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一、选择题
1.化学反应前后一定发生变化的是( )
A.原子数目 B.原子种类
C.物质种类 D.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
2.下列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和应用中,正确的是( )
A.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量和质量不变,所以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B.10g冰加热融化变成10g水,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C.氢气燃烧时,参加反应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一定等于生成水的体积
D.蜡烛燃烧后质量减少了,该反应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3.下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元素的原子,能用该图表示的化学反应是( )
A.C+O2CO2 B.O2+2CO2CO2
C.H2+Cl22HCl D.2H2+O22H2O
4.一定条件下,在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的值为22 B.CO2是该反应的反应物
C.W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 D.W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3:1
5.关于化学方程式2CO+O22CO2的读法或叙述正确的是( )
A.一氧化碳加氧气点燃等于二氧化碳
B.两份一氧化碳与一份氧气反应后生成两份二氧化碳
C.每56份质量的一氧化碳与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88份质量的二氧化碳
D.一氧化碳、氧气、二氧化碳的质量比为28∶32∶44
6.如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不属于氧化反应 B.图示中x的数值为3
C.反应前后碳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D.反应中甲、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4:7
7.化学反应:A+2B=C+D,5.6克A跟7.3克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12.7克C。现要制得0.4D,则所需A的质量为( )
A.5.6克 B.11.2克 C.14.6克 D.无法计算
8.一定条件下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密闭容器中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B.甲可能是化合物
C.丁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D.反应前后乙和丙变化的质量比为3:17
9.现取6.9g某可燃物在足量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了13.2gCO2和8.1gH2O,对该物质的组成有下列推断:
①一定含有C、H元素
②一定不含有O元素
③可能含有O元素
④一定含有O元素
⑤可燃物的分子中C、H的原子个数比为2:5
⑥可燃物中C、H元素的质量比为4:1
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②⑤ B.①③⑥ C.①④⑤ D.①④⑥
10.在一定条件下,在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质量如表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物质 a b c d
反应前质量/g 10 10 10 2
反应后质量/g m 2 21 2
A.上表中m的值为3
B.a、b两种物质中元素种类一定与c物质中元素种类相同
C.b物质可能是单质
D.该反应是化合反应,d可能是催化剂
二、填空题
11.按要求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的化合反应:______。
(2)有黑色固体生成的化合反应:______。
(3)燃烧时产生大量白烟的反应:______。
(4)实验室加热固体混合物制取氧气:______。
(5)有两种气体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______。
(6)实验室用加热纯净物的方法制取氧气:______。
12.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
(1)Al+Fe3O4 —— Fe+Al2O3:______。
(2)Fe2O3+H2SO4 —— Fe2(SO4)3+H2O:______。
(3)CO+Fe3O4 —— Fe+CO2:______。
(4)C2H5OH+O2 —— CO2+H2O:______。
13.根据要求写出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84消毒液”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高效液体消毒剂,其主要成分为次氯酸钠(NaClO),制取原理是氯气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A、B、C、D分别表示四种物质,它们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物质A和B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C和D两种物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14.在反应A+3B=2C+3D,已知2.3gA和4.8g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4.4gC。则生成的D的质量为_____。又知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则B的相对分子质量_____。
15.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科学的基本定律之一,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1)化学反应前后,肯定不会变化的是______。(填序号)
①元素的种类 ②原子的数目 ③分子的数目 ④物质的种类 ⑤物质的状态
⑥物质的体积总和 ⑦物质的质量总和
(2)在化学反应中,已知7gA与20g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8gC和______gD,要制得3.8gD,则参加反应的A的质量为______g。
三、实验题
16.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依据教材实验对化学反应前后物质质量变化进行了探究。
