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三新高考化学大一轮专题练习 卤素及其元素(含解析)

2024届高三新高考化学大一轮专题练习——卤素及其元素
一、单选题
1.(2023·辽宁·统考高考真题)某无隔膜流动海水电解法制的装置如下图所示,其中高选择性催化剂可抑制产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端电势高于a端电势 B.理论上转移生成
C.电解后海水下降 D.阳极发生:
2.(河北省保定市2023届高三二模化学试题)、和熔融可制作燃料电池,其原理如图所示,该电池在放电过程中石墨I电极上生成可循环使用的氧化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石墨I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B.石墨II电极反应式为
C.若电路中有电子转移,则理论上石墨II处需消耗(标准状况下)
D.放电过程中移向石墨I电极
3.(2023·全国·统考高考真题)室温钠-硫电池被认为是一种成本低、比能量高的能源存储系统。一种室温钠-硫电池的结构如图所示。将钠箔置于聚苯并咪唑膜上作为一个电极,表面喷涂有硫黄粉末的炭化纤维素纸作为另一电极。工作时,在硫电极发生反应:S8+e-→S,S+e-→S,2Na++S+2(1-)e-→Na2Sx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充电时Na+从钠电极向硫电极迁移
B.放电时外电路电子流动的方向是a→b
C.放电时正极反应为:2Na++S8+2e-→Na2Sx
D.炭化纤维素纸的作用是增强硫电极导电性能
4.(2023·全国·统考高考真题)一种以和为电极、水溶液为电解质的电池,其示意图如下所示。放电时,可插入层间形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放电时为正极
B.放电时由负极向正极迁移
C.充电总反应:
D.充电阳极反应:
5.(2023春·安徽池州·高二池州市第一中学校联考阶段练习)中国古代文化博大精深,下列对有关古文献内容的解读正确的是
选项 古文献内容 解读
A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枯草秸秆的燃烧需要点燃,是吸热反应
B 投泥泼水愈光明 向泥煤上加一点水,能够使泥煤产热更多
C 石胆化铁为铜 铁锅和硫酸铜溶液形成原电池,铁为正极
D 盖此矾色绿味酸,烧之则赤 硫酸亚铁在溶液中水解显酸性,灼烧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A.A B.B C.C D.D
6.(2023·四川成都·校联考三模)一种利用电化学原理将海水养殖过程中产生的氨氮污染物(以计)转化为无污染物质的方法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电源a极为负极
B.Ti电极及附近区域可以产生H2和NH3
C.Ti/TiO2-RuO2-IrO2电极附近发生的反应有:3HClO+2=N2↑+3H2O+5H++3Cl
D.电解过程中,当处理氨氮污染物1mol时,外电路转移3mol电子
7.(2023·辽宁·统考高考真题)下列有关物质的工业制备反应错误的是
A.合成氨:N2+3H22NH3 B.制HCl:H2+Cl22HCl
C.制粗硅:SiO2+2CSi+2CO D.冶炼镁:2MgO(熔融)2Mg+O2↑
8.(2023春·河南濮阳·高一濮阳一高校考阶段练习)下列指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过量Fe粉和稀的反应:
B.溶液中加入足量NaOH溶液:
C.硫化钠溶液和硝酸混合:
D.向溶液中通入少量:
9.(2023春·河南濮阳·高一濮阳一高校考阶段练习)下列叙述Ⅰ和Ⅱ均正确并有因果关系的是
叙述Ⅰ 叙述Ⅱ
A 溶液与Cu能发生置换反应 用溶液刻制铜材电路板
B 与氯水均具有漂白性 将等物质的量的与混合后通入装有湿润有色布条的集气瓶中,布条褪色
C 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 焙制面包时使用碳酸氢钠
