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第四章综合练习
一、单选题
1. 将、组成的混合物投入一定量稀盐酸中,固体完全溶解,收集到气体为标准状况,向反应后溶液中加入溶液时,金属离子恰好沉淀完全,则形成沉淀的质量为( )
A. (m+1.7)g B. (m+3.4)g C. (m+5.1)g D. (m+6.8)g
2. 传统的工业生产金属铝的基本流程如图所示:
结合流程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铝土矿的主要成分是,电解铝的阴极和阳极材料均为碳
B. 加入冰晶石和少量的目的是降低氧化铝的熔融温度
C. 将氧化铝转化为氯化铝再进行电解冶炼金属铝时可以节约大量能源
D. 冶炼过程中,阳极材料可能会因不断被消耗而需要定期更换
3. 将等物质的量的和同时放入足量的水中,充分反应后收集到混合气体标准状况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标准状况下,混合气体中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为3:1
B. 加入的固体过氧化钠为7.8g
C. 反应后有固体剩余
D. 反应后的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NaOH和NaAlO2
4. 铝热反应常用于冶炼高熔点金属,某小组探究粉与发生反应所得黑色固体的成分,实验过程及现象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反应产生的气体是
B. 反应为:
C. 反应的白色沉淀是
D. 黑色固体中不含和
5. 新修本草是我国古代中药著作,记载药物种,其中“青矾”条目下写到:“本来绿色,新出窟未见风者,正如玻璃烧之赤色”,据此推测“青矾”的主要成分为( )
A. B. C. D.
6. 将下列四种铁的化合物溶于稀盐酸,滴加溶液没有颜色变化,再加入氯水即可显红色的是 ( )
A. B. C. D.
7. 下图为铁元素的价类二维图,其中的箭头表示部分物质间的转化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空气中加热发生转化
B. 在空气中受热,迅速发生的转化
C. 由图可预测:高铁酸盐具有强氧化性,可用于杀菌消毒
D. 图中和均能通过加入氢碘酸来实现转化
8. 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细铁丝在少量中燃烧生成
B. 过量铝粉加入溶液中,生成
C. 等物质的量的和在强光照射下,恰好生成和
D. 向沸水中滴入几滴饱和溶液,煮沸,生成胶体
9. 、、、是原子半径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已知时,、形成的化合物的水溶液的,的电子层数与最外层电子数相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一定位于同一周期
B. 与形成的化合物中各原子不一定都达到电子稳定结构
C.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之间一定能相互反应
D. 与形成的化合物的稳定性一定强于与形成的化合物的稳定性
10. 如图为元素周期表中短周期的一部分,下列关于、、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电负性:
B. 离子半径:
C. 分子中各原子的最外层均满足电子稳定结构
D. 第一电离能:
11. 有三种短周期的元素分别为、和,已知元素基态原子价电子排布式为,元素基态原子的层电子数是层电子数的一半,元素基态原子层上的电子数是层上电子数的,则这三种元素所组成的化合物的分子式不可能是 ( )
A. B. C. D.
12. 应用物质结构相关知识,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的氧化物及对应水化物都具有两性 第二周期非金属元素的气态氢化物溶于水后,水溶液均为酸性 单质为有色固体,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硝酸
在氧气中剧烈燃烧,产物是,其溶液是一种强碱 是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
是无色、有毒、比稳定的气体. 由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熔融状态导电的物质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乙醇沸点高于二甲醚的原因与分子间氢键有关
A. B. C. D.
13. 下列排列顺序不正确的是 ( )
沸点:氧化性:原子半径:还原性:
结合的能力:酸性:
A. B. C. D.
14. 下列排列顺序不正确的是( )
沸点:
氧化性:原子半径:
还原性:结合的能力:酸性:
A. B. C. D.
15. 元素周期表隐含着许多信息和规律。以下所涉及的元素均为中学化学中常见的短周期元素,其原子半径及主要化合价列表如下,其中用于呼吸面具或潜水艇中作为氧气来源。
元素代号
原子半径
主要化合价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
B. 、、的单质失去电子能力最强的是
C. 与两种元素形成的是离子化合物
D. 、、都在第周期
二、填空题
16. 铁是人类较早使用的金属之一,铁合金也是用量最大的金属材料。请按要求完成下列问题。
在自然界中,铁元素主要以_____________填写“游离态”或“化合态”形式存在
下列铁的化合物中,不能直接化合得到的是_______用字母代号填。
A.
