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简单的有机化合物 测试题(含解析) 2022-2023高一下学期化学鲁科版(2019)必修第二册

第3章《简单的有机化合物》测试题
一、单选题(共12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按系统命名法,化合物的名称为2,4﹣二乙基﹣6﹣丙基辛烷
B.月桂烯()所有碳原子一定在同一平面上
C.甲苯能使溴水和KMnO4溶液褪色
D.HNO3能与苯、甲苯、甘油、纤维素等有机物发生重要反应,常用浓硫酸作催化剂
2.下列物质中能与溴水发生化学反应而使褪色的是
A.苯 B.四氯化碳 C.乙烯 D.乙醇
3.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A.分液时,分液漏斗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B.蒸馏时,应使温度计的水银球靠近蒸馏烧瓶的瓶底
C.过滤时,玻璃棒下端在引流过程中应靠在三层滤纸处
D.称量时,称量物置于托盘天平左盘,砝码放在天平右盘
4.四种有机物的模型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有机物Ⅰ的同分异构体的一氯代物有8种
B.有机物Ⅱ和液溴在溴化铁的催化下发生取代反应
C.HCOOCH3与有机物Ⅲ互为同系物
D.有机物Ⅳ有两种官能团
5.按以下实验方案可从海洋动物柄海鞘中提取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天然产物:
下列各步实验操作原理与方法错误的是
A B C D
步骤① 步骤② 步骤③ 步骤④
A.A B.B C.C D.D
6.瑞巴派特片是一种胃药,其主要成分结构如图。 下列关于它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物质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B.该物质的分子式为 C19H17ClN2O4
C.1 mol 该物质能与 10mol 氢气发生加成反应
D.该物质能水解,水解产物中含有氨基酸
7.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1NA个CH3Cl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约为2.24L
B.9gD2O含有的质子数为5NA
C.1mol CH3CH2OH中的共价键数目为7NA
D.23gNa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Na2O2,转移的电子数为2NA
8.山梨酸是一种食品添加剂,对酵母、霉菌等许多真菌都具有抑制作用,还用于动物饲料、化妆品、药品、包装材料和橡胶助剂等,其结构简式为:CH3CH=CHCH=CHCOOH。下列关于该有机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A.该有机物的分子式为C6H7O2
B.该有机物属于烃的衍生物
C.该有机物能发生加成反应、酯化反应
D.该有机物能使溴水或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9.企鹅酮()可作为分子机器的原材料。下列关于企鹅酮的说法错误的是
A.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B.可发生取代反应
C.1企鹅酮可与2发生加成反应
D.所有碳原子一定不可能共平面
10.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将SO2气体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溶液褪色说明SO2具有漂白性
B.SiO2可以与NaOH溶液和HF溶液反应,因此属于两性氧化物
C.石灰石、纯碱、石英可作为制备玻璃的主要原料
D.甲烷中含有少量乙烯,可用溴的四氯化碳溶液除去
11.化学与生产、生活、社会发展等息息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煤经过气化、液化等物理变化可转变为清洁燃料
B.为补充土壤中的钾元素,可在田间焚烧秸秆
C.在食品包装时放入盛有铁粉的透气小袋可防止食品氧化变质
D.聚乙烯、聚氯乙烯均可作包装材料,且不会造成环境污染
12.我国是世界上第一个人工合成蛋白质的国家,合成的结晶牛胰岛素与天然牛胰岛素的结构、活力相同。下列元素中不是蛋白质的必须组成元素的是
A.C B.N C.O D.Si
