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2022-2023高二下学期6月第二次阶段性测评化学试题(含解析)

西安市雁塔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第二次阶段性测评
化学试题
参考答案:
1.B
【分析】d区元素包括ⅢB-ⅦB元素,Ⅷ族元素,为第3列到10列元素。
【详解】A.Ca元素位于第ⅡA族,为s区元素,故A不符合题意;
B.Ni元素位于第Ⅷ族,为d区元素,故B符合题意;
C.Zn元素位于第ⅡB族,为ds区元素,故C不符合题意;
D.Ga元素位于第ⅢA族,为p区元素,故D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答案为B。
2.D
解析 三者的键角分别为109°28′、120°、180°,依次增大,A选项正确;因为F、Cl、Br的原子半径依次增大,故与H形成共价键的键长依次增长,B选项正确;O、S、Se的原子半径依次增大,故与H形成共价键的键长依次增长,键能依次减小,C选项正确;分子的熔、沸点与分子间作用力有关,与共价键的键能无关,D选项错误。
3.C
【详解】由有机物的结构简式可知,中间的碳原子周围形成了3个σ键,故采用sp2杂化,而两边的碳原子周围形成了4个σ键,故采用sp3杂化,故答案为:C。
4.D
【详解】A.6s能级有1个轨道,最多可容纳2个电子,A错误;
B.4p能级有3个轨道,最多可容纳6个电子,B错误;
C.3d能级有5个轨道,最多可以容纳10个电子,C错误;
D.4f能级有7个轨道,最多可以容纳14个电子,D正确;
答案选D。
5.A
【详解】铝的第三电离能>第二电离能>第一电离能,基态大于激发态,AB属于基态、CD属于激发态,所以电离最外层一个电子所需能量最大的是A,故答案为:A。
6.A
【详解】A.用光谱仪器社区各种元素的电子的吸收光谱或发射光谱总称原子光谱,不同元素原子的吸收光谱或发射光谱不同,所以可以利用原子光谱的特征谱线来鉴定元素,故A错误;
B.最外层电子数为的元素有K、Cr、Cu等3种,故B正确;
C.某主族元素的电离能的数据如上表所示(单位:kJ mol 1),远远大于,说明容易失去前面三个电子,第四个电子较难失去,因此可推测该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ⅢA族,故C正确;
D.在①P、S,②Mg、Ca,③Al、Si三组元素中,每组中第一电离能较大的元素分别为P、Mg、Si,其原子序数之和为41,故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A。
7.C
【详解】试题分析: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比为4:3,由于主族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小于8,故W、X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4、3,而X的原子序数较大,二者不能同周期,可推知W为碳、X为Al,Z原子比X原子的核外电子数多4,则Z核外电子数为17,故Z为Cl。Y原子P能级上有2个未成对电子,结合原子序数,可知Y为Si、S中的任意一种,则A.非金属性越强,电负性越大,电负性大小顺序是Z>Y大于X,A错误;B.CS2分子中σ键与π键的数目之比是1∶1,B错误;C.同周期自左而右原子半径减小,电子层越多原子半径越大,故原子半径X>Y>Z>W,C正确;D.CCl4为正四面体结构,D错误;答案选C。
考点:考查性质位置关系应用
8.D
9.C
【详解】A项,与H2化合时X单质比Y单质容易,则X的非金属性强于Y,元素非金属性越强电负性越大,能说明X的电负性比Y大;
B项,X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比Y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则X的非金属性强于Y,元素非金属性越强电负性越大,能说明X的电负性比Y大;
C项,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多不能说明X的电负性比Y大,如Si的电负性比H小;
D项,X单质可以把Y从其氢化物中置换出来,则X的非金属性强于Y,元素非金属性越强电负性越大,能说明X的电负性比Y大;
答案选C。
10.B
【分析】A、Ti原子的核电荷数为22,核外电子排布为1s22S22p63s23p63d24s2,判定 M层容纳电子数;
B、用质子数减各周期容纳的元素种数至余数小于下一周期容纳的元素种数,余数为所在的列数,注意镧系与锕系与第Ⅷ族;
C、同位素中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应该按照各原子所占的原子个数百分比与质量数的乘积进行计算;
