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化学知识点模拟新题专项练习(山东济南专用)-24科技类(填空题)(含解析)

2023年中考化学知识点模拟新题专项练习(山东济南专用)-24科技类(填空题)
一、填空题
1.(2023·山东济南·模拟预测)请回答下列问题。
(1)2023年中国第8个航天日的主题是“格物致知叩问苍穹”。过去几年,载人航天、探月探灭、卫星导航、人工智能等领域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①载人航天:空间站返回舱的船舱建造使用的是新型铝基碳化硅复合材料,是由颗粒状的铝和碳化硅(SiC)复合而成。有关反应为。关于该反应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选填字母序号)
A.SiO2是由硅原子和氧分子构成
B.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均未发生变化
C.反应后固体减少的质量等于生成的CO质量
D.CO具有还原性,是该反应的还原剂
②探月探火:中国首次发现月球存在一定数量甲烷和钛铁矿(主要成分FeTiO3)等资源,如图是一种设想的利用月球资源的流程图:

I.FeTiO3的名称读作“钛酸亚铁",其中钛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
II.图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______(填化学式)。
III.根据流程图信息,写出CO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2)1926年我国著名化学家侯德榜先生创立了“侯氏制碱法”,使原料NaCl的利用率从70%提高到96%,促进了世界制碱技术的发展。tl℃时,将质量均为mg的碳酸钠和氯化钠,分别加入到盛有100g 水的两个烧杯中, 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1所示,碳酸钠和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如图2所示。试回答下列问题:

I.tl℃时,Na2CO3的溶解度为_______g。
II.烧杯①中溶解的溶质是_______(填化学式)。
Ⅲ.tl℃时,若m=20,则烧杯②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_______。
Ⅳ.将温度升高到t2℃时,烧杯①内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_烧杯②内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填“>”或“<”或“=”)
2.(2023·山东济南·统考三模)从1992年到2022年,中国航天人用整整30年,完成了“三步走”战略任务,建成了自主建造、独立运行的“天宫”空间站,在探索浩瀚宇宙的新征程上跑出中国航天的“加速度”请分析图文信息,解答下列相关问题。

(1)①飞船发射时,为增加发射动力和发射过程的有效性,选用偏二甲肼(C2H8N2)和四氧化二氮(N2O4)组成双元动力推进剂。偏二甲肼(C2H8N2)中质量分数最小的元素是______。四氧化二氮(N2O4)中,氮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之比为______(填最简整数比)。
②我国载人航天环控生保系统已实现由“补给式”向“再生式”的根本转换,空间站氧气资源100%再生。环控生保系统利用循环水电解制氧气,电解90g水,理论上可产生氧气质量为______g。电解水产生的氢气与宇航员呼出的二氧化碳在特殊反应器中进行催化反应,反应原理为催化剂,从而降低舱内二氧化碳的浓度。
I:X的化学式为______。
Ⅱ:有人认为化学变化无所不能,还能将一种元素变成另一种元素。你是否赞成这一观点?请你结合对化学变化实质和元素概念的理解,谈谈自己的看法:______。
(2)我国化学家侯德榜所创立的侯氏制碱法,既提高了原料利用率,又可将产物氯化铵用作氮肥,“变废为宝”,促进了世界制碱技术的发展。侯氏制碱法的部分工艺流程如下:

①t2℃碳酸氢钠的溶解度______氯化铵的溶解度(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之一)。
②步骤Ⅲ后所得滤液是碳酸氢钠的______(填“饱和”或者“不饱和”)溶液。
③t1℃时将25g氯化铵固体加入盛有50g水的烧杯中,充分溶解,得到的氯化铵溶液中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为______(填最简整数比)。加热烧杯,使溶液升温至t2℃,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将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之一)。
④t1℃时,将等质量的碳酸氢钠和氯化铵分别配成饱和溶液,所得溶液质量较小的是______溶液。
3.(2023·山东济南·模拟预测)回答下列问题。
(1)①航天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大量的钢材,钢材属于_______材料(填“复合”“有机合成”“金属”“无机非金属”之一)。
②探测器的表面都喷有一层油漆,目的是为了防止铁与空气中的________和________(均写化学式)发生反应而生锈。
③在航天探测器的控制系统中使用了导电性优良的金属铜。铜可采用如下方法制备:
方法一:火法炼铜Cu2S+O22Cu+SO2
方法二:湿法炼铜Fe+CuSO4=FeSO4+Cu
上述两种方法中,你认为方法_____(填“一”或“二”)更好,原因是______(写两点即可)。
请再写出一种湿法炼铜的方法(写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
(2)1926年,我国著名化学家侯德榜先生创立了一种高效环保的纯碱生产方法——“联合制碱法”,又称“侯氏制碱法”。生产过程中主要发生如下反应:
A.
B.
