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单元测试
一、单选题
1.消除的反应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正反应的活化能大于逆反应的活化能
B.平衡时升高温度,v正增大,v逆减小
C.平衡常数
D.该反应在任何温度下都可自发进行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氨氧化法制硝酸使用的铂-钯-铑合金催化剂可提高转化率
B.火力发电是先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热能再转化为电能
C.化石燃料燃烧排放的粉尘、SO2、NOx、CO2是大气污染物
D.合成氨常选择400~500℃是为了提高反应速率降低生产成本
3.在某催化剂作用下,乙炔选择性加成反应C2H2(g)+H2(g) C2H4(g) ΔH<0。速率方程为v正=k正c(C2H2)c(H2),v逆=k逆c(C2H4)(k正、k逆为速率常数,只与温度、催化剂有关)。一定温度下,在2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C2H2(g)和1molH2(g),只发生上述反应。测得C2H4的物质的量如下表所示:
t/min 0 5 10 15 20
n/mol 0 0.3 0.5 0.6 0.6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0~10min内,v(H2)=0.025mol L-1 min-1
B.升高温度,k正增大的倍数小于k逆增大的倍数
C.净反应速率(v正-v逆)由大到小最终等于0
D.在上述条件下,15min时2k逆=15k正
4.室温下,气体M、N、P、Q之间存在如下转化关系:①MN+P;②MN+Q,反应①的速率可表示为v1=k1c(M),反应②的速率可表示为v2=k2c(M)(k1、k2为速率常数),在容积为10L的密闭容器中,反应体系中组分M、P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如表所示: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M(mol) 1.00 0.76 0.56 0.40 0.36 0.36 0.36
P(mol) 0 0.06 0.11 0.15 0.16 0.16 0.1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3min时间段内,Q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15mol L-1 min-1
B.反应①的活化能比反应②的活化能低
C.反应过程中P和Q的浓度之比逐渐减小
D.平衡时M生成Q的转化率为48%
5.在新型的催化剂(主要成分是的合金)、压强为的条件下,利用和制备二甲醚(),反应为,实验测得CO的平衡转化率和二甲醚的产率随温度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
B.该反应在加热时应迅速升温到
C.温度高于,的产率降低,说明高温催化剂对副反应选择性好
D.增大压强可以提高的产率
6.甲醇脱氢法制HCOOCH3工艺过程涉及如下反应:
反应Ⅰ:2CH3OH(g)HCOOCH3(g)+2H2(g) ΔH1=+135.4 kJ·mol-1
反应Ⅱ:CH3OH(g) CO(g)+2H2(g) ΔH2=+106.0 kJ·mol-1
向容积为10 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1 mol CH3OH(g)发生上述反应,反应相同时间,测得CH3OH的转化率和HCOOCH3的选择性随温度变化如图所示。(已知:HCOOCH3的选择性=)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HCOOCH3(g) 2CO(g)+2H2(g) ΔH=+76.6 kJ·mol-1
B.实线代表的是CH3OH的转化率
C.553 K时,H2的体积分数为0.25
D.高于553 K时,虚线趋势下降可能是因为HCOOCH3分解
7.对于反应N2O4(g) 2NO2(g),在温度一定时,平衡体系中NO2的体积分数随压强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A、E两点对应状态的正反应速率大小关系:v(A)>v(E)
B.A、B、C、D、E各点对应状态中,v(正)
D.欲使C状态沿平衡曲线到达A状态,从理论上,可由降压至达成
8.甲酸常被用于橡胶、医药等工业。在一定条件下可分解生成CO 和H2O。在有、无催化剂条件下的能量与反应历程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途径一与途径二甲酸平衡转化率相同
B.ΔH1=ΔH2<0
C.途径二H+参与反应,通过改变反应途径加快反应速率
D.途径二反应的快慢由生成 的速率决定
9.低温脱氮技术可用于处理废弃中的氮氧化物。发生的化学反应为:。在恒容密闭容器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其他条件不变,减小压强,平衡正向移动,方程式中的Q值增大
B.其他条件不变,使用高效催化剂,可以提高处理效率
C.4mol氨气与足量的NO充分反应,放出的热量为QkJ
D.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逆反应速率增大,正反应速率减少,平衡逆向移动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甲中曲线Ⅱ可以表示催化剂降低了反应的活化能
B.图乙中分子发生了有效碰撞
