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眉山三年(2021-2023)中考化学真题分题型分类汇编-04生活中常见的化合物
一、单选题
1.(2021·四川眉山·统考中考真题)除去下列各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和方法均正确的是
编号 物质 杂质 试剂 除杂操作方法
A CuO C(木炭) 足量稀盐酸 过滤、洗涤、干燥
B CaCl2溶液 HCl 过量CaCO3粉末 过滤
C CO2 CO O2 点燃
D NaNO3溶液 NaCl 过量AgNO3溶液 过滤
A.A B.B C.C D.D
2.(2021·四川眉山·统考中考真题)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移走蒸发皿 B.过滤
C.稀释浓硫酸 D.滴加液体
3.(2021·四川眉山·统考中考真题)如图所示的四个图像表示的变化趋势,分别对应四种操作过程,其中正确的是
A.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水稀释
B.加热一定量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C.等质量的镁和铁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
D.将一定质量的硫酸铜溶液倒入盛有铁钉的烧杯中
4.(2021·四川眉山·统考中考真题)某无色混合溶液中大量存在四种离子,其个数比为A13+:::M=1:1:3:2,则M为
A.Cu2+ B.Na+ C.C1- D.Mg2+
5.(2021·四川眉山·统考中考真题)某溶液可能含有盐酸、硫酸、硝酸钾、氯化铜中的一种或几种,为了探究其组成,向一定质量的该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钡溶液,生成沉淀的质量与所加氢氧化钡溶液的质量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过程生成的沉淀一定有氢氧化铜,可能有硫酸钡
B.加入氢氧化钡溶液至过量,共发生了三个化学反应
C.该溶液一定含有盐酸、氯化铜,可能含有硝酸钾
D.到达b点时所消耗氢氧化钡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34.2g
6.(2022·四川眉山·统考中考真题)除去下列各组物质中的杂质,所用方法可行的是
选项 物质 杂质 除杂方法
A N2 O2 通入足量水中
B NaCl固体 Mg(OH)2 加足量的稀盐酸,蒸发结晶
C CO2 CO 通过足量澄清石灰水,干燥
D CuSO4溶液 H2SO4 加足量Cu(OH)2,过滤
A.A B.B C.C D.D
7.(2022·四川眉山·统考中考真题)某无色水溶液中可能含有以下离子中的几种:H+、Mg2+、Cu2+、C1-、、,为确定其成分,小芳进行了以下实验:
①经测定,溶液pH=1;
②取部分未知溶液加入过量NaOH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过滤;
③取②的部分滤液加入BaC1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
分析上述实验,下列收对溶液中含有离子的判断正确的是
A.一定含有H+、Mg2+,可能含有 B.一定含有H+、Mg2+,,可能含有C1-
C.一定含有H+、Mg2+,可能含有Cu2+ D.一定含有H+、Mg2+、、可能含有Cu2+、C1-
8.(2022·四川眉山·统考中考真题)如图甲所示装置,同学们借助传感器监测溶液pH和温度的变化情况来探究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图乙为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变化曲线,图丙为反应过程中溶液温度的变化曲线,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由图丙可知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C.图乙曲线的c点表示该反应恰好完全反应 D.图乙曲线的d点溶液中溶质为NaCl
9.(2023·四川眉山·统考中考真题)实验小组用传感器探究稀NaOH溶液与稀盐酸反应过程中温度和pH的变化。测定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过程中有热量放出
B.30s时,溶液中溶质为HCl和NaCl
C.60s时,加入1~2滴紫色石蕊溶液变成蓝色
D.该实验是将稀盐酸加入稀NaOH溶液
10.(2023·四川眉山·统考中考真题)以下化学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将大理石保存在细口瓶中 B.将水缓慢加入浓硫酸中
C.量取液体 D.加热液体
11.(2023·四川眉山·统考中考真题)X、Y、Z、W四种元素的质子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X与W属于同一周期
B.Z与Y能形成两种常见的化合物
C.在化学反应中,Y原子易得到电子,W原子易失去电子
D.常温下,X、Y、W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水溶液pH>7
12.(2023·四川眉山·统考中考真题)实验设计是实验探究的基本环节。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对应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设计
A 鉴别白酒和白糖水 观察颜色
B 除去KCl溶液中的少量K2SO4 加适量BaCl2溶液,过滤
C 除去氨气中的水蒸气 将气体通过浓硫酸
D 探究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 将铜丝、银丝分别浸入稀盐酸溶液中
A.A B.B C.C D.D
13.(2023·四川眉山·统考中考真题)下列有关纯碱的认识错误的是
A.组成:由碳、氧和钠三种元素组成
B.性质:能与BaCl2、NaCl等盐溶液反应
C.用途:用于玻璃、造纸、纺织等的生产
D.生产:侯氏制碱法
14.(2023·四川眉山·统考中考真题)下列描述涉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服用含氢氧化铝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
B.用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
C.将铁丝浸入稀盐酸中:
D.用食醋清洗水壶中的水垢:
