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测试题(答案)高二下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测试题
一、单选题(共12题)
1.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元素X基态原子2p轨道上的电子为半满状态,Y、Z为金属元素,其中元素Y是其所在周期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W与X处于同一主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第一电离能:
B.电负性:
C.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比Z的强
D.W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X的强
2.短周期主族元素P、Q、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其中元素P的一种核素仅有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元素X、Z同主族且Z的最高价与最低价的绝对值之比为3;元素Q是组成有机物的基本元素,而元素Y是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元素P、Q、X所形成的某种化合物可以检验
B.元素P分别与元素Q、Z所形成的化合物化学键一定相同
C.元素Q、Y、Z所形成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Z>Y>Q
D.元素Q、Y、Z所形成的单质在一定条件下,均可溶于Z的最高价含氧酸的浓溶液中
3.关于Cl2通入FeI2溶液中的反应,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Fe3+转化为Fe2+得到的1个电子基态时填充在3d轨道上
B.若通入Cl2只生成一种氧化产物,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2Fe2+=2Fe3++2Cl-
C.若>1.5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2Fe2++2I-=2Fe3++2C1-+I2
D.通入过量Cl2有利于提高I2产量
4.隐形战机的核心材料是金属钛,我国探明储量世界第一,下列有关推断不正确的是
A.钛的原子序数为22 B.钛位于元素周期表第四周期IVB族
C.基态钛原子价层电子排布式为 D.钛属于过渡元素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互为同素异形体的物质必然具有相似的性质
B.碳酸钠固体中不存在阴阳离子
C.氢化锂三兄弟——LiH、LiD、LiT三种物质的质子数之比为4︰5︰6
D.同分异构体之间的相互转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6.2022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美国化学家Carolyn.R.Bertozzi,丹麦化学家Morten Meldal和美国化学家K.Barry Sharpless,以表彰他们在点击化学和生物正交化学研究方面的贡献。简单说,点击化学就像是用分子来拼乐高;利用这种技术,可以像拼插积木那样简单高效地把小分子模块组合到一起,合成出人们所需要的化学分子。最近我国科研人员发现了一种安全、高效的点击化学试剂FSO2N3,下列有关元素F、S、O、N的说法正确的是
A.第一电离能:F>O>N>S
B.S原子最高能级电子云形状为“球形”
C.电负性:F>N>O>S
D.基态S原子价电子排布图:
7.短周期元素X、Y、Z、W、E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是密度最小的金属,是当前动力电池的重要组成元素,X与Y同主族,Z原子的K层电子数比M层电子数少1个,W、E相邻,可形成所有原子最外层8电子稳定结构的E—W—W—E化合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Z>Y>X
B.第一电离能:W>E,电负性:WC.化合物E-W-W-E中E的化合价为正价
D.Y、Z、W三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能相互反应
8.下列表达方式不正确的是
A.H2O的电子式:
B.基态N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图:
C.基态s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D.基态Fe2+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Ar]3d44s2