D 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可用于设计喷泉实验
A.A B.B C.C D.D
10.(2023·全国·统考高考真题)一些化学试剂久置后易发生化学变化。下列化学方程式可正确解释相应变化的是
A 硫酸亚铁溶液出现棕黄色沉淀
B 硫化钠溶液出现浑浊颜色变深
C 溴水颜色逐渐褪去
D 胆矾表面出现白色粉末
A.A B.B C.C D.D
11.(2023·辽宁·统考高考真题)某小组进行实验,向蒸馏水中加入,充分振荡,溶液呈浅棕色,再加入锌粒,溶液颜色加深;最终紫黑色晶体消失,溶液褪色。已知为棕色,下列关于颜色变化的解释错误的是
选项 颜色变化 解释
A 溶液呈浅棕色 在水中溶解度较小
B 溶液颜色加深 发生了反应:
C 紫黑色晶体消失 ()的消耗使溶解平衡右移
D 溶液褪色 与有色物质发生了置换反应
A.A B.B C.C D.D
12.(2023春·河南·高二统考期末)下列实验操作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正确且能得出相应实验结论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A 用精密pH试纸分别测定相同浓度NaClO和CH3COONa溶液的pH pH: 酸性强弱:
B 将相同大小的铜片、铝片用导线连接,平行放入浓硝酸中 铜片不断溶解 活泼性:AlC 取5 mL 0.1 mol/L KI溶液于试管中,加入1 mL 0.1 mol/L 溶液,充分反应后滴入5滴15% KSCN溶液 溶液变血红色 KI与的反应有一定限度
D 向盛有2 mL、0.1 mol/L NaOH溶液的试管中滴加4~5滴0.1 mol/L 溶液,再向其中滴加0.1 mol/L 溶液 先生成白色沉淀,后生成蓝色沉淀 说明:
A.A B.B C.C D.D
13.(2023春·山西朔州·高一怀仁市第一中学校校考期中)某兴趣小组在实验室中模拟甲烷和氯气的取代反应,设计如图装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实验时先点燃A处酒精灯再通甲烷
B.装置B有均匀混合气体、控制气流速度、干燥混合气体等作用
C.装置C经过一段时间的漫射光照射后,生成的产物有4种
D.一段时间后,D中会有固体析出
14.(2023·山东济南·山东省实验中学校考模拟预测)同温同压下,研究Cl2分别在不同浓度的盐酸和NaCl溶液中的溶解度(用溶解Cl2的物质的量浓度表示)变化如图所示。已知氯气在溶解时存在以下

①Cl2(aq)+H2OHClO+H++Cl- K1=4.2×10-4
②Cl2(aq)+Cl-Cl3(aq) K2=0.19
③HClOH++C1O- Ka=3.2×10-8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随着NaCl浓度的增大,Cl2溶解度减小,溶液中减小
B.随着盐酸浓度的增大,反应①被抑制,反应②为主要反应从而促进Cl2溶解
C.a点时,c(H+)>c(Cl-)>c(Cl3-)>c(ClO-)
D.b点时,c(Na+)15.(2023春·河北石家庄·高一石家庄外国语学校校考期中)下列关于物质的检验,说法正确的是
A.待检液加入稀HCl酸化的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则原溶液中一定有SO存在
B.待检液加入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原溶液中一定有Cl-存在
C.待检液加入NaOH溶液并加热,有能使石蕊溶液变蓝的气体生成,则原溶液中定有NH存在
D.待检液加入盐酸,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则原溶液中一定有CO存在
16.(2023·福建泉州·统考模拟预测)“84消毒液”是一种常见的消毒剂,其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次氯酸钠溶液呈碱性:ClO-+H2OHClO+OH-
B.次氯酸钠溶液中能同时大量存在:K+、NH、S2-、SO
C.次氯酸钠溶液与浓盐酸混合产生氯气:ClO-+Cl-+2H+=Cl2↑+H2O
D.实验室制备次氯酸钠:Cl2+2OH-=ClO-+Cl-+H2O
