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铁 金属材料 单元同步测试题
一、单选题
1.下列过程对应的离子方程式或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向稀硝酸中加入少量铜粉:
B.锂在氧气中燃烧:
C.向溶液中滴几滴NaClO溶液:
D.用烧碱溶液除去铁粉中的少量铝粉:
2.下列物质中,不能由单质直接化合生成的是
①CuS ②FeS ③SO3 ④H2S ⑤NO2 ⑥Mg3N2 ⑦NH3
A.①③⑤ B.①②③⑤ C.①②④⑤ D.全部
3.月球土壤中富含铁元素,主要以铁单质和亚铁离子的形式存在,但嫦娥五号取回的微陨石撞击处的月壤样品中存在大量的三价铁,有可能是以下哪个原因造成的
A. B.
C. D.
4.下列有关铁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Fe3O4 可用作红色颜料 B.仅用 KSCN 溶液即可检验 Fe2+
C.Fe(OH)2 能在空气中稳定存在 D.可用CO还原Fe2O3得到Fe单质
5.纳米级四氧化三铁是一种多功能磁性材料,在肿瘤的治疗、催化剂载体、磁流体、医药等领域均已有广泛的应用,利用废旧镀锌铁皮制备胶体粒子的流程如图,已知:性质类似于,溶于强碱时生成易溶于水的,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用氢氧化钠溶液处理废旧镀锌铁皮,是为了过滤时分离铁和锌元素
B.“酸溶”的离子方程式为
C.加适量“氧化”后,溶液中主要存在的离子有:、、、
D.制得,胶体粒子反应过程中,持续通入的目的是将部分还原成
6.“化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我国科学家实现了从二氧化碳到淀粉的全合成,这是一种实现碳中和的新思路
B.磁性氧化铁常用作油漆、涂料、油墨和橡胶的红色颜料
C.纯碱常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D.生铁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和机械性能,广泛用于制造机械和交通工具
7.某固体粉末由两种物质组成,为鉴定其成分进行如下实验:
①取少量样品加入足量NaOH溶液中,有气泡产生,固体部分溶解
②取少量样品加入足量冷的稀盐酸中,有气泡产生,固体全部溶解
则该固体粉末的组成成分可能是
A.Fe、Al B.Cu、Al C.CuO、 D.Cu、FeS
8.下列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将足量溶液加入溶液中:
B.溶液中加入过量稀氨水:
C.溶于水:
D.NH4HCO3溶液中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中:HCO+OH-=CO+H2O
9.向200mL稀与稀的混合溶液中逐渐加入铁粉,假设加入铁粉的质量与产生气体的体积(标准状况下)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且曲线中每一段只对应一个反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混合溶液中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 mol/L
B.若向铜粉中加入100mL上述混合溶液,最多能溶解19.2g铜
C.
D.每一阶段反应转移电子数目之比为
10.下列实验现象或结论描述不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 现象或结论
A 在氯化铁溶液中加入铜粉 棕黄色溶液变成蓝色溶液,说明Fe3+具有氧化性
B 紫色石蕊溶液中通入足量的Cl2 溶液先变红色,后褪色,说明氯水有酸性和漂白性
C 往AlCl3溶液中滴加足量NaOH溶液 产生大量白色沉淀
D 加热放在坩埚中的小块钠 钠先熔化成光亮的小球,燃烧时火焰为黄色,燃烧后生成淡黄色固体
A.A B.B C.C D.D
11.下列实验装置正确且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A.装置甲:提纯胶体
B.装置乙:制取蒸馏水
C.装置丙:检验FeCl2溶液中的Fe2+
D.装置丁:比较碳酸氢钠与碳酸钠的热稳定性
12.下列除杂试剂或操作选用不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除杂试剂或操作
A Na2CO3晶体(NaHCO3) 加热
B FeCl2(FeCl3) 足量铁粉,过滤
C Fe2O3(Al2O3) NaOH溶液,过滤
D CO2(HCl) 饱和碳酸钠溶液、浓硫酸,洗气
A.A B.B C.C D.D
13.铁粉与稀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氧化性:
B.作氧化剂的是参与反应的的10%
C.常温下为加快反应速率,可将稀硝酸换为浓硝酸
D.在反应后的混合物中滴加少量氢氧化钠溶液,有气体逸出
14.将等物质的量的和混合物完全溶于100mL稀盐酸中,向反应后的溶液中缓慢加入NaOH溶液,下列图象中可能正确表示上述反应的是(横坐标表示加入NaOH的体积,纵坐标表示生成沉淀的质量):
