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三化学备考一轮复习训练题——元素或物质推断题(含解析)

2024届高考化学备考一轮训练题——元素或物质推断题
1.(2023·北京顺义·一模)以硫酸厂矿渣(含,,等)为原料制备铁黄(FeOOH)的一种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资料:i.化学性质极不活泼,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或碱。
ii.;。
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提高“酸浸”的效率可以采用的措施有_______。
(2)“还原”过程中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3)“滤渣”中主要成分为(填化学式)_______。
(4)①“沉铁”过程中有气体产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②“沉铁”过程中往往有副产物生成,分析原因是_______。
③若用“沉铁”,则无副产物产生,当反应完成时,溶液中_______。
(5)写出氧化过程生成铁黄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6)工业上为了充分利用铁资源,硫酸厂矿渣也可以用来炼铁,在1225℃、时,焙烧时间与金属产率的关系如下图:
请分析焙烧时间超过15min时,金属产率下降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
2.(2022·浙江·模拟预测)化合物A由四种常见元素组成,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某实验小组按如图所示流程进行相关实验:
已知化合物A含有两种阴离子和一种阳离子,向溶液A滴加溶液产生蓝色沉淀。
请回答:
(1)组成A的四种元素为_______;A的化学式为_______。
(2)滤液C加稀硝酸酸化时产生了无色气体,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3)①溶液A中加入稍过量的溶液,生成沉淀的同时有一种气体产生,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②D可以溶解在的浓溶液中,沉淀消失变为无色溶液,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4)设计实验检验化合物A是否变质,在下表中填写检验出化合物A没有变质的方案。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3.(2022·浙江舟山·舟山中学校考模拟预测)黄色固体X是由四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用作颜料和食品的抗结剂,为测定其组成,进行如下实验。已知气体D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溶液F中只含有一种溶质。回答下列问题:
(1)固体X的组成元素是_______。
(2)混合气体A中所含物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
(3)实验中溶液B由X转化而来的溶质与KOH反应的总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4)证明沉淀G中的金属元素已完全沉淀的方法是_______。
(5)X与酸性KMnO4溶液反应,可生成一种与X组成元素相同,但式量比其小39的化合物,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4.(2021·浙江绍兴·统考模拟预测)某固体化合物X由四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为金属元素,某学习小组开展如下探究实验。
请问答:
(1)紫黑色固体C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深红棕色液体D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
(2)化合物X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化合物X的一价阴离子为直线形结构,写出该阴离子的电子式___________。
(3)暗灰紫色固体A与作用,产物与溶剂有关。
①若与在水中反应,生成淡黄色沉淀和两种含氧酸,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②若与在乙醚中反应,生成两种盐,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5.(2022·浙江·模拟预测)某兴趣小组对化合物X开展探究实验。
已知X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盐,金属单质A银白色常用于实验室做焰色反应实验,不溶于硝酸;气体B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3.17 g/L;所加试剂均足量。
(1)X的化学式___________,固体C的电子式___________。
(2)金属A溶于王水(浓硝酸:浓盐酸=1:3)生成化合物X对应的酸和遇空气显红棕色的气体,写出金属A溶于王水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3)与B中元素同主族元素之间形成的化合物的性质与气体单质B相似,在碱性环境中,XO-→X-+XO,非金属性越弱该反应越容易发生。写出该族第四周期与第五周期元素形成的化合物YZ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4)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用金属A做焰色反应实验时,需用稀硫酸洗净
B.某试剂做焰色反应实验时,火焰黄色,证明一定有钠盐,但不一定有钾盐。
C.工业上使用阴离子交换膜电解饱和食盐水生产气体B
D.白色固体D可用于医疗上检查肠胃的内服药剂
E.白色沉淀E在光照下颜色会变深,可能溶于氨水
6.(2022·重庆·校联考一模)A、B、C、D四种可溶性盐,其阳离子分别是Na+、Ba2+、Cu2+、Ag+中的某一种,阴离子分别是Cl-、SO、CO、NO中的某一种。现做以下实验:①将四种盐各取少量,分别溶于盛有5mL蒸馏水的4支试管中,只有C盐溶液呈蓝色。②分别向4支试管中加入2mL稀盐酸,发现D盐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A盐溶液中有较多气泡产生,而B盐溶液无明显现象。
(1)根据上述实验事实,推断B、D两种盐的化学式分别为:B:___;D:___。
(2)向饱和A溶液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碳可能出现的现象为___,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
(3)将C溶液盛装在电解槽中,利用两只铂电极进行电解,写出电解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若在实验室内欲检验C中的阴离子,写出简要步骤___。
(4)写出B、D两溶液混合的离子方程式为___。
7.(2021·浙江·模拟预测)某兴趣小组对某种储氢材料X开展探究实验。
其中X由三种短周期主族元素组成,且阴、阳离子个数比为2∶1,回答下列问题:
(1)X的化学式是_______,化合物H的电子式为_______。
(2)溶液E和过量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3)某种钠盐和X具有相同的阴离子,且该钠盐可由两种二元化合物发生非氧化还原反应合成,请写出一个可能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4)气体A与单质D制备化合物H的过程中,通常产物中会夹杂单质D,请设计实验方案,检验产品中是否含有单质D:_______。
8.(2021·上海崇明·统考二模)在短周期元素中有部分元素的原子具有核外电子排布有2个未成对电子的特点。具有这样特点的元素中:
(1)A元素原子的半径最大,写出A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___________,其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A与上述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B形成的化合物晶体类型为___________。
(2)C元素的单质能溶解于C与D形成的化合物中,写出该化合物的分子式___________,推断该化合物___________(难、微、易)溶于水。
(3)C、D元素均可与B元素形成化合物,此2种化合物都可与水反应形成对应的酸,2种酸的分子式相似,写出2种酸的分子式___________,简述证明2种酸酸性相对强弱的方法___________。
Cu2S和CuS均可被KMnO4酸性溶液氧化,在用KMnO4酸性溶液处理Cu2S和CuS的混合物时,发生的反应如下:
①+ Cu2S +→+ SO2↑ ++ H2O(未配平)
②+ CuS +→+ SO2↑ ++ H2O(未配平)
(4)下列关于反应①的说法中错误的是___________(选填编号)。
a.还原性的强弱关系是:> Cu2S
b.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c.生成2.24L(标况下)SO2,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0.8mol
d.被氧化的元素是正一价的Cu和负二价的S
(4)写出反应②中反应物配平后的系数并标出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CuS +___________
已知:KMnO4在稀硫酸存在下能将H2O2氧化为O2,KMnO4被还原为;H2O2在前面反应生成的催化下能发生分解反应生成H2O和O2。
(5)稀硫酸中,某KMnO4和H2O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如下:
2KMnO4 + 7H2O2 + 3H2SO4 → K2SO4 + 2MnSO4 + 6O2↑ + 10H2O,反应中1mol KMnO4氧化H2O2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___mol, 反应中的氧化剂是___________,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比为___________。
9.(2021·浙江·统考二模)某兴趣小组对化合物X开展探究实验。
其中:X是由3种常见元素组成的黑灰色粉末;A和B均为纯净物;D为无色无味气体;由D和E组成的混合气遇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
请回答:
(1)组成X的3种元素是_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X的化学式___________。
(2)步骤Ⅳ,发生反应生成固体A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
(3)步骤Ⅰ,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4)工业上,通常先往饱和氯化钠溶液中通气体E,然后再通气体D,能得到较多的晶体。不能先通气体D再通气体E的原因是___________。
(5)气体E具有还原性。请设计实验证明___________。
10.(2021·辽宁·校联考模拟预测)物质F是一种芳香酯,常用作调香剂,其合成路线如下图所示:
已知E中含有两个甲基,请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A的名称是_______。
(2)各取1 mol物质D分别与足量Na、NaOH溶液、NaHCO3溶液反应,消耗的Na、NaOH、NaHC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
(3)物质A到F中除D以外含有手性碳原子的物质是_______(填标号)。
(4)B→C的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
(5)E的同分异构体中与其含有相同种类官能团的有_______种(不含E本身)。
11.(2021·山西吕梁·统考一模)甲、乙、丙三种不同的物质中均含有同一种元素,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示(部分反应物及生成物已略去)。
(1)若甲为气态氢化物,乙为黄色固体,写出此时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2)若甲为两性氧化物,乙的水溶液呈酸性,请用离子方程式写出乙的水溶液呈酸性的原因___________,写出此时反应④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3)若甲为金属单质,反应④为置换反应,则往乙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变为___________。
(4)若甲为气体单质,乙为含有极性共价键的非极性分子,请写出乙的电子式___________。
12.(2020·浙江杭州·学军中学校考模拟预测)由四种元素组成的白色粉末状固体,式量为63,按如图流程进行实验。气体E是纯净物。
回答下列问题:
(1)气体E的化学式____________,X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
(2)溶液B生成沉淀D的离子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3)气体A通过次氯酸钠溶液可得到作火箭推进剂N2H4,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
13.(2020·江苏南京·南京师大附中校考模拟预测)均由两种短周期元素组成的A、B、C、D化合物分子,都含有18个电子,它们分子中所含原子的数目依次为2、3、4、6。A和C分子中的原子个数比为1∶1,B和D分子中的原子个数比为1∶2。D可作为火箭推进剂的燃料。请回答下列问题:
(1) A、B、C、D分子中相对原子质量较大的四种元素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排列的顺序为_________(用元素符号表示)。
(2) A与HF相比,其熔、沸点较低,原因是___________。
(3) B分子属于________(填“极性”或“非极性”)分子。
(4) D分子中心原子的杂化方式是________,由该原子组成的单质分子中包含________个π键,与该单质分子互为等电子体的常见分子的分子式为________。
(5) [Fe(H2O)6]2+与NO反应生成的[Fe(NO)(H2O)5]2+中,NO以N原子与Fe2+形成配位键。请画出[Fe(NO)(H2O)5]2+结构示意图:___。
