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辽宁省九年级物理中考模拟题分项选编:内能(有解析)

2023年辽宁省九年级物理中考模拟题分项选编:内能
一、单选题
1.(2023·辽宁抚顺·统考一模)如图所示,抽掉玻璃板后,会看到两个瓶子内的气体会混合在一起,最后颜色变得均匀。下列季节中描述的现象与此实验现象产生的原因相同的(  )
A.春:尘土飞扬 B.夏:花香袭人
C.秋:树叶纷飞 D.冬:瑞雪飘飘
2.(2023·辽宁营口·模拟预测)厨房中涉及了很多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勺子静止挂在墙上时重力对它做了功
B.炒菜时能闻到香味是因为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C.高压锅能更快地煮熟食物是利用了大气压强的作用
D.水槽下方排水管U形“反水弯”利用了流速越快流体压强越小
3.(2023·辽宁鞍山·统考一模).下列事实不能作为相应观点的证据的是
A.尘土飞扬,说明分子是运动的
B.电解水得到氢气和氧气,说明分子是可分的
C.气体被压缩后体积发生了较大变化,说明气体分子间的距离大
D.将两个干净平整的铅柱紧压在一起会结合起来,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4.(2023·辽宁大连·统考一模)有关分子热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引力
B.将石块研磨成粉状,说明分子变小了
C.水会结冰,是因为结冰时水分子静止不动了
D.“一人吸烟,众人受害”,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5.(2023·辽宁·统考模拟预测)正月十五是元宵节,吃汤圆是元宵节的传统风俗,如图所示是一碗刚煮熟的汤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感觉到汤圆热是因为汤圆含有的热量多
B.闻到汤圆的香味属于扩散现象
C.汤圆黏牙是因为分子间只有引力没有斥力
D.汤圆从热变凉其分子无规则运动速度不变
6.(2023·辽宁营口·模拟预测)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温度越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越多
B.热量可以从内能少的物体传递到内能多的物体
C.0℃的冰水混合物的内能为零
D.冰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和内能均不变
7.(2023·辽宁沈阳·统考模拟预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注射器中的水很难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B.乙图热水中的墨水比冷水中扩散快,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C.丙图夏季海边白天总是出现从陆地吹向大海的风,是因为水比砂石的比热容大
D.丁图晃动沙子后,温度计示数升高,是因为热传递可以增加物体的内能
二、多选题
8.(2023·辽宁沈阳·统考一模)如图,我国东北地区有个民间传统习俗,在端午节时孩子们用煮熟的鸡蛋互顶,就是先让两个熟鸡蛋紧贴在一起,然后双方用力相互挤压,谁的鸡蛋先破,谁就算输。吃不掉的鸡蛋也不会浪费,可以做成美味的茶叶蛋。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将鸡蛋放在水平摊开的掌心里静止,鸡蛋受到的重力和支持力彼此平衡
B.互顶时破损的鸡蛋受到的压强比没破损的鸡蛋受到的压强大
C.如果鸡蛋不小心掉落,在掉落过程中重力对鸡蛋做功
D.茶叶蛋闻起来会有清淡的茶香,这是扩散现象
9.(2023·辽宁沈阳·模拟预测)图甲是小明自制的一个实验装置,将玻璃集气瓶的瓶口密闭,U形玻璃管两侧液面相平。如果用粗绳绕在集气瓶上来回拉动,如图乙所示,则U形管中右侧液柱会升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如果发现图甲中U型管左端液柱升高,则一定是因为外界的气温降低了
B.图甲中,分别用大小不同的力挤压集气瓶,U形管两侧液柱高度差也不同,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形状
