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有机合成及其应用 合成高分子化合物》检测题
一、单选题(共13题)
1.下列叙述Ⅰ和Ⅱ均正确并有因果关系的是
选项 叙述Ⅰ 叙述Ⅱ
A 1-己醇的沸点比己烷的沸点高 1-己醇和己烷可通过蒸馏初步分离
B 蛋白质和淀粉都是高分子化合物 蛋白质、淀粉水解最终产物均是葡萄糖
C 乙二酸可与KMnO4溶液发生反应 乙二酸具有酸性
D 汽油和植物油都属于烃 汽油和植物油都可以燃烧
A.A B.B C.C D.D
2.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如图,下列关于该有机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该有机物属于芳香烃;②可发生加成、消去和硝化反应;③在酸性条件下水解生成两种有机物;④1mol该有机物与足量NaOH溶液共热,充分反应最多消耗6molNaOH;⑤1mol该有机物最多可与7molH2反应
A.①②⑤ B.④ C.③④ D.③④⑤
3.有两种饱和一元醇的混合物18.8 g,与23g Na充分反应,生成的H2在标准状态下的体积为5.6 L,这两种醇分子中相差一个碳原子。则这两种可能醇是
A.甲醇和乙醇 B.乙醇和1 -丙醇
C.2 -丙醇和1 -丁醇 D.无法确定
4.北京冬奥会中,环保材料、、和的广泛运用,体现了环保办奥运的理念。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的单体为氯乙烯
B.( )中所有碳原子不可能共面
C.的单体之一苯乙烯能使溴水褪色
D.( )可通过加聚反应制备
5.具有独特的物理性能的环状聚合物M的结构简式如图,有关该聚合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A.每个分子含氮原子数为3+n B.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C.能与乙酸发生酯化反应 D.易溶于有机溶剂的纯净物
6.下列化学实验中的操作、现象及结论都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A 向中滴加酸性溶液 溶液紫红色褪色 中含碳碳双键
B 淀粉溶液在稀硫酸存在下水浴加热一段时间,加适量氢氧化钠溶液使其呈碱性,再与银氨溶液混合加热 有光亮的银镜生成 淀粉已经水解
C 向某样品溶液中滴加氯化铁溶液,振荡 溶液显紫色 该样品中一定含苯酚
D 将苯加入溴水中,充分振荡 分层,水层颜色变浅 苯与溴发生化学反应
A.A B.B C.C D.D
7.下列叙述错误的有几个
①淀粉、纤维素、核酸、油脂、蛋白质在一定条件下都能发生水解反应,都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②甲烷、苯、乙醇、乙酸和乙酸乙酯在一定条件下都能发生取代反应
③顺丁烯和反丁烯的加氢产物不同
④石油经过分馏、裂化等工序后得到大量乙烯、苯等不饱和烃
⑤食品保鲜膜、一次性食品袋的主要成分是聚氯乙烯
⑥利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可除去中混有的乙烯
⑦只用溴水可鉴别苯、己烯和四氯化碳
⑧蔗糖、麦芽糖和乳糖的分子式都为,均能发生银镜反应,水解产物都相同
⑨塑料、橡胶和纤维都属于合成高分子材料
⑩向油脂皂化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食盐固体有固体析出,与向蛋白质溶液中加入硫酸钠溶液产生沉淀,二者原理相同
福尔马林能使蛋白质发生变性,可用浸制动物标本
变质的油脂有难闻的特殊气味,是因为油脂发生了取代反应
棉、麻、丝、毛及合成纤维完全燃烧都只生成和
棉花、羊毛、蚕丝、麻等是天然纤维
A.7 B.8 C.9 D.10
8.欲检验卤代烃的卤元素,下列操作步骤正确的组合是
①滴入2滴AgNO3溶液观察现象②取少量上层水溶液③取少量待测液于试管中④加入1mL5%NaOH溶液⑤移入盛有1mL稀硝酸的试管中⑥振荡后加热
A.②④⑤⑥③① B.③④⑥②⑤① C.③④⑤⑥②① D.③④②⑥⑤①
9.下列属于碳链增长的反应是
A.CH3CH=CH2+Br2→CH3CHBrCH2Br
B.C6H5CH2Cl+NaCN→C6H5CH2CN+NaCl
C.CH3CH2CH2Cl+NaOHCH3CH2CH2OH+NaCl
D.CH2=CHCH3CH3COOH+CO2
10.组氨酸是一种半必需氨基酸,对于婴幼儿及动物的成长尤其重要。可作为生化试剂和药剂,还可用于治疗心脏病、贫血、风湿性关节炎等的药物。在组氨酸脱酶的作用下,组氨酸脱形成组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组氨酸的分子式为
B.组氨酸能发生加成、取代、氧化、还原等反应,1mol组氨酸最多与发生加成反应
C.组氨酸和组胺都有手性碳原子,存在对映异构
D.组氨酸脱羧形成组胺的方程式为→ +CO2
11.高分子N可用于制备聚合物离子导体,其合成路线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苯乙烯不存在顺反异构体 B.试剂a为
C.试剂b为HO(CH2CH2O)mCH3 D.反应1为加聚反应,反应2为缩聚反应
12.姜黄素是从姜黄根茎中提取得到的一种黄色食用色素。下列关于姜黄素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式为C21H22O6 B.分子中存在手性碳原子
C.分子中存在4种含氧官能团 D.既能发生取代反应,又能发生加成反应
