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化学反应的限度同步练习(含解析)2022-2023上学期高二化学沪科版(2020)选择性必修1

2.2化学反应的限度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关于甲醇制氢反应CH3OH(g)+H2O(g)CO2(g)+3H2(g)  H>0,既可以加快反应速率,又可以提高H2平衡产率的措施有
A.加入催化剂 B.增大压强 C.升高温度 D.降低CO2(g)浓度
2.利用合成气(CO和)在催化剂作用下合成甲醇:(Q>0),反应体系中CO的平衡转化率α(CO)与温度、压强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升高温度,平衡常数减小
B.
C.在不同温度、压强下进行该反应,α(CO)不可能相等
D.若,则合成气中
3.体积相同的甲、乙两个容器中分别充入等物质的量的SO2和O2,在相同温度下发生反应:2SO2(g)+O2(g)2SO3(g),并达到化学平衡。在这个过程中,甲容器保持体积不变,乙容器保持压强不变,若甲容器中SO2的转化率为p%,则乙容器中SO2的转化率
A.等于p% B.大于p% C.小于p% D.无法判断
4.已知下列反应的平衡常数:①S(s)+O2(g)SO2(g),K1;
②H2(g)+S(s)H2S(g),K2;
则反应H2(g)+SO2(g)O2(g)+H2S(g)的平衡常数是
A.K1-K2 B.K1·K2 C. D.
5.用活性炭还原NO2可防止空气污染,其反应原理为2C(s)+2NO2(g) N2(g)+2CO2(g)。在密闭容器中1 mol NO2和足量C发生上述反应,反应相同时间内测得NO2的生成速率与N2的生成速率随温度变化的关系如图1所示;维持温度不变,反应相同时间内测得NO2的转化率随压强的变化如图2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1中的A、B、C三个点中只有C点达平衡状态
B.图2中E点的v逆小于F点的v正
C.图2中平衡常数K(E)=K(G),则NO2的平衡浓度c(E)=c(G)
D.在恒温恒容下,向图2中G点平衡体系中充入一定量的NO2,与原平衡相比,NO2的平衡转化率减小
6.在溶液中存在如下平衡:,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将固体溶于少量水中得到绿色溶液
B.将固体溶于大量水中得到蓝色溶液
C.向溶液中加入少量固体,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D.向溶液中加入固体,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7.改变反应容器体积使压强变化,但下列化学反应的平衡不发生移动的是
A.
B.
C.
D.
8.对于可逆反应:(正反应放热),下列图象中正确的是
A. B. C. D.
9.可逆反应2SO2(g)+O2(g) 2SO3(g) 达到平衡状态时,保持恒温恒容向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O2,设K为平衡常数,Q为浓度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Q变小,K不变,O2转化率减小 B.Q不变,K变大,SO2转化率减小