D、核素是指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同种元素的不同原子;
【详解】A、Ti原子的核电荷数为22,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为1s22S22p63s23p63d24s2,所以Ti原子核外M层都有10个电子,故A错误;
B、48Ti和50Ti属于同种元素,质子数为22,属于22-2-8-8=4,处于周期表第四周期,第4列,属于副族元素,不是主族元素,所以B选项是正确的;
C、48Ti和50Ti互为同位素,其相对原子质量不一定为二者质量数的平均值,应该按照各原子所占的原子个数百分比与质量数的乘积进行计算,故C错误;
D、48Ti和50Ti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互为同位素,是Ti元素不同的核素,故D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选项B。
11.D
【详解】该元素为主族元素,元素周期序数=原子的电子层数,主族序数=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该元素的原子有3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6,所以该元素在第三周期第ⅥA族,故选D。
12.C
【详解】A.s区元素不一定是金属元素,还有非金属氢,故A错误;
B.p能级电子能量不一定高于s能级电子能量,如2p能级电子的能量小于3s能级的能量,故B错误;
C.是第ⅥA族元素,属于p区主族元素,故C正确;
D.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递增,核对最外层电子吸引能力逐渐减弱,则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故D错误;
故选C。
13.B
【详解】A.在基态多电子原子中,同一能层中的p轨道电子的能量一定高于s轨道电子的能量,即,但是当s轨道电子所处能层高于p轨道电子所处的能层,此时p轨道电子能量低于s轨道的电子,如, A错误;
B.基态Mn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外围电子排布式为,,外围电子排布图为,B正确;
C.碳酸氢钠正确的电离方程式为,C错误;
D.结合洪特特例可知,基态铜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所以外围电子排布式为,D错误;
故合理选项为B。
14.C
【详解】试题分析:A、2s22p2和2s22p4分别是C和O,能形成AB2型共价化合物CO2,A项错误;B、3s23p4和2s22p2分别是S和C,能形成AB2型共价化合物SO2,B项错误;C、3s2和3s23p5分别是镁和氯,不能形成AB2型共价化合物,C项正确;D、2s22p3和2s22p4分别是N和O,能形成AB2型共价化合物NO2,D项错误;答案选C。
考点:考查化合物类型
15.C
【详解】A.N、P、As为同一主族元素,且原子序数N>P>As,电负性逐渐减小,故A错误;
B.2p和3p轨道形状均为哑铃形,但所处能层不同,能量不同,故B错误;
C.价电子排布为4s24p3可知其处于第四周期,其最外层电子数为5,因此该元素位于第四周期第ⅤA族,是p区元素,故C正确;
D.同一周期从左至右元素电负性逐渐增加,其第一电离能有逐渐增大的趋势,但不完全遵循该趋势,如I1(N)> I1(O),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点睛】同周期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是全空、半充满和全充满状态时,第一电离能就会反常的大,如第ⅡA族、ⅤA族元素。
16.C
【详解】试题分析:基态原子的第一电离能处于B、N之间的元素有Be、C、O,共3种,故C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第一电离能的比较。
17.C
【详解】A、Na、Mg、Al原子的核外电子分别为11、12、13,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1、2、3,逐渐增多,选项A正确;
B、P、S、Cl最外层电子数目分别为5、6、7,最高正化合价分别为+5、+6、+7,选项B正确;
C、N、O、F在同周期,元素的非金属性依次增强,即得电子能力依次增强,选项C错误;
D、Na、K、Rb位于同一主族,电子层数分别为3,4,5,依次增多,选项D正确;
答案选C。
18.A
【详解】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确定微粒的空间结构,SOCl2中原子形成2个S-Cl键,1个S=O键,价层电子对数=σ键个数+孤电子对数为:,杂化轨道数是4,故原子采取sp3杂化,由于中心S原子上有一个孤电子对,分子空间结构为三角锥形,故合理选项是A。
