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辽宁省九年级化学中考模拟题分项选编:物质构成的奥秘
一、单选题
1.(2023·辽宁锦州·统考二模)李清照在《醉花阴》一词中写了“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词人能闻到菊花清香的原因是
A.分子很小 B.分子在不断运动
C.分子间有空隙 D.分子是可分的
2.(2023·辽宁鞍山·统考二模)下列客观事实可以用“分子在不断地运动”解释的是
A.1cm3水中大约有3×1022个水分子 B.气体容易被压缩
C.湿衣服晾干 D.氧气和液氧都有助燃性
3.(2023·辽宁沈阳·统考二模)用“”代表氢原子,下列微粒棋型图表示2个氢分子的是
A. B. C. D.
4.(2023·辽宁大连·统考一模)下列事实从微观角度解释,其中不正确的是
A.墙内开花墙外可闻到花香——分子在不断运动
B.氧气压缩为液氧——氧分子的体积变小
C.湿衣服在太阳下容易晒干——温度越高,水分子的运动速率越快
D.过氧化氢与水的元素组成相同而性质不同——分子构成不同
5.(2023·辽宁抚顺·统考一模)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A.闻到远处饭菜的香味——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B.氧化汞受热分解——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C.夏天钢轨之间的缝隙变小——原子受热时体积变大
D.氧气的三态变化——分子的间隔和排列方式发生了改变
6.(2023·辽宁葫芦岛·统考二模)从微粒的角度分析,下列对生活中的事实解释正确的是
A.空气液化后体积变小一一分子的体积变小
B.水烧开后,壶盖被顶开一一分子的数量增多
C.CO有毒而CO2无毒一一分子的构成不同
D.水在0℃时结冰不能流动一一分子不再运动
7.(2023·辽宁锦州·统考一模)下列各图中和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A. B.
C. D.
8.(2023·辽宁锦州·统考二模)新型冠状病毒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下列事实与解释不相符的是
A.配制 75%的酒精溶液时,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变小—分子体积变小
B.在家用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一汞原子间的间隔受热时增大
C.用过氧乙酸溶液消毒处理后可闻到刺激性气味—分子在不断运动
D.H2O2溶液可用于消毒,H2O 不能消毒—H2O2和 H2O 分子构成不同
9.(2023·辽宁阜新·统考一模)在氧气转化为液氧的过程中发生改变的是
A.分子大小 B.分子种类 C.分子间隔 D.分子数目
10.(2023·辽宁本溪·统考二模)保持二氧化硫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A.硫原子 B.氧原子 C.氧分子 D.二氧化硫分子
11.(2023·辽宁葫芦岛·统考二模)从分子的角度解释下列事实,错误的是
A.酒香不怕巷子深——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B.1滴水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分子很小
C.醋酸是酸的,蔗糖是甜的——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
D.将空气液化,体积变小——分子体积变小
12.(2023·辽宁沈阳·统考三模)下列物质由离子直接构成的是
A.矿泉水 B.氯化钠 C.氧气 D.石墨
13.(2023·辽宁鞍山·统考二模)下列物质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
A.二氧化碳 B.金刚石 C.氯化钠 D.水
14.(2023·辽宁大连·统考一模)下列微观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阴离子的是
A. B. C. D.
15.(2023·辽宁抚顺·统考一模)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
A.氨气 B.氯化氢 C.铁粉 D.硫酸铜
16.(2023·辽宁沈阳·模拟预测)对于Cu、Cu2+、Cu+三种粒子的判断,正确的是
①核电荷数相同 ②核外电子数相同 ③电子层结构完全相同 ④相对原子质量几乎相等
A.①②③④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17.(2023·辽宁铁岭·统考一模)下列有关粒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单质都是由原子构成的 B.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可以再分
C.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D.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的原子一定是金属原子
