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市榆树市四校联考2023年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吉林省长春市榆树市四校联考2023年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一、单选题
1.空气中含量最多,医疗上常用来制成冷冻麻醉剂的气体是(  )
A.氮气 B.氧气 C.稀有气体 D.水蒸气
2.(2022·绿园模拟)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下列物质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  )
A.水 B.金刚石 C.氢气 D.氯化钠
3.(2020九上·郁南期末)分类法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
A.纯净物:纯净的空气、水、沼气
B.由原子构成物质:氦气、氮气、汞
C.空气污染物:NO2、SO2、CO2
D.氧化物:冰、干冰、过氧化氢
4.科学实验必须按规范进行操作如图所示,下列实验操作规范的是(  )
A.取少量氯化钠 B.闻药品的气味
C.滴加液体 D.配制氯化钠溶液
5.(2023·宽城模拟)中国是世界上最早酿酒的国家之一。下列关于乙醇(C2H5OH)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乙醇属于氧化物
B.乙醇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
C.乙醇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D.乙醇是由碳原子、氢原子、氧原子构成的
6.(2022·云南)辣椒具有温中散寒,除湿开胃的功效。下表是某辣椒的主要营养成分信息,其中含量最高的营养素是(  )
营养成分 蛋白质 脂肪 糖类 维生素
每100g含 1.4g 0.3g 3.7g 63.0mg
A.蛋白质 B.脂肪 C.糖类 D.维生素
7.我国科学家研发了一种室温下可充电的电池,电池的总反应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X的化学式是C
B.反应前后各元素化合价均改变
C.该反应中涉及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
D.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8.(2022·绿园模拟)下列含碳物质的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碳单质,都具有导电性
B.CO和CO2都有毒,都是污染空气的有害气体
C.木炭、石蜡分别在O2中燃烧,都发生了化合反应
D.碳酸氢钠(NaHCO3)是焙制糕点所用的发酵粉的主要成分
9.下列实验设计不正确的是(  )
A.用 10mL 量筒量取 8.0mL水 B.用湿润pH试纸测某溶液的pH
C.用燃烧法区分棉布和腈纶布料 D.用NaOH 溶液除去H2中的HCl
10.(2020九上·乌拉特前旗期末)下表中是某同学对部分化学知识的归纳,有错误的是(  )
A物质的性质与用途 B微观粒子与物质的构成
N2常温下化学质稳定----充氮包装 氦气密度小、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探空气球 金属铜-由铜原子构成 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
C元素与物质的组成 D日常生活经验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铝元素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氮元素 区别硬水与软水---常用肥皂水检验 使煤燃烧更旺-----把煤做成蜂窝状
A.A B.B C.C D.D
二、填空题
11.(2023·宽城模拟)用正确的化学用语填空。
(1)3 个氢原子   ;
(2)氢气的化学式   ;
(3)氢氧根离子   。
12.钙是人体必需元素。如图为钙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
(1)钙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2)牛奶、豆类等食物含钙丰富,这里的“钙”指的是    填“单质”、“元素”或“原子”;
(3)人体若缺钙,可服用补钙剂。
①缺钙可能导致的健康问题是    填“骨质疏松”或“贫血”;
②服用主要成分为CaCO3的某钙片,与胃酸(含有HCl)反应后钙才能被吸收。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3.2022年3月22日是第30个世界水日,今年的主题是“珍惜地下水,珍视隐藏的资源”。根据水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净水:自来水厂净化水时加明矾的作用   ;
(2)验水:用肥皂水检验地下水是硬水还是软水,产生浮渣多的则为   ;
(3)探水:通过氢气燃烧或   实验,可证明水的元素组成。
14.(2022·绿园模拟)2022年初春,吉林省部分地区发生了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在医务人员、志愿者的持续奋战和广大群众共同参与下战胜了疫情,下表是消杀新冠肺炎病毒常用的消毒剂。
消毒剂名称 有效成分 使用浓度 使用方法以及注意事项
“84”消毒液 次氯酸钠(NaClO) 0.2%-0.5% 物体表面喷雾。避光、戴口罩、戴防护手套。阴凉、通风处保存。
过氧乙酸消毒液 过氧乙酸(C2H4O3) 0.3%-0.5% 衣物、玩具等浸泡。戴口罩、戴橡胶手套,在阴凉处保存。
医用酒精消毒液 酒精(C2H5OH) 70%-75% 物体表面擦拭。喷雾法酒精浓度过低,消毒效果差;空气中酒精蒸气体积分数达到3%,遇明火会发生空气爆燃危险
(1)表格中的三种消毒剂都属于   (选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2)次氯酸钠(NaClO)中钠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氯元素显示的化合价为   ;
(3)实验室欲用20%的过氧乙酸溶液,配制0.5%的过氧乙酸溶液,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细口瓶和   ;
(4)医用酒精消毒液给物体表面消毒,宜采用的方法是   (选填“擦拭法”或“喷雾法”)。
15.如图为探究硝酸钾的溶解性实验过程,结合KNO3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烧杯②中溶质的质量是   g。
(2)其中溶液一定达到饱和状态的是   (填序号)。
(3)烧杯①②③中溶液的质量由大到小顺序为   。
16.我国承诺:年“碳达峰”,年“碳中和”,体现大国担当。丁仲礼院士认为“碳中和”是让人为排放的,被人为努力和自然过程所吸收。
(1)Ⅰ、碳排放
查阅图,动植物呼吸    填“能”或“不能”释放。
(2)Ⅱ、碳中和
查阅图,的自然吸收途径有    填图中序号。
(3)Ⅲ、碳利用
我国科学家在实验室实现以和为原料人工合成淀粉,若用人工合成淀粉假设反应过程中无其它含碳物质的加入和损失,理论上制得淀粉的质量为    。
17.(2022·鞍山模拟)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做粗盐(只含有难溶性杂质)提纯实验,并用所得的精盐配制50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一:粗盐提纯
图中操作有错误的是   (填数字序号):
(2)操作⑥中,当观察到蒸发皿中出现   时,停止加热。
(3)操作③中所加水的量尽量要少,理由是   。
(4)实验二:用提纯得到的精盐配制50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
计算:需要氯化钠   g,蒸馏水   mL(水的密度为1g/mL);
(5)称量、量取:量取水的体积时,若俯视读数,所配制溶液的质量分数会   (选填“偏大”或“偏小”或“不变”);
(6)溶解: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   。
装瓶、贴标签。
三、综合题