14.(2018·浙江·模拟预测)Ⅰ.由三种常见元素组成的化合物A,按如下流程进行实验。气体B、C、D均无色、无臭,B、D是纯净物;浓硫酸增重3.60g,碱石灰增重17.60g;溶液F焰色反应呈黄色。
请回答:
(1)组成A的非金属元素是_____,气体B的结构简式_____。
(2)固体A与足量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3)一定条件下,气体D可能和FeO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试写出一个可能的化学方程式_____。
Ⅱ.某兴趣小组为验证卤素单质的氧化性强弱,向NaBr溶液中通入一定量Cl2,将少量分液漏斗中溶液滴入试管中,取试管振荡,静止后观察现象。实验装置如图:
(4)说明氧化性 Br2>I2 的实验现象是_____。
(5)为了排除Cl2对溴置换碘实验的干扰,需确认分液漏斗中通入Cl2 未过量。试设计简单实验方案检____。
15.(2020·浙江温州·二模)由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A,按如图流程进行实验:
已知:①气体B为纯净物。②固体E既能溶于NaOH溶液又能溶于盐酸。
请回答:
(1)组成A的三种元素是___,A的化学式是___。
(2)固体A与足量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
(3)气体B与足量CuO在加热条件下反应,请写出一个可能的化学方程式___。
16.(2016·上海青浦·一模)下表为元素周期表的短周期部分
a
b c d
e f g h
请参照元素a﹣h在表中的位置,根据判断出的元素回答问题:
(1)h原子核外有______ 种不同伸展方向的电子云,最外层共有______ 种不同运动状态的电子。
(2)比较d、e元素常见离子的半径大小(用化学式表示)______>______;b、c 两元素非金属性较强的是(写元素符号)______,写出证明这一结论的一个化学方程式______。
(3)d、e元素形成的四原子化合物的电子式为______;b、g元素形成的分子bg2为______分子(填写“极性”或“非极性”)。
(4)上述元素可组成盐R:ca4f(gd4)2,和盐S:ca4agd4,相同条件下,0.1mol/L 盐R中c(ca4+)______(填“等于”、“大于”或“小于”)0.1mol/L 盐S中c(ca4+)
(5)向盛有10mL1mol/L盐S溶液的烧杯中滴加1mol/L NaOH溶液至中性,则反应后各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______。
(6)向盛有10mL 1mol/L盐 R溶液的烧杯中滴加1mol/L NaOH溶液32mL后,继续滴加至35mL写出此时段(32mL﹣35mL)间发生的离子方程式:______。若在10mL 1mol/L 盐R溶液的烧杯中加20mL1.2mol/L Ba(OH)2溶液,充分反应后,溶液中产生沉淀的物质的量为______mol。
17.(2020·浙江·校联考模拟预测)化合物X由三种元素(其中一种是第四周期元素)组成,现进行如下实验:
已知:气体A在标准状况下密度为0.714 g·L-1;碱性溶液焰色反应呈黄色。
(1)X中非金属元素的名称为__________,X的化学式__________。
(2)X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3)化合物Y由X中金属元素和第四周期元素构成,设计实验证明Y的晶体类型__________。
(4)补充焰色反应的操作:取一根铂丝,________,蘸取待测液灼烧,观察火焰颜色。
18.(2019·安徽合肥·统考一模)W、X、Y、Z四种元素均为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它相关信息见下表。
元素 相关信息
W 单质为密度最小的气体
X 元素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之和为0
Y 某种同素异形体是保护地球地表的重要屏障
Z 存在质量数为23,中子数为12的核素
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l)元素Y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Y和Z的简单离子半径比较,较大的是 ___(用离子符号表示)。
(2) XY2由固态变为气态所需克服的微粒间作用力是____;由元素W和Y组成的一种绿色氧化剂的电子式为____。
(3)由W、X、Y、Z四种元素组成的一种无机盐,水溶液呈碱性的原因是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参考答案:
1.(1)粉粹##搅拌##适当升高温度##适当增大酸的浓度
(2)
(3)、和铁粉
(4) 加入,促进水解,产生 140
(5)
(6)还原剂消耗完,空气进入将铁氧化,使产率降低
【分析】含有含,,的矿渣,先加稀硫酸溶解,溶解形成,,不溶解,通过过滤可以除去,加入铁粉将还原为,再用将形成沉淀,通入空气将氧化得到黄铁。
【详解】(1)为了提高“酸浸”的效率可以采用的措施有:粉粹、搅拌、适当升高温度、适当增大酸的浓度等;
(2)和稀硫酸反应,生成,加入足量的铁粉还原,发生反应的方程式为:;
(3)已知信息,化学性质极不活泼,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或碱,不溶于硫酸,加入的还原铁粉过量,所以滤渣的主要成分有:、和铁粉;
(4)加入将沉淀,同时产生气体,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加入,促进水解,产生;当用沉铁时,溶液中=;
(5)氧化过程中,氧气将氧化生成黄铁,反应为化学方程式为:
(6)如果超过一定时间,还原剂消耗较多,空气可以将铁氧化,使产率降低。
2.(1) Fe、Cl、S、O(或铁、氯、硫、氧)
(2)
(3)
(4) 将化合物A溶于水,取少量溶液于试管,加入几滴KSCN溶液,观察现象 加入硫氰化钾溶液后,溶液颜色无变化 化合物A中不含,没有变质
【分析】化合物A由四种元素组成,化合物A溶于水后配制成溶液A,加入可溶性钡盐后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B 23.3g,则B是,物质的量为0.1mol,则化合物A中含;为了避免实验过程中引入氯离子,可溶性钡盐应该选择,滤液C加入溶液后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D,D为AgCl,物质的量为0.2mol,则化合物A中含;向溶液A滴加溶液产生蓝色沉淀,表明化合物A所含阳离子是,的质量为,物质的量为0.2mol,所以、、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2∶l,化合物A的化学式为;
【详解】(1)根据上述分析,组成A的四种元素为Fe、Cl、S、O(或铁、氯、硫、氧);化合物A的化学式为,故填Fe、Cl、S、O(或铁、氯、硫、氧);;
(2)滤液C中含有阳离子,加稀硝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和NO,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故填;
(3)①溶液A是溶液,加入稍过量的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的沉淀是,同时产生的气体是,其化学方程式为;故填;
②AgCl与的浓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故填;
(4)变质会生成,则只需检验化合物A溶解所得溶液中是否含有,可利用KSCN和反应溶液显红色进行检验,方案为:将化合物A溶于水,取少量溶液于试管,加入几滴KSCN溶液,观察现象,加入硫氰化钾溶液后,溶液颜色无变化,化合物A中不含,没有变质;