二、非选择题(共10题)
13.可用于分离或提纯物质的方法有:
a.过滤;b.结晶;c.蒸馏;d.加热;e.分液;f.萃取
请将相应分离提纯物质方法的序号填入空白处:
①除去澄清石灰水中悬浮的CaCO3颗粒:________。
②除去CaO中混有的CaCO3:________。
③自来水制备蒸馏水:________。
④分离水和CCl4的混合物:________。
⑤分离NaCl和KNO3的混合物:________。
⑥从碘水中将碘提取到中CCl4:________。
14.一定条件下,有机化合物Y可发生重排反应:
回答下列问题:
(1)X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____;鉴别Y、Z可选用的试剂是___________。
(2)实验测得Z的沸点比X的高,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
(3)Y与足量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
(4)与Y具有相同官能团且属于芳香化合物的同分异构体还有_______种(不考虑立体异构),其中核磁共振氢谱有4组峰,且峰面积之比为3∶2∶2∶1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任写一种)。
15.请按照官能团的不同对下列有机物进行分类,其中:
① ②NO2 ③ ④ ⑤CH3CHO ⑥ ⑦CH3COOH ⑧HCOOCH3
(1)属于醛类物质的是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2)属于酯类物质的是______________(填序号);
(3)属于芳香烃的是______________(填序号);
(4)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______________(填序号)。
16.二氯乙烷()是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沸点83.6℃,碱性条件下水解程度较大。实验室采用“乙烯液相直接氯化法”制备1,2-二氯乙烷,相关反应原理:,
实验装置如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名称是_______。
(2)按实验原理将装置戊、己、庚连接起来,d→__→__→___→___→a(按接口顺序连接)_____。
(3)丁装置中长玻璃导管B作用是_______,丙和庚装置的作用是____。
(4)有同学提出该装置存在缺陷,你认为是_______。
(5)产品纯度的测定:量取19.8g产品,加足量稀溶液,加热充分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所得混合液中加入_______溶液至酸性(填化学式),然后加入标准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沉降后过滤、洗涤、低温干燥、称量,得到28.7g则产品中1,2-二氯乙烷的纯度为____。
(6)经测定,产品纯度偏高,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
17.硼酸三甲酯用作柠檬类水果的熏蒸剂。实验室合成硼酸三甲酯的原理及装置如下:Na2B4O7 10H2O+2H2SO4+12CH3OH2NaHSO4+4(CH3O)3B+17H2O
已知:
硼酸三甲酯 甲醇
溶解性 与乙醚、甲醇混溶,能水解 与水混溶
沸点/℃ 68 64
硼酸三甲酯与甲醇混合物的共沸点为54℃
实验步骤如下:
①在圆底烧瓶中加入44.8g甲醇和191.gNa2B4O7 10H2O(硼砂,式量为382),然后缓慢加入浓H2SO4并振荡;加热烧瓶中的液体;通过分馏柱回流一段时间。
②先接收51~55℃的馏分,再接收55~60℃的馏分。
③将两次馏分合并,加入氯化钙进行盐析分层,上层为硼酸三甲酯,分离。
④精馏得高纯硼酸三甲酯19.2g。
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仪器a的名称为__;直形冷凝管冷却水应从__(填“b”或“c”)接口进入。
(2)本实验加热方式为__,优点是__。
(3)加入氯化钙盐析分层的主要目的是__。
(4)U形管中P2O3的作用是__。
(5)图中,步骤④的仪器选择及安装都正确的是__,应收集__℃的馏分。
(6)本次实验的产率是__。
18.乙烯是一种重要的基本化工原料,可制备乙酸乙酯,其转化关系如图.

已知:H2C=CH﹣OH不稳定
I ①的反应类型是___.请写出乙烯官能团名称_____, 由A生成B的化学方程式_____.