18.(2022·绿园模拟)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并验证气体化学性质的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1)A装置中仪器a的名称是   ;
(2)实验室以H2O2溶液为原料制取O2:
①应选用的气体发生装置为   (填序号);
②用E装置收集O2,当气体收集满瓶时,观察到的现象是   。
(3)F装置所示实验中,能代替水更好地吸收有毒气体,可选用____(填序号)。
A.稀硫酸 B.NaCl溶液 C.NaOH溶液
19.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部分信息,请根据下表回答有关问题:
(1)1869年,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元素周期表的科学家是____(填字母序号);
A.张青莲 B.门捷列夫 C.拉瓦锡 D.汤姆生
(2)表中与锂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元素是   ;
(3)由第8号元素和第13号元素的原子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
(4)某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其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该离子的符号是   ;
(5)表中3至10号元素位于第二周期,11至18号元素位于第三周期,分析其原子结构规律可知,每一周期元素原子的   相同。
四、计算题
20.(2022·河北模拟)用沉淀法测定食用碱样品(含少量氯化钠杂质)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取10g样品加90g水完全溶解制成溶液,逐次滴加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氯化钙溶液,(化学方程式:)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次数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加入CaCl2溶液的质量/g 20.0 20.0 20.0 20.0 20.0
反应后溶液的总质量/g 118.0 136.0 M 172.0 192.0
请根据实验数据分析解答下列问题:
(1)表中数据M的值为   。
(2)第   次恰好完全反应。
(3)该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氮气及稀有气体的用途
【解析】【解答】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固态的氮气变成气态的气体会吸热,它可制成冷冻麻醉剂。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氮气的性质分析。
2.【答案】B
【知识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解析】【解答】A. 水是由非金属组成的化合物,是由分子构成的,故不符合题意;
B. 金刚石是固态非金属单质,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故符合题意;
C. 氢气是气态非金属单质,是由分子构成的,故不符合题意;
D. 氯化钠是由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由离子构成的,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一般情况下,金属单质、固态非金属单质和稀有气体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大部分盐、碱和活泼金属氧化物都是由离子直接构成;其余物质,都有分子直接构成。
3.【答案】D
【知识点】物质的简单分类
【解析】【解答】A. 纯净的空气、沼气属于混合物,故A不符合题意;
B. 氮气是由氮分子构成,故B不符合题意;
C. 二氧化碳不属于空气污染物,故C不符合题意;
D. 冰(固态水)、干冰(固态二氧化碳)、过氧化氢都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的化合物,都属于氧化物,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 A、由单一物质组成的物质称为纯净物。
B、一般情况下,金属单质、固态非金属单质和稀有气体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
C、空气的污染物是主要有害气体和可吸入颗粒物,有害气体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臭氧等。
D、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4.【答案】B
【知识点】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
【解析】【解答】A. 取用药品时,瓶塞应该倒放在桌面上,故错误,不符合题意;
B. 打开药品瓶塞,瓶口在前下方离鼻孔约0.5米,用手轻轻地在瓶口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孔,故正确,符合题意;
C. 胶头滴管加液时,不能伸入试管,更不能接触试管,故错误,不符合题意;
D. 在量筒里不能溶解固体物质,故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取用药品时,瓶塞应该倒放在桌面上。
B、根据正确闻气体气味的操作分析。
C、根据胶头滴管使用的注意事项分析。
D、根据量筒的使用注意事项分析。
5.【答案】B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化学式的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A、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乙醇含有三种元素,不符合题意;
B、乙醇化学式为C2H5OH,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符合题意;
C、乙醇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碳元素质量分数最大,不符合题意;
D、乙醇分子是由碳原子、氢原子、氧原子构成,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氧化物的概念进行分析;
B、根据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进行分析;
C、根据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进行分析;
D、根据乙醇是由分子构成进行分析。
6.【答案】C
【知识点】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
【解析】【解答】根据表中数据可知,营养素由高到低依次是糖类、蛋白质、脂肪、维生素。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表格中的数据,进行分析。
7.【答案】B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不变,反应前有3C、6O、4Na,反应后有4Na、2C、6O、X,所以X的化学式是C,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 反应前有钠单质,反应后有碳单质,反应前后碳、钠元素化合价均改变,氧元素的化合价不变,故错误,符合题意;
C. 我国科学家研发了一种室温下可充电的电池,该反应中涉及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D. 该反应反应物为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物是新的单质和新的化合物,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不变分析。
B、在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规定为零。