19.C
20.C
【详解】A. 电子从基态到激发态需要吸收能量,产生的光谱是吸收光谱,所以A错误;
B. 氯化铵的电子式:,Cl-周围也是8电子稳定结构,故B错误;
C.中心原子孤对电子数等于(a-xb)/2,a是中心原子的价电子数,X是中心原子结合的原子数,b是与中心原子结合的原子最多能接受的电子数,据此,NH3的孤对电子数为1,H2O的孤对电子数为2、CO2的中小心原子的孤对电子数为0,但O原子的孤对电子数为4,HCl的孤对电子数为3,四分子中孤电子对最多的是CO2,故C正确;
D.硫离子结构示意图为:,则硫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故D错误;答案:C。
【点睛】电子式是指在元素周围用小黑点表示原子最外层电子得式子。中心原子孤对电子数等于(a-xb)/2,a是中心原子的价电子数,X是中心原子结合的原子数,b是与中心原子结合的原子最多能接受的电子数进行求解。
21.B
【分析】元素周期表前三周期元素的离子aW3+、bX+、cY2-、dZ-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核外电子数相等,所以a-3=b-1=c+2=d+1,Y、Z为非金属,应处于第二周期,故Y为O元素,Z为F元素,W、X为金属,应处于第三周期,W为Al元素,X为Na元素,即X为Na元素,Y为O元素,Z为F元素,W为Al元素,结合元素周期律分析解答。
【详解】A.由以上分析可知c=8,d=9,则质子数c<d,非金属性F>O,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的单质的氧化性越强,则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弱,则离子还原性O2->F-,故A错误;
B.同周期自左而右,电负性增大,同主族自上而下,电负性减小,故电负性:Z(F)>Y(O)>W(Al)>X(Na),故B正确;
C.非金属性F>O,非金属性越强,氢化物越稳定,氢化物的稳定性为HF>H2O,故C错误;
C.W为Al元素,X为Na元素,同周期中随原子序数增大,原子半径减小,第一电离能呈增大趋势,故原子半径Na>Al,第一电离能Na故答案选B。
22.A
【详解】A.蔗糖和麦芽糖的分子式均为C12H22O11,结构不同,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故A正确;
B.甲苯和乙醛都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而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而油脂不一定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如硬脂酸甘油酯属于油脂,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油酸甘油脂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故B错误;
C.相对分子质量相同的有机物分子式不一定相同,如C2H6O和CH2O2,则相对分子质量相同而结构不同的物质不一定是同分异构体,故C错误;
D.能与Na反应放出H2的有机分子中可能含有羧基、醇羟基或酚羟基,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23.C
【详解】①含有碳碳双键,能发生加成反应,正确;②没有酯基,不能发生水解反应,错误③含有羧基,能发生酯化反应,正确;④含有羧基,能发生中和反应,正确;⑤含有碳碳双键,能发生氧化反应,正确;⑥含有碳碳双键,能发生加聚反应,答案选C。
24.A
【详解】【详解】由题给信息可知碳氯键发生断裂,氯原子与钠形成氯化钠,与氯原子相连的碳相连形成新的碳碳键,C3H7Cl存在两种,即 CH3CH2CH2Cl和 CH3-CHCl-CH3 ,发生武兹反应时,可发生在相同物质之间以及不同物质之间,所以组合有+=6种,且没有相同结构,
25.D
【详解】A.有机物x、y、z的分子式均为C8H8,它们结构不同,互为同分异构体,故A正确;
B.有机物x有5种等效氢,一氯代物共有5种,故B正确;
C.有机物y的一氯代物只有1种,二氯代物有3种,三氯代物也是3种,其中包括三个氯在同一平面上有1种,二个氯在一个平面上,另一氯的位置有2种,故C正确;
D.z中除双键碳原子外,还有二个亚甲基,亚甲基上的碳原子为sp3杂化,直接相连的2个氢原子和2个碳原子不可能在同一平面上,则有机物z中所有原子也不可能在同一平面上,故D错误;
26.B
【详解】A.乙烷中C原子与另外4个相连的原子形成四面体结构,所以乙烷分子内所有原子不在同一平面上,A错误;