II 某课外小组设计的实验室制取乙酸乙酯的装置如图所示,A中放有浓硫酸,B中放有乙醇、无水醋酸钠,D中放有饱和碳酸钠溶液。

已知:①无水氯化钙可与乙醇形成难溶于水的CaCl2·6C2H5OH;
②有关有机物的沸点见下表:
试剂 乙醚 乙醇 乙酸 乙酸乙酯
沸点(℃) 34.7 78.5 118 77.1
请回答:
(1)浓硫酸的作用为_______;若用同位素18O示踪法确定反应产物水分子中氧原子的提供者,写出能表示18O位置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2)球形干燥管C的作用是______若反应前D中加入几滴酚酞,溶液呈红色,反应结束后D中的现象是________。
(3)从D中分离出的乙酸乙酯中常含有一定量的乙醇、乙醚和水,应先加入无水氯化钙,分离出________;再加入(此空从下列选项中选择)________;然后进行蒸馏,收集77℃左右的馏分,以得到较纯净的乙酸乙酯。
A 五氧化二磷 B 碱石灰
C 无水硫酸钠 D 生石灰
(4)从绿色化学的角度分析,使用浓硫酸制乙酸乙酯不足之处主要有________
19.15克有机物A完全燃烧只生成22克CO2和9克H2O。试求:
(1)该有机物的最简式___。
(2)符合该最简式的A物质有多种,则它们之间的关系___(填序号)
A.一定互为同系物
B.一定互为同分异构体
C.等质量的它们完全燃烧耗氧量相同
D.等物质的量的它们完全燃烧耗氧量相同
(3)若A的相对质量为90,且两分子A能反应形成六元环状酯,则A的结构简式为___。
20.将11.5t硬脂酸甘油酯进行皂化,若有质量分数为85%的硬脂酸甘油酯发生反应,所生成的硬脂酸钠可制成含硬脂酸钠质量分数为60%的肥皂多少吨?同时可分离多少吨甘油?_____________
21.在海底和冻土层存在着储量巨大的“天然气水合物”,具有良好开发和应用前景。有科学家开采得到一种天然气水合物样品,取95.6克样品放置在一密闭容器内,该样品迅速转化为甲烷气体(CH4)和水。将甲烷气体分离并完全燃烧,得到35.2克二氧化碳。求该天然气水合物样品中甲烷的质量分数__。(精确到0.1%)
22.烃A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分子中碳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6:1,,是同系物中最简单的物质。X为有浓郁香味、不易溶于水的油状液体。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
请回答:
(1)有机物D中含有的官能团名称是_________。
(2)A→B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_。
(3)有机物X在400~500℃下转化为A和D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
A.工业上获得A的的主要方法是催化裂化
B.将绿豆大小的钠投入到B中,钠块浮在液面上,并产生气泡
C.除去C中的D可以先加饱和碳酸钠溶液再蒸馏
D.一定条件下,1molX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时,最多消耗1molNaOH
参考答案:
1.D
A.为烷烃的键线式,最长碳链含有10个C,主链为癸烷,编号从右边开始,在3号C含有一个甲基,在5、7号C各含有一个乙基,该化合物的名称应为:3-甲基-5,7-二乙基癸烷,故A错误;
B.分子中含2个亚甲基,均为四面体结构,则所有C原子不一定共面,故B错误;
C.甲苯和溴水不反应,甲苯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生成苯甲酸,所以甲苯不能使溴水褪色,但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故C错误;
D.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和脱水性,促进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所以在硝酸能与苯、甲苯、甘油、纤维素等有机物发生重要反应中,常用浓硫酸作催化剂,故D正确;
故选D。
