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江西省九年级化学中考模拟题分项选编:溶液
一、单选题
1.(2023·江西上饶·统考模拟预测)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B.t1℃时,100g 甲、乙两种物质的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相等
C.将 a 点的乙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改变
D.t2℃时,在 50g 水中加入 20g 甲物质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65g
2.(2023·江西上饶·统考一模)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
B.降温是将a处的甲溶液变饱和的唯一方法
C.t1℃时,50g乙投入水中一定能完全溶解
D.t2℃时,相同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乙溶液中溶剂质量更大
3.(2023·江西吉安·统考三模)下列设计的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用方案甲探究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
B. 用方案乙探究空气是铁生锈的必要条件
C. 用方案丙探究不同催化剂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
D. 用方案丁探究合金及其成分金属的熔点高低
二、选择填充题
4.(2023·江西吉安·统考三模)为了达到实验目的,下列实验方案设计合理的是_____。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除去氯化钠固体中的少量氯化镁 先加水溶解,然后加入适量氢氧化钠溶液,过滤即可
B 区分四种白色固体:碳酸钙、氢氧化钠、硝酸铵、氯化钠 分别取样,加适量水,观察现象
C 区分稀盐酸和氯化钠溶液 取样,分别滴加硝酸银溶液,观察现象
D 除去氧化铜中的少量碳粉 _____
5.(2023·江西赣州·统考模拟预测)如图为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硝酸钾的溶解度大于氯化钠的溶解度
B.40℃时,将63.9g硝酸钾加入50g水中溶解得到113.9g溶液
C.硝酸钾中混有少量氯化钠,提纯硝酸钾采用的方法是降温结晶
D.将P点时的硝酸钾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常采取的方法有______
6.(2023·江西赣州·模拟预测)t2℃时,将甲、乙两种固体各80g分别放到盛有100g水的两个烧杯中,充分溶解后,恢复到t2℃,现象如图一、甲和乙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二、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M点表示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B.曲线a表示甲物质,曲线b表示乙物质
C.将t1℃时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分别升温到t2℃过程中,溶质质量不变
D.图一中①烧杯中的溶液为___________(选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7.(2023·江西九江·统考二模)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__。
A.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50
B.随温度升高,溶解度减小的物质是丙
C.P点表示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D.若甲的饱和溶液中含有少量丙,提纯甲的方法是______
8.(2023·江西赣州·模拟预测)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
A.20℃时100.0g氯化钠溶液中含有36.0g氯化钠
B.30℃时硝酸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比氯化钠溶液的大
C.30℃时硝酸钾和氯化钠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20℃,所得溶液仍然都是饱和溶液
D.硝酸钾固体中含有少量氯化钠,提纯硝酸钾的方法是_______
9.(2023·江西吉安·统考一模)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趋势。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t1℃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C>B
B.t1℃时30gA物质加入到50g 水中不断搅拌,形成的溶液质量是65g
C.A、B两种物质的混合溶液可通过蒸发结晶的方式提纯A
D.将t1℃时A、B、C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温度升高到t2℃时,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
10.(2023·江西赣州·统考一模)a、b、c是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
A.t1℃的a、c两种物质饱和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相等
B.t2℃的a、b、c三种物质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析出晶体质量最多的是a
C.t2℃,将30g固体a加入到50g水中,形成75g溶液
D.t1℃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a_______b(选填“>”、“<”或“=”)
11.(2023·江西宜春·统考一模)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______。
A.t2℃时,分别将等质量的A、B、C固体配成饱和溶液,C溶液质量最大
B.使t1℃时A、B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时仍为饱和溶液,需加入的B比A多
C. t1℃时,A、C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
D.t2℃时,在50g水中加入50gA充分溶解,所得溶液中溶质和溶液的质量比是_______
12.(2023·江西赣州·统考模拟预测)下图是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
A.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相等
B.氯化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C.将℃时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升温至℃,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D.℃时,硝酸钾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_______
