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总复习《物质的化学变化》专项试卷(答案)

中考化学总复习《物质的化学变化》专项试题
一、单选题
1.下列现象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活性炭吸附水中的色素 B.干冰升华
C.白色球鞋变黄 D.酒精挥发
2.生活中有太多的变化,下列“变”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树根“变”根雕 B.葡萄“变”美酒
C.玉石“变”印章 D.玩具机器人“变”形
3.一种新型催化剂可用于去除装修残留的甲醛(CH2O),该反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会改变
B.甲醛分子由碳原子和水分子构成
C.反应生成的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1
D.甲醛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16
4.下列资源的利用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蜡烛受热熔化 B.粮食酿酒 C.风力发电 D.空气液化
5.下列我国古代发明或技术中,主要原理不是化学变化的是
A.炭黑制墨 B.粮食酿酒 C.湿法冶金 D.燃放烟火
6.推理是一种重要的研究和学习方法,但推理必须料学、严谨,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镁条可以在空气中燃烧,故铁丝也可以在空气中燃烧
B.金属铝和金都耐腐蚀,是因为金属铝和金化学性质都不活泼
C.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故同种原子只能构成一种分子
D.含氢元素的物质燃烧会生成水,故燃烧能生成水的物质一定含有氢元素
7.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B.检验氢气纯度
C.比较合金和纯金属的硬度 D.过滤
8.金属钛是制造眼镜架的常用材料。下面是冶炼钛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反应:4Na+TiCl4=Ti+4NaCl,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以上都不是
9.下列应用和相应的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及基本反应类型都正确的是
A.干粉灭火器的反应原理: 复分解反应
B.制取氯化钾: 复分解反应
C.用胃舒乳[Mg(OH)2]治疗胃酸过多: 复分解反应
D.溶洞的形成: 化合反应
10.下列关于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都要用到催化剂 B.高锰酸钾中含有氧气,加热即可放出
C.实验室制取氧气发生的都是分解反应
D.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得氧气的质量与二氧化锰的质量有关
11.化学反应前后,可能发生变化的是
A.元素的种类 B.原子的种类 C.分子的数目 D.物质总质量
12.下列实验装置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A.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B.探究水的组成
C.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D.验证活动性顺序:铁>铜>银
13.自来水厂有一种新型的消毒剂ClO2,其工业生产原理是:
2NaClO3 + xHCl = 2ClO2↑ + Cl2↑ + 2NaCl + 2H2O,据此可推断x的值为
A.2 B.3 C.4 D.5
14.下列有关质量守恒定律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水结冰前后质量不变,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B.可以利用碳酸钠和盐酸的反应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C.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是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6g硫和10g氧气充分反应生成16g二氧化硫
1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有
①用湿润的pH试纸测定酸性土壤的pH值;所测pH数值偏低。
②实验室用6%的氯化钠溶液配制3%的氯化钠溶液:量取6%的氯化钠溶液时俯视读数,若其他操作均正确,则所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于3%
③用托盘天平称量固体物质时,把固体物质放在右盘,砝码放在左盘,称得固体物质的质量为10.85g,如果按正确的方法称量,固体的实际质量是9.2g
④1g金属a和1g金属b分别与足量酸充分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比等于金属a和金属b的相对原子质量之比