C.Q增大,K不变,SO2转化率增大 D.Q不变,K变大,O2转化率增大
10.关于C(s)+H2O(g)CO(g)+H2(g)的平衡常数(K)书写形式,正确的是
A. B. C. D.
11.可逆反应N2(g)+3H2(g)2NH3(g) ΔH<0,达到平衡后,下列选项中采用的三种方法都能使氢气的转化率增大的是
A.升高温度、降低压强、增加氮气
B.降低温度、增大压强、加入催化剂
C.升高温度、增大压强、增加氮气
D.降低温度、增大压强、分离出部分氨气
12.对于可逆反应:2A(g)+B(g)2C(g) △H<0,下列各图中正确的是
A. B.
C. D.
13.如图的曲线是表示其他条件一定时,2NO+O22NO2(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反应中NO的转化率与温度的关系曲线,图中标有a、b、c、d四点,其中表示未达到平衡状态且v(正)>v(逆)的点是
A.a点 B.b点 C.c点 D.d点
14.化学平衡常数K的数值大小是衡量化学反应进行程度的标志,在常温下,下列反应的平衡常数的数值如下:
2NO(g)N2(g)+O2(g) K1=1×1030
2H2(g)+O2(g)2H2O(g) K2=2×1081
2CO2(g)2CO(g)+O2(g) K3=4×10-92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常温下,NO分解产生O2的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1=c(N2) c(O2)
B.常温下,2H2O(g)=2H2(g)+O2(g),此时平衡常数的数值约为5×10-82
C.常温下,NO、H2O、CO2三种物质分解放出O2的倾向由大到小的顺序为H2O>NO>CO2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15.温度为T℃,向体积不等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分别加入足量活性炭和,发生反应:,反应相同时间,测得各容器中的转化率与容器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时,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为
B.图中c点所示条件下,
C.向a点平衡体系中充入一定量的,达到平衡时,的转化率比原平衡大
D.容器内的压强:
二、填空题
16.t1℃时,将2molSO2和1molO2通入体积为2L的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SO2(g)+O2(g)2SO3(g),2min时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此时测得反应物O2还剩余0.8mol,请填写下列空白:
(1)从反应开始到达化学平衡,生成SO3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平衡时SO2转化率为______。
(2)下列叙述能证明该反应已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_____(填标号)。
A.容器内压强不再发生变化
B.SO2的体积分数不再发生变化
C.容器内气体原子总数不再发生变化
D.相同时间内消耗2nmolSO2的同时消耗nmolO2
E.相同时间内消耗2nmolSO2的同时生成nmolO2
(3)t2℃时,若将物质的量之比n(SO2)∶n(O2)=1∶1的混合气体通入一个恒温恒压的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时,混合气体体积减少了20%。SO2的转化率为_____。
17.回答下列问题:
Ⅰ.一定条件下,在容积为的密闭容器中, A、B、C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n随时间t的变化如图所示。已知达到平衡后,降低温度,A的体积分数减小。
(1)达到平衡后加压,C的含量_______(填写“变大”“变小”或“不变”)。
(2)该反应的反应速率v随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
①根据图判断,在时刻改变的外界条件是_______。
②a、b、c对应的平衡状态中,A的转化率最大的是状态_______。
Ⅱ.在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发生反应 。如图所示为气体分解生成和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压强的关系。
(3)该反应的逆反应是_______(填“吸热反应”或“放热反应”)。
(4)N点的体积分数是_______。
(5)M点对应的平衡常数_______(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计算,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
18.在2L的密闭容器中,将4molA和2molB混合,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3A(g)+2B(g)4C(g)+2D(g)。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生成1.6molC,计算此条件下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和A的平衡转化率____、____。
三、原理综合题
19.CO和都是大气污染物,用CO作还原剂,将转化为硫磺,具有重要的意义,发生化学反应为: 。
(1)已知相关物质的标准生成焓(由压强为100 kPa,温度298 K下最稳定单质生成标准状态下1 mol物质的热效应或焓变)如下表:
物质化学式 CO(g)
标准生成焓() 25.58
计算_______。
