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一、二综合卷2303(含解析)



高一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一、二综合卷2303
一、单选题
1.下列物质中属于可溶性碱的是
A. B. C. D.
2.下列物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B.
C. D.
3.在无色透明溶液中,下列离子能大量共存的是
A.Ca2+、K+、Cl-、NO B.Na+、Fe2+、OH-、HCO
C.H+、Na+、CO、ClO- D.Cu2+、Mg2+、Cl-、SO
4.下列物质之间的转化,加入还原剂能实现的是
A.FeCl3→FeCl2 B.SO2→SO3 C.Fe(OH)2→Fe(OH)3 D.NH3→NO
5.下列关于钠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少量钠保存在酒精里 B.钠及其化合物灼烧时会使火焰呈黄色
C.热稳定性: NaHCO3>Na2CO3 D.氢氧化钠可以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6.下列物质一定属于纯净物的是
A.新制氯水 B.只含氧元素的气体 C.液态氯化氢 D.氢氧化铁胶体
7.将100mL0.5mol/LNaOH溶液加水稀释到200mL,稀释后溶液中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0.25mol/L B.0.025mol/L C.0.05mol/L D.0.5mol/L
8.Fe3O4+4CO=3Fe+4CO2是高炉炼铁的重要反应。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CO是氧化剂 B.CO得到电子 C.Fe3O4被还原 D.Fe3O4发生氧化反应
9.铝在空气中能稳定存在的原因是
A.铝的熔点比较小 B.铝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C.铝的金属性比镁弱 D.铝表面能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
10.下列对于元素周期表结构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7个横行代表7个周期,18个纵行代表18个族
B.除第1周期外,其他周期均有18种元素
C.副族元素中没有非金属元素 D.碱金属元素是指IA族的所有元素
11.下列有关性质的比较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的是
A.酸性:HCl>H2SO3 B.沸点:H2O>H2S
C.碱性:NaOH>Mg(OH)2 D.热稳定性:Na2CO3>NaHCO3
12.下列物质中,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的是
A.Ca(OH)2 B.NaCl C.H2O D.CH4
13.下列关于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在空气中易被氧化为 B.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
C.易溶于水,与水剧烈反应生成 D.硫粉在过量的氧气中燃烧生成
14.下列反应既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又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A.与盐酸反应 B.与水反应
C.与反应 D.C与反应
15.为了探究铬和铁的活泼性,设计如图所示装置,下列推断合理的是
A.若铬比铁活泼,则电流由铬电极流向铁电极
B.若铁比铬活泼,则溶液中向铬电极迁移
C.若铬比铁活泼,则铁电极反应式为
D.若铁电极附近溶液pH增大,则铁比铬活泼
16.反应4A(s)+3B(g)=2C(g)+D(g),经2min,B的浓度减少0.6mol·L 1。对此反应速率的表示,正确的是
A.用A表示的反应速率是0.4mol·(L·min) 1
B.分别用B、C、D表示反应的速率,其比是3∶2∶1
C.在2min末的反应速率,用B表示是0.3mol·(L·min) 1
D.用B和C表示的反应速率对该反应的意义不同
17.下列有关甲烷的取代反应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甲烷与氯气反应需要光照条件B.甲烷与氯气反应生成的产物中CH3Cl的量最多
C.甲烷与氯气的取代反应生成的产物为混合物
D.甲烷与氯气反应实验过程中发现液面升高是因为气体减少
二、填空题
18.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是指导学生学好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重要工具,回答下列问题。
(1)最活泼的非金属元素是______(填元素符号);短周期元素中共有_____种金属元素。
(2)硫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_______。
(3)用X形式表示出中子数为10的氧原子_______。
(4)下表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参照元素①~⑧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用化学用语回答下列问题:
a.则①②⑥的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用化学式表示),④形成的简单氢化物的结构式为_______,⑧的最高价氧化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⑤⑥两种元素的金属性强弱关系为_______(用化学式表示)。