⑤一定质量的某有机物充分燃烧,消耗48g氧气,生成44g二氧化碳和27g水,说明该有机物的组成中不含氧元素
A.2种 B.3种 C.4种 D.5种
16.下面四个图像的变化趋势,分别对应四种操作过程,其中正确的是
A. B.
C. D.
A. 等质量的铁片、铝片分别与足量且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反应
B. FeCl3催化H2O2溶液的分解
C. 向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纯碱溶液至过量
D. 一定质量的碳和氧化铜在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
17.下列物质的用途,一定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金具有黄色金属光泽——制作饰品
B.天然气可以燃烧 ——用来做饭
C.铁具有导热性——制作铁锅
D.干冰升华吸收大量的热——作制冷剂
18.“雷雨发庄稼”是江西民间流行的谚语,即空气中的氮气在雷雨天会通过雷电转化为氮肥,便于植物吸收,其中涉及的一步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参加反应的分子个数比为3:2
B.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C.反应前后两种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了变化
D.反应前后分子的数目没有发生变化
19.下列应用符号表达式符合题意且书写及基本反应类型均正确的是
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Fe+O2Fe4O3 化合反应
B.拉瓦锡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C+O2CO2 氧化反应
C.硫燃烧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S+O2SO2 化合反应
D.氧化汞受热分解HgOHg+O2 分解反应
20.下列说法合理的有:
①催化剂只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②生物细胞中和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钙
③塑料、羊毛、蚕丝、合成橡胶是常见的合成材料
④可用甲醛水溶液(福尔马林)浸泡标本,使标本能长期保存
⑤如图向一定量氯化钙和盐酸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碳酸钠溶液的变化过程,若x表示碳酸钠溶液的质量,则y可表示气体的体积或混合溶液的pH变化情况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21.镁在空气中燃烧发生如下两个反应:,,已知12g镁在纯氧中燃烧得到20g产物,则12g镁在空气中完全燃烧所得产物的质量
A.大于20g B.小于20g
C.等于20g D.大于、小于或等于20g
22.相等质量的氯化钠、氯化钾、氯化钙,分别与质量相等、质量分数也相等的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沉淀质量(用各物质化学式表示)的大小关系有以下几种猜测,不正确的是
A.NaCl= KCl= CaCl2 B.CaCl2=NaCl>KCl
C.CaCl2>NaCl=KCl D.CaCl2>NaCl>KCl
23.下列有关实验方案设计不合理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鉴别N2和O2 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
B 鉴别酒精和食醋 闻气味
C 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O2 将气体通过灼热的铜网
D 除去KCl固体中混有的少量KClO3 加少量二氧化锰,加热
A.A B.B C.C D.D
24.宏观辨识和微观探析是化学核心素养之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分子与原子的种类均未发生改变
B.参加反应的和的微粒个数比是4:3
C.反应涉及到的物质中,是由原子构成的单质,只有属于氧化物
D.该反应生成的单质和化合物的质量比是3:20
25.如图表示两种气体发生的化学反应,其中相同的球代表同种原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 B.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C.生成物是混合物 D.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再分
二、非选择题
26.请从氮气、氢气、干冰、氯化钠和硫酸钠中选择适当的物质用化学式填空。
(1)可充入食品包装袋中用以防腐的气体是______。
(2)可用作制氯气的原料是______。
27.燃油汽车尾气排放已成为主要的大气污染源,它会造成酸雨、温室效应和臭氧空洞等环境问题,汽车尾气的控制和治理已成为当务之急。
(1)汽车尾气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会导致______。
(2)汽车尾气催化转化器可降低气体污染物排放,下图是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①丁是一种单质,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
②该反应中组成元素相同的物质是甲和丙,它们化学性质不同的微观原因是______。
28.如图中四种物质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代表相互间能发生反应,根据信息提示完成以下问题:
(1)反应①为高炉炼铁的基本原理,反应前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有气体元素符号)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