NH4Cl和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试回答下列问题:
①反应A中的两种生成物中,首先析出的是______(写化学式)。
②t2℃时,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之一) NH4Cl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③t1℃时,向50g水中加入25gNH4Cl固体,充分搅拌,最终得到的NH4Cl溶液中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为___(填最简整数比)。
④将t2℃时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溶液是否继续饱和_______(填“是”“不是”之一)。
4.(2023·山东济南·统考一模)化学科学的发展促进了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化学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
(1)①公共卫生:消毒与清洁对公共场所和家庭是至关重要的。洁厕灵、84消毒液是生活中常见的两种清洁、消毒用品,二者若混用会产生一种有毒的气体X,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ClO+2HCl=NaCl+H2O+X↑,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
②材料研制:2023年2月19日,我国科学家绘出首张蛛丝形成机制分子细胞图谱,为人工合成蛛丝提供了关键理论基础。蛛丝由甘氨酸(C2H5NO2)、丙氨酸(C3H7NO2)等物质组成,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和仿生应用潜力,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高强度复合材料等领域。甘氨酸分子中碳原子与氢原子的个数之比为______(填最简整数比),丙氨酸中质量分数最小的元素是______。
③航天科技:2023年1月14日,中国探月航天太空兔正式命名为“兔星星”和“To star”,体现了传统文化与航天科技的融合。“玉兔号”月球车是中国首辆月球车,月球车上的太阳能电池板主要材料为硅。工业上可利用氢气和四氯化硅(SiCl4)在高温条件下反应制取高纯硅,同时生成了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反应后硅元素的化合价______(填“升高”“降低”“不变”之一)。
(2)我国化学家侯德榜创立了侯氏制碱法,开创了世界制碱工业的新纪元。该技术中生成Na2CO3的同时得到副产品NH4Cl。Na2CO3和NH4Cl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①在t2℃时,Na2CO3的溶解度______NH4Cl溶解度(填“大于”“小于”“等于”之一)。
②在t1℃时,向盛有50g水的烧杯中加入15g Na2CO3,充分溶解,得到该温度时Na2CO3的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若使烧杯内物质缓慢升温至t2℃(不考虑水分蒸发),在t2℃时,所得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之比为______(填最简整数比)。
③t1℃时,将不同质量的Na2CO3饱和溶液与NH4Cl饱和溶液同时升温至t2℃,此时,Na2CO3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NH4Cl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填“大于”“小于”“等于”之一)。
5.(2023·山东济南·模拟预测)请回答下列问题。
(1)按要求从氮气、氢氧化铝、硝酸钾、一氧化碳、氢气中选取合适的物质,将其化学式填写在下列横线上。
①一种可以作燃料的氧化物_______。
②一种可以治疗胃酸过多的碱______。
③一种可以作防腐剂的单质_______。
④一种可以用作复合肥料的盐______。
(2)2022年2月4日,“天宫课堂”再度开课,其中1号环中蓝色,是王亚平先在环中加入碳酸钠溶液后加入溴百里酚蓝,就呈现出了鲜亮的蓝色。溴百里酚蓝化学式为C27H28Br2O5S。
①溴百里酚蓝属于_____(“有机物”“无机物”“化合物” “氧化物”“混合物”中的两项);
②溴百里酚蓝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原子个数比是______。
(3)“天宫”中水和氧气的最大化利用是生活保障的重要措施。如图是空间站资源再利用模拟图。
①在“水净化系统”中,活性炭可以除去色素和异味,是利用活性炭具有_____性;高分子膜可以除去水中大分子杂质,与实验室常用的______操作原理相同。
②)“氢氧燃料电池”中有催化剂,氢气与氧气在催化剂作用下能直接化合释放出电能,实现由化学能到电能的转化,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6.(2023·山东济南·统考二模)心怀山河,眼有星辰;祖国荣耀,写满太空。
(1)①我国科研人员在嫦娥五号月壤中首次发现天然玻璃纤维。生活中漂亮的落地窗、多彩的玻璃工艺品和随处可见的电子屏都有玻璃的身影。玻璃的主要成分是硅酸钙()和硅酸钠(),从材料分类来讲,玻璃属于______材料(填“无机非金属”或“有机高分子”)。、中硅元素的化合价均为______。
②空间站是宇航员的生命空间。核心舱中采用含氢氧化锂(LiOH的过滤器来消除呼出的CO2,生成Li2CO3和水。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③“最强货运飞船”,天舟六号直指苍穹。搭载发射的长征七号火箭,采用的是新研发的液氧煤油发动机。氧气由气态压缩为液态的过程中,氧分子的大小______(填“发生”或“没有发生”)改变。
(2)NaCl和NH4Cl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乙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t2℃,NH4Cl的溶解度是______g。
②如图乙,在t1°C时,NaCl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NH4Cl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填“大于”、“等于“、“小于”或 “不确定”之一);
③在t2℃时,各取相同质量的NH4Cl和NaCl固体,分别加水至固体完全溶解,配制成饱和溶液,然后降温至t1℃,此时所得NH4Cl饱和溶液的质量______NaCl饱和溶液的质量(填“大于”、“等于”、“小于“之一)。
④如图丙所示,试管中盛有NH4Cl的饱和溶液,且有少量固体存在。若向试管外盛水的烧杯中加入氢氧化钠固体,试管中的NH4Cl固体会逐渐溶解,请解释原因______。
7.(2023·山东济南·统考三模)回答下列小题
(1)“感恩祖国、致敬英雄,共同见证”。2023年5月17日10时49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第五十六颗北斗导航卫星。化学材料在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①铝合金和钛合金被广泛用于航天工业。一般情况下,铝合金的强度和硬度比纯铝的_____(填“高”或“低”)。
②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的第三子级火箭采用液氢、液氧做推进剂。试写出氢气与氧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③室温下,钛与水、稀盐酸和稀硫酸均不反应,可判断钛的金属活动性比铝的_____(填“强”或“弱”)。
(2)1926年,我国著名化学家侯德榜先生创立了以食盐为主要原料制取纯碱的“侯氏制碱法”,为食盐的工业化应用开辟了新天地。碳酸钠和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如图1所示,试回答:

①t1℃将10gNa2CO3固体放入盛有50g水的烧杯中,所得溶液的质量为_____。
②t2℃时当Na2CO3的饱和溶液中含有少量NaCl时,可采用_____方法提纯Na2CO3(填“蒸发结晶”或“降温结晶”)。
③将t2℃时NaCl和Na2CO3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1℃,此时所得Na2CO3溶液的质量分数_____(填“<”、“=”或“>”)NaCl溶液的质量分数。
④如图2所示,t2℃时,一小试管内盛有Na2CO3的饱和溶液,试管底部还存有少许固体Na2CO3固体,将小试管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然后将大量的NH4NO3固体加入烧杯的水中,观察到小试管内的固体物质逐渐增多,原因是_____。

8.(2023·山东济南·统考二模)回答下列小题
(1)中国“天问一号”探测器和首个火星车祝融号成功着陆火星,这是我国航天事业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进展。

①祝融号火星车使用了新型镁锂合金,镁锂合金属于___________(填“混合物”“纯净物”之一)。
②新材料的大量使用,为火星车成功着陆奠定了基础。工业上通常是在高温条件下,用四氯化钛(TiCl4)与金属镁反应获得钛和氯化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③火星表面呈黄褐色,是由于火星表面土壤中含有氧化铁等物质,氧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_。

(2)1926年,我国著名化学家侯德榜先生创立了“侯氏制碱法”,促进了世界制碱技术的发展。“侯氏制碱法”以食盐为主要原料制取纯碱,制得的纯碱中常含有少量氯化钠。Na2CO3和NaCl的溶解度曲线如图甲所示,试回答下列问题:

①图甲中,a点表示的意义是___________。
②t1℃时,100gNa2CO3饱和溶液中含有___________gNa2CO3。
③将t3℃时,不同质量的Na2CO3饱和溶液和NaCl饱和溶液均降温至t2℃,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比较为___________(选填“前者大”“后者大”“相等”“无法确定”之一)。
④t2℃时,取一支小试管,加入一定量的碳酸钠和水充分振荡后试管底部有少量固体剩余,将小试管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如图乙所示。然后取硝酸铵固体放入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溶解,发现小试管底部固体明显增加,请解释原因___________。
9.(2023·山东济南·统考一模)回答问题
(1)按要求从氢气、氧气、氢氧化钙、氢氧化铝、氧化铁、水、硝酸锌中选取合适物质,并将其化学式填写在下列横线上。
①一种可燃性气体单质_______。
②一种金属氧化物_______。
③一种难溶性碱_______。
④一种可溶性的盐_______。
(2)火箭推进剂分固体推进剂和液体推进剂两种,目前我国火箭大多使用具有无毒、无污染、低成本等特点的液体推进剂。不同推进剂燃烧的火焰颜色不同,所以可通过火箭尾焰颜色判断它加注的是哪款推进剂。
尾焰颜色 类型 0共主要成分
淡橙色 常温 四氧化二氮+偏二甲肼
淡蓝色 亮橙色 低温液体 推进剂 液氢+液氧 液氧+煤油
橙褐色等 固体 推进剂 高氯酸铵+铝粉+丁羟体系胶
①中国航天工程的发展离不开化学科学的支持。偏二甲肼(C2H8N2)是早期“长征二F”运载火箭的一种燃料。偏二甲肼(C2H8N2)属于_______(填“有机物”或“无机物”),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_。
②氢能是未来最理想的能源,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电解水是获取氢气的途径之一,试写出电解水制取氢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③高氯酸铵是一种无机物,化学式为NH4ClO4,为白色结晶性粉末,溶于水,有潮解性。高氯酸铵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所含元素质量分数最小的是_______(填元素名称)。
10.(2023·山东济南·一模)回答下列问题。
(1)按要求从氮气、二氧化硫、硝酸钾、氢氧化铁中选择合适的物质,将其化学式填写在下列横线上。
①一种可做食品保护的气体____________。
②一种难溶性碱 ____________。
③一种可导致酸雨的氧化物_________。
④一种可溶性盐 _________。
(2)2022 年 3 月 23 日“太空教室”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再次在中国空间站给地面学生上课,传播普及空间科学知识,激发广大青少年不断追寻“科学梦”,实现“航天梦”的热情。试回答下列问题:
①泡腾片的天空之旅,蓝色与橙色的完美融合。王亚平老师通过鼻尖可以闻到“欢乐地球”的淡淡芬香,改为体现的分子本质属性是_____________。其中,泡腾片的成分之一是柠檬酸,其化学式为 C6H8O7,它的一个分子中共有_______个原子,碳、氢元素的质量比__________(最简整数比)
②“奥运五环”为冬奥会蓄势待发。该实验主要利用酸碱指示剂在不同酸碱环境中的变色原理。指示剂之一为甲基橙,其化学式为 C14H14N3NaO3S。在它的一个分子中,氮、氧两种元素的原子个数之比为_____(填最简整数比)。
③太空“冰雪”实验演示了失重状态下饱和乙酸钠溶液的结晶现象。乙酸钠,分子式为CH3COONa,在该分子中质量分数最小的元素为__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
④宇航员在空间站所需的氧气来自哪里?其中一种是利用电解水产生氧气。下列有关电解水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
A.实验证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B.电解水时在正极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C.水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2∶1
D.水分子是由氢分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11.(2023·山东济南·统考三模)请回答下列问题。
(1)铁是生产、生活中使用最广泛的一种金属。

①现在的中国高铁与轨道交通已经成为了中国一张全新的名片,中国的高铁出口也正在引领着世界铁路变革。钢轨属于___(填“单质”“合金”“氧化物”之一)。
②铝热焊常用于无缝钢轨的焊接,其原理是利用铝粉和氧化铁等金属氧化物反应,放出大量热。在氧化铁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精确至1%)。
③碳化铁(Fe3C)在冶金上称为渗碳体,可由铁粉渗碳来制得。它有优良的切削加工性能广泛用于机械制造。碳化铁在足量的空气中高温煅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和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该反应类型属于_______反应(填“化合”“分解”“置换”“氧化”之一)。
(2)氯化钠和碳酸钠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两种物质,我们也经常把它们配成溶液来使用。图1是氯化钠与碳酸钠的溶解度曲线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t1℃时,氯化钠的溶解度________碳酸钠的溶解度(填“大于”、“等于”、“小于”之一)。
②t2℃时,将20g碳酸钠固体放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形成溶液的质量为_______g。