A. B. C. D.
二、多选题
15.铝镁合金因坚硬、轻巧、美观、洁净、易于加工而成为新型建筑装潢材料,主要用于制作窗框、卷帘门等。下列性质与这些用途有关的是
A.强度高 B.不易生锈 C.密度小 D.导电性好
三、非选择题
16.I.如图是利用电化学装置将SO2转化为重要的化工原料H2SO4的原理示意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装置将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能。
(2)催化剂b表面O2发生_______反应,其附近溶液酸性______(填“增强”、“不变”或“减弱”)。
(3)催化剂a表面的电极反应式:_______。
II.某废料铁泥主要成分是Fe2O3、FeO和Fe,其他杂质不与硫酸反应。实验室用该废料提取Fe2O3,设计实验流程如图:
(4)步骤(I)充分反应后进行的实验操作名称是______。
(5)步骤(II)中加入H2O2溶液后需要适当加热但温度不能过高,原因是______。
(6)为了检验溶液B中是否有亚铁离子剩余,有同学提出只需要取少量溶液B于试管中并向其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然后观察现象即可证明。请你判断该同学的方法是否可行并说出理由______。
(7)步骤(III)中将NaOH溶液换成氨气也可以得到Fe(OH)3沉淀,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
17.某小组同学设计如图所示装置(夹持仪器略去)制备硫酸亚铁铵[(NH4)2SO4·FeSO4·6H2O]。
称取一定量的废铁屑于锥形瓶中,加入适量的稀硫酸,在通风橱中置于50~60 ℃热水浴中加热,充分反应。待锥形瓶中溶液冷却后加入氨水,搅拌使其反应完全,制得浅绿色悬浊液。在实验中选择50~60 ℃热水浴的原因是___________
18.黄铵铁矾 [化学式可表示为(NH4)xFey(SO4)z(OH)w,摩尔质量为480 g·mol-1]。Min Ristic等曾对黄铵铁矾进行热分解实验,其结果可用下图热重曲线表示(已知:黄铵铁矾在300 ℃前分解释放的物质为H2O,300~575 ℃之间只有NH3和H2O放出,此时残留固体只存在Fe、O、S三种元素,670 ℃以上得到的是纯净的红棕色粉末)。
根据以上实验及图中数据确定黄铵铁矾的化学式为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A.向稀硝酸中加入少量铜粉发生反应生成NO和硝酸铜,离子方程式为:,故A错误;
B.锂在氧气中燃烧生成Li2O,故B错误;
C.向溶液和少量NaClO溶液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钠和二氧化硫,离子方程式为:,故C错误;
D.Fe不和NaOH溶液反应,Al和NaOH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氢气,离子方程式为:,故D正确;
故选D。
2.A
【详解】一定条件下单质硫可以和金属直接化合,并且与变价金属反应生成低价金属硫化物,即与铜化合生成Cu2S,与铁化合生成FeS,故①不能由单质直接化合生成,②能由单质直接化合生成;硫和氧气反应生成的是SO2,而不是SO3,故③不能由单质直接化合生成;一定条件下硫单质可以与氢气化合生成H2S,故④能由单质直接化合生成;氮气和氧化在放电条件下生成NO,而不是NO2,故⑤不能由单质直接化合生成;在燃烧条件下镁可以与氮气直接化合生成Mg3N2,故⑥能由单质直接化合生成;高温高压催化剂条件下氮气和氢气可以直接化合物生成NH3,故⑦能由单质直接化合生成,综上所述,正确选项为A。
3.A
【详解】A.月球表面的铁元素以铁单质和亚铁离子形式存在,FeO中Fe为+2价,FeO可能反应生成Fe和Fe3O4,Fe3O4中含有三价铁,A正确;
