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化学下学期期末备考练习卷1(含解析)

高二下学期化学学科期末备考练习卷1
一、单选题
关于一些重要的化学概念,下列叙述中正确的个数是
、、均为酸性氧化物
熔融状态下,、、均能导电
芒硝的风化、浓硝酸久置变黄均为化学变化
漂白粉、水玻璃、铝热剂均为混合物
、碳纳米管、石墨烯互为同素异形体
盐酸、亚硫酸、氯气分别为强电解质、弱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A. 个 B. 个 C. 个 D. 个
设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常温下,中含有离子数为
B. 的溶液中所含的数目为
C. 与过量反应,转移的电子数目为
D. 标准状况下,和混合气体中的原子数为
乙酸橙花酯兼有橙花和玫瑰花香气,其结构简式如图。关于该有机物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在催化条件下,该有机物最多可与发生加成反应
该有机物能发生取代、加成、水解、缩聚反应
该有机物的分子式为
该有机物的同分异构体可能为醇类,不可能为酚类
该有机物水解时只能消耗
A. B. C. D.
时不断将水滴入的氨水中,下列图像变化合理的是
A. B.
C. D.
下列的句话中,其中正确的有几句
擦去铝表面的氧化膜的铝箔,在酒精灯上灼烧时,熔化的铝会滴落下来
选择量筒量取液体时,应满足“大而近”的原则,所以应用的量筒量取稀硫酸
可以用铝制器皿长时间盛放酸性、碱性或咸的食物
钠着火后,可用泡沫灭火器来灭火
是淡黄色固体,是白色固体,二者与水反应都能生成
能和发生反应生成,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血液透析”和“静电除尘”利用了胶体的相同性质
试剂瓶中的药品取出后,一般不能放回原瓶,但金属需要立即放回原瓶。
A. B. C. D.
下列实验中,所采取的分离方法与对应原理都正确的是
选项 目的 分离方法 原理
分离溶于水的碘 乙醇萃取 碘在乙醇中的溶解度较大
分离乙酸乙酯和乙醇 分液 乙酸乙酯和乙醇的密度不同
除去固体中混杂的 重结晶 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大
除去丁醇中的乙醚 蒸馏 丁醇与乙醚的沸点相差较大
A. B. C. D.
下列装置部分夹持装置已略可验证受热分解生成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中分液漏斗内的浓可用浓代替
B. 、中的药品依次为碱石灰和淀粉溶液
C. 、之间的粗导管既可防倒吸又能防堵塞
D. 实验结束时,先停止加热再拆开、间的导管
、、均为短周期主族元素,它们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与同族,最外层电子数等于次外层电子数,且原子半径大于。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熔点:的氧化物比的氧化物高
B. 热稳定性:的氢化物大于的氢化物
C. 与可形成离子化合物
D. 的单质与的单质均能溶于浓硝酸
化学反应中一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下列有关能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相同条件下,等物质的量的硫蒸气和硫粉分别完全燃烧,后者放出热量多
B. 已知、条件下: , ,则比稳定
C. 根据热化学方程式: ,可推知 的能量总和大于 和 的能量总和
D. 在稀水溶液中 ,将含 的浓硫酸与含 的溶液混合时,放出的热量大于
A、、、四种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产物已略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若为溶液,可能为氨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B. 若为,可能为,实验室可用加热固体的方法制取
C. 若为溶液,可能为,可用溶液鉴别、溶液
D. 若为,可能为稀硝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下列条件下,对应离子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 中性溶液中:、、、