C.将图甲中装置从1楼拿到20 楼,则U型管中右侧液面可能升高
D.图乙中,粗绳与集气瓶摩擦生热,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10.(2023·辽宁铁岭·统考一模)每天早晨,妈妈都给家人精心准备早餐。关于早餐制作和食用过程中所涉及的物理知识,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刚煎好的鸡蛋烫嘴,是因为含有的热量多
B.将面食捏成小动物的形象,是力改变物体的形状
C.香肠烤制过程主要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增加内能
D.早餐香气四溢,是由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11.(2023·辽宁辽阳·统考一模)小红经常帮妈妈做饭,她发现厨房里有许多与物理有关的知识。在端午节帮妈妈煮粽子过程中,她总结的一些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A.能闻到粽子的香味是扩散现象
B.煮粽子的过程是利用热传递的方法提高了粽子的内能
C.用高压锅能更快煮熟粽子,是因为锅内气压增大,水的沸点升高
D.剥粽子时总有一些稻米粘到粽叶上,是因为分子间存在斥力
12.(2023·辽宁大连·统考模拟预测)如图所示,在粗糙程度相同的桌面上,木块在大小不变的水平拉力F作用下从A点由静止开始运动,运动得越来越快;当木块到达B点时撤去拉力F,木块继续移动,运动得越来越慢,最后停在C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AB段和BC段木块所受的摩擦力相等
B.在AB段运动时,拉力做功的功率变大
C.在AB段运动时,木块的内能保持不变
D.在BC段运动时,木块机械能不断变小
三、填空题
13.(2023·辽宁沈阳·模拟预测)如图,五月的沈阳世博园各色鲜花竞相开放,人们闻到扑鼻而来的花香,这是___________现象;人们从不同方向都能看到各色鲜花,这是光的___________(选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现象。

14.(2023·辽宁沈阳·统考一模)如图,把干净的玻璃板吊在弹簧测力计的下面,读出测力计的示数。使玻璃板水平接触水面,然后稍稍用力拉玻璃板,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大,这说明玻璃板和水分子间存在分子 ___________力,测力计示数变大时,弹簧具有的弹性势能 __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5.(2023·辽宁大连·统考一模)即使只有很少人吸烟,整个场所也会充满烟味,这说明分子在不停地___________;固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固体分子间存在着___________。
16.(2023·辽宁本溪·模拟预测)中国的茶文化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沐浴着如酒、如月、如梅的茶香,修身养性的民族生生不息。中国的历史有多长,中国的茶就有多香。茶文化中有许多的物理知识,你知道吗?例如:
(1)用沸水才能很快泡出茶香、茶色,这是因为温度越高,______现象越明显;
(2)茶壶的壶嘴与壶身,构成一个______;
(3)冬天,揭开刚泡好茶的杯盖,看见有“白气”冒出,这是由于水蒸气遇冷______形成的。(填一物态变化名称)
17.(2023·辽宁大连·统考一模)新型病毒可用按要求稀释后的“84消毒水”进行喷杀,喷杀过程中,我们会闻到“84消毒水”的气味,这是___________现象。分子的热运动受温度影响,温度越___________,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18.(2023·辽宁大连·统考模拟预测)给汽车加油时,会闻到汽油味,这个现象说明了分子在不停地______。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削干净,然后紧紧压在一起,两铅块就会结合起来,甚至下面吊一个钩码都不能把它们拉开。这个实验说明了分子之间存在______力。
19.(2023·辽宁辽阳·统考一模)阳春三月,高邮油菜花盛开,吸引了无数游客.
(1)游客漫步在花海中,穿行于河道间,田埂上“香气袭人知昼暖”,这是因为分子运动的剧烈程度与____________有关.