15.(2023·四川眉山·统考中考真题)根据如图,下列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正确的是
A.选择甲装置制取CO2,X为稀硫酸 B.选择甲装置制取H2,Y为铜粒
C.选择乙装置既可收集H2也可收集CO2 D.选择乙装置干燥O2,气流方向为b进a出
16.(2023·四川眉山·统考中考真题)下表为四种食物的近似pH,你认为胃酸过多的患者不宜多吃的食物是( )
食物 苹果汁 豆浆 玉米粥 鸡蛋清
pH 2.9-3.3 7.4-7.9 6.8-8.0 7.6-8.0
A.苹果汁 B.豆浆 C.玉米粥 D.鸡蛋清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A、加入足量稀盐酸,氧化铜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木炭和稀盐酸不反应,过滤、洗涤、干燥可得木炭,反而除去了原物质,不符合题意;
B、加入过量的碳酸钙粉末,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过滤,除去多余的碳酸钙,可得氯化钙溶液,符合题意;
C、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二氧化碳中混有少量一氧化碳,无法被点燃,且带新杂质氧气,不符合题意;
D、加入过量的硝酸银,硝酸银和氯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银和硝酸钠,除去了杂质,但是引入了新的杂质硝酸银,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D
【详解】A、加热的蒸发皿温度很高,可用坩埚钳移走正在加热的蒸发皿,不能用手直接拿,以免烫伤,实验操作不正确;
B、过滤操作中应注意“一贴、二低、三靠”,图中没用玻璃棒引流,实验操作错误;
C、稀释浓硫酸时,浓硫酸沿烧杯内壁缓缓倒入水中,边倒边搅拌,实验操作错误;
D、胶头滴管的位置不能伸入倒试管中,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实验操作错误;
答案:D。
3.C
【详解】A、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水稀释,pH逐渐减小至无限接近于7,但是不会小于7,不符合题意;
B、加热一定量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受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在该反应中,二氧化锰是催化剂,化学反应前后,二氧化锰的质量不变,但是固体质量减小,固体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逐渐增大,待完全反应后,不再变化,不符合题意;
C、等质量的镁和铁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镁比铁活泼,反应速率快,镁与稀硫酸反应:,铁与稀硫酸反应: ,镁的相对原子质量比铁小,最后镁生成氢气的质量大,符合题意;
D、将一定质量的硫酸铜溶液倒入盛有铁钉的烧杯中,铁与硫酸铜反应:,56份的铁置换出64份的铜,固体质量增加,待完全反应后,不再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D
【分析】溶液不显电性,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数与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相等,设A13+、、、M的个数分别为1、1、3、2,则已有正电荷总数为3×1=3、负电荷总数为1×1+2×3=7,则M应带7-3=4个单位正电荷,则1个M所带正电荷数为 4÷2=2;
【详解】由分析得:
A、铜离子的溶液为蓝色,不符合无色混合溶液特点,错误;
B、1个钠离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错误;
C、氯离子带负电荷,错误;
D、1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正确。
故选D。
5.C
【分析】曲线起点不是从0点出发,而是从a点出发,说明0-a段没有沉淀产生,则滴加的氢氧化钡与酸反应,且不可能是硫酸,因为硫酸钡不溶于酸,所以该溶液一定含有盐酸,一定没有硫酸,a-b段有沉淀生成,则溶液中一定有氯化铜,氢氧化钡与氯化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但无法证明是否有硝酸钾;
【详解】A、由分析可知,反应过程生成的沉淀一定有氢氧化铜,不可能有硫酸钡,选项说法不正确;
B、加入氢氧化钡溶液至过量,发生的反应有氢氧化钡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和水,与氯化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钡,共发生了两个化学反应,选项说法不正确;
C、由分析可知,该溶液一定含有盐酸、氯化铜,一定没有硫酸,可能含有硝酸钾,选项说法正确;
D、到达 b 点时产生的沉淀质量为9.8g,设与氯化铜反应的氢氧化钡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x,
与氯化铜反应的氢氧化钡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34.2g,但还有与盐酸反应的氢氧化钡,所以到达 b 点时所消耗氢氧化钡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必然大于34.2g,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C。
6.D
【详解】A、通入足量水中,氧气不易溶于水,且与水不反应,不能除去杂质,不符合题意;
B、加入足量稀盐酸,氢氧化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蒸发结晶,虽然除去了杂质,但是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镁,不符合题意;
C、通过足量澄清石灰水,一氧化碳和氢氧化钙不反应,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除去了原物质,不符合题意;
D、加入足量氢氧化铜,氢氧化铜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过滤,除去过量的氢氧化铜,可除去杂质,符合题意。
故选D。
7.B
【详解】①经测定,溶液pH=1,说明溶液显酸性,一定含有H+,一定没有,因为会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②取部分未知溶液加入过量NaOH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含有Mg2+,白色沉淀为氢氧化镁,一定没有蓝色的Cu2+;