B. 使甲基橙变红的溶液中:、、、
C. 时,水电离出的:、、、
D. 的溶液中:、、、
下列实验操作规范且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目的 操作
A. 配制溶液 称取固体加入少量蒸馏水溶解,冷却至室温后转移至容量瓶,洗涤转移并定容摇匀。
B. 探究白色和黑色的溶度积大小 向盛有溶液的试管中,加入溶液,充分反应后,再加入少量浓度相同的溶液,观察现象。
C. 检验淀粉水解产物中是否含有葡萄糖 向盛有淀粉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少量稀硫酸,加热分钟,冷却后用溶液中和余酸,加入银氨溶液水浴加热
D. 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 取待测液少许于试管中,先加入溶液,再加入稀盐酸
A. B. C. D.
能表示已经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有几个
时;时;、、不再随时间而改变;单位时间内生成的同时生成;单位时间内生成的同时生成;反应速;一个键断裂的同时有两个键断裂;温度和体积一定时,容器内压强不再变化;温度和体积一定时,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变化;温度和压强一定时,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条件一定,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变化
A. B. C. D.
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所得到的结论均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内容 实验结论
A. 取两只试管,分别加入酸性溶液,然后向一只试管中加入溶液,向另一只试管中加入溶液,第一只试管中褪色时间长。 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B. 室温下,用试纸分别测定浓度为溶液、溶液的,前者大于后者。 的酸性小于
C. 取两只试管,分别加入等体积等浓度的双氧水,然后试管中加入溶液,向试管中加入溶液,试管产生气泡快。 加入时,双氧水分解反应的活化能较大。
D. 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时,将溶液滴入酸性溶液,溶液紫红色褪去。 不能证明溶液中含有
A. B. C. D.
常温时,配制一组的和混合溶液,溶液中部分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随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指定溶液中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错误的是
A. 的溶液中:
B. 的溶液中,溶质主要是
C. 的溶液中:
D. 的溶液中:
已知反应: 。某温度下,将置于密闭容器中,一定时间后反应达到平衡。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图甲中表示的转化率,、表示温度,则可推断出:
B. 图乙中表示的浓度,则可推断出:、为平衡状态
C. 图丙中表示的平衡转化率,表示体系总压强,则推断出:点平衡常数为
D. 达平衡后,降低温度,则反应速率变化图象可以用图丁表示
用电渗析法处理含废水,原理如下图所示,两膜中间的和可通过离子交换膜,而两端隔室中离子不能进入中间隔室。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当电路中通过电子的电量时,会有的生成
B. 负极区得到,正极区得到
C. 负极反应为,负极区溶液增大
D. 通电后中间隔室的离子向负极迁移,正极区溶液降低
已知相同温度下,。某温度下,饱和溶液中、与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曲线代表的沉淀溶解曲线
B. 该温度下的值为
C. 加适量固体可使溶液由点变到点
D. 时两溶液中
二、填空题
汽车尾气用表示是空气污染源之一。回答下列问题:
用还原的能量变化如下图所示,则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相同温度和压强下,和经过相同反应时间测得如下实验数据:
实验 温度 催化剂 转化率
实验 催化剂
催化剂
实验 催化剂
催化剂
试分析在相同温度时,催化剂催化下转化率更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体积均为的密闭容器,恒温、起始,绝热两个容器中分别加入、和相同催化剂。实验测得、容器中的转化率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容器中的转化率随时间的变化关系是上图中的______曲线。
要缩短曲线对应容器达到平衡的时间,但不改变的平衡转化率,在催化剂一定的情况下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答出项即可。
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______用分数表示。
实验测定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分别是正、逆反应速率常数,为物质的量浓度。计算处的______保留两位小数。
三、流程题
硼酸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玻璃、医药、肥料等工艺。一种以硼镁矿含、及少量、为原料生产硼酸及轻质氧化镁的工艺流程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在“溶浸”硼镁矿粉,产生的气体在“吸收”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滤渣”的主要成分有_________。为检验“过滤”后的滤液中是否含有离子,可选用的化学试剂是_________。
根据的解离反应:,,可判断是_______酸;在“过滤”前,将溶液调节至,目的是_______________。
在“沉镁”中生成沉淀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母液经加热后可返回___________工序循环使用。由碱式碳酸镁制备轻质氧化镁的方法是_________。
四、实验题
某同学利用氧化制备的装置如图所示夹持装置略:
已知:锰酸钾在浓强碱溶液中可稳定存在,碱性减弱时易发生反应:
回答下列问题:
装置中的作用是______;装置中的试剂为______;装置中制备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上述装置存在一处缺陷,会导致产率降低,改进的方法是______。
常作氧化还原滴定的氧化剂,滴定时应将溶液加入______填“酸式”或“碱式”滴定管中;在规格为的滴定管中,若溶液起始读数为,此时滴定管中溶液的实际体积为______填标号。
A.大于小于
某样品中可能含有的杂质为、,采用滴定法测定该样品的组成,实验步骤如下:
Ⅰ称取样品于锥形瓶中,加入稀溶解,水浴加热至用的溶液趁热滴定至溶液出现粉红色且内不褪色,消耗溶液。
Ⅱ向上述溶液中加入适量还原剂将完全还原为,加入稀酸化后,在继续用溶液滴定至溶液出现粉红色且内不褪色,又消耗溶液。
样品中所含的质量分数表达式为______。
下列关于样品组成分析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标号。
A.时,样品中一定不含杂质
B.越大,样品中含量一定越高
C.若步骤Ⅰ中滴入溶液不足,则测得样品中元素含量偏低
D.若所用溶液实际浓度偏低,则测得样品中元素含量偏高
五、推断题
具有抗菌作用的白头翁衍生物的合成路线如图所示:
已知:.