13.(2023·江西萍乡·统考二模)如图为a、b、c三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
A.P点表示20℃时,a、c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所含的溶质质量相等
B.t℃时,50g a物质加到50g水中可以得到100g溶液
C.b中含有少量的a,可采用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提纯b物质
D.将20℃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大小为______(由小到大排序)
14.(2023·江西南昌·统考二模)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降低温度可使甲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C.t1℃时,甲、乙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t2℃时,50g乙加入100g水中得到乙的_____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
15.(2023·江西鹰潭·统考一模)下列关于溶解度图像分析(不考虑结晶水合物)正确的是( )
A.高于t1°C时甲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更大
B.降温可将a处的甲液变为饱和溶液
C.t1°C时50g乙投入水中一定能完全溶解
D.t2°C时相同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甲溶液溶剂质量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乙溶液中溶剂质量
16.(2023·江西抚州·统考一模)已知 A、B、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现将 a gA、b gB、c gC 分别在 10℃、20℃、30℃时加入 100g 水中,下列分析正确的是________
A.a、c 两点表示的溶液均为对应物质的饱和溶液
B.此时三种溶液中对应温度下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是A
C.c点恰好形成无色、均一、稳定的溶液
D.若B、C均降温至 10℃时,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关系大小为:___________
17.(2023·江西新余·统考一模)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1℃时,可以制得溶质质量分数为12%的甲溶液
B.t2℃时,等质量甲、乙两种物质的溶液降温至t1℃,析出甲固体的质量比析出乙固体的质量大
C.若t1℃是表示20℃时,则甲、乙、丙三种物质均属于易溶物质
D.将t1℃时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______
18.(2023·江西南昌·统考一模)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
A.使a、c的饱和溶液析出晶体都可以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
B.t1℃时,a、c两种物质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C.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关系是:a>b>c
D.在t2℃时,将30ga物质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质量为_______
19.(2023·江西·统考模拟预测)如图是甲和乙两种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甲和乙两溶液都是饱和溶液
B.t1C时,等质量甲和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乙
C.将t2℃时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C,溶液仍然饱和,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D.t2℃时,甲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_______
三、填空题
20.(2023·江西吉安·统考模拟预测)厨房是生活中化学实验室。请回答下列问题:
(1)食物:油条深受人们喜爱,油条制作使用泡打粉,泡打粉成分之一磷酸二氢钙[Ca(H2PO4)2]中磷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其中钙离子符号是________。
(2)燃料:在家吃小火锅的时候常用到酒精,打开装有酒精的瓶盖就能闻到气味是因为________。
(3)处理:用洗涤剂清洗油污原理是洗涤剂具有________作用,对于废旧塑料瓶应该投入的垃圾箱是________(如下图,填序号)。
21.(2023·江西鹰潭·统考二模)“天宫课堂”由中国航天员担任“太空教师”,以青少年为主要对象,采取天地协同互动方式进行太空授课。课堂上演示了许多有趣的实验。
(1)水球光学实验使用了“人造空气”,“人造空气”中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分别为21%、78%、0.7%。上述气体体积分数与在空气中含量相同的是______。
(2)太空“冰雪”实验:从一个袋子中缓缓挤出一个圆圆的液体球,随后用沾有晶体粉末的小棒触碰一下,液体球迅速“结冰”,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后,一定减小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溶质质量 B.溶剂质量 C.溶质的质量分数
(3)在太空,水油混合后,又会发生什么?王亚平与地面课堂的同学,同时摇晃起了装有水油液体的小瓶。经过摇晃,天地课堂小瓶中的水油均已混合。可当静置片刻后,地面课桌上的水油液体很快就在______作用下稳定分层。可太空中的水油混合液在失重环境下却没有分层。利用它们的______不同,可借助离心作用使它们分离。看了此实验后,小明同学认为太空中的水油混合形成了溶液。他的理由是______。
22.(2023·江西九江·统考一模)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化学发挥着重要作用。
(1)学校采购了一批含75%酒精的免洗消毒喷雾。75%酒精中溶剂的化学式是________,喷洒过酒精溶液后整个教室有酒精的气味,从微观角度解释原因是___________。
(2)某款新冠肺炎疫苗所含成分的辅料包括氯化钠、磷酸二氢钠、氢氧化铝等,磷酸二氢钠的化学式为,其中磷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
(3)口罩的种类有活性炭口罩、N95口罩等,其中活性炭起到_______作用,制作口罩用的无纺布面料主要成分是聚丙烯,其制作的主要原料丙烯【】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
23.(2023·江西吉安·模拟预测)化学与人类生活、生产活动息息相关,根据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用洗涤剂洗去餐具上的油污会产生______现象。
(2)打开汽水瓶盖时,汽水会自动喷出来,这说明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与______有关。
(3)炒菜时油锅着火可用锅盖盖灭,其灭火原理是______。
