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 单元测试
一、单选题
1.图中实验装置或操作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A.装置甲可用于验证反应是否有生成 B.装置乙可以完成“喷泉”实验
C.装置丙可用于收集气体 D.操作丁可将浓硫酸稀释
2.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SO2具有抗氧化的作用,是一种重要的食品添加剂
B.豆科植物的根瘤菌可以将N2转化成NO,从而实现自然固氮
C.常温下可用铝制容器盛装浓硝酸,因为浓硝酸不与铝反应
D.BaCO3难溶于水且不容易被X射线透过,可用作“钡餐”
3.氨既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产品,又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如图为合成氨以及氨氧化制硝酸的流程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合成塔内发生的反应中有非极性键的断裂和极性键的生成
B.氧化炉内发生的反应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5∶4
C.使用溶液吸收尾气中的氮氧化物,和是酸性氧化物
D.向吸收塔中通入的作用是氧化
4.纯二氧化硅可用下列流程制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X的主要成分可用作木材防火剂
B.步骤Ⅰ的反应是
C.步骤Ⅱ中的稀硫酸可用来代替
D.步骤Ⅲ若在实验室完成,一般在蒸发皿中进行
5.如图所示的装置,烧瓶中充满干燥气体a,打开弹簧夹c,将滴管中的液体b挤入烧瓶内,烧杯中的液体d呈喷泉状喷出,最终几乎充满烧瓶。则a和b分别是
a(干燥气体) b(液体)
A 水
B 饱和溶液
C NO 水
D NaOH溶液
A.A B.B C.C D.D
6.应用下列装置测定氨气的组成。实验利用了氨气能还原氧化铜生成氮气、铜和水的原理。实验后测得装置D增重ag,用排水法测量得的体积为bL(已折算成标准状况)。下列有关实验描述正确的是
A.装置A用于制备氨气,可用加热氯化铵固体的装置代替
B.装置E的作用是防止水蒸气进入装置D中,若撤去装置E,则测得氮氢比偏小
C.装置B的作用是干燥氨气,可替换成无水氯化钙
D.由实验数据可以计算得到氨气分子中的氮氢个数比为
7.如图是硫元素的“价-类”二维图,图中箭头表示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c、f、g分别转化为d、e、h的反应都可以是化合反应
B.a与c可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且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C.c与过氧化钠反应得到的产物是g和O2
D.b存在于火山口附近或地壳的岩层中
8.用合金催化氧化制,其反应的微观模型如图①,含氮生成物产率随反应温度的变化曲线如图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低温不利于该反应的发生
B.时,生成的含氮产物有
C.合金催化氧化制,适宜的温度为
D.以上,可能发生反应:
9.在实验室进行少量铁粉和硫粉混合加热的实验,将其产物又进行了系列实验,流程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气体A和D含有
B.上述过程中,硫元素共参加了4个氧化还原反应
C.气体A、C混合也能生成固体F
D.不能用浓硫酸干燥气体C的原因是:
10.材料是社会进步的标志。下列有关材料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不锈钢中含有铬、镍等元素,具有很强的抗腐蚀能力
B.在钢中加入某些稀土元素,可增强钢的韧性、塑性等
C.北京冬奥会火炬“飞扬”使用的碳纤维材料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
D.盛放新冠疫苗的硼硅玻璃瓶含有的是一种复杂的氧化物
11.利用如图装置进行的制备及性质探究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使用A装置制备时,分液漏斗中应盛放浓氨水,利用了氨水的碱性弱于NaOH
B.装置B中盛放湿润蓝色石蕊试纸,打开,关闭,可证明为碱性气体
C.利用C装置模拟候氏制碱法时,可将a和c连接
D.将a和d连接验证与的配位能力强于
