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专练:实验题 八年级下册物理期末专项训练 人教版(含答案)
1.图所示是探究“物体动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示意图.
(1)多次让物体从斜面的不同高度由静止滚下,该实验要探究的是物体动能的大小与物体____的关系.
(2)分别在水平桌面上的C、C’处放置相同的木块.再将质量不同的A、B两球(mA>mB)分别从两斜面的相同高度处由静止释放,观察到A球将木块撞的更远.由此得出结论_____.
(3)该实验物体的动能是指物体_____(选填“A”或“B”).
(4)该实验物体动能的大小是通过____来反映的.
(5)该实验物体的速度是指物体A从斜面上由静止滚下与物体B碰撞时____(选填“碰撞前A”、“碰撞后A”、“碰撞前B”或“碰撞后B”)的速度,它是通过___ (选填“高度”或“质量”)来改变的.
(6)实验中多次让物体从斜面的同一高度上由静止滚下时,应改变____(选填“物体A”或“物体B”)的质量,这是为了研究物体动能与物体质量的关系.
2.在“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实验中,两杯中分别盛有深度相同的水和浓盐水。
(1)实验前,先检查压强计探头、胶管和U形管的连接是否漏气,再经过调整使U形管两侧液面______;
(2)如图所示,探头在液体中的深度相同,由实验现象可知:在深度相同时,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______;
(3)固定图中探头的位置不动,向甲容器中慢慢加水(未溢出),当两个U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相同时,烧杯底部受到液体压强的大小关系是p水______p盐水(选填“>”“<”或“=”)。
3.初二同学在学习声音有关知识后,课外活动小组同学通过自制土电话,探究通话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如下是他们实验前设计的表格。
序号 杯子 线的材料 线的松紧 线的长度(m) 线的粗细(mm2) 通话效果
1 塑料杯 塑料线 松 6 1.6 \
2 塑料杯 塑料线 紧 6 0.5 \
3 塑料杯 塑料线 紧 6 1.6 \
4 塑料杯 尼龙线 紧 10 0.8 \
5 塑料杯 细铜线 紧 10 1.6 \
6 纸 杯 尼龙线 紧 10 0.8 \
7 易拉罐 尼龙线 紧 10 0.8 \
(1)他们设计的第________次实验是研究通话效果与线的松紧的关系。
(2)他们设计的第4、6、7次实验是研究__________。
(3)探究过程中常常采用下列一些步骤:①得出结论②实验探究③提出猜想④分析归纳。你认为完成本探究的全过程,所采取的步骤的合理顺序应该是什么?(只填写数字代号)_____。
(4)在上述过程中,采用的探究方法叫做________。
4.如图“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实验装置。在两侧挂上等质量钩码,纸片保持静止。
(1)挂上质量不等的钩码,纸片不能保持静止,说明平衡的两个力的_____相等;
(2)将纸片转动一定的角度,保证二力作用方向相反。释放后纸片马上转回来,说明平衡的两个力一定作用在_____;
(3)将纸片撕开,两块纸片都不能保持静止,说明平衡的两个力必须作用在_____。
5.某同学按照如图所示的操作,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1)物体受到的重力为______N;
(2)物体全部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是______N;
(3)由______两图可得出结论: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4)由______两图可得出结论: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无关;
(5)由D、E两图可得出结论: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液体的______有关。
6.小明同学在“探究液体内部压强规律”的实验中,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操作:
(1)如图8所示,探究液体内部压强规律的仪器是_____;由(c)、(d)两图可知液体内部压强与盛液体的容器形状_____(选填“有关”或“无关”).
(2)由(a)、(b)两图可知:_____;要探究液体压强与密度的关系,应选用_____两图进行对比.
7.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中:(每个钩码质量相等,杠杆上每小格等距)
(1)将杠杆的中点O挂在支架上,调节杠杆两端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目的是_________.
(2)杠杆平衡后,小英同学在图甲所示的A位置挂上两个钩码,可在B位置挂上_____个钩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3)取下B位置的钩码,改用弹簧测力计拉杠杆的C点,使杠杆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当弹簧测力计由位置1转至位置2的过程中,杠杆在水平位置始终保持平衡(如图乙),测力计示数将____________.
(4)接着小英把支点选到B点,如图丙,在A点挂一个钩码,在E点挂3个钩码,杠杆也恰好水平静止,她觉得此时不满足杠杆平衡条件,小英的问题在于__________.