高铁酸钾是一种新型、高效、多功能水处理剂,与水反应可生成透明的红褐色胶体,反应原理:胶体
胶体分散质粒子的直径范围是______________。
该反应中是_______。
A.氧化剂 还原剂 被氧化 被还原
高铁酸钾能杀灭水中细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电子工业常用左右的溶液腐蚀敷在绝缘板上的铜箔,制造印刷电路板。为了从腐蚀废液中回收铜,并重新获得溶液,某同学设计下列方案:
实验室用无水氯化铁固体粗略配制的溶液,需要的主要玻璃仪器除了量筒外还有__________。
写出溶液与铜箔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用溶液制造印刷电路板,生产后的腐蚀废液用该同学设计方案处理,最终获得氯化铁溶液中的物质的量至少为__________。
铝及其合金是金属材料界后起之秀。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实验探究铝等金属的性质:将一置于空气中的铝片投入浓氯化铜溶液中,铝片表面出现一层海绵状暗红色物质,接下来铝片上产生大量气泡,溶液温度迅速上升。若用同样的铝片投入相同浓度的硫酸铜溶液中,在短时间内铝片无明显变化。造成不同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________填序号。
A.铝与氯化铜溶液反应,与硫酸铜溶液不反应 氯化铜溶液酸性比同浓度的硫酸铜溶液酸性强
C.生成物溶于水,而不溶于水 氯离子能破坏氧化铝薄膜,而硫酸根离子不能
请设计一个简单实验验证你的选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下列种化学符号:
表示核素的符号共______种。
互为同位素的是______和______。
质量数相等,但不能互为同位素的是______和______。
中子数相等,但质子数不相等的是______和______。
:写出下列物质的电子式: _________2 ________
铵根的中子数是___,核外电子数是____,某微粒含有一个原子核,核中有 个质子,个中子,核外有 个电子,该粒子的化学符号是____。
已知断开 键、键、键分别需要吸收的能量为 、、,则由 和 生成 会_____“放出”或“吸收”_____的热量。
现有下列物质: ,只由离子键构成的物质是_____填序号,下同,由离子键和非极性共价键构成的物质是________,属于共价化合物的是_____。
三、实验题
18. 已知在温度低于时,还原铁粉与水蒸气反应的产物是;高于时,生成。老师用下图所示实验装置,完成了还原铁粉与水蒸气反应的演示实验夹持装置已略去。
甲同学为探究实验后试管内固体的成分,进行了下列实验:
实验编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取少量黑色粉末放入试管中,加入盐酸,微热 黑色粉末逐渐溶解,溶液呈浅绿色;有少量气泡产生
向试管中滴加几滴溶液,振荡 溶液没有出现血红色
试回答下列问题:
湿棉花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高于时,与水蒸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同学认为加入溶液没有出现血红色的原因可能是固体中没有,也有可能是__________填物质名称过量造成的。该物质过量时,溶液中还会发生反应,导致加入溶液时没有血红色出现,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丙同学利用上述实验加盐酸后的溶液制取白色的沉淀,向滤液中加入足量溶液后,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 实验室需用溶液,现用固体配制该溶液。请回答下列问题:
为完成此溶液配制实验需要的仪器除托盘天平带砝码、药匙、烧杯、玻璃棒、量筒、胶头滴管这六种仪器外,还缺少的必要玻璃仪器为_________填名称。
用托盘天平准确称取 ________固体。
某同学欲称量的质量,他先用托盘天平称量烧杯的质量,天平平衡后的状态如图,烧杯的实际质量为________。
用配制标准溶液的正确顺序是每项限选一次:________________。
冷却 称量 洗涤 定容 溶解 上下颠倒,摇匀 移液
若取的溶液,加水稀释至,所得溶液中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
