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人教版高二物理下学期期末达标测评卷(B卷)(答案)

2022-2023学年人教版高二物理下学期期末达标测评卷(B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共4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7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4分;第8~10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6分,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下面的表格是某年某地区1~6月份的气温与气压记录表:根据表中数据可知:该年该地区从1月份到6月份( )
月份 1 2 3 4 5 6
平均气温/℃ 1.4 3.9 10.7 19.6 26.7 30.2
平均大气压/Pa 1.021 1.019 1.014 1.008 1.003 0.998
A.空气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呈减弱的趋势
B.速率大的空气分子所占比例逐渐增加
C.单位时间内对单位面积地面撞击的空气分子数呈增加的趋势
D.单位时间内地面上单位面积所受气体分子碰撞的总冲量呈增加的趋势
2.民间常用“拔火罐”来治疗某些疾病,方法是将点燃的纸片放入一个小罐内,当纸片燃烧完时,迅速将火罐开口端紧压在皮肤上,火罐就会紧紧地被“吸”在皮肤上。其原因是,当火罐内的气体( )
A.温度不变时,体积减小,压强增大 B.体积不变时,温度降低,压强减小
C.压强不变时,温度降低,体积减小 D.质量不变时,压强增大,体积减小
3.如图所示,弹簧振子在B、C间振动,O为平衡位置,,若振子从B到C的运动时间是1s,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振子从B经O到C完成一次全振动
B.振动周期是1s,振幅是10cm
C.经过两次全振动,振子通过的路程是20cm
D.从B开始经过3s,振子通过的路程是30cm
4.第四届中国质量获奖者——福耀集团,其生产的汽车玻璃以超高的品质取得了世界八大汽车厂商的认证。参加社会实践的某高中学生利用所学的光学知识测出了一款汽车玻璃样品的折射率。如图所示,该学生将一束光线以入射角从空气射向厚度的平行板玻璃,测出下界面出射光线的出射点与上界面入射光线的法线之间的距离。则此玻璃的折射率n为( )
A. B. C. D.
5.在无线电广播的接收中,调谐和检波是两个必须经历的过程,下列关于接收过程的顺序,正确的是( )
A.调谐→高频放大→检波→音频放大 B.检波→高频放大→调谐→音频放大
C.调谐→音频放大→检波→高频放大 D.检波→音频放大→调谐→高频放大
6.α粒子散射实验被评为世界十大经典物理实验之一,此实验开创了原子结构研究的先河,为建立现代原子核理论打下了基础,关于α粒子散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汤姆生的α粒子散射实验,证明了原子核是可以再分的
B.该实验的数据否定了卢瑟福的“西瓜模型”,并估算了原子的大小
C.该实验表明原子中心有一个极大的核,它占有原子体积的极大部分
D.在其他条件相同情况下,只改变金箔的厚度,对实验结果会有影响
7.处于同一水平面的振源和做简谐运动,向四周分别发出两列振幅均为A的简谐横波,波在同一区域传播,形成如图所示稳定的干涉图样。图中实线表示波峰,虚线表示波谷,N点为波峰与波谷相遇点,M点为波峰与波峰相遇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两个振源和的振动频率一定相同
B.M点为振动加强点,其振幅为A
C.N点始终处在平衡位置
D.从图示时刻开始经过四分之一周期,M、N两点竖直高度差为0
8.原子核的比结合能与质量数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核比核更稳定
B.结合能越大,质量数越大,原子核越稳定
C.核比核结合能小,比结合能大
D.原子核的结合能等于把其完全分解成自由核子所需的最小能量
9.如图所示,四个单摆的摆长分别为,摆球的质量分别为四个单摆静止地悬挂在一根水平细线上。现让A球振动起来,通过水平细线迫使也振动起来,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四个单摆的周期均相同
B.只有两个单摆的周期相同
C.中因D的质量最小,故其振幅是最大的
D.中C的振幅最大
10.如图所示,一光束包含两种不同频率的单色光,从空气射向两面平行玻璃砖的上表面,玻璃砖下表面有反射层,光束经两次折射和一次反射后,从玻璃砖上表面分为两束单色光射出,分别为两束单色光的出射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光的频率大于b光的频率
B.在空气中a光的波长大于b光的波长
C.出射光束一定相互平行
D.两色光从同种玻璃射向空气时,a光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大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4分
