某和混合溶液的为5,该溶液中,结合,可知。答案:50。
17.(1)
(2) 大于
(3) 小于 小于
【详解】(1)溶液中亚硝酸根离子水解生成氢氧根离子,溶液显碱性,水解方程式为:;溶液中存在质子守恒,,则;
(2)两溶液混合后得到等浓度的和的混合溶液,溶液显酸性说明的电离程度大于的水解程度。根据电荷守恒,,则,由于电离程度小,故;
(3)的溶液中,则远大于,的溶液中;的溶液和的溶液等体积混合后剩余,溶液显酸性,,根据电荷守恒,可知。
18.(1)
(2)草木灰的主要成分为,铵态氮肥中含有,与发生相互促进的水解反应,会降低肥效
(3)②③
(4)
【解析】(1)
灭火器的反应原理为和发生互相促进的水解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和二氧化碳气体,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
农业上常用的化肥草木灰和铵态氮肥不能混合施用,是因为草木灰的主要成分为,铵态氮肥中含有,与发生相互促进的水解反应,会降低肥效。
(3)
①可以用过量的氨水和二氧化碳反应制得,不符合题意;②铝离子和硫离子在溶液中发生互相促进的水解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和硫化氢气体,则不能在溶液中制取,符合题意;③铁离子和碳酸根离子在溶液中发生互相促进的水解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二氧化碳气体,则不能在溶液中制取,符合题意;④可以用醋酸溶液与石灰水发生中和反应制得,不符合题意。故选②③。
(4)
氯化铝是强酸弱碱盐,在溶液中水解生成氢氧化铝和氯化氢,在加热蒸干时,氯化氢挥发,水解平衡正向移动,使铝离子水解趋于完全生成氢氧化铝,灼烧时,氢氧化铝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铝和水,则最终得到的固体为。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2024届高三新高考化学大一轮专题练习---化学反应速率(含解析)

下一篇:河南省濮阳市2022-2023高一下学期7月学业质量监测考试(期末升级考试)化学试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