b.②、③、⑦所形成的氢化物中,最不稳定的是_______;④和⑤以1:1组合的化合物中所含化学键的类型是_______;①、④按1∶1组成的常见液态化合物的电子式_______;②、③、⑦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_;
c.①、④、⑤、⑧中的某些元素可形成既含离子键又含极性共价键的化合物,写出其中一种化合物的化学式:_______。将⑧形成的单质充入①、④、⑤形成的化合物的水溶液中,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
19.有下列物质:①和;②与;③与④与;⑤与;⑥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互为同位素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下同)。
(2)属于同一种物质的是___________。(3)互为同系物的是___________。
(4)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___________。(5)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是___________。
20.一定温度下,在的密闭容器中,X、Y、Z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此反应的生成物是_______(填“X”“Y”或“Z”)。
(2)用X表示内该反应的反应速率为_______。
(3)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4)时Z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
此时Y的转化率为_______。
(5)时X的体积分数为_______(保留1位小数)。
21.某实验小组用如图装置制备无水FeCl3。
已知:FeCl3固体易升华,易吸收水分变质。
请回答:(1)装置A中有分液漏斗,分液漏斗在使用前应该先______。
(2)装置B的作用是______。(3)实验中有两处需要加热,点燃酒精灯的顺序是______。
(4)有同学提出装置F和G可以用一个球形干燥管来代替,球形干燥管中所装试剂的名称是_____。
(5)待反应停止,装置冷却后,取出D中少量固体,加入足量稀盐酸溶解,检验该溶液中是否含有Fe3+的方法是______。


()
试卷第1页,共3页
()
高一化学 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分析】碱是指在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再根据碱的溶解性进行分析判断。
【详解】A. 是不溶于水的白色沉淀,故A不选;
B. 属于盐,故B不选;
C. 是易溶于水的碱,故C选;
D. 是不溶于水的白色沉淀,故D不选;
故选C。
2.A
【详解】A.碳酸氢钠是强电解质,完全电离外钠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电离方程式为:,故A正确;
B.难溶于水,在水中不能发生电离,故B错误;
C.是强电解质,在溶液中完全电离出镁离子和氯离子,电离方程式为:,故C错误;
D.NaHSO4是强酸的酸式盐,属强电解质,溶液中完全电离,电离出Na+、H+、SO离子,电离方程式为:NaHSO4=Na++H++SO,故D错误;
故选:A。
3.A
【详解】A.Ca2+、K+、Cl-、NO离子之间不能发生反应,且都没有颜色,所以本组离子能大量共存,故A选;
B.Fe2+有颜色且能够和OH-、HCO发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故B不选;
C.H+和CO会发生反应生成CO2和H2O,不能大量共存,故C不选;
D.Cu2+有颜色,不能在无色溶液中大量存在,故D不选;
故选A。
4.A
【分析】物质之间的转化中某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则一般需要加入还原剂才能实现氧化还原反应,据此分析。
【详解】A.FeCl3→FeCl2,Fe元素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应加入还原剂,A正确;
B.SO2→SO3,S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应加入氧化剂,B错误;
C.Fe(OH)2→Fe(OH)3,Fe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发生了氧化反应,则需要加入氧化剂才能实现,C错误;
D.NH3→NO,N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应加入氧化剂,D错误;
故答案为:A。
5.B
【详解】A.少量钠保存在煤油中,故A错误;
B.钠的焰色火焰是黄色,因此钠及其化合物灼烧时会使火焰呈黄色,故B正确;
C.热稳定性:Na2CO3> NaHCO3,故C错误;
D.氢氧化钠碱性太强,不能用于治疗胃酸过多,故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B。
6.C
【详解】A.新制氯水是混合物,A错误;
B.只含氧元素的气体可能是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B错误;
C.液态氯化氢属于纯净物,C正确;
D.胶体属于分散系,是混合物,D错误;
故选C。
7.A
【详解】100mL0.5mol/L NaOH溶液中n(NaOH)=0.5mol/L ×0.1L=0.05mol,稀释过程中NaOH的物质的量不变,则稀释后溶液中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NaOH)= =0.25mol/L,故选A。
8.C
【详解】A.该反应CO中C失电子生成CO2,CO为还原剂,A错误;
B.该反应CO中C失电子生成CO2,B错误;