(5)完成以上实验后,小英利用杠杆来测量杠杆的机械效率.实验时,竖直向上拉动弹簧测力计,使挂在较长杠杆下面的钩码缓缓上升.实验中,将杠杆拉至图丁中虚线位置,测力计的示数F=_____N,钩码总重G为1.0N,钩码上升高度h为0.1m,测力计移动距离s为0.3m,则杠杆的机械效率为_____%(结果精确到0.1%).其他条件不变,如果把钩码由A移至B,O、C位置不变,此杠杆的机械效率将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8.为了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小夏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实验所用棉布比木板表面粗糙)。
(1)实验过程中,弹簧测力计应沿水平方向拉着物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__________知识,可知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2)在这四次实验中,滑动摩擦力最小的是__________(选填“甲”、“乙”、“丙”或“丁”)。
(3)比较乙、丙两次实验,是为了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__________是否有关。
(4)比较甲、丁两次实验,发现甲实验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大于丁实验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小夏由此得出结论: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你认为他的结论是__________的(选填“正确”或“错误”),理由是__________。
(5)小夏对实验装置进行改进后,如图戊所示,当他再进行实验时,发现效果更好。请你说出改进后的优点是___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9.“探究物体的动能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杨力同学让同一钢球A分别从不同的高度由静止开始滚下,观察木块B被撞击后移动的距离s,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他控制了钢球的_____一定,通过改变钢球的高度来改变钢球滚到水平面时的______。
(2)观察木块被撞击后移动的距离的长短,是利用转换法观察和比较_________的大小,若水平面绝对光滑,本实验将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达到探究目的。
10.在探究浮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时,实验桌上的器材有:弹簧测力计、细线、体积相同的长方体铁块和铝块、两个分别装有适量水和酒精的烧杯。小阳和同学们根据生活中的经验和已学的物理知识,进行猜想和讨论,总结出可能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有:①浸入液体的深度h、②浸在液体的体积V浸、③液体的密度ρ液、④物体的密度ρ物。针对这四个猜想,他们计划按照①②③④的顺序逐一研究:
(1)在验证猜想①时,需要控制不变的物理量有_________(选填序号);
(2)为验证猜想③,部分实验操作如下,请补充完整:
a.用调好的弹簧测力计测出铝块受到的重力G,将水的密度ρ水、酒精的密度ρ酒精和G记录在表格中;
b.将挂在测力计下的铝块浸没在水中,不碰烧杯,静止时,记录测力计示数F1;
c._________________,静止时,记录测力计示数F2;
d.利用公式F浮=____________ 计算出浮力大小并记录;
e.分析数据,得出结论。整理器材。
11.小明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阻力对运动的影响”,让小车从斜面同一高度处由静止滑下,分别标记出小车在水平的毛巾、棉布、木板表面的停止位置。
(1)小车在相同斜面同一高度由静止滑下,是为了使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______相同;
(2)标记a是小车在______(选填“毛巾”、“棉布”、“木板”)表面停下来的位置;
(3)在上述实验中,小车在毛巾表面运动全程中的速度变化量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在木板表面运动全程中的速度变化量;分析可知,水平表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______(选填“快”或“慢”);
(4)在此实验基础上通过推理可知:力A______(选填“是”或“不是”) 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5)上述实验结论是小明在分析实验现象的基础上,经过科学推理得出的。下列得出实验结论的过程与该实验相同的是______;
A.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B.探究二力平衡条件
C.探究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 D.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的因素
(6)小明想:在不增加实验器材的情况下,该实验装置也可以用来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______有关。
12.我们身边的物理无处不在,可以利用身边的矿泉水瓶做小实验来说明一些科学知识。
(1)双手挤压空矿泉水瓶可以使瓶子变形,如果施加的力增大,瓶子变形程度就加大,这表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压力的_____有关;
(2)在空矿泉水瓶侧壁不同高度的地方锥出上、中、下三个小孔,往里面倒满水,可以观察到水从三个小孔流了出来,其中_____(选填“上”、“中”或“下”)孔流出的水喷得最急最远;
(3)往空矿泉水瓶内注入少量的热水,摇晃后倒掉并立即盖紧瓶盖,过一会儿发现瓶子慢慢向内凹陷,这说明_____;
13.小阳身边只有量筒、烧杯、溢水杯和水,他利用如图所示器材测量一个塑料块的密度。简要的实验步骤如下:
(1)如图甲将量筒、溢水杯和烧杯放在水平桌面上,使溢水杯中的水面与溢水口相平;
(2)如图乙将待测塑料块轻轻放入溢水杯的水中,静止后,把溢到烧杯中的水倒入量筒中,记录量筒中水的体积;
(3)如图丙用细针将待测塑料块压入溢水杯的水中,使其浸没,把溢到烧杯中的水再倒入量筒中,记录量筒中水的体积。
由上述实验可知,塑料块的质量为______g,塑料块的密度为______kg/m3。
14.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认为:如果要使一个物体持续运动,就必须对它施加力的作用.而伽利略则认为:运动的物体并不需要力来维持.到底谁说得对呢?为了探究这个问题,小明和同学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为了研究小车在不同的阻力(摩擦力)作用下速度的变化情况,小明在实验中是通过改变________来改变小车受到的阻力的;
(2)为了探究阻力对运动的影响,实验时应控制________保持不变,你认为小明是通过________的操作来实现这一目的的.
(3)本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在较平滑木板上运动时,小车运动的距离较________,速度减小得较________;
(4)根据小明观察到的现象,推理出运动的小车不受阻力,将做________运动;
(5)以上探究过程运用了“理想实验”的方法,想想看:在探究________(填实验名称)时也运用了此方法.
15.如图所示,用手提着已校零的弹簧测力计,测量一个放在水平桌面上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从图甲所示位置(此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0)开始,匀速竖直向上移动,记下手移动的距离和对应的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并描出图象如图乙所示,当时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是______N,从开始提升到,弹簧测力计对物体所做的功是______J。
()
()
参考答案:
1. 速度 速度相同时,物体质量越大,动能越大 A 木块B运动的距离 碰撞前A 高度 物体A
2. 相平 越大 <
3. 1、3 通话效果与杯子材料(材质、种类等合理均可)的关系 3241 控制变量法
4. 大小 同一条直线上 同一个物体上
5. 4 1 B、C C、D 密度
6. U形管压强计 无关 液体的密度一定,深度越深,液体内部压强越大 (b)、(c)
7. 消除杠杆自重的影响 3 先变小后变大 没有消除杠杆自重的影响 匀速 0.5 66.7% 变大
8. 二力平衡 丁 接触面粗糙程度 错误 没控制压力一定 不用匀速拉动木板
9. 质量 速度 动能 不能
10. ②③④ 将挂在测力计下的铝块浸没在酒精中
11. 速度 木板 等于 慢 不是 C (接触面)粗糙程度
12. 大小 下 大气压的存在
13. 20 0.8×103
14. 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小车到达水平面的速度 将小车从斜面同一高度释放 远 慢 匀速直线 真空不能传声
15. 0.9 0.4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