属于芳香烃,其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符合下列条件的的一种同分异构体:苯环上只有一个取代基,能发生银镜反应,能发生水解反应,该物质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生成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生成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与足量溶液反应,消耗________。
试剂是________。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
存在顺反异构体
最多可以与发生加成反应
与足量溶液反应,最多消耗
满足下面条件的同分异构体共有________种不考虑立体异构。
含有苯环 含有个 苯环上有两个取代基
第8页,共10页
第9页,共10页高二下学期期末备考练习卷1答案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1)N2O(g)+CO(g)=N2(g)+CO2(g)△H=-362.8 kJ/mol;图象表明反应未达到平衡,在催化剂2催化下,反应的活化能更低,反应速率快,经过相同反应时间N2O转化率更高;
(2)①a;
②缩小容器体积;
③;
④1.69。
20.
(1);
(2)SiO2、Fe2O3、Al2O3;KSCN;
(3)一元弱;转化为H3BO3,促进析出;
(4)或 ;溶浸;高温焙烧。
21.
(1)平衡气压,使浓盐酸顺利流下;NaOH溶液;Ca(ClO)2+4HCl=CaCl2+2Cl2↑+2H2O
(2)在装置A、B之间加装有饱和食盐水的洗气瓶
(3)酸式;C
(4)×100%;BD
22.
(1)1,2-二甲苯(邻二甲苯)
(2)
(3)
(4)加成反应;2
(5)NaOH醇溶液
(6)c
(7)12
【解析】
1. 略
2. 解:过氧化钠是离子化合物,由个钠离子和个过氧根构成,则过氧化钠中含离子个数为个,故A错误;
B.铝离子是弱碱阳离子,在溶液中会水解,故此溶液中铝离子的个数小于个,故B错误;
C.氯气和水的反应是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彻底,则转移的电子数小于个,故C错误;
D.氮气和均为双原子分子,则标况下混合气体中所含原子的个数个,故D正确;
故选:。
A.过氧化钠是离子化合物,由个钠离子和个过氧根构成;
B.铝离子是弱碱阳离子,在溶液中会水解;
C.氯气和水的反应是可逆反应;
D.求出标况下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然后根据氮气和均为双原子分子来分析。
本题考查了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计算,难度不大,应注意公式的使用条件以及物质的结构特点。
3. 【分析】
有机物中含有碳碳双键,可发生加成、加聚和氧化反应,含有酯基,可发生水解反应,结合有机物的组成解答该题。
本题考查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为高考常见题型和高频考点,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的考查,注意把握有机物的官能团的性质,为解答该题的关键,难度不大。
【解答】
酯基与氢气不发生加成反应,分子中含有个碳碳双键,则该有机物可消耗,故错误;
含有酯基和碳碳双键,不能发生缩聚反应,故错误;
由结构简式可知分子中含有个原子,个原子,个原子,则分子式为,故正确;
分子中含有个双键,则不饱和度为,而酚类物质的不饱和度为,则它的同分异构体中不可能有酚类,故正确;
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的官能团只有酯基,水解生成羧基和羟基,羧基能与氢氧化钠反应,则该有机物水解时只能消耗,故正确。
故选:。
4. 【分析】
本题考查了弱电解质的电离,明确弱电解质电离特点是解本题关键,知道溶液导电性与离子浓度的关系,易错选项是,注意碱无限稀释时溶液接近中性,稀释氨水时氢离子浓度增大但不是无限增大,为易错点。
【解答】
A.该温度下,加水稀释氨水,促进一水合氨电离,溶液的减小,但无论如何稀释,溶液的仍然大于,不能等于或小于,故A错误;
B.温度不变时,弱电解质溶液中,浓度越小其电离程度越大,所以一水合氨电离程度随着水的增加而增大,故B错误;
C.溶液导电能力与离子浓度成正比,加水稀释氨水,一水合氨电离增大程度小于溶液体积增大程度,所以溶液中氢氧根离子和铵根的浓度降低,溶液的导电性减小,故C正确;