配制该溶液时,玻璃棒的作用为 ________________。将所配置溶液进行测定,发现浓度小于,请你分析配制过程中可能引起该误差的原因是__________填标号。
容量瓶不干燥,含有少量蒸馏水;定容时俯视刻度;加水时不慎超过了刻度线,又将超出部分用吸管吸出;称量时和砝码的位置放反,且使用了游码;倒转容量瓶摇匀后,液面降至刻度线下,再加水至刻度;配制溶液时称量时间过长。
答案和解析
1.【答案】
【解析】金属Mg、Al在稀盐酸中完全溶解,生成可溶的氯化物(MgCl2、AICl3),盐酸可能恰好反应,也可能剩余,向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盐酸被中和,金属离子恰好沉淀,生成Mg(OH)2、Al(OH)3。
梳理本题物质变化思路:Mg→Mg2+→Mg(OH)2, Al→Al3+→Al(OH)3,生成沉淀的质量可由金属元素的质量加上沉淀中OH-的质量求得。而Mg2+、Al3+生成沉淀结合的OH-的物质的量正好是Mg、Al变成离子时失去电子的物质的量,而Mg、Al失去电子的物质的量正好是H+变成H2得到电子的物质的量。由2H+~2e-~H2,可求出得到电子的物质的量为2×=0.1 mol,故 Mg2+、Al3+生成沉淀结合的OH-的物质的量也是0.1 mol,质量为1.7g,故生成沉淀的质量为(m+1.7)g,故选A。
2.【答案】
【解析】铝土矿的主要成分是,电解铝的阴极和阳极材料均为碳,阳极需要定期更换,项正确;加入冰晶石和少量的目的是降低氧化铝的熔融温度,从而降低成本,项正确;氯化铝是共价化合物,熔融状态下不导电,无法电解,项错误;用石墨电极电解熔融氧化铝,阳极生成的氧气在高温条件下能氧化石墨生成,则冶炼过程中,阳极材料可能会因不断被消耗而需要定期更换,项正确。
3.【答案】
【解析】Na2O2和Al放入足量的水中,Na2O2先完全反应:2Na2O2+2H2O4NaOH+O2↑,生成的NaOH可与铝继续发生反应:2Al+2NaOH+2H2O2NaAlO2+3H2↑,因Na2O2与Al物质的量相等,故前者产生的NaOH过量,Al无剩余,反应得到的溶液中溶质为NaOH和NaAlO2,O2和H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以此分析回答。
A.由以上分析,根据计算关系式:2Al~3H2、2Na2O2~O2可知,产生的氢气与氧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1,标准状况下体积比也是3:1,故A正确;
B.由以上分析知,Na2O2产生的氧气为4.48 L×1/4=1.12 L,其物质的量为0.05 mol,则过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为0.1 mol,质量为7.8 g,故B正确;
C.由以上分析知,反应后无固体剩余,故C错误;
D.由以上分析知,反应得到的溶液中溶质为NaOH和NaAlO2,故D正确。
故选:C。
4.【答案】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物质的组成及含量的测定实验,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性质、发生的反应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应用,题目难度不大。
【解答】
探究粉与发生反应所得黑色固体的成分,由实验可知,黑色固体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气体,且溶液加溶液为不变色,可知溶液不含铁离子;黑色固体与反应无气体,则一定不含,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白色沉淀为氢氧化铝,则黑色固体中一定含氧化铝,以此来解答。
由上述分析可知,黑色固体一定含氧化铝、,一定不含,可能含,
A.反应产生的气体是,为金属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故A正确;
B.固体含氧化铝,则反应为,故B正确;
C.反应中与二氧化碳反应,可知白色沉淀是,故C正确;
D.黑色固体中不含,可能含,故D错误。
5.【答案】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物质性质、物质颜色的掌握,掌握基础是解题关键,主要是亚铁盐和铁盐转化的颜色变化,信息理解是关键,题目较简单。
【解答】