(2)将2 mol CO和1 mol 置于1 L密闭容器中制取硫,分别用及作催化剂,进行上述反应,同时伴有其他副反应发生,20 min时的转化率、硫的产率及其选择性(硫的选择性)在不同温度下的关系如图甲和图乙所示,反应物的转化率随温度升高而逐渐增大的原因是_______;由图可知工业上应采用合适的催化剂为_______,理由是_______;图甲在420℃时,上述反应中的化学反应速率为_______。
(3)当一定温度时,正逆反应速率表达式分别为:、(、分别为正逆反应速率常数,只与温度有关),温度T时,平衡常数K=_______(用、表示),温度升高,K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
20.二氧化碳催化加氢制甲醇,有利于减少温室气体二氧化碳。合成总反应[]在起始物时,在不同条件下达到平衡,设体系中甲醇的物质的量分数为,在下的、在下的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用各物质的平衡分压表示总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___________。
(2)图中对应等压过程的曲线是___________,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
(3)当时,的平衡转化率___________,反应条件可能为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A.加入催化剂反应速率加快,但平衡不移动,H2的平衡产率不变,选项A不合题意;
B.增大压强即缩小体积,反应物、生成物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加快,该反应正反应是一个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故增大压强平衡逆向移动,H2的平衡产率减小,选项B不合题意;
C.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该反应正反应是一个吸热反应,则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H2的平衡产率增大,选项C符合题意;
D.降低CO2(g)浓度反应速率减慢,减小生成物浓度,平衡正向移动,H2的平衡产率增大,选项D不符合题意;
答案选C。
2.C
【分析】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平衡常数减小;反应为气体分子数减小的反应,相同条件下,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CO的平衡转化率增大,故;
【详解】A.由分析可知,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平衡常数减小,A正确;
B.由分析可知,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CO的平衡转化率增大,故,B正确;
C.温度、压强均会改变平衡移动,由图可知,不同温度、压强下进行该反应,α(CO)可能相等,C错误;
D.若,则反应中投料比等于反应的系数比,故合成气中,D正确;
故选C。
3.B
【详解】根据题意,甲、乙两容器可设为如图所示的装置。
2SO2(g)+O2(g) 2SO3(g)的正反应是气体分子数减小的反应。甲容器保持体积不变,反应过程中压强变小;乙容器保持压强不变,反应过程中体积减小,达到平衡状态时乙容器转变为丙容器。丙对于甲,相当于增大压强,则平衡正向移动,因此乙容器中SO2的转化率大于甲容器中SO2的转化率,若甲容器中SO2的转化率为p%,乙容器中SO2的转化率大于p%;
故答案为:B。
4.C
【详解】①S(s)+O2(g)SO2(g),K1=;②H2(g)+S(s)H2S(g),K2;根据盖斯定律,将热化学方程式②-①,整理可得反应:H2(g)+SO2(g)O2(g)+H2S(g),其化学平衡常数K=;
故合理选项是C。
5.C
【详解】A.由2C(s)+2NO2(g)N2(g)+2CO2(g)可知,NO2的生成速率(逆反应速率)应该是N2的生成速率(正反应速率)的二倍时才能使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即达到平衡,只有C点满足,故A正确;
B.由图2知,E点反应未达到平衡,F点反应达到平衡,且压强E<F,则E点的v逆小于F点的v正,故B正确;
C.由题中信息可知,维持温度不变,即E、G两点温度相同,平衡常数K(E)=K(G),混合气体中气体压强与浓度有关,压强越大,体积越小,浓度越大,所以G点压强大,浓度大,即c(E)<c(G),故C错误;
D.在恒温恒容下,向G点平衡体系中充入一定量的NO2,等效于加压,平衡逆向移动,NO2的平衡转化率减小,故D正确;
故选:C。
6.C
【详解】A.固体溶于少量水中,溶液中同时存在和离子,黄色和蓝色混合得到的是绿色,故A正确;
B.将固体溶于大量水中得到的是它的稀溶液,铜离子主要以存在,溶液显蓝色,故B正确;
C.溶液中加入少量固体,氯离子和银离子生成氯化银沉淀,溶液中氯离子浓度减小,根据平衡移动原理,平衡正向移动,故C错误;
D.向溶液中加入固体,溶液中氯离子浓度增大,根据平衡移动原理,平衡逆方向移动,故D正确;
答案C。
7.A
【分析】对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且反应前后气体的体积不等,则改变压强平衡将发生移动,以此来解答。
【详解】A.为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改变压强平衡不移动,故A选;
B.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改变压强平衡发生移动,故B不选;
C.为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改变压强平衡发生移动,故C不选;
D.为气体体积增大的反应,改变压强平衡发生移动,故D不选;
综上所述,答案为A。
8.B