D.温度不变,不变,故D错误。
故选C。
5. 【分析】
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题目难度不大,明确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方法即可解答,注意熟练掌握常见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试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及化学实验能力。
【解答】
用砂纸打磨的铝条,放在酒精灯上加热至熔化,这样金属铝在氧气中加热,继续会在表面形成氧化膜,氧化铝的熔点很高,所以不会滴落,故错误;
量筒精确到,不能用的量筒量取稀硫酸,故错误;
与酸碱均反应,在咸的条件下可发生原电池反应,则铝制餐具不能长时间存放酸性、碱性或咸的食物,故错误;
钠着火生成过氧化钠,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不能用泡沫灭火器来灭火,故错误;
是淡黄色固体,与水反应生成和氧气,是白色固体,与水反应生成,故正确;
能和发生反应生成,只有过氧化钠中价的氧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则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故正确;
血液透析原理即为渗析原理,血液是胶体,不会通过半透膜的原理,涉及胶体性质,静电除尘利用的胶体电泳的性质,但不是利用了胶体的相同性质,故错误;
试剂瓶中的药品取出后,为了避免污染药品,一般不能放回原瓶;但金属化学性质活泼,能够与水、氧气反应,剩余药品不能丢弃,需要立即放回原瓶,故正确;
故选B。
6. 【分析】
本题考查物质的分离提纯的实验方案的设计,题目难度不大,注意相关物质的性质的异同,把握常见物质的分离方法和操作原理。
【解答】
A.乙醇和水混溶,不能用作萃取剂,应用四氯化碳或苯萃取,故A错误;
B.乙酸乙酯和乙醇混溶,不能用分液的方法分离,应用蒸馏的方法分离,故B错误;
C.根据二者在水中随温度升高而溶解度不同,利用重结晶法.随温度升高溶解度变化不大,随温度升高溶解度变化大,经冷却过滤,故C错误;
D.丁醇和乙醚混溶,但二者的沸点不同,且相差较大,可用蒸馏的方法分离,故D正确。
故选D。
7.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化学实验基本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难度不大。
【解答】
A.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与反应得不到,故A错误;
B.碱石灰可与反应,淀粉溶液用于检验,故B错误;
C.分解产生,遇冷易凝固,未分解的极易溶于水,故、间要用粗导管防堵塞和防倒吸,故C正确;
D.实验结束时先拆开、间的导管再停止加热,防止倒吸,故D错误。
故选C。
8. 【分析】
本题考查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关系,侧重考查分析判断及知识综合运用能力,正确判断各元素是解本题的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解答】
、、均为短周期主族元素,它们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是,最外层电子数等于次外层电子数,因为都是短周期主族元素,所以次外层为层,最外层电子数为,与同族,则、最外层电子数为,、分别是、;且原子半径大于,则为,即、、分别是、、。
A.碳的常见氧化物有、,常温下为气态,而常温下为固态,故A错误;
B.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非金属性:,故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故B正确;
C.、为非金属元素,二者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共价化合物,故C错误;
D.的单质为,和浓硝酸不反应,故D错误。
故选B。
9.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方面的知识,根据反应物与生成物总能量的相对大小判断放吸热反应,注意对中和热概念的掌握,本题比较基础。
【解答】
A.等物质的量的硫蒸气的能量比硫粉多,所以分别完全燃烧时,硫蒸气放出的热量多,故A错误;
B.