在化合物中元素的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C、根据我国科学家研发了一种室温下可充电的电池分析。
D、根据置换反应的特点分析。
8.【答案】D
【知识点】空气的污染与防治;化合反应及其应用;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
【解析】【解答】A. 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碳单质,但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所以二者的物理性质存在着较大差异,石墨具有导电性,而金刚石没有导电性,故A不符合题意;
B. 一氧化碳是污染空气的有害气体,二氧化碳没有毒性,是空气的成分之一,不属于污染空气的有害气体,故B不符合题意;
C.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石蜡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化合反应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一种新物质的反应,即化合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故石蜡燃烧生成物为两种,不是化合反应,故C不符合题意;
D. 碳酸氢钠(NaHCO3)受热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会使糕点松软,故是焙制糕点所用的发酵粉的主要成分,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碳单质,但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物理性质存在着较大差异。
B、一氧化碳是污染空气的有害气体,二氧化碳没有毒性。
C、根据化合反应的特点分析。
D、根据碳酸氢钠的性质分析。
9.【答案】B
【知识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解析】【解答】A. 可以用10mL量筒量取8.0mL水,故设计正确,不符合题意;
B. 不能用湿润pH试纸测某溶液的pH,是因为测定酸性或碱性溶液时,相当于稀释溶液,会导致测定结果不准确,故设计不正确,符合题意;
C. 灼烧时,棉布燃烧后出现散灰,腈纶燃烧后出现球状物质,故设计正确,不符合题意;
D. 氢氧化钠能和氯化氢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故设计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量筒量程选择的依据有两点:一是保证量取一次,二是量程与液体的取用量最接近。
B、不能用湿润pH试纸测某溶液的pH,是因为测定酸性或碱性溶液时,会导致测定结果不准确。
C、灼烧时,棉布燃烧后出现散灰,腈纶燃烧后出现球状物质。
D、氢氧化钠能和氯化氢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
10.【答案】C
【知识点】基础知识点归纳
【解析】【解答】A、氮气常温下化学质稳定,所以可用于充氮包装;氦气密度小、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所以可用来填充探空气球,A不符合题意;
B、金属铜由铜原子构成,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B不符合题意;
C、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C符合题意;
D、常用肥皂水检验硬水与软水,加入肥皂水搅拌,出现泡沫较多的是软水,较少的是硬水;把煤做成蜂窝状增大了燃料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促进了煤炭的燃烧,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分析
B、根据物质的微粒构成分析
C、根据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分析
D、根据促进燃烧的方法及检验硬软水的方法分析
11.【答案】(1)3H
(2)H2
(3)OH-
【知识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解析】【解答】(1)氢元素的元素符号前面加上相应的数字可以表示多个氢原子,3 个氢原子表示为3H;
(2)氢气是由氢分子构成的,一个氢分子由两个氢原子构成,化学式为H2;
(3)氢氧根离子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原子团,在许多化学反应中做为一个整体参加反应,氢氧根离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化学式为:OH-。
【分析】认清化学用语表示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元素还是化合价,在正确的化学用语前或者其他位置添加适当的数字表示正确的含义,据此分析。
12.【答案】(1)40.08
(2)元素
(3)骨质疏松;
【知识点】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物质的元素组成
【解析】【解答】(1)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0.08。
(2)牛奶、豆类等食物含钙丰富,这里的“钙”等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这里的”钙“所指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
(3)①钙主要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使骨骼和牙齿具有坚硬的结构支架,幼儿和青少年缺钙会患佝偻病或发育不良,老年人会患骨质疏松。
②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分析】(1)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分析。
(2)根据宏观上,元素组成物质。
(3)①根据钙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分析。
②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
13.【答案】(1)吸附水中悬浮的杂质,使其沉降
(2)硬水
(3)电解水
【知识点】水的组成;水的净化;硬水与软水
【解析】【解答】(1)自来水厂净水过程分为:沉淀、过滤、吸附、消毒,其中沉淀过程加入明矾,明矾溶于水会形成胶状物,胶状物可以吸附杂质,加速沉降。
(2)用肥皂水可以检验地下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其中产生泡沫多的是软水,产生浮渣多的是硬水。
(3)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以及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都可以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分析】(1)根据明矾在净水过程中的作用分析。
(2)根据软硬水的区分方法分析。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分析。
14.【答案】(1)混合物
(2)+1
(3)量筒
(4)擦拭法
【知识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纯净物和混合物
【解析】【解答】(1)表格中的三种消毒剂都是由多种物质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
(2)次氯酸钠(NaClO)中钠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氯元素的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可得:(+1)+x+(-2)=0,x=+1;
(3)用浓溶液配制稀溶液,实验步骤及所需仪器为:计算、量取(量筒、胶头滴管)、混匀(烧杯、玻璃棒)、装瓶贴标签(细口瓶),故还需量筒;
