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化学知识点模拟新题专项练习(重庆专用)-30实验题③
一、实验题
1.(2023·重庆忠县·一模)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根据下列所示的实验示意图回答问题。
(1)通过实验一,可证明水由______组成。
(2)实验二中,把干燥的紫色石蕊纸花和湿润的紫色石蕊纸花分别伸入两瓶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中,变红的是______(填“干燥”或“湿润”)的纸花,使紫色纸花变红的物质是______(填化学式)。
(3)实验三中试管内碳和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指出该实验中一处明显错误______。
2.(2023·重庆·模拟预测)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和验证气体性质的装置。
(1)A装置中仪器①的名称是______。
(2)实验室既可用于制取氧气,也可用于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和收集装置是______(填字母),用该装置制取氧气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E装置中,a处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根据b处的现象可得CO2的化学性质是______。
3.(2023·重庆九龙坡·统考模拟预测)根据下列装置图,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仪器名称:①为_______。
(2)实验室制取H2,使用C装置的主要优点有_______(答一条);采用装置D收集H2,气体应从_______(填“a”或“b”)导管口通入。
(3)选用装置A、E来制取O2,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实验结束后要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后熄灭酒精灯的原因是_______。
4.(2023·重庆九龙坡·一模)结合下图化学实验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图中标有字母的仪器的名称:a______。
(2)用A装置作为发生装置制氧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可用装置E收集氧气的原因是,氧气具有______的物理性质。
(4)实验室常用装置C代替装置B制取二氧化碳,装置C的优点是______。
(5)若用装置D收集二氧化碳,则气体应从______(填“①”或“②”)端进入。
5.(2023·重庆·模拟预测)“它来了,它来了,它带着温暖走来了!它就是暖宝宝。”暖宝宝的主要成分是活性炭、铁粉、蛭石等,其原理是利用铁生锈发热。
(1)铁生锈的条件是铁同时接触氧气和_________,生活中常用___________(写一种即可)方法防止铁生锈。
(2)利用暖宝宝内的粉末可以进行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测定实验。如图所示,将足量的发热剂装入300 mL的集气瓶中,充分反应并冷却后,理论上进入集气瓶的水的体积约为__________mL,若实验结果偏小,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未使用过的暖宝宝加入硫酸铜溶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6.(2023·重庆·模拟预测)我们日常生活中,食用的食盐大多来自海水晾晒。海水经蒸发结晶后可获得含有少量泥沙和杂质的粗盐。
(1)为了除去粗盐中含有的少量泥沙,某小组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
在粗盐提纯的过程中,正确的操作顺序是(填序号)______,其中操作B的名称为______,操作B中玻璃棒的作用为______,操作C中玻璃棒的作用为______。
(2)粗盐提纯后的精盐,通常还含有少量的氯化钙、氯化镁、硫酸镁等可溶性杂质。要得到比较纯净的NaC1还应用通过化学方法除去这些杂质,以下为你提供了除杂药品(适量)和加药品的顺序,你认为正确的一组是(填序号)______。
①Na2CO3、NaOH、Ba(NO3)2
②Ba(NO3)2、NaOH、Na2CO3
③BaCl2、NaOH、K2CO3、HCl
④BaCl2、NaOH、Na2CO3、HCl
7.(2023·重庆·模拟预测)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回答问题:
(1)实验甲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选用红磷而不选用木炭的原因是(若将集气瓶中的水换成浓氢氧化钠溶液)______。
(2)实验乙为探究铁生锈的实验,证明铁生锈需要水的实验为______(填序号)。
(3)在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氯化钠溶液时,量取水的操作如丙图所示,其他操作均正确,所配制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8.(2023·重庆·模拟预测)下图是实验室常用的部分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仪器的名称:a_____。
(2)若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并能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填写字母),若用F装置收集该气体,则气体应从_____端进入(填“c”或“d”)。
(3)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9.(2023·重庆·模拟预测)化学实验能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双减”背景下,同学们更加喜爱实验探究。如图是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
(1)试管口棉花的作用是______。
(2)检验氧气集满的方法是______。
(3)制取氧气的主要步骤如下,正确的顺序是______(填序号)。
①装入药品,开始加热 ②停止加热 ③收集气体 ④组装仪器,检查气密性
