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溶液单元自测题( 含解析)-2022-2023九年级化学科粤版下册

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七章 溶液 单元自测题
一、单选题
1.溶液与人们的生活、生产息息相关,下列物质不属于溶液的是(  )
A.生理盐水 B.碳酸饮料
C.冰、水混合物 D.碘酒
2.一杯10℃的硝酸钾溶液,能证明它是饱和溶液的方法是(  )
A.蒸发5g水有固体溶质析出 B.加入少许硝酸钾晶体不溶
C.把溶液降温至0℃有固体溶质析出 D.上述三种方法都行
3.关于100g10%的硝酸钾溶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100g水中溶有10g硝酸钾
B.溶液中硝酸钾与水的质量比为1:10
C.将硝酸钾和水按9:1的质量比配成的溶液
D.将10g硝酸钾溶于90g水中,可制得该溶液
4.过滤时,玻璃棒引流液体,末端要(  )
A.指向漏斗中心 B.悬空
C.紧靠一层滤纸的一边 D.紧靠三层滤纸的一边
5.水是生产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质。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洗涤剂清洗餐具油污是溶解现象
B.酒精灯失火,应立即用水扑灭
C.硬水煮沸后就变成软水了
D.水汽化时体积增大是因水分子间的间隔增大
6.20℃时,某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水溶液,经历如下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甲是饱和溶液
B.20℃时,该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是20g
C.溶液乙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溶液丙的溶质质量分数
D.溶液丙若蒸发10g水,析出晶体一定等于4g
7.下列涉及学科观点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微粒观: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B.转化观:升高温度可以将不饱和硝酸钾溶液转变为饱和
C.守恒观:10mL质量分数40%的硫酸,加10mL水后质量分数变为20%
D.结构观: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分子不同,其化学性质不同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某种溶液可以是稀溶液,但同时不可能是饱和溶液
B.不改变溶液的量,饱和溶液不可能变成不饱和溶液
C.浓溶液中溶解的溶质多,这时的溶液肯定是饱和溶液
D.室温下固体溶质共存的溶液是该物质的饱和溶液
9.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的溶解度一定大于乙的溶解度
B.t2℃时,在100g甲的饱和溶液中含有50g甲物质
C.t1℃时,甲和乙两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D.t1℃时,甲和乙各30g分别加入100g水中,均形成饱和溶液
10.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从中获取的信息正确的是(  )
A.升高温度可使丙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B.t2℃乙、丙两种溶液所含溶质的质量一定不同
C.t1℃甲、丙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均为16.7%
D.t2℃甲、乙、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顺序为乙>甲=丙
11.如图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闻气体气味 B.点燃酒精灯
C.蒸发溶液 D.过滤
12.在家中饲养一缸金鱼,不仅可为家居添上生气,茶余饭后还便于观赏,更有松弛神经之效。下列关于养鱼的化学知识错误的是(  )
A.氧气难溶于水,因此鱼缸中常装有循环水泵
B.鱼池中安装水泵,把水喷向空中,其原理是增大空气与水的接触面积
C.水草能使鱼缸更富观赏性,同时增加了鱼缸中二氧化碳的微循环
D.鱼缸里的净化槽中放有蓬松棉,可以滤去鱼缸中大颗粒难溶性杂质
二、科普阅读题
13.神奇的无水再生纸系统
在第三届进博会上,一套全球首创的无水再生纸亮相系统,引得不少人驻足,将一张废纸放入造纸机,五秒钟就出来一张崭新的再生纸。
传统造纸工艺是将原料在碱性溶液中脱胶切割得到纸浆,再经过捞纸器捞浆得到湿纸,晒干即可得到纸张。无水再生纸系统采用全球首创干纤维技术,无需用水,仅需三步:纤维分离、强化粘合和按压成型。该系统使用的是高分子机能色料仓,这些色料在再生纸生产过程中起粘合调色作用。经过以上步骤就可以将办公室废纸变为可再次利用的新纸,并定制出厚薄、形状、颜色和尺寸不同的纸张,且输出的再生纸,遇水不褪色。同时,该设备还能够通过纤维分离将纸张彻底粉碎,清除纸张上的墨水和碳粉,并将纸彻底纤维化。与传统造纸方式不同,纸张在生产过程中无需消耗水资源,同时没有废水和污染物的排出,整个过程非常节能环保。
该系统一年可节约7500吨以上的水资源,回收再生的纸张相当于少砍伐84棵大树,减少3.8吨二氧化碳排放,此系统还具有优秀的保密性,彻底杜绝文件相关信息因外部接触环节所导致的泄漏风险,确保信息安全。
阅读文本,回答相关问题:
(1)废旧的纸张属于   垃圾,使用该系统有利于控制   的加剧。
(2)利用无水再生系统将办公室废纸经过   个步骤变为再生纸,碎纸过程发生的是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3)经过分离处理后的再生纸遇水不褪色,可得出再生纸上的色料的性质是   
(4)无水再生纸系统与传统造纸方式不同的是   (答一点)。传统造纸工艺流程中“捞纸器捞浆得到湿纸”的操作原理相当于实验操作中的   
三、综合题
14.如图是 a、b、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a 与 c 的溶解度曲线相交 于 P 点.据图回答:
(1)P 点的含义是   .