17.(2023春·辽宁沈阳·高二校联考期中)甲烷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反应(装置如图所示),下列实验现象对应解释错误的是
A.量筒内气体颜色逐渐变浅——氯气被消耗
B.量筒内出现少量白雾——反应生成HCl气体
C.量筒内壁产生油状液滴——油状液滴都是
D.量筒中液面升高——消耗气体,同时生成的HCl气体易溶于水
二、非选择题
18.(2023·全国·高三专题练习)Cl2与NO在常温常压下可合成亚硝酰氯(NOCl),它的熔点为-64.5 ℃,沸点为-5.5 ℃,常温下是黄色的有毒气体,遇水易水解。请按要求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装置A和B的作用是①_______;②_______
(2)装置F的作用是_______;装置D的作用是_______
19.(2023春·福建莆田·高一校考期中)为了达到表中的实验目的,请选择合适的化学试剂,将其标号填入对应的空格中。
实验要求 化学试剂
1 除去FeCl2溶液中少量FeCl3 _____
2 除去Na2CO3中少量NaHCO3 _____
3 鉴别MgCl2和AlCl3 _____
4 鉴别甲烷和乙烯气体 _____
5 提取青蒿中的青蒿素 _______
6 检验自来水中是否含有Cl- _____
供选择的化学试剂及实验方法:
A.加入烧碱溶液 B.加热至恒重 C.加入足量的铁粉,过滤 D.加稀HNO3和AgNO3溶液,观察现象 E.饱和Na2CO3溶液 F.用乙醚萃取 G.Br2-CCl4溶液
20.(2022秋·江苏盐城·高一校联考阶段练习)氯及其化合物在实验室及生产生活中有着极为重要的用途。
(1)将氯气持续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溶液颜色呈如图变化:
溶液中导致变色的微粒Ⅰ是H+,Ⅱ是 ________ (填化学式),Ⅲ是Cl2。
(2)少量Cl2通入NaOH稀溶液后所得的溶液中,主要含有Na+、Cl-、ClO-、OH-四种离子(除水分子外,其他微粒忽略不计)。已知溶液中Na+和Cl-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为:c(Na+)=0.03 mol·L-1、c(Cl-)=0.01 mol·L-1,则溶液中c(OH-)为 ________ mol·L-1。
(3)钠与氯气反应可以生成氯化钠,氯化钠中两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是下列的 ________ 。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4)H2S和O2的混合气体通入FeCl2、CuCl2的混合溶液中反应可回收S,转化过程如图所示。其物质转化如图所示。在图示的转化过程中,化合价保持不变的元素有 ________ (填元素符号)。反应Ⅰ中氧化性强弱顺序为氧化剂>氧化产物,即 ________ (用相应的化学式及“>”表示)。
(5)将两个电极插入500 mL饱和食盐水中进行电解(如图所示)。通电一定时间后,U形管溶液中NaOH浓度约为0.04 mol·L-1(设电解时溶液体积无变化),左侧试管中收集到标准状况下 ________ mL气体。
21.(2023秋·辽宁丹东·高一统考期末)氯离子是维持血清电解质平衡和酸碱平衡重要物质,人体中氯的正常值范围是96~106mmol L 1,氯及其化合物在生活中也有着重要用途。下图为氯及其化合物的“价—类”二维图。
(1)若经体检测得某人体内含量为,此测量值_______(填“处于”或“不处于”)人体中氯的正常值范围内。
(2)A物质光照分解的产物可以设计成数字化实验。实验步骤如下:
I.将传感器、氢离子传感器、氧气传感器分别与数据采集器、计算机连接;
II.将三种传感器分别插入盛有氯水的广口瓶中;
III.用强光照射氯水,同时开始采集数据。
图甲和图乙的纵坐标可能分别为_______(填序号)。
A.氯水的、离子浓度    B.氯离子浓度、氯水的
C.氧气的体积分数、氯离子浓度    D.氧气的体积分数、氯水的
该过程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
(3)某同学想利用以下试剂探究的化学性质:
A. B. C. D.
i.从物质类别的视角,属于强酸,可能与_______发生反应(填序号)。
ii.从元素价态的视角,具有氧化性,可能与_______发生反应(填序号)。
(4)碘是生命体中的必需元素,碘及其化合物在生活中也有重要的用途。实验室制取少量可用如下方法:。请根据方程式回答问题:
①从上述反应中可以判断和氧化性的关系为_______>_______。
②反应有生成,转移_______电子。
参考答案:
1.D
【分析】由图可知,左侧电极产生氧气,则左侧电极为阳极,电极a为正极,右侧电极为阴极,b电极为负极,该装置的总反应产生氧气和氢气,相当于电解水,以此解题。
【详解】A.由分析可知,a为正极,b电极为负极,则a端电势高于b端电势,A错误;
B.右侧电极上产生氢气的电极方程式为:2H++2e-=H2↑,则理论上转移生成,B错误;
C.由图可知,该装置的总反应为电解海水的装置,随着电解的进行,海水的浓度增大,但是其pH基本不变,C错误;
D.由图可知,阳极上的电极反应为:,D正确;
故选D。
2.D
【分析】、和熔融可制作燃料电池,NO2作燃料、O2作氧化剂,所以石墨I为负极、石墨II为正极,石墨I电极上失去电子生成N2O5,电极反应式为NO2+NO- e-= N2O5,石墨II电极反应式为,以此解答。
【详解】A.由分析可知,石墨I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故A正确;
B.由分析可知,石墨II电极反应式为,故B正确;
C.石墨II为正极,电极方程式为:,若电路中有电子转移,则理论上石墨II处需消耗0.25mol,标准状况下得体积为0.25mol×22.4L/mol=5.6L,故C正确;
D.放电过程中阳离子移向正极,石墨I电极为负极,故D错误;
故选D。
3.A
【分析】由题意可知放电时硫电极得电子,硫电极为原电池正极,钠电极为原电池负极。
【详解】A.充电时为电解池装置,阳离子移向阴极,即钠电极,故充电时,Na+由硫电极迁移至钠电极,A错误;
B.放电时Na在a电极失去电子,失去的电子经外电路流向b电极,硫黄粉在b电极上得电子与a电极释放出的Na+结合得到Na2Sx,电子在外电路的流向为a→b,B正确;
C.由题给的的一系列方程式相加可以得到放电时正极的反应式为2Na++S8+2e-→Na2Sx,C正确;
D.炭化纤维素纸中含有大量的炭,炭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可以增强硫电极的导电性能,D正确;
故答案选A。
4.C
【分析】由题中信息可知,该电池中Zn为负极、为正极,电池的总反应为。
【详解】A.由题信息可知,放电时,可插入层间形成,发生了还原反应,则放电时为正极,A说法正确;
B.Zn为负极,放电时Zn失去电子变为,阳离子向正极迁移,则放电时由负极向正极迁移,B说法正确;
C.电池在放电时的总反应为,则其在充电时的总反应为,C说法不正确;
D.充电阳极上被氧化为,则阳极的电极反应为,D说法正确;
综上所述,本题选C。
5.D
【详解】A.燃烧是放热反应,和反应条件无关,A错误;
B.碳和水蒸气反应是吸热,产生的CO和燃烧火焰明亮,但是总热量不变,B错误;
C.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为负极,C错误;
D.绿色的属于强酸弱碱盐,水解显酸性,火烧之后会转化为红色的氧化铁,发生氧化还原反应,D正确;
故选D。
6.B
【分析】由图可知,Ti/TiO2-RuO2-IrO2电极上Cl-失去电子生成Cl2,则Ti/TiO2-RuO2-IrO2电极是阳极,电极方程式为:2Cl--2e-=Cl2↑,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反应方程式为:Cl2+H2OHCl+HClO,Ti/TiO2-RuO2-IrO2电极附近发生的反应有:3HClO+2=N2↑+3H2O+5H++3Cl-;Ti/TiO2-RuO2-IrO2电极是阳极,则b为正极,a为负极,Ti电极为阴极,海水中的水得电子生成氢气,电极方程式为:2H2O+2e-=H2↑+2OH-,据此分析。