故填将化合物A溶于水,取少量溶液于试管,加入几滴KSCN溶液,观察现象;加入硫氰化钾溶液后,溶液颜色无变化;化合物A中不含,没有变质。
3.(1)K、Fe、C、N
(2)SO2、CO
(3)Fe3+ + 6NH + 9OH- = Fe(OH)3↓ + 6NH3↑ + 6H2O
(4)取少量溶液F,滴入KSCN溶液,若未出现血红色,证明Fe3+已完全沉淀
(5)5K4Fe(CN)6 + KMnO4 + 4H2SO4 = 5K3Fe(CN)6 + MnSO4 + 3K2SO4 + 4H2O
【分析】已知气体D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D为CO2,无色气体C和CuO反应生成CO2,可以推知C为CO,物质的量为,则X中含有0.12molC;混合液体B和NaOH溶液在加热条件下生成刺激性气体E,则E为NH3,物质的量为,则X中含有0.12molN;混合溶液B和NaOH溶液反应生成红褐色沉淀G,则G为Fe(OH)3,物质的量为,则X中含有0.02molFe;溶液F中只含有一种溶质,则只能是KOH,说明X中含有K元素,以此解答。
【详解】(1)由分析可知,固体X的组成元素是K、Fe、C、N。
(2)由分析可知,无色气体C为CO,黄色固体X和浓硫酸反应生成混合气体A能够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则混合气体A中除了CO之外还有SO2。
(3)由分析可知,X中含有0.02molFe、0.12molN,则混合溶液中Fe3+和NH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6,B和NaOH溶液反应生成NH3和Fe(OH)3沉淀,离子方程式为:Fe3+ + 6NH + 9OH- = Fe(OH)3↓ + 6NH3↑ + 6H2O。
(4)检验Fe3+是否沉淀完全的方法是:取少量溶液F,滴入KSCN溶液,若未出现血红色,证明Fe3+已完全沉淀。
(5)由分析可知,7.36g黄色固体X中含有0.02molFe、0.12molC、0.12molN,则K的物质的量为=0.08mol,黄色固体X中n(K): n(Fe) : n(C) : n(N)= 0.08mol:0.02molFe:0.12molC:0.12mol=4:1:6:6,X为K4Fe(CN)6,与X组成元素相同,但式量比其小39的化合物为K3Fe(CN)6,X与酸性KMnO4溶液反应生成K3Fe(CN)6,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和原子守恒配平方程式为:5K4Fe(CN)6 + KMnO4 + 4H2SO4 = 5K3Fe(CN)6 + MnSO4 + 3K2SO4 + 4H2O。
4.(1)
(2)
(3)
【分析】某固体化合物X由四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为金属元素,X经低温加热的无色固体B,B与足量硝酸酸化的硝酸银反应,产生的白色沉淀E为AgC1、则B+AgNO3→E的反应为复分解反应, B为金属氯化物、设其化学式为MCla,24.35g AgC1的物质的量为0.1mol,按元素质量守恒、B含0.1molCl、即3.55gCl,则B中所含金属元素M为7.45g -3.55g =3.9g,a=1、M为钾元素可满足,故B为KCl、其物质的量为0.1 mol;28.15gX分解得B(KCl)和A, X由四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为金属元素,则暗灰紫色固体A由非金属元素组成、高温下加热冷却所得紫黑色固体C、为碘单质,12.70g碘单质、即0.05 mol;深红棕色液体D为溴单质、8.00g溴单质为0.05 mol,则20.70gA由溴和碘元素组成、所含Br、I均为0.1 mol,其化学式为IBr,由此,化合物x含钾、氯、溴、碘四种元素,它们的物质的量之比是1:1:1:1,则X化学式为,据此回答;
(1)
紫黑色固体C的化学式是I2,深红棕色液体D的化学式是Br2。
(2)
据分析,化合物X的化学式是,化合物X的一价阴离子为为直线形结构,则该阴离子的电子式。
(3)
①暗灰紫色固体A为IBr,能与水发生反应生成HBr、HIO,氢溴酸能与硝酸银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淡黄色沉淀溴化银和硝酸,则IBr与在水中反应,生成淡黄色沉淀和两种含氧酸,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②若与在乙醚中反应,生成两种盐,则该反应是复分解反应,相互交换成分得到两种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5.(1) BaPtCl6 BaCl2
(2)3Pt+4HNO3+18HCl=3H2PtCl6+4NO+8H2O
(3)3IBr+6OH-=2I-+IO+3Br-+3H2O
(4)DE
【分析】金属单质A银白色常用于实验室做焰色反应实验,不溶于硝酸,则A为Pt,气体B的质量为,标准状况下4.48L气体B的物质的量,则B的摩尔质量为,则B为Cl2,白色沉淀D为BaSO4,,白色沉淀E为AgCl,,则钡和氯个数比为0.05:0.1=1:2,固体C为BaCl2,X是由Ba、Pt、Cl三种元素组成的盐,化学式为BaPtCl6;
(1)
分析可知,X的化学式为BaPtCl6,固体C的化学式为BaCl2,
(2)
金属A为Pt,与王水反应生成NO,对应的酸为H2PtCl6,N元素化合价从+5降至+2,Pt化合价从0升到+4,反应化学方程式是:3Pt+4HNO3+18HCl=3H2PtCl6+4NO+8H2O;
(3)
B元素是Cl,该族第四周期是Br与第五周期元素I形成的化合物YZ是IBr,由于非金属性:I2>Br2,IBr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是I2发生IO-→I-+IO,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IBr+6OH-=2I-+IO+3Br-+3H2O;
(4)
A.用金属Pt做焰色反应实验时,由于盐酸易挥发,应用稀盐酸洗净,A错误;
B.某试剂做焰色反应实验时,火焰黄色,说明含有钠离子,不一定有钾离子,但可能是NaOH,不一定是钠盐,B错误;
C.电解饱和食盐水时Cl-在阳极失电子生成Cl2,为防止氯气和OH-反应,应选用阳离子交换膜,C错误;
D.白色固体D为BaSO4,不溶于胃酸中的盐酸,可用于医疗上检查肠胃的内服药剂,D正确;
E.白色沉淀E为AgCl,AgCl遇光易分解,生成银单质由于生成的单质粉末对光的折射看上去是黑的,所以在光照下颜色会变深,可能溶于氨水,E正确;
故选:DE。
6.(1) BaCl2 AgNO3
(2) 出现白色沉淀 Na2CO3+CO2+H2O=2NaHCO3
(3) 2CuSO4+2H2O 2Cu+2H2SO4+O2 先向溶液中加入稀盐酸,若无明显现象再向其中滴加氯化钡溶液,观察是否有白色沉淀产生
(4)Ag++Cl-=AgCl↓
【分析】C盐的溶液呈蓝色,说明C盐中含有Cu2+,分别向4支试管中加入2mL稀盐酸,发现D盐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说明D盐中含有Ag+;A盐溶液中有较多气泡产生,说明A盐中含有CO32 ;又A、B、C、D四种盐均为可溶性盐,故A盐为Na2CO3;C盐为CuSO4,B盐为BaCl2,D盐为AgNO3,以此解答该题。
(1)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这B、D的化学式分别为BaCl2、AgNO3。
(2)