(2)高楼下“满城尽带黄金甲”,这是因为太阳光照射在油菜花上发生了____________(选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
20.(2023·辽宁沈阳·统考模拟预测)我国首架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客机C919在上海浦东机场成功起飞。飞机装有无锡某企业生产的3D打印金属钛零件,3D打印技术就是在高能激光的作用下金属钛粉末会 ______ (填物态变化名称)成液态;在此物态变化过程中,金属温度 _______(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此过程中金属的内能 ______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1.(2023·辽宁抚顺·统考二模)如图妈妈炖了一锅排骨汤。这是通过____方式改变了排骨汤的内能;炖好开锅后,一阵阵香气扑鼻而来,这是____现象;为尽快喝到排骨汤,将盛有汤的碗放在冷水中,这是因为水的____。
四、简答题
22.(2023·辽宁大连·统考一模)用打气筒向广口瓶内打气,当瓶塞跳起来时,瓶内出现了“白雾”。此时,迅速塞上瓶塞,继续向瓶内打气,如图所示,瓶内的“白雾”又会快速消失。请解释“白雾”又快速消失的原因。
五、实验题
23.(2023·辽宁沈阳·统考模拟预测)在“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的实验中:

(1)如图甲所示,小明在两个相同规格的玻璃杯中加入初温相同、液面等高的水和某种食用油,利用相同规格的电加热器对水和食用油进行加热。同组的小亮立即指出了小明操作有错误,你认为小明的错误是___________;
(2)小明纠正错误后,正确进行实验,画出了水和这种食用油温度随时间变化关系如图所示,根据图可以判断a物质是___________(选填“水”或“食用油”),实验中所用食用油的比热容为___________ J/(kg ℃);
(3)为了比较酒精和碎纸片的热值,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他将适量的酒精和碎纸片分别放入两个燃烧皿中,点燃它们分别给装有水的两个规格相同玻璃杯加热,直至酒精和碎纸片完全燃烧,其间水未沸腾。实验中除了所用的两个玻璃杯规格相同、水的初温相同外,还需控制相同的量有:水的质量和___________。实验通过比较___________(选填“加热时间”或“升高的温度”)来确定酒精和碎纸片燃烧放出热量的多少;
(4)通过(3)实验得到的燃料热值与实际相比会偏___________(选填“大”或“小”),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24.(2023·辽宁沈阳·模拟预测)在“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的实验中:
(1)将质量和初温均相同的 A、B两种液体分别倒入两个完全相同的烧杯中,并把相同规格的电加热器放入液体中,如图所示。为了保证实验顺利进行,接下来小明应该___________;

(2)小明用温度计和秒表测量液体温度和加热时间,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液体 质量/g 初温/℃ 加热时间/s 末温/℃
A 60 20 80 45
B 60 20 120 45
①如果用与小明不同的方法进行实验,则在实验中应控制___________相同,比较___________;
②由表中数据可知,如果用来做温度计的测温物质,___________液体(选填“A”或“B”)能够使温度计更快地测出温度。
25.(2023·辽宁·统考模拟预测)如图甲是小雨探究“水和油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装置,两个试管中分别装有质量和初温相同的水和油,相同时间两试管中的液体吸收的热量相同。
(1)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放在油中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为______℃;
(2)实验过程中两个温度计示数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当水温升高到98℃时,水中有大量气泡不断上升、______(填“变大”或“变小”),到水面破裂开来,里面的______散发到空气中;
(3)通过分析图象乙,得出水沸腾的特点是: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______,且需要不断______;
(4)已知水的比热容为,若沸腾前水和油的质量保持不变,由图象可知油的比热容为______;
(5)另一组的小丽用烧瓶做实验,她把烧瓶里的水加热至沸腾,按要求记录好温度后,取下烧瓶,迅速塞上瓶塞,把烧瓶倒置并向瓶底浇冷水,如图丙所示。会发现烧瓶内的水重新沸腾,该现象说明水的沸点随气压降低而______。
26.(2023·辽宁鞍山·统考一模)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时,在相同的烧杯中,使用相同的电加热器给水和煤油加热,进行了多次测量,得到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物质 次 质量m/kg 升高的温度Δt/℃ 加热时间t/min
水 1 0.1 10 2
2 0.2 10 4
煤油 3 0.1 10 1
4 0.2 10 2