(4)专家们建议每天适量食用新鲜蔬菜和水果,为人体补充______,可以起到调节新陈代谢、预防疾病、维持身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5)镁和铝可熔炼成Mg17Al12镁合金,熔炼过程只能在真空中,不能在空气中进行的原因是(写其中一个化学方程式)______。
24.(2023·江西吉安·模拟预测)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P点的含义是______。
(2)t2℃时,将50克a物质加入到100克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是______克。
(3)若a中含有少量b,可用______的方法提纯a(选填“蒸发结晶”或“降温结晶”)。
(4)t1℃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
25.(2023·江西吉安·模拟预测)硝酸钾和氯化铵的溶解度曲线如图1所示。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图2所示实验,R是硝酸钾、氯化铵中的一种物质。
(1)硝酸钾和氯化铵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___________。
(2)由图1可知:t1℃时,氯化铵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为_________。
(3)结合图1和图2判断:烧杯内的物质R是________。①、②、③三种情况下,一定是饱和溶液的有____(填序号)。
26.(2023·江西吉安·统考三模)如图1是NaCl、KNO3的溶解度曲线。
(1)小红认为,同时将60℃的KNO3和NaCl的饱和溶液降温到10℃,KNO3先析出晶体,你_____(填“同意”或“不同意”)小红的观点。
(2)50℃时,向烧杯中加入100g水和30gKNO3固体配成溶液,再冷却到10℃,烧杯中析出固体的质量为_____g。
(3)在60℃时,分别取xgNaCl和xgKNO3固体进行如图2的实验。加入乙烧杯中的固体是_____(填“NaCl”或“KNO3”),x的取值范围是_____。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填序号)。
A.若用某操作使甲中固体全部溶解,则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增大
B.状态1时,甲烧杯为饱和溶液,乙烧杯为不饱和溶液
C.乙烧杯中溶液在状态2时的溶质质量分数是状态1时的2倍
D.若将状态1时的甲、乙烧杯中的溶液降温至10℃,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甲>乙
27.(2023·江西南昌·统考一模)重温红色故事,学习化学知识。
(1)董存瑞舍身炸碉堡。黑火药的主要成分是硫黄、硝酸钾(KNO3)和木炭,硝酸钾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黑火药爆炸时产生的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可能是_______。
(2)潘冬子施计巧送盐。要将盐水中的氯化钠提取出来,应采取的方法是_______。生理盐水是质量分数为0.9%的氯化钠溶液,若用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配制300g生理盐水,需要15%的氯化钠溶液的质量为_______g。
四、实验题
28.(2023·江西赣州·模拟预测)根据下列图示实验回答有关问题:
(1)实验一中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_。
(2)实验一中:
①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时,应该选择的装置组合是_______。
②用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实验结束后发现试管上出现了新的裂痕,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
(3)用氯酸钾制取氧气后,利用实验二分离氯化钾和二氧化锰,正确的操作顺序为_______,其中操作②中搅拌的作用是_______。
29.(2023·江西赣州·统考一模)具备基本化学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的基础和保证。在化学实验操作考试中,小明和小英分别抽取了Ⅰ、Ⅱ两组试题。可供选择的实验药品有大理石、稀盐酸、氯酸钾、二氧化锰、过氧化氢溶液、粗盐等,相关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Ⅰ组: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
(2)小明想用同一套装置分别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应选用的制取装置是_______(填字母)。其中,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Ⅱ组:“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的实验。下图是小英的部分操作示意图:
(3)操作B中还需用到的仪器是_______。
(4)操作C中,倒入液体时液面要低于滤纸边缘主要是为了防止______(填序号)。
A.过滤速度慢 B.滤纸破损 C.杂质未经过滤就进入滤液
(5)图中部分操作有错误,其中有的错误会导致精盐的产率明显偏低,其原因是_______。
30.(2023·江西·统考模拟预测)水在化学实验中的作用不可忽视,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A中蒸馏烧瓶中加少量沸石的作用是______;冷水经过冷凝管要下进上出,冷水的作用是____。
(2)B中说明H2具有的物理性质是______。
(3)C中说明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是_____。
(4)D中水的作用是______。
(5)水还可以鉴别物质。下列物质能用水鉴别的是_______(填序号)。
A.硝酸铵、氯化钠、氢氧化钠 B.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
C.食盐、蔗糖、纯碱 D.硫酸铜、碳酸钙、硝酸钾
31.(2023·江西宜春·统考一模)根据下图回答有关问题:
(1)实验一: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
①图中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____。
②实验一的正确顺序为__________,操作A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
(2)实验二:探究能否用木炭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探究装置(左)和数字化仪器测定结果(右)。
①装置中石灰水的作用是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②通过该装置探究______(填“能”或“不能”)得出用木炭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
32.(2023·江西赣州·统考模拟预测)下图是实验室“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和“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的部分操作。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
