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分子结构与性质 测试题 (含解析)2022-2023高二下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第二章 分子结构与性质 测试题
一、选择题
1.关于氢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中有N、O、F原子,分子间就存在氢键
B.因为氢键的缘故, 比 熔沸点低
C.极易溶于水,形成的溶液中存在的氢键类型有4种
D.“可燃冰”——甲烷水合物()中与之间存在氢键
2.化合物T是一种用于合成药物的重要试剂,其结构简式如图所示。已知X、Y、Z、M、N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前四周期主族元素,Z、M位于同一主族,X、Y、N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等于Z的最外层电子数。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M>N>Z
B.简单氢化物稳定性和沸点均为:Z>M
C.化合物YM2与YZM均为非极性分子
D.化合物T中所有原子均满足8电子相对稳定结构
3.CO2催化加氢合成二甲醚(CH3OCH3),变废为宝。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基态C的原子轨道表示式为
B.CO2的电子式为
C.CH3OCH3中既含极性键又含非极性键
D.CH3OCH3分子间存在氢键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P4和CH4都是正四面体分子,且键角都是109°28′
B.乙炔分子中,碳原子的sp杂化轨道形成σ键,未杂化的2p轨道形成π键
C.键长H-F<H-Cl<H-Br<H-I,因此稳定性HF<HCl<HBr<HI
D.PH3分子中孤电子对与成键电子对的排斥作用比成键电子对之间的排斥作用弱
5.由共价键形成的分子具有一定的空间结构。下列分子中共价键之间的夹角最大的是
A. B. C. D.
6.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与混合气体中含键的数目为
B.过量的铜与含的浓硝酸反应,转移电子的数目大于
C.和的固体混合物所含阳离子大于
D.在标准状况下,溶于水,溶液中、和的微粒数之和为
7.下列变化过程中,只破坏共价键的是
A.I2升华 B.NaCl熔化
C.从NH4HCO3中闻到了刺激性气味 D.HCl溶于水得盐酸
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共价化合物中,电负性大的成键元素表现为负价
B.同主族元素,第一电离能的大小可以作为判断元素金属性强弱的依据
C.元素周期表中S区全部是金属元素
D.元素周期表中从第四周期开始的长周期,比短周期多出的元素全部是金属元素
9.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空间填充模型可以表示二氧化碳分子,也可以表示水分子
B.用电子式表示的形成过程:
C.的键电子云图形:
D.基态Cr原子的价层电子轨道表示式: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π键是由两个电子的p轨道“头碰头”重叠形成的
B.σ键是镜面对称,而π键是轴对称
C.乙烷分子中的共价键全为σ键,而乙烯分子中含σ键和π键
D.H2分子中只含σ键,而Cl2分子中还含π键
1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乙烯分子中的σ键和π键之比为5∶1
B.某元素气态基态原子的逐级电离能(kJ mol-1)分别为738、1451、7733、10540、13630、17995、21703,当它与氯气反应时可能生成的阳离子是X2+
C.Na、P、Cl的电负性依次增大
D.乙醇和水都是非极性分子,符合相似相溶规律,且它们易形成分子间氢键,故乙醇易溶于水
12.硫在自然界中分布较广,常见的硫化矿有黄铁矿(FeS2)、闪锌矿(ZnS)等,工业上常选择黄铁矿为原料制备硫酸,接触室内发生反应的热化学方式为2SO2(g)+ O2(g) 2SO3(g) ΔH=a kJ·mol-1,下列有关含硫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H2S的沸点比H2O的高
B.SO3 与的空间构型相同