(4)医用酒精消毒液给物体表面消毒,宜采用的方法是擦拭法,因为乙醇具有可燃性,防止发生火灾。
【分析】(1)根据混合物的特点分析。
(2)根据在化合物中,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计算。
(3)根据用浓溶液配制稀溶液,实验步骤及所需仪器分析。
(4)根据乙醇的性质分析。
15.【答案】(1)6.32
(2)②④/④②
(3)③②①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解析】【解答】(1)由KNO3溶解度曲线可知,20℃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则20g水中最多溶解硝酸钾的质量==6.32 g;
(2)据图可以看出,烧杯①②③④中只有②④中有未完全溶解的硝酸钾,所以②④一定是饱和溶液;
(3)由KNO3溶解度曲线可知,20℃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 g,可推出烧杯①的溶液质量=20 g+4 g=24 g,根据小问(1)可计算出烧杯②中溶液的质量=20 g+6.32 g=26.32 g,烧杯③进行了升温,将8 g的硝酸钾全部溶解到20 g的水中,所以溶液的质量=20 g+8 g=28 g,根据上述计算结果可知,溶液的质量的大小顺序为:③>②>①。
【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16.【答案】(1)能
(2)④⑥
(3)54
【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
【解析】【解答】(1)查阅图,动植物呼吸能释放CO2。
(2)查阅图,CO2的自然吸收途径有④、⑥。
(3)由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质量不变可知,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与生成的淀粉中碳元素的质量相等,则用88gCO2人工合成淀粉的质量==54g
【分析】(1)根据呼吸作用的原理分析。
(2)根据图示中吸收二氧化碳的途径分析。
(3)根据化学方程式,利用二氧化碳的质量分析计算。
17.【答案】(1)⑤
(2)较多固体
(3)减少蒸发时间
(4)3;47
(5)偏大
(6)加速溶解
【知识点】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解析】【解答】(1)图中操作有错误的是⑤,过滤时应该用玻璃棒引流;
(2)操作⑥中,当观察到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使水分蒸干;
(3)操作③中所加水的量尽量要少,理由是减少蒸发时间;
(4)需要氯化钠的质量为:50g×6%=3g,蒸馏水的质量为:50g-3g=47g,47g的体积是47mL;
(5)量取水的体积时,若俯视读数,量取的水偏少,所配制溶液的质量分数会偏大;
(6)溶解时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加速溶解。
【分析】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一般步骤:取样、称量、量取、溶解,转移,贴签;在溶解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搅拌、加入溶解;溶质质量分数=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100%。
18.【答案】(1)试管
(2)B;集气瓶口有大气泡冒出
(3)C
【知识点】气体的净化;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氧气的收集方法
【解析】【解答】(1)由图可知,A装置中仪器a的名称是试管;
(2)①该反应属于固液不加热反应,发生装置可选B;
②用E装置,即排水法收集O2,当集气瓶口有大气泡冒出时,说明已经集满;
(3)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有毒,散逸到空气中,会污染空气,二氧化硫能与水反应,故用水吸收二氧化硫,二氧化硫与稀硫酸、氯化钠溶液不反应,二氧化硫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水,故可用氢氧化钠溶液代替水。
故答案为:C。
【分析】(2)根据过氧化氢反应原理,反应属于固液不加热反应,选择发生装置。
根据排水法收集O2的注意事项分析。
(3)根据二氧化硫的性质分析。
19.【答案】(1)B
(2)钠/Na
(3)Al2O3
(4)Mg2+
(5)核外电子层数
【知识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化学相关人物及贡献
【解析】【解答】(1)1869年,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元素周期表的科学家是门捷列夫。
故答案为:B。
(2)表中与锂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元素是钠元素,是因为它们最外层电子数相等。
(3)由第8号元素(氧元素)和第13号元素(铝元素)的原子形成化合物是氧化铝,在氧化铝中,铝元素的化合价是+3,氧元素的化合价是-2,根据在化合物中元素的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知,氧化铝中铝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比是2:3,因此氧化铝的化学式为Al2O3。
(4)某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其示意图如图所示: , 说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层失去了2个电子,在原子中,核外电子数=质子数=2+8+2=12,该离子是镁离子,可以表示为Mg2+。
(5)表中3至10号元素位于第二周期,11至18号元素位于第三周期,分析其原子结构规律可知,每一周期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 相同。
【分析】一般情况下,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的,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大于4的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等于4的,既不容易得到电子,也不容易失去电子,因此最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元素化学性质相似;
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元素原子核外电子层数=元素的周期数。
20.【答案】(1)154.0
(2)4
(3)解:生成碳酸钙沉淀的质量:10g+90g+100g-192.0g=8.0g
设10g该食用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
x=8.48g
该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
答:该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84.8%。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解答】(1)根据表格数据可知,第一次加入20.0g氯化钙溶液,生成沉淀:10g+90g+20g-118.0g=2.0g;第2次加入20.0g氯化钙溶液,生成沉淀:118.0g+20.0g-136.0g=2.0g;同理第3次生成沉淀:136.0g+20.0g-M=2.0g,则M=154.0g,故填“154.0g”;
(2)第四次生成沉淀:154.0g+20.0g-172.0g=2.0g;第五次生成沉淀:172.0g+20.0g-192.0g=0g,可判断第4次恰好完全反应,故填“4”;
【分析】(1)前四次生成沉淀质量都为2g,所以结合质量守恒定律计算即可;
(2)第四次生成沉淀2.0g;第五次生成沉淀0g,可判断第4次恰好完全反应;
吉林省长春市榆树市四校联考2023年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一、单选题