[查阅资料]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气体。
[实验装置设计]甲、乙、丙小组同学分别设计如图装置。
[讨论与探究](1)甲小组实验中,白磷燃烧时,在锥形瓶底部加入少量水,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2)请根据乙组和丙组设计的“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装置进行探究,并按要求完成填空。
①乙组实验结束后可观察到天平______(选填“平衡”或“不平衡”),此反应______(选填“遵守”或“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②丙组通过对过氧化氢溶液分解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总和的测定,得出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该反应中二氧化锰起______作用。
[实验结论]通过甲、乙、丙小组实验的探究,你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分析]化学反应的过程是_______重新组合的过程,即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_______没有改变,原子的______没有增减,原子的______也没有变化,所以化学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反思与交流]通过甲、乙、丙小组实验的探究,你得到的启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计算题
17.将干燥、纯净的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取30g混合物装入试管中加热,待充分反应后,将剩余固体物质冷却后称得其质量为20.4g,试回答:
(1)反应后可生成氧气___________g;
(2)求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
18.钙元素是人体不可或缺的元素,它既是身体的构造者,又是身体的调节者。图为某儿童钙片的商品标签,请根据标签的有关信息完成下列各题:
(1)此儿童钙片属于___(填“纯净物”“混合物”之一)。
(2)主要成分碳酸钙(CaCO3)由___种元素组成。
(3)在碳酸钙(CaCO3)中钙元素的化合价为___价。
(4)为测定此钙片中碳酸钙的含量,取1.5g这种钙片,向其中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生成气体的质量与所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①此气体为___(写化学式);
②试计算此钙片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_____。(计算结果精确至0.1%)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一、选择题
1.化学反应前后一定发生变化的是( )
A.原子数目 B.原子种类
C.物质种类 D.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
【答案】C
【解析】A、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则数目一定不变,错误;
B、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则原子种类一定不变,错误;
C、化学变化一定有新物质生成,化学反应前后一定发生变化的是物质种类,正确;
D、化学反应前后,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一定不变,错误。
2.下列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和应用中,正确的是( )
A.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量和质量不变,所以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B.10g冰加热融化变成10g水,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C.氢气燃烧时,参加反应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一定等于生成水的体积
D.蜡烛燃烧后质量减少了,该反应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答案】A
【解析】A、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量和质量不变,则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正确;
B、10g冰加热融化变成10g水,过程中只有水的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质量守恒定律适用于化学变化,错误;
C、质量守恒定律描述的是质量守恒,不是体积守恒,则参加反应的氢气和氧气的质量,一定等于生成水的质量,错误;
D、蜡烛燃烧后质量减少了,是因为燃烧过程中产生了二氧化碳与水,二氧化碳与水逸散到空气中,该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错误。
3.下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元素的原子,能用该图表示的化学反应是( )
A.C+O2CO2 B.O2+2CO2CO2
C.H2+Cl22HCl D.2H2+O22H2O
【答案】B
【解析】A、根据反应的微观图及物质分子结构微观图,反应为一种化合物与一种单质发生化合反应生成一种化合物,且反应中三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2:1:2;该反应为两种单质发生的化合反应生成一种化合物,错误;
B、该反应为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发生化合反应生成一个化合物,且反应中三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2:1:2,正确;
C、该反应为两种单质发生的化合反应生成一种化合物,错误;
D、该反应为两种单质发生的化合反应生成一种化合物,错误。
4.一定条件下,在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的值为22 B.CO2是该反应的反应物
C.W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 D.W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3:1
【答案】D
【解析】A、由图中数据分析可知,氧气的质量减少了20g-8g=12g,W质量减少了8g,所以是反应物,参加反应氧气的质量为12g,参加反应的W的质量为8g,且反应物的总质量是8g+(20g-8g)=20g,而水的质量增加,且增加值是10g-1g=9g,生成水的质量为9g,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所以二氧化碳必是生成物且生成的质量是20g-9g=11g;此反应的表达式可表示为W+O2→CO2+H2O。由质量守恒定律,X的数值为12g+8g﹣9g=11g,错误;
