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人教版中考物理考点复习测试卷——光现象(含答案)

2023年人教版中考物理考点复习测试卷——光现象
(考试时间:80分钟 总分:100分)
姓名: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_
一、单选题(共10题;共30分)
1.(3分)(2023八上·日照期中)关于光的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八月十五的月亮又圆又亮,月亮是光源
B.入射光线靠近法线时,反射光线也靠近法线
C.镜面反射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D.光只有在空气中才沿直线传播
2.(3分)(2023八上·襄州期中)下列有关光现象的描述,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灯与墙的距离不变,手与灯的距离越近,手的影子越小
B.图乙:凹凸不平的表面把平行的入射光线向四面八方反射时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C.图丙:国家大剧院在水中的倒影说明平面镜成倒立、等大的虚像
D.图丁:由于光的折射,渔民只有瞄准看到的鱼的上方才能叉到鱼
3.(3分)(2023八上·侯马期中)日常生活中经常伴有光学现象,下述现象的成因与物理知识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水中月镜中花——光的折射
B.筷子在水中“弯折”——光的反射
C.雨后彩虹——光的直线传播
D.海市蜃楼——光的折射
4.(3分)(2020八上·延津期中)2020年6月21日下午,包括郴州在内的很多地区都能观察到罕见的天文现象——日食。下列关于日食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
A.日食现象是由于地球运动到了太阳和月球之间而发生的
B.日食的形成原理与镜中花、水中月的原理相同
C.日食的形成原理与小孔成像的原理不相同
D.日食的形成原理与影子的形成原理相同
5.(3分)(2023八上·即墨期中)晚上,在桌面上铺一张白纸,把一小块平面镜平放在纸上,如图所示,则从侧面看去(  )
A.白纸比较暗,它发生了漫反射
B.白纸比较亮,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C.镜子比较暗,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D.镜子比较亮,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6.(3分)(2023八上·雨花期中)如图所示的各光路图中能正确反映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中的是(  )
A. B.
C. D.
7.(3分)如图所示的四幅图中,符合物理现象或物理原理的是(  )
A.小球所受重力示意图
B.通电螺线管的磁性
C.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
D.凸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8.(3分)(2023八上·广州期中)如图所示人类从月球上拍摄因地球形成的“日食”照片。下列对发生此现象的判断,正确的是(  )
A.此时月球正处在太阳和地球之间
B.此时太阳正处在月球和地球之间
C.此时在地球上的某一地区可能出现“日食”现象
D.此时在地球上的某一地区可能出现“月食”现象
9.(3分)(2023八上·南岸期中)小红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水平桌面上,并在桌面上垫一张白纸,再将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放在白纸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观察,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为了使实验效果更加明显,应该将蜡烛B也点燃
B.在蜡烛B位置放置光屏,光屏上会出现蜡烛A的像
C.将蜡烛A靠近玻璃板,蜡烛A的像的大小将保持不变
D.实验中做多次实验获得多组数据是为了减小误差
10.(3分)(2023八上·大石桥期中)如图所示的四种情景中,属于光的反射的是(  )
A.手影
B.铅笔好像在水面处折断
C.景物在水中的倒影
D.手指看上去“变粗”了
二、填空题(共5题;共23分)
11.(6分)(2023八上·桓台期中)一束光与镜面成30°角射到平面镜上,如图所示,反射角大小是   °。若将镜面沿逆时针方向转过20°,则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是   。人站在岸上观察河里的鱼,看到的鱼比实际位置要   (选填“深”或“浅”)。
12.(3分)(2023八上·新兴期中)如图所示,将一束太阳光投射在玻璃三棱镜上,在棱镜后侧的白色光屏上,观察到不同颜色的光。
(1)(1分)此现象叫做光的   ,此现象是英国物理学家   发现的;
(2)(1分)此实验说明白光   (填“是”或“不是”)单色光。
13.(4分)(2023八上·游仙期中)《资治通鉴》中记载“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说明我们的祖先就会把粗糙物体磨光作为镜子,给自己的梳妆打扮。梳妆时人距离铜镜3m,并且以0.5m/s速度远离铜镜,在这过程中人的像   (选填“变大”、“变小”、“不变”),像相对人移动的速度为   m/s。
