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广东省粤东潮州市揭阳市高一(上)期末化学试卷(含解析)

2022-2023 学年广东省粤东潮州市揭阳市高一(上)期末化学试卷
第 I 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6 小题,共 48 分)
1. 下列有关金属及其合金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在普通钢中加入镍、铬等多种元素可炼成不锈钢
B. 硬铝、青铜、金箔都属于合金,合金的性能一般优于纯金属
C. 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可用于制作照明弹
D. 日用铝制品表面覆盖着致密的氧化膜,对内部金属起保护作用
2. 下列有关物质分类说法正确的是( )
A. 纯碱、液态氧、碘酒、稀盐酸依次是盐、单质、混合物、电解质
B. 干冰、生石灰、硫酸、碳酸氢铵依次是单质、氧化物、酸、盐
C. 氯化氢、氨气、水银、草木灰依次是电解质、非电解质、单质、混合物
D. 冰水、空气、泥水依次是溶液、胶体、浊液
3. 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
选项 A B C D
酸性氧化物 CO CO2 SO3 Mn2O7
混合物 CuSO4 5H2O 氯水 碱石灰 液氯
电解质 MgCl2 食盐水 烧碱 铜
4. 下列各组离子中可以大量共存的是( )
A. Mg2+、K+、NO 、OH B. NH+、Na+、OH 3 4 、HCO 3
C. Ba2+、Na+、Cl 、NO D. K+、Ca2+、Cl 3 、CO2 3
5. 下列关于物质性质的比较,正确的是( )
A. 金属性:Al > Na B. 稳定性:HF > HCl
C. 酸性:H2SiO3 > H2SO4 D. 碱性:Al(OH)3 > Mg(OH)2
6. 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Ca(HCO3)2与过量 Ca(OH)2溶液反应:Ca2+ +HCO 3 + OH = CaCO3 ↓+ H2O
B. NaHCO3溶液中滴加稀盐酸:2H+ + CO 2 3 = H2O+ CO2 ↑
C. CH3COOH溶液与 NaOH溶液反应:H+ +OH = H2O
D. 氢氧化钡溶液与稀H2SO4反应:Ba2+ + SO 2 + H+4 +OH = BaSO4 ↓+ H2O
7. 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标准状况下,22.4L由 NH3和 CH4组成的混合气体,所含分子数为NA
B. 常温常压下,28g CO中所含碳原子数为NA
C. 1L 0.5 mol L 1 MgCl2溶液中,含有 Cl 的个数为NA
D. NA个氯气分子的体积为 22.4 L
8. 下列有关氯及其化合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将 Cl2通入烧碱溶液可制取漂白液
B. AlCl3、FeCl2、CuCl2均可通过化合反应制得
C. 利用丁达尔效应可区分 Fe(OH)3胶体和 FeCl3溶液
D. 向 FeCl2溶液中滴加氯水,溶液颜色变成黄色,说明氯水中含有 HClO
9. 已知:2FeSO4 + 6Na2O2 = 2Na2FeO4 + 2Na2O+ 2Na2SO4 + O2 ↑,对此反应下列说法中
正确的是( )
A. Na2O2只作氧化剂
B. 还原剂只有 FeSO4
C. 氧化产物只有 Na2FeO4
D. Na2FeO4既是还原产物,又是氧化产物
10. 某同学探究 FeCl3性质时,发现在 FeCl3溶液中滴加 KSCN溶液后现红色,再向红色溶液
中滴加柠檬水(富含维生素 C)后红色褪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维生素 C具有还原性
B. 上述过程中铁元素发生还原反应
C. 上述过程中 FeCl3作氧化剂
D. 1mol + 3价 Fe3+完全转化为+2价 Fe2+,共失去 1mol电子
11. 如图,A处通入 Cl2,关闭 B阀时,C中的湿润红色布条看不到明
显变化;打开 B阀后,C中的湿润红色布条逐渐褪色。则 D瓶中盛放的
是( )
A. 浓盐酸 B. 饱和 NaCl溶液
C. 浓硫酸 D. NaOH溶液
12. 为达到实验目的,下列实验方案设计合理的是 ( )
