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四川省宜宾市中考化学试卷(含解析)

2023年四川省宜宾市中考化学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4小题,共42.0分)
1. 世纪以来,我国化学基础研究取得了长足发展,其中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作出卓越贡献的科学家是 ( )
A. 张青莲 B. 屠呦呦 C. 侯德榜 D. 袁隆平
2. 下列日常用品中,主要成分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
A. 塑料保鲜膜 B. 纯棉毛巾
C. 羊毛大衣 D. 天然橡胶手套
3. 化学与环境密切相关。下列做法与环境保护理念相符的是 ( )
A. 直接排放工业废水 B. 露天焚烧生活垃圾 C. 随意丢弃废旧塑料 D. 乘坐公共交通出行
4. 实验室用氯化钠固体配制质量分数为的氯化钠溶液,不会用到的实验仪器是 ( )
A. 药匙 B. 长颈漏斗
C. 量筒 D. 玻璃棒
5.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有关空气及其成分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洁净的空气是纯净物 B. 氧气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
C. 稀有气体含量少,没有利用价值 D. 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常用作保护气
6. 宜宾早茶享誉全国。早茶中的绿茶汤绿明亮,香气四溢,茶汤中的茶氨酸具有消脂减肥、健脑提神等功效,下列关于茶氨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属于氧化物 B. 由四种元素组成
C. 由个原子构成 D. 氢元素质量分数最大
7. 宜宾正大力发展光伏产业,单质硅是制造太阳能电池板的核心材料。如图为硅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和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硅元素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原子序数为 B. 元素符号为
C. 图中的值为 D. 图中“”表示个硅原子的质量
8. 航天员在空间站内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和水可以通过以下反应除去:,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 )
A. 中氧元素的化合价: B. 个二氧化碳分子:
C. 的名称:碳酸钾 D. 个氧原子:
9. 元素化合价和物质类别是研究物质的两个重要维度。如图为碳元素的部分“价类二维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为“混合物” B. 点对应的物质只有一种
C. 点对应的物质为 D. 可与反应生成
10. 二氧化碳灭火器如图使用广泛,生产时将二氧化碳气体加压液化后装入小钢瓶中,使用时将其喷出灭火。下列有关该型灭火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加压液化时,二氧化碳分子间间隔缩小
B. 使用时先拉出保险销,再按下压把喷出灭火
C. 灭火时,二氧化碳起到降低着火点和隔绝空气的作用
D. 适用于扑灭图书馆内图书失火
11. 晾晒海水制盐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利用该工艺可得到氯化钠和氯化镁等物质。氯化钠和氯化镁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海水晒盐利用了蒸发结晶的方法获得晶体
B. 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
C. 时,氯化镁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D. 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可除去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少量的氯化镁杂质
12. 将一定量的锌粉加入盛有溶液的烧杯中,不断搅拌,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向滤渣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搅拌,滤渣部分溶解,有气泡产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滤渣中有和 B. 金属活动性:
C. 滤液中含和 D. 上述过程中只发生置换反应
13. 如图,杠杆已调至平衡,向集气瓶内缓慢通入一定量的气体,稍后再倒入浓溶液液面不接触乒乓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通入气体后,左端乒乓球下降
B. 整个过程中乒乓球位置始终没有变化
C. 倒入浓溶液后,杠杆逐渐恢复原状
D. 其他条件不变,将换成会产生同样现象
14. 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鉴别硫酸铵和氯化铵固体 取样,分别加入少量熟石灰研磨,闻气味
除去固体中少量的 先加水溶解,再加入适量稀硫酸,蒸发结晶
用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 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到湿润的试纸上,显色后与标准比色卡比较
比较黄铜与铜的硬度 将黄铜片与铜片互相刻画
A. B. C. 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
15. 观察和实验是获取化学知识的重要途径。回答下列问题:
施肥是农业增产的重要手段。某肥料包装袋的部分说明书如图,据图回答问题。
该化肥属于 ______ 。
A.氮肥
B.磷肥
C.钾肥
D.复合肥
由说明书的“注意事项”,推测该化肥可能具有的性质是 ______ 写出一点即可。
一袋该化肥中含氮元素的质量为 ______ 。结果保留到小数点后一位
以宏观、微观、符号相结合的方式认识和表征化学变化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思维方式。某实验小组同学探究酸碱中和反应,向滴有酚酞的稀溶液中加入稀盐酸,发生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
滴有酚酞的稀溶液呈 ______ 色。
反应结束时,溶液的 ______ 填“”“”或“”。
由图可知,溶液与盐酸反应的实质是 ______ 。
三、流程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
16. 某小组同学以贝壳主要成分为、草木灰含和油脂为原料,模拟制肥皂,实验室操作流程如图:
已知:油脂密度小于水,难溶于水;在碱性、加热条件下生成的物质可溶于水。