12.归纳与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稀硫酸与铁反应产生,酸均可与活泼金属反应产生,故稀硝酸与铁反应也一定能产生
B.HCl、HBr、HI的水溶液均为强酸,均可使溶解,生成铁盐和水
C.、均为酸性氧化物,都不能用碱石灰干燥,故都可用浓硫酸干燥
D.同主族元素及化合物一些性质具有递变性,如第ⅥA族元素氢化物沸点依次升高
13.科学的假设是实验探究的先导与价值所在。下列在假设引导下的探究肯定没有意义的是
A.探究与反应可能生成
B.探究Na与乙醇反应可能有生成
C.探究与反应可能有生成
D.探究Mg与溶液反应产生的气体中可能含有
14.利用废气制取单质硫的常见途径有:①用将部分氧化为,与剩余反应得到硫单质,总反应为;②用与反应生成,再用溶液浸取得溶液和单质硫。下列关于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与反应体现了的还原性
B.的稳定性比的强
C.途径①中,每回收硫,转移电子数为
D.途径②中每回收硫,理论消耗
二、非选择题
15.我国“蓝天保卫战”成果显著,肆虐的雾霾逐渐被遏止。科学家研究发现含氮化合物和含硫化合物在形成雾霾时与大气中的氨有关,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从物质分类的角度看,图中的物质属于酸性氧化物的有___________(填化学式)。
(2)图中物质溶于水溶液呈碱性的是___________(填化学式)。
(3)写出SO2转化为SO3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4)工业上利用氨制备一氧化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5)实验室长期保存浓硝酸,需使用棕色试剂瓶,并放置在阴凉处,其原因为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16.I.元素的“价—类”二维图体现了化学变化之美。部分含硫、氮物质的类别与硫元素和氮元素化合价的对应关系如下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实验室利用两种固体物质加热制备物质R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2)物质R→Y是工业制硝酸的重要反应,其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
(3)写出物质E的浓溶液与碳单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4)写出物质Z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当反应消耗0.3mol物质Z时,转移电子数为_______。
(5)下列有关图中所示含N、S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填标号)。
A.在催化剂的作用下,R可将Y、Z还原为X
B.图中所示的物质中,只有W、D、E属于电解质
C.用玻璃棒分别蘸取浓的R溶液和浓的W溶液,玻璃棒靠近时有白烟产生
D.Z、C、F均能与NaOH溶液反应,都是酸性氧化物
II.粗盐中含有泥沙及、、等杂质,其提纯过程一般经过以下流程:
某兴趣小组按上述方案进行粗盐提纯实验,实验室提供了粗盐样品、稀盐酸、NaOH溶液、溶液、溶液等药品以及必备的实验仪器若干。请回答下列问题:
(6)操作③按a、b、c顺序依次加入过量的试剂。若a为NaOH溶液,则c为_______。
(7)加盐酸调溶液pH的目的是_______。
(8)步骤⑥操作名称是_______。
17.硅是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的氧化物和硅酸盐约占地壳质量的90%以上。请回答下列问题:
(1)Si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____________,在SiO2中,硅原子和氧原子以___________(选填“极性共价键”、“非极性共价键”、“离子键”)连接形成立体网状结构,所以SiO2硬度大。
(2)国家速滑馆用到建筑黏合剂和防火剂硅酸钠,硅酸钠可由SiO2溶解在NaOH溶液中反应来制备,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3)生产磨砂玻璃时可以用HF溶蚀玻璃,是因为HF溶液可与SiO2反应,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4)由SiO2制备高纯度硅的工业流程如图所示,X为___________,可以循环使用的物质为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5)分类归纳是化学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依据物质的性质分析以下物质: NH4Cl、Fe2O3、CO、SO2、HNO3、Fe(OH)2、Ca(OH)2,上述物质中:
①碱性氧化物有_____________,酸性氧化物有_____________(请写化学式),
②属于碱且具有还原性的物质是___________,属于酸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二者发生反应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__(填“氧化还原反应”或“非氧化还原反应”)。
18.为纪念元素周期表诞生150周年,IUPAC等向世界介绍118位优秀青年化学家,并形成一张“青年化学家元素周期表”,其中包括8位中国青年化学家。中国学者雷晓光、姜雪峰、刘庄分别成为“N、S、Hg”元素的代言人。回答下列问题:
(1)上图为汞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汞在第___________周期。
(2)①叠氮化钠可用于汽车安全气囊的产气药,在撞击时能发生分解反应生成两种单质。计算理论上完全分解,释放出标准状况下的气体体积___________L。
②氮化铝(AlN)具有耐高温、抗冲击、导热性好等优良性质,工业将氧化铝、氮气和碳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制得AlN和CO,请将下列的化学反应方程式配平,并用单线桥表示电子转移情况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AlN+________CO
(3)利用元素的化合价推测物质的性质是化学研究的重要手段。如图是硫元素的“价—类”二维图:
①从硫元素化合价变化的角度分析,图中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的化合物有___________(填化学式)。
②Z的浓溶液与铝单质在加热条件下可以发生化学反应生成Y,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可用___________法收集Y(填序号)
A.向上排空气 B.向下排空气 C.排饱和食盐水 D.排饱和溶液
③Y和均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但两种气体按一定比例同时通入品红溶液中无明显现象。请用离子方程式解释原因____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详解】A.浓硫酸与碳在加热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硫通入石灰水中出现浑浊,A错误;
B.二氧化硫与水反应,圆底烧瓶中气体减少,压强减小,将烧杯中的溶液倒吸,B正确;
C.二氧化硫气体密度大于空气,故用向上排空气发收集,C正确;
D.稀释浓硫酸,将浓硫酸沿烧杯内壁倒入水中,并用玻璃棒进行搅拌,D正确;
故答案为:A。
2.A
【详解】A.SO2中S元素化合价为+4价,具有强的还原性,可以起抗氧化的作用,适量SO2可以杀菌,SO2是一种重要的食品添加剂,A正确;
B.豆科植物的根瘤菌可以将空气中的N2转化为含氮化合物但不是NO,从而实现自然固氮,B错误;
C.常温下可用铝制容器盛装浓硝酸或浓硫酸,这是由于浓硝酸或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能使铝的表面氧化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Al2O3,Al2O3非常致密,对内层金属起保护作用,因此常温下浓硝酸、浓硫酸可以使铝发生钝化反应,产生一层致密的氧化物保护膜,C错误;
D.BaSO4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同时也不能被X光透过,因此可用作“钡餐”, BaCO3难溶于水,但能够溶于胃酸,产生可溶性BaCl2,从而引起重金属中毒,因此不能用作“钡餐” ,D错误;
故选A。
3.C
【详解】氮气和氢气和成氨气,氨气和氧气反应生成一氧化氮和水,一氧化氮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和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据此解答。
A.合成塔内为氮气和氢气反应生成氨气,有氮气和氢气中的非极性键的断裂,和氨气中的极性键的形成,A正确;