选项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验证金属钠与乙醇反应 向乙醇水溶液中投入一小块除去外皮的钠
B 鉴别 Fe、CuO、C三种黑色固体粉末滴加稀硫酸
C 检验干燥氯气是否具有漂白性 将鲜花放入装有干燥氯气的集气瓶中
D. 除去 Cl2中的 HCl 将气体通入饱和 NaOH溶液
13. 下列关于铁元素的化合物描述错误的项目数是 ( )
代表物 类别 铁元素价态 部分性质描述
Fe3O4 氧化物 +1价 具有磁性的黑色晶体
Fe(OH)2 碱 +2价 白色,在空气中迅速变成灰绿色最终变成红褐色
Fe(OH)3 碱 +3价 红褐色,对热很稳定
FeCl3 盐 +3价 FeCl 3+ 2+3溶液中的 Fe 能被 Fe还原成 Fe
A. 1项 B. 2项 C. 3项 D. 4项
14. 粗盐含有 +、 +、 +、 +、SO 等杂质离子,实验室提纯 NaCl的流程如图: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试剂 a的滴加顺序依次为 NaOH、 、BaC
B. 过滤所用到的玻璃仪器主要有烧杯、玻璃棒、漏斗
C. 加入盐酸调酸碱度的目的是将过量的 NaOH和 转化为 NaCl
D. 从 NaCl溶液得到 NaCl晶体的方法是蒸发结晶
15. 已知 X和 Y能发生如下反应:X + Y = H2O+盐,下列有关物质 X和 Y所属种类的判断
中一定不正确的是( )
A. X为酸、Y为碱 B. X为碱性氧化物、Y为酸
C. X为盐、Y为碱 D. X为碱性氧化物、Y为酸性氧化物
16. 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X的简单离子具有相同电
子层结构,X的原子半径是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中最大的,W与 Y同族,Z与 X形成的离子
化合物的水溶液呈中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简单离子半径:W < X < Z
B. W与 X形成的化合物溶于水后溶液呈碱性
C. 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W < Y
D. 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Y > Z
第 II 卷(非选择题)
二、流程题(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12 分)
17. 海水中溴元素以 Br 形式存在,工业上用空气吹出法从海水中提取溴的工艺流程如图:
(1)步骤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
(2)步骤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从理论上考虑,下列也能吸收 Br2的是______。
A. FeCl2 B.Na2SO3 C. H2O
(3)步骤①中已获得 Br2,步骤③中又将 Br2还原为 Br ,步骤④又生成 Br2,这样做的目的为
______。
(4)已知海水中 Br 含量为 64mg/L,依据上述流程,若将 10m3海水中的溴元素转化为工业溴,
至少需要标准状况下 Cl2的体积为______L(忽略 Cl2的溶解)。
三、实验题(本大题共 2 小题,共 26 分)
18. 如图是实验室制备氯气并进行一系列相关实验的装置(夹持及加热仪器已略)。
(1)制备氯气选用的药品为固体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则相关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 ______ ;装
置 B既可以除去 Cl2中的 HCl,也可监测 C中是否发生堵塞,请写出 C中发生堵塞时 B中的
现象 ______ 。
(2)某同学为验证氯气是否具有漂白性,在装置 C中放入干燥的红色布条,实验中观察到红色
布条褪色,能否说明氯气具有漂白性 ______ ,说明理由 ______ 。若想证明氯气是否具有
漂白性应如何改进实验装置 ______ 。
(3)利用 D、E装置可制取高效的水处理剂高铁酸钠(Na2FeO4),请写出 E中的化学反应方程
式 ______ 。
(4)上述制备氯气并进行相关实验的装置存在明显的缺陷,请指出缺陷 ______ 。
19. 实验室用密度为 1.84g ·cm 3,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98%的硫酸,配制某实验中需要的