C.SO2与SO3中心原子的杂化方式相同
D.如图为ZnS晶胞,S2-周围等距离且最近的Zn2+为2个
13.下列现象与氢键无关的是
A.NH3的熔、沸点比PH3的高
B.NH3分子加热难分解
C.冰的密度比液态水的密度小
D.小分子的醇、羧酸可以和水以任意比例互溶
14.利用与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可合成甲醇,反应为,、和按照一定体积比在催化剂表面合成甲醇,反应部分历程如下图所示(吸附在催化剂表面的物种用*标注,TS代表过渡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比更易被吸附在催化剂表面
B.向体系中通入水蒸气能提高甲醇的产率
C.该历程中最大的活化能是
D.该历程只涉及σ键的断裂和形成
15.分子通过两条链上的碱基以氢键为主要相互作用维系在一起,形成独特的双螺旋结构,构成遗传基因复制的化学机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碱基就是氨基 B.碱基互补配对时氢键仅在氮、氢原子间形成
C.氢键仅对物质的熔点,沸点产生影响 D.羊毛织品水洗后变形和氢键有关
二、填空题
16.南京理工大学化工学院胡炳成教授团队于2017年1月成功合成世界首个全氮阴离子盐,使氮原子簇化合物的研究又有了新的突破。请回答以下问题:
(1)基态N原子的电子排布图为___________,该原子中2p轨道上电子的排布遵循的原则是___________。
(2)第二周期元素原子的第一电离能介于B、N之间的有___________。
(3)科学家目前合成了N4分子,该分子中N—N—N的键角为___________;N4分解后能产生N2并释放出大量能量,推测其用途:___________(写出一种即可)。
(4)N8是一种由全氮阳离子和全氮阴离子构成的特殊物质,已知阳离子由5个氮原子排列成V形,每个氮原子均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则阳离子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
17.高温陶瓷材料Si3N4晶体中键角N-Si-N_______Si-N-Si(填“>“<”或“=”),原因是_______。
18.下列过程中,共价键被破坏的是_______(填序号),理由是_______。
A.碘晶体升华 B.溴蒸气被木炭吸附
C. 酒精溶于水 D.氯化氢气体溶于水
19.[Cr(NH3)3(H2O)2Cl]2+中配体分子NH3、H2O以及分子PH3的空间结构和相应的键角如图所示。
PH3中P的杂化类型为_______,NH3的沸点比PH3的_______,原因是_______;H2O的键角小于NH3的键角,分析原因_______。
20.按要求填空:
(1)小苏打的化学式为______,
(2) H2S的电子式为_____
(3)CO2的结构式 _____,其空间结构为_____形(用文字填空)
(4)NaHSO4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_______
(5)酸性条件下,Fe2+与H2O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
21.在F2、H2、NH3、NH、H2O、H3O+、HBr中,含有配位键的微粒有____;含有非极性键的微粒有_____;含有极性键的微粒有____;极性键由强到弱的顺序为____。
22.杂化轨道用于___________或用来___________的孤电子对,当没有孤电子对时,能量相同的杂化轨道彼此远离,形成的分子为对称结构;当有孤电子对时,孤电子对占据一定空间且对成键电子对产生排斥,形成的分子的空间结构也发生变化。
三、元素或物质推断题
23.已知A、B、C、D、E、F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前36号元素,A的一种同位素原子无中子;B的基态原子中电子占据三种能量不同的原子轨道,且每种轨道中的电子总数相同;D的基态原子2p轨道中含有两种不同自旋方向的电子,且电子数之比为3∶1;E为短周期中电负性最小的元素;F元素基态原子的M层全充满,N层没有成对电子,只有一个未成对电子。回答下列问题(用元素符号或化学式表示):
(1)F在元素周期表中位置为_______;_______区(填s、p、d、f或ds)。
(2)D和E可形成一种既含有共价键又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该化合物的电子式为_______。