(2)反应②生成物的一种常见用途为_______________。
(3)a.若X为密度最小的气体,则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b.若X为黑色固体单质,则反应④属于_______________(填基本反应类型)反应。
29.现欲探究一固体物质A的成分,已知其中可能含有FeCl3、CuCl2、NaCl、Ba(NO3)2中的一种或多种。按如图所示进行实验,出现的现象如图中所述(设过程中所有发生的反应都恰好完全反应)。
(1)白色沉淀B的化学式为_______,白色沉淀F的化学式为_______。
(2)溶液C中肯定存在的酸根离子是_______(写离子符号)。
(3)固体物质A中一定存在的物质是_______(写化学式)。
(4)写出过程②中生成蓝色沉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30.空气是宝贵的自然资源,如图是以空气等为原料合成尿素[CO(NH2)2]的流程。
(1)X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则“转化”过程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填写基本反应类型)。
(2)在“燃烧”过程中,氧元素的化合价的变化是:由____价→____价。
(3)在“合成”环节发生的化学反应为:1CO2+______NH3=______CO(NH2)2+1H2O(将化学方程式补全)
31.柯柯从老家带了一桶山泉水,利用学校实验室仪器做了以下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使用明矾的作用是除去河水中的______。
(2)操作①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
(3)操作③的过程主要发生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4)想要知道最后获得的水为硬水还是软水,应该借助______来检验。
32.某工厂的金属废料中含有铜、铁、金等金属单质,为回收铜和金并得到氧化铁,有关人员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工艺流程。
(1)反应①在反应前需将废料进行粉碎,其目的是_________。
(2)固体A在空气中灼烧后再与稀硫酸进行反应,固体A在空气中灼烧的目的是_________。
(3)操作1和操作2均为同一操作,用到的玻璃仪器有_________。
(4)反应②中加入的X是___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
33.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请根据下图所示实验回答问题:
(1)上述实验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_______(填字母)。
(2)A中盛放木炭的仪器名称是_______;B中硬质玻璃管内实验现象为_______;B中硬质玻璃管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4.实验室制取气体的部分装置如图所示,请回答问题:
(1)写出标注仪器的名称:①______。
(2)若要用纯净物制取干燥的氧气,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应该选择的装置组合为______(选填A~E);
(3)若用图G所示装置进行铁丝燃烧的实验,该装置不足之处是______;装置改进后进行实验,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
(4)甲烷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实验室常用醋酸钠和碱石灰两种固体混合物加热制得甲烷气体。制取甲烷的发生装置可选用______(填字母),若用F装置收集,应从图中的______(选填a或b)进气。
35.宏宏同学发现上个月做实验用的氢氧化钠溶液忘记了盖瓶盖。对于该溶液是否变质,宏宏邀约几个喜欢探究的同学对此进行了探究。请你一起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1)【提出问题1】该溶液是否变质?
【实验探究1】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解释与结论
取少量该溶液放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稀盐酸 有_____产生 说明该溶液已变质。变质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提出问题2】该溶液变质程度怎样?
【提出猜想】
猜想一:已完全变质,该溶液中溶质只含Na2CO3
猜想二:部分变质,该溶液中溶质含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阅资料】氯化钡溶液呈中性。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先取少量该溶液放于试管中,加入过量氯化钡溶液 有_______生成 猜想______成立
静置,取上层清液于另一支试管中,加入2﹣3滴酚酞溶液 上层清液变红
【实验探究2】
【反思交流】
在【实验探究2】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的目的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
(3)【提出问题3】 怎样提纯该样品得到纯净的氢氧化钠固体。
【实验探究3】
为得到纯净的氢氧化钠固体,取10g样品溶液并设计了如图实验方案。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若称量得1g固体,则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
②根据实验流程可知,最终所得氢氧化钠固体质量______变质后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36.在学习金属时,同学们了解到镁能与铝、锌等组成很有工业价值的实用合金,在航天航空、交通运输、国防军工、光学仪器、家用电器等领域有广泛用途,于是项目小组的同学对镁开展了探究活动。