(1)本实验中比较物质吸热多少的方法与下列___________的研究方法相同(选填字母);
A.探究电流跟电压的关系
B.研究磁场时,引入磁感线
C.通过重物被提起的高度来比较电流做功的多少
(2)忽略散热,两加热器正常工作,前2min甲、乙两杯液体吸收的热量Q甲___________Q乙;(选填“>”、“<”或“=”)
(3)分析表格中第1、2次或第3、4次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同种物质升高相同温度时,吸收热量的多少与物质的___________有关;
(4)相同实验条件下,水和煤油相比,___________的吸热能力强;
(5)图丙为两种液体“温度-时间”关系的大致图像,正确的是___________(选填字母)。
27.(2023·辽宁抚顺·统考一模)为了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如图所示,小明用相同的加热器对水和食用油加热。实验数据记录如表,分析表中实验数据可知:
液体 质量m/g 初温t1/℃ 末温t2/℃ 加热时间t/min
食用油 50 20 50 2
水 50 20 35 2
(1)对食用油和水加热相同的时间,则食用油吸收的热量____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水吸收的热量;___________的温度升高的多,___________的吸热能力更强;
(2)如果让水的末温也达到50℃,还需要再继续给水加热___________min;
(3)食用油和水的比热容之比为___________;
(4)通过实验小明理解了生物体内就是因为___________(填“食用油”或“水”)的比例很高,有助于调节生物体自身的温度,以免其变化太快对生物体造成严重损害。
28.(2023·辽宁大连·统考一模)如图甲所示,小明用相同的酒精灯分别给水和煤油进行加热,探究“不同物质吸收热量的能力”。
(1)在烧杯中需要分别装入________和初温相同的水和煤油;
(2)实验中,用________________反映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
(3)根据实验数据,小明作出了水和煤油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在0~10min内,水吸收的热量等于煤油吸收的热量,________升高的温度更高,由此可知,________的吸热能力更强;
(4)水在第10min的内能__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第20min的内能。
参考答案:
1.B
【详解】不同的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扩散现象说明了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抽掉玻璃板后,会看到两个瓶子内的气体会混合在一起,最后颜色变得均匀属于扩散现象。
A.尘土飞扬,尘土不是分子,是物体的运动,不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A不符合题意;
B.花香袭人,能闻到花香,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B符合题意;
C.树叶纷飞,是物体的运动,故C不符合题意;
D.瑞雪飘飘,是物体的运动,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B
【详解】A.由于勺子静止,勺子在重力方向没有移动距离,故重力没有做功,故A错误;
B.炒菜时能闻到香味,是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B正确;
C.高压锅能更快地煮熟食物,是因为流体的沸点随气压的升高而增大,故C错误;
D.水槽下方排水管U形“反水弯”利用了连通器的原理,故D错误。
故选B。
3.A
【详解】分析:A、分子是用肉眼看不到的,所以尘土飞扬,不能说明分子是运动的;B、化学变化可以证明分子可以再分;C、根据气体容易被压缩的原因考虑;D、根据分子间有引力考虑.
解答:A、分子是用肉眼看不到的,所以尘土飞扬,不能说明分子是运动的,故A不能作为相应观点的证据;
B、化学变化可以证明分子可以再分,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属于化学变化,所以可以证明分子是可分的;
C、气体容易被压缩的原因是气体分子之间的间隔比较大,故C能作为相应观点的证据;
D、将两个干净平整的铅柱紧压在一起会结合起来,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能作为相应观点的证据.
故选A.
【点睛】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分子的性质和特点,并能灵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4.D
【详解】A.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斥力,故A错误;
B.将石块研磨成粉状,不能说明分子变小了,粉状仍是固体小颗粒,分子是肉眼看不到的,B错误;
C.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水结冰后分子仍是运动的,故C错误;
D.“一人吸烟,众人受害”,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故D正确。
故选D。
5.B
【详解】A.热量是个过程量,不能说物体含有热量,故A错误;
