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检测题(含解析)2022---2023下学期高二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第二章《 分子结构与性质》检测题
一、单选题
1.降低硫含量是裂化汽油精制处理的关键。S-Zorb技术使用Ni/ZnO作脱硫吸附剂脱除噻吩()中硫原子的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过程①涉及极性键和非极性键的断裂
B.过程③中参加反应的ZnS和的物质的量之比是2:3
C.过程④通入发生的是置换反应
D.总反应式为 +3H2+2O2 +SO2+2H2O
2.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旧键的断裂,新键的形成”,据此你认为下列变化不属于化学反应的是
A.天然气燃烧 B.金刚石变成石墨
C.氯化钠熔化 D.五氧化二磷吸水
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B.在气态单质分子中不一定存在着共价键
C.冰中存在的作用力有共价键与氢键
D.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才是离子化合物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邻羟基苯甲酸的沸点高于对羟基苯甲酸的沸点
B.能层序数的原子轨道最多可容纳16个电子
C.可与水形成氢键这种化学键
D.铯原子的2s与5s电子云轮廓图均为球形,但其半径不同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电子式表示KBr的形成过程:
B.只含有离子键
C.质量数为12的C原子符号为
D.HCl的电子式为H:Cl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所有分子中都存在化学键 B.共价键的成键原子只能是非金属元素原子
C.任何情况下,σ键的强度比π键的大 D.σ键能单独存在,而π键一定不能单独存在
7.现有下列两组命题,②组命题正确,且能用①组命题正确解释的是( )
选项 ①组 ②组
A H—I键的键能大于H—Cl键的键能 HI比HCl稳定
B H—I键的键能小于H—Cl键的键能 HI比HCl稳定
C HI分子间的范德华力大于HCl的 HI的沸点比HCl的高
D HI分子间的范德华力小于HCl的 HI的沸点比HCl的低
A.A B.B C.C D.D
8.下列过程中共价键被破坏的是( )
A.碘升华 B.乙醇溶于水 C.HCl气体溶于水 D.氢氧化钠熔化
9.制取H2O2的反应为Na2O2+H2SO4+10H2O=Na2SO4·10H2O+H2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a+的结构示意图 B.Na2O2中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
C.H2O2的电子式为 D.H2O2为非极性分子
10.乙烯是石油化学工业的重要原料,其产量可以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学工业的发展水平。下列关于乙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含σ键、π键 B.化学键均为非极性共价键
C.碳原子均采取sp2杂化 D.所有原子均位于同一平面
11.下表中各粒子、粒子对应的立体结构及解释均正确的是
分 子 立体结构 原 因
A 甲醛(HCHO) 平面三角形 C原子采用sp2杂化且C原子的价电子均参与成键
B 三氯甲烷(CH3Cl) 正四面体 C原子采用sp3杂化且C原子的价电子均参与成键
C 铵根离子() 三角锥型 N原子采用sp3杂化且4个N-H完全一样
D 水分子(H2O) 直线型 O原子采用sp3杂化但O原子有两对价电子未参与成键
A.A B.B C.C D.D
12.光气(COCl2)是一种重要的有机中间体。反应CHCl3+H2O2=COCl2↑+HCl+H2O可用于制备光气。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CHCl3为非极性分子 B.H2O2的电子式为
C.沸点: H2O2>CHCl3 D.COCl2中碳原子的轨道杂化类型为sp3杂化
13.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A.酸性:H2CO3C.碱性:Ba(OH)214.下列有关共价键和键参数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1个乙烯()分子中含有5个键和1个键
B.C—H键比Si—H键的键长更短,故比更稳定
C.、、三种分子的键角依次增大
D.碳碳双键比碳碳单键的键能更大,故碳碳双键更稳定
15.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①热稳定性:H2O>HF>H2S
