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单元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各组微粒中,一定条件下均可以作氧化剂的是
A.、、 B.、、
C.、、 D.、、
2.已知某物质X能发生如下转化:
下列有关上述转化关系中物质及其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A.若X为C,则Y可以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盐和水
B.若X为S,则A为硫酸
C.反应①和②一定为氧化还原反应,反应③一定为非氧化还原反应
D.X一定是非金属单质或非金属氢化物
3.离子方程式能够反映出溶液中反应的实质。下列指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铁与过量稀硝酸反应:
B.氧化铜与稀盐酸反应:
C.过氧化钠溶于水:
D.混合硫酸铜与氢氧化钡溶液:
4.下列反应能用离子方程式表示的是
A.氢氧化钡和硫酸溶液的反应 B.氢氧化钾和稀硝酸的反应
C.氨水和稀盐酸的反应 D.醋酸溶液和烧碱溶液的反应
5.已知CaH2中Ca元素为+2价,对于反应CaH2+2H2O=Ca(OH)2+2H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aH2中H元素为+1价
B.H2O发生氧化反应
C.CaH2中的氢元素既被氧化又被还原
D.H2中被氧化与被还原的原子的质量比为1∶1
6.下列反应中,氯元素被氧化的是
A.2KClO32KCl+3O2↑ B.2P+5Cl2=2PCl5
C.MnO2+4HCl(浓) MnCl2+2H2O+Cl2↑ D.H2+Cl2=2HCl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无色透明溶液中,、、、能大量共存
B.在的溶液中,、、、能大量共存
C.氯化铁溶液刻蚀铜电路板的离子方程式为:
D.铜与浓硝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8.表中评价不合理的是
选项 化学反应及其离子方程式 评价
A 向氢氧化铜中滴加稀硫酸:Cu(OH)2+2H+=Cu2++2H2O 正确
B 向碳酸钡溶液中加入足量稀盐酸:CO+2H+=CO2↑+H2O 错误,碳酸钡不应写成离子形式
C 少量NaHSO4溶液与Ba(OH)2溶液反应:2H++SO+Ba2++2OH-=BaSO4↓+2H2O 错误,化学计量数不匹配
D NaOH溶液中通入少量CO2反应:OH-+CO2=HCO 正确
A.A B.B C.C D.D
9.下列物质的水溶液和熔融状态均能导电的是
A.Cl2 B.NaCl C.CH3CH2OH D.H2SO4
10.在一密闭容器中,a、b、c、d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变化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B.b可能是催化剂
C.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保持不变
D.反应生成的c和d质量相等
11.下列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碱性溶液中:、、、
B.某无色透明溶液中:、、、
C.能使酚酞变红的溶液中:、、、
D.使紫色石蕊变蓝的溶液中:、、、
12.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工业上常采用氨氧化法制硝酸,其流程是将氨和空气混合后通入灼热的铂铑合金网,反应生成,生成的一氧化氮与残余的氧气继续反应生成二氧化氮:。随后将二氧化氨通入水中制取硝酸。在指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能实现的是
A. B.稀
C. D.
13.已知氯气和NaOH溶液在一温度下能发生化学反应,其方程式为:Cl2+2NaOH=NaCl+NaClO+H2O,3Cl2+6NaOH=5NaCl+NaClO3+3H2O。某温度下,将氯气通入NaOH溶液中,反应得到NaCl、NaClO和NaClO3的混合溶液,经测定ClO-与ClO的个数比为3:1,则氯气与氢氧化钠反应时,被还原的氯原子和被氧化的氯原子的个数比为
A.21:5 B.4:1 C.3:1 D.2:1
14.下列关于胶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直径为的“钴钛菁”分子分散在水中能形成胶体,该分子直径比的直径大
B.丁达尔效应是区分溶液和胶体的一种常用物理方法
C.可以用滤纸分离除去胶体中的
D.胶体在一定条件下能稳定存在
15.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不能实现的是
A.饱和食盐水
B.
C.