;由得:
该反应吸热,等质量的比能量低,所以比稳定,故B错误;
C.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所以的能量总和小于和的能量总和,故C错误;
D.中和热是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生成水时放出的热量为,由于浓硫酸溶于水放热,所以放出的热量大于,故D正确。
故选D。
10. 【分析】
本题考查物质推断,涉及元素及化合物的性质、离子方程式书写、气体制备及离子检验等知识,为高考的高频题,题目难度中等,注意掌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原则,明确氨气的制备方法、离子的检验原理等知识,试题培养了学生的灵活应用能力。
【解答】
A.氯化铝与氨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故A错误;
B.若为,可能为,固体为氯化铵,由于氨气与氯化氢反应,无法通过加热氯化铵的方法制取,故B错误;
C.若为溶液,可能为,为碳酸氢钠,为碳酸钠,碳酸钠和碳酸氢钠都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无法用溶液鉴定,故C错误;
D.若为,可能为稀,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故D正确。
故选D。
11. 【分析】
本题考查离子共存的判断,为高考的高频题,属于中等难度的试题。
【解答】
A.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不能存在中性溶液中,A错误;
B.使甲基橙变红的溶液显酸性,在酸性溶液中,、、、不能发生任何反应,可以大量共存,B正确;
C.时,水电离出的,说明溶液可能显酸性,也可能显碱性。在酸性环境中,、、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C错误;
D.的溶液为酸性溶液,在酸性环境中,、、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会发生复分解反应,产生水和二氧化碳,不能大量共存,D错误;
故选B。
12. 【分析】
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操作的分析,难度中等,解答时要理解实验操作中相关物质的化学性质及对应的实验原理。
【解答】
A.应溶解在盐酸中,抑制铁离子水解,稀释冷却后转移到容量瓶中定容,故A错误;
B.溶液过量,均为沉淀生成,不能比较白色和黑色的溶度积,故B错误;
C.水解后在碱性条件下检验葡萄糖,则向盛有淀粉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少量稀硫酸,加热分钟,冷却后用溶液中和余酸,加入银氨溶液水浴加热,出现银镜可说明,故C正确;
D.先加入溶液,可能生成或硫酸钡,应先加盐酸排除干扰离子,后加氯化钡检验,故D错误。
13. 【分析】
本题考查了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难度不大,注意当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但不为。
【解答】
根据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解答,当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各物质的浓度、百分含量不变,以及由此衍生的一些量也不发生变化,解题时要注意,选择判断的物理量,随着反应的进行发生变化,当该物理量由变化到定值时,说明可逆反应到达平衡状态。
平衡时、、三者可能相等,也可能不等,与各物质的初始浓度及转化率有关,故错误;
平衡时浓度::可能为::,也可能不等,与各物质的初始浓度及转化率有关,故错误;
、、不再随时间而改变,说明正逆反应相等,故正确;
单位时间内生成,等效于消耗,同时生成,故正确;
单位时间内生成 的同时生成 ,都体现逆反应方向,故错误;
只要反应发生,就符合反应速率,故错误;
一个键断裂等效于两个键形成同时有两个键断裂,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故正确;
温度和体积一定时,容器内压强一直不再变化,故错误;
温度和体积一定时,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变化,说明碘蒸气的浓度不变,反应达平衡状态,故正确;
温度和压强一定时,混合气体的密度一直不再变化,故错误;
条件一定,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一直不再变化,故错误;