②熔点:Al>Na>K
③ⅡA族元素的阳离子与上周期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排布
④元素周期表中从ⅢB族到ⅡB族10个纵行的元素都是金属元素
⑤多电子原子中,在离核较近的区域内运动的电子能量较高
⑥已知H2SO4(aq)+2NaOH(aq)=2H2O(l)+Na2SO4(aq)△H=﹣114.6kJ·mol﹣1 则中和热为57.3kJ·mol﹣1
⑦两个非金属元素原子间只可能形成共价键,而含金属元素的化合物中一定含离子键
A.②④⑥ B.①⑤⑥ C.①⑤⑦ D.②③④
二、填空题
16.已知:三聚氰胺的结构为
(1)三聚氰胺分子中的氮原子、碳原子的杂化方式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NH3的空间构型为___________
(3)三聚氰胺分子中含___________个σ键
17.在分子中
(1)的价层电子对的空间构型为___________
(2)以极性键相结合,具有正四面体结构的分子是___________
(3)以极性键相结合,具有三角锥型结构的分子是___________
(4)以极性键相结合,具有V型结构的分子是___________
(5)以极性键相结合,而且共价键的极性最大的是___________
18.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3种物质的沸点数据如下表:
物质 乙醇 二甲醚 四氯化碳
相对分子质量 46 46 154
沸点/℃ 78 -23 76.5
乙醇沸点比相对分子质量相同的二甲醚、相对分子质量是其三倍多的四氯化碳还要高的原因是_______。
(2)金属钠和金属锌分别和硫酸铜溶液作用,前者不能置换出铜,后者能,试解释原因_______。
19.Ⅰ.磷化铝和磷化氢都是粮食储备常用的高效熏蒸杀虫剂。回答下列问题:
(1)基态磷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图(轨道表达式)___________。
(2)磷化氢在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有大蒜臭味的有毒气体。以下关于,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A.是非极性分子 B.分子中有未成键的孤对电子
C.它的分子构型是平面三角形 D.磷原子采用杂化方式
(3)工业制备的流程如图所示:
①黄磷和烧碱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次磷酸属于___________(填“一”“二”或“三”)元酸。
②若起始时有参加反应,则整个工业流程中共生成___________(不考虑产物的损失)。
(4)N与P同主族,和的键角分别为和,试分析的键角大于的原因为___________。
Ⅱ.亚磷酸及其钠盐可用于农药中间体以及有机磷水处理剂的原料。已知亚磷酸是二元弱酸,常温下向溶液中滴加等浓度的溶液,混合溶液中含磷粒子的物质的量分数与溶液的关系如图所示:
(1)亚磷酸的___________。
(2)反应的平衡常数的数值为___________。
20.完成下列问题。
(1)[Cr(NH3)3(H2O)2Cl]2+中配体分子NH3、H2O以及分子PH3的空间结构和相应的键角如图所示。
PH3中P的杂化类型是_______。
(2)键能是衡量共价键稳定性的参数之一、CH3OH键参数中有_______种键能数据。CH3OH可以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的原因是_______。
21.重氮化合物是一类活泼的化合物,在有机合成方面有着重要应用。重氮化合物A在光照及甲醇参与反应的条件下经过一系列活泼中间体转化为F的路线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为研究反应历程,A中的羰基上的碳原子用13C标记,这种研究方法称为___________。
(2)B1中的一个碳原子含有未共用电子对,易与B2相互转化或转化为C,B2的官能团名称为___________;上述路线中与B1、B2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___________(填标号)。
(3)从结果上看,C和CH3OH生成E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写出CH2=C=O与CH3CH2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不要求写出中间体)。
(4)E不稳定,能自发转化为F,说明稳定性C=O___________C=C(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理由是___________(从键参数的角度说明)。
(5)X、Y是二十多年前才发现的两种生物碱,在室温下可相互转化:
含N+的中间体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
