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简单的有机化合物》检测题
一、单选题(共13题)
1.下列化学用语的表示正确的是
A.次氯酸的电子式:
B.苯的结构简式
C.质量数为18的氧原子:18O
D.乙酸的结构式:
2.化学是你,化学是我,化学深入我们生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纤维素和淀粉遇碘水均显蓝色
B.油脂和蛋白质都能发生水解反应
C.聚四氟乙烯和氯乙烯都属于烃
D.医用酒精的浓度是95%
3.下列各组物质中,属于同系物的一组是
A.甲烷、一氯甲烷 B.CH2=CH-CH=CH2、 CH≡C-CH3
C.CH3CH2OH、 CH3OH D.CH3CH2OH、 CH3COOH
4.当一个碳原子所连四个不同原子或原子团时,该碳原子叫“手性碳原子”。下列化合物中含有2个手性碳原子的是
A.CH2OHCHOHCHO B.CHClBrCH2CHO
C.CHBrClCH2CHOHCOOH D.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硝基苯制备”实验中,将温度计插入水浴,但水银球不能与烧杯底部和烧杯壁接触
B.“中和滴定”实验中,容量瓶和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后即可使用,滴定管和移液管用蒸馏水洗净后,必须干燥或润洗后方可使用
C.实验时手指不小心沾上苯酚,立即用70℃以上的热水清洗
D.除去干燥CO2中混有的少量SO2,可将混合气体依次通过盛有酸性KMnO4溶液、浓硫酸的洗气瓶
6.下列化学用语或图示表达不正确的是
A.Na+的结构示意图: B.甲基的电子式:
C.中子数为9的氮原子: D.苯的实验式:CH
7.下列有机实验操作或叙述正确的是( )
A.将乙烯和乙炔气体分别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中,两者都褪色
B.甲烷和氯气在室温下的黑暗环境中不能稳定存在
C.苯能使溴水褪色是因为二者反应生成了溴苯
D.要除去乙烷中的乙烯制得纯净的乙烷,可将混合气体通入高锰酸钾酸性溶液中
8.下列有关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 )
A.苯加入到溴水中,将会和溴发生取代反应而使溴水褪色
B.在空气中灼烧铜丝,待铜丝冷却后伸入乙醇中,反复多次,可以制得乙醛
C.在洁净的试管中加入1~2 mL的AgNO3溶液,再滴加稀氨水,直到AgOH完全沉淀,即制得银氨溶液
D.将10%的葡萄糖溶液加入新制氢氧化铜溶液中,加热可得到砖红色沉淀
9.2011年我国女科学家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数百万人的生命”而获得有诺贝尔奖“风向标”之誉的拉斯克临床医学奖。青蒿素结构式如图所示。已知一个碳原子上连有4个不同的原子或基团,该碳原子称“手性碳原子”。下列有关青蒿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青蒿素分子有6个手性碳原子
B.青蒿素的化学式为:C15H22O5
C.青蒿素在一定条件下能与NaOH溶液反应,且有氧化性
D.青蒿素是脂溶性的
10.下列装置或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装置甲观察甲烷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的反应 B.装置乙中乙醇会发生催化氧化反应
C.装置丙证明元素的非金属性:C>Si D.实验室制取氨气
11.化学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纯银器在空气中久置变黑是因为发生了电化学腐蚀
B.世界卫生组织认为青蒿素(结构如图所示)联合疗法是当下治疗疟疾最有效的手段,烃类物质青蒿素已经拯救了上百万生命
C.绿色化学提倡化工生产应提高原子利用率,原子利用率表示目标产物的质量与生成物总质量之比
D.有机玻璃受热软化,易于加工成型,是一种硅酸盐材料
12.下列关于化工生产的叙述中,符合目前工业生产实际的是
A.石油工业中,采用干馏的方法把石油分成不同沸点范围的产品
B.硝酸工业中,为了加快氨氧化的速率,通常使用铁触媒作催化剂
C.纯碱工业中,氨碱法通过氨气和二氧化碳的循环利用,提高了原料的利用率
D.合成氨工业中,采用高压条件,增大合成氨反应的平衡常数,增大原料转化率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已知X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Y, ,X与Y互为同系物,可用溶液鉴别
B.能发生的反应类型有:加成反应、取代反应、消去反应、氧化反应
C.甲基乙基戊烷的一氯取代产物有5种
D.相同条件下乙酸乙酯在水中的溶解度比在乙醇中的溶解度要大
二、非选择题(共10题)
14.判断下列各组中的两种物质是否属于同分异构体,并说明判断的原因。
(1)与___________。
(2)与___________。
15.乙烯是石油裂解气的主要成分,它的产量通常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石油化工水平。请回答下列问题:
(1)乙烯的空间结构为_______;
(2)鉴别乙烷和乙烯的试剂是_______(填字母)。
A.稀硫酸 B.溴的四氯化碳溶液 C.溴水 D.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E.酒精
(3)下列物质中,可以通过乙烯发生加成反应得到的是_______(填字母序号)。
A.CH3CH3 B.CH3CHCl2 C.CH3CH2OH D.CH3CH2Br
(4)已知乙烯与异丁烯[CH2=C(CH3)2]互为同系物,写出异丁烯在一定条件下生成聚异丁烯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该反应类型为_______。
(5) m克乙烯和丙烯的混合气体完全燃烧消耗的氧气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