③t2℃时,取一支小试管加入一定量的碳酸钠和水充分振荡后试管底部有少量固体剩余,将小试管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如图2所示,然后取硝酸铵固体放入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溶解,发现小试管底部固体明显增加,请解释原因________。
12.(2023·山东济南·统考一模)2022年9月20日,济南轨道交通8号线一期工程开工活动成功举办。建成后对方便市民出行,促进济南中心城区和东部城区经济社会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①轻轨列车使用大量铝合金作为原材料,铝合金属于______(选填“无机非金属材料”、“有机合成材料”或“金属材料”、“复合材料”之一)。
②铝热剂是铝粉和氧化铁粉末的混合物,引燃铝热剂,发生反应生成铁和氧化铝,此反应用于焊接钢轨,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反应类型属于______(选填“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或“复分解反应”之一)。
③除铝合金外,轻轨列车上还使用了铝镁合金、锰钢、玻璃、塑料等材料,以上材料中______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2)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t ℃时,C物质的溶解度为______g;
②t ℃时,将40gA物质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______。
③将t ℃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低温度到t ℃时,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关系是______。
④当A中含有少量B时,为了提纯A,可采用______(“降温结晶”或“蒸发结晶”之一)的方法,并简述选择该方法的理由:______。
13.(2023·山东济南·统考一模)填空:
(1)济滨高铁是山东省城际铁路网之北部沿海通道、济南都市图城际铁路的组成部分,随着黄河公铁两用特大桥主墩承台浇筑顺利完成,标志着济南黄河以北地区将迈入“高铁时代”。
①根据设计方案,该承台为大体积钢筋混凝土承台。钢筋混凝土具有耐久性好,使用寿命长等优点。钢筋混凝土属于__________(填“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复合材料”之一)。
②制造铁轨的锰钢是一种铁合金,与纯铁相比,其硬度更__________(填“大”或“小”)
③高纯度单质硅是制造高铁上计算机高性能芯片的重要材料,在工业上,可以利用石英砂(主要成分是SiO2)制得,在高温条件下,SiO2和碳可以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硅和一氧化碳,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2)1926年我国著名化学家侯德榜先生创立了侯氏制碱法,促进了世界制碱技术的发展,侯氏制碱法以食盐为主要原料制取纯碱,制得的纯碱中常含有少量氯化钠。Na2CO3和NaCl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试回答下列问题:
①t2℃时,Na2CO3的溶解度__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NaCl的溶解度。
②t2℃时,将相同质量的Na2CO3和NaCl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1℃,析出晶体的质量Na2CO3__________NaCl(选填“大于”“等于”“小于”“无法判断”之一)。
③t1℃时,把20g的Na2CO3加入100g水中,经充分搅拌溶解后,所得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之比是__________。
④若Na2CO3晶体中溶液中含有少量NaCl,可以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Na2CO3,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4.(2023·山东济南·统考一模)回答问题
(1)2023年7月28日,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将在成都举办,其主场馆体育场拥有亚洲最大的彩釉玻璃屋面,同时利用紫外光固化印刷喷绘技术呈现传统文化图腾,打造了气势恢宏的艺术光影。
①彩釉玻璃是将釉料粉刷到玻璃表面,然后经过加工处理得到的装饰性玻璃产品。玻璃属于_______材料(填“有机高分子”“金属”“无机非金属”之一)。
②国家能源集团为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提供碳核算服务,制定减排方案,下列不利于实现“碳中和”的措施是_______(填选项序号之一)。
A.植树造林,绿化环境 B.大量燃烧化石燃料
C.乘坐公共交通,低碳出行 D.推进能源体系清洁低碳发展
(2)2023年我国继续执行新能源汽车购置优惠政策,太阳能燃料电池是一种零排放、无污染的新能源。
①太阳能电池板的主要材料高纯硅,可以利用石英砂(主要成分是SiO2)制得。在SiO2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
②三氟化氮在太阳能电池制造中有广泛应用。在铜的催化下,氟气(F2)和NH3反应得到三氟化氮(NF3)和氟化铵(NH4F),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3)NH4Cl和NaCl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试回答下列问题:
①t1℃时,NaCl的溶解度_______(选填“大于”“等于”“小于”之一) NH4Cl的溶解度。
②t2℃时,在50g水中加入25gNH4Cl,经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中溶质与溶液的质量之比为____(填最简整数比)。
③t1℃时,将不同质量的NH4Cl饱和溶液和NaCl饱和溶液均升温至t2℃时,NH4Cl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NaCl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填写“大于”“等于”“小于“无法判断”之一)。
④t1℃时,如图所示,试管中盛有一定量NH4Cl的饱和溶液且试管底部有少量NH4Cl固体存在。现向试管外盛水的烧杯中加入一些NaOH固体后发现试管中的NH4Cl固体逐渐溶解,请简要解释出现此现象的原因:_______。
15.(2023·山东济南·模拟预测)回答下列问题
(1)2022年12月9日,全球首架C919大型客机交付东航,标志着我国大飞机迈出民航商业市场运营的第一步。
①飞机的燃料为航空煤油,是利用石油中各组分的___________不同分离得到的产品之一、可以推测,航空煤油完全燃烧时一定会生成H2O和___________。
②C919客机外壳采用的是第三代铝锂合金,被认为是新一代飞机较为理想的结构材料。铝锂合金与常规金属材料相比,优点有___________(只写一条)。
③除铝锂合金外,客机上还使用了铝镁合金、钛合金、尼龙、碳纤维复合材料等新型材料,其中___________属于合成材料。
(2)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请回答:
①t2℃时,将30gA物质放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是___________g。
②A物质中混有少量的B物质,若提纯A物质,可采用的结晶方法是___________。
③t2℃时,将等质量的A、B、C三种固体物质完全溶解,刚好配制成饱和溶液,形成溶液质量最大的是___________。
④t1℃时,取等质量的A、B、C饱和溶液升高温度到t2℃时,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