【详解】A.由上述分析可知,b为正极,a为负极,故A正确;
B.由上述分析可知,Ti电极为阴极,海水中的水得电子生成氢气,电极方程式为:2H2O+2e-=H2↑+2OH-,无NH3产生,故B错误;
C.由图可知,Ti/TiO2-RuO2-IrO2电极附近次氯酸与铵根离子反应生成氮气和氯离子,发生的反应有:3HClO+2=N2↑+3H2O+5H++3Cl-,故C正确;
D.Ti/TiO2-RuO2-IrO2电极附近发生的反应有:3HClO+2=N2↑+3H2O+5H++3Cl-,电解过程中,当处理氨氮污染物1mol时,消耗HClO为1.5mol,氯气与水反应方程式为:Cl2+H2OHCl+HClO,即消耗的Cl2为1.5mol,阳极方程式为:2Cl--2e-=Cl2↑,故外电路转移3mol电子,故D正确;
故选B。
7.D
【详解】A.工业合成氨是利用氮气和氢气在催化剂的条件下反应生成的,反应方程式为N2+3H22NH3,A正确;
B.工业制氯化氢是利用氢气和氯气反应生成的,反应方程式为H2+Cl22HCl,B正确;
C.工业制粗硅是将SiO2与C在高温下反应生成粗硅,反应方程式为SiO2+2CSi+2CO,C正确;
D.冶炼金属镁是电解熔融氯化镁,反应方程式为MgCl2(熔融)Mg+Cl2↑,D错误;
故答案选D。
8.A
【详解】A.过量Fe粉和稀反应后,Fe有剩余,所以溶液中铁元素以Fe2+形式存在,同时生成NO气体等:,A正确;
B.溶液中加入足量NaOH溶液,、都与OH-发生反应,分别生成NH3 H2O、等,B不正确;
C.硝酸具有强氧化性,能将Na2S、H2S氧化,所以将硫化钠溶液和硝酸混合,没有H2S生成,C不正确;
D.HClO具有强氧化性,能将CaSO3、SO2等氧化,所以向溶液中通入少量,最终没有CaSO3生成,D不正确;
故选A。
9.C
【详解】A.置换反应为单质置换出单质,2FeCl3+Cu=2FeCl2+CuCl2,该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A项不符合题意;
B.SO2与Cl2混合发生反应SO2+Cl2+2H2O=2HCl+H2SO4,SO2和Cl2均被完全消耗不再具有漂白作用,B项不符合题意;
C.碳酸氢钠受热分解产生气体,可使糕点蓬松,C项符合题意;
D.NH3溶于水产生了碱性物质使酚酞变红,而喷泉实验利用NH3极易溶于水,两者无因果关系,D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0.D
【详解】A.溶液呈棕黄色是因为有Fe3+,有浑浊是产生了Fe(OH)3,因为硫酸亚铁久置后易被氧气氧化,化学方程式为: 12FeSO4+3O2+6H2O=4Fe2(SO4)3+4Fe(OH)3↓,A错误;
B.硫化钠在空气中易被氧气氧化为淡黄色固体硫单质,使颜色加深,化学方程式为: 2 Na2S + O2 + 2 H2O = 4 NaOH + 2 S↓,B错误;
C.溴水的主要成分是溴和水,它们会反应,但速度很慢,Br2+H2O=HBrO+HBr,2HBrO=2HBr+O2,所以溴水放置太久会变质。但不是生成高溴酸,所以选项中的化学方程式错误,C错误;
D.胆矾为CuSO4·5H2O,颜色为蓝色,如果表面失去结晶水,则变为白色的CuSO4,化学方程式为:CuSO4·5H2O= CuSO4+5H2O,方程式正确,D正确;
故选D。
11.D
【详解】A.向10mL蒸馏水中加入0.4gI2,充分振荡,溶液呈浅棕色,说明I2的浓度较小,因为I2在水中溶解度较小,A项正确;
B.已知(aq)为棕色,加入0.2g锌粒后,Zn与I2反应生成ZnI2,生成的I-与I2发生反应I-+I2 ,生成使溶液颜色加深,B项正确;
C.I2在水中存在溶解平衡I2(s) I2(aq),Zn与I2反应生成的I-与I2(aq)反应生成,I2(aq)浓度减小,上述溶解平衡向右移动,紫黑色晶体消失,C项正确;
D.最终溶液褪色是Zn与有色物质发生了化合反应,不是置换反应,D项错误;
答案选D。
12.C
【详解】A.NaClO溶液具有强氧化性,能使pH试纸褪色,应选pH计测定等浓度盐溶液的pH,A不合题意;