980mL物质的量浓度为 0.1mol·L 1的硫酸。供选用的仪器有:①胶头滴管; ②烧瓶; ③
烧杯;④药匙;⑤量筒; ⑥托盘天平。请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稀硫酸时,上述仪器中不需要使用的有_____________(选填序号),还缺少的仪器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仪器名称);
(2)经计算,配制上述稀硫酸需要用量筒量取浓硫酸的体积为______mL,量取浓硫酸时应选
用______(选填 ① 10mL、② 50mL、③ 100mL)规格的量筒;
(3)下列操作使所配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偏高的是________________。
A、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B、未洗涤稀释浓H2SO4的小烧杯
C、容量瓶未干燥即用来配制溶液
D、往容量瓶转移溶液时,有少量液体溅出
E、定容后塞上瓶塞反复摇匀,静置后,液面不到刻度线,再加水至刻度线
F、用量筒量取的浓H2SO4,慢慢地沿着玻璃棒注入盛有 20mL蒸馏水的小烧杯,搅拌后,立
即转移到容量瓶中,再按正确操作配制溶液
四、推断题(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14 分)
20. 有位于周期表中的七种元素,试按下述所给的条件推断。
①A、B、C是同一周期的金属元素,已知原子核外有 3个电子层,A的原子半径在所属
周期中最大且原子半径 A > B > C。
②D、E是非金属元素,它们跟氢气化合可生成气态氢化物 HD和 HE,在室温时,D的
单质是液体,E的单质是固体。
③F在常温下是气体,性质稳定,是除氢气外最轻的气体。
④G是除氢外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不考虑稀有气体)。
(1)A的名称是________;B位于周期表中第_________周期__________族;C的原子结构示意
图是___________________。
(2)A元素与 D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电子式是________。
(3)F的元素符号是________。
(4)在上述七种元素中,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碱性最强的化学式是________;其电子式
为________,气态氢化物最稳定的化学式是________。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A.不锈钢制作就是在普通钢中添加铬、镍等元素改变了钢铁内部结构,故 A正确;
B.硬铝、青铜都属于合金,金箔不是合金,合金的性能一般优于纯金属,故 B错误;
C.制造照明弹就是利用了镁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故 C正确;
D.铝与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保护膜,对内部金属起保护作用,故 D正确,故选:B。
2.【答案】C
【解析】A.纯碱是碳酸钠、液态氧为一种元素组成为单质、碘酒是碘单质的酒精溶液为混合物、
稀盐酸是氯化氢的水溶液依次是盐、单质、混合物、混合物,故 A错误;
B.干冰是二氧化碳属于化合物、生石灰是氧化钙为氧化物、硫酸为酸、碳酸氢铵为盐,依次是化
合物、氧化物、酸、盐,故 B错误;
C.氯化氢溶于水能导电属于电解质、氨气本身不能电离属于非电解质、水银是金属单质、草木灰
主要成分为碳酸钾,依次是电解质、非电解质、单质、混合物,故 C正确;
D.冰水是一种物质组成为纯净物,故 D错误。故选 C。
3.【答案】C
【解析】A.CO不是酸性氧化物,CuSO4 5H2O为纯净物,故 A错误;
B.食盐水为混合物,不是电解质,故 B错误;
C.三氧化硫是酸性氧化物,碱石灰是混合物,烧碱是氢氧化钠,是电解质,故 C正确;
D.液氯是纯净物,铜是单质,不是电解质,故 D错误。
4.【答案】C
【解析】A.Mg2+、OH 之间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 A错误;
