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测试题 (含解析)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第一章 物质及其变化 测试题
一、选择题
1.对于反应(FeS2中的S为-1价)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铁和硫两种元素被还原 B.只有硫元素被氧化
C.Fe2O3为氧化产物,SO2为还原产物 D.生成8molSO2时转移电子总数是44NA
2.我国古代四大发明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选项 四大发明 制作简介 成分分析
A 黑火药 硝石、木炭和硫磺 爆炸时木炭作还原剂
B 活字印刷 胶泥由等组成 都属于金属氧化物
C 宣纸 由青檀树皮及稻草制作而成 主要成分为蛋白质
D 指南针 由天然磁石制成 主要成分是
A.A B.B C.C D.D
3.ClO2和亚氯酸钠(NaClO2)都是广泛使用的漂白剂、消毒剂。高浓度ClO2气体易发生爆炸,在生产、使用时需要用其他气体进行稀释。某工厂生产ClO2和NaClO2的工艺流程如下:
ClO2发生器中的反应为NaClO3+Na2SO3+H2SO4 Na2SO4+ClO2↑+H2O(未配平),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反应中Na2SO3是氧化剂 B.反应中ClO2是氧化产物
C.每生成1个ClO2分子转1个电子 D.参加反应的NaClO3中Cl的化合价是+1价
4.下列反应中,水只做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是
A. B.
C. D.
5.室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溶液:、、、
B.溶液:、、、
C.溶液:、、、
D.通入大量的溶液中:、、、
6.下列离子在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Na+、H+、S2-、 B.K+、Ba2+、I-、
C.Na+、、OH-、Cl- D.K+、Mg2+、Cl-、
7.下列有关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说法正确的是
A.胶体制备的原理是
B.胶体的制备方法是将饱和溶液滴入沸水中至液体呈红褐色为止
C.向NaOH溶液中滴加饱和溶液也可制备胶体
D.制得的胶体属于纯净物
8.几种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反应1中Fe3+是还原产物
B.反应2中H2S得电子
C.反应2的离子方程式: H2S + 2Fe3+=2Fe2+ + S↓+2H+
D.反应1中每生成1 mol NO,生成的Fe3+也是1 mol
9.下列各组物质,前者属于电解质,后者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A.Na2SO4、CO2 B.Cu、SO2 C.NaCl、BaSO4 D.稀盐酸、NH3
10.将下列各组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A.酸:硫酸、醋酸、、硝酸
B.碱:纯碱、烧碱、苛性钾、熟石灰
C.同素异形体:金刚石、石墨、、无定形碳
D.盐:生石灰、硝酸钾、、苛性钠
11.下列各组离子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Na+、H+、Cl- B.H+、NO、CO
C.Al3+、K+、OH- D.HCO、OH-、Na+
12.黑火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其爆炸反应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黑火药中只含有一种单质 B.爆炸时吸收热量
C.反应中S作氧化剂 D.反应为置换反应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酸式盐的水溶液不一定会显酸性
B.金属氧化物一定属于碱性氧化物
C.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的本质特征
D.属于碱性氧化物,属于酸性氧化物
14.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的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含有大量Ba2+的溶液中:Cl-、K+、SO、CO
B.使石蕊变红的溶液中:Mg2+、Na+、HCO、SO
C.使酚酞变红的溶液中:Na+、Fe2+、NO、SO
D.含有大量Cu2+的溶液中:H+、K+、SO、NO
15.下列物质中,不属于电解质的是
A.Zn B. C. D.