B.将相同大小的铜片、铝片用导线连接,平行放入浓硝酸中,可观察到铜片不断溶解,是由于Al在浓硝酸中发生钝化,而不是由于活泼性Cu>Al,B不合题意;
C.取5 mL 0.1 mol/L KI溶液于试管中,加入1 mL 0.1 mol/L FeCl3溶液,根据反应方程式:2FeCl3+2KI=2FeCl2+2KCl+I2可知,KI过量,故充分反应后滴入5滴15% KSCN溶液,若观察到溶液变为血红色,则可说明KI与FeCl3的反应有一定限度,C符合题意;
D.向盛有2 mL、0.1 mol/L NaOH溶液的试管中滴加4~5滴0.1 mol/L MgSO4溶液,再向其中滴加0.1 mol/L CuSO4溶液,由于NaOH溶液过量,故即使观察到先生成白色沉淀,后生成蓝色沉淀现象,由于不一定存在沉淀的转化,故不能说明,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3.C
【分析】实验室用浓盐酸和二氧化锰在加热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Cl2,Cl2经干燥后和甲烷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生成多种氯代烃和HCl,在强光照射下可发生CH4+2Cl2C+4HCl,生成的黑色小颗粒为炭黑,最后生成的HCl溶于水生成盐酸与有机物可用分液的方法分离,据此分析解题。
【详解】A.A中MnO2和浓盐酸加热反应制备Cl2,用B干燥Cl2和CH4,CH4和Cl2在C中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氯代甲烷和HCl,用D吸收HCl,防止污染空气,实验时,先点燃A处酒精灯,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反应生成氯气,用氯气排出装置内空气,再通甲烷,A正确;
B.浓硫酸具有吸水性,甲烷、氯气中有水蒸气,装置B有均匀混合气体、控制气流速度、干燥混合气体等作用,B正确;
C.装置C经过一段时间的漫射光照射后,生成氯化氢、一氯甲烷,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氯化碳,5种产物,C错误;
D.生成的氯化氢溶于饱和食盐水后,使溶液中的氯离子浓度增大,NaCl(s)Na+(aq)+Cl-(aq)平衡左移,有NaCl析出,D正确;
故答案为:C。
14.A
【详解】A.同一溶液中,随着NaCl浓度的增大,Cl2溶解度减小,反应①逆向移动,溶液中的氢离子浓度减小,所以增大,故A错误;
B.盐酸和氯化钠溶液都能电离出氯离子,但在氯化氢的溶液中,随着氢离子浓度增大,反应①被抑制,随着氯离子浓度的增大,氯气的溶解度增大,说明此时主要发生反应②,反应②平衡正向移动,促进氯气的溶解,故B正确;
C.a点溶液中的氯化氢的浓度为3mol/L,氯气的浓度约为0.81mol/L,氯化氢为强电解质,完全电离,电离出的氯离子部分与氯气结合生成,所以有c(H+)>c(Cl-)>c(Cl),反应②的平衡常数远大于反应①,且次氯酸的电离微弱,所以c(Cl)>c(ClO-),综上所述,有c(H+)>c(Cl-)>c(Cl)>c(ClO-),故C正确;
D.b点溶液中溶质为3mol/L的氯化钠和0.4mol/L的氯气,由氯化钠电离出钠离子和氯离子浓度相等即c(Na+)=c0(Cl-),根据元素守恒有c1(Cl2)=c(HClO)+c(ClO-),故反应①生成的c2(Cl-)=c(HClO)+c(ClO-),反应②的c3(Cl-)=c(Cl),所以溶液中的c(Cl-)=c0(Cl-)+c2(Cl-) c3(Cl-),所以c0(Cl-)=c(Cl-) c2(Cl-)+c3(Cl-),最后可得c(Na+)故答案选A。
【点睛】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移动以及图像问题,题目难度中等,注意根据图像判断外界条件对平衡移动的影响,注意氯水中的平衡移动问题。