9.“天宫课堂”“冬奥会”“新冠疫情”是最近人们谈得较多的话题,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天宫材料Ti的电子排布简式:[Ar]3d24s2
B.火炬“飞扬”使用的是碳纤维复合材料,碳纤维属于有机物
C.冬奥会使用了利用回收的塑料瓶加工成的工作服,体现了材料的循环再生理念
D.有机含氯消毒剂二氯异氰尿酸(C3HCl2N3O3)属于烃的衍生物
10.短周期元素X、Y、Z、M原子序数依次增大,Z的最简单氢化物与最高正价的氧化物的水化物能发生反应生成盐,M的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绝对值之差为4,它们组成的一种分子结构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非金属性:
B.原子半径:
C.Y、Z、M的最简单氢化物的沸点:
D.Y、Z、M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均为强酸
11.下列关于稀有气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不一定都是以p6 结束
B.其原子与同周期ⅠA、ⅡA族阳离子具有相同电子排布式
C.化学性质非常不活泼
D.原子半径比同周期ⅦA族元素原子的大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P能级能量一定比 s能级能量高
②2px、2py、 2pz 轨道相互垂直,但能量相同
③原子由激发态变为基态所得的原子光谱为发射光谱
④s电子的电子云呈球形,p电子的电子云呈哑铃形
A.①②③ B.②③ C.③④ D.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共10题)
13.现有4种元素,其中A、B、C为短周期主族元素,D为第四周期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请根据下列相关信息,回答问题。
A元素形成的物质种类繁多,其形成的一种固体单质工业上常用作切割工具
B元素原子的核外p电子数比s电子数少1
C元素基态原子p轨道有两个未成对电子
D在周期表的第8纵列
(1)某同学根据上述信息,推断A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为,该同学所画的电子排布图违背了___________。
(2)D基态原子中能量最高的电子,其电子云在空间有___________个方向。
(3)B的电子排布式___________,C的外围电子轨道表示式___________,D3+的外围电子排布式___________
14.Li及其周期表中相邻元素的第一电离能(I1)如表所示。I1(Li)>I1(Na),原因是___________,I1(Be)>I1(B)>I1(Li),原因是___________。
I1/(KJ·mol-1)
Li 520 Be 900 B 801
Na 496 Mg 739 Al 578
15.根据周期表对角线规则,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Be(OH)2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eCl2溶液和MgCl2溶液可用试剂_________________加以鉴别.
16.(I)氧化还原滴定是中学化学常用的定量分析方法。是常见的氧化剂,在实验室利用和乙二酸()的反应进行滴定实验。
①配制250mL溶液:准确称量5.000g乙二酸样品,配成250mL溶液。
②取所配溶液25.00mL于锥形瓶中,加入少量硫酸酸化,用溶液滴定至乙二酸恰好全部氧化成二氧化碳,共消耗溶液20.00mL。
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样品溶液,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量筒、玻璃棒、胶头滴管、______,标准液装入______(填“酸式”或“碱式”)滴定管。
(2)溶液滴定乙二酸过程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
(3)滴定终点的现象为______。
(4)计算此样品的纯度为______(保留4位有效数字)。
(5)在上述实验中,下列操作(其他操作正确)会造成测定结果偏高的有______。
A.滴定终点读数时俯视读数 B.滴定管使用前,水洗后未用标准溶液润洗
C.锥形瓶水洗后未干燥 D.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气泡,滴定后消失
(II)锰元素、溴元素的化合物在高中实验中应用广泛。
(6)写出基态Mn原子的电子排布式:______。
(7)基态溴原子中有______个未成对电子;
(8)在元素周期表中,介于Mn与Br之间的主族元素有四种,请按照电负性由大到小排序:______(用元素符号表示)。