(3)比较B、C、D最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大到小顺序为:_______ (用分子式表示)
(4)CA3分子可以与A+离子结合成CA离子,这个过程中发生改变的是_______。(填字母)。
a.微粒的空间构型 b.C原子的杂化类型
c.A-C-A的键角 d.微粒的电子数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解析:A.与N、O、F以共价键相连的H能与N、O、F形成氢键,含有N、O、F原的分子不一定能形成分子间氢键,如氮气分子与氢气不能形成分子间氢键,选项A错误;
B.对羟基苯甲醛形成分子间氢键,而邻羟基苯甲醛形成分子内氢键,所以对羟基苯甲醛熔沸点高于邻羟基苯甲醛,选项B错误;
C.氨水中有4种氢键,氢键类型及其键能分别是:O—HN、O—HO、N-HN、N-HO,选项C正确;
D.甲烷分子中碳元素的非金属性弱,不能与水分子形成分子间氢键,所以甲烷水合物中甲烷与水之间不存在氢键,选项D错误;
答案选C。
2.B
【分析】由化合物T的结构简式和X、Y、Z、M、N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前四周期主族元素可知,N为K元素,X可形成1个共价键,且其原子序数最小,X为H元素,Y可形成4个共价键,可推断出Y为C元素,X、Y、N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等于Z的最外层电子数,且Z可形成2个共价键,可推断出Z最外层电子数为6,Z与M为同主族元素,即Z、M分别为O元素、S元素。
解析:A.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半径依次增大,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依次减小,则原子半径的大小顺序为M>N>Z,故A错误;
B.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非金属性依次减弱,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依次减弱,则水的稳定性强于硫化氢,水分子能形成分子间氢键,硫化氢不能形成分子间氢键,所以水的沸点高于硫化氢,故B正确;
C.二硫化碳和COS的价电子数都为16、原子个数都为3,互为等电子体,等电子体具有相同的空间结构,则二硫化碳是结构对称的非极性分子,COS是结构不对称的极性分子,故C错误;
D.化合物T分子中氢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不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故D错误;
故选B。
3.B
解析:A.C原子2p能级的两个电子应占据不同的轨道,A错误;
B.CO2分子中C原子与每个氧原子共用两对电子,电子式为,B正确;
C.CH3OCH3中没有两个相同原子形成的非极性键,C错误;
D.CH3OCH3分子没有N、O、F原子,分子间没有氢键,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B。
4.B
解析:A.P4和CH4都是正四面体分子,但P4的键角为60°,CH4键角是109°28′,A错误;
B.乙炔分子中,中心C原子采用sp杂化,其轨道用于形成σ键,未杂化的两个2p轨道形成π键,B正确;
C.键长越长,键能越小,越不稳定,键长H-F<H-Cl<H-Br<H-I,所以稳定性:HF>HCl>HBr>HI,C错误;
D.分子中有孤电子对的中心原子,其孤电子对与成键电子对的排斥作用比成键电子对之间的排斥作用强,D错误;
故选B。
5.A
解析:与的空间构型相同,均为直线形,夹角为;的空间构型为“V”形,夹角为;的空间构型为三角锥形,夹角为;的空间构型为正四面体形,夹角为,因此共价键之间的夹角最大,故A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答案为A。
6.B
解析:A.C6H6结构未知,无法确定σ 键的数目,故A错误;
B.如果铜和浓硝酸只生成NO2,反应方程式为:Cu+4HNO3(浓)=Cu(NO3)2+2NO2↑+2H2O,0.2molHNO3参加反应,转移电子数目为0.1NA;若铜和硝酸反应生成NO,反应的方程式为: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0.2molHNO3全部参加该反应,转移电子数目为0.15NA。过量的铜与含 0.2mol HNO3 的浓硝酸反应,铜是过量的,随着反应进行,浓硝酸变为稀硝酸,上述两个反应都发生,所以转移电子的数目大于 0.1NA,故B正确;