(2)在“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实验中:
①操作A时,若发现指针向左偏转,此时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
②操作B时,发现速度较慢,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③图中会导致精盐产率明显偏低的错误操作是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3)在“配制50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实验中:
①需要氯化钠的质量是_______________g;
②从图中选出配制该溶液的主要操作顺序______________(选填序号,假设错误操作已纠正);
③向烧杯中倒水时若部分水洒出,最终会导致配制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_____(填“>”“<”或“=”)6%。
参考答案:
1.D
【详解】A、溶解度比较,应指明温度,否则无法比较,不符合题意;
B、t1℃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该温度下,甲、乙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但是溶液状态未知,无法比较,不符合题意;
C、将a点的乙溶液通过降低温度的方法转化为饱和溶液,且无溶质析出,溶质质量和溶剂质量不变,溶质质量分数不变,如果采取增加溶质或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溶质质量分数增加,不符合题意;
D、t2℃时,甲的溶解度为30g,该温度下,在50g水中加入20g甲物质,只能溶解15g,所得溶液的质量为:50g+15g=65g,符合题意。
故选D。
2.D
【详解】A、t1℃时,甲和乙溶解度相等,但其余温度下,两者溶解度不相等,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若想将甲溶液变饱和,即可降温,也可增加溶质,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t1℃时,乙的溶解度为50g,则将50g乙中加入至少100g水中才能完全溶解,但当加入的水的质量小于100g时,乙不能完全溶解,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t2℃时,甲的溶解度>乙的溶解度,则相同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甲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更大,则乙溶液中溶剂质量更大,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3.D
【详解】A、图中实验,温度不同,不能用于探究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故选项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B、图中实验,第一支试管中的铁钉只能与水接触;第二支试管的铁钉只能与干燥的空气接触;一段时间后,两支试管的铁钉没有生锈,不能用于探究铁生锈条件,故选项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C、图中实验,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不同,不能用于探究不同催化剂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故选项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D、图中实验,根据熔化的快慢,可以探究合金及其成分金属的熔点高低,故选项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D。
4. B 在空气中充分灼烧
【详解】A、除去氯化钠固体中的少量氯化镁,先加水溶解,然后加入适量氢氧化钠溶液,过滤后还应将氯化钠溶液蒸发结晶得到氯化钠固体,选项错误;
B、区分四种白色固体:碳酸钙、氢氧化钠、硝酸铵、氯化钠,可以分别取样,加适量水,观察现象,不溶于水的是碳酸钙,溶于水放热的是氢氧化钠,溶于水吸热的是硝酸铵,溶于水温度变化不明显的是氯化钠,选项正确;
C、区分稀盐酸和氯化钠溶液,如果取样,分别滴加硝酸银溶液,则都会产生氯化银白色沉淀,不能区分,选项错误;
D、除去氧化铜中的少量碳粉,可以通过在空气中充分灼烧的方法,碳粉会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而除去。
故选:B;②填充:在空气中充分灼烧。
5. C 加硝酸钾固体,蒸发溶剂,降低温度
【详解】A、比较不同物质溶解度大小,需要在一定的温度下比较,没有设定给硝酸钾和氯化钠设定温度,无法比较它们的溶解度,故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由图可知,4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63.9g,即100g水中最多溶解63.9g硝酸钾达到饱和,因此,50g水中最多溶解31.95g硝酸钾达到饱和,所得溶液质量为81.95g,故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由图可知,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明显增大,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所以,当硝酸钾中混有少量氯化钠,提纯硝酸钾采用的方法是降温结晶,故选项说法正确,符合题意,故填写:C;
D、由图可知,P点在硝酸钾溶解度曲线的下方,属于60℃时,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由于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所以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有:加入溶质,蒸发溶剂,降低温度,因此,使P点时的硝酸钾溶 液变为饱和溶液方法有:加入硝酸钾固体,蒸发溶剂,降低温度,故填写:加硝酸钾固体,蒸发溶剂,降低温度。
6. B 不饱和
【详解】A、由图可知,M点是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在t1℃时的交点,该点表示t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选项错误;
B、t2℃时,将甲、乙两种固体各80g分别放到盛有100g水的两个烧杯中,充分溶解后,恢复到t2℃,固体甲完全溶解,固体乙有剩余,说明t2℃时,甲物质的溶解性较强,即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较大,则曲线a表示甲物质,曲线b表示乙物质,选项正确;
C、由图可知,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则将t1℃时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分别升温到t2℃过程中,甲物质的溶解度增大,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溶液中的溶质质量不变,而乙物质的溶解度减小,发生结晶现象,溶液中的部分溶质结晶析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减小,选项错误;
