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岛市联合体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第二次考试
化学试题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第一章至第四章。
5.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物质的主要成分不为有机物的是( )
A.一次性橡胶手套 B.一次性医用口罩 C.塑料三角尺和量角器 D.陶瓷
2.下列物质中,能与反应生成的是( )
A.乙醇 B.乙酸 C.苯酚 D.乙醛
3.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
A.葡萄糖的分子式: B.氨基的电子式:
C.溴乙烷的球棍模型: D.乙酸的实验式: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分离苯和甲苯可用蒸馏法
B.分离乙醇和乙酸可用分液漏斗
C.区分乙醇和二甲醚可用李比希元素分析仪
D.可用银氨溶液鉴别葡萄糖和麦芽糖
5.下列有机物能使酸性溶液褪色的是( )
①②③④⑤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⑤ D.①③④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有甜味的有机物都属于糖类
B.核酸、油脂均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C.饱和NaCl溶液可使蛋白质发生变性
D.淀粉和纤维素水解反应的最终产物相同,但不互为同分异构体
7.下列反应不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
A.油脂的皂化反应
B.加热条件下,乙醇和HBr反应生成溴乙烷
C.在催化剂作用下,苯乙烯与氢气反应生成乙苯
D.在浓硫酸作用下,乙醇与乙酸共热生成乙酸乙酯
8.下列有机物的命名错误的是( )
A.O 丙酮 B. 丙醇 C. 乙苯 D.对苯二甲酸
9.有机物M可合成一种解痉药,结构简式如图,下列关于M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式为 B.与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C.分子中所有原子可能共平面 D.1 mol M最多能与3 mol NaOH发生反应
10.设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 mol蔗糖完全水解得到的葡萄糖分子数为
B.常温常压下,7 g 中含有的碳碳双键数目一定为
C.1 L 0.5 mol·L乙醇溶液与足量钠反应生成的分子数为
D.光照条件下,22.4 L(标准状况下)与足量氯气反应生成的分子数小于
11.以为原料制取需要经历的反应类型可能为( )
A.消去→取代→加成 B.加成→消去→取代
C.消去→加成→取代 D.取代→加成→消去
12.有机化合物分子中基团间的相互影响会导致其性质改变。下列叙述不能说明该观点的是( )
A.甲烷难溶于水,而甲醇易溶于水
B.常温下,苯酚能与饱和溴水发生取代反应,而苯不能
C.苯与浓硫酸、浓硝酸共热时生成硝基苯,而甲苯生成三硝基甲苯
D.等物质的量的乙二酸和乙酸分别与足量反应,前者生成的更多
13.下列实验装置正确且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检验淀粉是否完全水解 B.验证溴乙烷中含有溴元素 C.证明酸性:苯酚 D.制备乙炔
14.乳酸是人体皮肤和头发的天然组成成分,具有独特的pH调节和保湿功能,被广泛应用于洗浴产品、皮肤护理产品中。其分子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乳酸与NaOH反应时,③⑤处键断裂 B.乳酸生成碳碳双键时,①②处键断裂
C.乳酸与Na反应时,③⑤处键断裂 D.乳酸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时,④处键断裂
15.一种以乙烯为原料制备乙二醇的合成方法如图: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反应①②的原子利用率均为100%
B.反应①有非极性键的断裂和形成
C.上述3种有机物均能发生氧化反应
D.1 mol 最多能与2 mol Na发生反应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
16.(13分)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结构单位,要认识蛋白质必须先认识氨基酸。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甘氨酸和丙氨酸的关系为______(填“同种物质”、“互为同系物”或“互为同分异构体”)。
(2)苯丙氨酸属于______(填“烃”、“芳香烃”或“芳香族化合物”),含有的官能团的名称为______。
(3)一定条件下,甘氨酸与丙氨酸形成的二肽的结构简式为______(任写一种)。
(4)丙氨酸既能与酸反应,也能与碱反应,写出其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5)有机物R是苯丙氨酸的同分异构体,满足下列条件的R的结构有______种(不考虑立体异构),其中含有手性碳原子且苯环上只有两种一氯代物的结构简式为______。
①氨基与苯环直接相连
②能与足量反应生成
③苯环上只有两个取代基
17.(14分)某烃的含氧衍生物X的质谱图、核磁共振氢谱图以及红外光谱图如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X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其结构简式为______。
(2)下列关于X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标号)。
A.可与钠反应生成
B.分子中最多有8个原子共平面