1.空气中含量最多,医疗上常用来制成冷冻麻醉剂的气体是(  )
A.氮气 B.氧气 C.稀有气体 D.水蒸气
【答案】A
【知识点】氮气及稀有气体的用途
【解析】【解答】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固态的氮气变成气态的气体会吸热,它可制成冷冻麻醉剂。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氮气的性质分析。
2.(2022·绿园模拟)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下列物质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  )
A.水 B.金刚石 C.氢气 D.氯化钠
【答案】B
【知识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解析】【解答】A. 水是由非金属组成的化合物,是由分子构成的,故不符合题意;
B. 金刚石是固态非金属单质,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故符合题意;
C. 氢气是气态非金属单质,是由分子构成的,故不符合题意;
D. 氯化钠是由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由离子构成的,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一般情况下,金属单质、固态非金属单质和稀有气体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大部分盐、碱和活泼金属氧化物都是由离子直接构成;其余物质,都有分子直接构成。
3.(2020九上·郁南期末)分类法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
A.纯净物:纯净的空气、水、沼气
B.由原子构成物质:氦气、氮气、汞
C.空气污染物:NO2、SO2、CO2
D.氧化物:冰、干冰、过氧化氢
【答案】D
【知识点】物质的简单分类
【解析】【解答】A. 纯净的空气、沼气属于混合物,故A不符合题意;
B. 氮气是由氮分子构成,故B不符合题意;
C. 二氧化碳不属于空气污染物,故C不符合题意;
D. 冰(固态水)、干冰(固态二氧化碳)、过氧化氢都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的化合物,都属于氧化物,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 A、由单一物质组成的物质称为纯净物。
B、一般情况下,金属单质、固态非金属单质和稀有气体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
C、空气的污染物是主要有害气体和可吸入颗粒物,有害气体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臭氧等。
D、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4.科学实验必须按规范进行操作如图所示,下列实验操作规范的是(  )
A.取少量氯化钠 B.闻药品的气味
C.滴加液体 D.配制氯化钠溶液
【答案】B
【知识点】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
【解析】【解答】A. 取用药品时,瓶塞应该倒放在桌面上,故错误,不符合题意;
B. 打开药品瓶塞,瓶口在前下方离鼻孔约0.5米,用手轻轻地在瓶口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孔,故正确,符合题意;
C. 胶头滴管加液时,不能伸入试管,更不能接触试管,故错误,不符合题意;
D. 在量筒里不能溶解固体物质,故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取用药品时,瓶塞应该倒放在桌面上。
B、根据正确闻气体气味的操作分析。
C、根据胶头滴管使用的注意事项分析。
D、根据量筒的使用注意事项分析。
5.(2023·宽城模拟)中国是世界上最早酿酒的国家之一。下列关于乙醇(C2H5OH)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乙醇属于氧化物
B.乙醇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
C.乙醇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D.乙醇是由碳原子、氢原子、氧原子构成的
【答案】B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化学式的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A、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乙醇含有三种元素,不符合题意;
B、乙醇化学式为C2H5OH,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符合题意;
C、乙醇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碳元素质量分数最大,不符合题意;
D、乙醇分子是由碳原子、氢原子、氧原子构成,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氧化物的概念进行分析;
B、根据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进行分析;
C、根据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进行分析;
D、根据乙醇是由分子构成进行分析。
6.(2022·云南)辣椒具有温中散寒,除湿开胃的功效。下表是某辣椒的主要营养成分信息,其中含量最高的营养素是(  )
营养成分 蛋白质 脂肪 糖类 维生素
每100g含 1.4g 0.3g 3.7g 63.0mg
A.蛋白质 B.脂肪 C.糖类 D.维生素
【答案】C
【知识点】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
【解析】【解答】根据表中数据可知,营养素由高到低依次是糖类、蛋白质、脂肪、维生素。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表格中的数据,进行分析。
7.我国科学家研发了一种室温下可充电的电池,电池的总反应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X的化学式是C
B.反应前后各元素化合价均改变
C.该反应中涉及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
D.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答案】B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不变,反应前有3C、6O、4Na,反应后有4Na、2C、6O、X,所以X的化学式是C,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 反应前有钠单质,反应后有碳单质,反应前后碳、钠元素化合价均改变,氧元素的化合价不变,故错误,符合题意;
C. 我国科学家研发了一种室温下可充电的电池,该反应中涉及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D. 该反应反应物为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物是新的单质和新的化合物,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不变分析。
B、在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规定为零。
在化合物中元素的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C、根据我国科学家研发了一种室温下可充电的电池分析。
D、根据置换反应的特点分析。
8.(2022·绿园模拟)下列含碳物质的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碳单质,都具有导电性
B.CO和CO2都有毒,都是污染空气的有害气体