二、填空题
16.亚硝酸钠属有毒物质,是一种食品防腐剂。所以,在肉制品加工中使用防腐剂必须严格控制其使用量,确保食用安全。
(1)已知NaNO2能发生如下反应:2NaNO2+4HI=2NO↑+I2+2NaI+2H2O,反应中氧化剂是______,若有0.75mol的还原剂被氧化,则被还原的氧化剂是______mol。
(2)根据上述反应,可以用试纸和生活中常见的物质进行实验,以鉴别NaNO2和NaCl,可选用的物质有①自来水,②淀粉碘化钾试纸,③淀粉,④白糖,⑤食醋,⑥白酒。进行实验时,必须选用的物质有______。
(3)若误食亚硝酸盐会导致血红蛋白中亚铁离子转化为铁离子而中毒。服用维生素C可解除亚硝酸盐中毒。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__。
A.亚硝酸盐是还原剂
B.维生素C是还原剂
C.维生素C能把亚铁离子氧化为三价铁离子
D.亚硝酸盐被氧化
17.将过量气体通入溶液中(写离子方程式)_______。
18.以 Na、H、O、S、N 五种元素中任意两种或三种元素组成合适的物质。
(1)分别将其中一种物质的化学式填在相应类别中:二元无氧酸_____,酸式盐_______。
(2)写出一种酸性氧化物与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三、计算题
19.在 K2Cr2O7+14HCl═2KCl+2CrCl3+3Cl2+7H2O反应中。
(1)______元素被氧化
(2)此反应若转移了12mol的电子,则生成氯气______L(标准状况)
20.将两种硫酸盐按一定比例混合后共熔,可制得化合物M(化学式为xK2SO4·yCr2(SO4)3),若将2.83g化合物M中的Cr3+全部氧化为Cr2O72-后,溶液中的Cr2O72-可和过量KI溶液反应,得到3.81gI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r2O72-+6I-+14H+=2Cr2O72-+3I2+7H2O,若向溶有2.83gM的溶液中,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过滤洗涤干燥后可得到4.66g白色沉淀。
由此推断出化合物M中x:y为__。写出简要计算过程:__。
四、元素或物质推断题
21.300 mL某溶液中可能含有Na+、NH、Mg2+、Ba2+、CO、SO、Cl-中的若干种,现将此溶液分成三等份,进行如下实验:
①向第一份中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
②向第二份中加足量KOH溶液并加热,收集到气体0.04 mol;
③向第三份中加足量BaCl2溶液,得到沉淀6.27 g,加入足量盐酸充分反应后,剩余沉淀2.33 g。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③中生成沉淀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沉淀溶解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2)溶液中一定不存在的离子有_______。
(3)实验①中加入AgNO3溶液,有沉淀产生,能否说明原溶液中含有Cl-?_______(填“能”或否”)理由是:_______。
(4)用双线桥法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KClO3+6HCl(浓)KCl+3Cl2↑+3H2O _______
22.实验室现有BaCl2、NaNO3、HNO3、HCl、NaHCO3、AgNO3六种溶液,现从中任取四种溶液,编号为A、B、C、D并进行相关实验。其中A属于盐类且与能B反应生气体,B、C、D间反应现象的记录如表。回答下列问题:
溶液 B C D
B —— 不反应 ↓
C 不反应 —— ↓
D ↓ ↓ ——
(1)根据实验现象及已知条件,可推断出四种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A_______;B_______;C_______;D_______。
(2)按要求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A和B的反应: _______。
②B和D的反应:_______。
③C和D的反应:_______。
五、实验题
23.某小组通过实验探究NO的某些性质。
(1)以Cu和HNO3为原料制备N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
(2)设计实验探究NO的氧化性。
实验I:用排水法收集一瓶NO,将其倒扣在盛有碱性Na2SO3溶液的水槽中,振荡,观察到集气瓶中液面上升。
资料:i.NO与碱性Na2SO3溶液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NO被还原为N2O。
ii.Ag+与N2O反应生成黄色沉淀。