任务一:认识镁
用砂纸打磨镁条并观察,可知金属镁具有的物理性质是 。镁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第12位。如图是镁的粒子结构示意图。请你根据图中信息判断,该粒子表示的是_______(填化学符号)。
任务二:分析镁在空气中的变化
同学们将打磨过的光亮镁条放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颜色逐渐变暗。查阅资料后了解到,常温下,镁在空气中会发生氧化,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任务三:探究镁、铜、铁的金属活动性顺序
为了探究镁、铜、铁的金属活动性顺序,同学们进行了如下实验。
【进行实验】
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分析与结论
① 有少量气泡产生,铁片逐渐溶解,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 对比实验①②,可知金属活动性顺序:Mg>Fe;根据实验③可知金属活动性顺序:_______
② _______
③ 铁片上有红色固体析出,溶液由蓝色变成浅绿色
【反思与评价】
(1)实验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2)小红认为通过实验①②,不能比较Mg和Fe的金属活动性顺序,原因是_______。
(3)如果只用三种实验药品来验证镁、铜、铁的金属活动性顺序,可以选择_______。
(4)小明提出,实验结束后试管中的金属可以回收再利用,这样做的意义是_______。
37.24.5g 氯酸钾(KClO3)在 5g 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并加热的条件下较快的分解生成氯化钾(KCl)和氧气。
(1)试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2)此过程产生 4.8g 氧气,求分解氯酸钾质量是多少?同时生成了多少氯化钾?(写计算过程)
38.某小组同学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请分析并计算:
(1)反应前后MnO2的质量和_______不变。
(2)计算反应前过氧化氢溶液中所含过氧化氢的质量。
39.现有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加热至完全反应,反应过程中固体质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请计算:
(1)生成氧气 g。
(2)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分数。
40.取一定量碱式碳酸铜[Cu2(OH)2CO3]粉末放入烧杯中,加入稀硫酸至恰好完全反应(假设气体全部扩散),测得实验过程中烧杯及烧杯内物质的质量随时间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反应原理:Cu2(OH)2CO3+2H2SO4=2CuSO4+CO2↑+3H2O]
请计算:
(1)生成的二氧化碳质量为_______g。
(2)参加反应的硫酸质量。
参考答案
1.C
2.B
3.C
4.B
5.A
6.D
7.A
8.C
9.D
10.C
11.C
12.C
13.C
14.B
15.C
16.C
17.B
18.A
19.C
20.A
21.B
22.C
23.D
24.D
25.C
26. N2 NaCl
27.(1)温室效应(全球气候变暖)
(2)
分子的构成不同
28.(1) 铁##Fe C
(2)灭火等
(3) 置换
29.(1) BaSO4 AgCl
(2)、##、
(3)、Ba(NO3)2##Ba(NO3)2、CuCl2
(4)CuCl2+2NaOH=Cu(OH)2↓+2NaCl
30.(1)化合反应
(2) 0 -2
(3) 2 1
31.(1)悬浮固体 (2)引流 (3)物理 (4)肥皂水
32.(1)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快、更充分
(2)使铜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
(3)烧杯、漏斗、玻璃棒
(4) 铁
33.(1)A
(2) 燃烧匙 红棕色粉末逐渐变为黑色
34.(1)水槽
(2) AD
(3) 集气瓶中没有放水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
(4) AC##AE a
35. 气泡 NaOH、Na2CO3 白色沉淀 二 将碳酸钠完全除去 10.6% 大于
36. 银白色(答案合理即可) Mg2+ Fe>Cu
有大量气泡产生,镁粉很快溶解 实验①②中金属的形状、大小不同(答案合理即可) Mg、Cu、FeSO4溶液(答案合理即可) 节约金属资源(答案合理即可)
37.(1)
(2)解:设需分解氯酸钾质量为x,生成氯化钾质量为y
答:需分解氯酸钾 12.25g ,同时生成氯化钾 7.45g
38.(1)化学性质
(2)解:生成氧气的质量是
设反应前过氧化氢溶液中所含过氧化氢的质量为
答:反应前过氧化氢溶液中所含过氧化氢的质量是3.4g。
39.(1)9.6
(2)解:设氯酸钾的质量为x。
x=24.5g
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分数为:
答: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分数为98%。
40.(1)2.2
(2)设参加反应的硫酸质量为x,则
x=9.8g
答:参加反应的硫酸质量为9.8g。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中考化学总复习《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专项试题(答案)

下一篇:第三章有机合成及其应用合成高分子化合物单元测试(答案)高二下学期化学鲁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