C.升高温度和增大压强都是通过增大活化分子百分数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的
D.活化能的大小不仅意味着一般分子成为活化分子的难易,也会对化学反应前后的能量变化产生影响
11.利用气态甲醇在催化剂条件下脱氢制备甲醛的主反应为,副反应为。在体积为2L的刚性容器中,通入1mol气态,在一定催化剂作用下,反应时间为5min时,分别测得甲醇的平衡转化率和甲醛的选择性(转化的中生成HCHO的百分比)与温度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时,5min内生成甲醛的平均反应速率是
B.由图可知副反应的
C.以前,温度升高,平衡正向移动,使得甲醛的选择性增大
D.以后,甲醛的选择性下降的可能原因为温度升高,催化剂对主反应的催化活性降低
12.炼油、石化等工业会产生含硫(-2价)废水。一种在碱性条件下处理含硫废水的反应过程如图,其中为催化剂,附着在催化剂载体聚苯胺的表面。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转化a中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元素仅有S和O
B.转化c是该过程的第一步反应
C.一段时间后催化效率会下降,原因可能是生成的S覆盖在催化剂表面或进入催化剂空位处
D.该反应过程的总方程式为:
13.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在不同时间下改变反应条件,各物质物质的量的变化如下图所示,已知在时刻是升高温度所引起的物质的量改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反应
B.在时刻改变的条件可能是减小压强
C.加入催化剂平衡正向移动
D.若使A的转化率增大,可以加入一定量的B物质
二、多选题
14.对于如下反应,其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示意图如图:
编号 反应 平衡常数 反应热
反应① A(g)B(g)+C(g) K1 △H1
反应② B(g)+C(g)D(g) K2 △H2
反应③ A(g)D(g) K3 △H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K3 =K1K2 B.加催化剂,反应①的反应热降低,反应速率加快
C.△H3=△H1 +△H2 D.增大压强,K1减小,K2增大,K3不变
三、非选择题
15.回答下列问题
(1)2A(g)+B(g)2C(g)在常温下能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ΔH_____0。写出该反应平衡常数表达式K=___________。
(2)可逆反应2NO(g)+2CO(g)N2(g)+2CO2(g),图甲、乙分别表示不同条件下, N2(g)在反应混和物中的百分含量(C%)和反应时间的关系:
①若甲图中的a曲线,b曲线表示不同温度T下的反应情况,则Ta与Tb的关系是:Ta____Tb,该反应的ΔH ____0。(填“>”或“<”)
②若乙图中两条曲线分别表示不同压强下的情况,则_____曲线表示压强较大的情况。
(3)图表示在密闭容器中反应:2SO2(g)+ O2(g)2SO3(g)ΔH<0达到平衡时,由于条件改变而引起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变化情况,t3至t4过程中改变的条件可能是_________;t5至t6过程中改变的条件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图表示平衡时SO2的体积分数随压强和温度变化的曲线,则:平衡常数关系:K(A) _______K(D)(填“>”或“<”)。
(5)一定条件下,等物质的量的N2(g),O2(g)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反应,N2的浓度变化如图所示:
①T1温度下反应, NO体积分数的最大值为________。
②T1温度下,随着反应的进行,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如何变化?_____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③ T1温度下,如果N2 , O2起始浓度分别为2mol/L,3mol/L,某时刻N2的转化率为50% 时,判断反应是否达到平衡,________(填“平衡”或“不平衡”)。如果未平衡,则反应向_______进行。(填“正向”或“逆向”)。
16.现在和将来的社会,对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学习化学有助于开发新能源,发展人类的新未来。
(1)关于能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_______(填字母)。
A.核能属于新能源
B.风力发电安全环保,但受地域条件限制
C.生物质能是可再生能源
D.为实现我国关于碳达峰与碳中和的承诺,应立刻禁止使用煤炭与石油做燃料
(2)甲烷燃烧时生成液态水和二氧化碳,同时放出的热量,写出表示甲烷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
(3)2020年11月,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探月工程嫦娥五号探测器,其采用了液氢、液氧作低温推进剂。
①已知破坏键吸收热量,破坏键吸收热量,形成键释放热量,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_______(填字母)。