检验SO的氧化产物。取少量实验I反应后集气瓶中的溶液,____(填操作和实验现象)。
(3)某同学认为,需通过进一步实验验证NO的氧化性,补充以下实验:
实验II:取饱和Na2SO4溶液,加入少量冰醋酸,再滴加5滴0.1mol/L的AgNO3溶液,无明显变化。
实验III:取少量实验I反应后集气瓶中的溶液,加入少量冰醋酸,再滴加5滴0.1mol/L的AgNO3溶液,____(填实验现象)。
上述实验证明NO有氧化性。
(4)①实验II的目的是____。
②写出NO与碱性Na2SO3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
③从电极反应角度分析NO与碱性Na2SO3溶液的反应。
还原反应:2NO+2e-=N2O
氧化反应:____。
(5)实验IV:用排水法收集两瓶NO,将其分别倒扣在饱和Na2SO3溶液和加有NaOH的饱和Na2SO3溶液中,后者集气瓶中液面上升更快。
根据上述实验所得结论:____。
24.有一包固体粉末,由BaCl2、KNO3、CaCO3、Na2SO4、CuSO4中的三种物质组成,取样品进行如下实验:
(1)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判断白色固体粉末中一定不含有____(填化学式,下同),一定含有____。
(2)写出白色沉淀与稀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
(3)这三种物质组成可能是_____。
A.BaCl2、KNO3、CaCO3 B.BaCl2、CuSO4、CaCO3
C.Na2SO4、KNO3、CaCO3 D.BaCl2、KNO3、Na2SO4
(4)实验中“过滤”操作所需要的玻璃仪器除玻璃棒外,还需要的是______。
(5)设计一个方案确定这三种物质的成分是(3)中的哪一种。_____。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
解析:A.铁元素化合价由+2价升高到+3价,硫元素化合价由-1价升高到+4价,FeS2是还原剂,铁和硫两种元素被氧化,选项A错误;
B.铁元素化合价由+2价升高到+3价,硫元素化合价由-1价升高到+4价,FeS2是还原剂,铁和硫两种元素被氧化,选项B错误;
C.FeS2是还原剂,O2是氧化剂,Fe2O3、SO2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选项C错误;
D.氧元素化合价由0价降低到-2价,当生成8molSO2时转移电子总数是44NA,选项D正确;
答案选D。
2.A
解析:A.爆炸时木炭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碳元素化合价升高,木炭作还原剂,故A正确;
B.二氧化硅为非金属氧化物,故B错误;
C.青檀树皮及稻草主要成分为植物纤维,故C错误;
D.磁石的主要成分为四氧化三铁,故D错误。
故选A。
3.C
【分析】氯酸钠、亚硫酸钠、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氯,二氧化氯和氢氧化钠、过氧化氢反应后结晶、过滤分离出亚氯酸钠;
解析:A.Na2SO3中硫的化合价为+4价,反应后生成Na2SO4,硫的化合价为+6价,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做还原剂,故A错误;
B.氯元素的化合价从反应前NaClO3中的+5价降低到ClO2中的+4价,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所以ClO2是还原产物,故B错误;
C.氯元素的化合价从+5价降低到+4价,每生成1个ClO2分子转1个电子,故C正确;
D.NaClO3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5价,故D错误;
故选C。
4.B
解析:A.反应中H2O中的H、O元素化合价均未发生变化,水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A不符合题意;
B.反应中H2O中的O失电子,H元素化合价不变,水只做还原剂,B符合题意;
C.反应中H2O中的H得电子,水只做氧化剂,C不符合题意;
D.该反应中元素化合价均未发生变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选B。
5.D
解析:A.HF是弱酸,能与生成HF,A项错误;
B.与可发生双水解反应生成Al(OH)3沉淀,B项错误;
C.能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能与发生双水解反应生成Fe(OH)3沉淀和CO2气体,C项错误;
D.D组离子可在通入大量的溶液中共存,D项正确。
答案选D。
6.D
解析:A.可与反应生成弱酸而不能大量共存,与反应生成和而不能大量共存,A错误;
B.与反应生成沉淀而不能大量共存,B错误;
C.与反应生成和而不能大量共存,C错误;