15.C
【详解】A.待检液加入稀HCl酸化的BaCl2溶液,不能排除氯离子的干扰,可能生成AgCl沉淀,故A错误;
B.待检液加入AgNO3溶液,生成的白色沉淀不一定是氯化银,可能为硫酸银沉淀,故B错误;
C.检液加入NaOH溶液并加热,有能使石蕊溶液变蓝的气体生成,该气体为NH3,则原溶液中定有NH存在,故C正确;
D.待检液加入盐酸,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该气体可能是CO2,则原溶液中存在CO或HCO,故D错误;
故选C。
16.B
【详解】A.次氯酸钠是强碱弱酸盐,次氯酸根离子水解,次氯酸钠溶液呈碱性:ClO-+H2OHClO+OH-,故A正确;
B.次氯酸钠具有强氧化性,S2-具有还原性,次氯酸钠溶液中不能同时大量存在S2-,故B错误;
C.次氯酸钠溶液与浓盐酸混合,次氯酸钠和浓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氯气、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O-+Cl-+2H+=Cl2↑+H2O,故C正确;
D.实验室氯气和氢氧化钠反应制备次氯酸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Cl2+2OH-=ClO-+Cl-+H2O,故D正确;
故选B。
17.C
【详解】A.量筒内气体颜色逐渐变浅,是由于氯气与甲烷发生取代反应,氯气被消耗,选项A正确;
B.氯气与甲烷发生取代反应生成HCl气体,HCl气体易溶于水,产生白雾,选项B正确;
C.甲烷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生成的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和四氯化碳均为液态,所以油状液滴可能为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和四氯化碳,选项C错误;
D.反应消耗了气体,同时生成的HCl气体易溶于水,量筒内压强减小,因此液面升高,选项D正确;
答案选C。
18.(1) 干燥NO和Cl2 观察气泡控制气体流速
(2) 冷凝亚硝酰氯,便于收集 防止装置E中的水蒸气进入装置F
【分析】由实验装置图可知,装置A中盛有的浓硫酸用于干燥氯气、装置B中盛有的浓硫酸用于干燥一氧化氮,并能通过气泡控制气体流速,装置C中一氧化氮和氯气反应生成亚硝酰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O+Cl2=2NOCl,装置F用于冷凝收集亚硝酰氯,装置D中盛有的无水氯化钙用于装置E中的水蒸气进入装置F中导致亚硝酰氯发生水解,装置E中盛有的氢氧化钠溶液用于吸收氯气和亚硝酰氯,防止污染空气,则装置的连接顺序为ABC、F、D、E,接口的连接顺序为a→e,f→c,b→d。
【详解】(1)由分析可知,装置A中盛有的浓硫酸用于干燥氯气、装置B中盛有的浓硫酸用于干燥一氧化氮,并能通过气泡控制气体流速,故答案为:干燥NO和Cl2;观察气泡控制气体流速;
(2)由分析可知,装置F用于冷凝收集亚硝酰氯,装置D中盛有的无水氯化钙用于装置E中的水蒸气进入装置F导致亚硝酰氯发生水解,故答案为:冷凝亚硝酰氯,便于收集;防止装置E中的水蒸气进入装置F。
19. C B A G F D
【详解】1、Fe与氯化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则选C除去FeCl2溶液中少量的FeCl3;2、碳酸氢钠分解生成碳酸钠,选B加热可除杂;3、MgCl2和AlCl3溶液分别与NaOH混合的现象为:白色沉淀、先生成白色沉淀后消失,现象不同,可鉴别,故选A;4、乙烯含有碳碳双键,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而甲烷不能,则选G区别CH4和C2H4两种无色气体;5、青蒿素易溶于乙醚,所以可以采用萃取分液的方法分离,故选F;6、氯离子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则选D来检验氯离子;故答案为:C;B;A;F;D。