B.将石蜡油加强热(裂解)所产生的气体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溶液褪色,说明产生的气体中含有不饱和烃(如烯烃等),反应后仍有气体剩余,烷烃不能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B正确;
C.乙烯与溴单质发生加成反应,苯与溴水不反应,苯能使溴水褪色,是发生了萃取,属于物理过程,C错误;
D.有机反应中氢化是指含有不饱和键(如碳碳双键或碳碳三键)有机物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不是取代反应,而硝化、卤化均属于取代反应;D错误。
正确选项B。
【点睛】含有碳碳双键、三键的烃类有机物,都能够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而使溴水褪色;而烷烃,苯及苯的同系物都不能与溴发生加成反应,但是都能发生萃取过程。
27.C
【详解】A.、是氧元素的不同单质分子,、是同素异形体,不是同位素,故不选A;
B.、、是氢元素的不同同位素组成的氢分子,不是同素异形体,故B错误;
C.与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互为同分异构体,故选C;
D.乙烯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乙烯属于烯烃,不是甲烷的同系物,故不选D;
选C。
28.D
【详解】A.由题中结构简式可知,含苯环,是平面结构,与苯环相连的碳共平面,即分子中至少有7个碳原子共平面,如图所标位置, ,故A正确;
B.由题中结构简式可知,该分子结构中有羟基,则能与金属钠反应放出氢气,故B正确;
C.由题中结构简式可知,该分子结构中有羟基、氨基、肽键、酯基、醚键和硫氧双键,存在多种官能团,故C正确;
D.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大到几万、甚至几十万。而达芦那韦(化学式为C27H37N3O7S)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27+1×37+14×3+16×7+32=547,不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故D错误;
答案为D。
29.B
【详解】A、N含有官能力为羧基,属于羧酸类,W含有官能团为酯基,属于酯类,不是同系物,选项A错误;
B、M、N、W 三种有机物结构中均含有苯环,均能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M能够与溴、铁作催化剂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溴苯,N能与醇发生酯化反应,W能在酸性或碱性环境下发生水解反应,选项B正确;
C、高级脂肪酸甘油酯在碱性环境下水解为皂化反应,W不属于高级脂肪酸甘油酯,能够与碱反应,但不是皂化反应,选项C错误;
D、M的二氯代物有:环上有2个氯、1个甲基,这样的有机物有6种,环上有一个CHCl2,只有1种,环上有1个氯、1个CH2Cl,这样的有机物有3种,共计有10种,选项D错误。答案选B。
30.A
【详解】A.植物油中的烃基含有碳碳双键,氢化过程中,碳碳双键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A说法正确;
B.淀粉和纤维素都可以表示为(C6H10O5)n,但n的取值不同,两者不属于同分异构体,B说法错误;
C.环己烷、苯都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所以环己烷与苯不能用酸性KMnO4溶液鉴别,C说法错误;
D.汽油和苯互溶,汽油和苯都难溶于水,所以不能用水分离汽油和苯的混合物,D说法错误;
答案选A。
31. (1) 4 平面三角形 (2) 正四面体形; 三角锥形
(3) V形 CO2或CS2 sp 2NA
【详解】试题分析:(1)水分子中O原子价层电子对数为4,孤对电子数为2;甲醛分子中C原子价层电子对数为3;二氧化碳分子中碳原子价层电子对数为2;
(2)PO43-中P原子价层电子对数为4,孤对电子数为0;ClO3-中Cl原子价层电子对数为4,孤对电子数为1;
(3)由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可知,OF2分子的空间构型为V形,价电子数和原子数分别都相等的是等电子体,则与NO2+离子互为等电子体的是CO2或CS2,CO2是含有双键的直线形结构,所以根据等电子原理,在NO2+离子中氮原子轨道杂化类型是sp杂化;与O22+离子互为等电子体的是氮气,氮气含有三键,而三键是由1个σ键和2个π键构成的,则1 mol O22+中含有的π键数目为2NA;
考点:考查核外电子排布、杂化轨道类型、分子构型、共价键及晶胞结构判断等
32.(12分)(1) 四 VIII 3d64s2
(2) < < >
(3)Li与Mg、Be与Al、B与Si
(4) D C