D.Fe→FeCl3→FeCl2
二、填空题
16.亚硝酸钠()是一种用途广泛的工业盐,因其外观和食盐相似容易误食中毒。亚硝酸钠加热到320℃以上会分解产生、和,其水溶液呈碱性,能与溶液反应生成难溶于水、易溶于酸的。由于有毒性,将含该物质的废水直接排放会引起水体严重污染,所以这种废水必须处理后才能排放。处理方法之一如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KI+___________=___________NO↑+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请完成该化学方程式并配平。___________
(2)从物质分类角度来看,是___________(填字母代号)。
a.酸 b.酸式盐 c.碱 d.非电解质 e.电解质 f.离子化合物 g.共价化合物
(3)用上述反应来处理并不是最佳方法,其原因是___________。从环保角度来讲,要将转化为氮气,所用物质的___________(填“氧化性”或“还原性”)应该比KI更___________(填“强”或“弱”)。
(4)下列方法不能用来区分固体和NaCl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A.分别溶于水
B.分别溶于水并滴加酸化的溶液
C.分别加强热并收集气体检验
D.用筷子分别蘸取固体品尝味道
(5)误食会导致人体血红蛋白中的转化为而中毒,该过程中表现出的性质与下列___________(填序号)反应中表现出的性质相同。
A.
B.
C.
D.
(6)已知亚硝酸钠可以与氯化铵反应生成氮气和氯化钠,写出该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并用单线桥表示其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___________。
三、实验题
17.为了确认电解质溶液中部分离子相互间能否发生反应,及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做如表四组实验:
编号 Ⅰ Ⅱ Ⅲ Ⅳ
实验
(1)实验Ⅰ的现象________,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
(2)实验Ⅱ的目的是________。
(3)实验Ⅲ的现象证明了溶液中的________两种离子之间发生了化学反应。
(4)实验Ⅳ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
18.某白色粉末中可能含有Na2CO3、CaCl2、Ba(NO3)2中的一种或多种,现进行以下实验:
①取少量粉末于一支试管中,加入水,振荡,有白色沉淀生成;
②往试管中继续滴入过量稀硝酸,白色沉淀消失,并有气泡产生;
③再往试管中滴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完成下列问题:
(1)原白色粉末中肯定含有的物质是______,可能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_____。
(2)若要进一步确定是否含有可能的物质,还要做鉴定____________离子的实验。
(3)写出滴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
(4)上述实验是中学典型的试管实验,在往试管中滴加少量溶液时必须用到的仪器是______,每次滴加不同的溶液后要注意____________。
(5)有人认为不需要做第②步实验,直接往试管中滴入AgNO3溶液,继续有白色沉淀生成就可以判断。你认为正确吗?若正确答是;若不正确答否,并说明理由:_______。
四、元素或物质推断题
19.Ⅰ.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1)鸡蛋壳溶解在醋酸中:__________________;
(2)溶液与溶液混合:__________________。
Ⅱ.对一份稀溶液作初步分析后发现,溶液无色、澄清,其中可能含有、、、、、、中的若干种。然后又作了如下分析,以确定这些离子是否存在。
①用石蕊试液检测该溶液时,溶液显红色。
②取该溶液用溶液和稀硝酸进行检验,结果生成了白色沉淀。
③对②中所得的混合物充分静置后,取其上层澄清的液体用溶液和稀硝酸进行检验,结果又生成了白色沉淀。
请回答下列问题:
(3)原溶液中一定存在的离子是______,一定不存在的离子是______。
(4)按上述实验操作,______(填“能”或“不能”)确定原溶液中有,若不能请说明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A.氟离子、溴离子、硫离子中氟元素、溴元素、硫元素的化合价都是同种元素的最低价态,一定条件下均可以表现还原性作还原剂,不能作氧化剂,故A错误;
B.铁离子、锰酸根离子、硝酸根离子中铁元素、锰元素、氯元素都是同种元素的最高价态,一定条件下均可以表现氧化性作氧化剂,故A错误;
C.镁单质中镁元素的化合价是同种元素的最低价态,一定条件下可以表现还原性作还原剂,不能作氧化剂,故C错误;
D.氯离子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同种元素的最低价态,一定条件下可以表现还原性作还原剂,不能作氧化剂,故D错误;
故选B。
2.B
【详解】A.若X为C,则Y为CO、Z为CO2、A为H2CO3,CO与氢氧化钠溶液不反应,A错误;