【点晴】本题考查较综合,涉及有机物命名、原子共平面判断、有机物结构和性质等知识点,侧重考查学生分析判断能力,注意:苯不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但连接苯环的碳原子上含有H原子的苯的同系物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都生成-COOH。
2.C
A.苯能萃取溴水中的溴使其褪色,但属于物理变化,A不符合题意;
B.四氯化碳能萃取溴水中的溴使其褪色,但属于物理变化,B不符合题意;
C.乙烯能与溴水中的溴发生加成反应使其褪色,属于化学变化,C符合题意;
D.乙醇不能使溴水褪色,D不符合题意;
答案选C。
3.B
A.分液时为避免上下层液体相互污染,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A正确;
B.蒸馏时温度计测定的是馏分的温度,所以水银球应在支管口处,B错误;
C.为防止玻璃棒损坏滤纸,玻璃棒下端在引流过程中应靠在三层滤纸处,C正确;
D.称量时,遵循左物右码,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B。
4.A
A.有机物Ⅰ为新戊烷,它的同分异构体为正戊烷、异戊烷。正戊烷、异戊烷的一氯代物分别有3种、4种,共7种,故A错误。
B.有机物Ⅱ为苯,和液溴在溴化铁的催化下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溴苯,故B正确。
C.有机物Ⅲ为乙酸乙酯,与甲酸甲酯互为同系物,故C正确。
D.Ⅳ为葡萄糖,它的官能团为醛基、羟基,故D正确。
故答案选A。
【点睛】根据原子大小及形成化学键的数目确定原子种类:H一个键、O两个键、N三个键、C四个键。
5.C
样品粉末用甲苯和甲醇溶解,并过滤得到滤液,滴加硝酸钠溶液分液得到水层溶液,蒸发结晶得到固体粗产品,有机层溶液蒸馏得到甲苯,据此判断。
A.步骤①为分离固体与液体混合物的操作,应使用过滤装置,故A正确;
B.步骤②是将互不相溶的有机层与水溶液层分离,应使用分液操作,故B正确;
C.步骤③是从水溶液中提取溶质,应使用蒸发操作,不能用坩埚,故C错误;
D.步骤④是从有机溶液中分离出溶剂,应使用蒸馏操作,故D正确;
故选C。
6.D
A.由该物质的结构简式可知,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可以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A选项错误;
B.根据结构简式可知,1个该分子含有19个C原子,15个H原子,1个Cl原子,2个N原子和4个O原子,则该物质的分子式为C19H15ClN2O4,B选项错误;
C.一个该物质的分子中含有1个碳碳双键和2个苯环,则1 mol该物质能与7mol氢气发生加成反应,C选项错误;
D.该分子中含有肽键,可以水解生成氨基酸,D选项正确;
答案选D。
7.A
A.CH3Cl在标准状况下为气体,0.1NA个CH3Cl的物质的量为0.1mol,所以其体积约为=2.24L,A正确;
B.9gD2O的物质的量为=0.45mol,所以其中的质子数为=4.5NA,B错误;
C.1mol CH3CH2OH中的共价键的物质的量为8mol,所以共价键数目为8NA,C错误;
D.23gNa的物质的量为1mol,则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Na2O2,转移的电子数为NA,D错误;
故选A。
8.A
A.该有机物的分子式为C6H8O2,A错误;
B.该有机物中还含有O原子,为烃的衍生物,B正确;
C.该有机物中含双键,能发生加成反应,含羧基,能发生酯化反应,C正确;
D.该有机物中含双键,能能使溴水或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D正确;
故选A。
9.C
A.企鹅酮中含有碳碳双键,能将还原为而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故A正确;
B.企鹅酮中含有甲基,甲基上氢原子可被卤素原子等取代,故B正确;
C.1企鹅酮中含有的2碳碳双键和1碳氧双键均可以和发生加成反应,故C错误;
D.企鹅酮中含有多个饱和碳原子,故所有碳原子一定不可能共平面,故D正确;
答案选C。
10.C
A.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将SO2气体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高锰酸钾被还原,溶液褪色,说明SO2具有还原性,A错误;