B.氧化炉内的反应为4NH3+5O24NO+6H2O,氨气为还原剂,氧气Wie氧化剂,则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比为5:4,B正确;
C.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都不是酸性氧化物,C错误;
D.吸收塔中通入氧气是为了使一氧化氮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促进氮的吸收为硝酸,D正确;
故选C。
4.D
【分析】反应Ⅰ为SiO2与NaOH反应产生Na2SiO3,反应Ⅱ为Na2SiO3转化为H2SiO3,反应Ⅲ为H2SiO3分解为SiO2。
【详解】A.Na2SiO3作为防火剂,A项正确;
B.SiO2与NaOH反应产生Na2SiO3和H2O,SiO2和H2O不能拆写,其余拆写为离子,B项正确;
C.反应Ⅱ利用较强酸制较弱酸,H2CO3酸性强于H2SiO3,可以替换稀硫酸,C项正确;
D.固体灼烧在坩埚中进行,D项错误;
故选D。
5.D
【详解】A.NO2与水反应为3NO2+H2O=2HNO3+NO,NO难溶于水,液体不可能充满烧瓶,选项A不正确;
B.CO2难溶于饱和NaHCO3溶液,烧瓶内不可能形成喷泉,选项B不正确;
C.NO难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烧瓶内不可能形成喷泉,选项C不正确;
D.SO2与NaOH溶液反应,造成烧瓶中压强变小,形成喷泉,且水最终几乎充满烧瓶,选项D正确;
答案选D。
6.D
【分析】固体氢氧化钠和浓氨水制得氨气,氨气中有水蒸气杂质,用碱石灰干燥氨气,氨气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氮气和水,用碱石灰吸收生成的水,用浓硫酸吸收未反应的氨气和防止水蒸气进入D中,用排水法收集氮气。
【详解】A.装置A用于制备氨气,不可用加热氯化铵固体的装置代替,氯化铵受热分解得到氨气和氯化氢,氯化氢和氨气在冷处反应生成氯化铵,故A错误;
B.由于氨气没有完全反应,因此装置E的作用是吸收氨气和防止水蒸气进入装置D中,若撤去装置E,水蒸气会进入到D中,导致水的量增大,则测得氮氢比偏小,故B错误;
C.装置B的作用是干燥氨气,不能用无水氯化钙替换,会与氨气形成CaCl2 6NH3,故C错误;
D.D吸收的是水,水的质量为ag,氮气的体积为bL,由实验数据可以计算得到氨气分子中的氮氢个数比为,故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D。
7.C
【详解】A.硫的+4价氧化物、酸及盐的转化为+6相应化合物都可以通过氧气氧化,这些反应都是化合反应,A项正确;
B.硫化氢与二氧化硫反应生成硫和水:SO2+2H2S=3S+2 H2O,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B项正确;
C.过氧化钠具有氧化性,SO2具有还原性,SO2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C项错误;
D.游离态的硫存在于火山口附近或地壳的岩层中,D项正确;
故选:C。
8.C
【详解】A.由图②可知,800时生成的含N元素的产物主要是NO,接近100%,所以适宜温度为800,低温不利于该反应的发生,故A正确;
B.根据图②,400℃时,生成的含氮产物有,故B正确;
C.根据图②,Pt-Rh合金催化氧化NH3制NO,温度400℃不适宜,因为此时NO产率很低,适宜温度为800℃,故C错误;
D.800℃以上,NO产率降低,N2产率有所上升,故可能发生反应:,故D正确;
故选C。
9.B
【分析】单质硫与氧气反应:,故气体A是,铁与单质硫反应:,生成的FeS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气体,故气体C是,硫化氢与浓硫酸反应,生成单质硫、二氧化硫和水,沉淀F是单质S,气体D是,据此分析。
【详解】A.有上述分析可知:气体A和D都含有,A正确;
B.上述过程中,硫元素共参加了,,,三个氧化还原反应,B错误;
C.气体A是二氧化硫,气体C是硫化氢,二者混合生成单质硫,反应方程式为:,故也会产生固体F,C正确;
D.气体C是硫化氢具有还原性,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二者反应方程式为:,故不能用浓硫酸干燥气体,D正确;
故选:B。
10.D
【详解】A.不锈钢中含有铁、铬、镍等元素,具有强扶大、韧性好、耐腐蚀等优良的性能,故A正确;
B.在钢中加入某些稀土元素,可增强钢的韧性、塑性、耐磨性等,故B正确;
C.碳纤维只含碳单质,是一种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故C正确;