22.羰基硫(COS)的结构与CO2类似,可作粮食熏蒸剂,防治虫类、真菌对粮食的危害。完成下列填空。
(1)碳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硫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式是_______,氧原子核外有_______种能量不同的电子。从结构上看,乙硫醇(CH3CH2SH)可视为乙醇中氧原子被硫替代而得的一种有机物,其分子中S-H的极性_______CH3CH2OH分子中O-H的极性(填“>”、“=”或“<”)。
(2)与CO2相同,COS中所有原子最外层也都满足8电子结构,COS属于_______分子(填“极性”或“非极性”),COS沸点_______CO2沸点(填“>”、“=”或“<”)。
(3)羰基硫可用H2S和CO混合加热制得,反应方程式如下:CO+H2S COS+H2。反应中起被还原的元素_______,氧化产物是_______。
23.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密切相关。
现有下列七种物质 : ①氯水 ②氦气 ③ 过氧化钠 ④ 硫酸 ⑤碘 ⑥硫酸氢钠 ⑦氯化钠 回答下列问题:
(1)不存在化学键的是______(填序号,下同),属于共价化合物的是_______________。
(2)碘的升华属于__________变化(填“物理”、“化学”),化学键_________(填“是”、“未”)发生变化。过氧化钠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NaHSO4溶于水,电离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NaHSO4在熔融状态下存在的离子为________。
(4)其他平衡类同化学平衡,已知氯水中存在下列平衡 Cl2+H2O HCl +HClO, HClO H++ClO-。则氯水中含有的分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设计实验证明氯化钠为离子化合物___________________。
24.(1)铜与类卤素反应生成,中含有π键的数目为_______;类卤素对应的酸有两种,理论上硫氰酸()的沸点低于异硫氰酸()的沸点,其原因是_______。
(2)与可以任意比例互溶,除因为它们_______。
(3)乙二胺()分子中氮原子的杂化类型为_______;乙二胺和三甲胺均属于胺,但乙二胺比三甲胺的沸点高得多,原因是_______。
25.二氧化氯是一种绿色消毒剂,常温常压下为黄绿色气体,易溶于水。常见的化学合成方法有氧化法和还原法。
(1)过硫酸盐氧化法:用原料亚氯酸钠和过硫酸钠直接反应,操作简单,同时可得到副产品。
①制备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②原料亚氯酸钠的阴离子中原子的杂化方式为___________,副产品中阴离子的空间构型为___________。
(2)盐酸还原法:此法制得的二氧化氯消毒液中常含有和两种主要成分。为测定某二氧化氯消毒液中的浓度,进行如下实验:量取二氧化氯消毒液于锥形瓶中,加蒸馏水稀释到25.00mL,再向其中加入过量溶液,充分振荡;用标准溶液滴定,消耗标准溶液5.50mL;加入稀调节溶液,再用标准溶液滴定,第二次滴定消耗溶液20.00mL。
已知:
①计算该二氧化氯消毒液中的物质的量浓度___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②若实验中调节溶液时稀硫酸用量不足,将导致测得的浓度____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A.由题中图示可知,反应①方程式为,该反应中涉及C-S极性键断裂和中H-H非极性键断裂,A正确;
B.由题中图示可知,反应③的方程式为,该过程参加反应的ZnS和的物质的量之比是1:2,B错误;
C.④, 是置换反应,C正确;
D.由题中图示找出反应物为、、;Ni/ZnO作催化剂;生成物为、、,再结合原子守恒书写方程式,选项中反应式正确,D正确;
故选C。
2.C
【分析】在变化过程中有“旧键的断裂,新键的形成”的就发生了化学反应,即有新物质生成的就发生了化学反应,否则没有发生化学反应,据此判断。
【详解】A.天然气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所以该反应属于化学反应,故A不符合;
B.金刚石变成石墨,有新物质生成,所以属于化学反应,故B不符合;
C.氯化钠受热熔化只是状态发生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符合;
D,五氧化二磷吸水生成磷酸,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不符合;
故选C。
3.A
【详解】A.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例如NaOH中含有共价键,属于离子化合物,A错误;