(2)t2℃ 时 30g a 物质加入到 50g 水中不断搅拌能形成   g 溶液
(3)t2℃ 时 a、b、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是   (填写物质序号).
(4)将 t1℃ 时 a、b、c 三种物质溶液的温度升高到t2℃ 时,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   (填写下列选项序号).
Ac>a=b Ba=b>c Ca>b>c Db>a>c E无法判断
四、实验探究题
15.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氯化钠溶液常按以下操作顺序进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计算配制 100g 溶质质量分数为 5%的氯化钠溶液所需:氯化钠   g,水   g。
(2)用托盘天平称量所需的氯化钠时,发现托盘天平的指针偏向右盘,应____。
A.增加适量氯化钠固体 B.调节游码
C.减少砝码 D.减少适量氯化钠固体
(3)在配制过程中,会导致溶液浓度偏小的原因____(填字母)
A.配置好的氯化钠溶液倒入细口瓶时,有少许洒出
B.量水的体积时,俯视量筒
C.称量的氯化钠中含有少量杂质
D.用来配置溶液的烧杯中残留少量水
五、计算题
16.实验室常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现取15g 含碳酸钙的大理石于烧杯中,缓慢加入稀盐酸(大理石中的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稀盐酸反应),剩余固体质量与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求:
(1)15g大理石中碳酸钙的质量
(2)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解析】【解答】A.生理盐水属于溶液,溶质是氯化钠,溶剂是水。A不符合题意。
B.碳酸饮料属于溶液,含有多种溶质,溶剂是水。B不符合题意。
C.冰水混合物是纯净物,不符合溶液是混合物的特点。C符合题意。
D.碘酒为溶液,溶质是碘,溶剂是酒精。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抓住溶液的三个特性:均一、稳定、混合物,符合这三个特性的才是溶液。
2.【答案】B
【解析】【解答】A、蒸发5g水有固体溶质析出,只能说明蒸发后的溶液是饱和溶液,原溶液可能是接近饱和的溶液,不符合题意;
B、加入少许硝酸钾晶体不溶,说明原溶液是饱和溶液,符合题意;
C、把溶液降温至0 ℃有固体溶质析出,只能说明降温后的溶液是饱和溶液,原溶液可能是饱和的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不符合题意;
D、AC不可行,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本题考查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鉴别。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再加入少量该溶质看是否能溶解。
3.【答案】D
【解析】【解答】 100g10%的硝酸钾溶液,溶质质量=100g×10%=10g,溶剂质量=100g-10g=90g.
A.应为90g水中溶有10g硝酸钾。A错误。
B.溶液中硝酸钾与水的质量比为10g:90g=1:9。B错误。
C.将硝酸钾和水按1:9配成的溶液。C错误。
D.100g10%的硝酸钾溶液,硝酸钾的质量为10g,水的质量为90g。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要先根据溶液质量和溶质质量分数计算出该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和溶剂质量,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再计算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再根据选项计算对应比例。
4.【答案】D
【解析】【解答】过滤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三靠为烧杯紧靠玻璃棒,玻璃棒紧靠三层滤纸,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
故答案为:D
【分析】要将过滤操作中的“一贴二低三靠”背熟:一贴是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二低是滤纸低于漏斗边缘,液体低于滤纸边缘,三靠为烧杯紧靠玻璃棒,玻璃棒紧靠三层滤纸,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
5.【答案】D
【解析】【解答】A. 洗涤剂清洗餐具油污是乳化现象,不符合题意;
B. 酒精为液体,酒精灯失火,不能用水扑灭,可用沙土或湿抹布盖灭 ,不符合题意;
C. 硬水煮沸后可除去部分钙、镁离子,可能变成软水 ,不符合题意;
D. 水汽化时体积增大是因水分子间的间隔增大 ,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分析;
B、根据酒精失火要采用隔离氧气灭火原理分析;
C、根据煮沸可软化硬水分析;
D、根据物态变化是分子间隔发生变化分析。
6.【答案】D
【解析】【解答】A.溶液甲恒温蒸发10g水,析出2g晶体,得到溶液乙。溶液乙一定是饱和溶液。再恒温蒸发10g水,析出4g晶体,说明在该温度下10g水最多溶解4g晶体。而溶液甲蒸发10g水只析出2g晶体,说明溶液甲是不饱和溶液。A错误。
B.在20℃时,10g水最多溶解4g固体知,则100g水最多溶解40g固体。则 20℃时,该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是40g。B错误。