D、由B可知,曲线a表示甲物质,t2℃时甲的溶解度为90g,则t2℃时,将甲固体80g放到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溶解后,形成不饱和溶液,故填B,不饱和。
7. B 降温结晶
【详解】A、由图可知,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50g,说法错误;
B、有图可知,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说法正确;
C、P点表示t1℃时,甲、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说法错误。
故选B。
D、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所以若甲的饱和溶液中含有少量丙,提纯甲的方法是降温结晶。
8. C 降温结晶
【详解】A、未指明20℃下氯化钠溶液是否为饱和溶液,且该温度下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100g溶液中不可能含有36.0g氯化钠,说法错误;
B、未指明30℃时硝酸钾和氯化钠溶液是否为饱和溶液,无法判断溶质质量分数大小,说法错误;
C、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均随温度上升而增大,所以将30℃时硝酸钾和氯化钠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20℃,所得溶液仍然都是饱和溶液,说法正确。
故选C。
D、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增大明显,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小,故硝酸钾固体中含有少量氯化钠,提纯硝酸钾的方法是降温结晶。
9. B B>C>A
【详解】A、由曲线图可知t1℃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B、C、A,故A错误;
B、由曲线图可知,t1℃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30g,30g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不断搅拌只能溶解15g,形成的溶液质量是65g;故B正确;
C、A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大,B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小,所以要从A、B两种物质的混合溶液中提纯A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故C错误。
故选B。
D、将t1℃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时,A、B的溶解度增大,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A、B没有晶体析出,质量分数不变, C有晶体析出,质量分数变小,溶液仍为饱和溶液,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分数=,溶解度越大,质量分数越大,t1℃时B的溶解度大于t2℃时C的溶解度大于t1℃时A的溶解度,所以t1℃时三种物质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B>C>A。
10. C <
【详解】A.t1℃时,等质量的a、c两种物质饱和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相等,如果不规定等质量的溶液,所含有的溶质质量可能不相等,故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t2℃时,等质量的a、b、c三种物质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析出晶体质量最多的是a,如果不规定等质量的溶液,无法比较析出晶体质量,故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由图可知,t2℃时,固体a的溶解度为50g,即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50gA达到饱和,所以50g水中最多溶解25gA达到饱和,将30g固体a加入到50g水中,形成25g+50g=75g溶液,故选项说法正确,符合题意。故填写:C。
D.由图可知,t1℃时,a物质的溶解度比b物质小,根据溶解度与溶质质量分数关系可得,此时,a物质的溶质质量分数比b物质小,升温至t2℃,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都变为不饱和溶液,此过程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都不变,所以,溶质质量分数也不变,a物质的溶质质量分数仍小于b物质,故填写:<。
11. A 1:3/ 25:75
【详解】A、t2℃时,A物质的溶解度最大,C物质的溶解度最小,所以用等质量的A、B、C固体配成饱和溶液,需要的水最大的是C,形成的溶液质量最大,选项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B、A、B的饱和溶液质量没有指明,从t1℃把温度提升到t2℃,需加入的A、B的量无法确定,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 t1℃时,根据图中信息可知:A、C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但A、C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确定不了,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A。
D、 t2℃时,A的溶解度为50g,即在50g水中加入50gA,只有25gA溶解,形成75g的溶液,即所得溶液中溶质和溶液的质量比是25g:75g=1:3。
【点睛】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2. C 11:10
【详解】A、未指明温度,无法比较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大小,选项错误;
B、由图知,氯化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选项错误;
C、将t1℃时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升温至t2℃,溶解度增大,但溶质、溶剂质量不变,故溶质质量分数不变,选项正确;
D、t2℃时,硝酸钾溶解度为110g,则t2℃时,硝酸钾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110g:100g=11:10。
故填:C;11:10。
13. C c【详解】A、由溶解度曲线可知,P点表示20℃时,a、c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没有确定饱和溶液的质量,不能确定a、c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所含的溶质质量是否相等,错误;
B、由溶解度曲线可知, t℃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80g,则50g水中最多能溶解40g a物质,所以50g a物质加到50g水中可以得到40g +50g =90g溶液,此选项错误;