B.SiO2可以与NaOH溶液,属于酸性氧化物,二氧化硅只能和HF溶液反应,生成四氟化硅和水,B错误;
C.工业上制备玻璃的主要原料是石灰石、纯碱、石英,C正确;
D.甲烷能溶于四氯化碳中,甲烷中含有少量乙烯,不能用溴的四氯化碳溶液除去,D错误;
答案选C。
11.C
A.煤经过气化生成CO和氢气、液化生成甲醇,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为化学变化,故A错误;
B.田间焚烧秸秆,会排放有害物质及固体颗粒,则不能在田间焚烧秸秆,故B错误;
C.Fe具有还原性,则在食品包装时放入盛有铁粉的透气小袋可防止食品氧化变质,故C正确;
D.聚氯乙烯使用时排放含氯的有毒物质,还有塑化剂等,会造成环境污染,故D错误;
故选C。
12.D
蛋白质的组成元素中,一般有C、H、O、N四种元素,有些还含有S、P元素,但不含Si元素,故合理选项是D。
13. a d c e b f
①除去澄清石灰水中悬浮的CaCO3颗粒用过滤,即a,故答案为:a;
②CaCO3受热分解生成CaO和CO2,故除去CaO中混有的CaCO3用加热法,即d,故答案为:d;
③自来水制备蒸馏水用蒸馏法,即c,故答案为:c;
④CCl4不溶于水,用分液,即e,故答案为:e;
⑤NaCl和KNO3的溶解度在相同温度下不同,可用结晶法分离,即b,故答案为:b;
⑥从碘水中将碘提取到中CCl4用萃取,即f,故答案为:f。
14. (酚)羟基、羰基(或酮基) 浓溴水或溶液 Z形成分子间氢键,X形成分子内氢键,故Z的沸点比X的高 +2NaOH→ +CH3COONa+H2O 5 或
(1)由X的结构可知,其中所含的官能团有羰基和羟基;Z中存在酚羟基,可通过浓溴水或氯化铁溶液鉴别Y和Z,故答案为:(酚)羟基、羰基(或酮基);浓溴水或溶液;
(2)实验测得Z的沸点比X的高,是因为X中羟基和羰基处于邻位,易形成分子内氢键,而Z容易形成分子间氢键,导致其沸点较高,故答案为:Z形成分子间氢键,X形成分子内氢键,故Z的沸点比X的高;
(3) Y中含有酯基与足量溶液发生水解反应,反应为:+2NaOH→+CH3COONa+H2O,故答案为:+2NaOH→+CH3COONa+H2O;
(4)与Y具有相同官能团且属于芳香化合物,若取代基只有一个,有-COOCH3和HCOOCH2-两种,若取代基有两个:分别为-CH3和-OOCH,在苯环上有邻、间、对三种结构,共5种符合题意,其中核磁共振氢谱有4组峰,且峰面积之比为3∶2∶2∶1的结构简式 或 ,故答案为:5; 或 ;
15. ⑤ ⑧ ① ⑦⑧
(1)醛是醛基(-CHO)和烃基(或氢原子)连接而成的化合物,故⑤是醛类;
(2)酯由羧酸与醇(酚)反应失水而生成的化合物,含有酯基(—COO—),故⑧是酯类;
(3)含有苯环的烃类属于芳香烃,故①是芳香烃;
(4)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的化合物互为同分异构体,所以⑦和⑧互为同分异构体。
16. 分液漏斗 bcfe 冷凝回流,平衡气压 干燥气体,并可通过观察气泡,调节两种气体的流速 缺少尾气处理装置 50.0% 产品中溶有未反应的氯气
(1)甲是实验室用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制备氯气的装置,仪器a是分液漏斗,是为了控制滴加液体的用量,所以仪器A名称是分液漏斗;故答案为:分液漏斗;
(2)己装置是乙醇在五氧化二磷和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乙烯和水,乙醇易挥发,产物经过戊装置中的水除去乙醇,再经过庚的浓硫酸除去水,进入丁装置,与氯气反应制得1,2-二氯乙烷,按实验原理将装置戊、己、庚连接起来的顺序为:d→b→c→f→e→a ;故答案为:bcfe;
(3) 1,2-二氯乙烷的沸点较低,在反应时易挥发,可用丁装置中长玻璃导管B来冷凝回流,同时B也可以排除多余气体,平衡气压;丙和庚装置中所盛试剂都是浓硫酸,丙中的浓硫酸是为了除去氯气中的水蒸气,干燥氯气,庚中的浓硫酸是为了干燥乙烯,同时观察气体的流速;故答案为:冷凝回流,平衡气压;干燥气体,并可通过观察气泡,调节两种气体的流速;
(4)尾气中有残留的氯气,氯气有毒,需要尾气处理,而实验装置中没有尾气处理装置,故答案为:缺少尾气处理装置;
(5)量取19.8g产品,加足量稀溶液,加热充分反应,化学方程式为;所得混合液中加HNO3溶液至酸性 然后加入标准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沉降后过滤、洗涤、低温干燥、称量,得到28.7g的氯化银,物质的量为:,由氯原子守恒可得1,2-二氯乙烷的物质的量为0.1mol,质量为则产品中1,2-二氯乙烷的纯度为;故答案为:;; 50.0%;