③取②的部分滤液加入BaC1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含有,白色沉淀即为硫酸钡。
综上所述:一定含有H+、Mg2+,,可能含有C1-。
故选:B。
8.C
【详解】A、该反应是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属于复分解反应,故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由图丙可知,反应开始后温度上升,故该反应为放热反应,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图乙曲线的c点时溶液呈中性,说明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中和,故图乙曲线的c点表示该反应恰好完全反应,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D、图乙曲线的d点pH小于7,说明此时溶液呈酸性,故d点溶液中溶质除了NaCl,还有HCl,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C。
9.D
【详解】A、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由图可知反应过程中温度升高,有热量放出,说法正确;
B、由图可知30s时溶液pH小于7,溶液显酸性,说明盐酸未完全反应,故溶液中溶质为HCl和NaCl,说法正确;
C、由图可知60s时,pH大于7,所以溶液显碱性,加入1~2滴紫色石蕊溶液变成蓝色,说法正确;
D、根据pH图,反应前溶液显酸性,pH小于7,反应后溶液pH大于7,是氢氧化钠加入稀盐酸中,说法错误。
故选:D。
10.C
【详解】A、大理石是固体药品,应该保存在广口瓶中,操作错误;
B、稀释浓硫酸,应该将酸注入水中,防止液体暴沸,操作错误;
C、量取液体时,视线应与液面的凹液面保持水平,操作正确;
D、加热液体时,液体不能超过试管的三分之一,且拇指应放在长柄处,操作错误。
故选C。
11.A
【详解】根据图示:X、Y、Z、W的质子数分别是1、8、6、11,则对应的元素是H、O、C、Na。
A、X是氢元素,在第一周期,W是钠元素,在第三周期,不属于同一周期,说法错误;
B、Z是碳元素、Y是氧元素,它们能形成化合物:CO、CO2,说法正确;
C、Y是氧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6,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W是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1,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说法正确;
D、X、Y、W三种元素是H、O、Na,形成的化合物是NaOH,属于碱,常温下,NaOH的水溶液pH大于7,说法正确。
故选A。
12.B
【详解】A、白酒和白糖水均为无色液体,用观察颜色的方法不能鉴别,故选项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对应实验目的;
B、K2SO4能与适量BaCl2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钾,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实验设计能达到对应实验目的;
C、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但能与氨气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对应实验目的;
D、将铜丝、银丝分别浸入稀盐酸溶液中,均不反应,不能探究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故选项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对应实验目的;
故选:B。
13.B
【详解】A、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所以纯碱由碳、氧和钠三种元素组成,说法正确;
B、碳酸钠可以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但是碳酸钠无法和氯化钠生成气体或沉淀或水,所以碳酸钠无法和氯化钠发生反应,说法错误;
C、碳酸钠可以用于玻璃、造纸、纺织等的生产,说法正确;
D、碳酸钠的生产,可以使用侯氏制碱法,说法正确。
故选B。
14.D
【详解】A、胃酸主要成分是HCl,所以服用含氢氧化铝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是氢氧化铝和盐酸反应,化学方程式为:,书写错误;
B、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生成水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书写错误;
C、铁丝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Fe+2HCl=FeCl2+H2↑,书写错误;
D、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食醋和碳酸钙反应,生成醋酸钙、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书写正确。
故选D。
15.C
【详解】A. 实验室使用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不使用稀硫酸。因为硫酸和碳酸钙反应生成硫酸钙微溶于水,会附着在固体药品表面阻碍反应进行。错误。
B. 铜活动性比氢弱,不能和酸反应放出氢气。所以Y不能为铜。错误。
C. 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从乙a端通入,空气从b排出。氢气密度比空气小,从乙b端通入,空气从a端排出。选择乙装置既可收集H2也可收集CO2,正确。
D. 乙作洗气装置,需要药品和气体充分接触,则气体通入药品中,所以氧气从a进入。错误。
故选:C。
16.A
【详解】因为人的胃液中含有盐酸,盐酸显酸性,对于胃酸过多的人,最适宜使用的食物是显碱性的食物,以中和胃酸,玉米粥、豆浆和鸡蛋清的pH均大于7,显碱性,适宜多吃。而苹果汁的pH小于7,呈酸性,不宜多吃。故选:A。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