18.(2023·辽宁葫芦岛·统考一模)“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
A.氯化钠 B.水 C.铜 D.氢气
19.(2023·辽宁营口·统考一模)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阳离子是
A. B. C. D.
20.(2023·辽宁本溪·统考模拟预测)冷却后的沸水不适合养鱼,是因为其中几乎不含
A.氧元素 B.氢元素 C.氧分子 D.氧原子
21.(2023·辽宁·统考模拟预测)市场上有“葡萄糖酸锌”、“高钙牛奶”等商品,这里的“锌、钙”指的是
A.元素 B.分子 C.单质 D.原子
22.(2023·辽宁阜新·统考二模)氧、硅、铝、铁是地壳里含量居于前四位的元素。下列据图分析得到的信息正确的是
A.铝原子在化学反应是易失去电子 B.氧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26
C.铁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D.硅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09g
二、填空题
23.(2023·辽宁抚顺·统考三模)根据下列图示,回答有关问题。
(1)如图1是铱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A、B、C、D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①铱元素属于 _____ ( 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②A、B、C、D四种微粒共表示 _____ 种元素 ,其中为相对稳定结构的是 _____ ( 填字母)。
(2)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2。
①该反应的生成物分子个数之比为 _____ 。
②保持丙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_____ 。
24.(2023·辽宁本溪·统考模拟预测)元素周期表以及从微观视角认识物质非常重要,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图1中,氮元素的符号是______;氧和硫属于同______(选填“周期”或“族”)元素。
(2)图2中,A、B、C粒子中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是______(填字母);D粒子中x是否一定等于6______(填“是”或“否”)。
(3)F所表示物质的名称是______。
25.(2023·辽宁朝阳·统考三模)近年来,我国航空航天事业成果显著,“北斗三号”导航卫星搭载了精密计时的(Rb)原子钟。如图为铷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铷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1)。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填标号)。
A.,
B.铷是金属元素
C.铷的相对原子质量是85.47
D.原子有5个电子层,最外层有1个电子
(2)如图2中A~D所示粒子共表示______种元素,铷元素原子的化学性质与如图中______(填标号)的化学性质相似。
26.(2023·辽宁鞍山·统考一模)张青莲教授主持测定了铟、铱、锑、铕等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为相对原子质量测定作出了卓越贡献,图是铟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请回答下列问题:
(1)铟元素属于______(填“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 。
(2)铟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_______。
(3)符号的意义:_______。(答一点即可)
(4)铟与其他元素的本质区别是_______。
27.(2023·辽宁·统考模拟预测)如图所示,A是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有关信息,B—E是几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
(1)从图A可知,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
(2)从B—E的结构示意图可知:
①属于同种元素的是_______;
②D和E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是_______;
③C属于_______(填“金属”“非金属”、“稀有气体”)元素。
28.(2023·辽宁抚顺·统考模拟预测)下图1是元素周期表中镁元素的信息和结构示意图,图2为制备有机物M的微观过程示意图,根据图中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决定元素种类的数值是________,X的数值________;镁在反应中容易________(填“得到”或“失去”)2个电子。
(2)图2中参加反应的 和 分子个数比为________。该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的元素是________。
29.(2023·辽宁葫芦岛·统考二模)在“宏观-微观-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独有的思维方式。
(1)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若A、E两种粒于属于同种元素, 则X=______,C的化学符号为_______。
(2)A~D中属于非金属元素的是______;B对应的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______周期。
30.(2023·辽宁锦州·统考一模)如图为A、B、C、D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以及钒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请按要求填空:
(1)A、B、C、D四种粒子中,属于同种元素的是______(填序号)。
(2)从E图中可以得知钒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______,钒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______。
31.(2023·辽宁丹东·统考一模)下图为五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1)A~D 四种粒子中属于同种元素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下同),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原子是______。
(2)若 E 为某原子得到一个电子形成的离子,则 x 的数值是______。
32.(2023·辽宁营口·统考二模)如图是铈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以及A.B、C、D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根据图示回答。
(1)铈元素的原子序数是_______, 其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
(2)A、B、C、D四种粒子中易失去电子的是_______ (填字母);
(3)B、C属于不同种元素的原因是_______;
(4)D粒子属于____ (填 “金属”或“非金属”或“稀有气体”)元素。
参考答案:
1.B
【详解】由于分子在不断运动,带有花香的分子运动到鼻子使人闻到菊花清香。故选B。
2.C
【详解】A、1cm3水中大约有3×1022个水分子,说明分子的质量和体积很小,不符合题意;
B、气体容易被压缩,是因为微粒之间存在间隔,受压后,微粒之间的间隔变小,不符合题意;