11.(8分)如图所示,如图甲是探究液体压强特点的实验装置压强计:
(1)使用前应检查装置是否漏气。当用手指按压(不论轻压还是重压)橡皮膜时,发现U形管两边的液面的高度几乎不变,则说明装置___________(选填“漏气”或“不漏气”);
(2)比较图乙和图丙,通过观察___________,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
(3)比较图丙和图丁,得出的结论是:液体内部的压强与___________有关。
12.(6分)如图甲所示为双缝干涉实验的装置示意图,现要利用这套装置来测量某种单色光的波长。
(1)装置示意图中有三个电学元件的名称空缺,关于它们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
A.①是双缝,③是滤光片
B.②是双缝,③是单缝
C.②是单缝,③是双缝
(2)用20分度的游标卡尺测量双缝间距如图乙所示,双缝间距_____mm。
(3)图丙为实验得到的干涉条纹,用测量头测出了第1条和第6条亮纹中心间的距离为,已知双缝到光屏的距离为l,则所测单色光波长的计算式为_____(用题中所给的字母表示)。
13.(10分)如图所示,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从状态A经等温过程到状态B此过程中,气体温度为0℃.已知阿伏伽德罗常数,lmol气体在latm、0℃时的体积为22.4L.(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1)气体在状态A的体积;
(2)气体分子数N。
14.(12分)某均匀介质中,波源位于水平面的O点,从时波源开始沿垂直于水平面的z轴(z轴正方向竖直向上)从处开始做简谐运动,振动方程为。水平面上P点的坐标是,Q点的坐标是.经时间,在、区域中第二次形成如图所示波面分布图(实线表示波峰,虚线表示相邻的波谷).
(1)求波速v和时间;
(2)若在Q点放一个也沿z轴方向做简谐运动的波源,其振动方程为,求振动稳定后P点在0.6s内的路程。
15.(18分)如图所示,A、B两小车间夹有少量炸药,并静置于足够大的光滑水平地面上,轻杆竖直固定在A上,长为L的轻绳一端系在轻杆的顶端,另一端系有质量为m的小球(视为质点)。现将A锁定,将小球从图示位置(轻绳水平伸直)由静止释放,小球通过最低点后继续向左摆动。已知A、B的质量均为4m,轻杆与炸药的质量均不计,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1)求小球通过最低点时轻绳对小球的拉力大小F;
(2)若将A解锁,仍将小球从图示位置由静止释放,求小球通过最低点时两车的速度大小v;
(3)若将A解锁,仍将小球从图示位置由静止释放,当小球通过最低点时炸药爆炸,两车瞬间分离,爆炸后瞬间A的速度大小为、方向水平向左,求系统因炸药爆炸而增加的机械能及爆炸后A的最大速度。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A.该年该地区从1月份到6月份平均气温逐渐升高,所以空气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呈增强的趋势,故A错误;
B.平均气温逐渐升高,速率大的空气分子所占比例逐渐增加,故B正确;
C.平均大气压逐渐减小,单位时间内对单位面积地面撞击的空气分子数呈减小的趋势,故C错误;
D.平均大气压逐渐减小,单位时间内地面上单位面积所受气体分子碰撞的总冲量呈减弱的趋势,故D错误。
故选B。
2.答案:B
解析:把罐扣在皮肤上,罐内空气的体积等于火罐的容积,体积不变,气体经过热传递,温度不断降低,气体发生等容变化,由查理定律可知,气体压强减小,火罐内气体压强小于外界大气压,大气压就将罐紧紧地压在皮肤上。
故选:B。
3.答案:D
解析:振子从B经O到C仅完成了半次全振动,所以周期,振幅,故AB错误。弹簧振子在一次全振动的过程中通过的路程为,所以两次全振动中振子通过的路程为40cm,3s的时间为1.5T,所以弹簧振子通过的路程为30cm,故D正确,C错误。
4.答案:C
解析:根据几何关系可知
因此该玻璃的折射率
故选C。
5.答案:A
解析:调谐是从众多的电磁波中选出所需频率的高频信号,然后进行高频放大,再从放大后的高频信号中“检”出高频信号所承载的低频声音信号,最后将这些低频信号放大后通过扬声器播放出来,综上所述, A对。
6.答案:D
解析:A.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证明了原子是可以再分的,故A错误;
B.卢瑟福用α粒子散射实验的数据否定了模汤姆生的“西瓜型”,并估算了原子核的大小,故B错误;
C.从绝大多数α粒子几乎不发生偏转,可以推测使α粒子受到排斥力的核体积极小,实验表明:原子中心有一个极小的核,它占有原子体积的极小部分,故C错误;
D.在相同的条件下,改变金箔的厚度对实验结果有影响,故D正确。
故选D。
7.答案:B
解析:A.因为振源和发出的两列波形成稳定的干涉图样,故两列波为相干波,两个振源和的振动频率一定相同,故A正确;
B.M点为振动加强点,其振幅为2A,故B错误;