C.溶液乙和溶液丙均为20℃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同。C错误。
D.因为溶液丙已经是饱和溶液,蒸发10g水,这10g水中溶解了4g固体,故会析出4g晶体。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在做涉及溶解度的题目时,有些结论要善于运用,如在同一温度下,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和溶液质量无关。
7.【答案】D
【解析】【解答】A.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A错误。
B.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若想将不饱和的硝酸钾溶液转变成饱和,应该降低温度。B错误。
C. 10mL质量分数40%的硫酸,加10mL水后溶液质量没有变为原来的2倍,溶液质量变为原溶液质量的1至2倍之间,质量分数变为20%至40%之间。C错误。
D.一氧化碳由一氧化碳分子构成,二氧化碳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分子不同,化学性质不同。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转化的三种方法:改变温度,改变溶质质量,改变溶剂质量。
8.【答案】D
【解析】【解答】A. 某种溶液可以是稀溶液,但同时也可能是饱和溶液,比如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浓度比较小,故错误,不符合题意;
B. 根据溶液具有均一性、稳定性,改变溶液的量,饱和溶液也不可能变成不饱和溶液,故错误,不符合题意;
C. 浓溶液中溶解的溶质多,这时的溶液也可能是饱和溶液,故错误,不符合题意;
D. 室温下固体溶质共存的溶液是该物质的饱和溶液,故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物质的溶解度,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分析。
B、根据溶液具有均一性、稳定性分析。
C、根据物质的溶解度,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分析。
D、根据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概念分析。
9.【答案】D
【解析】【解答】A、溶解度比较,应指明温度,否则无法比较,不符合题意;
B、t2℃时,甲的溶解度为50g,该温度下, 100g甲的饱和溶液中含有溶质质量为:,不符合题意;
C、t1℃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故该温度下,甲和乙两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溶液状态未知,无法比较,不符合题意;
D、t1℃时,甲和乙的溶解度均为30g,该温度下,甲和乙各30g分别加入100g水中,均恰好饱和,故均形成饱和溶液,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比较溶解度时应明确温度;
B.t2℃时,甲的溶解度为50g;
C.溶液是否饱和未知,不能计算和比较溶质的质量分数;
D.t1℃时,甲和乙的溶解度均为30g。
10.【答案】C
【解析】【解答】A.从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故丙的饱和溶液升高温度仍为饱和溶液。A错误。
B. t2℃乙、丙 的溶解度不同,但可以形成所含溶质质量相同的溶液。B错误。
C.t1℃时丙的溶解度为20g,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C正确。
D. t2℃甲、乙、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顺序为乙>甲>丙,降温只是使丙的溶解度增大,但是溶解的溶质质量并不会增多。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比较某一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变温到另一温度,比较变温后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能只根据溶解度的大小进行判断,要结合初始溶质质量,若溶解度增大,溶质质量不变,若溶解度减小,溶质质量减小。
11.【答案】C
【解析】【解答】A、闻气体气味时,应用手轻轻扇动,使极少量气体飘入鼻孔,该选项操作不符合题意;
B、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另一只酒精灯,以防发生火灾,该选项操作不符合题意;
C、进行蒸发操作时,用玻璃棒搅拌加速蒸发,待出现大量固体时停止蒸发,用蒸发皿余热蒸干剩余液体,该选项操作符合题意;
D、过滤时,应用玻璃棒引流,以防液体洒落,该选项操作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闻气体的气味时,应用手在瓶口轻轻的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子中;
B.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盏酒精灯;
D.过滤时需要用玻璃棒引流。
12.【答案】A
【解析】【解答】A、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有一定限度,鱼缸中装有循环水泵,其目的是使水流动,增大水与氧气的接触机会,可以少量增加水的溶氧量,同时能过滤水中的杂质,说法符合题意;
B、用水泵把水喷向空中,可以增大空气与水的接触面积,增加养鱼池中氧气的溶解量,说法不符合题意;