C.CaCO3 是由钙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构成的,1molCaCO3 含1mol阳离子,KHCO3是由钾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构成的,1mol KHCO3含1mol阳离子,CaCO3 和KHCO3的摩尔质量均为100g/mol,所以10gCaCO3 和KHCO3固体混合物的物质的量为0.1mol,含有的阳离子为0.1NA,故C错误;
D.标准状况下11.2LCl2的物质的量为0.5mol。氯气和水发生的反应是可逆反应,溶液中除了Cl 、ClO 和HClO外,还有没和水反应的氯气分子,所以溶液中 Cl 、 ClO 和 HClO 的微粒数之和小于 NA,故D错误;
故选B。
7.D
【分析】物质形状的变化对化学键无影响,非金属与非金属之间以共价键结合,离子之间以离子键结合,以此来分析。
解析:A.I2升华只破坏分子间作用力,故A不选;
B.NaCl熔化电离出钠离子和氯离子,离子键被破坏,故B不选;
C.NH4HCO3分解产生NH3、H2O和CO2,因此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过程中既破坏离子键,又破坏共价键,故C不选;
D.HCl溶于水电离成H+和Cl-,只破坏共价键,故D选;
故选D。
8.C
解析:A.在共价化合物中,共用电子对会偏向电负性大的元素,使其显负价,A正确;
B.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第一电离能逐渐增加,元素的金属性也逐渐增强,因此可以将第一电离能的大小作为判断元素金属性强弱的依据,B正确;
C.元素周期表中的S区除H外都是金属元素,C错误;
D.元素周期表中从第四周期开始的长周期,比短周期多出的元素全部是金属元素,D正确;
故本题选C。
9.C
解析:A.二氧化碳分子为直线型,不能表示其分子结构,可以表示水分子,A错误;
B.用电子式表示MgCl2的形成过程中,原子失去电子,得电子,箭头从指向,B错误;
C.的键电子云图形:,C正确;
D.基态Cr原子的价层电子轨道表示式为,D错误;
故选C。
10.C
【分析】σ键是“头碰头”重叠形成,可沿键轴自由旋转,为轴对称;而π键是由两个p电子“肩并肩”重叠形成,重叠程度小,为镜像对称,以此来解答。
解析:A.π键是由两个p电子“肩并肩”重叠形成,σ键是“头碰头”重叠形成,A错误;
B.σ键是轴对称,而π键是镜面对称,B错误;
C.乙烷分子中均为单键,乙烯中含C=C键,有1个π键,则乙烷分子中的键全为σ键而乙烯分子中含σ键和π键,C正确;
D.H2和Cl2分子中只含单键,只有σ键,D错误;
故答案为:C。
11.D
解析:A.乙烯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其中一个σ键和一个π键),四个氢原子分别与两个碳原子相连(四个σ键),因此乙烯分子中的σ键和π键之比为5∶1,故A正确;
B.根据某元素气态基态原子的逐级电离能数据可知,易失去前面两个电子,第三个电子不容易失去,因此当它与氯气反应时可能生成的阳离子是X2+,故B正确;
C.根据同周期从左到右电负性逐渐增大,则Na、P、Cl的电负性依次增大,故C正确;
D.乙醇和水都是极性分子,符合相似相溶规律,且它们易形成分子间氢键,故乙醇易溶于水,故D错误;
答案为D。
12.C
解析:A.由于H2S、H2O均为分子晶体,其沸点与分子间作用力呈正比,而分子间作用力又主要与相对分子质量呈正比,但由于H2O中存在分子间氢键,故H2O的沸点反常地高,故H2S的沸点比H2O的低,故A错误;
B.SO3为平面三角形,为正四面体形,故空间构型不相同,故B错误;
C.SO2与SO3中心原子的杂化方式都为sp2,故C正确;
D.S2-周围等距离且最近的Zn2+为4个,故D错误;
故选C。
13.B
解析:A.因ⅤA族中,N的非金属性最强,氨气分子之间存在氢键,则氨气的熔、沸点比ⅤA族其他元素氢化物的高,与氢键有关,故A不符合题意;
B.NH3分子高温下也很稳定,其稳定性与化学键有关,与氢键无关,故B符合题意;
C.氢键的形成具有方向性,水结成冰后氢键的数目变多,水分子间的空隙变大,因此,相同质量时冰的密度比液态水的密度小,与氢键有关,故C不符合题意;
D.因小分子的醇、羧酸与水分子之间能形成氢键,氢键的形成对其溶解性的影响占主要地位,故小分子的醇、羧酸可以和水以任意比互溶,故D不符合题意;
答案选B。