⑤实验室里,小明想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15%的A溶液,需要水___________mL,在配制过程中量取水的体积时仰视读数,则所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___(选填“偏大/不变/偏小”)。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1) C +4/+4价 CH4、H2
(2) 18 NaCl 9:50 =
【详解】(1)①A、SiO2是由硅原子和氧原子构成,不含氧分子,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B、反应前碳为单质,碳元素的化合价为0,反应后SiC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一氧化碳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则反应前后碳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后固体减少的质量等于生成的CO质量,故选项说法正确;
D、CO是该反应的生成物,不是该反应的还原剂,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C;
②I.FeTiO3的名称读作“钛酸亚铁”,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氧元素化合价为-2价,设钛元素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为0,则有(+2)+ x+(-2)×3=0,得x=+4价,故填:+4或+4价;
II.由流程图可知,甲烷、氢气参与反应,反应又生成甲烷、氢气,因此图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CH4、H2,故填:CH4、H2;
III.由流程图可知,CO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甲烷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填:;
(2)I.由图可知,tl℃时,Na2CO3的溶解度为18g,故填:18;
II. 由图可知,tl℃时,NaCl的溶解度大于Na2CO3的溶解度,烧杯①中无晶体存在,烧杯②中有晶体存在,所以烧杯①中是NaCl溶液,烧杯②中是Na2CO3溶液,故填:NaCl;
Ⅲ.烧杯②是Na2CO3溶液,tl℃时,Na2CO3的溶解度为18g,则tl℃时,100g中只能溶解18g Na2CO3,因此所得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18g:100g=9:50,故填:9:50;
Ⅳ. t2℃时,NaCl、Na2CO3交于一点,说明t2℃时,NaCl、Na2CO3的溶解度都为37g,大于mg,将温度升高到t2℃时,都变成该温度下不饱和溶液,两种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和溶剂质量都相等,则温度升高到t2℃时,两烧杯内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故填:=。
2.(1) H/氢 7:16 80 H2O 元素的种类是由质子数决定的。化学变化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的过程,原子中的质子数不变,因此元素种类不变。(其它合理答案可的情给分)
(2) 小于 饱和 2:7 变大 NH4Cl/氯化铵
【详解】(1)物质中元素的质量分数可用元素的相对质量(相对原子质量×个数)除以相对分子质量,同一物质相对分子质量相同,只需比较元素的相对质量即可,相对质量越大,在物质中的质量分数越大;根据化学式可知,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四氧化二氮中氮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14×2):(16×4)=7:16,故填:H(或氢);7:16;
水(H2O)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8,90g水可生成氧气的质量=,故填:80;
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可知,反应前有1C、2O、8H,反应后已知物质中含有1C、4H,2X中含有2O、4H,X为H2O,故填:H2O;
化学变化中原子种类不变,不能生成新的元素,只能是反应物中的元素重新组合形成新的物质,故填:元素的种类是由质子数决定的;化学变化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的过程,原子中的质子数不变,因此元素种类不变;(其它合理答案可的情给分);
(2)图中可知,t2℃时碳酸氢钠的溶解度小于氯化铵,故填:小于;
步骤III能过滤出碳酸氢钠固体,说明得到的滤液是饱和溶液,故填:饱和;
t1℃时,氯化铵的溶解度为40g,50g水中最多能溶解20g固体,溶质和溶液质量比为20g:70g,故填:2:7;
氯化铵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t2℃氯化铵溶解度为50g,在50g水中最多能溶解25g固体,升温之前为溶解的固体会继续溶解,溶质质量分数变大,故填:变大;
t1℃时,氯化铵的溶解度大于碳酸氢铵,说明氯化铵更愿意溶解在水中,等质量的碳酸氢钠和氯化铵分别配成饱和溶液,氯化铵需要的水更少,溶液的质量更小,故填:NH4Cl(氯化铵)。
3.(1) 金属 H2O/O2 O2/H2O 二 能耗低、没有二氧化硫产生 Zn+CuCl2=ZnCl2+Cu
(2) NaHCO3 小于 2:7 是
【详解】(1)①航天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大量的钢材,钢材是铁碳合金,属于金属材料;
②探测器的表面都喷有一层油漆,目的是为了防止铁与空气中的H2O和O2发生反应而生锈;
③方法一:条件需要高温且会产生二氧化硫,方法二:常温就能进行且不产生污染物,方法二更好,能耗低、没有二氧化硫产生。锌与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锌和铜。反应的化学中式为:Zn+CuCl2=ZnCl2+Cu;
(2)①反应A中的两种生成物中,NaHCO3溶解度小于NH4Cl,首先析出的是NaHCO3;
②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分数=,溶解度越大,质量分数越大,t2℃时,NaHCO3溶解度小于NH4Cl,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NH4Cl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③t1℃时,NH4Cl溶解度为40g,根据溶解度概念,向50g水中加入25gNH4Cl固体,充分搅拌,最多溶解20gNH4Cl,最终得到的NH4Cl溶液中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20g:(20g+50g)=2:7;
④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将t2℃时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溶液继续饱和。
4.(1) Cl2 2∶5 氢元素/H SiCl4+2H2 Si+4HCl 降低
(2) 等于 饱和 3∶10 小于
【详解】(1)①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等号左边有1个钠原子、2个氢原子、3个氯原子和1个氧原子,等号右边除X外,有1个钠原子、1个氯原子、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则X中含有2个氯原子,则为Cl2。
②甘氨酸(C2H5NO2)中碳原子与氢原子的个数之比为2:5;