B.OH 与 NH+4、HCO

3发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故 B错误;
C.Ba2+、Na+、Cl 、NO 3之间不反应,能够大量共存,故 C正确;
D.Ca2+、CO2 3 之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 D错误;
故选:C。
5.【答案】B
【解析】A.同一周期从左向右金属性逐渐减弱,则金属性 Al < Na,故 A错误;
B.非金属性:F > Cl,则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HF > HCl,故 B正确;
C.非金属性:Si < S,则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H2SiO3 < H2SO4,故 C错误;
D.金属性:Al < Mg,则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Al(OH)3 < Mg(OH)2,故 D错误;
故选:B。
6.【答案】A
【解析】A. Ca(HCO 2+ 3)2与过量 Ca(OH)2溶液反应,离子方程式:Ca + HCO3 + OH = CaCO3 ↓+
H2O,故 A正确;
B.NaHCO3溶液中滴加稀盐酸,离子方程式:H+ + HCO 3 = H2O+ CO2 ↑,故 B错误;
C.CH3COOH溶液与 NaOH溶液反应,离子方程式:CH 3COOH+ OH = H2O+ CH3COO ,故 C错
误;
D.氢氧化钡溶液与稀H2SO4反应,离子方程式:Ba2+ + SO2 4 + 2H+ + 2OH = BaSO4 ↓+ 2H2O,
故 D错误。故选:A。
7.【答案】D
22.4L
【解析】A.NH3和 CH4的分子中都含有 10个电子,标准状况下,22.4 L气体物质的量= 22.4L/mol =
1mol,标准状况下,22.4 LNH3和 CH4的混合气体,所含分子数为NA,故 A正确;
B、28g CO的物质的量为 1mol,所以含碳原子数为 1mol,即含碳原子数为NA,故 B正确;
C、1L 0.5 mol L 1 MgCl2溶液中溶质氯化镁的物质的量为 0.5mol,而 1molMgCl2中含有 2mol的
氯离子,所以 0.5molMgCl2溶液中,含有 Cl 的个数为NA,故 C正确;
D、气体的状况不知,无法由微粒数目求气体的体积,故 D错误;
故选:D。
8.【答案】D
【解析】A.氯气和 NaOH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次氯酸钠,次氯酸钠具有漂白性,可用于制漂白
液,故 A正确;
B.铝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铝,铁与 FeCl3反应生成 FeCl2,铜与氯气反应生成 CuCl2,故 B正确;
C.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溶液不具有,故 C正确;
D.氯水是混合物,其成分中的氯气和 HClO均能和 FeCl2溶液反应生成 FeCl3,故 D错误;
故选:D。
9.【答案】D
【解析】反应 2FeSO4 + 6Na2O2 = 2Na2FeO4 + 2Na2O+ 2Na2SO4 + O2 ↑中,只有 Fe和 O元素化
合价发生变化,Fe元素化合价由+2价升高到+6价,Na2O2中 O元素化合价为 1价,在反应中
化合价分别升高到 0价和降低到 2价,Na2O2在反应中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Na2FeO4既是氧
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以此解答该题。
A.Na2O2中 O元素化合价为 1价,在反应中化合价分别升高到 0价和降低到 2价,Na2O2在反
应中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故 A错误;
B.反应中 Fe和部分 O的化合价升高,即 FeSO4和部分 Na2O2是还原剂,故 B错误;
C.Fe元素化合价由+3价升高到+6价,O元素化合价为 1价,降低到 2价,则 Na2FeO4既是氧
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部分 O从 1价升高到 0价,O2也是氧化产物,故 C错误;