(4)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______。
10.(2023·重庆·模拟预测)某实验小组利用图1所给仪器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
(1)图1中缺少一种必须用到的玻璃仪器是___________。
(2)图2中的操作错误是___________。
(3)该实验小组原计划配制的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水的密度为1/cm3)___________ 。
(4)该实验小组按照上述操作完成实验,则配制溶液的实际溶质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_。
11.(2023·重庆九龙坡·一模)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手段,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1)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
(2)从上图中选择合适的仪器组装一套制O2的发生装置,要求加双氧水时无需拆开装置,需要用到的仪器有______ (填序号),用该装置制取O2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利用G装置可以完成的实验是______ (填序号)。
①气体从b端通入,排空气法收集CO2,用燃着的木条在导管口a验满
②集气瓶中装满水,气体从a端通入,用排水法收集H2
③在a端接量筒,集气瓶内装满水,O2从b端通入,测量气体的体积
(4)实验室不能用H装置干燥的气体是________(填序号)。
A.氧气 B.氯气 C.二氧化碳 D.氨气
12.(2023·重庆·模拟预测)下图是有关酸的两个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一是浓硫酸的稀释,其中烧杯_______(填“A”或“B”)中盛装的是浓硫酸,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该过程会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
(2)实验二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烧杯内溶液的颜色变化是_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
13.(2023·重庆·模拟预测)为了探究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某化学兴趣小组用5%的双氧水做了如下实验:
实验序号 温度/℃ 双氧水的体积/mL 加入物质 加入物质的质量/g 产生90mL氧气所需时间/s
① 25 40 无 0 >100
② 40 40 无 0 58
③ 25 40 MnO2 0.1 28
④ 25 40 CuO 0.2 45
(1)实验④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
(2)可根据_______现象得知,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测得实验③反应过程中温度升高,但反应速率却越来越慢,你觉得原因应该是_______。
(3)仪器M的名称是_______,完成该实验最合适的装置组合是_______(填序号)。
(4)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有误的是 (填序号)。
A.实验装置中集气瓶内的空气对实验准确性无影响
B.实验③最适合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
C.该实验可准确证明CuO能作双氧水分解的催化剂
D.对比实验③④,可证明MnO2加快反应速率的效果比CuO强
14.(2023·重庆·模拟预测)化学实验是学习化学的主要途径,如图是实验室制取常见气体及检验相关性质的装置,根据图示回答问题:
(1)仪器X的名称是_______。
(2)实验室制取O2可采取下列两种方案:
方案一:2KClO32KCl+3O2↑ 方案二:2H2O22H2O+O2↑
①选用装置甲制取O2,适用于方案_______;选用装置丙收集O2时,O2应该从_______(填“a”或“b”)端通入。
②下列关于两种制取O2的方案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填序号)。
A.方案一耗能更多,方案二更清洁环保
B.两反应物中都含有氧元素是它们能用于制O2的前提
C.制取O2时,KClO3比H2O2的氧元素利用率更高
(3)用装置丁通过下列实验操作可证明CO2能与H2O发生反应:
①从d端通氮气 ②从分液漏斗加适量水
③从c端通CO2④将干燥的紫色石蕊小花放入丁装置的锥形瓶中
合理的操作顺序为④→③_______(填序号,可重复)。
15.(2023·重庆·模拟预测)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
(1)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请回答问题。
①写出标有字母仪器的名称:a_______。
②若要制取并收集一瓶干燥、纯净的二氧化碳气体,所选装置正确的连接顺序是_______(填序号);检验二氧化碳气体是否收集满的操作是_______。
(2)某同学将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后所得的混合物过滤,向一定量的滤液中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并测得溶液pH随加入溶液体积的变化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该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填化学式)。
②写出BC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1)氢元素和氧元素
(2) 湿润 H2CO3
(3) 试管口没有略向下倾斜
【详解】(1)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则说明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
(2)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则湿润的紫色石蕊纸花变红,且能使紫色纸花变红的物质是碳酸,化学式为H2CO3。