元素的质量分数=,而丙氨酸中碳、氢、氮、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2):(1×5):14:(16×2)=24:5:14:32,其中氢元素质量比最小,则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③氢气和四氯化硅(SiCl4)在高温条件下反应制取高纯硅,同时生成了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根据元素守恒,生成的气体中含有氢元素和氯元素,则为HCl,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SiCl4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设硅元素的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则x+(-1)×4=0,解得x=+4,反应后硅为单质,化合价为0,则反应后硅元素的化合价降低。
(2)①由图可知,在t2℃时,Na2CO3的溶解度等于NH4Cl溶解度。
②在t1℃时,碳酸钠的溶解度为20g,则该温度下,50g水中最多可溶解碳酸钠的质量为,则向盛有50g水的烧杯中加入15g Na2CO3,最多只能溶解10g碳酸钠,形成的溶液为饱和溶液;
在t2℃时,碳酸钠的溶解度为40g,则该温度下,50g水中最多可溶解碳酸钠的质量为,则所得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之比为15g:50g=3:10。
③将不同质量的Na2CO3饱和溶液与NH4Cl饱和溶液由t1℃升高到t2℃,由于两者溶解度均增大,则溶液均由饱和变为不饱和,溶质质量分数不变,而t1℃时,氯化铵的溶解度大于碳酸钠的溶解度,且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则碳酸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氯化铵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5.(1) CO Al(OH)3 N2 KNO3
(2) 有机物、化合物 27:5
(3) 吸附 过滤
【详解】(1)①一氧化碳是由C、O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且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可作燃料,故填:CO;
②氢氧化铝是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属于碱,且氢氧化铝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故填:Al(OH)3;
③氮气是由氮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且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可填充于食品包装中,用于防腐,故填:N2;
④硝酸钾是由钾离子和硝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且硝酸钾含K、N两种营养元素,属于复合肥,故填:KNO3;
(2)①由化学式可知,溴百里酚蓝含碳元素,属于有机物,且溴百里酚蓝是由C、H、Br、O、S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
②由化学式可知,溴百里酚蓝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原子个数比是:27:5;
(3)①活性炭结构疏松多孔,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高分子膜可以除去水中大分子杂质,与实验室常用的过滤操作原理相同,过滤实现固液分离,是利用颗粒大小不同,将其分离;
②氢气与氧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6.(1) 无机非金属 +4 没有发生
(2) 50 不确定 小于 氢氧化钠溶于水温度升高,氯化铵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变大,所以氯化铵逐渐溶解
【详解】(1)①玻璃纤维是一种性能优异的无机非金属材料。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化合物中Na通常为+1价,Ca通常为+2价,O通常为-2价。所以Na2SiO3、CaSiO3、SiO2中硅元素的化合价均呈+4价。故答案为:无机非金属、+4
②根据题意,氢氧化锂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锂和水,故反应方程式为:
③氧气由气态压缩为液态的过程中,只有分子间隔发生变化,氧分子大小没有发生改变;故答案为:没有发生;
(2)①根据图示,t1℃时,氯化铵溶解度为50g;故答案为:50
②题中没有明确溶液是否饱和,故NaCl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和NH4Cl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无法确定;故答案为:不确定;
③t2℃时,NH4Cl的溶解度大于NaCl的溶解度,所以固体相等,在t2℃时,各取质量相等的NH4Cl和NaCl固体,分别加水至固体完全溶解,溶解度大的需要的水少,溶解度小的需要的水多,所以氯化钠溶液中水多,降温至t1℃,溶解度相等,但氯化钠溶液中水多,溶解的溶质多,溶液质量就大,所以所得NH4Cl饱和溶液的质量小于NaCl饱和溶液的质量;故答案为:小于
④向试管外盛水的烧杯中加入氢氧化钠固体,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热量,烧杯内溶液温度升高,氯化铵的溶解度变大,所以NH4Cl固体会逐渐溶解。故答案为:氢氧化钠溶于水温度升高,氯化铵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变大,所以氯化铵逐渐溶解
7.(1) 高 弱
(2) 59 降温结晶 < 硝酸铵溶于水温度降低,温度降低,碳酸钠溶解度减小,所以其饱和溶液会析出晶体
【详解】(1)①合金的硬度和强度都要比其成分金属高,所以铝合金的强度和硬度比纯铝的高。
②氢气与氧气发生反应生成水,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③室温下,铝能与盐酸和硫酸反应,钛与水、稀盐酸和稀硫酸均不反应,说明钛的金属活动性比铝的弱。
(2)①t1℃碳酸钠的溶解度为18g,将10gNa2CO3固体放入盛有50g水的烧杯中,50g水中只能溶解9g碳酸钠,所以所得溶液的质量为50g+9g=59g。
②t2℃时当Na2CO3的饱和溶液中含有少量NaCl时,可采用降温结晶方法提纯Na2CO3,因为碳酸钠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比较大。
③将t2℃时NaCl和Na2CO3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1℃,氯化钠溶解度基本保持不变,但是碳酸钠溶解度急剧下降,并且到t1℃时明显低于氯化钠,所以此时所得Na2CO3溶液的质量分数④t2℃时,一小试管内盛有Na2CO3的饱和溶液,试管底部还存有少许固体Na2CO3固体,将小试管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然后将大量的NH4NO3固体加入烧杯的水中,观察到小试管内的固体物质逐渐增多,原因是硝酸铵溶于水温度降低,温度降低,碳酸钠溶解度减小,所以其饱和溶液会析出晶体。
8.(1) 混合物 +3
(2) t2℃时,氯化钠和碳酸钠溶解度相同(合理即可) 20 相等 硝酸铵溶于水吸热,使溶液温度降低,碳酸钠的溶解度变小
【详解】(1)①由一种金属跟其他一种或几种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一起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镁锂合金是由不同物质组成,属于混合物;