B.Fe3O4分解生成Fe2O3和FeO,虽然Fe2O3中含有三价铁,但是四氧化三铁中含有较多三价铁,无法体现月球表面的铁元素主要以铁单质和亚铁离子的形式存在,B错误;
C.月球表面没有氧气,FeO无法被氧化生成Fe2O3,C错误;
D.月球表面铁元素主要以铁单质和亚铁离子的形式存在,Fe2O3中Fe为+3价,D错误;
故答案选A。
4.D
【详解】A.Fe3O4为黑色固体、不可用作红色颜料,而氧化铁为红色固体、可以做红色颜料,故A错误;
B.亚铁离子与硫氰根离子不反应,铁离子与硫氰根离子反应生成血红色溶液,因此检验亚铁离子需要先加硫氰化钾溶液,再滴加氯水,出现血红色溶液,原溶液中含有亚铁离子,故B错误;
C.氢氧化亚铁在空气中不稳定,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生成氢氧化铁,故C错误;
D.可用CO还原Fe2O3得到Fe单质,工业上利用该原理炼铁,故D正确;
故选D。
5.D
【分析】由信息可知Zn能溶于强碱溶液,由流程可知,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反应,锌溶解生成偏锌酸钠和氢气,铁不溶解,过滤得到滤液含Na2ZnO2,分离出不溶物为Fe,加入稀硫酸与Fe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再加入适量过氧化氢,部分亚铁离子被氧化为铁离子,得到含Fe2+、Fe3+的溶液,再通入氮气排出空气防止亚铁离子被氧化,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生成四氧化三铁胶体粒子,以此来解答。
【详解】A.Zn溶于强碱时生成可溶于水的[Zn(OH)4]2-,Fe不和NaOH反应,氢氧化钠溶液起到溶解镀锌层的作用,可以分离铁和锌元素,故A正确;
B.“酸溶”的离子方程式为Fe+2H+=Fe2++H2↑,故B正确;
C.由流程可知酸溶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加过氧化氢氧化部分亚铁离子,则“氧化”后溶液中所存在的离子有:、、、,故C正确;
D.最后一步“反应”中N2的作用是排出空气防止亚铁离子被氧化,故D错误;
故选D。
6.A
【详解】A.我国科学家实现了从二氧化碳到淀粉的全合成,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这是一种实现碳中和的新思路,故A正确;
B.氧化铁常用作油漆、涂料、油墨和橡胶的红色颜料,故B错误;
C.常用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纯碱碱性过强,小苏打更温和,故C错误;
D.生铁硬度大、抗压、性脆、可以铸造成型,是制造机座、管道的重要材料,钢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和机械性能,广泛用于制造机械和交通工具,故D错误;
故选A。
7.A
【分析】①取少量样品加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有气泡冒出,由题中物质可知应含有铝; ②取少量样品加入足量稀盐酸有气泡产生,振荡后固体完全溶解,说明固体可与盐酸反应,以此来解答。
【详解】A.由分析可知,该固体粉末中含有Al,Fe可以与盐酸反应,A项正确;
B.Cu、Al加入足量冷的稀盐酸中产生氢气,但Cu不溶解,B项错误;
C.CuO、加入足量NaOH溶液或足量冷的稀盐酸中均无气泡产生,C项错误;
D.Cu、FeS加入足量NaOH溶液中无气泡产生,D项错误;
故选A。
8.B
【详解】A.将足量溶液加入溶液中:,故A错误;
B.溶液中加入过量稀氨水:,故B正确;
C.溶于水:,故C错误;
D.NH4HCO3溶液中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中:,故D错误;
故选:B。
9.B