17.某同学做同主族元素性质相似性、递变性实验时,自己设计了一套实验方案,并记录了有关实验现象(见表格,表中的“实验方案”与“实验现象”前后不一定是对应关系)。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①将氯水滴加到溴化钠溶液中,振荡后加入适量CCl4溶液,振荡,静置 A.浮在水面上,熔成小球,四处游动,随之消失
②将一小块金属钠放入冷水中 B.分层,上层无色,下层紫红色
③将溴水滴加到NaI溶液中,振荡后加入适量CCl4溶液,振荡,静置 C.浮在水面上,熔成小球,四处游动,并伴有轻微的爆炸声,很快消失
④将一小块金属钾放入冷水中 D.分层,上层无色,下层棕红色
请你帮助该同学整理并完成实验报告。
(1)实验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用品:①试剂:金属钠、金属钾、新制氯水、溴水、0.1mol·L 1NaBr溶液、0.1mol·L 1NaI溶液、CCl4溶液等。
②仪器:___、___、镊子、小刀、玻璃片等。
(3)实验内容(请把表中与实验方案对应实验现象的标号和化学方程式补写完整):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化学方程式
① D Cl2+2NaBr=2NaCl+Br2
② A 2Na+2H2O=2NaOH+H2↑
③ ___ ___
④ ___ ___
(4)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一定质量的某金属X和足量的稀H2SO4反应共有0.3mol电子发生转移,生成6.02×1022个 Xn+ ,这些阳离子共有1.3×6.02×1023个质子、1.4×6.02×1023个中子。
(1)求Z、n和A的值。(写过程)
(2)写出该金属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9.电解普通水和重水(H2O)的混合物,通电一段时间后,两极共生成气体18.5g,体积为33.6L(标况下)。求所生成的气体中氕和氘的原子个数比是多少。
20.X、Y、Z、M、Q、R是6种短周期元素,其原子半径及主要化合价如下表所示:
元素代号 X Y Z M Q R
原子半径/nm 0.160 0.143 0.102 0.075 0.077 0.037
主要化合价 +2 +3 +6,-2 +5,-3 +4,-4 +1
(1)单质铜和元素M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稀溶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元素Q、元素Z的含量影响钢铁性能,采用下图装置A在高温下将钢样中元素Q、元素Z转化为QO2、ZO2。
①气体a的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②若钢样中元素Z以FeZ的形式存在,在装置A中反应生成ZO2和稳定的黑色氧化物,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Z的最高价含氧酸W的溶液作电解质溶液(体积为1 L,假设反应前后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组装成原电池(如图所示)。则在a电极上发生的反应可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若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a极消耗0.05 mol Pb,则W溶液的浓度由质量分数39%(密度为1.3 g/cm3)变为______mol/L(保留一位小数)。
21.元素周期表是重要的化学学习工具。随着原子序数变化,8种短周期元素(用字母表示)原子半径的相对大小、最高正化合价或最低负化合价的变化如图所示。
(1)b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周期_______族。
(2)8种元素中金属性最强的是_______ (用元素符号表示),b和c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中,酸性较强的是_______(用化学式表示)。
(3)c、h两种元素电负性相近,在不同的电负性标度下其大小关系不同,写出由两者组成的化合物按照c:h=1:3形成的化合物的电子式:_______。
(4)在元素周期表中,某些主族元素与右下方的主族元素的有些性质是相似的,被称为“对角线规则”,根据元素周期表的“对角线规则”,Be及其化合物与f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相似,写出Be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与e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