B.在气态单质分子中不一定存在着共价键,例如稀有气体分子,B正确;
C.冰是固态水,其中存在的作用力有共价键与氢键,C正确;
D.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D正确;
答案选A。
4.D
【详解】A.由于对羟基苯甲酸可以形成分子间氢键,故邻羟基苯甲酸的熔、沸点比对羟基苯甲酸的熔、沸点低,故A错误;
B.能层n=4的原子轨道最多可容纳32个电子,故B错误;
C.氢键不是化学键,故C错误;
D.所有原子任一能层的s电子云轮廓图都是球形,能层越大,球的半径越大,故D正确;
故选D。
5.A
【详解】A.K失去一个电子被Br得到形成KBr故正确,A正确;
B.Na2O2中,O与O之间形成共价键,B错误;
C.质量数为12的C原子符号为 ,C错误;
D.HCl的电子式为,D错误;
故选A。
6.D
【详解】A.稀有气体分子是单原子分子,没有化学键,A项错误;
B.共价键也存在于金属元素原子和非金属元素原子之间,如、等,B项错误;
C.大多数分子中,σ键的强度都比π键的大,但有少数例外,如,C项错误;
D.分子中单键中只含σ键,双键和三键中含π键和σ键,所以σ键能单独存在,而π键一定不能单独存在,D项正确;
答案选D。
7.C
【详解】A.HCl比HI稳定,是由于H-Cl键键能大于H-I键键能,故A错误;
B.HCl比HI稳定,是由于H-Cl键键能大于H-I键键能,故B错误;
C.HI沸点比HCl高,是由于HI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HCl的相对分子质量,HI分子间作用力大于HCl分子间作用力,故C正确;
D.HI沸点比HCl高,是由于HI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HCl的相对分子质量,HI分子间作用力大于HCl分子间作用力,故D错误;
答案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非金属氢化物的稳定性、沸点与物质结构的关系,是学生易混淆的知识点,物质的稳定性属于化学性质,比较的是分子内共价键的强弱,而物质的沸点是物质的物理性质,比较的是分子间的作用力(范德华力或氢键)的大小。
8.C
【分析】当共价化合物溶于水发生电离或共价化合物参加化学反应生成新物质时,共价键被破坏,据此分析。
【详解】A.碘升华破坏的是分子间作用力,故A不选;
B.乙醇是非电解质,溶于水不发生电离,共价键没有被破坏,故B不选;
C.HCl为共价化合物,溶于水发生电离,共价键被破坏,故C选;
D.氢氧化钠熔化,破坏离子键,共价键没有被破坏,故D不选;
故答案为C。
9.B
【详解】A.Na+的核电荷数为11,A错误;
B.过氧化钠为离子化合物,含离子键,氧原子之间为共价键,B正确;
C.过氧化氢中氧原子之间共用1对电子,电子式为:,C错误;
D.过氧化氢分子中正负电荷重心不重合,为极性分子,D错误;
故选B。
10.B
【详解】A.乙烯分子的结构式为,单键全是含σ键,双键中有1个σ键、1个π键,所以乙烯中含σ键、π键,故A正确;
B.乙烯分子中的C-H键为极性共价键,故B错误;
C.碳原子形成3个σ键,无孤电子对,价电子对数为3,均采取sp2杂化,故C正确;
D.碳原子形成3个σ键,无孤电子对,价电子对数为3,所有原子均位于同一平面,故D正确;
选B。
11.A
【详解】A.甲醛中C采取sp2杂化,C原子形成3个键和1个键,C上没有孤电子对,HCHO为平面三角形,A正确;
B.三氯甲烷中,因为有一个H被Cl取代,是四面体结构但不是正四面体结构,故B错误;
C.铵根离子中含有4个H,属于正四面体结构,故C错误;
D.水分子中由于O有两对孤电子对,是V形分子,故D错误;
答案选A。
12.C
【详解】A.CH4为非极性分子,3个H被Cl代替得到的CHCl3为极性分子,A项错误;
B.H2O2是共价化合物,电子式为 ,B项错误;
C.H2O2分子间有氢键,沸点高于CHCl3,C项正确;
D.COCl2中含有碳氧双键,碳原子为sp2杂化,D项错误;
答案选C。
13.D
【详解】A. 醋酸和碳酸钙反应制取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苯酚钠溶液反应制取苯酚,故酸性:C6H5OH B. 一般来说晶体的熔点: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BN是原子晶体,溴化镁是离子晶体,SiCl4是分子晶体,故晶体的熔点:BN >MgBr2> SiCl4,故B错误;
C. 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越强,金属性Ba>Ca,所以碱性:Ca(OH)2D. 氨气中含有氢键,故沸点:PH3故选:D。
14.D
【详解】A.1个乙烯分子中含有4个C—H键和1个碳碳双键,单键是键,双键中有1个键和1个键,则分子中含有5个键和1个键,故A正确;
B.非金属原子间形成共价键的键长越短,共价键越强,分子越稳定,C—H键比Si—H键的键长短,则C—H键比Si—H键的键能大,故比更稳定,故B正确;
C.是V形结构,键角为105°,是正四面体形结构,键角为,是直线形结构,键角为180°,三种分子的键角依次增大,故C正确;