(5) 3 哑铃 C—Cl键与C===O键排斥力大于C—Cl键与C—Cl键之间排斥力
【详解】(1)原子序数小于36的元素A和B,在周期表中既处于同一周期又位于同一族,则只能是VIII族元素,原子序数B比A多1,基态B原子中含有三个未成对电子,B是Co元素,则A是Fe元素。
(2)根据同电子层结构核多径小原则,则离子半径:Li+<H-;根据同周期从左到右第一电离能呈增大趋势,但第IIA族大于第IIIA族,第VA族大于第VIA族,则第一电离能:Li <Be;根据同周期从左到右电负性逐渐增强,同主族从上到下电负性逐渐减小,则电负性:O >P;故答案为:<;<;>。
(3)在周期表中,化学性质相似的邻族元素,其根据是对角线规则,元素化学性质与相邻族右下边的元素化学性质相似即Li与Mg、Be与Al、B与Si;故答案为:Li与Mg、Be与Al、B与Si。
(4)A、B、C都是激发态,而D为基态,因此能量最低的D,而激发态中A中一个电子跃迁到2s能级,B中一个电子跃迁到2p能级、一个电子跃迁到2s能级,C的两个电子跃迁到2p能级,因此C中电子能量最高,故答案为:D;C。
(5)P是15号元素,其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Ne]3s23p3,基态P原子中3p上有3个电子,则未成对电子数为3,其原子核外电子占据的最高能级的电子云轮廓图为哑铃形;故答案为:3;哑铃。C—H键与C===O键之间的夹角为121.8°;C—H键与C—H键之间
33. (1) 羟基 醛基 碳碳双键 脂环
(2) 9 、
(3)
【详解】(1)含有羟基、醛基、碳碳双键3种官能团,根据该化合物的结构简式可知,化合物分子式为,该化合物中不含苯环,属于脂环化合物。
(2)单键都是键,1个双键含有1个键,1个三键含有1个键,含键,分子中左边两个碳原子各形成3个键,无孤对电子,为杂化,右边一个碳原子形成4个键,无孤对电子,为杂化。
(3)0.2mol某烃A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和各1.2mol,根据原子守恒确定A分子中C原子数目为6,H原子数目为12,故烃A分子式为。
34. 催化剂、吸水剂 防止暴沸 冷却后补加 120—125℃ 温度过低,酯化反应不完全;温度过高,易发生醇脱水和氧化等副反应 蒸馏烧瓶 b 分液漏斗 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流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b
【分析】(1)浓硫酸起催化剂和吸水剂作用;碎瓷片可以防暴沸;
(2)根据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以及可能发生的副反应解答;
(3)根据仪器构造分析;根据逆向冷却分析水流方向;
(4)根据分液的实验原理结合物质的性质选择仪器和操作;
(5)根据乙酸乙酯在酸性或碱性溶液中容易水解分析。
【详解】(1)酯化反应是可逆反应,反应中有水生成,则在实验中浓硫酸的作用是催化剂、吸水剂;由于反应需要加热,则混合液加热前加入碎瓷片的作用是防止暴沸。
(2)由于温度过低,酯化反应不完全;温度过高,易发生醇脱水和氧化等副反应,因此根据已知信息可知步骤②中油浴加热保持的一定温度范围为120~125℃。
(3)根据仪器的结构特点可知图2中仪器A的名称是蒸馏烧瓶。冷凝管中冷水与蒸汽的方向相反,则冷水从b口进入。
(4)步骤③和④中都用到了分液操作,该操作用到的主要玻璃仪器是分液漏斗,在分液操作时,为防止试剂间相互污染,则上下两层液体移出的方法是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流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5)由于乙酸乙酯在酸性或碱性溶液中容易发生水解反应,步骤④中干燥乙酸乙酯时不能选择酸性或碱性干燥剂,五氧化二磷是酸性
答案第1页,共2页西安市雁塔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第二次阶段性测评
化学试题
班级:_______ 姓名:________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由中国近代化学启蒙者徐寿确认汉译名的下列元素中,属于d区元素的是
A.Ca B.Ni C.Zn D.Ga
2.下列有关共价键的键参数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CH4、C2H4、CO2分子中的键角依次增大
B.HF、HCl、HBr分子中的键长依次增长
C.H2O、H2S、H2Se分子中的键能依次减小
D.分子中共价键的键能越大,分子的熔、沸点越高
3.在中,中间的碳原子和两边的碳原子分别采用的杂化方式是
A.sp2 sp2 B.sp3 sp3 C.sp2 sp3 D.sp sp
4.下列能级中可容纳电子数最多的是
A.6s B.4p C.3d D.4f