D.各离子间不反应,能大量共存,D正确;
故选D。
7.B
解析:A.胶体制备的原理是,A错误;
B.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方法是将饱和,溶液滴入沸水中,继续加热至液体呈红褐色时停止加热,B正确;
C.向NaOH溶液中滴加饱和溶液生成的是氢氧化铁沉淀,C错误;
D.胶体属于混合物,D错误;
故选B。
8.C
解析:A.由图可知,反应1为,Fe3+是氧化产物,A错误;
B.由图可知,反应2中H2S转化为S,失去电子,B错误;
C.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和元素守恒配平可得反应2的离子方程式: H2S + 2Fe3+=2Fe2+ + S↓+2H+,C正确;
D.反应1为,每生成1 mol NO,生成的Fe3+是3 mol,D错误;
故选C。
9.A
【分析】在水溶液或熔融态可以导电的化合物为电解质;在水溶液和熔融态均不导电的化合物为非电解质。
解析:A.Na2SO4为电解质,CO2为非电解质,故A正确;
B.铜为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二氧化硫为非电解质,故B错误;
C.NaCl、BaSO4两者均为电解质,故C错误;
D.稀盐酸为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氨气是非电解质,故D错误;
故选A。
10.C
解析:A.是盐不是酸,故A错误;
B.纯碱是碳酸钠,纯碱是盐不是碱,故B错误;
C.金刚石、石墨、、无定形碳是碳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故C正确;
D.生石灰是氧化钙,属于氧化物;苛性钠是氢氧化钠,属于碱,故D错误;
选C。
11.A
解析:A.Na+、H+、Cl-三种离子之间不发生反应,能大量共存,故A选;
B.H+和CO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不能大量共存,故B不选;
C.Al3+和OH-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C不选;
D.HCO和OH-反应生成碳酸根,不能大量共存,故D不选;
故选A。
12.C
解析:A.黑火药中含有碳和硫单质,A错误;
B.爆炸时释放热量,B错误;
C.反应中硫得电子化合价降低,S作氧化剂,C正确;
D.上述反应不符合置换反应定义,D错误;
故选C。
13.A
解析:A.酸式盐的水溶液不一定会显酸性如,A正确:
B.金属氧化物不一定属于碱性氧化物如七氧化二锰,B错误;
C.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的本质特征表现出来的现象,C错误;
D.不属于酸性氧化物,属于不成盐氧化物,D错误;
故答案为:A。
14.D
解析:A.溶液中Ba2+与亚硫酸根离子、碳酸根离子反应生成沉淀,不能大量共存,A不符合题意;
B.能使石蕊变红的溶液显酸性,溶液中含有大量H+,H+与碳酸氢根离子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不能大量共存,B不符合题意;
C.能使酚酞变红的溶液显碱性,溶液中含有大量OH-,OH-与Fe2+反应生成Fe(OH)2沉淀,不能大量共存,C不符合题意;
D.该组离子在含有大量Cu2+的溶液中,离子间不发生反应,能大量共存,D符合题意;
故选D。
15.A
【分析】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是电解质
解析:A.Zn属于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A符合题意;
B.是化合物,在水溶液和熔融状态下均能导电,是电解质,B不符合题意;
C.是化合物,其水溶液能导电,是电解质,C不符合题意;
D.是化合物,在水溶液和熔融状态下均能导电,是电解质,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二、填空题
16.(1) NaNO2 0.75
(2)②⑤
(3)B
解析:(1)N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则NaNO2作氧化剂,I-失去电子得到0价的I2,氮元素从+3价得到电子变成+2价,由电子守恒可知2NaNO2~HI,当有0.75 mol的还原剂被氧化时,被还原的氧化剂也是0.75 mol,故答案为:NaNO2;0.75。
(2)NaNO2在酸性环境中具有氧化性,把I-氧化为I2,淀粉遇I2变蓝,所以应该选用淀粉碘化钾试纸和食醋,而NaCl不能,故答案为:②⑤。
(3)由信息可知,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作还原剂,维生素C能把铁离子还原为亚铁离子,亚硝酸盐作氧化剂被还原,只有B正确,故答案为:B。
17.