D.Fe元素化合价由+3价升高到+6价,O元素化合价为 1价,降低到 2价,则 Na2FeO4既是氧
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故 D正确。
故选:D。
10.【答案】D
【解析】A. FeCl3溶液中滴加 KSCN溶液后现红色,再向红色溶液中滴加柠檬水(富含维生素 C)后
红色褪去,说明维生素 C和 FeCl3反应生成 FeCl2,Fe元素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则维生素 C具有
还原性,故 A正确;
B.FeCl3溶液中滴加 KSCN溶液后现红色,再向红色溶液中滴加柠檬水(富含维生素 C)后红色褪去,
说明维生素 C和 FeCl3反应生成 FeCl2,Fe元素化合价降低,铁元素发生还原反应,故 B正确;
C.上述过程中 Fe元素化合价降低,FeCl3为氧化剂,故 C正确;
D.1mol + 3价 Fe3+完全转化为+2价 Fe2+,铁元素化合价降低,共得到 1mol电子,故 D错误;故
选:D。
11.【答案】D
【解析】干燥氯气不能使有色布条褪色,氯气能使有色布条褪色的原因是:氯气和水反应生成具
有漂白性的 HClO,打开 B阀后,C中的湿润红色布条逐渐褪色,关闭 B阀时,C中的湿润红色布
条看不到明显变化,说明通入到 C中的物质不含氯气,则 D中物质能够吸收氯气,浓盐酸、饱和
氯化钠溶液、浓硫酸都不能吸收氯气,氢氧化钠能够与氯气反应,可以用氢氧化钠吸收氯气,故
D正确。故选 D。
12.【答案】B
【解析】A.乙醇水溶液中有乙醇和水,不能判断钠和乙醇的反应还是钠和水的反应,故 A错误;
B.鉴别 Fe、CuO、C三种黑色固体粉末,向三种物质中分别滴加稀硫酸,有气泡的是 Fe粉,溶液
变为蓝色的是 CuO,无现象是的 C,故 B正确;
C.检验干燥氯气是否具有漂白性,只能用干燥的花朵或干燥的红色试纸,不能用鲜花,鲜花中有
水分,故 C错误;
D.除去 Cl2中的 HCl,用饱和食盐水,故 D错误; 故选:B。
13.【答案】B
【解析】A.具有磁性的黑色晶体为四氧化三铁 Fe3O4,氧元素化合价 2价,则铁元素化合价为+2、
+3价,故错误;
B.Fe(OH)2溶液中是白色沉淀,属于弱碱,铁元素化合价+2价,易被空气中氧气氧化生成氢氧化
铁,故正确;
C.Fe(OH)3是碱类化合物,铁元素化合价+3价,溶液中为红褐色沉淀,加热失去水生成红棕色粉
末氧化铁,故错误;
D.FeCl3属于盐类化合物,铁元素化合价+3价,铁离子具有氧化性,FeCl3溶液中的 Fe3+能被 Fe
还原成 Fe2+,故正确。
14.【答案】A
【解析】A.为了保证将杂质除尽,所加试剂必须过量,为了不引进新的杂质,应该先加入氯化钡,
再加入碳酸钠,故 A错误;
B.过滤是分离固体和液体,所用到的玻璃仪器主要有烧杯(接液体)、玻璃棒(引流)、漏斗(分离),
故 B正确;
C.过量的 NaOH和 Na2CO3加入盐酸除去,故 C正确;
D.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可以采取蒸发结晶的方法,故 D正确。
15.【答案】D
【解析】A.X和 Y可能为酸和碱反应,如盐酸与 NaOH反应,故 A不选;
B.可能为碱性氧化物和酸反应,如 MgO与盐酸反应,故 B不选;
C.可能为酸式盐和碱反应,如 NaHCO3 +NaOH = Na2CO3 + H2O,故 C不选;
D.碱性氧化物不含氢元素,酸性氧化物也不含氢元素,两者反应不可能生成水,故 D选;
故选:D。
16.【答案】B
【解析】由上述分析可知,W为 N元素或 O元素,X为 Na元素,Y为 P元素或 S元素,Z为 Cl
元素,
A.电子层越多离子半径越大,电子层结构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则简单离子半径:
Na+ < N3 (或O2 ) < Cl ,故 A错误;
B.W可能为 N元素或 O元素,N元素、O元素与 Na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有氮化钠、氧化钠、过氧
化钠,它们与水反应都能生成氢氧化钠使溶液呈碱性,故 B正确;
C.非金属性越强,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越强,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则非金
属性:W > Y,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W > Y,故 C错误;