C、由溶解度曲线可知,b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对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的物质,一般采用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使溶质从溶液中结晶析出,所以b中含有少量的a,可采用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提纯b物质,此选项正确;
D、将20℃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c物质溶解度减小,溶质质量分数减小,a、b的溶解度增大,溶质质量分数不变,由于20℃时,a的溶解度小于b的溶解度,故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大小为:c故选C,填充:c14. C 饱和
【详解】A、要比较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一定要指明温度,不符合题意;
B、根据溶解度曲线图可知,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降低温度,甲的饱和溶液会结晶析出晶体,此时甲仍为饱和溶液,不符合题意;
C、根据溶解度曲线图可知,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因此甲、乙两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符合题意;
D、根据溶解度曲线图可知,t2℃时,乙的溶解度是30g/100g水~40g/100g水之间,故将50g乙加入100g水中得到的是乙的饱和溶液;
故选C,填:饱和。
15. B 小于
【详解】A、由图可知,温度高于t1℃时,甲的溶解度比乙的溶解度大;故高于t1℃时甲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大于乙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选项未说明甲、乙溶液是否饱和,不符合题意;
B、由图可知,a点在甲溶解度曲线的下方,对应的溶液是甲的不饱和溶液,且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增大而增大,则降温可将a处的甲液变为饱和溶液,符合题意;
C、t1℃时乙的溶解度为50g,则此温度下100水中最多可以溶解50g乙,若水的质量小于100g,则投入50g乙不能完全溶解,选项未说明水的质量,不符合题意;
D、根据溶解度曲线图可知,t2℃时溶解度甲>乙,则此温度下,相同质量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甲的质量大于溶质乙的质量,则溶甲溶液中溶剂质量小于乙溶液中溶剂质量;
故选B;填:小于。
16. A C>A>B
【详解】A、a点在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上方,c点在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上,均为对应物质的饱和溶液,正确;
B、由图中可以得出,10℃时,agA不能全部溶解,其溶解的质量大于b,小于c,20℃时bgB全部溶解,但是质量最小,30℃时,cgC恰好完全溶解,且质量最大,因此质量分数最大的是C,错误;
C、不能得出溶液是否有颜色,错误;
D、若B、C均降温至 10℃时,C溶解度降低,有溶质析出,仍为饱和溶液,B溶解增大,没有溶质析出,溶剂的量不变,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此时100g水中,溶质质量最大的是C,A次之,B最小,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关系大小为C>A>B。
故选A,填:C>A>B。
17. C
乙>甲>丙
【详解】A、t1℃时甲的溶解度为12g,该温度下饱和溶液质量分数=,不可能制得溶质质量分数为12%的甲溶液,A选项错误;
B、未说明溶液是否饱和,不能比较析出固体质量大小,B选项错误;
C、若t1℃是表示20℃时,则甲、乙、丙三种物质溶解度都大于10g,均属于易溶物质,C选项正确;
D、t1℃时乙的溶解度>甲的溶解度=丙的溶解度,此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乙的溶质质量分数>甲的溶质质量分数=丙的溶质质量分数,将t1℃时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甲、乙都变为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丙溶解度变小仍是饱和溶液,质量分数减小,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乙>甲>丙。
故填:C;乙>甲>丙。
18. C 75g
【详解】A、由于a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且变化较大,使a的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可以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由于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使c的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可以采用升温结晶的方法,说法错误;
B、t1℃时,a、c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交于一点,溶解度相同,此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若溶液不饱和,无法比较,说法错误;
C、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的大小是a>b>c,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分数=,溶解度越大,质量分数越大,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关系是:a>b>,说法正确;
D、在t2℃时,a的溶解度是50g,由溶解度的含义可知,将30ga物质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只能溶解25g,所得溶液质量为:50g+25g=75g。
故选C,补充75g。
19. B 3:5
【详解】A、图中阴影部分在乙的溶解度曲线下方,为乙的不饱和溶液,A错误;
B、t1℃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等质量饱和溶液中含有的溶质质量相等,B正确;
C、将t2℃时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乙的溶解度变小,有固体析出,溶剂质量不变,溶液仍然饱和,溶质质量分数变小,C错误;
D、t2℃时,甲的溶解度为60g,即100g水中最多溶解甲的质量为60g,其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60g:100g=3:5。
故填:B;3:5。
20.(1) +5 Ca2+
(2)分子在不断运动
(3) 乳化 A
【详解】(1)磷酸二氢钙[Ca(H2PO4)2]中钙元素显+2价,氧元素显-2价,氢元素显+1价,设磷元素的化合价为x,依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则,解得x=+5;钙离子符号是Ca2+;
(2)有气味的分子运动到空气,被闻到,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3)洗涤剂对油污有乳化作用;废旧塑料瓶属于可回收垃圾,故选A。