B.汤圆的香气分子在空气中飘进人的鼻子,使人闻到香味,属于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B正确;
C.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汤圆黏牙,说明引力的作用效果比斥力的作用效果大很多,故C错误;
D.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与温度有关,汤圆从热变凉,温度变小,故大量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变小,故D错误。
故选B。
6.B
【详解】A.热量是一个过程量,不能用含有来表示,故A错误;
B.热量总是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或者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向低温部分,跟内能多少无关,所以内能少的物体也可能把热量传递给内能多的物体,故B正确;
C.任何物体都有内能,0℃的冰水混合物内能不为零,故C错误;
D.冰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内能增大,温度不变,故D错误。
故选B。
7.B
【详解】A.注射器中的水之所以很难压缩,是因为分子间存在斥力,故A错误;
B.不同的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是扩散现象,扩散的快慢跟温度有关,温度越高,扩散越快,滴入热水中的墨水比滴入冷水中的墨水扩散得快,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故B正确;
C.海水的比热容大于砂石的比热容,白天吸收了相同的热量后,陆地上方空气升高的温度比海洋上空空气的温度升高的多,所以,陆地上方空气受热膨胀,密度变小而上升,海洋上方的空气过来补充,所以风从海洋吹向陆地,故C错误;
D.晃动试管中的沙子后,温度计示数升高,是沙子通过做功的方式增大了内能,故D错误。
故选B。
8.ACD
【详解】A.鸡蛋受到的重力和掌心给鸡蛋的支持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两个力都作用在同一个鸡蛋上,所以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故A正确;
B.两个鸡蛋互顶时受到的力相等,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鸡蛋互顶时受力面积也是相等的,根据可知,两个鸡蛋受到的压强是相等的,故B错误;
C.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的两个条件:①一定要有力的作用,②物体在力的方向上要移动一段距离。如果鸡蛋不小心掉落,在这个过程中鸡蛋受到了重力,并且在重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所以重力对鸡蛋做功了,故C正确;
D.茶叶蛋闻起来会有清淡的茶香,这是扩散现象,原因是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故D正确。
故选ACD。
9.BD
【详解】A.由图知道,瓶内气压不变,外界的气压升高时,将U型管内液体向内压,使得U形管左端液柱升高,故A错误;
B.图甲中,分别用大小不同的力挤压集气瓶,U形管两侧液柱高度差发生改变,说明挤压改变了集气瓶的形状,即力可以改变物体形状,故B正确;
C.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将该实验装置从1楼拿到20 楼,外界大气压减小,瓶内气压不变,瓶内气压大于外界大气压,将U型管中的液体向外压,U形管中右侧液柱一定会上升,故C错误;
D.图乙中,粗绳与集气瓶摩擦生热,瓶内气体温度升高,内能变大,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故D正确。
故选BD。
10.BCD
【详解】A.热量是一个过程量,不能说含有多少热量,故A错误;
B.因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所以在力的作用下用面食能捏成各种小动物,故B正确;
C.香肠烤制过程主要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增加内能,故C正确;
D.早餐香气四溢,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D正确。
故选BCD。
11.ABC
【详解】A.能闻到粽子的香味是由于香味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产生的扩散现象,故A正确;
B.煮粽子的过程是水把能量传递给粽子,是粽子的内能增加变熟,这是利用热传递的方法提高了粽子的内能,故B正确;
C.用压锅能更快煮熟粽子,是因为锅内气压增大,水的沸点升高,故C正确;
D.剥粽子时总有一些糯米粘到粽叶上,是因为分子间存在引力,故D错误。
故选ABC。
12.ABD
【详解】A.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在AB段和BC段,木块对桌面的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都不变,因此在AB段和BC段木块所受的摩擦力相等,故A正确;
B.在AB段运动时,水平拉力F不变,速度越来越快,由可知,拉力做功的功率变大,故B正确;