解析:过量的通入溶液中,生成的主要产物为和,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18.(1) H2S NaHS(NH4HS)
(2)SO2+2NaOH=Na2SO3+H2O(SO3+2NaOH=Na2SO4+H2O)
【分析】以Na、H、O、S、N 五种元素中任意两种或三种元素组成的常见物质中,属于酸的是H2SO4、H2SO3、H2S、HNO3等;属于碱的是NaOH、NH3·H2O;属于盐的是Na2SO4、Na2SO3、Na2S、(NH4)2S、NaHS、NH4HS、NaNO3、NH4NO3;
解析:(1)结合上述分析,属于二元无氧酸的是H2S;属于酸式盐的是NaHS(NH4HS);
(2)上述元素可以组成的常见酸性氧化物为SO2、SO3,二者与Na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SO2+2NaOH=Na2SO3+H2O、SO3+2NaOH=Na2SO4+H2O。
三、计算题
19. Cl 134.4
【分析】由方程式可知,反应中Cr从+6价降低到+3价,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Cl从-1价升高到0价,发生氧化反应,且电子转移6mol时被氧化的HCl为6mol,据此计算。
解析:(1)由分析可知Cl元素被氧化;
(2)电子转移6mol时被氧化的HCl为6mol,生成氯气3mol,因此反应若转移了12mol的电子,生成氯气6mol,体积为6mol×22.4L/mol=134.4L。
20. 1:1 3.81gI2即物质的量,根据方程式得到Cr2O72 的物质的量n(Cr2O72 )= n(I2)= ×0.015mol =0.005mol,则n[Cr2(SO4)3] =0.005mol,Cr2(SO4)3中硫酸根的物质的量n(SO42 ) = 0.015mol,若向溶有2.83gM的溶液中,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过滤洗涤干燥后可得到4.66g白色沉淀即得到硫酸钡沉淀物质的量,则n(SO42 ) =0.02mol,说明K2SO4中硫酸根的物质的量为n(SO42 ) =0.02mol 0.015mol =0.005mol,则n(K2SO4) =0.005mol,因此M中x:y = 0.005mol:0.005mol =1:1;M的化学式为K2SO4 Cr2(SO4)3。
【分析】先计算I2的物质的量,根据离子方程式得到n(Cr2O72 ),根据原子守恒得到n[Cr2(SO4)3]和Cr2(SO4)3中硫酸根的物质的量n(SO42 ),再计算硫酸钡的物质的量,根据守恒得到整个物质中的n(SO42 ),得出K2SO4中硫酸根的物质的量,再得n(K2SO4),最后得到比例关系。
解析:将2.83g化合物M中的Cr3+全部氧化为Cr2O72-后,溶液中的Cr2O72-可和过量KI溶液反应,得到3.81gI2即物质的量,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r2O72 +6I-+14H+=2Cr2O72 +3I2+7H2O,那反应得到n(Cr2O72 )= n(I2)= ×0.015mol =0.005mol,则n[Cr2(SO4)3] =0.005mol,Cr2(SO4)3中硫酸根的物质的量n(SO42 ) = 0.015mol,若向溶有2.83gM的溶液中,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过滤洗涤干燥后可得到4.66g白色沉淀即得到硫酸钡沉淀物质的量,则n(SO42 ) =0.02mol,说明K2SO4中硫酸根的物质的量为n(SO42 ) =0.02mol 0.015mol =0.005mol,则n(K2SO4) =0.005mol,因此M中x:y = 0.005mol:0.005mol =1:1;M的化学式为K2SO4 Cr2(SO4)3;故答案为:1:1;3.81gI2即物质的量,根据方程式得到Cr2O72 的物质的量n(Cr2O72 )= n(I2)= ×0.015mol =0.005mol,则n[Cr2(SO4)3] =0.005mol,Cr2(SO4)3中硫酸根的物质的量n(SO42 ) = 0.015mol,若向溶有2.83gM的溶液中,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过滤洗涤干燥后可得到4.66g白色沉淀即得到硫酸钡沉淀物质的量,则n(SO42 ) =0.02mol,说明K2SO4中硫酸根的物质的量为n(SO42 ) =0.02mol 0.015mol =0.005mol,则n(K2SO4) =0.005mol,因此M中x:y = 0.005mol:0.005mol =1:1;M的化学式为K2SO4 Cr2(SO4)3。