D.短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向右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则非金属性 P(或 S) < Cl,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
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则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Y < Z,故 D错误;
故选:B。
17.【答案】(1)2Br + Cl2 = Br2 + 2Cl
(2)SO2 + Br2 + 2H2O = H2SO4 + 2HBr;AB
(3)富集溴元素
(4)179.2
【解析】(1)海水中的溴离子容易被氯气氧化为溴的单质,氧化性氯气比溴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为:2Br + Cl2 = Br2 + 2Cl ,
故答案为:2Br + Cl2 = Br2 + 2Cl ;
(2)溴单质有氧化性,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溴和二氧化硫在水溶液中易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反应
的化学方程式为 SO2 + Br2 + 2H2O = H2SO4 + 2HBr,下列物质也能吸收 Br2的是,
A.FeCl2溶液具有还原性,可以被溴单质氧化为氯化铁,可以吸收溴单质,故 A正确;
B.Na2SO3溶液具有还原性,可以被溴单质氧化,能吸收溴单质,故 B正确;
C.H2O和溴单质反应微弱,不能充分吸收溴单质,故 C错误;
故答案为:SO2 + Br2 + 2H2O = H2SO4 + 2HBr;AB;
(3)步骤①中已获得 Br2,步骤③中又将 Br2还原为 Br ,是因为步骤①中获取的溴浓度较小,步
骤④又生成 Br2,这样做的目的是富集溴元素,
故答案为:富集溴元素;
(4)若将 10m3海水中的溴元素转化为工业溴,依据图表中溴元素含量为 64mg/L,10m3海水中含
640g
溴元素= 10 × 1000L × 64g/L × 10 3 = 640g;物质的量= 80g/mol = 8mol,依据反应计算得到:
2Br + Cl2 = Br 2 + 2Cl ,消耗氯气物质的量为:4mol;提取过程中需要两次通入氯气实现溴离
子被氧化,所以至少需要标准状况下 Cl2的物质的量为 8mol,标准状况下体积为 8mol × 22.4L/
mol = 179.2L,
故答案为:179.2。
18【. 答案】4H+ △+ 2Cl +MnO =Mn2+2 + 2H2O+ Cl2 ↑ 锥形瓶中液面下降,长颈漏斗中液面上升,
形成一段水柱 否 从装置 B中出来的氯气含有水蒸气 B和 C之间加装干燥装置 3NaClO +
2FeCl3 + 10NaOH = 2Na2FeO4 + 9NaCl + 5H2O B和 C之间缺少干燥装置;缺少尾气处理装置
【解析】(1)实验室制备氯气用浓盐酸和二氧化锰在加热条件下反应制取,其反应离子方程式为
4H+ + 2Cl

+MnO 2+2=Mn + 2H2O+ Cl2 ↑;C中发生堵塞时,B中压强会变大,气压会压迫锥形
瓶中液面下降,长颈漏斗中液面上升,形成一段水柱,

故答案为:4H+ + 2Cl +MnO2=Mn2+ + 2H2O+ Cl2 ↑;锥形瓶中液面下降,长颈漏斗中液面上升,
形成一段水柱;
(2)验证氯气是否具有漂白性,需要保持氯气干燥,而从装置 B中出来的氯气中含有水蒸气,因此
实验中观察到红色布条褪色是不能说明氯气具有漂白性的,若想证明氯气是否具有漂白性,应在
B和 C之间加装干燥装置,
故答案为:否;从装置 B中出来的氯气含有水蒸气;B和 C之间加装干燥装置;
(3)D装置中通入氯气,氯气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次氯酸钠、氯化钠和水,将反应后溶液滴入
到 E中 FeCl3溶液中,反应生成高铁酸钠(Na2FeO4),这个过程中,铁元素被氧化,NaClO作氧化
剂被还原成 Cl ,根据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配平,可知 NaOH参加了反应,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是 3NaClO + 2FeCl3 + 10NaOH = 2Na2FeO4 + 9NaCl + 5H2O,