【分析】向200mL稀与稀的混合溶液中逐渐加入铁粉,依次发生反应①、②、③;OA段为反应①,生成NO0.2mol;AB为反应②、BC为反应③,生成氢气0.1mol;
【详解】A.由分析可知,OA段为反应①,生成NO0.2mol,根据氮元素守恒可知,混合溶液中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2mol÷0.2L=1 mol/L,A正确;
B.由分析可知,200mL溶液中硝酸根离子为0.2mol、氢离子为0.2mol×4+0.1mol×2=1.0mol,,则氢离子过量、硝酸根离子完全反应消耗铜0.3mol,质量为19.2g,则若向铜粉中加入100mL上述混合溶液,最多能溶解19.2g÷2=9.6g铜,B错误;
C.由分析可知,3个反应分别消耗铁0.2mol、0.1mol、0.1mol,共消耗铁0.4mol,质量为22.4g铁,C正确;
D.由分析可知,每一阶段反应转移电子数目之比为,D正确;
故选B。
10.C
【详解】A.在氯化铁溶液中加入铜粉,氯化铁溶液与铜粉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氯化铜,棕黄色溶液变成蓝色溶液,说明Fe3+将Cu氧化为Cu2+,说明Fe3+具有氧化性,故A正确;
B.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盐酸,酸性使得石蕊变红,后褪色是因为生成盐酸(HCl)的同时还生成了次氯酸(HClO),次氯酸有漂白的作用使得有机酸碱指示剂石蕊褪色成无色,故B正确;
C.往AlCl3溶液中滴加足量NaOH溶液生成NaAlO2溶液,不会产生大量白色沉淀,故C错误;
D.加热放在坩埚中的小块钠,钠熔点低,先熔化成光亮的小球,燃烧时火焰为黄色,燃烧后生成淡黄色固体Na2O2,故D正确;
故选C。
11.A
【详解】A.胶体不能透过半透膜而杂质离子可知,可以通过装置甲来提纯胶体,故A正确;
B.蒸馏时温度计测定馏分的温度,冷却水在冷凝管中下进上出,则图中温度计的位置、冷却水的方向均不合理,故B错误;
C.KSCN溶液和Fe2+不发生反应,没有颜色现象,不能用KSCN溶液检验FeCl2溶液中的Fe2+,故C错误;
D.NaHCO3具有热不稳定,加热易分解,而Na2CO3稳定性较强,加热时难以分解,应该将Na2CO3放在大试管中,NaHCO3放在小试管中,加热大试管时,Na2CO3的受热温度会高于NaHCO3,可根据是否产生气体判断稳定性强弱,故D错误;
故选A。
12.D
【详解】A.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则用加热的方法能除去碳酸钠固体中混有的碳酸氢钠杂质,故A正确;
B.氯化铁溶液与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则向溶液中加入足量铁粉,过滤可以除去氯化亚铁溶液中混有的氯化亚铁,故B正确;
C.氧化铝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水,则向固体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过滤能除去氧化铁中混有的氧化铝,故C正确;
D.二氧化碳和氯化氢都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所以将混合气体依次通过盛有饱和碳酸钠溶液、浓硫酸的洗气瓶不能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氯化氢气体,故D错误;
故选D。
13.B
【详解】A.该反应中HNO3为氧化剂,Fe3+为氧化产物,则氧化性HNO3>Fe3+,A错误;
B.该反应30个HNO3中27个HNO3体现酸性,3个体现氧化性,作氧化剂的HNO3是参与反应的HNO3的10%,B正确;
C.常温下铁遇浓硝酸发生钝化,无法加快反应速率,C错误;