C.木炭、石蜡分别在O2中燃烧,都发生了化合反应
D.碳酸氢钠(NaHCO3)是焙制糕点所用的发酵粉的主要成分
【答案】D
【知识点】空气的污染与防治;化合反应及其应用;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
【解析】【解答】A. 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碳单质,但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所以二者的物理性质存在着较大差异,石墨具有导电性,而金刚石没有导电性,故A不符合题意;
B. 一氧化碳是污染空气的有害气体,二氧化碳没有毒性,是空气的成分之一,不属于污染空气的有害气体,故B不符合题意;
C.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石蜡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化合反应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一种新物质的反应,即化合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故石蜡燃烧生成物为两种,不是化合反应,故C不符合题意;
D. 碳酸氢钠(NaHCO3)受热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会使糕点松软,故是焙制糕点所用的发酵粉的主要成分,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碳单质,但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物理性质存在着较大差异。
B、一氧化碳是污染空气的有害气体,二氧化碳没有毒性。
C、根据化合反应的特点分析。
D、根据碳酸氢钠的性质分析。
9.下列实验设计不正确的是(  )
A.用 10mL 量筒量取 8.0mL水 B.用湿润pH试纸测某溶液的pH
C.用燃烧法区分棉布和腈纶布料 D.用NaOH 溶液除去H2中的HCl
【答案】B
【知识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解析】【解答】A. 可以用10mL量筒量取8.0mL水,故设计正确,不符合题意;
B. 不能用湿润pH试纸测某溶液的pH,是因为测定酸性或碱性溶液时,相当于稀释溶液,会导致测定结果不准确,故设计不正确,符合题意;
C. 灼烧时,棉布燃烧后出现散灰,腈纶燃烧后出现球状物质,故设计正确,不符合题意;
D. 氢氧化钠能和氯化氢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故设计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量筒量程选择的依据有两点:一是保证量取一次,二是量程与液体的取用量最接近。
B、不能用湿润pH试纸测某溶液的pH,是因为测定酸性或碱性溶液时,会导致测定结果不准确。
C、灼烧时,棉布燃烧后出现散灰,腈纶燃烧后出现球状物质。
D、氢氧化钠能和氯化氢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
10.(2020九上·乌拉特前旗期末)下表中是某同学对部分化学知识的归纳,有错误的是(  )
A物质的性质与用途 B微观粒子与物质的构成
N2常温下化学质稳定----充氮包装 氦气密度小、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探空气球 金属铜-由铜原子构成 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
C元素与物质的组成 D日常生活经验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铝元素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氮元素 区别硬水与软水---常用肥皂水检验 使煤燃烧更旺-----把煤做成蜂窝状
A.A B.B C.C D.D
【答案】C
【知识点】基础知识点归纳
【解析】【解答】A、氮气常温下化学质稳定,所以可用于充氮包装;氦气密度小、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所以可用来填充探空气球,A不符合题意;
B、金属铜由铜原子构成,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B不符合题意;
C、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C符合题意;
D、常用肥皂水检验硬水与软水,加入肥皂水搅拌,出现泡沫较多的是软水,较少的是硬水;把煤做成蜂窝状增大了燃料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促进了煤炭的燃烧,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分析
B、根据物质的微粒构成分析
C、根据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分析
D、根据促进燃烧的方法及检验硬软水的方法分析
二、填空题
11.(2023·宽城模拟)用正确的化学用语填空。
(1)3 个氢原子   ;
(2)氢气的化学式   ;
(3)氢氧根离子   。
【答案】(1)3H
(2)H2
(3)OH-
【知识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解析】【解答】(1)氢元素的元素符号前面加上相应的数字可以表示多个氢原子,3 个氢原子表示为3H;
(2)氢气是由氢分子构成的,一个氢分子由两个氢原子构成,化学式为H2;
(3)氢氧根离子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原子团,在许多化学反应中做为一个整体参加反应,氢氧根离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化学式为:OH-。
【分析】认清化学用语表示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元素还是化合价,在正确的化学用语前或者其他位置添加适当的数字表示正确的含义,据此分析。
12.钙是人体必需元素。如图为钙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
(1)钙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2)牛奶、豆类等食物含钙丰富,这里的“钙”指的是    填“单质”、“元素”或“原子”;
(3)人体若缺钙,可服用补钙剂。
①缺钙可能导致的健康问题是    填“骨质疏松”或“贫血”;
②服用主要成分为CaCO3的某钙片,与胃酸(含有HCl)反应后钙才能被吸收。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答案】(1)40.08
(2)元素
(3)骨质疏松;
【知识点】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物质的元素组成
【解析】【解答】(1)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0.08。
(2)牛奶、豆类等食物含钙丰富,这里的“钙”等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这里的”钙“所指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
(3)①钙主要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使骨骼和牙齿具有坚硬的结构支架,幼儿和青少年缺钙会患佝偻病或发育不良,老年人会患骨质疏松。
②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分析】(1)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分析。
(2)根据宏观上,元素组成物质。
(3)①根据钙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分析。
②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