B.若X为S,则Y为SO2、Z为SO3、A为H2SO4,符合转化关系,B正确;
C.物质与单质氧气的反应一定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即反应①和②一定为氧化还原反应,若X为S或H2S,反应③可以为三氧化硫与水生成硫酸,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若X为N2或NH3,反应③为二氧化氮与水生成硝酸与NO,若X为Na时,Y为Na2O、Z为Na2O2,反应③是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与氧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C错误;
D.若X为N2或NH3,则Y为NO、Z为NO2、A为HNO3,符合转化关系;若X为Na,则Y为Na2O、Z为Na2O2、A为NaOH,符合转化关系,D错误;
故选B。
3.C
【详解】A.铁与过量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铁、一氧化氮、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故A错误;
B.氧化铜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故B错误;
C.过氧化钠溶于水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故C正确;
D.混合硫酸铜与氢氧化钡溶液生成氢氧化铜和硫酸钡沉淀,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故D错误;
选C。
4.B
【详解】A.氢氧化钡和硫酸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水,硫酸钡在离子反应中保留化学式,不能用H++OH-═H2O表示,A错误;
B.氢氧化钾和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钾和水,离子反应可以用H++OH-═H2O表示,B正确;
C.氨水是弱碱,写离子方程式的时候不能拆,C错误;
D.醋酸为弱酸,在离子反应中保留化学式,醋酸溶液和烧碱溶液的反应不能用H++OH-═H2O表示,D错误;
故选B。
5.D
【分析】该反应中CaH2里面-1价H和H2O里面+1价H发生归中反应,生成0价H2,据此可分析解答。
【详解】A.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可得CaH2中H元素为-1价,A选项错误;
B.H2O中+1价H得电子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B选项错误;
C.CaH2中的氢元素显-1价,为最低价只能失电子作还原剂,故只能被氧化,C选项错误;
D.1mol CaH2中2molH-被氧化,2molH2O中2molH+被还原,H2中被氧化与被还原的原子的质量比为1:1,D选项正确;
答案选D。
6.C
【详解】A.2KClO32KCl+3O2↑反应中, 氯元素的化合价降低,被还原,故A错误;
B.2P+5Cl2=2PCl5反应中,氯元素的化合价降低,被还原,故B错误;
C.MnO2+4HCl(浓) MnCl2+2H2O+Cl2↑反应中,部分氯元素的化合价升高,被氧化,故C正确;
D.H2+Cl2=2HCl反应中,氯元素的化合价降低,被还原,故D错误;
故答案选C。
7.D
【详解】A.含有的溶液显蓝色,故在无色透明溶液中不能存在,选项A错误;
B.在的溶液显酸性,、、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选项B错误;
C.氯化铁溶液刻蚀铜电路板的离子方程式为:,选项C错误;
D.铜与浓硝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选项D正确;
答案选D。
8.D
【详解】A.向氢氧化铜中滴加稀硫酸生成硫酸铜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Cu(OH)2+2H+=Cu2++2H2O,评价合理,故不选A;
B.向碳酸钡溶液中加入足量稀盐酸生成氯化钡、二氧化碳、水,碳酸钡难溶不应写成离子形式,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BaCO3+2H+=Ba2++CO2↑+H2O,评价合理,故不选B;
C.少量NaHSO4溶液与Ba(OH)2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H++SO+Ba2++OH-=BaSO4↓+H2O,评价合理,故不选C;
D.NaOH溶液中通入少量CO2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2OH-+CO2=CO+H2O,评价不合理,故选D;
选D。
9.B
【详解】A.Cl2的水溶液中,Cl2和水反应生成HCl和HClO,HCl和HClO是电解质,在水中会发生电离,故Cl2的水溶液能导电,而熔融状态下的Cl2不能电离,也就不能导电,A不符合题意;
B.NaCl是电解质,在水中和熔融状态下均能电离出Na+和Cl-,故NaCl的水溶液和熔融状态均能导电,B符合题意;
C.CH3CH2OH是非电解质,其水溶液和熔融状态均不能导电,C不符合题意;