C.在AB段运动时,拉力需要克服摩擦力做功,一部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因此木块内能增加,故C错误;
D.在BC段运动时,速度越来越小,动能减小,重力势能不变,因此机械能不断减小,故D正确。
故选ABD。
13. 扩散 漫反射
【详解】[1]五月的沈阳世博园各色鲜花竞相开放,人们闻到扑鼻而来的花香,是因为花的芳香分子扩散到空气中,使人闻到花香,这是扩散现象。
[2]人们从不同方向都能看到各色鲜花,说明反射光线射向四面八方,故光在鲜花表面发生了漫反射。
14. 引 变大
【详解】[1]因为玻璃和水接触在一起,并且玻璃分子和水分子间的距离在引力作用的范围内,故水分子和玻璃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故向上拉玻璃板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将变大。
[2]测力计示数变大时,弹簧受到的拉力变大,形变程度变大,所以具有的弹性势能变大。
15. 运动 斥力
【详解】[1]有很少人吸烟,整个场所也会充满烟味,这说明了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是扩散现象。
[2]组成物质的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分子间间隙变小时,分子间相互作用力表现为斥力,故固体难以被压缩。
16. 扩散 连通器 液化
【详解】(1)[1]用沸水才能很快泡出茶香、茶色,因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扩散现象越明显。
(2)[2]茶壶的壶嘴与壶身,上端开口,下端连通,构成一个连通器。
(3)[3]壶嘴会冒“白气”,这些白气是由壶嘴冒出的水蒸气变成的小液滴,故是液化形成的。
17. 扩散 高
【详解】[1]闻到“84消毒水”的气味,是这种气味分子在空气中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被人闻到,这种现象被称作扩散现象。
[2]当温度越高时,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扩散也会越快。
18. 做无规则运动 引力
【详解】[1]给汽车加油时,会闻到汽油味,是因为汽油分子扩散到空气中,这个现象说明了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2]组成物质的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削干净,然后紧紧压在一起,不容易把它们拉开,是因为分子间存在的引力大于斥力。故实验说明了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19. 温度 漫反射
【详解】(1)游客漫步在花海中,穿行于河道间,田埂上“香气袭人知昼暖”,是菜花的香味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运动到空气中被人们闻到了香味,这种现象叫扩散现象.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所以天气晴暖,香气更浓
(2)我们能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欣赏油菜花,说明反射光线向各个方向的都有,是发生了漫反射现象;
20. 熔化 不变 增大
【详解】[1][2][3]金属钛粉末在高能激光产生的高温下由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现象;钛是金属,属于晶体,熔化过程中需要吸热,温度不变,此过程中金属的内能增大。
21. 热传递 扩散 比热容大
【详解】[1]炖汤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将热量传递给汤,从而改变汤的内能。
[2]闻到香气是因为有分子扩散进入人的鼻孔,从而被闻到,这种现象是扩散现象。
[3]将盛有汤的碗放在冷水中,通过热传递改变汤的内能,从而使得汤降温,在改变相同温度时,由于水的比热容较大,能够吸收的热量更多,降温效果也更好。
22.见解析
【详解】再次打气时,活塞对瓶内气体做功,使瓶内的气体内能增加,温度升高,瓶内气体的温度高于小水珠温度, 小水珠从瓶内气体吸热,温度也升高,小水珠的温度越高,蒸发得越快,小水珠很快又变为水蒸气,所以快速消失。
23. 未控制水和食用油的质量相同 水 2.1×103 酒精和碎纸片的质量 升高的温度 小 见解析
【详解】(1)[1]实验课题是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所以要保持水和煤油的质量相同,而题目中是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加入液面等高的水和煤油,即水和煤油的体积相同,根据m=ρV,水和煤油的密度不同,故水和煤油的质量不同,即没有控制水和煤油的质量相等。
(2)[2]由图乙可知,同样受热的情况下,a的温度变化较慢,a的吸热能力强,比热容大,所以a为水,b为煤油。
[3]由绘制出的两种液体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像,升高30℃,a用时6min,b用时3min,根据Q=cmΔt可知在质量和升高温度相同的情况下,吸收的热量与比热容成正比,b的比热容
(3)[4][5]实验中需要控制被加热的水的质量、初温相同;根据转换法可知,实验中通过水升高的温度来比较热值的大小。
(4)[6][7]因为烧杯、空气也吸收热量,并且燃料不可能完全燃烧,所以测得的热值会偏小。