D.碳碳双键比碳碳单键的键能大,但碳碳双键中含有1个键和1个键,碳碳单键只含有1个键,碳碳双键中的键易断裂,所以碳碳单键更稳定,故D错误;
故选D。
15.C
【详解】:①非金属性:F>O>S,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为:HF>H2O>H2S,故①错误;②金属离子半径越小,电荷越高,金属键越大,熔点就高,则熔点:Al>Na>K,故②正确;③金属原子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电子层减少,则ⅡA族元素的阳离子与上一周期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排布,故③正确;④从ⅢB族到ⅡB族10个纵行为副族元素,均为金属元素,故④正确;⑤多电子原子中,在离核较远的区域内运动的电子能量较高,故⑤错误;⑥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 mol液态水时所释放的热量叫做中和热,故⑥正确;⑦含金属元素的化合物如氯化铝中含共价键,故⑦错误;根据分析可知,错误的有:①⑤⑦,故选C。
16.(1) sp3、sp2 sp2
(2)三角锥形
(3)15
【详解】(1)成单键的饱和氮原子,价电子数为5,σ键数为3,价层电子对数为4,杂化方式为sp3杂化,六元环中的氮原子和碳原子,均成双键,空间构型为平面三角形,杂化方式为sp2杂化。
(2)氨气中氮原子的杂化方式为sp3杂化,有一对孤电子对,因此空间构型为三角锥形。
(3)三聚氰胺分子中含有6个N—Hσ键,9个C—Nσ键,共15个σ键。
17.(1)平面正三角形
(2)
(3)
(4)
(5)
【分析】根据价层电子对理论及杂化轨道理论进行计算价层电子对数和孤对电子对数从而判断分子的空间构型。
【详解】(1)根据价层电子对理论价层电子对数为3+=3,采用sp2杂化,无孤对电子,故空间构型为平面正三角形。
(2)极性键判断非金属元素不同,根据杂化轨道理论判断,正四面结构的分子是CH4。
(3)极性键判断非金属元素不同,根据杂化轨道理论判断,三角锥结构的分子是NH3。
(4)极性键判断非金属元素不同,根据杂化轨道理论判断,V型结构的分子是H2O。
(5)极性键判断非金属元素不同,共价键极性最大,即非金属元素的电负性相差大,故应是HF。
【点睛】利用键的极性判断元素种类,根据分子的空间构型判断方法计算价层电子对数和孤对电子数来判断分子的空间构型。
18.(1)三种物质都是有机分子,分子间有范德华力,但乙醇分子间还有氢键,所以沸点更高
(2)在溶液中以水合离子形式存在,金属钠还原性强,优先还原水电离的,而锌和水不反应
【解析】(1)
三种物质都是有机分子,分子间有范德华力,但乙醇分子间还有氢键,乙醇沸点比相对分子质量相同的二甲醚、相对分子质量是其三倍多的四氯化碳还要高;
(2)
在溶液中以水合离子形式存在,金属钠还原性强,优先还原水电离的,而锌和水不反应,所以金属Na不能置换出硫酸铜溶液中的铜,而锌能置换出硫酸铜溶液中的铜。
19. B P4+3NaOH+3H2O=PH3↑+3NaH2PO2, 一 2.5 N的电负性大于P,中心原子的电负性越大,成键电子对离中心原子越近,成键电子对之间距离越小,成键电子对之间的排斥力增大,键角变大
【分析】根据P原子的电子排布式写出P原子的价电子的排布图;根据PH3的电子式及价层电子对个数判断正确选项;根据题中图示信息写出化学方程式和判断次磷酸为一元酸;根据题中图示信息写出两个方程式,由方程式判断1molP4参加反应,生成PH3的量;根据N的电负性大于P,判断NH3的键角大于PH3;根据二元弱酸亚磷酸的电离,由题中图示交点a、b两点信息,求出Ka1、Ka2;据此解答。
【详解】(1) P的原子序数为15,核内15个质子,核外15个电子,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3,基态磷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图为 ;答案为 。
(2)
A.PH3分子中P-H键是不同非金属元素之间形成的极性共价键,该分子为三角锥型结构,分子结构不对称,正负电荷重心不重合,为极性分子,故A错误;
B.PH3的结构中,P原子与每个H原子形成一对共用电子对,其电子式为,有一对孤对电子,故B正确;
C.PH3分子中价层电子对个数=3+=4,所以磷原子采用sp3杂化,PH3分子中中心原子上有一对孤电子对,所以分子构型是三角锥形,故C错误;
D.PH3分子中价层电子对个数=3+=4,所以磷原子采用sp3杂化,故D错误;
答案为B。
(3)①根据图示信息,黄磷和足量的烧碱溶液反应生成PH3和NaH2PO2,方程式为P4+3NaOH+3H2O=PH3↑+3NaH2PO2,次磷酸的化学式为H3PO2,因为NaOH足量,仅生成NaH2PO2,可推知,次磷酸H3PO2仅有一个H发生电离,确定次磷酸属于一元酸;答案为P4+3NaOH+3H2O=PH3↑+3NaH2PO2,一。
②由P4+3NaOH+3H2O=PH3↑+3NaH2PO2,2H3PO2=PH3↑+H3PO4反应可知,即P4~2.5PH3,若起始时有1molP4参加反应,则整个工业流程中共生成2.5molPH3;答案为2.5.