D.H2SO4是电解质,H2SO4在水中能电离出H+和,其水溶液能导电,而熔融状态下的H2SO4不能电离,也就不能导电,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0.D
【分析】图象显示,a是反应物,质量减少了10g,b的质量没有变化,可能是催化剂,c的质量增加了4g,d的质量增加了6g,该反应是a的分解反应。
【详解】A.根据分析,该反应是a的分解反应,A正确;
B.根据分析,b的质量没有变化,可能是催化剂,B正确;
C.根据质量守恒,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保持不变,C正确;
D.根据分析,c的质量增加了4g,d的质量增加了6g,反应生成的c和d质量不相等,D错误;
故选D。
11.C
【详解】A.碱性溶液中含有OH-,OH-不能与大量共存,A不符合题意;
B.呈紫色,呈浅绿色,在无色溶液中不能大量存在,B不符合题意;
C.能使酚酞变红的溶液呈碱性,、、、相互不反应且不与OH-反应,能够大量共存,C符合题意;
D.使紫色石蕊变蓝的溶液呈碱性,不能大量共存,D不符合题意;
答案选C。
12.C
【详解】A.NO难溶于水,与氢氧化钠溶液不反应,A错误;
B.稀硝酸和铜反应生成NO,B错误;
C.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生成硝酸与一氧化氮,C正确;
D.一水合氨与二氧化硫反应生成亚硫酸铵或亚硫酸氢铵,D错误;
故选C。
13.D
【详解】设氧化为ClO-、ClO的个数分别为3、1,还原为Cl-的个数为a,根据得失电子守恒,3×1+1×5=a×1,a=8,所以被还原的氯原子和被氧化的氯原子的个数比为8:(3+1)=2:1,选D。
14.C
【详解】A.“钴酞菁”分子(直径为)的微粒直径属于胶体分散系范围内,属于胶体分散系,溶液中分散质直径小于1nm,所以“钴酞菁”分子的直径比Na+大,选项A正确;
B.丁达尔效应是胶体所特有的性质,所以丁达尔现象可以用来区别胶体和溶液,且为物理方法,选项B正确;
C.胶体、溶液中分散质粒子直径小于滤纸孔径,二者都能透过滤纸,达不到提纯的目的,选项C不正确;
D.胶体在一定条件下也能稳定存在,属介稳体系,选项D正确;
答案选C。
15.C
【详解】A.氯化钠水溶液电解生成氯气,但氯气与Fe发生反应生成FeCl3,故A不符合题意;
B.氯化镁溶液和石灰乳根据沉淀溶解平衡原理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氢氧化镁高温煅烧后生成氧化镁,故B不符合题意;
C.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SO2,不能生成SO3,故C符合题意;
D.Fe与氯气反应生成FeCl3,FeCl3溶液中加入铁粉可以得到FeCl2,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6.(1)2NaNO2 + 2KI + 2H2SO4= 2NO↑+I2 + K2SO4 + Na2SO4 + 2H2O
(2)ef
(3) 反应生成了NO,该物质会造成大气污染 还原性 强
(4)D
(5)C
(6)
【解析】(1)根据方程式可知,碘化钾中碘元素的化合价从- 1价升高到0价,失去1个电子,做还原剂。亚硝酸钠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从+ 3价降低到+ 2价,得到1个电子,做氧化剂。则根据电子守恒可知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时1:1。根据原子守恒可知,反应物中还有硫酸生成,生成物还有水生成,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NaNO2 + 2KI + 2H2SO4= 2NO↑+I2 + K2SO4 + Na2SO4 + 2H2O;
(2)从物质分类角度来看,是正盐、由钠离子和亚硝酸根离子构成的离子化合物、是电解质;答案选ef;
(3)用上述反应来处理并不是最佳方法,因为反应生成了NO,该物质会造成大气污染;亚硝酸根有毒,从环保角度来讲,要处理NaNO2,所用的物质的还原性比KI更强,使其N元素化合价由+3价变为无污染的0价氮,如NaNO2+NH4Cl=NaCl+N2↑+2H2O,故答案为:是反应生成了NO,该物质会造成大气污染;还原性;强;
(4)A .亚硝酸钠是强碱弱酸盐其水溶液呈碱性,氯化钠是强酸强碱盐其水溶液呈中性,滴加酚酞试液,亚硝酸钠溶液出现红色,氯化钠溶液无现象,可以用酚酞试液区分NaNO2和NaCl,选项A不符合;B.加入AgNO3溶液,均生成白色沉淀,但亚硝酸银能溶于硝酸,AgCl不溶,现象不同,可区别,选项B不符合;C.加强热亚硝酸钠分解生成氮气和氧气,而氯化钠不分解,反应现象不同,可以用加强热收集气体检验来区分NaNO2和NaCl,选项C不符合;D.化学药品不能用来品尝味道,所以不能鉴别,选项D符合;答案选D;
(5)误食NaNO2会导致人体血红蛋白中的Fe2+转化为Fe3+而中毒,则Fe2+失电子变为Fe3+化合价升高,作还原剂,NaNO2作氧化剂,体现氧化性,与H2O2表现出的性质相同,即H2O2也体现氧化性;A.,H2O2中氧原子既失电子,又得电子,氧元素的化合价部分升高,部分降低,H2O2体现氧化性和还原性,选项A不符合;B.,H2O2中氧原子失电子,化合价升高,H2O2体现还原性,选项B不符合;C.,H2O2中氧原子得电子,化合价降低,H2O2体现氧化性,选项C符合;D.,H2O2中氧原子失电子,化合价升高,H2O2体现还原性,选项D不符合; 答案选C;