5.下列状态的铝中,电离最外层一个电子所需能量最大的是
A. B.
C. D.
6.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578 1817 2745 11575 14830 18376 23293
A.利用光谱仪只能测得原子的发射光谱
B.最外层电子数为的元素有3种
C.某主族元素的电离能的数据如上表所示(单位:kJ mol 1),可推测该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ⅢA族
D.在①P、S,②Mg、Ca,③Al、Si三组元素中,每组中第一电离能较大的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和为41
7.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比为4∶3,Y原子P能级上有2个未成对电子,Z原子比X原子的核外电子数多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Y、Z的电负性大小顺序是Z<Y<X
B.WY2分子中σ键与π键的数目之比是2∶1
C.W、X、Y、Z的原子半径大小顺序是X>Y>Z>W
D.W、Z形成的分子的空间构型是三角锥形
8.几种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及主要化合价如下表:
元素代号 X Y Z W
原子半径/pm 160 143 75 73
主要化合价 +2 +3 -3、+3、+5 -2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X、Y元素的金属性:XB.一定条件下,Z单质与W的常见单质直接生成ZW2
C.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能溶于稀氨水
D.一定条件下,W单质可以将Z单质从其氢化物中置换出来
9.不能说明X的电负性比Y的大的是()
A.与H2化合时X单质比Y单质容易
B.X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比Y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强
C.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多
D.X单质可以把Y从其氢化物中置换出来
10.金属钛(22Ti)对人体无毒且惰性,能与肌肉和骨骼生长在一起,有“生物金属”之称。下列关于48Ti和50Ti及钛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核外M层都有12个电子 B.钛元素不是主族元素
C.钛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必为49 D.48Ti和50Ti为同一核素
11.某元素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是3s23p4,则它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  )
A.第二周期第ⅣA族 B.第三周期第ⅣA族
C.第四周期第ⅡA族 D.第三周期第ⅥA族
1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s区元素全部是金属元素
B.p能级电子能量一定高于s能级电子能量
C.属于p区主族元素
D.第VIIA族元素从上到下,非金属性依次增强
13.下列说法或有关化学用语的使用正确的是
A.电子是电子绕核运动形成的一团带负电荷的云雾
B.基态Mn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图为
C.碳酸氢钠的电离方程式:NaHCO3=Na++H++CO
D.基态铜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式为3d94s2
14.下列各组指定的元素,不能形成AB2型共价化合物的是
A.2s22p2和2s22p4
B.3s23p4和2s22p2
C.3s2和3s23p5
D.2s22p3和2s22p4
15.下列各项叙述中,正确的是
A.N、P、As的电负性随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增大
B.2p和3p轨道形状均为哑铃形,能量也相等
C.价电子排布为4s24p3的元素位于第四周期第ⅤA族,是p区元素
D.主族元素的电负性越大,元素原子的第一电离能一定越大
16.基态原子的第一电离能处于B、N之间的元素有
A.1种 B.2种 C.3种 D.4种
17.下列各组元素性质的递变情况错误的是
A.Na、Mg、Al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多
B.P、S、Cl元素最高正价依次升高