A. B. C.
②已知 。“胖五”近900吨的身体里,有大约80%的重量是液氢和液氧。若液氢、液氧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气态水,请估算总共释放的热量为_______(保留3位有效数字)。
(4)分解的总反应可表示为 。
①催化分解的原理分为两步:
第一步反应为 慢反应
第二步反应为_______ 快反应
②能正确表示催化分解原理的示意图为_______(填字母)。
A. B. C. D.
17.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回答下列问题:
(1)可用焓变和嫡变来判断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下列都是能自发进行的化学反应,其中是吸热反应且反应后嫡增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 B.
C. D.
(2)一种分解海水制氢气的方法为。如图为该反应的能量变化示意图,使用催化剂后,图中A点将___________(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3)已知:
②部分化学键的键能数据如表:
化学键
x c d
由此计算x=___________。(用含a、c、d的代数式表示)
(4)火箭推进器中盛有强还原剂液态肼()和强氧化剂液态过氧化氢。将16g液态肼和足量,混合完全反应,生成氮气和水蒸气,放出320.9kJ的热量(相当于25℃、101kPa下测得的热量),则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18.在2L密闭容器内,800℃时反应2NO(g)+O2(g) 2NO2(g)体系中,n(NO)随时间的变化如表:
时间/s 0 1 2 3 4 5
n(NO)/mol 0.020 0.010 0.008 0.007 0.007 0.007
(1)反应达到平衡时,NO的浓度为_______;
(2)图中表示NO2的变化的曲线是_______,用O2表示从0~2s内该反应的平均速率v=_______;
(3)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
a.v(NO2)=2v(O2) b.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
c.v逆(NO)=2v正(O2) d.容器内密度保持不变
(4)下列措施能使该反应的速率增大是_______;
a.及时分离出心O2气体 b.适当升高温度 c.增大O2的浓度 d.选择高效催化剂
(5)若在3min时,再充入0.020molNO(g)和0.010molO2(g),达到平衡后,NO的转化率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6)在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A(g)+2B(g) 3C(g)+xD(g),开始时A为4mol,B为6mol,5min末时测得C的物质的量为3mol,用D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v(D)为0.2mol/(L·min),此反应在四种不同情况下的反应速率分别为:①v(A)=5mol/(L·min);②v(B)=6mol/(L·min;③v(C)=4.5mol/(L·min);④v(D)=8mol/(L·min),其中反应速率最快的是_______(填编号)。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A.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正反应的活化能小于逆反应的活化能,故A错误;
B.平衡时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均加快,故B错误;
C.平衡常数等于生成物浓度的系数次幂的乘积与反应物浓度系数次幂的乘积之比;由方程式可知平衡常数,故C错误;
D.反应正向气体分子数增加,△S>0,且ΔH<0,故△H-T△S<0,与温度无关,故反应在任何温度下都可自发进行,故D正确;
故选:D。
2.D
【详解】A.使用的铂-钯-铑合金催化剂可提高反应速率,不能提高转化率,A错误;
B.火力发电的能量转化过程为:化学能热能机械能电能,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一种间接方式,B错误;
C.CO2不是大气污染物,C错误;
D.已知合成氨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故低温有利于提高平衡转化率,而工业合成氨选择400~500℃条件,是为了提高反应速率,提高生成效率,D正确;