C.Fe3O4中Fe得电子作氧化剂被还原,C正确;
D.Fe3O4中Fe得电子作氧化剂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D错误;
故答案选C。
9.D
【详解】铝的化学性质活泼,金属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从而阻止了铝进一步氧化,使铝在空气中能够稳定存在,故选D。
10.C
【详解】A.7个横行代表7个周期,18个纵行代表16个族,7个主族、7个副族、1个0族、1个ⅤⅢ族,A错误;
B.第1周期有2种元素,2、3周期有8种元素,4、5周期有18种元素,6、7周期32种元素,B错误;
C.副族元素均在长周期,均为金属元素,只有主族元素存在非金属元素,C正确;
D.碱金属元素为金属元素,碱金属元素是指ⅠA族的除H之外的所有元素,D错误。
故选C。
11.C
【详解】A.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无氧酸的酸性和元素的非金属性无关,所以酸性HCl>H2SO3不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故A不选;
B.水分子间可以形成氢键,H2S分子间作用力为范德华力,氢键比化学键弱,但比范德华力强,氢键会使物质的沸点升高,所以H2O沸点高于H2S,不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故B不选;
C.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金属性:Na>Mg,则碱性:NaOH>Mg(OH)2,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故C选;
D.碳酸氢盐易分解,碳酸盐难分解,所以热稳定性:Na2CO3>NaHCO3,不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故D不选;
答案为:C。
12.A
【详解】A.Ca(OH)2中钙离子和氢氧根离子之间是离子键,氢原子和氧原子之间是共价键,A正确;
B.NaCl只含有离子键,B错误;
C.中只含共价键,C错误;
D.CH4中只含有共价键,D错误;
故选A。
13.C
【详解】A.二氧化硫与氧气常温不反应,在有催化剂、高温的条件下发生可逆反应生成三氧化硫,SO2在空气中不能直接被氧化为SO3,故A错误;
B.在标准状况下,SO3呈固态,1molSO3的体积远远小于22.4 L,故B错误;
C.三氧化硫极易溶于水,为酸性氧化物,与水发生反应生成H2SO4,即SO3+H2O=H2SO4,故C正确;
D.不管氧气是否过量,硫在氧气中燃烧的产物都是SO2,即S+O2SO2,故D错误;
故选C。
14.D
【详解】A.与盐酸的反应为非氧化还原反应,A错误;
B.与水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属于放热反应,B错误;
C.与的反应为吸热反应,但不是氧化还原反应,C错误;
D.灼热的碳与的反应是吸热反应,也是氧化还原反应,D正确;
故选D。
15.C
【分析】若铬比铁活泼,则负极为铬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正极为铁,氢离子在铁上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电子经外电路由铬电极流向铁电极;若铁比铬活泼,则负极为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正极为铬,氢离子在铬上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电子经外电路由铁电极流向铬电极。
【详解】A. 若铬比铁活泼,则负极为铬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正极为铁,电子经外电路由铬电极流向铁电极,A错误;
B. 若铁比铬活泼,则负极为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正极为铬,溶液中的向负极移动,向铁电极迁移,B错误;
C. 若铬比铁活泼,则负极为铬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正极为铁,氢离子在铁上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反应式为,C正确;
D. 若铁电极附近溶液pH增大,则发生,所以铁为正极,则铬比铁活泼,D错误。
故选C。
16.B
【详解】A.物质A为固体,不能用固体的浓度表示反应速率,A错误;
B.同一反应、同一时段内不同物质的反应速率之比等于计量数之比,所以分别用B、C、D表示反应的速率,其比是3:2:1,B正确;
C.反应速率表示的是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率,不是某一时刻的瞬时速率,C错误;
D.在同一反应中,选用不同的物质表示反应速率,反应速率数值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之比,数值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但意义相同,则用B和C表示的反应速率数值不同,但所表示的意义相同,故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B。
17.B
【详解】A.甲烷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条件为光照,A正确;
B.由反应方程式:CH4+Cl2CH3Cl+HCl、CH3Cl +Cl2CH2Cl2+HCl、CH2Cl2+Cl2CHCl3+HCl、CHCl3+Cl2CCl4+HCl可知,甲烷与氯气反应生成的产物中氯化氢的量最多,B错误;
C.甲烷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生成的有机物为CH3Cl、CH2Cl2、CHCl3和CCl4,生成的产物为混合物,C正确;