22.有A、B、C、D、E五种短周期元素,其中D与A、B、C均能形成原子个数比为1:1与1:2的两类化合物X、Y,E的某种含氧酸或含氧酸盐在一定条件下可分解生成D的单质。
(1)由上述条件可以确定的元素编号及对应元素的名称是__,其中原子间通过共用一对电子而形成的单质的电子式为___,E能形成多种含氧酸,其中酸性最强的含氧酸的分子式为___。
(2)所有可能的X、Y中为离子化合物,焰色呈黄色,且只含有一种化学键的物质的形成过程用电子式可表示为___。
(3)若X、Y存在如下变化:X+Y→Z+D2,且X、Y中各原子(离子)最外层均有8个电子,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
(4)若A均能与B、D形成具有10个电子的微粒,则该微粒不可能是__(填标号)。
A.CH4 B.NH3 C. D.H3O+ E.HF
参考答案:
1.C
元素X基态原子2p轨道上的电子为半满状态,即电子排布为1s22s22p3,X为N元素,元素Y是其所在周期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则Y为Na,W与X处于同一主族且为短周期元素,则W为P,Z为金属元素,则Z为Mg或Al;
分析知X、Y、Z、W分别为:N、Na、Mg或Al、P;
A.同周期从左到右第一电离能增大,则,A错误;
B.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电负性越大,同主族从上到下非金属性减弱,则电负性:,B错误;
C.同周期从左到右金属性减弱,则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也减弱,即Y>Z,C正确;
D.同主族从上到下非金属性减弱,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也减弱,则W故选:C。
2.A
元素P的一种核素仅有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P为H元素,Z的最高价与最低价的绝对值之比为3,Z为S元素,元素X、Z同主族,X为O元素,Q是组成有机物的基本元素,Q为C元素,元素Y是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Y为Si元素。
A.元素C、H、O组成的物质苯酚遇显紫色,可以检验,A正确;
B.H元素和C元素形成的烃类物质中,可能含有极性键和非极性键,H元素和Si元素,只能形成极性键,B错误;
C.非金属性,所形成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C错误;
D.在S、C、Si的单质中,Si的单质不能溶于浓硫酸,D错误;
故选A。
3.A
A.Fe3+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5,Fe2+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6,由Fe3+转化为Fe2+,得到的1个电子基态时填充在3d轨道上,故A正确;
B.I-的还原性强于Fe2+,若通入Cl2只生成一种氧化产物,即Cl2只氧化还原性强的I-,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2I-=I2+2Cl-,故B错误;
C.若>1.5,假设FeI2的物质的量为2mol,则Cl2的物质的量大于3mol,假设Cl2的物质的量为3mol,若3molCl2全部转化为Cl-,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6mol,若2molFeI2完全被氧化,Fe2+被氧化为Fe3+,I-被氧化为I2,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2mol×(1×1+2×1)=6mol,所以氯气是过量的,能将FeI2完全氧化,生成Fe3+和I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Cl2+2Fe2++4I-=2Fe3++6C1-+2I2,故C错误;
D.若通入的氯气过量,不但浪费氯气,还可能会导致生成的I2被进一步氧化为,降低I2的产量,故D错误;
故选A。
4.C
A.钛的质子数为22,其原子序数为22,故A正确;
B.钛的原子序数为22,基态钛原子价层电子排布式为,则钛位于元素周期表第四周期IVB族,故B正确;
C.基态钛原子价层电子排布式为,故C错误;
D.钛元素在副族元素中,属于过渡元素,故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C。
5.D
A.同素异形体的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相似,故A错误;
B.碳酸钠属于离子化合物,存在阴阳离子,故B错误;
C.H、D和T的质子数都为1,故LiH、LiD、LiT三种物质的质子数之比为1:1:1,故C错误;