向饱和A溶液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碳,碳酸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钠,由于碳酸钠的溶解度大于碳酸氢钠,故可能出现的现象为出现白色沉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O2+H2O=2NaHCO3。
(3)
将硫酸铜溶液盛装在电解槽中,利用两只铂电极进行电解,铜离子在阴极得电子生成单质铜,氢氧根离子在阳极失电子生成氧气,则电解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uSO4+2H2O 2Cu+2H2SO4+O2;若在实验室内欲检验氯离子,需先向溶液中加入稀盐酸,若无明显现象再向其中滴加氯化钡溶液,观察是否有白色沉淀产生。
(4)
氯化钡和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钡,离子反应方程式为Ag++Cl-=AgCl↓。
7.(1) Mg2+
(2)
(3)
(4)取少量固体粉末,加入足量的冷水,待不再产生气体后,继续滴加盐酸,若有气泡产生,说明固体粉末中含有Mg
【分析】由X为储氢材料可知,X中含有氢元素、气体A为氢气;由题给框图可知,固体B、金属互化物C都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气,则单质B为铝、金属互化物C中含有铝元素;由X中的某种元素单质可用来制造信号弹可知,单质D为镁、溶液E为偏铝酸钠溶液、白色胶状沉淀F为氢氧化铝,则化合物X中含有镁元素、铝元素和氢元素;由铝的质量为1.08g、氢氧化铝的质量为4.68g和镁的质量为0.72g可知,金属互化物C中镁与铝的物质的量比为,则C的化学式为Mg3Al2,则化合物X中镁、铝和氢元素的物质的量比为0.03mol∶0.06mol∶= 1∶2∶8,由X中阴、阳离子个数比为2∶1,可知,X的化学式为Mg(AlH4)2;由镁和氢气反应生成化合物H可知,H为MgH2。
(1)
由分析可知,X的化学式为Mg(AlH4)2,H为离子化合物MgH2,电子式为;
(2)
E为偏铝酸钠,其与过量二氧化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3)
由某种钠盐和X具有相同的阴离子可知,钠盐的化学式为NaAlH4,则由两种二元化合物发生非氧化还原反应合成钠盐的反应为氢化钠与氯化铝反应生成四氢合铝酸钠和氯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
氢化镁能与冷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氢气,而镁不能与冷水反应,则检验氢化镁中镁杂质的含量可以取一定质量的固体粉末,加入足量的水,通过收集产生的气体体积计算氢化镁的质量,由总质量可以计算得到原混合物中单质镁的量,故答案为:取少量固体粉末,加入足量的冷水,待不再产生气体后,继续滴加盐酸,若有气泡产生,说明固体粉末中含有Mg。
8. 第三周期ⅣA族 1s22s22p63s23p2 原子晶体 CS2 难 H2SO3 H2CO3 取等浓度的NaHSO3、 NaHCO3溶液,分别用pH试纸(或pH计)测定它们的pH,如果测得NaHSO3溶液的pH比NaHCO3溶液小,则证明H2SO3的酸性较强 a 2.5 KMnO4、H2O2 1:2
【详解】(1)在短周期元素中有部分元素的原子具有核外电子排布有2个未成对电子的原子有:C:1s22s22p2;S:1s22s22p63s23p4;Si:1s22s22p63s23p2;O:1s22s22p4;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原子半径减小,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原子半径增大,其中A元素原子的半径最大,A为硅元素,核电荷数为14,在第三周期ⅣA族;其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2;上述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B为氧,硅与氧形成的化合物为二氧化硅,熔沸点高,硬度大,属于原子晶体;
(2)C元素的单质能溶解于C与D形成的化合物中,C为硫元素,C与D形成的化合物为CS2,二硫化碳为直线型分子,结构对称,属于非极性分子,不易溶于水;
(3)C、D元素均可与B元素形成化合物都可与水反应形成对应的酸,且2种酸的分子式相似,所以2种氧化物分别为:SO2、CO2; 2种酸的分子式分别为:H2SO3和H2CO3;根据形成盐的酸的酸性越强,水解能力越弱的规律,可以通过测定2种酸所形成的酸式盐的pH大小判定酸性强弱,具体操作为:取等浓度的NaHSO3、 NaHCO3溶液,分别用pH试纸(或pH计)测定它们的pH,如果测得NaHSO3溶液的pH比NaHCO3溶液小,则证明H2SO3的酸性较强;
(4) ①反应中,锰元素由+7降低到+2价,共降5价;铜元素由+1价升高到+2价,硫元素由-2价升高到+4价,Cu2S共升高8价,根据氧化还原反应化合价升降总数相等规律,、填系数8,Cu2S填系数5,填系数10,SO2填系数5,再根据原子守恒配平其它系数,配平后的方程式为:8+ 5Cu2S +44=10+ 5SO2↑ +8+ 22H2O;
a.还原剂的还原性大于还原产物的还原性,所以还原性的强弱关系是:b.根据方程式可知,为氧化剂,还原剂为Cu2S,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故正确;
c.根据方程式可知,该反应转移电子为40,即40e-~5SO2,所以生成2.24L(标况下)SO2,即0.1molSO2,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0.8mol,故正确;
d.根据方程式可知Cu2S为还原剂,发生氧化反应,所以被氧化的元素是正一价的Cu和负二价的S,故正确;
故选a;
(4)反应②中,锰元素由+7价降低到+2价,共降5价,硫元素由-2价升高到+4价,共升6价,根据化合价升降总数相等可知,、均填系数6,CuS、均填系数5,根据电荷守恒、原子守恒配平其它粒子的系数,配平后的方程式为:6+5 CuS +28=5+5 SO2↑ +6+ 14H2O;反应共转移30个电子,单线桥标出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如下:;
(5)稀硫酸中,某KMnO4和H2O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如下:2KMnO4 + 7H2O2 + 3H2SO4 → K2SO4 + 2MnSO4 + 6O2↑ + 10H2O,当反应生成6mol氧气时,有5mol为过氧化氢被高锰酸钾氧化生成的,有1mol为过氧化氢自身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的;则被2mol高锰酸钾氧化的过氧化氢有5mol,反应中1mol KMnO4氧化H2O2的物质的量是2.5mol;反应中的氧化剂是KMnO4、H2O2;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比为3:6=1:2。
9. Ca、C、N CaCN2 Ca2++2OH-+CO2=CaCO3↓+H2O CaCN2+H2O+CO2=CH2N2+CaCO3 氨气在水中的溶解度远大于二氧化碳,先通氨气,形成碱性溶液,可吸收更多的二氧化碳,能得到较多的晶体 将光亮的铜丝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待铜丝变黑后,趁热伸入充满氨气的集气瓶中,铜丝又变为紫红色。