(6)经测定,产品纯度偏高,也就是氯元素含量过高,可能的原因是产品中溶有未反应的氯气;故答案为:产品中溶有未反应的氯气。
17. 分馏柱 c 水浴加热 使物体受热均匀,便于控制温度 除去甲醇,避免精馏时形成恒沸物 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导致硼酸三甲酯水解 b 68 92.3%
(1)图中仪器a的名称为分馏柱,直形冷凝管冷却水应下进上出,所以应从c口进水,故答案为:分馏柱;c
(2)根据步骤,收集的是的馏分以及的馏分,应采用水浴加热的方法,水浴加热的优点是可使受热物受热均匀,且更容易控制温度,故答案为:水浴加热;使物体受热均匀,便于控制温度
(3)根据步骤,其目的是分离出硼酸三甲酯,而原先收集的是硼酸三甲酯和甲醇的混合物,因此加入氯化钙进行盐析分层的目的是除去甲醇,避免精馏时形成恒沸物,故答案为:除去甲醇,避免精馏时形成恒沸物;
(4)P2O5是一种常用的干燥剂,防止装置尾部一般是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此处的目的应是避免硼酸三甲酯水解,故答案为: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导致硼酸三甲酯水解
(5)步骤是精馏得到高纯硼酸三甲酯,ac装置温度计的位置不对,cd装置没有使用牛角管;硼酸三甲酯的沸点是,因此应收集的馏分,故答案为:b;68
(6)圆底烧瓶中加入了甲醇和,根据所给的化学方程式计算可知,完全反应需要甲醇,因此,甲醇是过量的,根据计算,的物质的量为,根据B原子守恒,理论上可制得硼酸三甲酯,质量为,因此,其产率为,故答案为:。
18. 加成反应 碳碳双键 2C2H5OH+O2→2CH3CHO+2H2O 制乙酸、催化剂、吸水剂 CH3CH218OH+CH3COOH CH3CO18OCH2CH3+H2O 防止倒吸、冷凝 溶液分层,上层无色油体液体,下层溶液颜色变浅 乙醇 C 反应需要浓硫酸作催化剂,产生酸性废水,同时乙醇发生副反应
I根据反应流程可知,乙烯与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乙醇,则A为乙醇;乙醇与氧气反应生成生成乙醛,B为乙醛;乙醛被氧化生成乙酸,M为乙酸;
II乙醇与乙酸在浓硫酸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和水,在装置D溶液表面生成乙酸乙酯;
I 分析可知,①的反应类型为加成反应;含有碳碳双键碳原子数目为2的烃为乙烯,其结构简式为CH2=CH2;乙醇与氧气在铜作催化剂的条件下生成乙醛,其方程式为2C2H5OH+O22CH3CHO+2H2O;
(1)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脱水性,作催化剂、吸水剂、脱水剂;为了确定乙酸与乙醇的断键位置,在乙醇中的氧原子用18O作标记,可判断乙醇中羟基中的O-H键断开,羧基中的C-O键断开,反应的方程式为CH3CH2H+CH3COOH CH3COCH2CH3+H2O;
(2)球形干燥管C的作用为防止溶液倒吸,且能冷凝乙酸乙酯蒸汽的作用;若反应前D中加入几滴酚酞,由于碳酸根离子水解溶液呈红色,反应时吸收挥发的乙酸,使溶液中的水解程度减弱,颜色变浅,并能溶解挥发的乙醇,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形成分层;
(3)已知无水氯化钙可与乙醇形成难溶于水的CaCl2·6C2H5OH,乙醇、乙醚和水混合液加入无水氯化钙,可分离出乙醇;无水硫酸钠吸水形成水合物除去水,而不与乙酸乙酯反应;
(4)使用浓硫酸制乙酸乙酯,消耗大量的浓硫酸,反应后得到的是含有稀硫酸的废液,污染环境,有副反应发生。
19. CH2O C CH3CH(OH)COOH
(1)根据质量守恒可知,生成的22g 二氧化碳中C元素质量即为化合物中所含C元素质量、生成的9g水中H元素质量即为化合物中所含H元素质量,A的质量与C、H两种元素质量和的差为氧元素的质量,然后求出各自的物质的量,由碳、氢、氧元素的物质的量之比可推测实验式(最简式);
(2)A.结构相似,分子组成上相差1个或者若干个原子团的化合物互称为同系物;
B.有相同分子式而结构不同的化合物互为同分异构体;
C.最简式相同,质量相等,所含C、H、O质量相同,完全燃烧耗氧量相同;