回答下列问题:
“煅烧”生成的固体产物俗称 ______ 。
“溶解”后,溶液中的溶质是 ______ 填化学式。
“沉淀”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 。
流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是 ______ 填化学式。
“加热搅拌”时,判断油脂完全反应的现象是 ______ 。
四、科普短文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
17. 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年月日至日,世界动力电池大会在宜宾举办,动力电池的发展各受关注。判断一种电池的优劣或是否适合某种用途,主要看这种电池的比能量单位质量的电池所输出的电能以及电池可储存时间的长短。常用电池的比能量:锂电池镍镉电池铅蓄电池。含磷酸铁、磷酸亚铁锂的锂电池具有轻便、比能量高的突出优点,是目前使用广泛的一种电池。生产该电池时,在电池材料中添加适量的石墨烯单层石墨作导电剂,可以有效提高电池的性能,但过多的石墨烯会阻碍电池中锂离子的迁移,导致电池内阻增加,性能下降。为此,科研团队就石墨烯含量对粉末电阻的影响展开研究,研究结果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短文中出现的一种非金属单质是 ______ 。
中根的名称为 ______ 。中两种金属元素的质量比为 ______ 。
手机常使用锂电池而不使用铅蓄电池,原因是 ______ 。
图中表示电池性能最佳的点为 ______ 填“”“”或“”。解释段曲线变化的原因: ______ 。
五、实验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0.0分)
18. 氢气作为一种清洁、高能燃料,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某小组同学设计如图所示装置制取氢气并验证氢气在空气里燃烧。
回答下列问题:
仪器的名称是 ______ 。
图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 。除采用图示方法外,还可以用 ______ 法收集氢气。
点燃氢气前应先检验氢气的纯度。操作:试管中的水排尽后, ______ ;若发出 ______ ,表明气体不纯。
如图,在尖嘴管管口点燃纯净的氢气,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小烧杯。观察到的现象: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安静燃烧, ______ 。
19. 人类的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离不开水。为探究水的组成及变化,某小组同学设计如图装置进行电解水实验,先在电解器玻璃管里加满水含少量,再接通直流电源。
已知:水中加入的只起增强导电性作用,本身不参与反应。
回答下列问题:
电解时,乙玻璃管中产生气泡的位置在 ______ 填“”“”或“”处。
甲、乙两支玻璃管中生成气体的体积比约为 ______ 。
切断电源后,用燃着的木条在乙玻璃管尖嘴口检验产生的气体,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 。
电解时,水分子分解示意图如图,补全横线上的模型图 ______ 。
电解纯水速率较慢,为探究不同电压和不同浓度溶液对电解水速率的影响,小组同学进行多次实验,测得产生氢气所需时间如图:
电解溶质质量分数为的溶液时,改变电压对电解水速率的影响是 ______ 。
上述实验中,电解水速率最快的条件是 ______ 。
六、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8.0分)
20. 将和的固体混合物加热至质量不再变化为止,冷却后称得剩余固体质量为,回答下列问题:
生成的质量为 ______ 。
计算反应前固体混合物中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和解析
1.【答案】
【解析】解:、张青莲测定了一些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作出卓越贡献,故选项正确。
B、屠呦呦发现并提取了青蒿素,故选项错误。
C、侯德榜在氨碱法的基础上,改良了制碱工艺,发明了联合制碱法,故选项错误。
D、袁隆平院士为我国杂交水稻高产稳产做出了突出贡献,故选项错误。
故选:。
根据科学家们各自在科学上做出的贡献,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关注化学学科成就、了解化学的发展历史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2.【答案】
【解析】解:、塑料保鲜膜是用塑料制成的,塑料属于三大合成材料之一,故选项正确。
B、纯棉毛巾是用纯棉制成的,属于天然材料,故选项错误。
C、羊毛大衣是用羊毛制成的,羊毛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故选项错误。
D、天然橡胶手套是用天然橡胶制成的,天然橡胶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故选项错误。
故选:。
有机合成材料简称合成材料,要判断是否属于合成材料,可抓住三个特征:有机物、合成、高分子化合物,据此常见材料的分类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合成材料的三大特征有机物、合成、高分子化合物、分类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
3.【答案】
【解析】解:、直接排放工业废水,会造成水体污染,做法与环境保护理念不相符,故选项错误。
B、露天焚烧生活垃圾,会产生大量的空气污染物,做法与环境保护理念不相符,故选项错误。
C、随意丢弃废旧塑料,会造成白色污染,做法与环境保护理念不相符,故选项错误。
D、乘坐公共交通出行,能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能减少空气污染,做法与环境保护理念相符,故选项正确。
故选:。
根据防治空气污染、水体污染、白色污染的措施,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防治空气污染、水体污染、白色污染的措施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4.【答案】
【解析】解:实验室用氯化钠固体配制质量分数为的氯化钠溶液所用的实验仪器药匙、托盘天平、烧杯、量筒、胶头滴管、玻璃棒,不会用到的实验仪器是长颈漏斗,故选:。
根据用氯化钠固体配制质量分数为的氯化钠溶液所用的实验仪器来分析解答。
本题较简答,掌握好用固体配制溶液时所需的实验仪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5.【答案】
【解析】解:、洁净的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B、氮气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约占空气总体积的,故选项说法错误。