正确的为共四项,选项B符合题意。
故选B。
14. 【分析】
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和评价,侧重考查探究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把握物质的性质及发生的化学反应、反应原理为解答的关键,注意实验的评价性分析,题目难度一般。
【解答】
A.加入不同体积的草酸,溶液体积不同,高锰酸钾和草酸溶液的浓度都不同,比较草酸的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高锰酸钾的浓度应相同,故A错误;
B.具有强氧化性,不能用试纸测定浓度为溶液的,则不能确定大小,不能比较酸性的强弱,故B错误;
C.活化能越低,反应速率越快,所以根据现象可知,加入时,双氧水分解反应的活化能较小,故C错误;
D.、都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使酸性溶液紫红色褪去,所以该实验不能证明溶液中含有,故D正确。
故选D。
15. 解:、 的溶液主要是的溶液,此时超过总磷量的一半,所以,故A正确;
B、 的溶液中,符合的物料关系,所以溶液溶质主要是,故B正确;
C、的溶液中,溶液中离子浓度,即,故C正确;
D、的溶液,则,电荷守恒为:,,即,所以,故D错误;
故选:。
本题考查了弱电解质电离平衡、酸碱反应后的溶液酸碱性判断、离子浓度关系等,侧重于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应用能力,把握图象信息和重要关系式是解题关键,注意溶液中电荷守恒、物料守恒的应用,题目难度中等。
16. 【分析】
本题考查化学平衡图象、化学平衡有关计算、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等,把握图像信息是解题的关键,题目难度中等。
【解答】
A.甲图可知,温度较高反应速率较快,先到达平衡,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的方向移动,即逆向移动,的转化率减小,,故A错误;
B.乙图可知,随温度的升高,浓度先减小是因为反应建立平衡,到达平衡,所以、为平衡状态,故B正确;
C.丙图可知,点时,的转化率为,,平衡时,、、的浓度分别为、、,,故C错误;
D.丁图可知,降低温度,反应速率下降,故D错误。
故选B。
17. 【分析】
本题考查了电解原理的应用,为高频考点,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明确电解池中的阴阳极以及阴阳极上离子的放电顺序是解题的关键,注意题干信息的分析应用,题目难度不大。
【解答】
A.每生成氢气转移电子,当电路中通过电子的电量时,生成氢气,故A错误;
B.直流电场的作用下,两膜中间的和可通过离子交换膜,而两端隔室中离子被阻挡不能进入中间隔室,通电时,氢氧根离子在阳极区放电生成水和氧气,考虑电荷守恒,两膜中间的硫酸根离子会进入正极区,与氢离子结合成硫酸;氢离子在阴极得电子生成氢气,考虑电荷守恒,两膜中间的钠离子会进入负极区,与氢氧根离子结合成氢氧化钠,故可以得到和产品,故B正确;
C.正极区为阳极,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为,生成氢离子,正极区溶液降低,而负极区消耗氢离子生成氢气,增大,故C错误;
D.阴离子向阳极即正极区移动,故D错误。
故选:。
18. 已知相同温度下,,相同时,,故曲线表示与的关系即沉淀溶解曲线,曲线表示与的关系即的沉淀溶解曲线。
A.曲线代表沉淀溶解曲线,故A错误;
B.曲线上取点,,,,,故B正确;
C.点变到点,值增大,减小,不可能加入固体,故C错误;
D.点时,,点时,,,溶液中,故D错误;
故选:。
本题考查沉淀溶解平衡,题目难度较大,能依据图示准确判断曲线所代表的物质是解题的关键,依据溶度积常数进行计算是本题的难点。
19. 【分析】
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的相关知识,涉及到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化学平衡的移动,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化学反应速率相关知识点,均为高频考点,也是重点,整体难度中等。
【解答】
反应物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总能量,反应为放热反应,反应为:,反应的焓变为,
在相同温度时,催化剂催化下转化率更高,相同反应时间内,反应速率越大,则转化率越高,催化剂作用下,反应的活化能更低,反应速率快,相同时间段内,转化率更高,