故选D。
3.D
【详解】A.由表可知,0~10 min内,A正确;
B.根据平衡状态的特点,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则K=。上述反应的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常数减小,而升高温度,速率常数增大,由此推知,k正增大的倍数小于k逆增大的倍数,B正确;
C.根据表格数据可知,开始正反应速率最大,逆反应速率为0,随着反应进行,净反应速率由大到小,最终等于0(平衡),C正确;
D.15 min时达到平衡,c(C2H2)=0.2 mol/L ,c(H2)=0.2 mol/L ,c(C2H4)=0.3 mol/ L,故K==7.5,15k逆=2k正,D错误;
答案选D。
4.D
【详解】A.由表格数据可知,0~3min时,M的物质的量变化量为0.60mol、P的物质的量变化量为0.15mol,则反应生成的Q的物质的量为0.60mol—0.15mol=0.45mol,则Q的平均反应速率为,故A错误;
B.由表格数据可知,4min反应达到平衡时,M的物质的量变化量为0.64mol、P的物质的量变化量为0.16mol,则反应生成的Q的物质的量为0.64mol—0.16mol=0.48mol,则反应①的反应速率慢于反应②,反应速率越快,活化能越小,则反应①的活化能比反应②的活化能高,故B错误;
C.由化学反应速率定义可知,反应开始后,体系中P和Q的浓度变化量之比△c(P):△c(Q)=tv1:tv2=k1c(M):k2c(M)= k1:k2,k1、k2为定值,所以反应开始后,体系中P和Q的浓度之比保持不变,故C错误;
D.由表格数据可知,4min反应达到平衡时,M的物质的量变化量为0.64mol、P的物质的量变化量为0.16mol,则反应生成的Q的物质的量为0.64mol—0.16mol=0.48mol,M生成Q的转化率为×100%=48%,故D正确;
故选D。
5.C
【详解】A.升高温度,CO转化率下降,说明平衡逆向移动,逆向是吸热反应,则该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故A正确;
B.根据图中信息升温在时CO转化率较高,的产率最大,因此该反应在加热时应迅速升温到,故B正确;
C.温度高于,的产率曲线与CO转化率曲线相接近,因此不是副反应的影响,而是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CO转化率减小,的产率减小,故C错误;
D.该反应正反应是体积减小的反应,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可以提高的产率,故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C。
6.C
【详解】A.根据盖斯定律,反应Ⅱ的2倍减去反应Ⅰ得到 ,A正确;
B.反应Ⅰ、反应Ⅱ都是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转化率增大,因此实线代表的是的转化率,B正确;
C.553K时,实线为的转化率20.0%,虚线为的选择性(50.0%),则
故553 K时,H2的体积分数为,C错误;
D.根据图中分析虚线为的选择性,实线为的转化率,高于553 K时,虚线趋势下降可能是因为HCOOCH3分解,D正确;
故选C。
7.A
【详解】A. 增大压强,反应速率增大,D点压强大于A点压强,所以v(A)
D. 无限缓慢降压至,压强减小,平衡向气体分子数增多的方向移动,故平衡正向移动,NO2的体积分数逐渐增加,选项D正确;
答案选A。
8.D
【详解】A.催化剂不改变反应的平衡转化率,途径一与途径二甲酸平衡转化率相同,A项正确;
B.催化剂可以降低活化能,但不改变焓变,图中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因此ΔH1=ΔH2<0,B项正确;
C.根据图示可知途径二中H+参与了反应,H+的参与改变反应途径,降低了活化能,从而加快反应速率,C项正确;
D.反应的快慢通常由活化能最大的一步决定,即途径二反应的快慢由生成 的速率决定,D项错误。
答案选D。
9.B
【详解】A.Q为与反应热相关的数值,其数值与方程式有关,化学平衡发生移动其数值不变,A错误;
B.其他条件不变,使用高效催化剂,可以加快反应速率,缩短达到平衡所需时间,在相同时间内可以使更多的反应物反应转化为生成物,因而能够提高处理效率,B正确;
C.该反应是可逆反应,反应物不能完全转化为生成物,因此4 mol氨气与足量的NO充分反应,反应达到平衡时消耗NO的物质的量小于4 mol,故反应放出的热量小于Q,C错误;
D.温度升高,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D错误;
故选B。
10.A
【详解】A.曲线Ⅱ可以表示催化剂降低了反应的活化能,故A正确;