(6)两种气态烃组成的混合气体,完全燃烧后得到CO2和H2O的物质的量随着混合烃的物质的量的变化如图所示,则下列对混合烃的判断正确的是_______(填字母序号)。
①可能有C2H2 ②一定有CH4 ③一定有C3H8 ④一定没有C4H6 ⑤可能有C2H6 ⑥一定有C2H4 ⑦可能有C3H4
A.①②③⑤ B.②④⑥⑦ C.③⑤⑦ D.②④⑦
三、实验题
16.丁烷的催化裂解可按下列两种方式进行:C4H10→C2H6+C2H4;C4H10→CH4+C3H6;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探究丁烷裂解气中CH4和C2H6的比例关系,设计如图所示实验:
注:CuO能将烃氧化成CO2和H2O;A12O3是丁烷裂解的催化剂,G后面装置已省略。如图连接好装置后(部分夹持装置已略去),需进行的实验操作有:①给D、G装置加热:②检查整套装置的气密性;③排尽装置中的空气。
(1)这三步操作的先后顺序依次是_______。
(2)简要说明检验空气排尽的方法:_______。
(3)B装置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
(4)假设丁烷完全裂解,流经各装置中的气体能完全反应。当(E和F)装置的总质量比反应前增加了 3.5g, G装置中固体质量减少了 8.8g,则丁烷的裂解产物中n(CH4):n(C2H6)=_______。
(5)若对E装置中的混合物再按以下流程实验:
①分离操作I、Ⅱ的名称是I_______、 II_______;
②Na2SO3溶液的作用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_______。
17.Ⅰ.在实验室利用下列装置,可制备某些气体并验证其化学性质。
完成下列表格:
序号 气体 装置连接顺序(填字母) 制备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 乙烯 B→D→E ________________
(2) 乙炔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D装置中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工业上用乙烯和氯气为原料,经下列各步合成聚氯乙烯(PVC):
甲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3)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乙酸异戊酯是组成蜜蜂信息素的成分之一,具有香蕉的香味。实验室制备乙酸异戊酯的反应、装置示意图和有关数据如下:
+H2O
相对分子质量 密度/(g·cm-3) 沸点/℃ 水中溶解性
异戊醇 88 0.8123 131 微溶
乙酸 60 1.0492 118 溶
乙酸异戊酯 130 0.8670 142 难溶
实验步骤:
在A中加入4.4 g异戊醇、6.0 g乙酸、数滴浓硫酸和2~3片碎瓷片。开始缓慢加热A,回流50 min。反应液冷至室温后倒入分液漏斗中,分别用少量水、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和水洗涤;分出的产物加入少量无水MgSO4固体,静置片刻,过滤除去MgSO4固体,进行蒸馏纯化,收集140~143℃馏分,得乙酸异戊酯3.9 g。
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B的名称是______ ,其作用是_______。
(2)在洗涤操作中,第一次水洗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第二次水洗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3)在洗涤、分液操作中,应充分振荡,然后静置,待分层后_____(填标号)。
a.直接将乙酸异戊酯从分液漏斗的上口倒出
b.直接将乙酸异戊酯从分液漏斗的下口放出
c.先将水层从分液漏斗的下口放出,再将乙酸异戊酯从下口放出
d.先将水层从分液漏斗的下口放出,再将乙酸异戊酯从上口倒出
(4)本实验中加入过量乙酸的目的是________。
(5)实验中加入少量无水MgSO4的目的是___________。
(6)本实验的产率是________。
(7)在进行蒸馏操作时,若从130℃开始收集馏分,会使实验的产率偏_____(填“高”或“低”),原因是__________。
四、计算题
19.现有A、B、C三种烃均可由石油加工得到,其球棍模型如图所示。
(1)在相同条件下,等体积的以上三种物质完全燃烧时消耗氧气最多的是___________(填对应字母,下同);
(2)等质量的以上三种物质完全燃烧时,消耗氧气由多到少的顺序是___________;
(3)在120℃、1.01×105 Pa时,有两种气态烃和足量的氧气混合点燃,相同条件下测反应前后气体体积,没有发生变化,这两种气态烃是___________;
(4)写出B转化为C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20.取一定质量的某烃在200℃下在过量氧气中充分燃烧,将燃烧后生成的气体依次通过装有足量的浓硫酸和碱石灰的洗气瓶,两者分别增重2.7 g和5.5 g。
(1)该烃的分子式为___________。
(2)其所有可能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 。
(3)推断分子式的计算过程___________。
21.短周期主族元素X、Y、Z、M、R、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原子是周期表中半径最小的原子,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电子数的2倍,Z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M+、R2+与Z2-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W与M组成的化合物是生活中必备的调味品。根据题给信息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元素Y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M、W各自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相互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