②工业上通常是在高温条件下,用四氯化钛(TiCl4)与金属镁反应获得钛和氯化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③氧化铁中氧元素化合价为-2价,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代数和为零可知,铁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
(2)①图甲中,a点是氯化钠和碳酸钠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的意义是t2℃时,氯化钠和碳酸钠溶解度相同;
②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t1℃时,Na2CO3溶解度为25g,100gNa2CO3饱和溶液中含有Na2CO3质量=;
③将t3℃时,不同质量的Na2CO3饱和溶液和NaCl饱和溶液均降温至t2℃,氯化钠和碳酸钠溶解度都减小,有溶质析出,溶液为t2℃时的饱和溶液,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分数=,溶解度越大,质量分数越大,t2℃时Na2CO3的溶解度等于NaCl的溶解度,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比较为相等;
④t2℃时,取一支小试管,加入一定量的碳酸钠和水充分振荡后试管底部有少量固体剩余,将小试管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如图乙所示。然后取硝酸铵固体放入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溶解,发现小试管底部固体明显增加,其原因是硝酸铵溶于水吸热,使溶液温度降低,碳酸钠的溶解度变小,溶质析出。
9.(1) H2 Fe2O3 Al(OH)3 Zn(NO3)2
(2) 有机物 N2 +7 氢
【详解】(1)①氢气是一种可燃性气体单质,化学式为H2,故填:H2。
②氧化铁属于金属氧化物,化学式为Fe2O3,故填:Fe2O3。
③氢氧化铝是一种难溶性碱,化学式为Al(OH)3,故填:Al(OH)3。
④硝酸锌是一种可溶性的盐,化学式为Zn(NO3)2,故填:Zn(NO3)2。
(2)偏二甲肼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故①填:有机物。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前含有碳、氢、氮、氧的原子个数分别为2、8、6、8,反应后已有碳、氢、氧的原子个数分别为2、8、8,则3X中含有6个氮原子,X的化学式为N2,故②填:N2。
水在通电条件下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故③填:。
高氯酸铵中氧元素化合价为-2,铵根的化合价为+1,设氯元素的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则,故④填:+7。
高氯酸铵中氮、氢、氯、氧元素的质量比为,则高氯酸铵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故⑤填:氢。
10.(1) N2 Fe(OH)3 SO2 KNO3
(2) 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21 9:1 1 : 1 H B
【详解】(1)①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做食品保护的气体,化学式为N2;
②氢氧化铁为难溶性碱,化学式为Fe(OH)3;
③二氧化硫会导致酸雨,且二氧化硫为氧化物,化学式为SO2;
④硝酸钾为可溶性盐,化学式为KNO3。
(2)①能闻到芬香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
一个柠檬酸(C6H8O7)中含有6+8+7=21个原子;
其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12×6):(1×8)=9:1。
②甲基橙( C14H14N3NaO3S)中氮、氧两种元素的原子个数之比为3:3=1:1。
③元素的质量分数=,则元素的质量比越大,质量分数越大,而乙酸钠(CH3COONa)中碳、氢、氧、钠元素的质量比为(12×2):(1×3):(16×2):23=24:3:32:23,则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符号为H。
④A、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该选项叙述不正确;
B、电解水时,正极产生氧气,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该选项叙述正确;
C、水(H2O)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6=1:8,该选项叙述不正确;
D、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水分子是由氢、氧原子构成,该选项叙述不正确。
故选B。
11.(1) 合金 70% Fe3C+3O2Fe3O4+CO2 氧化
(2) 大于 68.3 硝酸铵溶于水后,烧杯内溶液温度降低,Na2CO3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试管中有固体析出,所以小试管底部固体增多
【详解】(1)①钢轨的主要成分是铁、锰、碳,则钢轨属于合金,故填:合金;
②氧化铁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70%,故填:70%;
③碳化铁在足量的空气中高温煅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和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该气体是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3C+3O2Fe3O4+CO2,该反应有氧气参加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故填:Fe3C+3O2Fe3O4+CO2;氧化;
(2)①由图可知,t1℃时,氯化钠的溶解度大于碳酸钠的溶解度,故填:大于;
②t2℃时,碳酸钠的溶解度为36.6g,则t2℃时,将20g碳酸钠固体放入50g水中,只能溶解18.3g碳酸钠,充分溶解后形成溶液的质量为50g+18.3g=68.3g,故填:68.3;
③取硝酸铵固体放入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溶解,发现小试管底部固体明显增加,原因是:硝酸铵溶于水后,烧杯内溶液温度降低,Na2CO3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试管中有固体析出,所以小试管底部固体增多,故填:硝酸铵溶于水后,烧杯内溶液温度降低,Na2CO3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试管中有固体析出,所以小试管底部固体增多。
12.(1) 金属材料 置换反应 塑料
(2) 43 3:5 B>A>C 降温结晶 A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减小,B溶解度随着温度降低增大
【详解】(1)①轻轨列车使用大量铝合金作为原材料,铝合金属于金属材料;
②铝热剂是铝粉和氧化铁粉末的混合物,引燃铝热剂,发生反应生成铁和氧化铝,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类型属置换反应;
③铝镁合金、锰钢、玻璃、塑料等材料,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铝镁合金、锰钢、属于金属材料,玻璃无机非金属材料;
(2)①t ℃时,C物质的溶解度为43g;
②t ℃时,A的溶解度为60g,溶解度对应的水为100g,所以50g水溶解30g固体A就达到饱和,将40gA物质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A只能溶解30g,所得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30:50=3:5;