D.同分异构体是不同的物质,所以同分异构体之间的相互转化一定是化学变化,故D正确;
故选D。
6.D
A.同一周期元素第一电离能呈增大趋势,但第IIA、第VA元素原子核外电子处于全满、半满的稳定状态,其第一电离能比同一周期相邻元素的大,故这四种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大小顺序:F>N>O>S,A错误;
B.S是16号元素,故其价电子排布式为3s23p4,S原子最高能级电子为3p电子,其电子云形状应为“哑铃形”,B错误;
C.同一周期从左往右元素的电负性依次增大,同一主族从上往下元素的电负性依次减小,故元素的电负性大小顺序为:F>O>N>S,C错误;
D.基态S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3s23p4,其价电子排布图:,D正确;
故答案为:D。
7.D
短周期元素X、Y、Z、W、E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是密度最小的金属,是当前动力电池的重要构成元素,则X为Li元素;X与Y同主族,则Y为Na元素;Z原子的K层电子数比M层电子数少1个,则Z为Al元素;W、E相邻,可形成所有原子最外层8电子稳定结构的E—W—W—E化合物,则W为S元素、E为Cl元素。
A.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依次减小,铝原子的原子半径小于钠原子的原子半径,故A错误;
B.S和Cl为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第一电离能和电负性均成增大趋势,第一电离能:Cl>S,电负性:Cl>S,故B错误;
C.化合物S2Cl2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故C错误;
D.氢氧化铝是两性氢氧化物,能与强酸硫酸溶液反应生成盐和水,也能与强碱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盐和水,故D正确;
故选:D。
8.D
A.水的氢氧键共用电子对,电子式正确,A正确;
B.基态氮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为2s22p3,价层电子排布图正确,B正确;
C.基态S原子序数为16,原子结构示意图正确,C正确;
D.亚铁离子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3d6,D错误;
故选D。
9.B
A.钛的原子序数为22,其电子排布简式为:[Ar]3d24s2,A正确;
B.碳纤维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B错误;
C.塑料瓶加工制成工作服,体现了材料的循环再生理念,节约资源,减少环境污染,C正确;
D.二氯异氰尿酸(C3HCl2N3O3)除了含有C、H元素,还含有Cl、N、O元素,属于烃的衍生物,D正确;
答案选B。
10.C
已知X、Y、Z、M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Z的最简单氢化物与最高正价的氧化物的水化物能发生反应生成盐,则Z为N元素,M的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绝对值之差为4,则M为S元素,4种元素组成的一种分子结构如图,根据共价键数目可推知,则X为H元素,Y为C元素,据此分析解答问题。
A.由上述分析可知,X为H元素,Y为C元素,Z为N元素,则非金属性:N>C>H,A错误;
B.S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而C、N原子核外均有2个电子层,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电子层数相同,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则原子半径:S>C>N,B错误;
C.Y、Z、M的最简单氢化物分别为CH4、NH3、H2S,由于NH3分子间由氢键,因此NH3沸点最大,又相对原子质量H2S>CH4,则范德华力:H2S>CH4,因此沸点:H2S>CH4,则沸点:NH3>H2S>CH4,C正确;
D.C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为H2CO3,H2CO3为弱酸,D错误;
答案选C。
11.B
A.稀有气体He的最外层只有2个电子,该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以s2结束,稀有气体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不一定都是以p6 结束,故A正确;
B.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和同周期ⅤA、ⅥA、ⅦA族阴离子(得电子达饱和)的电子排布相同,还和下一周期ⅠA、ⅡA族阳离子(失去最外层电子)的电子排布相同,故B错误;