14.(4分)(2023八上·长春期中)周末或假期同学们到河边游玩时,看到茂密的树下有许多圆形光斑,这是光的   而形成的;看到清澈河水的深度比实际的要浅,这是由于光的   现象造成的,所以同学们不能贸然独自下水,以免发生溺水事故。
15.(6分)(2023八下·普宁开学考)一束与镜面成60°角的光射到平面镜上,反射角的大小为   ;一束光垂直射到水面上,入射角为   ,折射角为   。
三、综合题(共3题;共26分)
16.(4分)(2023八上·江阴期中)在学校游艺晚会上,小明表演的“巧测距离”引起了同学们的极大兴趣。如图,桌面有一个密闭的长方体木箱,其中一个侧面 MN 是透明薄玻璃,箱内有一支蜡烛 A。在不打开箱子的情况下,他利用一支完全相同的蜡烛 B、刻度尺、火柴测出了箱内蜡烛 A 到侧面 MN 的距离,方法:
⑴把蜡烛B 放到箱子侧面 MN 的右侧桌面上并点燃。
⑵移动蜡烛B,直到   ;
⑶用刻度尺测出   的距离,就等于A到MN的距离。
17.(12分)(2023八上·禅城期中)如图小严站在地铁站台,他透过玻璃板制成的屏蔽门,可以看到车道另一侧竖直墙壁上的广告牌,及自己在玻璃屏蔽门后面的虚像。小严根据该现象设计了在站台上粗测玻璃屏蔽门到车道另一侧广告牌之间距离d的实验。完成下面的步骤和问题。
(1)(2分)小严相对于玻璃屏蔽门前后移动直到观察到自己的像与    重合,记下    。
(2)(2分)量出    的距离。
(3)(2分)除记录工具外,小严要完成上述实验必需使用的仪器是    。
(4)(2分)步骤(2)中量得的距离就是玻璃屏蔽门到广告牌之间的距离d,物理依据是:平面镜成像时,物体与像到镜子的距离    。
(5)(2分)测量完毕,刚好有一列车进站,停在广告牌前,在玻璃屏蔽门还没有打开前,小严    (选填“能”或“不能”)看到自己的虚像。
18.(10分)(2023八上·锡山期中)在“制作针孔照相机”活动中,在空易拉罐底部的中央,用钉子戳一个小圆孔,再将易拉罐的顶部剪去,并把蒙有半透明薄纸(光屏)的圆筒插入易拉罐中,如图所示。
(1)(2分)图中物体AB将在光屏上形成:倒立、   (填“放大”或“缩小”)、   (填“实”或“虚”)像;当光屏和小孔的位置固定后,物体距离小孔越远,像越   (填“大”或“小”);若从右侧光屏处观察,当将物体AB顺时针转动时,它的像将   (填“顺时针转动”或“逆时针转动”);
(2)(2分)若将小圆孔改成小△孔,物体AB在光屏上的像   (填“不变”、“变成△”)。
四、实验探究题(共2题;共21分)
19.(7分)(2023八上·瑶海期中)下面是刘婷同学设计的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和“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过程。
(1)(1分)如图甲,为了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刘婷将一张白纸 B放在水平桌面上,将一个平面镜A垂直白纸放置,用激光笔贴着   (选填“A”或“B”)照射,她从各个方向都能在白纸上观察到反射光线,白纸发生了光的   (选填 “镜面反射”或“漫反射”)。
(2)(1分)接着她保持激光笔不动,将平面镜向后倾斜,纸面上反射光线消失,此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   (选填 “在”或“不在”同一个平面内。
(3)(1分)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她将平面镜换成了半透明的平板玻璃,目的是为了   在实验过程中,由于玻璃板倾斜(如图乙),观察到蜡烛的像的大致位置在图中的   处(选填“C”或“D”)
(4)(1分)重新将玻璃板与桌面垂直放置后,随着蜡烛的燃烧变短,蜡烛的像与用来找像的蜡烛    (选填“仍然重合”或“不再重合”)。此时所成的像与物大小    (选填 “相同”或“不相同”)。
20.(14分)(2023八上·海门期中)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图,桌面上已给出的器材有:带支架的玻璃板、铅笔各一个;完全相同的蜡烛两个;白纸一张;火柴一盒。
(1)(1分)该实验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了   ;
(2)(1分)实验中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   关系;此时需拿一支   (选填“点燃”或“未点燃”)的同样大小的蜡烛B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蜡烛B,直到它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里运用了   (选填“控制变量法”或“等效替代法”);
(3)(2分)若蜡烛B始终不能与蜡烛A的像重合,则原因可能是   ;
(4)(2分)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眼睛在蜡烛   (选填“A”或“B”)侧观察,发现光屏上   接收到蜡烛A的像(填“能”或“不能”),说明平面镜成的是   (选填“虚”或“实”)像;
(5)(2分)小明把四个模型分别面对玻璃板直立在桌面上,用于研究像与物左右位置的关系。其中能够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答案
1.【答案】B
【解析】【解答】A.由于月亮自身不会发光,所以月亮不是光源,A不符合题意;
B.光的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叫做反射角,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叫做入射角,而且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入射光线靠近法线时,反射光线也靠近法线,B符合题意;