③将t ℃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低温度到t ℃时,根据溶解度曲线变化趋势可知A为饱和溶液,B、C为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溶解度越大溶质质量分数越大,t ℃时B的溶解度大于C的,t ℃时A的溶解度大于t ℃时C的溶解度,小于t ℃时B的溶解度,B、C降温后溶质质量和溶剂质量均不变,溶质量分数也不变,所以t ℃时三溶液溶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B>A>C;
④当A中含有少量B时,A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减小,B溶解度随着温度降低增大,所以为了提纯A,可采用降温结晶。
13.(1) 复合材料 大
(2) 大于 大于 9:50 碳酸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小,降温时碳酸钠大量结晶析出
【详解】(1)①钢筋混凝土是由金属材料和无机非金属材料复合而成,属于复合材料;
②锰钢是铁的合金,合金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硬度大,故与纯铁相比,其硬度更大;
③二氧化硅和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硅和一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①由图可知,t2℃时,Na2CO3的溶解度大于NaCl的溶解度;
②t2℃时,将相同质量的Na2CO3和NaCl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1℃,降温后,碳酸钠和氯化钠的溶解度均减小,均有溶质析出,且碳酸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氯化钠大,故析出晶体的质量:碳酸钠大于氯化钠;
③t1℃时,碳酸钠的溶解度为18g,该温度下,把20g的碳酸钠加入100g水中,充分搅拌溶解后,只能溶解18g,所得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18g:100g=9:50;
④由图可知,碳酸钠和氯化钠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碳酸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降温时碳酸钠大量结晶析出,故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碳酸钠。
14.(1) 无机非金属 B
(2) +4价
(3) 等于 2:7 等于 NaOH溶于水放热,使水温升高,NH4Cl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NH4Cl固体逐渐溶解
【详解】(1)①玻璃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
②A、植树造林,绿化环境,可以减少二氧化碳,有利于实现“碳中和”,故A正确;
B、大量燃烧化石燃料,会增加二氧化碳的含量,不利于实现“碳中和”,故B错误;
C、乘坐公共交通,低碳出行,可以减少二氧化碳,有利于实现“碳中和”,故C正确;
D、推进能源体系清洁低碳发展,可以减少二氧化碳,有利于实现“碳中和”,故D正确;
故选B;
(2)①SiO2中氧元素显-2价,设硅元素的化合价为x,依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则,解得x=+4;
②在铜的催化下,氟气(F2)和NH3反应得到三氟化氮(NF3)和氟化铵(NH4F),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①从图像中可看出,t1℃时,NaCl的溶解度等于 NH4Cl的溶解度;
②t2℃时,NH4Cl的溶解度为40g,在50g水中加入25gNH4Cl,只能溶解20g,经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中溶质与溶液的质量之比为20g:(20g+50g)=2:7;
③升温后,两物质的溶解度都增大,则两溶液均由饱和变为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NH4Cl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等于NaCl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④NaOH固体溶于水放热,使水温升高,NH4Cl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NH4Cl固体逐渐溶解。
15.(1) 沸点 CO2/二氧化碳 密度小/质轻/强度高/耐腐蚀性强等 尼龙
(2) 75 降温结晶 C B>A>C 85 偏小
【详解】(1)①石油是含有碳、氢元素的混合物,利用石油中各组分的沸点不同分离得到的航空煤油也含有碳、氢元素,故航空煤油完全燃烧时一定会生成H2O和CO2,故填:沸点;CO2或二氧化碳;
②根据合金的优点及上述信息可知,铝锂合金与常规金属材料相比,优点有密度小或质轻或强度高或耐腐蚀性强等,故填:密度小或质轻或强度高或耐腐蚀性强等;
③三大合成材料为: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尼龙是合成纤维的一种,故尼龙属于合成材料,故填:尼龙;
(2)①由图可知,t2℃时,A的溶解度为50g,该温度下,将30gA物质放入50g水中,只能溶解25g,得到溶液的质量为25g+50g=75g,故填:75;
②由图可知,A、B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A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B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故A物质中混有少量的B物质,若提纯A物质,可采用的结晶方法是降温结晶,故填:降温结晶;
③t2℃时,溶解度:A>B>C,将等质量的A、B、C三种固体物质完全溶解,刚好配制成饱和溶液,所需溶剂质量为:C>B>A,故形成溶液质量最大的是C,故填:C;
④A、B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C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t1℃时溶解度关系为B>A=C,则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B>A=C;将t1℃时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A、B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溶液组成不变,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而C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有晶体析出,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所以升温至t2℃,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B>A>C,故填:B>A>C;
⑤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15%的A溶液,需要A的质量为100g×15%=15g,需要水的质量为100g-15g=85g,合85mL;在配制过程中,量取水的体积时,仰视读数,读数偏小,则所量取水的体积偏大,溶液质量偏大,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故填:85;偏小。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2023年安徽中考化学真题(PDF 无答案)

下一篇:2023年湖南省长沙市麓山国际实验学校中考三模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