13.茶多酚是目前尚不能人工合成的纯天然、多功能、高效能的抗氧化剂和自由基净化剂。其中没食子儿茶素(EGC)的结构如图所示。关于EGC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分子中所有的原子共面
B.1 mol EGC与5 mol NaOH恰好完全反应
C.只能发生氧化反应和取代反应,不能发生加成反应
D.遇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且能发生水解反应
二、非选择题(共10题)
14.有机物A的结构简式为,它可通过不同化学反应分别制得B、C、D和E四种物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系统命名法对该物质进行命名:___。
(2)在A~E五种物质中,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___(填代号)。
(3)写出由A生成C的化学方程式___,反应的类型:___。
(4)C能形成高聚物,该高聚物的结构简式为___。
(5)写出D与NaOH溶液共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
15.I.如图所示:在B水槽中装有500mL水,容积为amL的试管A充满了NO2和NO的混合气体(标准状况),将试管A倒插入B水槽的水中。充分反应后,试管A中余下气体的体积为0.5amL。
(1)通过导气管C向余下0.5a mL气体的试管A中持续通入氧气,A中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
(2)当试管A中充满气体时停止通入氧气,然后将试管取出水槽,水槽B中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mol·L-1 (用含有a的式子表示,设溶液的体积仍为500mL)。
II.0.1mol某烃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生成12.6gH2O以及13.44LCO2气体(标准状况)。请计算:
(3)生成CO2的质量为_______
(4)该烃的分子式为_______
(5)写出一氯代物有3种的该烃的所有结构简式_______。
三、实验题
16.苯乙酮不仅是重要的化工原料,还是精细品化学、农药、医药、香料的中间体。苯乙酮广泛用于皂用香精和烟草香精中等,其合成路线为:++CH3COOH
已知:苯乙酮:无色晶体,能与氯化铝在无水条件下形成稳定的络合物。
制备过程中还有CH3COOH+AlCl3→CH3COOAlCl2+HCl↑等副反应。
物质 沸点/℃ 密度(g/cm3)、20℃) 溶解性
苯乙酮 202 1.03 不溶于水,易溶于多数有机溶剂
苯 80 0.88 苯难溶于水
乙酸 118 1.05 能溶于水、乙醇、乙醚、等有机溶剂。
乙酸酐 139.8 1.08 遇水反应,溶于氯仿、乙醚和苯
主要步骤: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迅速称取20.0g无水氯化铝,加入反应瓶中,再加入30mL无水苯,边搅拌边滴加6.5g新蒸出的乙酸酐和10mL无水苯(过量),水浴加热直至气体全部逸出。请回答:
(1)仪器N的名称:_______。
(2)反应过程中,为确保乙酸酐无水,需要加入干燥剂进行加热重新回流,下列选项中不能用做此过程的干燥剂的是_______(填字母选项)。
A.五氧化二磷 B.无水硫酸钠 C.碱石灰
(3)制备过程中,需要慢速滴加,控制反应温度,理由是:_______。
(4)反应中所使用的氯化铝大大过量,原因是:_______。
(5)对粗产品提纯时,从下列选项中选择合适的操作(操作不能重复使用)并排序:_______。
f→(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
a.蒸馏除去苯后,收集198℃~202℃馏分
b.水层用苯萃取,萃取液并入有机层
c.过滤
d.依次用5%NaOH溶液和水各20mL洗涤
e.加入无水MgSO4固体
f.冰水浴冷却下,边搅拌边滴加浓盐酸与冰水的混合液,直至固体完全溶解后停止搅拌,静置,分液。
(6)经蒸馏后收集到5.6g纯净物,其产率是_______(用百分数表示,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17.测定有机化合物中碳和氢组成常用燃烧分析法,如图是德国化学家李比希测定烃类有机物组成的装置,氧化铜作催化剂,在左右使有机物在氧气流中全部氧化为和,用含有固体氢氧化钠和高氯酸镁的吸收管分别吸收和。试回答下列问题:
(1)甲装置中盛放的是_______(填名称),甲、乙中的吸收剂不能颠倒,理由:_______。
(2)实验开始时,要先通入氧气一会儿,然后再加热。为什么?_______。
(3)若测得甲装置增重,乙装置增重,试求出烃中碳、氢的原子个数比为_______。
(4)若已知试样是纯净物,某次测定时,测出碳、氢原子个数比为,能否确定其为何种烃?若能,写出其分子式_______
18.实验室可以采用下列实验装置来测定某种氨基酸的分子式:
取7.5 g该种氨基酸样品,放在纯氧中充分燃烧,生成CO2、H2O和N2,请回答有关问题:
(1)E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
(2)需要加热的装置是_______(填字母代号)。
(3)装置D的作用是_______。
(4)F处读数时应该注意:_______、_______。