B.图乙中HI分子发生碰撞后并未生成新的物质,即碰撞后并未发生化学变化,图乙发生的不是有效碰撞,故B错误;
C.升高温度能够使更多的普通分子变为活化分子,使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而压强增大只改变活化分子的浓度,不改变百分数,故C错误;
D.活化能的大小对化学反应前后的能量变化不产生影响,而能量大小只与反应物和生成物总能量的相对大小有关,故D错误;
故选A。
11.C
【详解】A.时内甲醇的转化率为50%,甲醛的选择性为80%,,内生成甲醛的平均反应速率是,A项正确;
B.由图可知甲醇的转化率随温度升高一直增大,甲醛的选择性在以后下降,故副反应的,B项正确;
C.从图中可看出,温度升高到以后,甲醛的选择性下降,C项错误;
D.以后,温度升高,催化剂对主反应的催化活性下降,D项正确;
故选:C。
12.A
【分析】催化剂附着在催化剂载体聚苯胺的表面,空位吸附O2后,与H2O和S2-反应生成S,据此分析解题。
【详解】A.转化a中锰形成的化学键数目发生改变,故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元素有S和O、Mn;故A错误;
B.据分析可知,第一步反应为转化c,故B正确;
C.反应中生成硫单质,生成的S覆盖在催化剂表面或进入催化剂内空位处,阻碍了反应的进行,导致催化剂使用一段时间后催化效率会下降,故C正确;
D.由图可知,催化氧化过程的总反应为氧气、水、硫离子在催化作用下生成氢氧根离子和硫单质:,故D正确;
故答案选A。
13.C
【详解】A.由题可知,在时,平衡逆向移动,即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则,A项正确;
B.由方程式可知,气体反应物的化学计量数之和小于生成物的化学计量数之和,则减小压强平衡正向移动,则在t4时刻改变的条件可能是减小压强,B项正确;
C.加入催化剂改变反应速率,不改变平衡,C项错误;
D.加入一定量的B物质,可以增大A物质的转化率,D项正确。
答案选C。
14.AC
【分析】反应①:A(g)B(g)+C(g) 反应②:B(g)+C(g)D(g) 反应③:A(g)D(g)。依据盖斯定律,将反应①+②得反应③A(g)D(g)。
【详解】A.依据盖斯定律,将反应①+②得反应③,则K3 =K1K2,A正确;
B.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的活化能,但不能改变反应的热效应,所以加催化剂,反应①的反应热不变,反应速率加快,B不正确;
C.依据盖斯定律,将反应①+②得反应③,所以△H3=△H1 +△H2,C正确;
D.对于一个化学反应,平衡常数只受温度变化的影响,不受压强、浓度变化的影响,所以增大压强,K1、K2、K3都不变,D不正确;
故选AC。
15.(1) <
(2) > < c
(3) 减压 升温
(4)<
(5) 50% 不变 不平衡 正向
【详解】(1)该反应2A(g)+B(g)2C(g),在常温下能自发进行说明,该反应在常温能自发,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
(2)①温度越高反应越快,故曲线a先达到平衡,说明Ta>Tb;温度升高N2(g)在反应混和物中的百分含量(C%)下降,说明升温平衡逆向移动,ΔH<0;
②该反应是分子数减小的反应,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N2(g)在反应混和物中的百分含量(C%)增大,故Pc>Pd,故c曲线压强较大;
(3)根据图像可知t3至t4过程中反应速率减小,平衡逆向移动,该反应是分子数减小的反应,减压速率下降,平衡逆向移动,改变的条件可能减压;t5至t6过程速率增大,平衡逆向移动,该反应ΔH<0升温速率加快,平衡逆向移动,故t5至t6过程中改变的条件可能是升温;
(4)该反应2SO2(g)+ O2(g)2SO3(g) ΔH<0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SO2的体积分数增大,故T1>T2,故K(A)< K(D);
(5)①如图所示,T1温度下,等物质的量的N2(g),O2(g)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反应,,该反应是总分子数不变的反应,平衡时,,故T1温度下反应, NO体积分数的最大值为;
②该反应是分子数不变的反应,,气体总质量和总物质的量不变,故混合气体的平均分子量不变;
③根据小题①可知T1时;T1温度下,如果N2,O2起始浓度分别为2mol/L,3mol/L,某时刻N2的转化率为50% 时,此时、、,,反应不平衡,平衡正向移动;
16.(1)D
(2)
(3) B
(4) A
【详解】(1)A. 核能属于新能源,A正确;
B.风力发电安全环保,但受地域条件限制,B正确;
C. 生物质能属于可再生能源,C正确;