C.N、O、F第一电离能依次增大
D.Na、K、Rb电负性逐渐减小
18.氯化亚砜(SOCl2)是一种很重要的化学试剂,可以作为氯化剂和脱水剂。下列关于氯化亚砜分子的空间结构和中心原子(S)采取的杂化方式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三角锥形、sp3 B.平面三角形、sp3
C.平面三角形、sp2 D.三角锥形、sp2
19.下列关于化学键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s-sσ键与s-pσ键的电子云对称性相同
②物质只有发生化学变化时才会有化学键的断裂
③成键的原子间原子轨道重叠越多,共价键越牢固
④非金属元素之间形成的化合物中只含有共价键
⑤1个N原子最多只能与3个H原子结合形成分子,这是由共价键的饱和性决定的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①③⑤ D.③④⑤
20.下列表达方式或说法正确的是
A.基态到激发态产生的光谱是发射光谱
B.氯化铵的电子式:
C.NH3、H2O、CO2、HCl 四分子中孤电子对最多的是 CO2
D.硫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 1s22s22p63s23p4
21.已知号元素的离子、、、都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质子数:,离子的还原性:
B.电负性:
C.氢化物的稳定性:
D.原子半径:,第一电离能:
22.下列对有机物的结构、性质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蔗糖和麦芽糖的分子式均为C12H22O11,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
B.甲苯、乙醛、油脂均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C.相对分子质量相同而结构不同的物质是同分异构体
D.能与Na反应放出H2的有机分子中一定含有羧基或醇羟基
23.丙烯酸(CH2 = CH—COOH)的性质可能有
① 加成反应 ② 水解反应 ③ 酯化反应 ④ 中和反应 ⑤ 氧化反应 ⑥加聚反应
A.只有①③ B.只有①③④ C.只有①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④⑤⑥
24.武兹(Waltz)反应的通式可表示为:2R-X+2Na→2NaX+R-R。若用和在一定条件下发生武兹反应,能得到有机产物的种类数是 (  )
A.6种 B.4种 C.3种 D.2种
25.有三种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三种物质的分子式均为C8H8,它们互为同分异构体
B.x的一氯代物有5种
C.y的四氯代物有3种
D.z中的所有原子在同一平面上
26.下列说法和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 项 目 结 论
A 三种有机化合物:乙烷、氯乙烯、苯 分子内所有原子均在同一平面上
B 将石蜡油加强热(裂解)所产生的气体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 溶液褪色 产物不都是烷烃
C 乙烯和苯都能使溴水褪色 褪色的原理相同
D 有机反应中的卤化、硝化、氢化 均属于取代反应
2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互为同位素
B.、、是氢元素的三种同素异形体
C.与互为同分异构体
D.乙烯是甲烷的同系物
28.达芦那韦对新型冠状病毒有较好的抑制,灭活能力,其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达芦那韦的说法错误的是
A.分子中至少有7个碳原子共平面 B.能与金属钠反应放出氢气
C.分子中存在多种官能团,如羟基等 D.是高分子化合物
29.有机物W 在工业上常用作溶剂和香料,其合成方法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W 互为同系物 B.M、N、W 均能发生加成反应和取代反应
C.W 能发生皂化反应 D.M 的二氯代物有8种
3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植物油氢化过程中发生了加成反应
B.糖类,蛋白质,油脂都可以发生水解
C.环己烷与苯可用酸性KMnO4溶液鉴别
D.水可以用来分离汽油和苯的混合物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分)
31.(8分)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应用研究是目前科学研究的前沿之一。试回答下列问题:
(1)二氧化钛(TiO2)作光催化剂,能将居室污染物如甲醛(CH2O)、苯等有害气体可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达到无害化。水分子中心原子价层电子对数为____________,甲醛的VSEPR模型为___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分子或者离子的空间构型:PO43- ______________ ; ClO3- ________________。(3)氧元素与多种元素具有亲和力,所形成化合物的种类很多。氧元素与氟元素能形成OF2分子,该分子的空间构型为__________;与NO2+等电子体的分子_________,根据等电子体原理在NO2+中氮原子轨道杂化类型是__________;O22+与N2是等电子体,1 mol O22+中含有的π键数目为__________个
32.(12分)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应用研究是目前科学研究的前沿之一。试回答下列问题:
(1)原子序数小于36的过渡元素A和B,在周期表中位于同一族,且原子序数B比A多1,基态B原子中含有三个未成对电子。请写出B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______________,属于_______区元素,B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用“>”“<”或“=”填空:
离子半径:Li+______H-;第一电离能:Li ______Be;电负性:O ______P。
(3)在周期表中,化学性质相似的邻族元素是______。
(4)下列Li原子轨道表示式表示的状态中,能量最低和最高的分别为______、______(填字母)。
A. B.
C. D.
(5)基态P原子中未成对电子数为______,其原子核外电子占据的最高能级的电子云轮廓图为______形。甲醛的立体构型为平面三角形,但C—H键与C===O键之间的夹角为121.8°;C—H键与C—H键之间的夹角为111.5°,解释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8分)回答下列问题:
(1)有机化合物是一种取代有机氯农药DDT的新型杀虫剂,它含有的官能团有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名称),它的分子式为_______,它属于_______(填“脂环”或“芳香族”)化合物。
(2)含_______键,烯丙醇分子中碳原子的杂化类型为_______。
(3)0.2mol某烃A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和各1.2mol,烃A的分子式为_______。
34.(12分)某化学课外小组实验室制取乙酸乙酯时查阅资料如下:
主反应:CH3COOH+C2H5OHCH3COOC2H5+H2O
副反应:2CH3CH2OHCH3CH2OCH2CH3(乙醚)+H2O
CH3CH2OHCH2=CH2↑+H2O
根据查得的资料设计了下图所示的装置(夹持装置忽略)制取纯净的乙酸乙酯。
步骤如下:
①在图1的三口烧瓶中加入3mL乙醇,边摇动边慢慢加入3mL浓硫酸,在分液漏斗中装入3:2的乙醇和乙酸混合液。
②油浴加热三口烧瓶至一定温度,然后把分液漏斗中的混合液慢慢地滴入三口烧瓶里并保持反应混合物在一定温度。
③反应一段时间后,向锥形瓶中缓慢加入饱和Na2CO3溶液,并不断摇动,分层后进行分液。
④用饱和食盐水和氯化钙溶液洗涤酯层,再分液,在酯层加入干燥剂干燥得粗乙酸乙酯。
⑤将粗乙酸乙酯转入图2的仪器A中,在水浴中加热,收集74~80℃的馏分即得纯净的水果香味无色透明液体。
根掲题目要求回答:
(1)在实验中浓硫酸的作用______;混合液加热前都要加入碎瓷片,作用是________。若实验开始后发现忘记加碎瓷片,如何处理
(2)步骤②中油浴加热保持的一定温度范围为_____,原因是________。
(3)图2中仪器A的名称是_____,冷凝管中冷水从______(填a或b)口进入。
(4)步骤③和④中都用到了分液操作,该操作用到的主要玻璃仪器是_____,在分液操作时,上下两层液体移出的方法是____________。
(5)步骤④中干燥乙酸乙酯,可选用的干燥剂为______(填字母)。
a.五氧化二磷 b.无水Na2SO4 c.碱石灰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2022--2023陕西省咸阳市武功县普集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物理试题(答案)

下一篇:8.2化学品的合理使用课时作业高一下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