(4)N的电负性大于P,中心原子的电负性越大,成键电子对离中心原子越近,成键电子对之间距离越小,成键电子对之间的排斥力增大,键角变大,所以的键角大于;答案为N的电负性大于P,中心原子的电负性越大,成键电子对离中心原子越近,成键电子对之间距离越小,成键电子对之间的排斥力增大,键角变大。
Ⅱ.(1)已知亚磷酸是二元弱酸,其电离方程式为H3PO3H++,H++,则Ka1=,由题中图示知,a点时c()=c(H3PO3),c(H+)=,代入Ka1== c(H+)=;答案为。
(2)由H++可知,Ka2=,由题中图示知,b点时c()=c(),c(H+)=,代入Ka2== c(H+)=,反应的平衡常数K=====;答案为。
20.(1)sp3
(2) 三 水与甲醇均具有羟基,彼此可以形成氢键,根据相似相溶的规律,甲醇可与水以任意比混溶
【详解】(1)由PH3的空间结构可知,P原子形成3个P—H键且含1对孤电子对,则P的价层电子对数为4,其杂化类型为sp3。
(2)CH3OH分子中含有3个C—H键、1个C—O键和1个O—H键,三种共价键的键参数不同,故甲醇有三种键能数据。甲醇和水都含有羟基,彼此可以形成氢键,根据相似相溶的规律,甲醇可与水以任意比混溶。
21.(1)同位素示踪法
(2) 碳碳双键、醚键 C
(3) 加成反应 CH2=C=O+CH3CH2OH→
(4) 大于 氧原子半径比碳原子半径小,C=O键长更短,键能更大
(5)
【分析】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各种物质的的结构简式,分子式相同、结构式不同的有机化合物互称为同分异构体,E不稳定,能自发转化为F,说明E的C=C能量高于F中C=O的能量,所以C=O比C=C稳定;由于氧原子半径比碳原子半径小,C=O键长更短,键能更大,
以此来解析;
(1)
13C属于碳元素的一种同位素,该方法叫做同位素示踪法;
(2)
B2中的官能团是碳碳双键和醚键;分子式相同、结构式不同的有机化合物互称为同分异
构体,由图示可知B1、B2与C互为同分异构体;
(3)
从结果上看,C中碳氧双键其中1个键断裂,氧连接氢原子、碳原子连接-OCH3而转
化为E,反应类型是加成反应,CH2=C=O与CH3CH2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H2=C=O+CH3CH2OH→;
(4)
E不稳定,能自发转化为F,说明E的C=C能量高于F中C=O的能量,所以C=O比C=C稳定;由于氧原子半径比碳原子半径小,C=O键长更短,键能更大;
(5)
由图示可知,反应中发生了13C-N断键和C-Cl断键,13C-Cl键和C-N键的形成,所以得出含N+的中间体的结构简式为;
22.(1) 3s23p4 3 <
(2) 极性 >
(3) H COS
【解析】(1)
碳是第6号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为:,S的最外层有6个电子,最外层电子排布式是:3s23p4,相同能级中的原子能量相同,氧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4,能量不同的电子有3种,乙硫醇分子中S-H的极性小于CH3CH2OH分子中O-H的极性,因为S的电负性比O小,对键合电子的吸引力小,导致共用电子对的偏移减小,键极性减小,故答案为:;3s23p4;3;<;
(2)
COS的电子式为:,C为sp杂化,为直线形分子,但由于C=O与C=S键键长不同,空间结构不对称,为极性分子,COS与CO2均为分子晶体,COS的相对分子质量更大,范德华力更大,熔沸点更高,故答案为:极性;>;
(3)
C元素化合价从+2→+4,H化合价从+1→0,H2S做氧化剂,H元素化合价降低,被还原,CO做还原剂,其对应产物为氧化产物COS,故答案为:H;COS。
23. ② ④ 物理 未 NaHSO4=Na++H++SO42- Na+和HSO4- Cl2、H2O 、HClO 将连接石墨电极和灯泡(电流表)的导线与直流电源相连,然后将石墨电极插入熔融的氯化钠中,灯泡亮(电流表指针偏转),证明氯化钠为离子化合物