C.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属于光的反射现象,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会遵循光的反射定律,C不符合题意;
D.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都沿直线传播,并不是只有在空气中才沿直线传播,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月亮不是光源;光在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规律。
2.【答案】B
【解析】【解答】A.灯保持静止,由于光沿直线传播,手与灯的距离越近,手的大小不变,墙的位置不变,手的影子越大,A不符合题意;
B.凹凸不平的表面把平行的入射光线向四面八方反射,属于漫反射,不管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B符合题意;
C.国家大剧院在水中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成的是正立、等大的虚像,C不符合题意;
D.由于光的折射,渔民看到的鱼的位置比实际位置要浅,所以渔民要对准看到的鱼的下方才能叉到鱼,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影子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漫反射遵循光的反射规律;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现象,成正立、等大的虚像;空气中看水中的物体,比实际变浅。
3.【答案】D
【解析】【解答】A.水中月镜中花是平面镜成像,其实质是光的反射形成的,不是光的折射,A不符合题意;
B.水中筷子反射的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当人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时,看到的是筷子的虚像,比实际位置偏高,所以感觉筷子“弯折”了,B不符合题意;
C.雨后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C不符合题意;
D.海市蜃楼是光在不均匀的空气中传播发生折射形成的,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现象;水中筷子弯折、雨后彩虹、海市蜃楼的形成是光的折射。
4.【答案】D
【解析】【解答】A.日食是月球运动到太阳和地球之间,月球遮挡了太阳光射向地球,地球上的人不能看到太阳的部分或全部,A不符合题意;
B.日食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镜中花和水中月是光的反射形成的,B不符合题意;
C.日食、小孔成像都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C不符合题意;
D.日食、影子都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可以形成影子、小孔成像、日食等。
5.【答案】C
【解析】【解答】当用手电沿竖直方向向下照射时,镜子表面光滑,光射在镜面发生镜面反射,反射后光线方向是向上的,旁边的人眼睛几乎接收不到镜子的反射光线,所以觉得镜子比较暗。白纸表面粗糙,光射在纸面发生漫反射,反射光射向各个方向,白纸的反射光线进入人眼的较多,人觉得纸较亮。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粗糙物体的表面发生漫反射,光滑物体的表面发生镜面反射。
6.【答案】C
【解析】【解答】A.图中所示的是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光线传播情况,而且折射角大于入射角,不符合光的折射规律,A不符合题意;
B.图中所示的是光从玻璃中斜射入空气的情况,但是折射角小于入射角了,不符合光的传播规律,B不符合题意;
C.图中所示的是光从玻璃中斜射入空气的情况,并且折射角大于入射角,符合光的传播规律,C符合题意;
D.图中所示的是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光线传播情况,不符合题目要求,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折射光路也是可逆的)
7.【答案】D
【解析】【解答】解:A、因为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所以A错误;
B、根据安培定则可判断通电螺线管的左端为N极,因为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所以小磁针右端应为S极,故B错误;
C、根据光的折射规律,光由空气斜射入水,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故C错误;
D、因此为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通过焦点,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A、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B、先根据安培定则判断通电螺线管的南北极,再根据磁极间的作用规律即可作出判断;
C、光由空气斜射入水,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D、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通过焦点.