C、稀有气体含量少,但有着重要用途,如作保护气、用于制造霓虹灯等,不是没有利用价值,故选项说法错误。
D、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常用作保护气,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
A、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混合物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的物质。
B、根据空气的组成成分,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稀有气体的用途,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气体的性质和用途、空气的组成成分、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方法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6.【答案】
【解析】解:、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一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根据茶氨酸的化学式可知,茶氨酸由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组成。所以茶氨酸不属于氧化物。故A错误;
B、根据茶氨酸的化学式可知,茶氨酸由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组成。故B正确;
C、茶氨酸是由茶氨酸分子构成的,一个茶氨酸分子是由个原子构成,故C错误;
D、茶氨酸中,碳、氢、氮、氧元素的质量比为::::::,可见其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D错误。
故选:。
A、根据氧化物的概念来分析;
B、根据物质的组成来分析;
C、根据物质的构成情况来分析;
D、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比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化学式的意义等,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解答。
7.【答案】
【解析】解:元素名称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因此硅元素的原子序数为,故正确;
B.根据图示信息可知,硅元素符号为,故正确;
C.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因此,,故正确;
D.图中“”表示硅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故错误;
故选:。
元素周期表一格中信息:左上角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右上角符号表示元素符号,中间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方格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粒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小圈和圈内的数字表示原子核和核内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的电子数,据以上分析解答。
本题考查了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等相关知识,掌握周期表的结构特点及原子结构知识即可解答。
8.【答案】
【解析】解:、在化合物中,钾元素显价,所以中氧元素的化合价:,故A错误;
B、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个二氧化碳分子:,故B正确;
C、的名称:碳酸氢钾,故C错误;
D、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个氧原子表示为:,故D错误。
故选:。
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9.【答案】
【解析】解:、一氧化碳属于氧化物,故A错误;
B、点是碳元素组成的的单质,可以是金刚石、石墨等,故B错误;
C、和一氧化碳的物质类别相同,所以点对应的物质为,故C正确;
D、一氧化碳不会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故D错误。
故选:。
A、根据一氧化碳属于氧化物进行分析;
B、根据点是碳元素组成的的单质进行分析;
C、根据和一氧化碳的物质类别相同进行分析;
D、根据一氧化碳不会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进行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理解价类图的含义、灵活运用化合价的原则、氧化物和酸碱盐的特征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0.【答案】
【解析】解:、二氧化碳气体加压液化,因为分子间有间隔,气体受压后,分子间隔变小,故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时,先拉出保险销,再按下压把,对准火源喷射,该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时,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且隔绝空气,而不是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故选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不会留下痕迹,不损害图书,所以适用于扑灭图书馆内图书失火,该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
A、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结合事实进行分析;
B、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据此分析;
C、根据灭火的原理,进行分析;
D、根据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不会留下痕迹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了几种常用的灭火器、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以及灭火的原理和方法,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1.【答案】