24. 向两烧杯中分别加入质量相等的两种液体,使电加热器能浸没在液体中 加热时间 升高温度 A
【详解】(1)[1]将质量和初温均相同的A、B两种液体分别倒入两个完全相同的烧杯中,并把相同规格的电加热器放入液体中,向两烧杯中分别加入质量相等的两种液体,使电加热器能浸没在液体中。
(2)[2]小明用温度计和秒表测量液体温度和加热时间,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格中:如果用与小明不同的方法进行实验,需要使两种液体加热时间相同,通过比较升高的温度来反映吸热能力的大小。
[3][4]由表中数据可知,质量和初温相同的A、B两种液体升高相同的温度,A的加热时间短,A吸收的热量少,A的吸热能力弱,比热容小; 如果用来做温度计的测温物质,由于A的此热容小,在同等条件下吸收相同的热量,A的温度升的高,A能够使温度计更快地测出温度。
25. 88 变大 水蒸气 不变 吸热 2.1×103 降低
【详解】(1)[1]由图甲可知,该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此时的示数为88℃。
(2)[2][3]由图乙可知,水温升高到98℃时,不同深度的水汽化成气态水蒸气,形成大量的气泡上升,变大,破裂开来,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就表明水沸腾了。
(3)[4][5]由图乙可知,水温升高到98℃时,水的温度不变,表面水沸腾了,说明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不变,需要吸收热量。
(4)[6]水和油的质量相同,相同时间两试管中的液体吸收的热量相同,由图乙可知,升高相同的温度,水的加热时间是油的加热时间的2倍,水吸收的热量是油的2倍,即
Q水=2Q油
c水mΔt水=2c油mΔt油
(5)[7]在瓶底浇冷水后,瓶内温度降低,水蒸气液化,气体压强减小,因为水的沸点会随气压的减小而降低,因此,水会重新沸腾起来。
26. C = 质量 水 B
【详解】(1)[1]实验中,根据转换法,可以通过比较加热时间来反映两种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
A.探究电流跟电压的关系,采用了控制变量法,故A不符合题意;
B.研究磁场时,引入磁感线,采用了模型法,故B不符合题意;
C.通过重物被提起的高度来比较电流做功的多少,采用了转换法,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2)[2]使用相同的电加热器给水和煤油加热,忽略散热,两加热器正常工作,前2min内加热器放出的热量相同,则甲、乙两杯液体吸收的热量Q甲=Q乙。
(3)[3]分析表格中第1、2次或第3、4次实验数据可知,在其它条件相同时,质量越大,加热时间越长,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同种物质升高相同温度时,吸收热量的多少与物质的质量有关。
(4)[4]相同实验条件下,如果温度变化相同,则加热时间长的吸收热量多,吸热能力强;水和煤油相比,水的吸热能力强。
(5)[5]根据1、3次或第2、4次实验知,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加热时间长,如图为两种液体“温度-时间”关系的大致图像,正确的是B。
27. 等于 食用油 水 2 1:2 水
【详解】(1)[1]根据转换法,对食用油和水加热相同的时间,则食用油吸收的热量等于水吸收的热量。
[2]由表格可知,加热相同时间,食用油的温度升高的多。
[3]根据比较吸热能力的方法,吸收相同的热量,水温度升高的慢,则水的吸热能力更强。
(2)[4]根据Q=cmΔt可知,对一定质量的水而言,升高的温度与吸收的热量成正比,即与加热时间成正比;根据表中数据可知,水加热2分钟升高15℃,如果让水的末温也达到50℃,即水升高的温度为30℃,水要加热4min,故还需要再继续给水加热2min。
(3)[5]根据表中数据知,加热2分钟(吸热相同),水升高的温度为
35℃﹣20℃=15℃
食用油升高的温度为
50℃﹣20℃=30℃
在质量和吸热相同的情况下,根据Q=cmΔt可知,升高的温度与比热容成反比,则食用油和水的比热容之比为
15℃∶30℃=1∶2
(4)[6]通过实验小明理解了生物体内就是因为水的比例很高,由于水比热容大,在吸收或者放出相同的热量时,温度变化的比较慢,有助于调节生物体自身的温度,以免其变化太快对生物体造成严重损害。
28. 质量 加热时间长短 煤油 水 小于
【详解】(1)[1]探究“不同物质吸收热量的能力”, 要控制不同物质的质量相同,所以在烧杯中需要分别装入质量和初温相同的水和煤油。
(2)[2]水和煤油吸热热量的多少是无法直接看出来的,可以通过加热时间长短反映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这是转换法。
(3)[3][4]在0~10min内,水吸收的热量等于煤油吸收的热量,由图乙可知,煤油升高的温度更高,由Q=cmΔt可知,煤油的吸热能力弱,水的吸热能力更强。
(4)[5]一个物体吸热,内能变大,从第10min加热到20nin,水一直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所以第10min的内能小于第20min的内能。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2023年辽宁省九年级物理中考模拟题分项选编:电流和电路(有解析)

下一篇:2023年辽宁省九年级物理中考模拟题分项选编:信息的传递(有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