【详解】A.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平衡后继续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所以交点后逆反应速率应该大于正反应速率,A错误;
B.该反应放热,压强相同时,温度升高平衡逆向移动,A的物质的量分数越大;该反应为气体系数之和减小的反应,温度相同时,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A的物质的量分数减小,图像正确,B正确;
C.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达到平衡所需时间越短,且反应放热,温度越高,A的物质的量分数越大,C错误;
D.增大压强,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且正反应速率应该大于逆反应速率,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B。
9.A
【详解】浓度商Q=,容器容积不变,向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O2,分母变大,所以浓度商Q减小;
当可逆反应2SO2(g)+O22SO3(g)达到平衡状态后,保持温度,则平衡常数K不变;
加入一定量的O2,平衡正向移动,促进了SO2的转化,但是氧气自身的转化率降低;
故选A;
10.C
【详解】平衡常数等于生成物浓度的幂次方乘积除以反应物的幂次方乘积;注意固体和纯液体不写在计算式中,则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故选:C。
11.D
【分析】为了使H2的转化率增大,一般使可逆反应3H2(g)+N2(g) 2NH3(g)△H<0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增大氢气的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但会导致H2的转化率减小;该反应为气体体积减小的放热反应,所以可以降低温度,增大压强都能向正反应方向移动,H2的转化率增大,催化剂不改变平衡移动,分离出部分氨也能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H2的转化率增大;
【详解】A.升高温度、降低压强,平衡逆向移动,氢气转化率降低,A错误;
B.催化剂改变反应速率,不影响平衡移动,B错误;
C.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氢气转化率降低,C错误;
D.降低温度、增大压强、分离出部分氨气,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H2的转化率增大,D正确;
故选D。
12.A
【详解】A.升高温度化学反应速率加快,达到平衡的时间短,该反应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温度升高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ω(C)减小,A项正确;
B.根据反应前后的化学计量数的大小可以看出,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且v(正)>v(逆),B项错误;
C.催化剂同等程度地改变正逆反应速率,平衡不发生移动,平衡时c(C)不变,C项错误;
D.该反应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温度升高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A的转化率降低,根据反应前后的化学计量数的大小可以看出,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A的转化率增大,温度的曲线不正确,D项错误;
答案选A。
13.C
【分析】此图为温度-转化率曲线,曲线上的点代表平衡状态,a点、b点均在线上,表示a点与b点均达到平衡状态。非曲线上的点代表非平衡状态,非平衡状态会向着平衡状态进行(即同温下曲线上点方向),据此分析。
【详解】A.a点为平衡状态的点,A错误;
B.b点为平衡状态的点,B错误;
C.c点在平衡曲线下方,应向平衡方向移动,NO的转化率将增大,说明反应没达到平衡,且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即v(正)>v(逆),C正确;
D.d点在平衡曲线上方,应向平衡方向移动,NO的转化率将减小,说明反应没达到平衡,且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即v(正)<v(逆),D错误;
故答案选C。
14.B
【详解】A.常温下,2NO(g)N2(g)+O2(g)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1=,故A错误;
B.正逆反应的平衡常数互为倒数,常温下,2H2O(g)=2H2(g)+O2(g),此时平衡常数的数值为,故B正确;
C.平衡常数越大,放出O2的倾向越大,常温下,NO、H2O、CO2三种物质分解放出O2的倾向由大到小的顺序为NO>H2O>CO2,故C错误;
D.以上说法中B正确,故D错误;
选B。
15.D
【分析】由反应 可知容器体积越大,压强越小,反应往正方向移动,NO2的转化率提高,由图象可知,相同时间,a,b为已达到平衡点,c还未达到平衡,利用化学平衡常数和等效平衡进行分析。
【详解】A. a点时反应达到平衡,NO2转化率为40%,则
T℃时,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为,故A错误;
B. 图中c点还未达到平衡,反应往正方向进行,v(正)>v(逆),故B错误;
C. 向a点平衡体系中充入一定量的NO2,等效于加压,平衡逆移,转化率降低,C错误;
D.由A可知a点时容器内气体物质的量为1.2mol;b点时反应三段式为