故答案为:;图象表明反应未达到平衡,在催化剂催化下,反应的活化能更低,反应速率快,经过相同反应时间转化率更高;
反应放热,绝热容器中随着反应进行温度升高,反应速率不断加快,达到平衡的时间缩短,同时温度升高不利于反应正向进行,则到达平衡时,容器相对于容器,的转化率降低,但达到平衡的时间缩短,所以曲线表示反应容器中的转化率随时间的变化关系,
故答案为:;
缩短曲线对应容器达到平衡的时间,但不改变的平衡转化率,且在催化剂一定的情况下,反应为气体分子数不变的反应,反应前后体系压强不变,增大压强可以增大化学反应速率缩短到达平衡的时间,同时不影响反应平衡转化率,具体措施可以减小容器体积,
故答案为:缩小容器体积;
根据图象,时,中的平衡转化率为,起始时充入、反应,

起始
转化
平衡
则平衡常数,
故答案为:;
处转化率为,则该点处,,,,平衡时有,则,所以点,
故答案为:。
20. 【分析】
本题考查了工艺流程的推断,涉及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离子的检验、物质分离提纯的方法等,难度较难。
【解答】
在“溶浸”硼镁矿粉,产生的气体是氨气,在“吸收”中用碳酸氢铵溶液吸收,生成碳酸铵,化学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
硼镁矿中含、及少量、,经过溶浸后,还剩余,,,所以“滤渣”的主要成分有、、;为检验“过滤”后的滤液中是否含有离子,可选用的化学试剂是;
故答案为:、、;;
根据的解离反应,,可判断是一元弱酸;在“过滤”前,将溶液调节至,目的是使含硼微粒转化为,促进其析出;
故答案为:一元弱;转化为,促进析出;
在“沉镁”中镁离子与碳酸根离子反应生成沉淀,离子方程式为或;生成的另外一种副产物为硫酸铵可返回溶浸工序循环使用,碱式碳酸镁经过高温焙烧即可得到轻质氧化镁。
故答案为:或;溶浸;高温焙烧。
21. 【分析】
本题考查物质的制备及含量测定,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性质、发生的反应、测定原理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题目难度较大。
【解答】
装置中的作用是平衡气压,使浓盐酸顺利流下;装置中的试剂为溶液、吸收尾气;装置中制备的化学方程式为;
浓盐酸易挥发,进入装置后会导致产率降低,改进的方法是在装置、之间加装有饱和食盐水的洗气瓶;
常作氧化还原滴定的氧化剂,有强氧化性,滴定时应将溶液加入酸式滴定管中;在规格为 的滴定管中,滴定管尖嘴处没有刻度,若溶液起始读数为 ,此时滴定管中溶液的实际体积大于,选C;
由Ⅰ可知样品中、、消耗的溶液的体积为,的物质的量为,由Ⅱ可知消耗的溶液的体积为,的物质的量为
,由电子守恒可知,,设样品中为,为,为,,,解得,
则样品中所含的质量分数表达式为,
A.时,,样品中一定不含杂质,可含,故A错误;
B.由的质量分数表达式可知,越大,样品中含量一定越高,故B正确;
C.铁元素的物质的量为,若步骤Ⅰ中滴入溶液不足,则步骤Ⅰ中有一部分没有被氧化,不影响的大小,则不变,对元素含量测定无影响,故C错误;
D.若所用溶液实际浓度偏低,则消耗高锰酸钾的体积偏大,由关系式可得测得样品中元素含量偏高,故D正确。
22. 由、的分子式、的结构简式和转化条件,可知芳香烃为,为,由的分子式、反应后的产物结构,结合已知信息,可推知为,则是通过酯化反应生成的,故试剂为,的反应产物发生酯的碱性水解、酸化后得到的为,由、的结构简式和的分子式知,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了。
是,其名称是,二甲苯或邻二甲苯。
由上述分析可知的结构简式为,由能发生银镜反应,可知含有,由能发生水解反应,可知含有酯基,结合氧原子个数可知含有,再结合苯环上只有一个取代基,可推知符合条件的物质的结构简式为。
略。
由和的结构简式可知两分子发生加成反应得到了;中酯基、碘原子均可发生水解反应,故与足量溶液反应,最多消耗。
生成为卤素原子的消去反应,故试剂是醇溶液。
为,不存在顺反异构体,错误;含有苯环和碳碳双键,故最多可以与发生加成反应,错误;含有个酯基,与足量溶液反应,最多消耗,正确。
苯环上有两个取代基,可分别为、,、,、,、,各有邻间对三种位置关系,故满足条件的同分异构体共有种。
第2页,共2页
第1页,共1页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单元练习 (含解析)2022——2023下学期高一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下一篇:第二章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同步习题(含解析) 2022-2023高二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