四、元素或物质推断题
21.(1) Ba2++CO=BaCO3↓ Ba2++SO=BaSO4↓ BaCO3+2H+=Ba2++CO2↑+H2O
(2)Mg2+、Ba2+
(3) 否 碳酸银、硫酸银、氯化银均为白色沉淀,无法确定是否含有Cl-(合理即可)
(4)
解析:①向第一份中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 、、Cl 至少有一种;
②向第二份中加足量KOH溶液并加热,收集到气体0.04 mol,说明有0.04 mol NH4+;
③向第三份中加足量BaCl2溶液,得到沉淀6.27g,加入足量盐酸充分反应后,剩余沉淀2.33g,则含并且物质的量为,含并且物质的量为:,可进一步判断则无Ba2+、Mg2+,再根据电中性原则,可进一步判断Na+、Cl 存在的可能性,据此分析解答。
(1)根据分析可知,实验③加入的Ba2+分别和、反应生成沉淀,离子方程式为:Ba2++═BaCO3↓、Ba2++═BaSO4↓,加入足量盐酸BaCO3溶解,离子方程式为:BaCO3+2H+═Ba2++CO2↑+H2O;
故答案为Ba2++═BaCO3↓、Ba2++═BaSO4↓;BaCO3+2H+═Ba2++CO2↑+H2O;
(2)根据分析可知,溶液中含有、,所以Mg2+、Ba2+一定不存在;
故答案为Mg2+、Ba2+;
(3) 、、Cl 都能和AgNO3溶液生成白色沉淀,所以实验①中加入AgNO3溶液生成白色沉淀,不能否说明原溶液中含有Cl ;
故答案为否;碳酸根、硫酸根、氯化银均为白色沉淀,无法确定是否含有Cl ;
(4)KClO3+6HCl(浓)KCl+3Cl2↑+3H2O的双线桥法可表示为: 。
22.(1) NaHCO3 HCl BaCl2 AgNO3
(2) NaHCO3+HCl=NaCl+H2O+CO2↑ AgNO3+HCl=AgCl↓+HNO3 BaCl2+2AgNO3=2AgCl↓+Ba(NO3)2
【分析】A属于盐类且能与B反应生成气体,由题干给的物质可知A为NaHCO3,B为HNO3或HCl,由表可知B和D生成沉淀,所有的硝酸盐都可溶,说明B是HCl,D是AgNO3,C与D也生成沉淀,说明C组成中含有Cl-,则C为BaCl2;
解析:(1)由分析可知,A为NaHCO3,B为HCl,C为BaCl2,D为AgNO3;
(2)①A为NaHCO3,B是HCl,两者可以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方程式为:NaHCO3+HCl=NaCl+H2O+CO2↑;
②B是HCl,D是AgNO3,两者可以反应生成氯化银和硝酸,方程式为:AgNO3+HCl=AgCl↓+HNO3;
③C为BaCl2,D是AgNO3,两者可以反应生成氯化银和硝酸钡,方程式为:BaCl2+2AgNO3=2AgCl↓+Ba(NO3)2。
五、实验题
23.(1)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2)取少量实验Ⅰ反应后集气瓶中的溶液,先加盐酸酸化,再加入Ba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
(3)出现黄色沉淀
(4) 排除SO对Ag+检验N2O的干扰 2OH-+2NO+SO=N2O+SO+H2O SO+2OH--2e-=SO+H2O
(5)NO和SO反应体现了NO的氧化性,碱性增强反应更快