【分析】固体X与H2O、CO2反应产生固体A、液体B,根据X与A、B的质量关系可知反应消耗H2CO3的物质的量n(H2CO3)=;液体B水解产生D、E的气体混合物,将该混合气体通过足量浓硫酸,浓硫酸增加质量1.7 g,则说明该气体中含有NH3 1.7 g,因此X中含有N元素,根据N元素守恒可得n(N)=n(NH3)==0.1 mol,将剩余气体通过足量澄清石灰水产生固体A的质量是5.0 g,则固体A是CaCO3,其质量与X和H2O、CO2反应产生固体A质量相等,说明X中含有Ca、C两种元素,然后根据质量与物质的量关系确定X的化学式,并结合物质的性质分析解答。
【详解】(1)根据上述分析可知X中含有Ca、C、N三种元素;n(N)=n(NH3)==0.1 mol,n(CaCO3)==0.05 mol,n(Ca)=n(CaCO3)=0.05 mol,则固体X中含有C元素的物质的量n(C)=,n(Ca):n(C):n(N)=0.05 mol:0.05 mol:0.1 mol=1:1:2,所以X的化学式为CaCN2;
(2)在步骤Ⅳ中CO2与Ca(OH)2溶液反应产生CaCO3沉淀和水,发生反应生成固体A的离子方程式是:Ca2++2OH-+CO2=CaCO3↓+H2O;
(3)在步骤I中CaCN2与H2O、CO2反应产生A是CaCO3,产生液体B含有C、N、H元素,n(H)=,n(H):n(C):n(N)=0.01 mol:0.05 mol:0.05 mol=2:1:1,则B化学式为CH2N2,所以CaCN2与H2O、CO2反应产生CaCO3、CH2N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N2+H2O+CO2=CH2N2+CaCO3;
(4)工业上,通常先往饱和氯化钠溶液中通气体E,然后再通气体D,能得到较多的晶体。可说明E是NH3,D是CO2,物质制取时先通入NH3再通入CO2,是由NH3在水中的溶解度远大于CO2,NH3的水溶液显碱性,先通NH3,形成碱性溶液,可吸收更多的CO2,产生更多的,从而能得到较多的晶体;
(5)E是NH3,由于N元素化合价为-3价,是N元素的最低化合价,因此具有还原性,该气体能够与CuO在加热条件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2NH3+3CuON2+3H2O+3Cu。实验操作为:将光亮的铜丝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待铜丝变黑后,趁热伸入充满氨气的集气瓶中,看到铜丝又变为紫红色,据此证明其还原性。
10. 2-甲基-1-丁烯 2:1:1 BC 7
【分析】A:与溴水发生反应生成B:,B:在氢氧化钠的热溶液中反应生成C:,C:在酸性高锰酸钾中反应生成D: ,D: 在浓硫酸加热的条件下生成E:,E:与苯甲醇反应生成F:,本题其他的物质结构根据题中所给的D :的结构可以推断出来,以此解题。
【详解】(1)根据C5H10分子式,可知有一个双键,结合题意可知A为 ;则A为2-甲基-1-丁烯;
(2)钠与-OH、-COOH反应,氢氧化钠与-COOH反应,碳酸氢钠与-COOH反应,则物质的量之比为2:1:1;
(3)A为;B为;C为;E为;F为;则BC中含有手性碳原子;
(4) B→C的反应方程式是;
(5),,,4+2+1=7种
11. 2H2S + O2 2S + 2H2O Al3+ + 3H2O Al(OH)3 + 3H+ Al2O3 + 2OH- =2 AlO+ H2O 血红色
【详解】(1)若甲为气态氢化物,乙为黄色固体,根据甲、乙、丙三种不同的物质中均含有同一种元素和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图可知:甲为H2S,乙为S,丙为SO2,故此时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2H2S + O2 2S + 2H2O,故答案为:2H2S + O2 2S + 2H2O;
(2)若甲为两性氧化物,乙的水溶液呈酸性,根据甲、乙、丙三种不同的物质中均含有同一种元素和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图可知:甲为Al2O3,乙为Al2(SO4)3或者AlCl3,丙为AlO,故乙的水溶液呈酸性的原因为Al3+ + 3H2O Al(OH)3 + 3H+,此时反应④的离子方程式为Al2O3 + 2OH- =2 AlO+ H2O,故答案为:Al3+ + 3H2O Al(OH)3 + 3H+;Al2O3 + 2OH- =2 AlO+ H2O;
(3)若甲为金属单质,反应④为置换反应,根据甲、乙、丙三种不同的物质中均含有同一种元素和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图可知:甲为Fe,乙为Fe3+,丙为Fe2+,故往乙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变为血红色,故答案为:血红色;
(4)若甲为气体单质,乙为含有极性共价键的非极性分子,根据甲、乙、丙三种不同的物质中均含有同一种元素和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图可知:甲为CH4,乙为CO2,丙为CO,故乙的电子式为:,故答案为:。
12. CO2 CH5NO2 HCOO-+2Cu(OH)2+OH-+Cu2O↓+3H2O 2NH3+ NaClO= N2H4+NaCl+H2O
【分析】由四种元素组成的白色粉末状固体X,式量为63。根据流程图,气体A为氨气,说明X中含有N、H两种元素,X中含有NH,6.3gX充分反应后生成1.7g氨气,则X中含有1个NH;溶液B中加入过量的新制氢氧化铜加热,生成砖红色沉淀D14.4g,则D为Cu2O,溶液B中含有-CHO,说明X中含有C元素,结合X的式量为63,X为HCOONH4;溶液C中加入过量盐酸反应生成气体E,E通入足量澄清石灰水中生成白色沉淀F,F为碳酸钙,则C中含有,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1)根据上述分析,气体E为二氧化碳,化学式为CO2,X为HCOONH4,化学式为CH5NO2,故答案为:CO2;CH5NO2;
(2)溶液B生成沉淀D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HCOO-+2Cu(OH)2+OH-+Cu2O↓+3H2O,故答案为:HCOO-+2Cu(OH)2+OH-+Cu2O↓+3H2O;
(3)气体A为氨气,通过次氯酸钠溶液可得到作火箭推进剂N2H4,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NH3+ NaClO= N2H4+NaCl+H2O,故答案为:2NH3+ NaClO= N2H4+NaCl+H2O。
【点睛】正确判断X的组成是解题的关键。本题的难点为溶液B中所含微粒的判断。本题的易错点为(2),要注意含有醛基的微粒与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的反应原理的理解。
13. N>O>Cl>S HF分子间形成氢键 极性 sp3 2 CO
【分析】常见的18电子的二元化合物有:HCl、H2S、PH3、SiH4、H2O2、N2H4、C2H6;D可作为火箭推进剂的燃料,且原子个数为6,原子个数比为1:2,应为N2H4;A、C分子中两种原子的个数比均为1:1,A含有2个原子则A应为HCl,C含有4个原子,则C应为H2O2;B含有3个原子,个数比为1:2,应为 H2S。
【详解】(1)A、B、C、D分子中相对原子质量较大的四种元素分别为Cl、S、O、N,同周期元素自左至右第一电离能呈增大趋势,但N原子核外2p能级半满,更稳定,所以第一电离能大于O;同主族元素自上而下第一电离能减小,所以四种元素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排列顺序为N>O>Cl>S;
(2)由于HF分子间存在氢键,所以HF的沸点高于HCl;
(3)B为H2S,分子为V形,正负电荷中心不重合,为极性分子;