则b点容器内气体物质的量为1.4mol,由于V1<V2,则Pa:Pb>6:7,故D正确;
故答案选:D。
16.(1) 0.1mol L-1 min-1 20%
(2)ABE
(3)80%
【详解】(1)列三段式有

则v(SO3)==0.1mol L-1 min-1;平衡时SO2转化率=×100%=20%;
(2)A.反应前后体积不同,即压强不再发生变化达到平衡,A正确;
B.SO2的体积分数不再改变,达到平衡状态,B正确;
C.反应中遵循原子守恒,不能由此判断是否平衡,C错误;
D.反应同向进行,不能由此判断是否平衡,D错误;
E.消耗2nmolSO2的同时生成nmolO2,即符合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达到平衡状态,E正确;
故选ABE。
(3)设SO2、O2的物质的量均为1mol,反应过程中总物质的量减小了2mol×20%=0.4mol,由2SO2(g)+O2(g) 2SO3(g),可知当总的物质的量减小0.4mol时,SO2反应了0.8mol,其转化率为80%。
17.(1)变大
(2) 升高温度 a
(3)放热反应
(4)40%
(5)1
【详解】(1)根据图示可知:随着反应的进行,A、B物质的量减少,C物质的量增加,说明A、B是反应物,C是生成物,3 mol后三种物质的物质的量都不再发生变化,说明该反应为可逆反应。在3 min内A、B、C改变的物质的量分别是0.3 mol、0.6 mol、0.6 mol,改变的物质的量的比为1:2:2,故该反应方程式为:A(g)+2B(g)2C(g)。该反应的正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压强,化学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正反应方向移动,故达到平衡后C的含量变大;
(2)①已知达到平衡后,降低温度,A的体积分数减小。,说明降低温度化学平衡正向移动,该反应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在t3时刻改变条件时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且逆反应速率大于正反应速率,化学平衡逆向移动,故改变的条件是升高温度;
②t3时刻改变条件后化学平衡逆向移动,导致A的转化率降低;t5时刻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但仍然相等,化学平衡不移动,平衡正向移动A的转化率增大,所以A转化率最大时生成物C体积分数最大的是a点;
(3)根据图像可知:在压强不变时,升高温度H2S的平衡转化率增大,说明升高温度,化学平衡正向移动,则该反应的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则逆反应为放热反应;
(4)根据图示可知:在N点时H2S的平衡转化率为50%,假设反应开始时n(H2S)=1 mol,则平衡时n(H2S)=0.5 mol,n(H2)=0.5 mol,n(S2)=0.25 mol,在相同外界条件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气体的物质的量的比,则H2的体积分数为;
(5)假设反应开始时加入1 mol H2S,M点时H2S的平衡转化率为50%,则根据物质反应转化关系可知平衡时n(H2S)=0.5 mol,n(H2)=0.5 mol,n(S2)=0.25 mol,n(总)=0.5 mol+0.5 mol+0.25 mol=1.25 mol,则p(H2S)=p(H2)=,p(S2)= ,所以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Kp=。
18. 0.38 30%
【详解】容器体积为2L,则初始投料为2mol/LA和1mol/LB,平衡生成的C的浓度为0.8mol/L,根据题意列三行式有
所以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0.38,A的平衡转化率为×100%=30%。
19.(1)
(2) 温度升高,催化剂活性增大,化学反应速率加快 420℃时硫的选择性约为1,但是用作催化剂时反应物的转化率更高、硫的产率更高
(3) 减小
【详解】(1)标准生成焓由压强为100 kPa,温度298 K下最稳定单质生成标准状态下1 mol物质的热效应或焓变,因此由盖斯定律计算;
(2)因为反应放热,若平衡转化率会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其不受催化剂影响,因此反应未达到平衡,温度升高催化剂活性增大,反应速率加快,相同时间内,转化率增大,产率增大;图甲和图乙相对比,当420℃时硫的选择性基本都到1,但是用作催化剂时反应物的转化率更高、硫的产率更高;;
(3)达平衡时,;因为反应放热,温度升高,平衡逆向移动,K减小。
20.(1)
(2) b 总反应,升高温度时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甲醇的物质的量分数变小
(3) 33.3% ,210℃ ,250℃
【详解】(1)结合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
(2)总反应为气体体积减小的放热反应,当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或减小压强时,平衡逆向移动,减小,则a为250℃下的曲线,b为下的曲线。
(3)当时,设、起始物质的量分别为a、,转化了b,列三段式:
始/ 0 0
转/
平/
,得,的平衡转化率;分析题给图象,时,曲线a相应的点表示温度250℃、压强,曲线b相应的点表示压强、温度210℃。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浙江省高考化学三年(2021-2023)模拟题分类汇编17卤素及其化合物(2)(含解析)

下一篇:5.1 硫及其化合物 同步练习题(含解析) 2022-2023高一下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