13.2022年3月22日是第30个世界水日,今年的主题是“珍惜地下水,珍视隐藏的资源”。根据水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净水:自来水厂净化水时加明矾的作用   ;
(2)验水:用肥皂水检验地下水是硬水还是软水,产生浮渣多的则为   ;
(3)探水:通过氢气燃烧或   实验,可证明水的元素组成。
【答案】(1)吸附水中悬浮的杂质,使其沉降
(2)硬水
(3)电解水
【知识点】水的组成;水的净化;硬水与软水
【解析】【解答】(1)自来水厂净水过程分为:沉淀、过滤、吸附、消毒,其中沉淀过程加入明矾,明矾溶于水会形成胶状物,胶状物可以吸附杂质,加速沉降。
(2)用肥皂水可以检验地下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其中产生泡沫多的是软水,产生浮渣多的是硬水。
(3)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以及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都可以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分析】(1)根据明矾在净水过程中的作用分析。
(2)根据软硬水的区分方法分析。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分析。
14.(2022·绿园模拟)2022年初春,吉林省部分地区发生了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在医务人员、志愿者的持续奋战和广大群众共同参与下战胜了疫情,下表是消杀新冠肺炎病毒常用的消毒剂。
消毒剂名称 有效成分 使用浓度 使用方法以及注意事项
“84”消毒液 次氯酸钠(NaClO) 0.2%-0.5% 物体表面喷雾。避光、戴口罩、戴防护手套。阴凉、通风处保存。
过氧乙酸消毒液 过氧乙酸(C2H4O3) 0.3%-0.5% 衣物、玩具等浸泡。戴口罩、戴橡胶手套,在阴凉处保存。
医用酒精消毒液 酒精(C2H5OH) 70%-75% 物体表面擦拭。喷雾法酒精浓度过低,消毒效果差;空气中酒精蒸气体积分数达到3%,遇明火会发生空气爆燃危险
(1)表格中的三种消毒剂都属于   (选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2)次氯酸钠(NaClO)中钠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氯元素显示的化合价为   ;
(3)实验室欲用20%的过氧乙酸溶液,配制0.5%的过氧乙酸溶液,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细口瓶和   ;
(4)医用酒精消毒液给物体表面消毒,宜采用的方法是   (选填“擦拭法”或“喷雾法”)。
【答案】(1)混合物
(2)+1
(3)量筒
(4)擦拭法
【知识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纯净物和混合物
【解析】【解答】(1)表格中的三种消毒剂都是由多种物质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
(2)次氯酸钠(NaClO)中钠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氯元素的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可得:(+1)+x+(-2)=0,x=+1;
(3)用浓溶液配制稀溶液,实验步骤及所需仪器为:计算、量取(量筒、胶头滴管)、混匀(烧杯、玻璃棒)、装瓶贴标签(细口瓶),故还需量筒;
(4)医用酒精消毒液给物体表面消毒,宜采用的方法是擦拭法,因为乙醇具有可燃性,防止发生火灾。
【分析】(1)根据混合物的特点分析。
(2)根据在化合物中,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计算。
(3)根据用浓溶液配制稀溶液,实验步骤及所需仪器分析。
(4)根据乙醇的性质分析。
15.如图为探究硝酸钾的溶解性实验过程,结合KNO3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烧杯②中溶质的质量是   g。
(2)其中溶液一定达到饱和状态的是   (填序号)。
(3)烧杯①②③中溶液的质量由大到小顺序为   。
【答案】(1)6.32
(2)②④/④②
(3)③②①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解析】【解答】(1)由KNO3溶解度曲线可知,20℃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则20g水中最多溶解硝酸钾的质量==6.32 g;
(2)据图可以看出,烧杯①②③④中只有②④中有未完全溶解的硝酸钾,所以②④一定是饱和溶液;
(3)由KNO3溶解度曲线可知,20℃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 g,可推出烧杯①的溶液质量=20 g+4 g=24 g,根据小问(1)可计算出烧杯②中溶液的质量=20 g+6.32 g=26.32 g,烧杯③进行了升温,将8 g的硝酸钾全部溶解到20 g的水中,所以溶液的质量=20 g+8 g=28 g,根据上述计算结果可知,溶液的质量的大小顺序为:③>②>①。
【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16.我国承诺:年“碳达峰”,年“碳中和”,体现大国担当。丁仲礼院士认为“碳中和”是让人为排放的,被人为努力和自然过程所吸收。
(1)Ⅰ、碳排放
查阅图,动植物呼吸    填“能”或“不能”释放。
(2)Ⅱ、碳中和
查阅图,的自然吸收途径有    填图中序号。
(3)Ⅲ、碳利用
我国科学家在实验室实现以和为原料人工合成淀粉,若用人工合成淀粉假设反应过程中无其它含碳物质的加入和损失,理论上制得淀粉的质量为    。
【答案】(1)能
(2)④⑥
(3)54
【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
【解析】【解答】(1)查阅图,动植物呼吸能释放CO2。
(2)查阅图,CO2的自然吸收途径有④、⑥。
(3)由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质量不变可知,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与生成的淀粉中碳元素的质量相等,则用88gCO2人工合成淀粉的质量==54g
【分析】(1)根据呼吸作用的原理分析。
(2)根据图示中吸收二氧化碳的途径分析。
(3)根据化学方程式,利用二氧化碳的质量分析计算。
17.(2022·鞍山模拟)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做粗盐(只含有难溶性杂质)提纯实验,并用所得的精盐配制50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一:粗盐提纯
图中操作有错误的是   (填数字序号):
(2)操作⑥中,当观察到蒸发皿中出现   时,停止加热。
(3)操作③中所加水的量尽量要少,理由是   。
(4)实验二:用提纯得到的精盐配制50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
计算:需要氯化钠   g,蒸馏水   mL(水的密度为1g/mL);
(5)称量、量取:量取水的体积时,若俯视读数,所配制溶液的质量分数会   (选填“偏大”或“偏小”或“不变”);
(6)溶解: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   。
装瓶、贴标签。
【答案】(1)⑤
(2)较多固体
(3)减少蒸发时间
(4)3;47
(5)偏大
(6)加速溶解
【知识点】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解析】【解答】(1)图中操作有错误的是⑤,过滤时应该用玻璃棒引流;
(2)操作⑥中,当观察到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使水分蒸干;
(3)操作③中所加水的量尽量要少,理由是减少蒸发时间;
(4)需要氯化钠的质量为:50g×6%=3g,蒸馏水的质量为:50g-3g=47g,47g的体积是47mL;
(5)量取水的体积时,若俯视读数,量取的水偏少,所配制溶液的质量分数会偏大;
(6)溶解时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加速溶解。