“青矾”的描述为:“本来绿色,新出窟未见风者,正如瑠璃烧之赤色”,青矾是绿色,经煅烧后,分解成粒度非常细而活性又很强的超细粉末为红色,
为蓝色晶体,
为是白色晶体,
为是无色晶体,
为为黄色晶体,
所以判断“青矾”的主要成分为。
6.【答案】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铁及其化合物的有关的化学性质,题目难度中等,主要是三价铁离子、亚铁离子的检验方法,试题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理解能力及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
【解答】
A.和稀盐酸反应生成的氯化亚铁,溶液中没有铁离子,滴加硫氰化钾溶液没有颜色变化;加入氯水后,氯水具有很强的氧化性,会把亚铁离子氧化成铁离子,溶液显示红色,故A正确;
B.与盐酸反应生成了铁离子,滴加硫氰化钾溶液后变成红色,故B错误;
C.与盐酸反应生成了铁离子,滴加硫氰化钾溶液后变成红色,故C错误;
D.氢氧化铁溶于稀盐酸溶解,溶液中存在铁离子,滴加硫氰化钾溶液后变成红色,故D错误;
故选:。
7.【答案】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铁及其化合物的互相转化,难度不大,需要重点掌握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解答】
A.在空气中加热发生反应生成,不是,不能实现上述转化,故A错误;
B.是一种黑色粉末,不稳定,在空气中受热,氧化生成,故B错误;
C.高铁酸盐中元素为价,可得到电子转化为,具有强氧化性,可用于杀菌消毒,故C正确;
D.具有较强的还原性,能和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加入氢碘酸不可实现转化,可实现转化,故D错误。
8.【答案】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元素化合物的性质、难度不大,注意基础知识的积累和掌握。
【解答】
A.氯气具有强氧化性,与铁丝反应的产物为,项错误。
B.铝粉与溶液反应的产物是,其反应方程式,项错误。
C.与的反应是连续的过程,还会生成、、,项错误。
D.向沸水中滴入几滴饱和溶液,煮沸,水解生成胶体,项正确。
9.【答案】
【解析】由题意可知,、形成的化合物是强酸,则是,是;的电子层数与最外层电子数相等,且原子半径最大,所以是,因此可能是、、。根据以上分析可知,、、一定位于同一周期,即第三周期,项正确;与形成的化合物中各原子不一定都达到电子稳定结构,如等,项正确;如果是,硅酸是弱酸,不能溶解,项错误;不论是、还是,其非金属性均弱于氯元素,所以与形成的化合物的稳定性一定强于与形成的化合物的稳定性,项正确。
10.【答案】
【解析】由图示关系可推知:为氦元素,为氟元素,为氯元素,为硫元素。项,元素的电负性关系为,不正确;项,离子半径关系为,不正确;项,的电子式为:,正确;项,元素第一电离能大小关系为,不正确。
11.【答案】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为高频考点,把握原子结构来推断元素、常见的有机物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有机物的分子式及化合物中化合价判断,题目难度不大。
【解答】
有三种短周期的元素分别为、和,已知元素的原子价电子排布式为,为或或;元素原子的层电子是层电子数的一半,层电子数为,层电子数为,则为元素;元素原子电子层上的电子数是电子层上电子数的,层电子数为,则为;
由上述分析可知,为或或,为,为;
A.若为,为,故A不选;
B.若为,为,故B不选;
C.为或或,故C不选;
D.为价,为价,且的最高正价为,而中为价,分子式不可能存在,故D选。
12.【答案】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同主族元素和同周期元素的性质变化规律以及对角线原则,为高频考点,侧重于基础知识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把握元素规律的运用。
【解答】
元素周期表中和处于对角线位置上,处于对角线的元素具有相似性,所以的氧化物的水化物具有两性,故正确;
第二周期非金属元素的气态氢化物中氨气溶于水显碱性,故错误;
卤族元素单质从上到下,单质由气体过渡为固体,颜色逐渐加深,具有的相似的性质,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硝酸,故正确;