C、湿衣服晾干,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水分子扩散到了水中,符合题意;
D、液氧是液态氧气,氧气和液氧均是由氧分子构成,分子构成相同,化学性质相同,故氧气和液氧都有助燃性,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D
【详解】A、该图中表示1个分子,且1个分子中含有4个氢原子,不符合题意;
B、该图表示4个氢原子,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该图表示2个氢原子和1个氢分子,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该图表示2个氢分子,该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4.B
【详解】A、分子总在不断运动,所以墙内开花墙外可闻到花香,解释正确;
B、氧气压缩为液氧,是因为分子间隔变小,解释错误;
C、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故湿衣服在太阳下容易晒干,说法正确;
D、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过氧化氢与水的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是由不同分子构成的,说法正确;
故选:B。
5.C
【详解】A、闻到远处饭菜的香味,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该选项解释正确;
B、氧化汞受热分解属于化学变化,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该选项解释正确;
C、夏天钢轨之间的缝隙变小,是因为原子之间有间隔,且温度升高,分子间间隔变大,原子的体积并没有改变,该选项解释错误;
D、氧气的三态变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则只是分子的间隔和排列方式发生了改变,该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C。
6.C
【详解】A、空气液化后体积变小,是因为分子间隔变小,该选项错误;
B、一壶水烧开后,壶盖被顶开,因为水烧开后,水由液态变成气态,分子间隔增大,体积膨胀,将壶盖顶开,该选项错误;
C、CO有毒而CO2无毒,是因为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不同种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该选项正确;
D、水在0℃时结冰不能流动,但水分子在永不停息的运动,该选项错误。
故选C。
7.B
【详解】A、该物质由同种分子构成,属于纯净物,不符合题意;
B、该物质由三种分子构成,属于混合物,符合题意;
C、该物质由同种分子构成,属于纯净物,不符合题意;
D、该物质由同种分子构成,属于纯净物,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A
【分析】本题考查分子、原子的性质;
【详解】A:水和酒精混台后总体积变小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隙,不是分子体积变小,故错误,符合题意;
B:温度升高汞原子之间的间隙变大是水银温度计的原理,故正确;
C:用过氧乙酸溶液消毒处理后可闻到刺激性气味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故正确;
D:H2O2溶液可用于消毒,H2O 不能消毒,是因为这是两种不同的物质,则H2O2和 H2O 分子构成不同,故正确;
故选A。
9.C
【详解】氧气转化为液氧是气态的氧气变成液态的氧气,属于物理变化,分子大小、种类、数目都没有发生改变,改变的是分子间的间隔。故选:C。
10.D
【分析】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分子。
【详解】二氧化硫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因此保持二氧化硫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二氧化硫分子。
故选:D。
11.D
【详解】A、酒精分子在做无规则的运动,故远处就可以闻到酒香味,正确;
B、1滴水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分子很小,正确;
C、醋酸和蔗糖是两种不同的分子故性质不同,故正确;
D、将空气液化,分子之间的间隙变大,而分子的大小不变,故错误。故选D。
12.B
【详解】A、矿泉水是由水、可溶性矿物质等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其中水是由水分子构成,不符合题意;
B、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符合题意;
C、氧气由氧分子构成,不符合题意;
D、石墨由碳原子构成,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3.B
【详解】A、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金刚石是由碳原子构成的,该选项符合题意;
C、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4.A
【详解】A、该粒子中,质子数小于核外电子数,表示阴离子,符合题意;
B、该粒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表示原子,不符合题意;
C、该粒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表示原子,不符合题意;
D、该粒子中,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表示阳离子,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5.D
【详解】A、氨气由氨分子构成,不符合题意;
B、氯化氢由氯化氢分子构成,不符合题意;
C、铁粉由铁原子构成,不符合题意;
D、硫酸铜由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构成,符合题意。
故选D。
16.C
【详解】①Cu、Cu2+、Cu+三种微粒属于同种元素,核电荷数决定元素的种类,则三种微粒的核电荷数相等;
②Cu2+是由Cu原子核最外成电子失去两个电子得到,Cu+是由Cu原子核最外成电子失去一个电子得到,则三种微粒的核外电子数不相等;
③根据上述②中分析得到三种微粒的电子层结构不同;
④三种微粒仅原子核最外成电子数不同,整个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故Cu、Cu2+、Cu+相对原子质量几乎相等;
综上分析得出①④说法正确;
故选C。
17.C
【详解】A、单质不都是由原子构成的,例如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错误;
B、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可以再分,错误;
C、原子分为原子核和核外电子,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正确;
D、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的原子不一定是金属原子,例如稀有气体元素原子氦原子,错误;
故选C。
18.A
【详解】A、氯化钠是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的,此选项正确;
B、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此选项不正确;
C、铜属于金属单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此选项不正确;
D、氢气是由氢分子构成的,此选项不正确。
故选A。
19.C
【详解】试题分析: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阳离子的条件是核外的电子数小于核内质子数。故选C.