【点睛】氢键是分子间(内)电负性较大的成键原子与H原子间形成的静电作用,分子中含有与H原子相结合的原子半径小、电负性大、有孤对电子的F、O、N原子可以形成氢键,分子间氢键使物质熔沸点升高、水中溶解度增大。
14.C
解析:A.由图可知,起始氧气和水蒸气的能量都为0,与催化剂接触后*H2O的能量低于*O2的能量,说明水蒸气更易被吸附在催化剂表面,故A错误;
B.由图可知,*O与*H反应生成水蒸气,则水蒸气是反应的活化催化剂,能加快反应速率,但平衡不移动,甲醇的产率不变,故B错误;
C.由图可知,*CH4、*OH和*H反应生成*CH3OH和2*H时反应活化能最大,则该历程中最大的活化能为—12.68kJ/mol—(—35.03kJ/mol)=22.37kJ/mol,故C正确;
D.氧气分子中含有氧氧双键,该历程涉及σ键和π键的断裂,故D错误;
故选C。
15.D
解析:A.氨基是碱基的一种,A错误;
B.碱基互补配对时氢键在氮氢、氧氢原子间形成,B错误;
C.氢键对物质的熔沸点、溶解度、粘度、密度、酸性等性质均会产生影响,,C错误;
D.羊毛织品浸入水后,随着水分子的介入,织品原有的氢键被破坏,织品的形状发生改变,晾干后,随着水分子的撤出,氢键重新建立,但不是维持水洗前的织品形状了, D正确;
故选D。
二、填空题
16. 洪特规则 Be、C、O 60° 制造火箭推进剂或炸药(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分析】(1)N为7号元素,基态氮原子核外有7个电子,据此分析解答;
(2) 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第一电离能逐渐增大,但第ⅡA族、第VA族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大于相邻元素,据此分析判断;
(3)N4分子和P4分子类似,为正四面体结构,据此分析解答;
(4) N8是一种由全氮阳离子和全氮阴离子构成的特殊物质,阳离子由5个氮原子排列成V形,每个氮原子均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其结构为,两个N-N为配位键,电子对由靠近三键的N提供,故中间的N原子需失去一个电子达到稳定结构,所以N5分子碎片所带电荷是+1,该离子为N,据此分析解答。
解析:(1)N为7号元素,基态氮原子核外有7个电子,其核外电子排布图为。2p轨道上3个电子各单独占据1个轨道且自旋状态相同,遵循洪特规则,故答案为:;洪特规则;
(2)Be原子2s能级处于全充满状态,其第一电离能比B大,N原子2p能级处于半充满状态,其第一电离能比O的大,所以第一电离能介于B和N之间的有Be、C、O,共三种,故答案为:Be、C、O;
(3)N4分子和P4分子类似,为正四面体结构,分子中N—N—N的键角为60°。N4分解后能产生N2并释放出大量能量,可以制造火箭推进剂或炸药,故答案为:60°;制造火箭推进剂或炸药;
(4) N8是一种由全氮阳离子和全氮阴离子构成的特殊物质,阳离子由5个氮原子排列成V形,每个氮原子均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其结构为,两个N-N为配位键,电子对由靠近三键的N提供,故中间的N原子需失去一个电子达到稳定结构,所以N5分子碎片所带电荷是+1,该离子为N,电子式为:,故答案为:。
17. > N原子上有孤电子对,由于孤电子对与成键电子对的排斥力更大,使得Si-N-Si键角较小
解析:在Si3N4晶体中,Si、N原子价层电子对数都是4个,但N原子上有孤电子对,由于孤电子对与成键电子对的排斥力大于成键电子对之间的排斥作用,导致Si-N-Si键角比N-Si-N的键角更小,因此高温陶瓷材料Si3N4晶体中键角N-Si-N大于Si-N-Si的键角。
18. D 氯化氢溶于水电离成自由移动的氢离子和氯离子
解析:碘晶体升华是固体碘单质转化成气体碘分子,化学键未被破坏;溴蒸气被木炭吸附,溴单质未发生变化,分子内化学键未被破坏;酒精溶于水乙醇分子未发生改变,分子内化学键未被破坏;HCl气体溶于水后发生电离,氯化氢分子电离成氢离子和氯离子,分子内共价键被破坏,故答案为:D;氯化氢溶于水电离成自由移动的氢离子和氯离子;
19. sp3 高 NH3分子间能形成氢键,使NH3熔沸点比PH3高 H2O中O有两对孤对电子,NH3中N只有一对孤对电子,H2O中孤对电子多,对成键电子对的斥力比NH3中的大,键角小