21.(1)氧气和氮气
(2)A
(3) 重力
密度 水相当于溶剂,油相当于溶质,油分散到水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详解】(1)“人造空气”中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分别为21%、78%、0.7%。空气中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分别为21%、78%、0.03%,故气体体积分数与在空气中含量相同的是氧气和氮气;
(2)液体球“结冰”实际是溶液中析出了晶体,无论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后,恒温蒸发溶剂时,溶质质量分数不变,降温结晶时,溶剂质量不变,所以一定减小的是溶质质量,故选A;
(3)由于水的密度大于油的密度,所以地面课桌上的水油液体很快就在重力作用下,水会下沉,油会浮在水的上面,形成稳定的分层现象;太空中的水油混合液在失重环境下却没有分层;
虽然失重环境下水油无法自然分层,但是它的物理性质没有发生改变,所以可以利用它们的密度不同,可借助离心作用使它们分离;
太空中的水油混合形成了溶液,水相当于溶剂,油相当于溶质,油分散到水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所以说太空中的水油混合形成了溶液。
22.(1) 分子在不断运动
(2)+5
(3) 吸附 6:1
【详解】(1)有水存在,水是溶剂。75%酒精中溶剂是水,化学式是:;
喷洒过酒精溶液后整个教室有酒精的气味,从微观角度解释原因是:分子在不断运动,酒精分子不断运动,使人闻到酒精气味;
(2)化合物中化合价代数和为0,设磷元素化合价为,则,故填:+5
(3)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因此能吸附有毒有色物质,故填:吸附;
C3H6 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23.(1)乳化
(2)压强
(3)隔绝空气(或氧气)
(4)维生素
(5)2Mg+O22MgO或4Al+3O22Al2O3
【详解】(1)用洗涤剂洗去餐具上的油污会产生乳化现象;
(2)打开汽水瓶盖时,汽水会自动喷出来,这说明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与压强有关,即压强越小,溶解度越小;
(3)燃烧需要可燃物与氧气充分接触且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炒菜时油锅着火可用锅盖盖灭,是因为能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
(4)新鲜蔬菜和水果可为人体补充维生素,可以起到调节新陈代谢、预防疾病、维持身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5)镁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镁,铝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铝,则熔炼过程只能在真空中,不能在空气中进行的原因是2Mg+O22MgO或4Al+3O22Al2O3。
24.(1)t1℃时,a、c的溶解度相同,都为25g
(2)140
(3)降温结晶
(4)b > a=c
【详解】(1)P点是物质a、c溶解度曲线的交点,其含义是:t1℃时,a、c的溶解度相同,都为25g。
(2)t2℃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40克。故将50克a物质加入到100克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是140克。
(3)a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b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若a中含有少量b,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a。
(4)由溶解度曲线可知:t1℃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b > a=c。
25. 增大 2∶7 硝酸钾 ②③
【详解】(1)根据图1中硝酸钾和氯化铵的溶解度曲线变化趋势,硝酸钾和氯化铵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2)由图1可知:t1℃时,氯化铵的溶解度是40g,根据固体溶解度的含义,此时氯化铵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为:40g∶(40g+100g)=2∶7。
(3)根据图1,t2℃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60g,氯化铵的溶解度是40g。实验开始加入的物质R是60g,t2℃时烧杯中只剩100g水(原来200g水,升温时蒸发了100g水)。如果t2℃时物质R的溶解度小于60g,比如是氯化铵,应该有晶体析出,而根据图2所示,t2℃时烧杯内的物质R没有析出,说明物质R不是氯化铵;如果t2℃时物质R的溶解度大于或等于60g,烧杯内的物质R就不会析出,因为t2℃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60g,所以物质R是硝酸钾。根据图1,t1℃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大于40g,t2℃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60g。图2中,溶液①是60g硝酸钾加入200g水中形成的溶液,因为t1℃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大于40g,所以溶液①是t1℃时的不饱和溶液;溶液②是60g硝酸钾和100g水中形成的溶液,因为t2℃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60g,所以溶液②是t2℃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溶液③是溶液②降温至t1℃时得到的溶液,因为温度降低,硝酸钾的溶解度减小,溶液中有晶体析出,所以得到的溶液即溶液③为t1℃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根据以上分析,①、②、③三种情况下,一定是饱和溶液的是:②③。
【点睛】本题中判断物质R的依据是:t2℃时物质R的溶解度必须大于或等于60g,结合图1给出的氯化铵和硝酸钾的溶解度便可得出答案。
26.(1)不同意
(2)9.1
(3) KNO3 37.3
【详解】(1)由溶解度曲线可知:硝酸钾、氯化钠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同时将60℃的KNO3和NaCl的饱和溶液降温到10℃,KNO3和NaCl同时析出,不同意小红的观点;
(2)由溶解度曲线可知:1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20.9g,50℃时,向烧杯中加入100g水和30gKNO3固体配成溶液,此时溶质为 30g,再冷却到10℃,烧杯中析出固体的质量=30g-20.9g=9.1g;
(3)由溶解度曲线可知: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大于氯化钠的溶解度,在60℃时,分别取xgNaCl和xgKNO3固体进行实验,状态1可知:该温度下,甲烧杯固体没有全部溶解,属于饱和溶液,乙烧杯固体全部溶解,属于不饱和溶液,加入乙烧杯中的固体是硝酸钾;X应大于37.3g,乙中固体全部溶解,且再加入Xg同种固体仍全部溶解。所以X应小于等于55g。所以加入甲烧杯中的固体是NaCl;X的取值范围是37.3<X≤55;