故答案为:3NaClO + 2FeCl3 + 10NaOH = 2Na2FeO4 + 9NaCl + 5H2O;
(4)验证氯气是否具有漂白性,需要干燥的氯气,故 B和 C之间缺少干燥装置;氯气有毒,需要尾
气吸收,因此又缺少尾气处理装置,
故答案为:B和 C之间缺少干燥装置;缺少尾气处理装置。
19.【答案】(1)②④⑥;1000mL的容量瓶、玻璃棒
(2)5.4;①
(3)AF
【解析】(1)因没有 980mL的容量瓶,故配制时应选择 1000mL的容量瓶。用浓硫酸配制
1000mL 0.1mol/L的稀硫酸的配制步骤有:计算、量取、稀释、冷却、转移、洗涤、定容、摇匀
等操作;一般用量筒量取,在烧杯中稀释,并用玻璃棒搅拌,冷却后转移到 1000mL容量瓶中,
并用玻璃棒引流,当加水至液面距离刻度线 1~2cm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滴加至溶液凹面与
刻度线水平相切,盖好瓶塞,摇匀,故需要使用的仪器为:量筒、烧杯、玻璃棒、1000mL容量
瓶、胶头滴管,所以不需要的仪器为:②④⑥,还缺少的仪器为:玻璃棒、1000mL容量瓶。
(2)浓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 = 1000×1.84×98%98 mol/L = 18.4mol/L
,配制 1000mL 0.1mol/L的
0.1mol/L×1L
稀硫酸需要用量筒量取上述浓硫酸的体积为: 18.4mol/L ≈ 0.0054L = 5.4mL,应该选用 10mL量
筒。
(3)A.定容时俯视刻度线,导致溶液的体积偏小,溶液的浓度偏高,故 A符合题意;
B.未洗涤稀释浓H2SO4的小烧杯,杯壁沾有少量硫酸,移入容量瓶内溶质硫酸的物质的量减小,
所配溶液浓度偏低,故 B不符合题意;
C.洗净的容量瓶未干燥立即用来配制溶液,对溶质的物质的量和溶液的体积都不会产生影响,溶
液的浓度不变,故 C不符合题意;
D.往容量瓶中转移溶液时有少量液体溅出,导致溶质的物质的量偏小,溶液的浓度偏低,故 D不
符合题意;
E.定容后塞上瓶塞反复摇匀,静置后,液面不到刻度线,再加水至刻度线,导致溶液的体积偏大,
溶液的浓度偏低,故 E不符合题意;
F.浓硫酸稀释时产生大量的热,未冷却进行定容,冷却后体积偏小,溶液浓度偏高,故 F符合题
意;
故选 AF。
20.【答案】(1)钠;三(或 3);ⅡA;

(2)Na+[ ··Br · ·]
(3)He
﹒﹒
(4)NaOH; ; HF
【解析】①A、B、C是同一周期的金属元素,已知原子核外有 3个电子层,A的原子半径在所属
周期中最大且原子半径 A > B > C,所以 A为钠元素,B为镁元素,C为铝元素;
②D、E是非金属元素,它们跟氢气化合可生成气态氢化物 HD和 HE,在室温时,D的单质是液
体,E的单质是固体,所以 D为溴元素,E为碘元素;
③F在常温下是气体,性质稳定,是除氢气外最轻的气体,故 F为氦元素;
④G是除氢外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不考虑稀有气体),故 G为氟元素。
(1)A的名称是钠;B位于周期表中第三周期ⅡA族,铝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

(2)A元素与 D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为离子化合物,其电子式是 Na+[ · · ·Br ] ; ·
(3)F的元素符号是 He;
(4)根据金属性分析可知上述七种元素中,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碱性最强的化学式是 NaOH;
氢氧化钠属于离子化合物,其电子式为 ;根据非金属性分析可知气态氢化物最
稳定的化学式是 HF。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第三章、第四章综合练习 (含解析)(2022-2023上学期高一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下一篇: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单元复习检测卷(含解析)-2023-2024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