8.【答案】D
【解析】【解答】解:太阳、地球、月球三者正好排成或接近一条直线,地球挡住了射到月球上去的太阳光,地球身后的黑影正好落到月球上,在月球上就看不到太阳,这就是月球的“日食”;同时地球上的人看不到月球,发生的是“月食”。
故答案为:D。
【分析】地球挡住了射到月球上去的太阳光,地球身后的黑影正好落到月球上,在月球上就看不到太阳,这就是月球的“日食”;同时地球上的人看不到月球,发生的是“月食”。
9.【答案】C
【解析】【解答】A.实验中若将另一侧的蜡烛点燃,结果使得玻璃后面太亮,蜡烛A的像会更不清晰,效果更不明显,A不符合题意;
B.光屏只能承接实像,不能承接虚像,而平面镜成虚像,故取下蜡烛B,在其位置上放一张光屏,光屏上不会出现蜡烛A的像,B不符合题意;
C.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像与物体大小相等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无关,所以如果把蜡烛A靠近玻璃板,蜡烛A的像的大小将保持不变,C符合题意;
D.本次实验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做多次实验获得多组数据是为了找普遍规律,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平面镜成像特点:(1) 平面镜成的是虚像;(2) 像与物体大小相等;(3)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4)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另外,平面镜里成的像与物体左右倒置。
10.【答案】C
【解析】【解答】A.影子是光线被遮挡后无法照射到的位置,手影是因为光的直线传播,A不符合题意;
B.铅笔好像在水面折断是由于来自铅笔的光从水中进入空气中发生了折射,折射光线进入人眼,人眼逆着光线看去,所看到的是铅笔的虚像,像比物体的位置高,属于光的折射,B不符合题意;
C.景物在水中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C符合题意;
D.用放大镜观看地图是利用了凸透镜可以成放大的、正立的虚像的原理,属于光的折射,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11.【答案】60;80°;浅
【解析】【解答】一束光与镜面成30°角入射在平面镜上,则入射角为90°﹣30°=60°,根据反射定律,其反射角也是60°。为了避免晃眼将平面镜逆时针转过20°,此时的入射角是60°﹣20°=40°,则此时的反射角也是40°,所以此时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是40°+40°=80°,鱼反射的光线由水中进入空气时,在水面上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进入人眼,人眼会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去,就会觉得鱼变浅了。
【分析】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的光线由水中进入空气时,在水面上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12.【答案】(1)色散;牛顿
(2)不是
【解析】【解答】(1)英国科学家牛顿在1666年最先利用三棱镜将太阳光即白光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靓、紫等七种颜色的光,这种现象叫光的色散。
(2)光的色散现象表明太阳光即白光是七种颜色的光混合而成的,故白光不是一种单色光。
【分析】(1)白光被分解为多种色光的现象是色散现象,牛顿发现了光的色散现象;
(2)白光是复合色。
13.【答案】不变;1
【解析】【解答】人向铜镜靠近的过程,人的大小不变,则像的大小也不变。
因为在平面镜成像中,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所以在相等的时间内,人远离物体的距离为s,则像远离镜面的距离也为s。所以像相对人在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距离为2s,相对的速度
【分析】在平面镜成像中,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根据,可求出相对速度。
14.【答案】直线传播;折射
【解析】【解答】茂密的树下有许多圆形光斑,属于小孔成像现象,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而形成的太阳的“像”。河底反射的光线由水中斜射入空气时,在水面上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进入人眼,人眼会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去,就会觉得河水的深度比实际的要浅,所以同学们不能贸然独自下水,以免发生溺水事故。
【分析】光斑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而形成的太阳的“像”;河底反射的光线由水中斜射入空气时,在水面上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15.【答案】30°;0°;0°
【解析】【解答】(1)入射角和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之和为90°,则此时的入射角为:90°-60°=30°。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知,此时反射角为30°。
(2)一束光垂直射到水面上时,光的传播方向不发生改变,继续沿原来的直线传播。此时入射光线和法线重合,则入射角为0°。此时折射光线与法线重合,则折射角也是0°。
【分析】(1)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入射角和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之和为90°。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折射角是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16.【答案】蜡烛B的像与蜡烛A完全重合;蜡烛B到MN
【解析】【解答】(2)移动蜡烛B,直到蜡烛B的像与蜡烛A完全重合。
(3)平面镜所成的像到镜面的距离等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因为此时蜡烛B的像的位置与蜡烛A重合,所以用刻度尺测出蜡烛 B 到 MN的距离就等于就等于A 到 MN 的距离。
【分析】(2)平面镜成等大的像;
(3)平面镜所成的像到镜面的距离等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
17.【答案】(1)广告牌;自己的位置