20.(1)HClO
(2)0.01
(3)②⑤
(4) H、Cl、Cu O2>FeCl3(或O2>Fe3+)
(5)224
【详解】(1)溶液中导致变色的微粒Ⅰ是H+,次氯酸将变红的溶液漂白,溶液变为无色,则Ⅱ是 HClO,Ⅲ是Cl2;故答案为:HClO。
(2)少量Cl2通入NaOH稀溶液后所得的溶液中,主要含有Na+、Cl-、ClO-、OH-四种离子,根据题意氯气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和水,已知溶液中Na+和Cl-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为:c(Na+)=0.03 mol·L-1、c(Cl-)=0.01 mol·L-1,则c(ClO-)=0.01 mol·L-1,根据电荷守恒得到溶液中c(OH-)为0.01 mol·L-1;故答案为:0.01
(3)钠与氯气反应可以生成氯化钠,钠离子核电荷数为11,核外有10个电子,氯离子核电荷数为17,核外有18个电子,因此氯化钠中两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是下列的②⑤;故答案为:②⑤。
(4)H2S和O2的混合气体通入FeCl2、CuCl2的混合溶液中反应可回收S,转化过程如图所示。其物质转化如图所示。
根据图示的转化过程中,化合价保持不变的元素有H、Cl、Cu。反应Ⅰ是氧气氧化亚铁离子得到铁离子和水,则氧化性O2>FeCl3(或O2>Fe3+);故答案为:H、Cl、Cu;O2>FeCl3(或O2>Fe3+)。
(5)根据图中电子移动分子,左边为阴极,生成氢气,通电一定时间后,U形管溶液中NaOH浓度约为0.04 mol·L-1(设电解时溶液体积无变化),根据H2~2OH-,则左侧试管中收集到氢气物质的量为,标准状况下0.01mol×22.4L mol 1=0.224L=224mL气体;故答案为:224。
21.(1)处于
(2) A
(3) AD C
(4) Cu2+ I2 2
【详解】(1)人体中氯的正常值范围是96~106mmol L 1,若经体检测得某人体内含量为,此时氯的浓度值为,则此测量值处于人体中氯的正常值范围内;故答案为:处于。
(2)氯水中次氯酸光照分解变为氧气和盐酸,因此氢离子浓度增大,pH值减小,氧气量增多,离子浓度增大,因此甲为氯水的,乙为离子浓度,故D符合题意;该过程主要是次氯酸见光分解生成盐酸和氧气,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故答案为D;。
(3)i.从物质类别的视角,属于强酸,可能与碱和盐反应即氢氧化钠和碳酸钙发生反应;故答案为:AD。
ii.从元素价态的视角,高氯酸中氯处于最高价态,具有氧化性,易和还原性物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即可能与二氧化硫发生反应;故答案为:C。
(4)①根据反应方程式分析硫酸铜中铜化合价降低,因此铜离子为氧化剂,KI中碘化合价升高,因此单质碘为氧化产物,根据氧化剂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氧化性,因此从上述反应中可以判断和氧化性的关系为Cu2+> ;故答案为:Cu2+;。
②根据方程式分析生成1mol单质碘,转移2mol电子;故答案为:2。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广西南宁市普高联盟2022-2023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数学试题(含解析)

下一篇:2024届高三新高考化学大一轮专题练习 氮族元素及其化合物(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