C、金鱼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水中的氧,而新鲜的水草除了能进行呼吸作用外,还能进行光合作用释放出氧气,因此在鱼缸里放一些新鲜水草,能使鱼缸更富观赏性,同时增加了鱼缸中二氧化碳的微循环,说法不符合题意;
D、鱼缸里的净化槽中放有蓬松棉,可以滤去鱼缸中大颗粒难溶性杂质,说法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氧气不易溶于水分析;
B、根据增大空气与水的接触面积,增加养鱼池中氧气的溶解量分析;
C、根据水草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分析;
D、根据蓬松棉可以滤去鱼缸中大颗粒难溶性杂质分析。
13.【答案】(1)可回收;温室效应或全球气候变暖
(2)三或3;物理
(3)不溶于水
(4)无需消耗水资源(合理即可);过滤
【解析】【解答】(1)废旧的纸张可以循环利用,属于可回收垃圾;使用该系统可以减小树木的砍伐,有利于控制温室效应(或全球气候变暖)的加剧,故填:可回收;温室效应(或全球气候变暖);
(2)由题文可知:利用无水再生系统将办公室废纸经过三个步骤变为再生纸;碎纸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填:三(或3);物理;
(3)经过分离处理后的再生纸遇水不褪色,可得出再生纸上的色料不溶于水,故填:不溶于水;
(4)由题文可知:无水再生纸系统与传统造纸方式不同的是纸张在生产过程中无需消耗水资源,同时没有废水和污染物的排出,整个过程非常节能环保;“捞纸器捞浆得到湿纸”过程实现了。液分离,相当于过滤操作,故填:无需消耗水资源(合理即可);过滤。
【分析】(1)根据可回收垃圾的特点分析;
(2)根据有无新物质产生判断是否发生化学变化;
(3)根据物质的溶解性解答;
(4)过滤:固液分离。
14.【答案】(1)在t1℃时ac溶解度相等,为20g
(2)75
(3)cba
(4)E
【解析】【解答】(1)P点为a、c的交点,则P点的含义是 在t1℃时ac溶解度相等,为20g 。
(2) t2℃ , a 物质的溶解度为50g,故在 t2℃ 100g水中最多溶解a物质50g,则在50g水中最多溶解a物质25g。将30g a物质放入50g水中,溶解25g a物质,则溶质质量为25g,溶剂质量为50g,溶液质量为75g。
(3)由溶解度曲线图可以看出, t2℃ 时 a、b、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是cba 。
(4)因题干中并没有说是 t1℃ 时 a、b、c 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 ,故无法判断初始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也就没有办法比较变温后的溶质质量分数。
【分析】将某质量的固体放入一定量的水中,所得溶液质量不一定是固体的质量加水的质量,要判断在该温度下水是否能够完全溶解这些固体,如果不能完全溶解,则所得溶液的质量小于固体的质量加水的质量。
15.【答案】(1)5;95
(2)A
(3)C;D
【解析】【解答】(1)计算配制 100g 溶质质量分数为 5%的氯化钠溶液,所需氯化钠的质量=100g×5%=5g,水的质量=100g-5g=95g.
(2)用托盘天平称量所需的氯化钠时,发现托盘天平的指针偏向右盘,说明固体的质量不足,应增加适量氯化钠固体。
(3)A、配置好的氯化钠溶液倒入细口瓶时,有少许洒出, 溶液具有均一性、稳定性,溶液的浓度不变,故不符合题意;
B、量水的体积时,俯视量筒,读出的示数比实际值偏大,水分偏少,会导致溶液的浓度偏大,故不符合题意;
C、称量的氯化钠中含有少量杂质,这样氯化钠的质量偏少,会导致溶液的浓度偏小,故符合题意;
D、用来配置溶液的烧杯中残留少量水,这样水的质量偏多,会导致溶液的浓度偏小,故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D 。
【分析】(1)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溶质法质量分数。
(2)根据用托盘天平称量时注意左物右码分析。
(3)根据会导致溶液的浓度偏小的原因,可能时溶质偏少,或者溶剂 的质量偏多分析。
16.【答案】(1)解:15g大理石中碳酸钙的质量=15g-5g=10g
(2)解:设: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生成二氧化碳质量为。
答: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1.1%。
【解析】【解答】(1)根据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喝二氧化碳,大理石中的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稀盐酸反应,反应后剩余固体的质量=杂质的质量,所以碳酸钙的质量=15g-5g=10g。
【分析】(1)根据碳酸钙与盐酸反应,大理石中的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稀盐酸反应,反应后剩余固体的质量=杂质的质量计算。
(2)先设未知数,正确写出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再找准有关物质,已知量是碳酸钙的质量,未知量是生成二氧化碳、氯化钙的质量;列比例式计算。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期末计算题特训:有余数的除法(专项训练)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人教版(含答案)

下一篇:专题6第二单元化学反应中的热同步练习(答案)2022——2023高一化学下学期苏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