C.由于最外层电子达到稳定结构,因此化学性质非常不活泼,故C正确;
D.同周期中第ⅦA元素原子半径最小,则它们的原子半径比同周期ⅦA族元素原子的大,故D正确;
答案选B。
12.D
①同一能层中,p能级能量高于s能级能量,但不同能层中,s能级的能量可能比p能级的能量高,如3s能级的能量高于2p能级的能量,故①错误;
②2px、2py、2pz轨道相互垂直,是同一能级的不同轨道,它们的能量相等,故②正确;
③原子由激发态转化成基态时,以光的形式放出能量,获得的光谱为发射光谱,故③正确;
④s 电子云球对称,p 电子云轴对称,则s 电子的电子云呈球形,p 电子的电子云呈哑铃形,故④正确;
故选:D。
13.(1)洪特规则
(2)5
(3)
A、B、C、为短周期主族元素,D为第四周期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元素形成的物质种类繁多,其形成的一种固体单质工业上常用作切割工具,则A为C元素;B元素原子的核外p电子数比s电子数少1,则B为N元素;C元素基态原子p轨道有两个未成对电子,则C为O元素;D在周期表的第8纵列,则F为Fe元素。
(1)碳元素的原子序数为6,基态碳原子的电子排布图为 ,由图可知,该同学所画的电子排布图的2p轨道违背了洪特规则,故答案为:洪特规则;
(2)基态Fe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3d64s2,基态原子中能量最高的电子是3d轨道上的电子,3d电子云在空间有5个伸展方向,故答案为:5;
(3)B为N元素,电子排布式为;C为O元素,电子排布式为,外围电子轨道表示式为 ;铁元素的原子序数为26,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64s2或[Ar]3d64s2,铁原子失去3个电子形成铁离子,外围电子排布式为3d5。
14. Na与Li同族,Na电子层数多,原子半径大,易失电子 Li、Be、B同周期,核电荷数依次增加。Be为1s22s2全满稳定结构,第一电离能最大。与Li相比,B核电荷数大,原子半径小,较难失去电子,第一电离能较大
I1(Li)>I1(Na),原因是Na与Li同族,Na电子层数多,原子半径大,易失电子,第一电离能小;I1(Be)>I1(B)>I1(Li),原因是:Li、Be、B同周期,核电荷数依次增加。Be为1s22s2全满稳定结构,第一电离能最大。与Li相比,B核电荷数大,原子半径小,较难失去电子,第一电离能较大。
15. Be(OH)2+2OH﹣=BeO22﹣+2H2O NaOH溶液
试题分析:(1)元素周期表中,处于对角线位置的元素具有相似的性质,可推断铍与铝性质相似;
(2)根据对角线位置的元素具有相似的性质,氢氧化铝能与氢氧化钠反应,所以氢氧化铍能和氢氧化钠反应,而Mg(OH)2和氢氧化钠不反应;
解析:根据以上分析,(1)Be(OH)2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Be(OH)2+2OH﹣=BeO22﹣+2H2O.
(2)氢氧化铍能和氢氧化钠反应,而Mg(OH)2和氢氧化钠不反应,BeCl2溶液和MgCl2溶液可用试剂NaOH溶液加以鉴别;
点睛:位于元素周期表左上角和右下角的元素性质相似,如铍与铝性质相似。
16.(1) 500mL容量瓶 酸式
(2)2+5H2C2O4+6H+=2Mn2++10CO2↑+8H2O
(3)当滴入最后半滴高锰酸钾溶液时,溶液颜色由无色变为浅紫红色,且摇动半分钟颜色不褪色,则达到了滴定终点
(4)90.00%
(5)BD
(6)1s22s22p63s23p63d54s2
(7)1
(8)Se>As>Ge>Ga
(1)配制一定体积的溶液,需要用到容量瓶,要配制250mL溶液,则需要250mL的容量瓶。高锰酸钾溶液具有强氧化性,能腐蚀橡胶,所以高锰酸钾溶液应装入酸式滴定管中。
(2)酸性溶液和乙二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高锰酸钾做氧化剂,将乙二酸中的+3价碳氧化为+4价,生成二氧化碳,高锰酸钾本身被还原为+2价,根据电子守恒、电荷守恒和质量守恒配平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5H2C2O4+6H+=2Mn2++10CO2↑+8H2O。
(3)高锰酸钾溶液呈紫红色,该滴定实验不需要额外加指示剂,当滴入最后半滴高锰酸钾溶液时,溶液颜色由无色变为浅紫红色,且摇动半分钟颜色不褪色,则达到了滴定终点。
(4)根据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和所用的高锰酸钾的浓度和体积,可计算出250mL样品溶液中草酸的质量为:×20.00mL×10-3L/mL×××90g/mol=4.500g,则此样品的纯度为×100%=90.00%。
(5)标准液的体积和样品的纯度成正相关。