考点: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20.C
【详解】氧气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氧气能供给呼吸,冷却后的沸水不适合养鱼,是因为煮沸过的水中几乎不含氧气,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即水中没有氧分子,故选C。
21.A
【详解】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市场上有“葡萄糖酸锌”、“高钙牛奶”等商品,这里的“锌、钙”指的是元素;
故选:A。
22.A
【详解】A、由图知,铝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3,小于4,在化学反应是易失去电子,选项正确;
B、由图知,氧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2+6=8,选项错误;
C、铁元素名称带“钅”,属于金属元素,选项错误;
D、由元素周期表一格知,最下方数字为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单位为“1”,故硅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09,选项错误。
故选A。
23. 金属 三(或3) C、D 1:1 水分子(或H2O分子)
【详解】(1)①“铱”的偏旁为“钅”,所以为金属元素;
②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所以原子核内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B和C的核内都有8个质子,所以属于同一种元素,所以A、B、C、D共表示三种元素的粒子;微粒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该微粒的化学性质,最外层电子数为8时(只有一层时为2),为相对稳定结构,故A、B、C、D四种微粒中,为相对稳定结构的是C、D;
(2)①该反应微观示意图表示的化学方程式为,故该反应的生成物分子个数之比为1:1;
②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水分子。
24.(1) N 族
(2) BC 否
(3)氨气
【详解】(1)氮元素的元素符号是N;
由图可知,氧和硫位于同一纵列,属于同族元素;
(2)图2中,A、B、C粒子中,B、C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是8,均具有相对稳定结构;
若D粒子表示原子,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34=2+8+18+x,x=6,如果D表示离子,则x等于8,故填:否;
(3)每个F分子由1个氮原子,3个氢原子构成,故F物质的名称是氨气。
25.(1)A
(2) 3/三 D
【详解】(1)A、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左上角的数字表示该原子的原子序数,原子序数=原子质子数,由铷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m=2+8+18+n+1=37,所以m=37,n=8,说法错误;
B、铷含有“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说法正确;
C、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正下方的数字表示该元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铷的相对原子质量是85.47,说法正确;
D、由铷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原子有5个电子层,最外层有1个电子,说法正确;
答案:A;
(2)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一类原子的总称,质子数决定原子的种类,图2中A~D所示粒子共表示三种元素,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原子的化学性质,铷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1,与如图中D的化学性质相似。
26.(1)金属元素
(2)114.8
(3)表示铟元素或表示一个铟原子
(4)质子数不同(或核电荷数不同)
【详解】(1)铟元素有金字旁,属于金属元素。
(2)元素周期表右下角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所以铟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14.8。
(3)的意义:表示铟元素;表示一个铟原子。
(4)元素:具有相同质子数或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所以铟与其他元素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或核电荷数不同)。
27.(1)22.99
(2) BD 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金属
【详解】(1)元素周期表中,汉字正下方的数字是其相对原子质量,故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2.99;
(2)①对于单原子微粒而言,质子数相同,则原子序数相同,故B、D属于同种元素,其原子序数都为13;
②D和E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是其最外层电子数相同,都是3;
③C的原子序数是12,其是镁元素,镁是“钅”汉字,属于金属元素。
28.(1) 12 8 失去
(2) 3∶1 氢元素、碳元素(合理即可)
【分析】
【详解】(1)元素种类由质子数决定,图1中元素信息图中原子序数(左上数字)等于核电荷数等于核内质子数,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数字为质子数,则可知质子数是12,故填:12;
根据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即,解得x=8,故填:8;
镁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2,在反应中为获取相对稳定结构,容易失去2个电子,故填:失去;
(2)由分析可知:图2中参加反应的和分子个数比为3:1;
该反应中:、、、,则发生改变的元素是氢元素、碳元素,故填:氢元素、碳元素。
29.(1) 24.31 8 Mg2+
(2) AD/DA 3/三
【详解】(1)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31;化学元素是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若A、E两种粒于属于同种元素, 则X=8;根据微粒结构示意图可知,C中质子数为12,核外有10个电子,C表示镁离子,该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化学符号为:Mg2+;
(2)非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一般多于4个,A~D中属于非金属元素的是AD;元素周期表中,周期数与电子层数在数值上相等,B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对应的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三周期。
30.(1)BD
(2) 23 50.94
【详解】(1)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所以A、B、C、D四种粒子中,属于同种元素的是BD;
(2)原子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质子数,由钒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可知,钒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23,钒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50.94。
31.(1) BD/DB AC/CA
(2)17
【详解】(1)元素是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所以元素的种类由其原子的质子数决定的,其中B与D的质子数都是11,所以BD属于同种元素;A~D中只有A、C、D为原子结构,其中A原子的核外只有一层电子,达到了2个电子的稳定结构,C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8,达到了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而D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是1,容易失去,不稳定,所以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原子是AC;故答案为:BD;AC;
(2)若E为某原子得到一个电子形成的离子,则E原子含有的电子数为2+8+8-1=17,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故x=17。
32.(1) 58 140.1
(2)C
(3)原子质子数不同(或原子核电荷数不同)
(4)稀有气体
【详解】(1)由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故58代表铈元素的原子序数,哈尼族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故140.1表示铈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2)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容易失去最外层电子,除氦原子外,故选C;
(3)原子的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不同种元素的原因是原子的质子数不同;
(4)核电荷数为18的元素是氩元素,属于稀有气体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