【解析】解:、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所以海水晒盐利用了蒸发结晶的方法获得晶体,故A正确;
B、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故B错误;
C、时,氯化镁的溶解度是,所以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故C错误;
D、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所以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可除去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少量的氯化镁杂质,故D错误。
故选:。
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可以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可以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提纯晶体的方法。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2.【答案】
【解析】解:、将一定量的锌粉加入盛有溶液的烧杯中,不断搅拌,锌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不断搅拌,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向滤渣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搅拌,滤渣部分溶解,有气泡产生,由于银不与稀盐酸反应,说明滤渣中含有锌,说明加入的锌是过量的,则滤渣中有和,故选项说法正确。
B、锌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说明金属活动性:,故选项说法正确。
C、由于锌是过量的,则滤液中含,不可能含有,故选项说法错误。
D、上述过程中只发生了锌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锌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均属于置换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
将一定量的锌粉加入盛有溶液的烧杯中,不断搅拌,锌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不断搅拌,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向滤渣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搅拌,滤渣部分溶解,有气泡产生,由于银不与稀盐酸反应,说明滤渣中含有锌,说明加入的锌是过量的,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有一定难度,熟练掌握金属的化学性质、确定能发生的反应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3.【答案】
【解析】解:、通入气体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左端乒乓球上升,故选项说法错误。
B、整个过程中乒乓球位置会发生变化,通入气体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左端乒乓球上升;稍后再倒入浓溶液,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二氧化碳被吸收,杠杆逐渐恢复平衡,故选项说法错误。
C、倒入浓溶液后,二氧化碳被吸收,杠杆逐渐恢复原状,故选项说法正确。
D、其他条件不变,氢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小,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将换成不会产生同样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
根据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明确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4.【答案】
【解析】解:、硫酸铵、氯化铵都能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氨气,都产生刺激性气味,不能区分两种物质,该选项不正确。
B、稀硫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除去碳酸钠带入硫酸钠,该选项不正确。
C、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到湿润的试纸上,如果溶液显酸性,导致测定结果偏高,如果溶液显碱性,导致测定结果偏低,如果溶液显中性,测定结果不变,该选项不正确。
D、将黄铜片与铜片互相刻画,痕迹更明显的物质硬度小,该选项正确。
故选:。
A、硫酸铵、氯化铵都能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氨气,都产生刺激性气味。
B、稀硫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
C、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到湿润的试纸上,如果溶液显酸性,导致测定结果偏高,如果溶液显碱性,导致测定结果偏低,如果溶液显中性,测定结果不变。
D、将黄铜片与铜片互相刻画,痕迹更明显的物质硬度小。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5.【答案】 易溶于水合理即可 红 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成水分子
【解析】解:碳酸氢铵中只含氮、磷、钾中的氮元素,属于氮肥;故答案为:;
由说明书的“注意事项”,推测该化肥可能具有的性质是易溶于水、受热易分解等;故答案为:易溶于水合理即可;
一袋该化肥中含氮元素的质量为;故答案为:;
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因此滴有酚酞的稀溶液呈红色;故答案为:红;
由题干图示可知,反应后的溶液中存着在氢离子,因此反应结束时,溶液显酸性,溶液的小于;故答案为:;
由图可知,溶液与盐酸反应的实质是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成水分子;故答案为: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成水分子。
根据化肥的分类、题干信息以及元素质量的计算方法来分析;
根据酸碱指示剂的变色情况、溶液中存在的粒子、中和反应的实质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6.【答案】生石灰 反应后静置,反应液不分层