D.甲烷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气体体积减小,试管内压强减小,试管内液面上升,D正确;
故答案为:B。
18.(1) F 5
(2)第三周期ⅥA族
(3)
(4) Al>C>H H-O-H Cl2O7 Na>Al SiH4 离子键、非极性共价键 HNO3>H2CO3>H2SiO3 NaOH、NaClO 2OH-+Cl2=Cl-+ClO-+H2O
【详解】(1)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非金属性增强,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非金属性减弱,最活泼的非金属元素是F;短周期元素中,Li、Be、Na、Mg、Al,共有5种金属元素。
(2)硫是16号元素,硫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第三周期ⅥA族。
(3)氧原子中质子数为8,中子数为10的氧原子的质量数为18,该原子表示为;
(4)a.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H、C、Al的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l>C>H;④是O元素,形成的简单氢化物是H2O,结构式为H-O-H;⑧是Cl元素,最高价为+7,最高价氧化物的化学式为Cl2O7;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金属性减弱,Na、Al两种元素的金属性强弱关系为Na>Al。
b.②、③、⑦分别是C、N、Si,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非金属性增强,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非金属性减弱,元素非金属性N>C>Si,元素非金属性越弱,气态氢化物越不稳定,所形成的氢化物中,最不稳定的是SiH4;Na和O以1:1组合的化合物是Na2O2,所含化学键的类型是离子键、非极性共价键;H、O按1∶1组成的常见液态化合物是H2O2,H2O2是共价化合物,电子式为;元素非金属性N>C>Si,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HNO3>H2CO3>H2SiO3;
c.H、O、Na、Cl中的某些元素可形成既含离子键又含极性共价键的化合物,如NaOH、NaClO等。将⑧形成的单质Cl2充入①、④、⑤形成的化合物NaOH的水溶液中,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OH-+Cl2=Cl-+ClO-+H2O。
19.(1)①
(2)⑤⑥
(3)④
(4)③
(5)②
【详解】(1)同位素是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的互称,因此互为同位素的是①;故答案为:①。
(2)⑤的结构是相同的,⑥都为水分子,因此属于同一种物质的是⑤⑥;故答案为:⑤⑥。
(3)结构相似,分子组成相差一个或若干 CH2 个原子团,互为同系物的是④;故答案为:④。
(4)同分异构体是指分子式相同,结构式不同;因此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③;故答案为:③。
(5)同素异形体是指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因此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是②;故答案为:②。
20.(1)Z
(2)0.0395
(3)
(4) 0.79
(5)
【详解】(1)根据图像可知Z的物质的量逐渐增大,X和Y的物质的量逐渐减小,此反应的生成物是Z。
(2)10s内X的物质的量减少1.2mol-0.41mol=0.79mol,浓度是0.79mol÷2L=0.395mol/L,所以用X表示内该反应的反应速率为0.395mol/L÷10s=0.0395。
(3)平衡时生成Z是1.58mol,消耗X和Y均是0.79mol,变化量之比是化学计量数之比,所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时Z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58mol÷2L=0.79,此时Y的转化率为。
(5)时X的体积分数为≈18.6%。
21.(1)检查是否漏水
(2)除去氯气中的
(3)A,D
(4)碱石灰
(5)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几滴溶液,若溶液变红,则溶液中含有
【分析】A装置为用浓盐酸和二氧化锰制备,B装置用饱和食盐水除去氯气中的,C装置用浓硫酸做干燥剂,纯净的与铁反应,制备无水,E装置用于冷凝收集,F为浓硫酸,防止水蒸气进入E中使发生水解,G装置为尾气处理装置。
【详解】(1)分液漏斗在使用前应该先检查是否漏水;
(2)B装置用饱和食盐水除去氯气中的;
(3)先点燃A处的酒精灯,产生的氯气充满装置,排除装置内的空气,再点燃D处的酒精灯,开始反应制备;
(4)F为浓硫酸,防止水蒸气进入E中使发生水解,G装置为尾气处理装置,F和G可以用一个装有碱石灰的球形干燥管来代替;
(5)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的方法是: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几滴溶液,若溶液变红,则溶液中含有。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第2章分子结构与性质测试卷高二下学期化学沪科版(2020)选择性必修2(含解析)

下一篇:2022-2023重庆市北山中学高二(下)6月化学试卷(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