D.反应后的混合物中滴加少量氢氧化钠溶液,NaOH先与铁离子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无气体产生,D错误;
故答案选B。
14.C
【详解】Al2O3和 Fe2O3分别与H2SO4反应生成Al2(SO4)3和Fe2(SO4)3,加入氢氧化钠后开始出现沉淀,发生的反应为Fe3++3OH-=Fe(OH)3↓、Al3++3OH-=Al(OH)3↓,当沉淀达到最大值时再加入氢氧化钠,此时氢氧化铝开始溶解,反应的方程式为NaOH+Al(OH)3=NaAlO2+2H2O,当沉淀不再减少时,所得沉淀全部为Fe(OH)3,根据NaOH+Al(OH)3=NaAlO2+2H2O可知,若溶解Al(OH)3消耗的NaOH体积为10mL,设NaOH的浓度为cmol/L,说明Al3+的物质的量为0.01cmol,则Fe3+的物质的量为0.01cmol,故沉淀Al3+和Fe3+的NaOH的物质的量为(0.01cmol+0.01cmol)×3=0.06cmol,体积为=0.06L=60mL,因此C选项所对应的图象符合题意;
故选C。
15.ABC
【详解】铝镁合金用于制作窗框、卷帘门等时主要是利用了铝镁合金具有耐腐蚀性、密度小、机械强度高等方面的特点,故选ABC。
16.(1) 化学 电
(2) 还原 减弱
(3)SO2+2H2O-2e-=SO+4H+
(4)过滤
(5)适当加热可加快反应速率,温度不能过高避免双氧水受热分解
(6)不可行,溶液B中存在大量Fe3+,往该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会产生红褐色的Fe(OH)3沉淀,干扰Fe2+的检验
(7)3NH3+3H2O+Fe3+=Fe(OH)3↓+3NH
【分析】II.铁泥中的Fe2O3、FeO和Fe和足量硫酸反应得含Fe3+、Fe2+、H+的溶液A,用H2O2将Fe2+氧化成Fe3+所得溶液B含Fe3+,加NaOH溶液将Fe3+沉淀,过滤得Fe(OH)3沉淀,将Fe(OH)3沉淀洗涤、加热得Fe2O3固体,据此解答。
【详解】(1)该装置没有外加电源,是一个原电池,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2)由图示可看出,电子由a表面转移到b表面,因此b表面发生还原反应,催化剂b处的反应为:O2+2H++2e-=H2O,酸性减弱。
(3)催化剂a表面是SO2失去电子生成硫酸,电极方程式为:SO2+2H2O 2e ==+4H+。
(4)将溶液和沉淀分离的操作名称为过滤,故答案为:过滤。
(5)适当加热可加快反应速率,温度不能过高避免双氧水受热分解。
(6)不可行,溶液B中存在大量Fe3+,往该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会产生红褐色的Fe(OH)3沉淀,干扰Fe2+的检验。
(7)氨水和Fe3+反应生成氢氧化铁的离子方程式为3NH3+3H2O+Fe3+=Fe(OH)3↓+3NH。
17.使受热均匀,加快反应速率,防止温度过高,氨水挥发过多,原料利用率低
【详解】50~60℃热水浴可以使得实验装置受热均匀,且能适当加快反应速率,防止温度过高氨水挥发过多导致原料利用率低,故选择50~60℃热水浴。
18.NH4Fe3(SO4)2(OH)6
【详解】设有480 g物质分解,670 ℃以上为红棕色纯净物Fe2O3,则其物质的量为n(Fe2O3)= =1.5 mol,即y=3;在固体质量400 g→240 g时,分析可知,该产物为SO3和Fe2O3,则n(SO3)= =2 mol,即z=2;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则x+3×(+3)+ 2×(-2)+w×(-1)=0,17x+3×56+2×96+17w=480,解得x=1、w=6,所以该物质的化学式为NH4Fe3(SO4)2(OH)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