C.0.1 mol X燃烧时最多消耗7.84 L
D.一定条件下,X与HCl发生加成反应可能生成两种产物
(3)设计实验证明X中含有碳碳双键,写出实验操作与现象:__________________。
(4)为了验证X中的含氧官能团,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了如图所示实验:
①对比试管Ⅱ与试管Ⅳ中的现象,说明X与新制的反应需要在______介质中进行。
②写出Ⅲ→Ⅳ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③检验该含氧官能团,______(填“能”或“不能”)直接向X中滴加酸性溶液,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14分)邻苯二甲酸二丁酯()是一种性能优良的增塑剂。实验室常用邻苯二甲酸酐、正丁醇、浓硫酸制备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制备装置如图1。制备原理:
有机物的部分性质如表所示:
物质 摩尔质量 沸点/℃ 状态及溶解性等
邻苯二甲酸酐 148 284 白色固体,难溶于冷水,易溶于热水、乙醇等有机溶剂
正丁醇 74 118 无色液体,密度比水小,微溶于水,与有机溶剂互溶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 278 340 无色油状液体,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已知:温度超过180℃时,邻苯二甲酸二丁酯易发生分解。
实验步骤:
制备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在仪器甲中加入5.92 g邻苯二甲酸酐、12.5 mL(过量)正丁醇、0.2 mL浓硫酸,待邻苯二甲酸酐溶解后,将温度升高至120℃并维持30 min,再将温度升高至145℃,反应约140 min。
分离提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用5%的溶液洗涤仪器甲中的反应液,再用温热的饱和食盐水洗涤三次,然后用pH试纸检测上层油状液体是否呈中性,最后利用如图2装置进行减压蒸馏(通过减小体系内的压力降低液体的沸点),得到8.5 g产品。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甲的名称为______,仪器乙的进水口为______(填“A”或“B”)。
(2)反应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分水器中的上层液体回流至仪器甲中,当观察到下层液体逐渐增多至右侧支管口时,打开分水器活塞放出适量下层液体,因此使用分水器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观察到分水器出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现象时,说明反应结束。
(3)用5%的溶液洗涤反应液时需要使用的玻璃仪器有,用5%的溶液洗涤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后用饱和食盐水而不用蒸馏水洗涤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相比常压蒸馏,在本实验中使用减压蒸馏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
19.(14分)肉桂醛是一种食用香料,广泛用于牙膏、洗涤剂、糖果和调味品中,合成肉桂醛的一种路线如图:
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化学名称为________,E→F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
(2)B→C所需的反应试剂及条件为________,F中含有的官能团的名称为________。
(3)D→E为加成反应,且相同条件下X的蒸气密度是氢气的22倍,X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
(4)C→D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5)芳香族化合物M是E的同分异构体,写出其中能满足下列条件的M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
①能与溶液作用显色
②能发生银镜反应
③核磁共振氢谱有四组峰,且峰面积比为6∶2∶1∶1
葫芦岛市联合体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第二次考试
化学试题参考答案
1.D 2.B 3.A 4.A 5.C 6.D 7.C 8.A 9.B 10.D 11.C 12.D 13.A 14.A 15.B
16.(1)互为同系物(2分)
(2)芳香族化合物(1分);氨基、羧基(2分)
(3)或(2分)
(4)(2分)
(5)6(2分);
17.(1)56(1分);(2分)
(2)BD(2分)
(3)取少量X于试管中,逐滴加入的溶液,充分振荡,观察到的溶液褪色(或其他合理答案,2分)
(4)①碱性(1分)
②(2分)
③不能(2分);碳碳双键和醛基均能使酸性溶液褪色(2分)
18.(1)三口(颈)烧瓶(1分);A(1分)
(2)将反应中生成的水从反应体系中分离出来,使反应向有利于生成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的方向进行,从而提高产物的产率(2分);下层液体液面不再上升(2分)
(3)分液漏斗、烧杯(2分);除去混合物中的硫酸、未反应的酸等(2分);降低酯在水中的溶解度,避免酯的损失(2分)
(4)降低有机物的沸点,避免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分解(2分)
19.(1)甲苯(1分);消去反应(1分)
(2)NaOH的水溶液、加热(2分);碳碳双键、醛基(2分)
(3)(2分)
(4)(2分)
(5)(各2分,共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