燃烧生成,、处于对角线位置,根据氢氧化镁为弱碱,则为弱碱,故错误;
第Ⅱ元素硫酸盐性质的递变规律,硫酸钡是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则硫酸锶是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故正确;
非金属性越强,气态氢化物越稳定,非金属性:,则氢化物稳定性为:,故错误;
由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可能是离子化合物,如硝酸铵等铵盐,故错误;
熔融状态导电的物质可能是离子化合物或金属单质,故错误;
乙醇沸点高于二甲醚的原因与分子间氢键有关,氢键强于范德华力,故正确;
所以正确的有;
故选C。
13.【答案】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注意把握非金属元素的性质的变化规律,题目难度较小。
【解答】
和结构相似,分子间存在范德华力,相对分子质量越大的沸点高,但水中分子间存在氢键,沸点更高,所以沸点:,故正确;
根据反应,判断氧化性,故错误;
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则半径和大于,电子层数相同时,原子序数越大,半径越小,则半径,所以原子半径:,故正确;
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弱,非金属性:,则还原性:,故错误;
酸性越强,酸越易电离出氢离子,对应阴离子越难结合氢离子,酸性,则结合的能力:,故正确;
非金属越强,则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非金属性:,则酸性:,故错误;
所以不正确的有,故A正确。
故选A。
14.【答案】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注意把握非金属元素的性质的变化规律,题目难度较小。
【解答】
和结构相似,分子间存在范德华力,相对分子质量越大的沸点高,但水中分子间存在氢键,沸点更高,所以沸点:,故正确;
根据反应,判断氧化性,故错误;
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则半径和大于,电子层数相同时,原子序数越大,半径越小,则半径,所以原子半径:,故正确;
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弱,非金属性:,则还原性:,故错误;
酸性越强,酸越易电离出氢离子,对应阴离子越难结合氢离子,酸性,则结合的能力:,故正确;
非金属越强,则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非金属性:,则酸性:,故错误;
所以不正确的有,故A正确。
故选A。
15.【答案】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侧重考查分析判断能力,把握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结构及物质结构是解本题关键,知道非金属性强弱、金属性强弱判断方法,题目难度不大。
【解答】
主族元素其最高正化合价与其族序数相等、除外,最低化合价族序数,同一主族元素原子半径随着原子序数增大而增大,同一周期元素原子半径随着原子序数增大而减小,用于呼吸面具或潜水艇中作为氧气来源,为过氧化钠,则为、为元素,根据表中数据知,原子半径最小且位于第族,为元素;为元素、为元素、为元素、为元素。
A.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合物酸性越强,非金属性,则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合物酸性:,故A正确;
B.、、的单质失电子能力与其金属性成正比,金属性越强,其单质失电子能力越强,金属性,则金属单质失电子能力最强的是即元素,故B错误;
C.、形成的化合物是或,或中只含共价键,为共价化合物,故C错误;
D.、、分别是、、元素,位于第周期、位于第周期、位于第周期,故D错误。
故选A。
16.【答案】化合态
;;具有强氧化性,能使蛋白质变性
烧杯、玻璃棒; ;