(4)D为N2H4,中心N原子与两个H原子形成2个σ键,与另一个N原子形成1个σ键,还有一对孤电子对,所以价层电子对数为4,为sp3杂化;N原子组成的单质为N2,分子中含一个氮氮三键,其中有2个π键;原子总数相同,价电子总数也相同的分子、离子或基团互为等电子体,所以与N2互为等电子的分子为CO;
(5)[Fe(NO)(H2O)5]2+中NO以N原子与Fe2+形成配位键,水分子中O原子含有孤电子对,所以H2O以O原子与Fe2+形成配位键,[Fe(NO)(H2O)5]2+的结构示意图为;
【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要对常见的18电子的微粒熟悉;常见的18电子的二元化合物有:HCl、H2S、PH3、SiH4、H2O2、N2H4、C2H6。
14. 碳(C)和氢(H) CH≡CH NaHC2+H2O=NaOH+C2H2 CO2+2FeOFe2O3+CO 试管内溶液分层,且下层为紫红色,上层无色, 取分液漏斗中上层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向试管中通入Cl2,若试管中溶液出现红棕色,说明有溴单质生成,可确定氯气未过量
【分析】Ⅰ.气体B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气体C,100℃时,气体C通过浓硫酸,浓硫酸增重 3.60g,增重的质量为H2O的质量,气体 B、C、D 均无色、无臭,B、D 是纯净物;气体D能被碱石灰吸收,则D为CO2,碱石灰增重 17.60g,即CO2的质量为17.60g,根据以上分析可得B和氧气反应生成CO2和H2O,B由C、H两种元素组成,CO2的物质的量为=0.4mol,则碳元素的物质的量为0.4mol,H2O的物质的量为=0.2mol,则氢元素的物质的量为0.4mol,气体B标况下的体积为4.48L,则B的物质的量为=0.2mol,由碳、氢元素的物质的量与B的物质的量关系,可得B的化学式为C2H2,溶液 F 焰色反应呈黄色,则F中含有Na元素,根据反应流程,A、E中均含有Na元素,碱性溶液E与0.2molHCl恰好完全反应生成中性的F溶液,则F为NaCl,则n(Na)= n(Cl)= n(HCl)=0.2mol,由三种常见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A,与足量的水反应生成B和E,A中应含有C和Na元素,A的质量为9.6g,则第三种元素的质量为9.6g-0.4mol×12g/mol-0.2mol×23g/mol=0.2g,则A为C、H、Na三种元素组成,物质的量分别为0.4mol、0.2mol、0.2mol,则A的化学式为NaHC2,据此分析解答;
Ⅱ.向 NaBr 溶液中通入一定量 Cl2,溶液由无色变为红棕色,证明有溴单质生成,发生反应Cl2+2NaBr=2NaCl+ Br2,将分液漏斗中反应后的溶液加入到盛有含有四氯化碳的KI溶液中,取试管振荡,静置后,试管内溶液分层,且下层为紫红色,上层无色,说明试管内由碘单质生成,发生反应为Br2+2KI=2KBr+I2,根据实验中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结合氧化剂的氧化性强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分析氧化性强弱,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Ⅰ.(1)根据分析,组成 A 的非金属元素是碳(C)和氢(H),气体 B 为C2H2,结构简式CH≡CH;
(2)固体A与足量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NaHC2+H2O=NaOH+C2H2 ↑;
(3)根据分析,D为CO2,一定条件下,气体CO2可能和FeO发生氧化还原反应,CO2中碳元素为+4价,属于碳元素的最高价,具有氧化性,FeO中Fe元素为+2价,具有一定的还原性,可能的化学方程式CO2+2FeOFe2O3+CO;
Ⅱ.(4) 将分液漏斗中反应后的溶液加入到盛有含有四氯化碳的KI溶液中,取试管振荡,静置后,试管内溶液分层,且下层为紫红色,上层无色,说明试管内由碘单质生成,发生反应为Br2+2KI=2KBr+I2,反应中Br2为氧化剂,I2为氧化产物,氧化剂的氧化性强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说明氧化性 Br2>I2;
(5)为了排除 Cl2 对溴置换碘实验的干扰,需确认分液漏斗中通入 Cl2 未过量。由于溴单质的密度比水大,在溶液的下层,取分液漏斗中上层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向试管中通入Cl2,若试管中溶液出现红棕色,说明有溴单质生成,可确定氯气未过量。
【点睛】本题难点为Ⅰ中物质的推断,要结合物质的性质分析,气体D被碱石灰吸收,说明D为酸性气体,且气体 B、C、D 均无色、无臭,则D为CO2,流程图中,100℃时,C气体部分被浓硫酸吸收,则可确定被吸收的为水蒸气。
15. 氢、碳、铝 Al(CH3)3 Al(CH3)3+3HCl=AlCl3+3CH4↑ CH4+4CuO4Cu+CO2+2H2O
【分析】根据已知条件,E是一种既能溶于NaOH又能溶于盐酸的白色固体,E为某种含铝化合物,E可以加热生成白色固体F,说明白色固体E为Al(OH)3,白色固体F为Al2O3;气体B为纯净物,同时气体B可燃烧生成另一种气体C,气体C可以与Ca(OH)2反应生成白色沉淀,能与Ca(OH)2反应生成沉淀的气体有CO2、SO2、SO3,若为硫化物,则气体C为SO3,但SO3不能通过SO2与氧气直接点燃获得,故气体C应为CO2,气体B为可燃性的含碳物质,为烃类,故组成化合物A的元素有H、C、Al。
【详解】(1)根据分析组成化合物A的元素有H、C、Al;通过所给质量可以计算,化合物A中含有Al元素0.54g,含有C元素0.72g,则H元素的质量为0.18g,Al、C、H的物质的量比为=1:3:9,故A的化学式为Al(CH3)3,
(2)固体A可以和盐酸发生反应,A中的Al结合HCl中的Cl生成AlCl3,CH3结合HCl中的H生成CH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l(CH3)3+3HCl=AlCl3+3CH4↑;
(3)甲烷可以和氧化铜发生反应,可能的化学方程式为CH4+4CuO4Cu+CO2+2H2O。
16. 4 7 O2﹣ Na+ N 2HNO3+Na2CO3 =2NaNO3+CO2↑+H2O 非极性 小于 c(Na+)>c(SO42﹣)>c(NH4+)>c(OH﹣)=c(H+) NH4++OH﹣=NH3 H2O 0.022
【分析】由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可知,a为H、b为C、c为N、d为O、e为Na、f为Al、g为S、h为Cl。
【详解】(1)h为Cl,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为1s22s22p63s23p5,只有s、p轨道电子云,有4种伸展方向不同的电子,核外没有运动状态相同的电子,最外层有7种运动状态不同的电子;故答案为:4;7。
(2)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故离子半径:O2 >Na+,同周期自左而右元素非金属性增强,故非金属性N>C,可以利用最高价含氧酸中强酸制备弱酸进行验证,反应方程式为:2HNO3+Na2CO3=2NaNO3+CO2↑+H2O;故答案为:O2 ;Na+;N;2HNO3 + Na2CO3=2NaNO3+CO2↑+H2O。
(3)d、e元素形成的四原子化合物为Na2O2,电子式为:,b、g元素形成的分子CS2为直线型对称结构,分子中正负电荷重心重合,属于非极性分子;故答案为:;非极性。
(4)NH4Al(SO4)2溶液中铵根离子与铝离子相互抑制水解,而NH4HSO4溶液中氢离子抑制铵根离子水解,铝离子抑制程度不如酸的抑制程度大,则NH4HSO4溶液中铵根离子浓度更大;故答案为:小于。