A.滴定终点读数时俯视读数,标准液体积偏小,则计算出的样品纯度偏低,故A不选;B.滴定管使用前,水洗后未用标准溶液润洗,则所用标准液体积偏大,样品纯度偏高,故B选;C.锥形瓶水洗后未干燥,不影响标准液的体积,对结果无影响,故C不选;D.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气泡,滴定后消失,气泡被当做标准液的体积,读出的标准液体积偏大,计算结果偏高,故D选;故选BD。
(6)Mn的原子序数为25,根据构造原理,其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54s2。
(7)溴位于周期表第四周期第ⅦA族,基态溴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104s24p5,则只有4p能级上有1个未成对电子。
(8)在元素周期表中,介于Mn与Br之间的主族元素有Ga、Ge、As、Se四种,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电负性逐渐增大,则这四种元素电负性由大到小排序为:Se>As>Ge>Ga。
17. 探究同主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试管 胶头滴管 B Br2+2NaI=2NaBr+I2 C 2K+2H2O=2KOH+H2↑ 同主族元素化学性质相似;同主族元素自上而下,元素原子失电子能力增强,得电子能力减弱
(1) 依据某同学做同主族元素性质相似性、递变性实验,结合实验为对比相同条件下,金属钠和金属钾与水反应的过程和实验现象以及卤素元素之间的实验过程和现象,可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同主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故答案为:探究同主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2) ② 根据实验方案,实验仪器除了镊子、小刀、玻璃片外,还需要胶头滴管滴加溶液,试管盛放溶液,故答案为:试管;胶头滴管;
(3) ③将溴水滴加到NaI溶液中,振荡后再加入适量 CCl4,振荡,静置,溶液分层,上层无色,下层紫红色,实验现象为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Br2+2NaI=2NaBr+I2;答案为:B;Br2+2NaI=2NaBr+I2;
④将一小块金属钾放入冷水中,钾浮在水面上,熔成小球,不定向移动,并伴有轻微的爆炸声,很快消失,实验现象为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2H2O=2KOH+H2↑;答案为:C;2K+2H2O=2KOH+H2↑;
(4) 钠和钾都与水反应,但反应剧烈程度不同,钾比钠活泼;氯、溴、碘属于同主族元素,根据实验的反应和现象可知,氯气置换出溴单质,溴单质可以置换出碘单质,说明氧化性:Cl2>Br2>I2,证明同主族元素化学性质虽然相似,但存在不同。且从上到下,元素失电子能力增强,得电子能力减弱。故答案为:同主族元素化学性质相似;同主族元素自上而下,元素原子失电子能力增强,得电子能力减弱。
18.(1)Z、n、A的值分别为13、3、27
(2)
(1)离子的物质的量为0.1mol,质子的物质的量为1.3mol,中子的物质的量为1.4mol,所以每个离子中的质子数为1.3/0.1=13,每个离子中的中子数为1.4/0.1=14,所以质子数Z为13,质量数A为13+14=27,离子的电荷数为0.3/0.1=3,所以n为3;
(2)该金属为铝,铝和氢氧化钠和水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氢气,。
19.3:1
电解水的方程式为2H2O2H2↑+O2↑,由方程式知,氢气和氧气的体积之比为2:1,33.6L混合气体气体的物质的量是n=33.6L÷22.4L/mol=1.5mol,其中氢气的体积为22.4L,氢气的物质的量为1mol;氧气的体积为11.2L,氧气的物质的量是0.5mol,氧气的质量m(O2)=(11.2L÷22.4L/mol)×32g/mol=16g;氢气的质量为2.5g,所以氢气的平均摩尔质量=2.5g÷1mol=2.5g/mol,普通氢和重氢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2.5):(2.5-2)=1.5:0.5=3:1,普通氢和重氢都是双原子分子,所以普通氢和重氢的原子个数之比为3:1。
20. 3Cu+8H++2NO===3Cu2++2NO↑+4H2O O2、SO2、CO2 5O2+3FeS3SO2+Fe3O4 Pb-2e-+SO=== PbSO4 5.1
分析:X、Y、Z、M、Q、R是6种短周期元素,图表中数据分析,原子半径大小可知X、Y、Z为同周期元素,且为第三周期元素,结合化合价判断分别为:Mg、Al、S,M、Q为第二周期元素,结合化合价判断分别为:N、C,R为H元素,结合元素周期律、物质的性质和问题分析解答。
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可知X、Y、Z、M、Q、R分别为:Mg、Al、S、N、C、H,则