(5)若B装置增重4.5g,C装置增重8.8g,产生的N2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1.12L,则该氨基酸的分子式为_______
四、计算题
19.0.1 mol有机物A和0.2 mol O2在密闭容器中燃烧。气体产物经过浓硫酸后,浓硫酸的质量增加5.4 g;通过灼热CuO充分反应后,固体质量减轻了1.6 g;最后气体通过碱石灰被完全吸收,碱石灰的质量增加8.8 g。
(1)该有机物A的化学式_______;
(2)0.1 mol该有机物能与4.6 g金属钠恰好完全反应,该有机物的结构简式_______(说明:同一个碳上连多个羟基不稳定)。
20.(1)有两种有机物都含有碳92.3%,含有氢7.7%,第一种有机物对氢气的相对密度为13,第二种有机物的密度为3.49g/L(标准状况下),则第一种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___,第二种有机物的分子式为___。
(2)某仅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有机化合物,经测定相对分子质量为90,取该有机化合物样品1.8g,在纯氧中完全燃烧将产物先后通过浓硫酸和碱石灰,两者分别增重1.08g和2.64g,则该有机化合物分子式为___。
21.(1)0.2mol某烃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17.6gCO2和7.2gH2O,该有机化合物的分子式为___,结构简式为___,官能团名称是___。
(2)某含有一个双键的气态烯烃和另一气态烷烃的混合气体,在同温同压下其密度是H2的13.2倍。在标准状况下将4.48L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的溴水,结果溴水增重3.36g,求原混合气体中烯烃分子式为___,烷烃分子式为___,烯烃与烷烃的体积比为___。
22.化学式为C8H10O的化合物A具有如下性质:①A+Na→慢慢产生气泡 ②A+RCOOH有香味的产物 ③A苯甲酸 ④催化脱氢产物不能发生银镜反应 ⑤脱水反应的产物,经聚合反应可制得一种塑料制品(它是目前造成“白色污染”主要的污染源之一)。
试回答:
(1)根据上述信息,对该化合物的结构 可作出的判断是___________。
a.苯环上直接连有羟基 b.肯定有醇羟基
c.苯环侧链末端有甲基 d.肯定是芳香烃
(2)化合物A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
(3)A和金属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G是一种新型香料的主要成分之一,其结构中含有三个六元环。G的合成路线如图(部分产物和部分反应条件略去):
已知:①RCH=CH2+CH2=CHR’CH2=CH2+RCH=CHR’
②B中核磁共振氢谱图显示分子中有6种不同环境的氢原子;
③D和F是同系物。
请回答下列问题:
(1)(CH3)2C=CH2的系统命名法名称为____,该分子中最多有__个原子在同一平面内。
(2)A→B反应过程中涉及的反应类型依次为___、___。
(3)D分子中含有的含氧官能团名称是___,G的结构简式为___。
(4)生成E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
(5)同时满足下列条件:①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②苯环上有两个取代基、含C=O的F的同分异构体有多种,其中核磁共振氢谱为4组峰、能水解的物质的结构简式为___。
(6)模仿由苯乙烯合成F的方法,写出由丙烯制取α-羟基丙酸()的合成路线:_____。
参考答案:
1.A 2.C 3.A 4.D 5.D 6.B 7.B 8.B 9.B 10.D 11.D 12.D 13.D
14. 2-甲基-2-丁烯 CE +H2O 消去反应 +2NaOH+HCOONa+H2O
15.(1)试管内无色气体变为红棕色气体,试管中液面不断上升至全充满,继续通入氧气后,试管中液面下降,最后充满无色气体
(2)
(3)26.4g
(4)C6H14
(5)、
16.(1)球形干燥管(或干燥管)
(2)C
(3)反应放热,滴加太快,温度过高,反应不易控制,易发生危险
(4)苯乙酮及产物乙酸均会消耗氯化铝,导致催化剂用量过大
(5)bdec
(6)73.2%
17.(1) 高氯酸镁 因氢氧化钠同时能吸收CO2和H2O,无法确定生成的H2O和CO2的质量
(2)将装置中的空气排尽,否则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影响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3)9b∶44a
(4)能,C22H46
18.(1)用来排水,以测定氮气的体积
(2)A、D
(3)吸收未反应的氧气
(4) 量筒内的液面与广口瓶内的液面相平 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切
(5)C2H5O2N
19.(1)C2H6O2
(2)HOCH2CH2OH
20. CH≡CH C6H6 C3H6O3
21. C2H4 CH2=CH2 碳碳双键 C3H6 CH4 2:3
22. b c +2Na→2+H2↑
23. 2-甲基-1-丙烯(或2-甲基丙烯,或甲基丙烯) 8个 取代反应 加成反应 羟基、羧基 +HO-Br 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