(3)为比较M、R的活泼性,将其单质分别投入______(试剂)中,根据反应的剧烈程度,可证明活泼性强的是_______(填元素符号)。
(4)由Y与X组成的质量比为5∶1的有机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写出其所有分子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烃A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分子中碳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6:1,,是同系物中最简单的物质。X为有浓郁香味、不易溶于水的油状液体。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
请回答:
(1)有机物D中含有的官能团名称是_________。
(2)A→B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_。
(3)有机物X在400~500℃下转化为A和D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
A.工业上获得A的的主要方法是催化裂化
B.将绿豆大小的钠投入到B中,钠块浮在液面上,并产生气泡
C.除去C中的D可以先加饱和碳酸钠溶液再蒸馏
D.一定条件下,1molX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时,最多消耗1molNaOH
23.有A、B、C、D、E、F六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序数由A到F逐渐增大。①A是短周期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②B元素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 ③C的阴离子和D的阳离子与氖原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④在通常状况下,C的单质是气体,0.1molC的气体与足量的氢气完全反应共有0.4mol电子转移。⑤D的单质在点燃时与C的单质充分反应,生成淡黄色的固体,此淡黄色固体能与BC2反应可生成C的单质。⑥E的气态氢化物与其最高价含氧酸间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请写出:
(1)B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结构式_____________。
(2)符合分子式B4A10的所有同分异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D、E、F简单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 ______________ (用离子符号表示)。
(4)E元素的低价氧化物与F的单质的水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5)D与E能形成2:1的化合物,用电子式表示该化合物的形成过程______________。
(6)元素E与元素F相比,非金属性较强的是___________(用元素符号表示),下列表述中能证 明这一事实的是_________________(填选项序号)。
a.常温下E的单质和F的单质状态不同
b.F的氢化物比E的氢化物稳定
c.一定条件下E和F的单质都能与钠反应
d.E的最高价含氧酸酸性弱于F的最高价含氧酸
e.F的单质能与E氢化物反应生成E单质
参考答案:
1.D 2.B 3.C 4.C 5.C 6.B 7.A 8.D 9.A 10.A 11.C 12.C 13.B
14.(1)是;分子式相同,均为C4H8,结构不同;
(2)否;分子式不同。
15. 平面结构(平面形) BCD ACD nCH2=C(CH3)2 加聚反应 D
16.(1)②③①
(2)用一小试管收集从G装置右端导管口逸出的气体,点燃检验其纯度,无爆鸣声,则排尽
(3)通过观察气泡,调节旋钮A,控制气体流量
(4)1:1
(5) 分液 蒸馏 SO+Br2+H2O=2H++SO+2Br-
17. CH3CH2OHCH2=CH2↑+ H2O A→C→E CaC2 + 2H2O → CH≡CH↑+ Ca(OH)2 除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 CH2Cl-CH2Cl
18. 球形冷凝管 冷凝回流,提高反应物的利用率 洗掉大部分硫酸和醋酸 洗掉碳酸氢钠 d 提高醇的转化率 干燥 60% 高 会收集少量未反应的异戊醇
19. C A>C>B A、B CH2=CH2+H2CH3CH3
20. C5H12 CH3CH2CH2CH2CH3、、 浓硫酸吸收水分,增加质量就是H2O的质量,其物质的量是n(H2O)=,则n(H)=2n(H2O)=0.3 mol;碱石灰吸收CO2,其增加质量是CO2的质量,n(CO2)= ,n(C)=n(CO2)=0.125 mol,因此n(C):n(H)=0.125 mol:0.3 mol=5:12,所以实验式是C5H12。由于5个C原子最多可结合12个H原子,因此实验式就是物质的分子式,故该物质分子式是C5H12。
21. 第2周期第ⅣA族 OH-+ H+=H2O H2O或等浓度的盐酸(硫酸) Na C5H12 CH3CH2CH2CH2CH3、、
22. 羧基 加成反应 CH3COOCH2CH3CH2=CH2+CH3COOH CD
23.(1)
(2)
(3)
(4)
(5)
(6) b、d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