(1)元素M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稀溶液是稀硝酸,具有强氧化性,能与铜反应生成硝酸铜、NO和水,则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Cu+8H++2NO3-=3Cu2++2NO↑+4H2O。
(2)①该装置中C、S在A装置中被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硫,还有部分氧气剩余,所以气体a的成分是SO2、CO2、O2;
②若钢样中S以FeS形式存在,在装置A中反应生成SO2和稳定的黑色氧化物,应该是四氧化三铁,Fe元素化合价由+2价变为+3价,-2价的S被氧化为+4价,结合电子得失守恒可知反应方程式为5O2+3FeS3SO2+Fe3O4;
(3)a电极是铅,b电极表面涂有二氧化铅,则a电极是负极,电解质溶液是硫酸,则在a电极上发生的反应可表示为Pb-2e-+SO42-=PbSO4。总反应式为Pb+PbO2+2H2SO4=2PbSO4+2H2O,若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a极消耗0.05 mol Pb,则消耗0.1mol硫酸。反应前硫酸的物质的量是,所以硫酸溶液的浓度变为(5.2mol-0.1mol)÷1L=5.1mol/L。
点睛:本题考查了位置、结构与性质关系的综合应用,题目难度中等,试题涉及元素推断、离子方程式的书写、铅酸电池等知识,试题知识点较多、综合性较强。易错点是铅蓄电池的有关计算,注意铅蓄电池放电时负极和正极均要消耗硫酸,要根据总反应式计算,不能根据负极反应式判断。
21.(1) 第二 ⅣA
(2) Na HNO3
(3)
(4)BeO+2OH-=BeO+H2O
根据图示,短周期元素随着原子序数递增、原子半径及对应最高正化合价或最低负化合价的变化可知,a是H元素、b是C元素、c是N元素、d是O元素、e是Na元素、f是Al元素、g可能是Si、P或S元素、h是Cl元素,据此答题。
(1)b是C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二周期ⅣA族;
(2)元素的金属性同周期从左往右减小,同主族从上往下增大,8种元素中金属性最强的是Na;b和c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分别是H2CO3和HNO3,HNO3是强酸,H2CO3是弱酸,故酸性较强的是HNO3;
(3)氮原子最外层5个电子,氯原子最外层7个电子,三氯化氮中氮和氯原子都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NCl3的电子式为;
(4)根据元素周期表的“对角线规则”,Be及其化合物与Al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相似,依据氧化铝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水可得BeO+2OH-=BeO+H2O。
22. D:氧、E:氯 HClO4 2CO2+2Na2O2=2Na2CO3+O2 E
在短周期元素中,D与A、B、C均能形成原子个数比为1∶1与1∶2的两类化合物X、Y,可以推出D为O,A、B、C为H、C、N、Na,但是还不能确定A、B、C所代表的元素;E的某种含氧酸或含氧酸盐在一定条件下可分解生成D的单质(O2),则E为Cl,对应的含氧酸为HClO,对应的含氧酸盐为KClO3,O能与H、C、N、Na、Li形成原子个数比为和的两类化合物,故X、Y是、、CO、、NO、、、、、中的2种。
(1)经分析,D为氧,E为氯;原子间通过共用一对电子而形成的单质为Cl2,其电子式为:;E(Cl)的含氧酸中,酸性最强的是HClO4;
(2)C、D(O)可形成离子化合物,则C为Na,它们形成的化合物X、Y中,其中一种物质中含有两类化学键,则该物质为Na2O2,另外一种物质为Na2O,其形成过程用电子式可表示为:;
(3)X+Y→Z+D2,且X、Y中各原子(离子)最外层上均有8个电子,则符合条件的X、Y为CO2和Na2O2,则Z为Na2CO3,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O2+2Na2O2=2Na2CO3+O2;
(4)D为O,A、B、C为H、C、N、Na,若A均能与B、D形成具有10个电子的微粒,可能为CH4、NH3、、H3O+等,但B不可能是氟元素,不可能形成HF,故答案选E。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第四章化学反应与电能测试卷(含解析)高二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下一篇:第四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单元测试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