(4)A、采用加水操作使甲中固体全部溶解,则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或减小,说法错误;
B、据图2可知,状态1时,甲烧杯为饱和溶液,乙烧杯为不饱和溶液,说法正确;
C、据图2可知,溶质质量变为2倍,溶剂质量不变,溶液质量不是2倍,乙烧杯在状态2时的溶质质量分数不是状态1时的2倍,说法错误;
D、据图1可知,1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大于硝酸钾的溶解度,将状态1时的甲、乙烧杯溶液降温至10℃,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甲>乙,说法正确;
答案:BD。
27.(1) +5 二氧化硫/SO2
(2) 蒸发结晶 18
【详解】(1)硝酸钾(KNO3)中钾元素的化合价为+1、氧元素化合价为-2,设氮元素的化合价为x,依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则,解得x=+5;
由黑火药的主要成分是硫黄、硝酸钾(KNO3)和木炭,可知反应物中含有硫、钾、氮、氧、碳元素,依据化学变化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则可推知黑火药爆炸时产生的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可能是二氧化硫(或SO2);
(2)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则要将盐水中的氯化钠提取出来,应采取的方法是蒸发结晶;
依据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则若用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配制300g生理盐水,需要15%的氯化钠溶液的质量为。
28.(1)分液漏斗
(2) BC 2KClO32KCl+3O2↑ 试管外壁有水,或未充分预热就集中加热等
(3) ①③② 使液体受热均匀,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详解】(1)仪器a的名称为分液漏斗。
(2)①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属于固液常温型,氧气密度大于空气,不易溶于水,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或排水法,结合图,应该选择的装置组合是BC。
②用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为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受热分解为氯化钾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KClO32KCl+3O2↑,实验结束后发现试管上出现了新的裂痕,其原因可能是:试管外壁有水,或未充分预热就集中加热等。
(3)分离氯化钾和二氧化锰,先溶解,氯化钾溶于水,二氧化锰难溶于水,再过滤分离出二氧化锰,后蒸发结晶得氯化钾固体,正确的操作顺序为①③②,其中操作②中玻璃棒搅拌的作用是使液体受热均匀,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29.(1)锥形瓶
(2) BD
(3)胶头滴管
(4)C
(5)蒸发过程中没有用玻璃棒搅拌,造成了液滴飞溅
【详解】(1)由图可知,仪器a的名称是锥形瓶;
(2)实验室通常用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该反应属于固液不加热反应,发生装置可选B,B装置也适用于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二氧化碳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收集装置可选D,氧气密度比空气大,也可选择D装置收集,故填:BD;
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为水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操作B是量取水,还需要胶头滴管,取用水时,先倾倒,然后改用胶头滴管滴加;
(4)操作C中,倒入液体时液面要低于滤纸边缘主要是为了防止杂质未经过滤直接流下进入滤液,导致过滤后的滤液浑浊。
故选C;
(5)图中蒸发时,未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会导致液滴飞溅,导致得到的精盐的质量偏小,精盐的产率明显偏低,故填:蒸发过程中没有用玻璃棒搅拌,造成了液滴飞溅,导致得到精盐的质量偏小,产率偏低。
30.(1) 防止加热时出现暴沸 冷凝蒸馏水
(2)不溶于水
(3)溶质种类
(4)隔绝氧气
(5)AD
【详解】(1)蒸馏时加入沸石的作用为防止爆沸;
冷水的作用是冷凝蒸馏水。
(2)氢气能用排水法收集,说明氢气难溶于水。
(3)分别将碘和高锰酸钾加入水中,高锰酸钾溶解,而碘不溶,说明溶质种类会影响物质的溶解性。
(4)白磷着火点低,易自燃,而放在水中能隔绝空气,防止燃烧,则水的作用为隔绝空气。
(5)A、NH4NO3溶于水吸热,温度降低;NaCl溶于水吸放热现象不明显;NaOH溶于水放热,温度升高,该选项能用水鉴别;
B、CuO、MnO2、Fe3O4均不溶于水,该选项不能用水鉴别;
C、食盐和蔗糖溶于水吸放热现象不明显且溶液颜色都为无色,该选项不能用水鉴别;
D、CuSO4溶于水溶液显蓝色,CaCO3不溶于水,KNO3溶于水溶液为无色,该选项能用水鉴别。
故选AD。
31.(1) 铁架台 BCA 搅拌,防止液滴飞溅
(2) 不能 燃烧结束后剩余气体中氧气的含量仍达 10%左右
【详解】(1)①图中仪器a的名称为铁架台;
②实验一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过程是溶解、过滤和蒸发,正确顺序:BCA,操作A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防止液滴飞溅;
(2)①木炭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利用木炭燃烧测定空气中的氧气,要排除二氧化碳对测量结果的影响,石灰水可以吸收二氧化碳,该反应化学方程式:;
②通过该装置探究不能得出用木炭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判断依据是燃烧结束后剩余气体中氧气的含量仍达 10%左右,测量结果误差大。
32.(1)量筒
(2) 减少药品 纸没有紧贴漏斗内壁,滤纸与漏斗壁之间有气泡 E
(3) 3 AFCD >
【详解】(1)由图可知,仪器a为量筒。
(2)①称量一定质量的药品时,先放砝码和移动游码,然后再放药品,待天平平衡后,则说明已称量好,则若发现指针向左偏转,则说明加入药品较多,应减少药品。
②操作B为过滤,若发现速度较慢,可能原因为纸没有紧贴漏斗内壁,滤纸与漏斗壁之间有气泡。
③粗盐提纯的过程为溶解、过滤、蒸发,而蒸发时,由于没有用玻璃棒搅拌,可能引起液滴飞溅,则可能会导致精盐产率明显偏低,故选E。
(3)①配制50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时,需要氯化钠的质量为50g×6%=3g。
②用固体配制氯化钠溶液的流程为:计算、称量、量取、溶解,则顺序为AFCD。
③向烧杯中倒水时若部分水洒出,则溶剂质量分数偏小,最终会导致配制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于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