B、由上可知,二氧化碳是生成物,错误;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由反应表达式可以看出W中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是否含有氧元素则要通过生成物中的氧元素与反应的氧气质量进行比较,生成的水中氧元素的质量为:,二氧化碳中氧元素的质量:,两者的质量和为16g,而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20g-8g=12g,所以可判断W中含有氧元素,故W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错误;
D、W中碳元素质量即为生成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W中氢元素质量即为生成水中氢元素的质量:,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3g:1g=3:1,正确。
5.关于化学方程式2CO+O22CO2的读法或叙述正确的是( )
A.一氧化碳加氧气点燃等于二氧化碳
B.两份一氧化碳与一份氧气反应后生成两份二氧化碳
C.每56份质量的一氧化碳与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88份质量的二氧化碳
D.一氧化碳、氧气、二氧化碳的质量比为28∶32∶44
【答案】C
【解析】A、化学方程式中“+”不读加读和,“=”不读等于读生成,故正确读法为:一氧化碳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错误;
B、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表示各物质参加反应的分子个数,故正确读法为:每2 个一氧化碳分子和 1 个氧分子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 2 个二氧化碳分子,错误;
C、由化学反应方程式可知:每 56 份质量的一氧化碳与 32 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 88 份质量的二氧化碳,正确;
D、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可知:一氧化碳、氧气、二氧化碳的质量比为(2×28):(1×32):(2×44)= 56:32:88=7:4:11,错误。
6.如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不属于氧化反应 B.图示中x的数值为3
C.反应前后碳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D.反应中甲、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4:7
【答案】C
【解析】A、由图可知,该反应是甲烷与水在温度为800℃~900℃和催化剂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没有氧气参加反应,则反应不属于氧化反应,正确;
B、由图可知,反应前氢原子的数目为6,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后氢原子的数目仍为6,则x的数值为3,正确;
C、化合物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则反应前甲烷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反应后一氧化碳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则碳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即反应前后碳元素的化合价反思改变,错误;
D、由图可知,反应中甲物质(甲烷)与丙物质(一氧化碳)的分子数目比为1:1,则反应中甲、丙两物质的质量比=(12+1×4):(12+16)=4:7,正确。
7.化学反应:A+2B=C+D,5.6克A跟7.3克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12.7克C。现要制得0.4D,则所需A的质量为( )
A.5.6克 B.11.2克 C.14.6克 D.无法计算
【答案】B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则生成D的质量:5.6g+7.3g-12.7g=0.2g,设要制得0.4gD,参加反应A物质的质量为x,则,x=11.2g。
8.一定条件下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密闭容器中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B.甲可能是化合物
C.丁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D.反应前后乙和丙变化的质量比为3:17
【答案】C
【解析】A. 由四种物质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可知,反应前后甲的质量分数减少了70%-42%=28%,故甲是反应物;同理可以通过图示确定乙的质量分数减少了14%-8%=6%,故乙是反应物;丁的质量分数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所以丙是生成物,反应丙的质量分数为40%,故反应前丙的质量分数是40%-28%-6%=6%。该反应可以表示为:甲+乙→丙。由分析可知,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两种,生成物是一种,符合化合反应“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正确;
B.甲是化合反应的反应物,可能是化合物,也可能是单质,正确;
C.丁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或不参与反应的杂质,错误;
D.反应前后乙和丙变化的质量比为(14%-6%):(40%g-6%)=3:17,正确。
9.现取6.9g某可燃物在足量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了13.2gCO2和8.1gH2O,对该物质的组成有下列推断:
①一定含有C、H元素
②一定不含有O元素
③可能含有O元素
④一定含有O元素
⑤可燃物的分子中C、H的原子个数比为2:5
⑥可燃物中C、H元素的质量比为4:1
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②⑤ B.①③⑥ C.①④⑤ D.①④⑥
【答案】D
【解析】①该可燃物在足量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生成物中含C、H、O元素,故该可燃物中一定含有C、H两种元素,则①正确;
②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为:,水中氢元素的质量为:,3.6g+0.9g=4.5g小于6.9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不变,则该可燃物中一定有氧元素,则②错误;