(5)NH4HSO4与NaOH按物质的量1:1反应时生成物为硫酸钠、硫酸铵混合溶液,溶液呈酸性,二者混合呈中性,还有一水合氨生成,为硫酸钠、硫酸铵、一水合氨混合溶液,则反应后各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c(Na+)>c(SO42﹣)>c(NH4+)>c(OH﹣)=c(H+)。
(6)10mL 1mol L 1 NH4Al(SO4)2溶液中Al3+物质的量为0.01mol,NH4+物质的量为0.01mol,SO42 物质的量为0.02mol,32mL 1 mol L 1 NaOH溶液中NaOH物质的量为0.032L×1 mol L 1=0.032mol,由Al3++3OH- = Al(OH)3↓,可知完全沉淀铝离子消耗0.03mol NaOH,消耗NaOH溶液30mL,由NH4+ + OH- = NH3·H2O,可知铵根离子完全反应消耗NaOH为0.01mol,又消耗NaOH溶液10mL,故加入32mLNOH溶液后,继续滴加至35mL时反应离子方程式为:NH4+ + OH- = NH3·H2O;20mL 1.2 mol L 1 Ba(OH)2溶液中Ba2+物质的量为0.024mol,OH 为0.048mol,由SO42 + Ba2+ = BaSO4↓,可知SO42 不足,故可以得到0.02mol BaSO4,根据Al3++3OH-= Al(OH)3↓,0.01mol Al3+ 消耗0.03mol OH-生成0.01mol Al(OH)3沉淀,此时剩余n(OH-) = 0.048mol- 0.03mol = 0.018mol,再发生反应NH4++OH- = NH3·H2O,0.01mol NH4+消耗0.01mol OH-,生成0.01 mol NH3·H2O,此时反应剩余n(OH-)=0.018mol-0.01mol=0.008mol,继而发生Al(OH)3+OH-=AlO2-+ 2H2O,0.008mol OH-溶解0.008mol Al(OH)3,此时剩余Al(OH)3沉淀为0.01mol-0.008mol = 0.002mol,则最终得到固体为0.02mol+0.002mol=0.022mol;故答案为:NH4+ + OH- = NH3·H2O;0.022。
【点睛】在计算时一定要注意每一步发生的反应以及每一步物质的量,消耗的物质的量,剩余的物质的量,沉淀的物质的量都分清楚。
17. 碳、溴 Na5CBr Na5CBr+4H2O=4NaOH+NaBr+CH4↑ 将Y加热至熔化,然后测其导电性,若熔融状态下能导电,证明该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离子晶体 放在稀盐酸中洗涤后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至无色
【分析】X与水反应产生气体A和碱性溶液,气体A摩尔质量为M=0.714 g·L-1×22.4 L/mol=16 g/mol,则A是CH4,说明X中含有C元素;碱性溶液焰色反应呈黄色,说明碱性溶液含有钠元素,物质X中有钠元素;向该碱性溶液中加入0.04 mol HCl溶液显中性后,再加入足量HNO3酸化,再加入AgNO3溶液产生两种沉淀,质量和为7.62 g,根据Cl-守恒,其中含有AgCl沉淀质量为m(AgCl)=0.04 mol×143.5 g/mol=5.74 g,X中含有的另外一种元素位于第四周期,可以与Ag+反应产生沉淀,则该元素为溴元素,则X的组成元素为Na、C、Br三种元素,形成的沉淀为AgBr,其质量为m(AgBr)= 7.62 g-5.74 g=1.88 g,n(AgBr)=1.88 g ÷188 g/mol=0.01 mol,X中含有Br-0.01 mol,其质量为0.01 mol×80 g/mol=0.80 g,结合碱性溶液中加入0.04 mol HCl,溶液显中性,说明2.07gX中含有0.05 molNa+,X与水反应产生0.01 mol HBr和0.05 mol NaOH,其中0.01 mol HBr 反应消耗0.01 mol NaOH,产生0.01 mol NaBr,还有过量0.04 molNaOH,则X中含有C的物质的量为n(C)=(2.07 g-0.05 mol×23 g/mol-0.80 g)÷12 g/mol=0.01 mol,n(Na):n(Br):n(C)=0.05:0.01:0.01=5:1:1,则X化学式为Na5CBr,Na5CBr与水反应总方程式为:Na5CBr+4H2O=4NaOH+NaBr+CH4↑,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根据上述分析可知X是Na5CBr,A是CH4,碱性溶液为NaOH与NaBr按4:1混合得到的混合物,中性溶液为NaCl、NaBr按4:1物质的量的比的混合物,沉淀为AgCl、AgBr混合物,二者物质的量的比为4:1;
(1)X化学式为Na5CBr,其中非金属元素的名称为碳、溴;
(2)X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5CBr+4H2O=4NaOH+NaBr+CH4↑;
(3)化合物Y由X中金属元素和第四周期元素构成,则Y为NaBr,该化合物为离子化合物,证明Y的晶体类型实验是:将NaBr加热至熔化,测其导电性,若熔融状态下能导电,证明在熔融状态中含有自由移动的离子,则该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离子化合物;
(4)补充焰色反应的操作:取一根铂丝,放在稀盐酸中洗涤后在酒精灯或酒精喷灯火焰上灼烧至无色,然后蘸取待测液灼烧,观察火焰颜色,来确定其中含有的金属元素。
【点睛】本题考查了元素及化合物的推断、颜色反应的操作及化合物类型判断方法。掌握常见元素及化合物的性质、物质的构成微粒,并结合题干信息计算、推理。
18. 第2周期,VIA族 O2- 分子间作用力 HCO3- + H2OH2CO3 + OH-
【分析】根据题干信息中元素性质分析判断元素的种类;根据元素的种类判断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分析该物质的晶体类型,判断微粒间的作用力;根据成键特点书写电子式。
【详解】W、X、Y、Z四种元素均为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单质为密度最小的气体,则W为氢元素;X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之和为0,则X为第IVA族元素,Y的某种同素异形体是保护地球地表的重要屏障,则Y是氧元素,X是碳元素;Z存在质量数为23,中子数为12的核素,则Z的质子数为23-12=11,则Z是钠元素。
(1)元素氧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2周期,VIA族;氧离子和钠离子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排布,则核电荷越大半径越小,所以半径较大的是O2-,故答案为:第2周期,VIA族;O2-;
(2)CO2晶体为分子晶体,由固态变为气态所需克服的微粒间作用力是分子间作用力;由元素氢和氧组成的一种绿色氧化剂是双氧水,其电子式为,故答案为:分子间作用力;;
(3)由氢、碳、氧、钠四种元素组成的一种无机盐为碳酸氢钠,因为水解其水溶液呈碱性离子方程式表示为:,故答案为:HCO3- + H2OH2CO3 + OH-,故答案为:HCO3- + H2OH2CO3 + OH-。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第一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单元测试题(答案)

下一篇:第4章生物大分子与合成高分子单元练习 (含解析)2022-2023下学期高二化学沪科版(2020)选择性必修必修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