解析:(1)单质铜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水和一氧化氮,可制取NO,则以Cu和HNO3为原料制备NO的化学方程式为: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故答案为: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2)检验SO的氧化产物为硫酸根离子,要检验SO要排除多余亚硫酸根离子等的干扰,故操作和实验现象为:取少量实验Ⅰ反应后集气瓶中的溶液,先加盐酸酸化,再加入Ba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故答案为:取少量实验Ⅰ反应后集气瓶中的溶液,先加盐酸酸化,再加入Ba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
(3)某同学认为,需通过进一步实验验证NO的氧化性,则需检验还原产物N2O的生成,利用信息:Ag+与N2O反应生成黄色沉淀,同时要防止硫酸根离子对实验的干扰,故答案为:出现黄色沉淀;
(4)①实验II的目的是排除SO对Ag+检验N2O的干扰,而实验Ⅲ则是检验N2O的生成,故实验Ⅲ的现象是:出现黄色沉淀,故答案为:排除SO对Ag+检验N2O的干扰;②NO与碱性Na2SO3溶液反应生成N2O、SO和H2O,则离子方程式2OH-+2NO+SO=N2O+SO+H2O,故答案为:2OH-+2NO+SO=N2O+SO+H2O;③从电极反应角度分析NO与碱性Na2SO3溶液的反应。还原反应:2NO+2e-=N2O,SO32-在碱性环境下失去电子生成SO42-、H2O是氧化反应:SO+2OH--2e-=SO+H2O。故答案为:SO+2OH--2e-=SO+H2O;
(5)实验IV:用排水法收集两瓶NO,将其分别倒扣在饱和Na2SO3溶液和加有NaOH的饱和Na2SO3溶液中,后者集气瓶中液面上升更快,是因为碱性增强反应更快。根据上述实验所得结论:NO和SO反应体现了NO的氧化性,碱性增强反应更快。故答案为:NO和SO反应体现了NO的氧化性,碱性增强反应更快。
24. CuSO4 CaCO3 CaCO3+2H+===Ca2++H2O+CO2↑ AC 烧杯、漏斗 取少量加盐酸后的无色溶液于试管中,滴加少量含Ba2+溶液,若出现白色沉淀,则三种物质为Na2SO4、KNO3、CaCO3或者滴加少量含溶液,若出现白色沉淀,则三种物质为BaCl2、KNO3、CaCO3
解析:(1)由分析可知白色固体一定不含CuSO4,一定含CaCO3,故答案为:CuSO4;CaCO3;
(2)由(1)可知白色固体为CaCO3,则CaCO3与HCl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aCO3+2H+===Ca2++H2O+CO2↑;
(3)由以上分析可知一定含有碳酸钙,硫酸钠和氯化钡不会同时存在,则可能为BaCl2、KNO3、CaCO3或者Na2SO4、KNO3、CaCO3,故选AC;
(4)实验中“过滤”操作所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烧杯以及漏斗,故答案为:漏斗、烧杯;
(5)检验三种物质为BaCl2、KNO3、CaCO3或Na2SO4、KNO3、CaCO3,方法为:取少量加盐酸后的无色溶液于试管中,滴加少量含Ba2+溶液,若出现白色沉淀,则三种物质为Na2SO4、KNO3、CaCO3或者滴加少量含溶液,若出现白色沉淀,则三种物质为BaCl2、KNO3、CaCO3,故答案为:取少量加盐酸后的无色溶液于试管中,滴加少量含Ba2+溶液,若出现白色沉淀,则三种物质为Na2SO4、KNO3、CaCO3或者滴加少量含溶液,若出现白色沉淀,则三种物质为BaCl2、KNO3、CaCO3。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第五章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测试题(含解析) 高一下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下一篇:第1章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单元练习(含解析)高二上学期化学沪科版(2020)选择性必修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