(2)自己与门的距离
(3)刻度尺
(4)相等
(5)能
【解析】【解答】(1)根据物和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小严相对于玻璃屏蔽门前后移动直到观察到自己的像与广告牌重合,记下自己的位置。
(2)量出自己与门的距离,即广告牌与门的距离。
(3)除记录工具外,需要测量距离,故要完成上述实验必需使用的仪器是刻度尺。
(4)步骤(2)中量得的距离就是玻璃屏蔽门到广告牌之间的距离d,物理依据是:平面镜成像时,物体与像到镜子的距离相等。
(5)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所以列车停在广告牌前,小严能看到自己的虚像。
【分析】(1)平面镜成像时,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2)根据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可以测量像到平面镜的距离;
(3)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4)平面镜成像时,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5)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玻璃板后面的物体对成像没有影响。
18.【答案】(1)放大;实;小;顺时针转动
(2)不变
【解析】【解答】(1)小孔成像是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具体应用,半透明薄纸相当于光屏,由于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叫实像,图中物体离小孔的距离比光屏到小孔的距离小,所以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如果光屏和小孔的位置固定后,物体距离小孔越远,根据小孔成像的特点,像越小。
光线沿直线传播,当物体沿顺时针旋转时,物体上各点反射出的光线也沿顺时针旋转,所成的像也沿顺时针旋转。
(2)由于小孔成像与孔的形状无关,成像的大小与物体到小孔的距离和屏到孔的距离都有关系。因此若将小圆孔改成小△孔,物体AB在光屏上的像不变。
【分析】(1)物体离小孔的距离比光屏到小孔的距离小,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物体距离小孔越远,像越小;当物体沿顺时针旋转时,像也沿顺时针旋转;
(2)小孔成像与孔的形状无关。
19.【答案】(1)B;漫反射
(2)在
(3)方便确定像的位置;C
(4)不再重合;相同
【解析】【解答】(1)将一个平面镜A垂直白纸放置,用激光手电贴着白纸照射到平面镜上,则入射光线和其反射光线的径迹同时在纸上出现,故应贴着B照射。
从各个方向都能在白纸上观察到反射光线,白纸发生了光的漫反射。
(2)光反射时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位于同一平面内。
(3)透明的玻璃板,可以观察到玻璃板的另一侧,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蜡烛B,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平面镜成像时,像物关于镜面对称,故答案为:C。
(4)随着蜡烛的燃烧变短,蜡烛的像变短,与用来找像的蜡烛不再重合。
此时所成的像与物大小仍然相同。
【分析】(1)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时,光线贴着纸板显示光路;粗糙的纸板发生漫反射;
(2)光反射时,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位于同一平面内;
(3)探究平面镜成像时,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4)平面镜成像时,像和物体大小相等。
20.【答案】(1)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大小;未点燃;等效替代法
(3)玻璃板与桌面不垂直
(4)A;不能;虚
(5)A
【解析】【解答】(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因为玻璃板既可以让光线透过,也能反射光线成像,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由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像与物体的大小相同,取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与像大小相等。点燃蜡烛后,再拿一支没有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与玻璃板前面的蜡烛完全重合,这是用蜡烛B代替蜡烛A的像,所以用到的是等效替代法。
(3)若蜡烛B在桌面上始终不能与蜡烛A的像重合,原因是因为玻璃板与桌面没有垂直放置,此时成的像,可能悬空也可能过低观察不到。
(4)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人眼不透过玻璃板观察光屏,即在A侧观察,光屏上不能接收到蜡烛A的像,由此判断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
(5)由图可知,四个模型分别为C、A、T、V,从模型上看,只有C模型左右不同,而A、T、V模型左右相同,所以当小明把四个模型分别面对玻璃板直立在桌面上,用模型A、T、V不能达到实验目的,只有C模型左右不同,所以能够达到实验目的。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取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与像大小相等;点燃蜡烛后,再拿一支没有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与玻璃板前面的蜡烛完全重合,这是用蜡烛B代替蜡烛A的像,所以用到的是等效替代法;
(3)玻璃板与桌面没有垂直放置,则蜡烛B始终不能与蜡烛A的像重合;
(4)人眼不透过玻璃板观察光屏,光屏上不能接收到蜡烛A的像,由此判断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
(5)模型左右不同才能用于研究像与物左右位置的关系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2023年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中考物理二模试卷(含解析)

下一篇:2022--2023陕西省咸阳市武功县普集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物理试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