【详解】(1)稀有气体属于单原子分子,分子中没有共价键,所以②氖气中没化学键;共价化合物中一定含有共价键,一定没有离子键,所以属于共价化合物的是:④硫酸;正确答案:②; ④。
(2) 碘由固态不经过液态直接变为气态,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破坏的是分子间作用力,化学键未被破坏;过氧化钠为离子化合物,其电子式为;正确答案:物理 ; 未; 。
(3) NaHSO4属于强酸的酸式盐,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出三种离子,电离方程式为NaHSO4=Na++H++SO42- ;NaHSO4在熔融状态下,电离产生2种离子,分别为Na+和HSO4- ;正确答案:NaHSO4=Na++H++SO42- ;Na+和HSO4- 。
(4)已知氯水中存在下列平衡 Cl2+H2O HCl +HClO, HClO H++ClO-;,HCl在溶液中完全电离;根据上述平衡可知氯水中含有的分子有Cl2、H2O 、HClO;正确答案:Cl2、H2O 、HClO。
(5)离子化合物在熔融的状态下能够导电,利用此性质进行验证,操作为将连接石墨电极和灯泡(电流表)的导线与直流电源相连,然后将石墨电极插入熔融的氯化钠中,灯泡亮(电流表指针偏转),证明氯化钠为离子化合物;正确答案:将连接石墨电极和灯泡(电流表)的导线与直流电源相连,然后将石墨电极插入熔融的氯化钠中,灯泡亮(电流表指针偏转),证明氯化钠为离子化合物。
24. 或 异硫氰酸分子间可形成氢键,而硫氰酸分子间不能形成氢键 与分子之间可以形成氢键 乙二胺分子之间可以形成氢键,三甲胺分子之间不能形成氢键
【详解】(1)的结构式为,单键为σ键,三键中含有1个σ键、2个π键,故中含有π键的数目为;异硫氰酸分子间可形成氢键,而硫氰酸分子间不能形成氢键,故异硫氰酸的沸点较高,故填或、异硫氰酸分子间可形成氢键,而硫氰酸分子间不能形成氢键;
(2)与分子之间可以形成氢键,从而使溶解度增大,故填与分子之间可以形成氢键;
(3)乙二胺()中N原子形成3个σ键,含1对孤电子对,价层电子对数为4,采取杂化;乙二胺()分子之间可以形成氢键,三甲胺分子之间不能形成氢键,故乙二胺的沸点较高,故填、乙二胺分子之间可以形成氢键,三甲胺分子之间不能形成氢键。
25.(1) 杂化 正四面体
(2) 偏低
【解析】(1)
①亚氯酸钠(NaClO2)和过硫酸钠(Na2S2O8)直接反应可得ClO2,并得到副产品Na2SO4,该过程中Na2S2O8中-1价的O(过氧键)将+3价的Cl氧化为+4价,根据电子守恒可得NaClO2和Na2S2O8的系数之比为2:1,再结合元素守恒可得离子方程式为:。
②中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2+(7+1-22)=4,所以为杂化;硫酸根离子中硫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4+(6+2-24)=4,孤电子对数为0,所以空间构型为正四面体。
(2)
①第二次滴定消耗Na2S2O3溶液20.00mL,即被KClO2氧化生成的碘消耗了20.00mLNa2S2O3溶液,依据反应原理得关系式:2ClO2~2KClO2~4I2~8Na2S2O3,n(ClO2)==5.010-4mol,c(ClO2)==0.1mol/L。
②若实验中调节溶液pH时稀硫酸用量不足,则KClO2无法完全反应,则产生的碘单质偏少,消耗的标准液减小,将导致测得的ClO2浓度偏低。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第二章 海水中的重要元素——钠和氯 测试题(含解析)2022-2023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下一篇:专题5第三单元从微观结构看物质的多样性同步练习(含解析)2022-2023上学期高一化学苏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