D. 为实现我国关于碳达峰与碳中和的承诺,应尽量减少使用煤炭与石油做燃料,开发新能源,D错误。故选D。
(2)甲烷燃烧时生成液态水和二氧化碳,同时放出的热量,燃烧热是指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放出的热量,故表示甲烷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3)①氢气燃烧反应为:是放热反应,,故,,故选B。
②900吨80%的重量是液氢和液氧,液氢和液氧总质量为,若液氢、液氧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气态水,故,设,计算得出,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
(4)①根据总反应和第一步反应的方程式,第二步反应为总反应-第一步反应,第二步反应方程式为:;
②催化剂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不改变反应历程,故图像为:A。
17.(1)C
(2)降低
(3)
(4)
【详解】(1)A. 为放热反应,A错误;
B. ,燃烧为放热反应,B错误;
C. 分解为吸热反应,且产生气体,熵增,C正确;
D. ,中和反应为放热反应,D错误。
故选C。
(2)催化剂降低活化能,使A点降低。
(3),,。
(4)16g 物质的量为:,与足量,混合完全反应,生成氮气和水蒸气,放出320.9kJ的热量,1mol液态完全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18.(1)0.0035mol/L
(2) b 0.0015mol/(L·s)
(3)bc
(4)bcd
(5)增大
(6)①
【详解】(1)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反应达到平衡时,NO的物质的量是0.007mol,则其浓度为0.007mol÷2L=0.0035mol/L;
(2)根据表格知,随着反应的进行,一氧化氮的物质的量减小,则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二氧化氮的物质的量逐渐增大,当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参加反应的n(NO)=(0.020-0.007)mol=0.013mol,所以生成NO2的物质的量是0.013mol,则表示NO2的变化的曲线是b,0~2s时,v(NO)==0.003mol/(L·s),根据反应速率之比是化学计量数之比可知用氧气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0015mol/(L·s);
(3)a.v(NO2)=2v(O2),未指明正、逆速率,不能判断反应是否达到平衡,故a错误;
b.由于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等的反应,故反应达平衡前气体的物质的量在变,压强是变量的,因此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可以作为平衡的标志,故b正确。
c.由方程式可知v正(NO)=2v正(O2),而v逆(NO)=2v正(O2),则v正(NO)=v逆(NO),反应到达平衡,故c正确;
d.混合气体总质量不变,容器容积不变,容器内混合气体密度始终不变,故d错误;
故答案为:bc。
(4)a.及时分离除O2气体,反应物浓度减小,则反应速率减小,故a错误;
b.适当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增大,故b正确;
c.增大O2的浓度反应速率增大,故c正确;
d.选择高效催化剂,反应速率增大,故d错误;
故选bcd。
(5)在3min时,再充入0.020molNO(g)和0.010molO2(g),相当于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达到平衡后,NO的转化率增大。
(6)在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A(g)+2B(g) 3C(g)+xD(g),开始时A为4mol,B为6mol,5min末时测得C的物质的量为3mol,用D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v(D)为0.2mol/(L·min),生成D的物质的量是0.2mol/(L·min)×2L×5min=2mol,所以x=2;根据反应速率之比是化学计量数之比可知如果都用物质A表示反应速率,分别是[mol/(L·min)]5、3、1.5、4,所以其中反应速率最快的是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