【解析】解:贝壳的主要成分为,高温煅烧碳酸钙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氧化钙的俗称是生石灰,故煅烧生成的固体产物俗称生石灰;
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故溶解后,溶液中的溶质是;
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草木灰的滤液中含,与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钾,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反应前有碳酸钙,反应后生成了碳酸钙,故流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是;
油脂不溶于水,而皂化后的产物高级脂肪酸钠和甘油都易溶于水,若皂化反应进行完全,则反应液不会分层,故加热搅拌时,判断油脂完全反应的现象是反应后静置,反应液不分层。
故答案为:生石灰;



反应后静置,反应液不分层;
根据高温煅烧碳酸钙生成氧化钙固体来分析解答;
根据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来分析解答;
根据与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钾来分析解答;
根据反应前后都有的物质来分析解答;
根据油脂不溶于水,而皂化后的产物高级脂肪酸钠和甘油都易溶于水来分析解答。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7.【答案】石墨烯 磷酸根 : 锂电池具有轻便、比能量高的突出优点 过多的石墨烯会阻碍电池中锂离子的迁移,导致电池内阻增加,性能下降
【解析】解:石墨烯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是一种非金属单质;故答案为:石墨烯;
磷酸铁中根的名称为硫酸根。中两种金属元素锂与铁的质量比为::;故答案为:磷酸根;:;
手机常使用锂电池而不使用铅蓄电池,原因是锂电池具有轻便、比能量高的突出优点;故答案为:锂电池具有轻便、比能量高的突出优点;
图中表示电池性能最佳的点为,因为此时粉末电阻最小,段曲线变化的原因是过多的石墨烯会阻碍电池中锂离子的迁移,导致电池内阻增加,性能下降;故答案为:;过多的石墨烯会阻碍电池中锂离子的迁移,导致电池内阻增加,性能下降。
根据物质的分类来分析;
根据根的命名方法来分析;根据化合物中元素质量比的计算方法来分析;
根据电池的特点来分析;
根据图像信息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解题。
18.【答案】水槽 向下排空气 用拇指堵住集满氢气的试管口,靠近火焰,移开拇指点火 尖锐的爆鸣声 产生淡蓝色的火焰,烧杯内壁出现水雾,用手触摸烧杯外壁,感觉发烫
【解析】解:仪器的名称是水槽;故答案为:水槽;
锌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氢气难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来收集;故答案为:;向下排空气;
点燃氢气前应先检验氢气的纯度。操作:试管中的水排尽后,用拇指堵住集满氢气的试管口,靠近火焰,移开拇指点火;如发出尖锐的爆鸣声,则不纯,应继续收集,继续检验,直到响声很小为止;故答案为:用拇指堵住集满氢气的试管口,靠近火焰,移开拇指点火;尖锐的爆鸣声;
如图,在尖嘴管管口点燃纯净的氢气,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小烧杯。观察到的现象: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安静燃烧,产生淡蓝色的火焰,烧杯内壁出现水雾,用手触摸烧杯外壁,感觉发烫;故答案为:产生淡蓝色的火焰,烧杯内壁出现水雾,用手触摸烧杯外壁,感觉发烫。
根据仪器的名称来分析;
根据化学反应的原理以及氢气的性质来分析;
根据氢气的验纯方法来分析;
根据氢气燃烧的实验现象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常见仪器的名称、氢气的实验室制取的方法、氢气的收集方法、检验纯度的方法等,难度不大,平时注意积累掌握是解题的关键。
19.【答案】 : 木条燃烧得更旺 电压越高,电解水的速率越快 的和电压
【解析】解:电解时,正极产生氧气,则乙玻璃管中产生气泡的位置在正极处。
电解水时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约为:,由图可知,甲、乙两支玻璃管中生成气体的体积比约为:。
电解水时正极产生氧气,氧气具有助燃性,则乙玻璃管中产生的气体是氧气,切断电源后,用燃着的木条在乙玻璃管尖嘴口检验产生的气体,观察到的现象是木条燃烧得更旺。
电解时,水分子分解示意图如图,个水分子先分解成个氧原子和个氢原子,个氧原子结合成个氧分子,个氢原子结合成个氢分子,则横线上是个氢分子,模型图如图所示:。
电解纯水速率较慢,为探究不同电压和不同浓度溶液对电解水速率的影响,小组同学进行多次实验,测得产生氢气所需时间如图:
电解溶质质量分数为的溶液时,由图可知,电压越高,产生氢气所需时间越短,则改变电压对电解水速率的影响是电压越高,电解水的速率越快。
由图可知,当的浓度为、电压为时,产生氢气所需时间最短,则上述实验中,电解水速率最快的条件是的和电压。
故答案为:

:;
木条燃烧得更旺;

电压越高,电解水的速率越快;的和电压。
根据电解时,正极产生氧气来分析;
根据电解水时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约为:来分析;
根据电解水时正极产生氧气,氧气具有助燃性来分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来分析;
根据电压越高,产生氢气所需时间越短来分析;
根据当的浓度为、电压为时,产生氢气所需时间最短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电解水实验,解答时要根据所学知识,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20.【答案】
【解析】解:生成的质量为;
设参加反应的氯酸钾的质量为。




所以反应前固体混合物中的质量分数为:。
故答案为:;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计算生成氧气的质量;
根据化学方程式和氧气的质量计算参加反应的氯酸钾的质量,进而计算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
解答的关键是要知道二氧化锰在反应中起催化作用,反应前后的化学性质和质量不变,再根据相关数据便可顺利解答。
第1页,共1页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第一章第一节反应热同步练习 (含解析)2022-2023上学期高二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下一篇:第二章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测试题 (含解析)2022-2023高二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