【分析】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一般步骤:取样、称量、量取、溶解,转移,贴签;在溶解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搅拌、加入溶解;溶质质量分数=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100%。
三、综合题
18.(2022·绿园模拟)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并验证气体化学性质的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1)A装置中仪器a的名称是   ;
(2)实验室以H2O2溶液为原料制取O2:
①应选用的气体发生装置为   (填序号);
②用E装置收集O2,当气体收集满瓶时,观察到的现象是   。
(3)F装置所示实验中,能代替水更好地吸收有毒气体,可选用____(填序号)。
A.稀硫酸 B.NaCl溶液 C.NaOH溶液
【答案】(1)试管
(2)B;集气瓶口有大气泡冒出
(3)C
【知识点】气体的净化;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氧气的收集方法
【解析】【解答】(1)由图可知,A装置中仪器a的名称是试管;
(2)①该反应属于固液不加热反应,发生装置可选B;
②用E装置,即排水法收集O2,当集气瓶口有大气泡冒出时,说明已经集满;
(3)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有毒,散逸到空气中,会污染空气,二氧化硫能与水反应,故用水吸收二氧化硫,二氧化硫与稀硫酸、氯化钠溶液不反应,二氧化硫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水,故可用氢氧化钠溶液代替水。
故答案为:C。
【分析】(2)根据过氧化氢反应原理,反应属于固液不加热反应,选择发生装置。
根据排水法收集O2的注意事项分析。
(3)根据二氧化硫的性质分析。
19.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部分信息,请根据下表回答有关问题:
(1)1869年,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元素周期表的科学家是____(填字母序号);
A.张青莲 B.门捷列夫 C.拉瓦锡 D.汤姆生
(2)表中与锂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元素是   ;
(3)由第8号元素和第13号元素的原子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
(4)某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其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该离子的符号是   ;
(5)表中3至10号元素位于第二周期,11至18号元素位于第三周期,分析其原子结构规律可知,每一周期元素原子的   相同。
【答案】(1)B
(2)钠/Na
(3)Al2O3
(4)Mg2+
(5)核外电子层数
【知识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化学相关人物及贡献
【解析】【解答】(1)1869年,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元素周期表的科学家是门捷列夫。
故答案为:B。
(2)表中与锂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元素是钠元素,是因为它们最外层电子数相等。
(3)由第8号元素(氧元素)和第13号元素(铝元素)的原子形成化合物是氧化铝,在氧化铝中,铝元素的化合价是+3,氧元素的化合价是-2,根据在化合物中元素的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知,氧化铝中铝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比是2:3,因此氧化铝的化学式为Al2O3。
(4)某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其示意图如图所示: , 说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层失去了2个电子,在原子中,核外电子数=质子数=2+8+2=12,该离子是镁离子,可以表示为Mg2+。
(5)表中3至10号元素位于第二周期,11至18号元素位于第三周期,分析其原子结构规律可知,每一周期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 相同。
【分析】一般情况下,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的,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大于4的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等于4的,既不容易得到电子,也不容易失去电子,因此最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元素化学性质相似;
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元素原子核外电子层数=元素的周期数。
四、计算题
20.(2022·河北模拟)用沉淀法测定食用碱样品(含少量氯化钠杂质)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取10g样品加90g水完全溶解制成溶液,逐次滴加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氯化钙溶液,(化学方程式:)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次数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加入CaCl2溶液的质量/g 20.0 20.0 20.0 20.0 20.0
反应后溶液的总质量/g 118.0 136.0 M 172.0 192.0
请根据实验数据分析解答下列问题:
(1)表中数据M的值为   。
(2)第   次恰好完全反应。
(3)该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答案】(1)154.0
(2)4
(3)解:生成碳酸钙沉淀的质量:10g+90g+100g-192.0g=8.0g
设10g该食用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
x=8.48g
该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
答:该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84.8%。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解答】(1)根据表格数据可知,第一次加入20.0g氯化钙溶液,生成沉淀:10g+90g+20g-118.0g=2.0g;第2次加入20.0g氯化钙溶液,生成沉淀:118.0g+20.0g-136.0g=2.0g;同理第3次生成沉淀:136.0g+20.0g-M=2.0g,则M=154.0g,故填“154.0g”;
(2)第四次生成沉淀:154.0g+20.0g-172.0g=2.0g;第五次生成沉淀:172.0g+20.0g-192.0g=0g,可判断第4次恰好完全反应,故填“4”;
【分析】(1)前四次生成沉淀质量都为2g,所以结合质量守恒定律计算即可;
(2)第四次生成沉淀2.0g;第五次生成沉淀0g,可判断第4次恰好完全反应;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山东省青岛市莱西市2022-2023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化学试题(答案)

下一篇: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坊区2022-2023八年级下学期期末物理试卷(图片版无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