D.硼硅玻璃瓶含有硅酸盐,该硅酸盐可以写成的形式,但是是不属于氧化物,故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D。
11.D
【详解】A.一水合氨分解产生NH3和H2O,碱石灰吸水且放热促使该反应正向有利于氨气的逸出,A项错误;
B.检验氨气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遇碱性气体变蓝,B项错误;
C.氨气极易溶于水为了防止倒吸从b口通入,C项错误;
D.CuSO4溶液中存四水合铜离子,通入氨气后溶液变成深蓝色即产生了四氨合铜离子,即NH3的配位能力强于H2O,D项正确;
故选D。
12.C
【详解】A.硝酸是氧化性酸,金属和硝酸反应不产生氢气,稀硝酸与铁反应不能产生,A错误;
B. HI的水溶液为强酸,使溶解的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生成亚铁盐、碘单质和水,B错误;
C. 、均为酸性氧化物,都不能用碱石灰干燥,且均不与浓硫酸反应,故都可用浓硫酸干燥,C正确;
D. 第ⅥA族元素氢化物中,水分子间存在氢键故水的沸点最高,D错误;
答案选C。
13.B
【详解】A.氨气具有还原性、氧气具有氧化性,可能反应生产氮气,有意义,A不符合题意;
B.探究钠与乙醇反应中,钠的化合价升高,如生成氧气,O的化合价也升高,不可能发生,无意义,B符合题意;
C.过氧化钠具有强氧化性,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两者反应可能生成硫酸钠,有意义,C不符合题意;
D.镁为活泼金属,可能和稀硝酸中氢离子生成氢气,有意义,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4.D
【详解】A.和反应体现了的氧化性,A项错误;
B.同主族从上到下非金属性减弱,则气态氢化物稳定性减弱,的稳定性弱于,B项错误;
C.根据总反应,可知,则每回收16g硫,转移电子为1mol,转移电子数为,C项错误;
D.根据反应,可知关系式为,途径②中每回收16g硫,理论消耗0.5mol,D项正确;
答案选D。
15.(1)SO2、SO3、N2O5
(2)NH3
(3)
(4)
(5)
【分析】燃料燃烧得到气体物,其中的NO、NO2氧化为N2O5,溶于水生成硝酸和氨气反应生成硝酸铵,二氧化硫被用户数成三氧化硫,三氧化硫溶于水生成硫酸,硫酸和氨气反应生成硫酸铵。由图示可知雾霾的主要成分为颗粒物,其中无机颗粒物的主要成分为铵盐,可由氨气和硝酸、硫酸反应生成。
【详解】(1)只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为酸性氧化物,发生的反应为复分解反应,图中的物质属于酸性氧化物的有:SO2、SO3、N2O5;
(2)图中物质溶于水溶液呈碱性的是氨气,其化学式是NH3;
(3)SO2在催化剂存在可以与O2反应转化为S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NH3具有还原性,可用与O2在催化剂存在条件下加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产生NO、H2O,根据电子守恒、原子守恒,可得相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浓硝酸不稳定,受热或光照会发生分解反应产生H2O、NO2、O2,为避免其分解,实验室长期保存浓硝酸,需使用棕色试剂瓶,并放置在阴凉处,其原因为浓硝酸见光或受热时易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6.(1)
(2)
(3)
(4) 0.2()
(5)AC
(6)溶液
(7)除去过量的和
(8)蒸发结晶
【分析】结合N、S的价态及物质类型可知,A为H2S、B为S、C为SO2、D为SO3、E为H2SO4、F为H2SO3、R为NH3、X为N2、Y为NO、Z为NO2或N2O4、W为HNO3,据此解答。
【详解】(1)实验室利用氢氧化钙和氯化铵混合固体加热制取氨气,反应方程式为:,故答案为:;
(2)氨气经催化氧化生成NO和水,反应方程式为:,故答案为:;
(3)浓硫酸与C单质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反应方程式为:,故答案为:;
(4)与水反应生成硝酸和NO,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由反应可知消耗3mol二氧化氮转移2mol电子,消耗0.3mol二氧化氮转移0.2NA电子,故答案为:;0.2();