;在硫酸铜溶液中加入铝片,无明显现象,再加入不能加入盐酸,若反应明显加快了,说明判断正确。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铁元素和铝元素相关知识涉及化学工艺流程、化学计算、元素化合物性质等知识,题目难度中等,掌握元素化合物的性质是关键,试题培养了学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解答】
铁性质活泼,在自然界中,铁元素主要以化合态形式存在,
故答案为:化合态;
铁丝在氧气燃烧可生成四氧化三铁,故A不符合;
B.氯化铁和铁粉反应可生成氯化亚铁,故B不符合;
C.氢氧化亚铁不能通过化合反应制的,故C符合;
氢氧化亚铁、氧气和水化合生成氢氧化铁,故D不符合;
胶体分散质粒子的直径范围是;
该反应中是中从价升高到价,化合价升高被氧化,作还原剂,故选BC;
高铁酸钾能杀灭水中细菌的原因是:具有强氧化性,能使蛋白质变性;
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时,溶解时需要烧杯、玻璃棒;
氯化铁和铜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氯化铜,其离子方程式为: ;
溶液含物质的量,,最多可生成氯化铜物质的量,,在溶解铁物质的量,此时混合溶液中最少含铁物质的量,最终可被氧化成氯化铁,最终获得氯化铁溶液中的物质的量至少为;
铝与氯化铜溶液反应,与硫酸铜溶液都能发生置换反应,故A错误;
B. 氯化铜溶液酸性与同浓度的硫酸铜溶液酸性相同,故B错误;
C.生成物溶于水和都能溶于水,故 C错误;
D.金属铝的表面有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氯化铝和硫酸铝阴离子的不同,氯离子能破坏氧化铝表面薄膜,而硫酸根离子不能,故D正确;
设计简单实验如下:在硫酸铜溶液中加入铝片,无明显现象,再加入不能加入盐酸,若反应明显加快了,说明判断正确。
17.【答案】
;
;
;
;
;;
放出;
;;
【解析】
【分析】
本题为综合题,考查了化学用语的使用,涉及元素符号的书写、电子式的书写,化学键及化合物类型判断,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有个计算,题目难度不大,掌握基础是解题关键。
【解答】
每一种符号表示一种核素,表示核素的符号共种。
互为同位素的是、。
C、的质量数均为,但质子数不同,不互为同位素。
C、的中子数均为,但质子数不同。
:氨气分子内氮原子与个氢原子分别共用对电子,电子式为;中与两个均共用两对电子,电子式为。
铵根物质的量为,含有中子数为:,个数为,核外电子数为:,某微粒含有一个电子核,核中有个质子,个中子,则质量数为,核外有个电子,为氯离子,该粒子的化学符号:
在反应中,断裂键,键共吸收的能量为:,生成,共形成键,放出的能量为:,吸收的能量少,放出的能量多,所以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放出的热量为:。
,存在共价键,是非金属单质;,钠离子与过氧根之间存在离子键,两个氧原子内部存在共价键,为离子化合物;,钠离子与氢氧根离子之间存在离子键,氧原子与氢原子之间存在共价键,为离子化合物;,存在,共价键,为共价化合物;,存在钙离子与氯离子离子键,为离子化合物;,铵根离子与硝酸根离子存在离子键,铵根离子内部、硝酸根离子内部存在共价键,为离子化合物;,存在共价键,为共价化合物;
所以只由离子键构成的物质是,由离子键和非极性共价键构成的物质是,属于共价化合物的是。
18.【答案】提供反应所需的水蒸气
铁粉
先生成白色絮状沉淀,后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终变成红褐色
【解析】湿棉花在加热时水蒸发形成水蒸气。
铁与水蒸气在高于条件下可以发生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过量铁粉会与三价铁反应,生成二价铁,离子方程式为。
有少量气泡产生,说明铁粉过量,实验加盐酸后的溶液呈浅绿色,说明含有二价铁,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生成氢氧化亚铁,氢氧化亚铁不稳定易被氧化为氢氧化铁,现象为先生成白色絮状沉淀,后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终变成红褐色。
19.【答案】【小题】容量瓶
【小题】
【小题】
【小题】
【小题】
【小题】
搅拌和引流
【解析】 略
略
略
略
略
略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