解析:磷化氢分子中磷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4,磷原子的杂化类型为sp3杂化;,氨分子能形成分子间氢键,而磷化氢不能形成分子间氢键,所以氨分子的分子间作用力大于磷化氢,沸点高于磷化氢;水分子中的氧原子原子有2对孤电子对,氨分子中氮原子有1对孤电子对,水分子中孤电子对对成键电子对的排斥作用大,所以水分子的键角小于氨分子,故答案为:sp3;高;NH3分子间能形成氢键,使NH3熔沸点比PH3高;H2O中O有两对孤对电子,NH3中N只有一对孤对电子,H2O中孤对电子多,对成键电子对的斥力比NH3中的大,键角小。
20. NaHCO3 O=C=O 直线 NaHSO4=Na++H++SO 2Fe2++2H++H2O2=2Fe3++2H2O
解析:(1)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称,化学式为NaHCO3;
(2)H2S为共价化合物,硫原子中最外层有8个电子达到稳定结构,分子中存在两个H-S键,电子式为;
(3)CO2分子中含有的是C=O双键,二氧化碳的结构式为O=C=O,CO2中碳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2+0=2,碳原子为sp杂化,故空间结构为直线形;
(4)NaHSO4在溶液中能完全电离为Na+、H+和SO,电离方程式为NaHSO4=Na++H++SO;
(5)酸性条件下Fe2+与双氧水反应生成铁离子和水,离子方程式为2Fe2++2H++H2O2=2Fe3++2H2O。
21. NH、H3O+ F2、H2 NH3、NH、H2O、H3O+、HBr H-O>H-N>H-Br
解析:配位键是指一方原子提供孤电子对,另一方原子提供空轨道而形成的共价键,故在F2、H2、NH3、NH、H2O、H3O+、HBr中,含有配位键的微粒有NH,其中N原子提供孤电子对、H+提供空轨道形成配位键,H3O+中也含有配位键,其中O原子提供孤电子对,H+提供空轨道形成配位键;非极性键是指同种元素之间形成的共价键,则含有非极性键的微粒有F2、H2;而极性键是指不同的非金属元素之间形成的共价键,则含有极性键的微粒有NH3、NH、H2O、H3O+、HBr;由于元素电负性从大到小的顺序为O>N>Br,故极性键由强到弱的顺序为H-O>H-N>H-Br,故答案为:NH、H3O+;F2、H2;NH3、NH、H2O、H3O+、HBr;H-O>H-N>H-Br。
22. 形成σ键 容纳未参与成键
解析:略
三、元素或物质推断题
23.(1) 第四周期第IB族 ds
(2)
(3)H2O > NH3> CH4
(4)ac
解析:A的一种同位素原子无中子,则A为H元素;B元素基态原子中电子占据三种能量不同的原子轨道且每种轨道中的电子总数相同,电子排布为1s22s22p2,则B为C元素;D的基态原子2p轨道中含有两种不同自旋方向的电子,且电子数之比为3∶1,电子排布为2p4,则D为O元素,故C为N元素;E为短周期中电负性最小的元素,则E为Na;F元素基态原子的M层全充满,N层没有成对电子,只有一个未成对电子,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3d104s1,原子序数为29,则F为Cu元素。
(1)F元素基态原子的M层全充满,N层没有成对电子,只有一个未成对电子,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3d104s1,原子序数为29,则F为Cu元素,Cu在元素周期表中位置为第四周期第IB族;在ds区;
(2)分析可知,D为O,E为Na元素,O和Na可形成一种既含有共价键又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是Na2O2,是离子化合物,含有离子键和过氧根内含共价键,该化合物的电子式为;
(3)B、C、D分别为C、N、O,非金属性越强其最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越稳定,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非金属性增强,则非金属性:O>N>C,最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从大到小顺序为:H2O > NH3> CH4;
(4)A为H,C为N元素,NH3分子为三角锥形,键角约为107°,NH离子为正四面体,键角为109°28′,则这个过程中发生改变的是微粒的空间构型和A-C-A的键角;故答案为:ac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2023年湖南省常德市中考物理真题(图片版无答案)

下一篇:2024届高三新高考化学大一轮专题复习课时作业:碱金属 焰色试验(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