C.两列简谐横波的振幅均为A,且N点为振动减弱点,故N点始终处在平衡位置,故C正确;
D.从图示时刻开始经过四分之一周期,M、N两点均处在平衡位置,故竖直高度差为0,故D正确;
故选:B。
8.答案:ACD
解析:A.由图可知核比核的比结合能大,比结合能越大,越稳定,则核比核更稳定。故A正确;
B.结合能与质量数之比越大,则原子核越稳定,结合能越大,质量数越大,他们之比不一定大。故B错误;
C.核的结合能为,核的结合能为,结合题图可得核比核结合能小,比结合能大。故C正确;
D.原子核的结合能等于把其完全分解成自由核子所需的最小能量。故D正确。
故选ACD。
9.答案:BC
解析:由题意,A做自由振动,其振动周期就等于其固有周期,而在A产生的驱动力作用下做受迫振动,受迫振动的周期等于驱动力的周期,即等于A的固有周期,所以四个单摆的振动周期相等,A正确,B错误;由于的摆长相等,则C的固有周期与驱动力周期相等,产生共振,其振幅比摆大,D正确,C错误。
10.答案:AC
解析:A.作出光路图,如图所示:
可知光从空气射入玻璃时a光的偏折程度较大,则a光的折射率较大,则a光的频率较大,故A正确;
B.a光的频率较大,则a光的波长较小,故B错误;
C.因为两光在上表面的折射角与反射后在上表面的入射角分别相等,由折射定律可知,出射光束一定相互平行,故C正确;
D.因为a光的折射率较大,根据,则可知a光的临界角小,故D错误。
故选:AC。
11、(1)答案:漏气
解析:正常情况下,当用手指按压(不论轻压还是重压)橡皮膜时,U形管两边的液面应形成高度差,从而反映出橡皮膜受到压力作用,而此时发现U形管两边的液面的高度几乎不变,则说明装置漏气。
(2)答案:橡皮膜的深度和U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同一种液体中,压强随深度的增大而增大
解析:比较图乙和图丙,橡皮膜都是浸入在水中,而图丙中橡皮膜的深度比图乙中橡皮膜的深度大,并且图丙中U形管两边液面高度差也比图乙中U形管两边液面高度差大,说明图丙中橡皮膜所在位置的压强比图乙中橡皮膜所在位置的压强大,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同一种液体中,压强随深度的增大而增大。
(3)答案:液体密度
解析:图丙中,橡皮膜浸在水中,图丁中,橡皮膜浸在盐水中,两图中橡皮膜浸入的深度相同,但图丁中U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比图丙中U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大,说明图丁中橡皮膜所在位置的压强比图丙中橡皮膜所在位置的压强大,而盐水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大,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液体密度有关。
12.答案:(1)C
(2)2.05
(3)
解析:(1)为获取单色线光源,光源后面要有滤光片、单缝、双缝,则测①是滤光片,②是单缝,③是双缝,C项正确。
(2)游标卡尺读数。
(3)相邻两亮条纹间距为,由干涉条纹与波长间的关系可知,得。
13.答案:(1)
(2)个
解析:(1)气体从状态A经等温过程到状态B,根据玻意耳定律得:.
由图知:,,
解得:
(2)气体分子数:个.
14、(1)答案:30m/s;0.45s
解析:根据振动函数为点的起振方向为正方向,振幅为4cm,因为

观察波面图判断出波长,则传播速度为
由于波源的起振方向向上,则在区域中第二次形成如图所示波面分布图中,波前已经达到处,波源已经经过振动,则题图中波面分布图的形成时间
(2)答案:24cm
解析:P点距离O点的波源15m,点距离Q点的波源9m,该波源引起的波的波长与O点的波的频率和波长都相等,,因且两波源起振方向相反,可知两波在P点的振动减弱,则振幅为
则振动稳定后P点在0.6s=3T内的路程.
15.答案:(1)(2)(3),
解析:(1)设小球通过最低点时的速度大小为,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有

解得
(2)设小球通过最低点时的速度大小为,对小球下摆到最低点的过程,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有
该过程中系统水平方向动量守恒,显然小球通过最低点时两车的速度方向水平向右,有
解得
(3)设炸药爆炸后瞬间A、B的速度大小分别为,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有
其中,根据能量守恒定律有
解得
爆炸后A与小球通过轻绳相互作用,由(2)可得
由于,因此爆炸后A做加速直线运动,小球摆到最高点后返回最低点时A的速度最大,设此时小球的速度为,有

解得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2023年中考化学复习专题——身边的化学物质(含解析)

下一篇: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分层练习:9.1 溶液的形成(学生版+教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