③根据选项②分析可知,可燃物中一定有氧元素,故③错误;
④根据选项②分析可知,可燃物中一定有氧元素,故④正确;
⑤可燃物的分子中C、H的原子个数比为:,则⑤错误;
⑥C、H元素的质量比=3.6g:0.9g=4:1,则⑥正确。
正确的是①④⑥。
10.在一定条件下,在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质量如表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物质 a b c d
反应前质量/g 10 10 10 2
反应后质量/g m 2 21 2
A.上表中m的值为3
B.a、b两种物质中元素种类一定与c物质中元素种类相同
C.b物质可能是单质
D.该反应是化合反应,d可能是催化剂
【答案】A
【解析】A、根据表格数据分析得出b质量减小8g,则b为反应物;c质量增加11g,则c为生成物;d质量没有发生变化,可能没有参与化学反应也可能是催化剂;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物质在反应前后总质量不变,则a为反应物,参加反应的质量=11g-8g=3g,a反应后质量m=10g-3g=7g,错误;
B、根据上述分析得出a、b为反应物,c为唯一生成物,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发生变化,a、b两种物质中元素种类一定与c物质中元素种类相同,正确;
C、该反应为a+bc,则反应物b可能为单质也可能为化合物,正确;
D、该反应为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新物质,则反应属于化合反应,d质量不变可能为催化剂,正确。
二、填空题
11.按要求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的化合反应:______。
(2)有黑色固体生成的化合反应:______。
(3)燃烧时产生大量白烟的反应:______。
(4)实验室加热固体混合物制取氧气:______。
(5)有两种气体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______。
(6)实验室用加热纯净物的方法制取氧气:______。
【答案】(1) (2) (3)
(4) (5) (6)
【解析】
(1)根据硫和氧气点燃生成二氧化硫,该反应符合多变一属于化合反应,二氧化硫有刺激性气味,符合题意,化学方程式为:;
(2)根据铁和氧气点燃生成四氧化三铁,该反应符合多变一属于化合反应,四氧化三铁是黑色固体,符合题意,化学方程式为:;
(3)根据红磷和氧气点燃生成五氧化二磷,现象是冒白烟,符合题意,化学方程式为:;
(4)根据实验室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能制取氧气,氯酸钾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符合题意,化学方程式为:;
(5)根据水通电能生成氢气和氧气,该反应符合一变多属于分解反应,且氢气和氧气都是有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符合题意,化学方程式为:;
(6)根据加热高锰酸钾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符合题意,化学方程式为:。
12.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
(1)Al+Fe3O4 —— Fe+Al2O3:______。
(2)Fe2O3+H2SO4 —— Fe2(SO4)3+H2O:______。
(3)CO+Fe3O4 —— Fe+CO2:______。
(4)C2H5OH+O2 —— CO2+H2O:______。
【答案】(1) (2)
(3) (4)
【解析】(1)假设氧化铝前的化学计量数为1,根据铝原子守恒,铝前化学计量数为2,根据氧原子守恒,四氧化三铁前的化学计量数为,然后根据铁原子守恒确定Fe前的化学计量数为,化学计量数化简为整数为:;
(2)假设硫酸铁前的化学计量数为1,根据观察铁原子守恒氧化铁前化学计量数为1,硫酸前化学计量数为3,根据氢原子守恒则水前系数为3,故填:;
(3)通过观察可知,1个CO结合1个O转化为1个CO2,假设四氧化三铁前化学计量数为1,则CO和CO2前化学计量数为4,根据铁原子守恒确定铁前化学计量数为3,故填:;
(4)假设乙醇前化学计量数为1,根据碳原子守恒二氧化碳前化学计量数为2,根据氢原子守恒水前化学计量数为3,然后根据氧原子守恒确定氧气前化学计量数为3,故填:。
13.根据要求写出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84消毒液”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高效液体消毒剂,其主要成分为次氯酸钠(NaClO),制取原理是氯气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A、B、C、D分别表示四种物质,它们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物质A和B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C和D两种物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答案】(1) (2)
【解析】(1)氯气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如图所示,A是硫化氢(),B是氧气(),C是硫单质(),D是水(),物质A和B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C和D两种物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4.在反应A+3B=2C+3D,已知2.3gA和4.8g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4.4gC。则生成的D的质量为_____。又知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则B的相对分子质量_____。
【答案】2.7g 32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则生成D的质量为:2.3g+4.8g-4.4g=2.7g;
解:设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x,则参加反应的B与生成D的质量比为:4.8g:2.7g=3x:(3×18),x=32。
15.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科学的基本定律之一,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1)化学反应前后,肯定不会变化的是______。(填序号)
①元素的种类 ②原子的数目 ③分子的数目 ④物质的种类 ⑤物质的状态
⑥物质的体积总和 ⑦物质的质量总和
(2)在化学反应中,已知7gA与20g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8gC和______gD,要制得3.8gD,则参加反应的A的质量为______g。
【答案】(1)①②⑦ (2)19 1.4