D.最简式相同,分子式不一定相同,等物质的量,完全燃烧耗氧量不一定相同;
(3)若A的相对质量为90,结合最简式写出其分子式,再结合两分子A能反应形成六元环状酯,满足条件的A的结构简式。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得:15g A化合物中所含C元素质量为:22g×=6g,所含H元素质量为:9g×=1g,所含O元素质量为:15g-6g-1g=8g,n(C):n(H):n(O)=::=1:2:1,所以化合物的实验式(最简式)是CH2O;
(2)A.最简式相同,不一定是同系物,如甲醛与乙酸,故A错误;
B.最简式相同,不一定是同分异构体,如甲醛与乙酸,故B错误;
C.最简式相同,质量相等,所含C、H、O质量相同,则完全燃烧耗氧量相同,故C正确;
D.最简式相同,分子式不一定相同,则等物质的量,完全燃烧耗氧量不一定相同,如1mol的甲醛与1mol的乙酸,完全燃烧消耗氧气不等,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3)若A的相对质量为90,最简式CH2O的式量为30,则A的分子式为C3H6O3,两分子A能反应形成六元环状酯,说明A中含有羧基和醇羟基,则满足条件的A的结构简式为CH3CH(OH)COOH。
20.肥皂16.8 t,甘油1.01 t
依据化学方程式进行数据计算
皂化反应过程为:设可制得肥皂为m t,甘油n t
890 92 918
11.5×85% n m×60%
解得:n="1.01" t m="16.8" t
点评:关键是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并细心计算,
21.13.4%
根据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和对应的化学方程式计算参加反应的甲烷的质量,进而计算甲烷的质量分数。
设生成35.2g二氧化碳需要的甲烷的质量为x,
CH4+2O2CO2+2H2O
16 44
x 35.2g
=,解得:x=12.8g,该天然气水合物样品中甲烷的质量分数为×100%≈13.4%,故答案为:13.4%。
22. 羧基 加成反应 CH3COOCH2CH3CH2=CH2+CH3COOH CD
试题分析:烃A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分子中碳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6:1,原子个数比是1:2,是同系物中最简单的物质,A是乙烯;乙烯与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乙醇;乙醇氧化为乙醛;乙醛氧化为乙酸,乙酸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所以X、A、B、C、D分别是乙酸乙酯、乙烯、乙醇、乙醛、乙酸。
解析:根据以上分析,(1) 乙酸中含有的官能团名称是羧基。
(2)乙烯与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乙醇。
(3)有机物乙酸乙酯在400~500℃下转化为乙烯和乙酸的化学方程式是CH3COOCH2CH3CH2=CH2+CH3COOH。
(4)A.石油的裂解可以获得乙烯,故A错误;
B.钠的密度大于乙醇,钠块沉到乙醇底部,产生气泡,故B错误;
C.乙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乙酸钠,所以除去乙醛中的乙酸可以先加饱和碳酸钠溶液再蒸馏,故C正确;
D.一定条件下,1mol乙酸乙酯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时生成乙醇和乙酸钠,最多消耗1molNaOH,故D正确。
点睛:钠的密度小于水,将绿豆大小的钠投入到水中,钠块浮在液面上;钠的密度大于乙醇,将绿豆大小的钠投入到乙醇中,钠块沉到乙醇底部,并生成氢气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2024届高三新高考化学大一轮专题练习-铜及其化合物(含解析)

下一篇:第二章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单元同步测试卷(含解析)2022-2023高二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