(5)A. 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可与NO和NO2发生氧化还原逆反应,将两者还原为N2,故A正确;
B. A为H2S、E为H2SO4、F为H2SO3、W为HNO3都属于电解质,故B错误;
C. 用玻璃棒分别蘸取浓的溶液和浓的HNO3溶液,挥发出的氨气和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铵,白烟现象,故C正确;
D. Z为NO2或N2O4不属于酸性氧化物,故D错误;
故答案为:AC;
(6)操作③按a、b、c顺序依次加入过量的试剂。选用NaOH除去镁离子,碳酸钠除去钙离子,氯化钡除去硫酸根离子,为确保除杂充分,所用试剂均过量,且过量除杂试剂要除去,若a为NaOH,用于除去镁离子,则b应为氯化钡用于除去硫酸根离子,c为碳酸钠用于除去钙离子及过量的氯化钡,过量的碳酸钠用盐酸除去即可,故答案为:溶液;
(7)加盐酸调溶液pH目的是除去过量的碳酸根及,故答案为:除去过量的和;
(8)步骤⑥是将氯化钠从溶液中蒸发结晶,故答案为:蒸发结晶。
17.(1) 第三周期第ⅣA族 极性共价键
(2)SiO2+2OH-=SiO+H2O
(3)SiO2+4HF=SiF4↑+2H2O
(4) CO H2 HCl
(5) Fe2O3 SO2 Fe(OH)2 HNO3 氧化还原反应
【详解】(1)Si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三周期第ⅣA族。在SiO2中,硅原子和氧原子通过极性共价键相连接。
(2)SiO2可以和NaOH反应,对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iO2+2OH-=SiO+H2O。
(3)SiO2和H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iO2+4HF=SiF4↑+2H2O。
(4)用焦炭和SiO2反应制备粗硅的化学反应式为SiO2+2CSi+2CO↑,所以X为CO。根据所给流程图可知H2和HCl可以循环利用。
(5)①所给物质中碱性氧化物有Fe2O3,酸性氧化物有SO2,CO为不成盐氧化物;
②Fe(OH)2和Ca(OH)2属于碱,Fe(OH)2既属于碱,又具有还原性;HNO3属于酸。HNO3具有氧化性,能把Fe2+氧化成Fe3+,Fe(OH)2和HNO3的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18.(1)六
(2) 33.6
(3) SO2、H2SO3、Na2SO3 2Al +6H2SO4(浓) 3SO2↑+Al2(SO4)3+6H2O AD SO2+Cl2+2H2O =2Cl-++4H+
【详解】(1)上图为汞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汞原子核外电子有6个电子层,说明汞在第六周期;故答案为:六。
(2)①在撞击时能发生分解反应生成两种单质即氮气和钠,其方程式为,(物质的量为1mol)完全分解,释放出氮气1.5mol,则标准状况下的气体体积1.5mol×22.4 L mol 1=33.6L;故答案为:33.6。
②氮气中由0价变为 3价,降低6个价态,碳化合价升高,升高2个价态,根据化合价升降守恒得到氮气系数为1,碳系数为3,一氧化碳系数为3,氮化铝系数为2,氧化铝系数为1,得到1132AlN+3CO,单线桥表示电子转移为 ;故答案为: 。
(3)①从硫元素化合价变化的角度分析,图中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的化合物,说明该化合物中硫处于中间价态即有SO2、H2SO3、Na2SO3;故答案为:SO2、H2SO3、Na2SO3。
②Z的浓溶液与铝单质在加热条件下可以发生化学反应生成Y(SO2)、硫酸铝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 +6H2SO4(浓) 3SO2↑+Al2(SO4)3+6H2O,二氧化硫密度比空气大,可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硫易溶于水,不能采用排水法收集,但可采用排饱和亚硫酸氢钠溶液法收集二氧化硫;故答案为:2Al +6H2SO4(浓) 3SO2↑+Al2(SO4)3+6H2O;AD。
③Y和均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但两种气体按一定比例同时通入品红溶液中无明显现象,主要两者反应在水中生成硫酸和盐酸而没有漂白性,其离子方程式为SO2+Cl2+2H2O =2Cl-++4H+;故答案为:SO2+Cl2+2H2O =2Cl-++4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