【解析】(1)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分离为原子,原子再重新组成分子的过程,则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原子的数目、物质的质量总和均不变,分子的数目可能改变,物质的种类一定改变,物质的状态可能改变,物质的体积总和可能改变;
(2)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7gA与20g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8gC,则生成D的质量为,故生成8gC和19gD;
设参加反应的A的质量为x
答:参加反应的A的质量为1.4g。
三、实验题
16.初三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依据教材实验对化学反应前后物质质量变化进行了探究。
[查阅资料]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气体。
[实验装置设计]甲、乙、丙小组同学分别设计如图装置。
[讨论与探究](1)甲小组实验中,白磷燃烧时,在锥形瓶底部加入少量水,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2)请根据乙组和丙组设计的“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装置进行探究,并按要求完成填空。
①乙组实验结束后可观察到天平______(选填“平衡”或“不平衡”),此反应______(选填“遵守”或“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②丙组通过对过氧化氢溶液分解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总和的测定,得出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该反应中二氧化锰起______作用。
[实验结论]通过甲、乙、丙小组实验的探究,你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分析]化学反应的过程是_______重新组合的过程,即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_______没有改变,原子的______没有增减,原子的______也没有变化,所以化学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反思与交流]通过甲、乙、丙小组实验的探究,你得到的启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吸收白磷燃烧时放出的热量,让装置快速冷却,同时防止锥形瓶局部骤热而炸裂 (2)①不平衡 遵守 ②等于 催化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 原子 种类 数目 质量 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应该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实验
【解析】讨论与探究:(1)白磷燃烧,放出大量的热,故在锥形瓶底部加入少量水,可以吸收白磷燃烧时放出的热量,让装置快速冷却,同时防止锥形瓶局部骤热而炸裂;
(2)①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会散逸到空气中,反应后,左边质量变小,故乙组实验结束后可观察到天平不平衡;
所有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故此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②由图可知,反应前后,天平都是平衡的,故丙组通过对过氧化氢溶液分解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总和的测定,得出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该反应中二氧化锰起催化作用;
实验结论:通过甲、乙、丙小组实验的探究,得到的结论是: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实验分析:化学反应的过程是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即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变化,所以化学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反思与交流:通过甲、乙、丙小组实验的探究,得到的启示是: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应该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实验。
四、计算题
17.将干燥、纯净的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取30g混合物装入试管中加热,待充分反应后,将剩余固体物质冷却后称得其质量为20.4g,试回答:
(1)反应后可生成氧气___________g;
(2)求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
【答案】(1)9.6 (2)24.5g
【解析】(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故反应后生成氧气的质量为:30g-20.4g=9.6g;
(2)解:设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为x
x=24.5g
答: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为24.5g。
18.钙元素是人体不可或缺的元素,它既是身体的构造者,又是身体的调节者。图为某儿童钙片的商品标签,请根据标签的有关信息完成下列各题:
(1)此儿童钙片属于___(填“纯净物”“混合物”之一)。
(2)主要成分碳酸钙(CaCO3)由___种元素组成。
(3)在碳酸钙(CaCO3)中钙元素的化合价为___价。
(4)为测定此钙片中碳酸钙的含量,取1.5g这种钙片,向其中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生成气体的质量与所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①此气体为___(写化学式);
②试计算此钙片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_____。(计算结果精确至0.1%)
【答案】(1)混合物 (2)三 (3)+2 (4) ①CO2 ②66.7%
【解析】(1)根据标签可知,钙片主要成分为碳酸钙和维生素D以及其他,所以此儿童钙片属于混合物;
(2)主要成分碳酸钙(CaCO3)由钙、碳、氧三种元素组成;
(3)在碳酸钙(CaCO3)中钙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4)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所以该气体的化学式为 CO2;
设此钙片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x
x≈66.7%
答:此钙片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