(6)亚硝酸钠可以与氯化铵反应生成氮气和氯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NO2+NH4Cl=N2↑+NaCl+2H2O,反应中N元素的化合价由+3价降低为0价,N元素也从-3价升为0价,该反应转移3e-,用单线桥表示其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为。
17. 有白色沉淀产生 Ba2++SO42-=BaSO4↓ 验证Cl﹣与Cu2+不发生反应 H+、OH﹣ CaCO3+2H+═Ca2++CO2↑+H2O
【分析】(1)氯化钡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
(2)检验氯离子与铜离子是否反应;
(3)发生中和反应,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4)盐酸和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
【详解】(1)氯化钡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a2++SO42-=BaSO4↓;
(2)实验Ⅰ溶液中还存在氯离子和铜离子,实验Ⅱ可验证Cl-与Cu2+不发生反应;
(3)发生中和反应,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说明H+、OH-发生反应;
(4)盐酸和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aCO3+2H+═Ca2++CO2↑+H2O。
【点睛】本题考查离子反应以及离子方程式,注意把握常见物质的性质以及实验的原理,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
18. CaCl2、Na2CO3 Ba(NO3)2 Ba 2+(阳) Ag++Cl- = AgCl↓ (胶头)滴管 立即清洗干净 否,CO过量也会与Ag+生成沉淀干扰Cl-的判断
【分析】①取少量粉末于一支试管中,加入水,振荡,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该沉淀为碳酸钙或碳酸钡,所以一定含碳酸钠;
②往试管中继续滴入过量稀硝酸,白色沉淀消失,并有气泡产生,将碳酸根完全除去,以免影响下一步的检验;
③再往试管中滴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说明原固体中含有氯离子,一定存在氯化钙;
综上所述白色粉末一定含有碳酸钠和氯化钙,可能含有硝酸钡。
【详解】(1)根据分析可知原白色粉末中肯定含有的物质是CaCl2、Na2CO3;可能含有的物质是Ba(NO3)2;
(2)第二步中引入了硝酸,所以要检验是否含有硝酸钡,需检验是否含有Ba 2+(阳离子);
(3)滴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是因为氯离子和银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为Ag++Cl- = AgCl↓;
(4)在往试管中滴加少量溶液时必须用到的仪器是胶头滴管;为防止污染试剂,每次滴加不同的溶液后要注意立即清洗干净胶头滴管;
(5)原固体中含有碳酸钠,CO过量也会与Ag+生成沉淀干扰Cl-的判断,所以不能直接往试管中滴入硝酸银溶液。
19. 、 、 不能 操作②中引入了,干扰操作③对原溶液中的检验
【分析】根据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一般规律写出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结合离子共存分析判断溶液的成分。
【详解】Ⅰ.(1)将鸡蛋壳在醋酸中溶解有气泡产生,说明醋酸与鸡蛋壳中的主要成分碳酸钙发生复分解反应,离子方程式为;
(2)溶液与溶液混合发生复分解反应,其离子方程式为;
Ⅱ.①用石蕊试液检测该溶液,溶液显红色,说明溶液呈酸性,即溶液中有,、与会发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则一定不含、;②加入足量氯化钡溶液和稀硝酸,结果生成了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该沉淀为,说明溶液中含有;③取②中的上层清液,加入硝酸银溶液,结果又生成了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该沉淀为,但由于②中加入溶液引入了,不能判断原溶液中是否含有;
(3)原溶液中一定存在的离子是、,一定没有、;
(4)因为操作②中加入的溶液也会使③中产生沉淀,不能判断原溶液中是否存在。
【点睛】破解离子推断题的几种原则:①肯定性原则:根据实验现象推出溶液中肯定存在或肯定不存在的离子;(记住几种常见的有色离子:Fe2+、Fe3+、Cu2+、MnO4-、CrO42-、Cr2O72-);②互斥性原则:在肯定某些离子的同时,结合离子共存规律,否定一些离子的存在;(要注意题目中的隐含条件,如:酸性、碱性、指示剂的变化、与铝反应产生H2、水的电离情况等);③电中性原则:溶液呈电中性,一定既有阳离子,又有阴离子,且溶液中正电荷总数与负电荷总数相等;(这一原则可帮助我们确定一些隐含的离子);④进出性原则:通常是在实验过程中使用,是指在实验过程中反应生成的离子或引入的离子对后续实验的干扰。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