(3)碳和氧化铜在高温条件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加热固体时,为防止冷凝水倒流,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而该实验中试管口没有略向下倾斜。
2.(1)锥形瓶
(2) AD/DA
(3)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详解】(1)由图可知①是锥形瓶。
(2)实验室制取氧气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因此选择固-固加热型(高锰酸钾受热分解、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受热分解)或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是常温,采用固-液常温型(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氧气不易溶于水,收集氧气的装置是排水法,氧气密度大于空气,收集氧气的装置用向上排空气法;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是:固-液常温型(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收集二氧化碳的装置是向上排空气法(因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与水反应,密度比空气大)。因此既可用于制取氧气又可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是:固-液常温型发生装置、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装置,即:AD。
用该装置制取氧气时是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生成水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3)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a处观察到的现象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b处的现象会是蜡烛由下到上的熄灭,说明CO2的化学性质是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3.(1)长颈漏斗
(2) 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b
(3) 防止冷凝水倒流,造成试管炸裂
【详解】(1)①为长颈漏斗;
(2)实验室制取H2,使用C装置,当打开弹簧夹时,长颈漏斗内的液体在重力作用下进入试管,使试管内液面上升到多孔隔板以上,与固体试剂接触,开始反应;当关闭弹簧夹时,产生的气体无法排出,在试管上半部分聚积,使试管内部气压增大,将液体压回到长颈漏斗,使液面降到多孔塑隔板以下,使反应物相互分离,反应停止,故C装置的主要优点有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由于氢气密度比水小,氢气难溶于水,采用装置D收集H2,气体应从b导管口通入;
(3)选用装置A、E来桌制取O2,A装置为固体加热型,且试管口有棉花,即为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结束后要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后熄灭酒精灯的原因是防止冷凝水倒流,造成试管炸裂。
4.(1)锥形瓶
(2)
(3)不易溶于水
(4)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5)①
【详解】(1)图中仪器a的名称是锥形瓶,故填:锥形瓶。
(2)用A装置作为发生装置制氧气,药品选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氯酸钾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和加热条件下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填:。
(3)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即用装置E收集氧气,故填:不易溶于水。
(4)装置C中,关闭活塞,试管内气体不能排出,试管内压强变大,将液体药品压入长颈漏斗,液体与固体分离反应停止;打开活塞,试管内气体排出,压强变小,长颈漏斗内液体药品进入试管与固体接触,反应开始,所以装置C代替装置B制取二氧化碳,装置C的优点是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故填: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5)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用装置D收集二氧化碳时,则气体应从①端进入,瓶内空气从②端排出,故填:①。
5.(1) 水/H2O 刷漆(合理即可)
(2) 60 装置漏气
(3)
【详解】(1)铁生锈的条件是铁与氧气和水接触;
防止铁生锈,可以隔绝氧气和水,如刷漆;
(2)将足量的发热剂装入300 mL的集气瓶中,铁生锈消耗氧气,待完全反应后,冷却至室温,由于消耗了氧气,装置内压强减小,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进入水的体积就是消耗氧气的体积,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故理论上进入集气瓶的水的体积约为:;
若实验结果偏小,可能是装置漏气,在冷却至室温的过程中,外界空气进入,占据了一定的体积;
(3)将未使用过的暖宝宝加入硫酸铜溶液中,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6.(1) CBA 过滤 引流 搅拌、加速溶解
(2)④
【详解】(1)粗盐提纯的顺序为:溶解、过滤、蒸发,故正确的操作顺序为C、B、A;
由图可知,操作B为过滤;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操作C为溶解,溶解时,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速溶解;
(2)粗盐提纯后的精盐,通常还含有少量的氯化钙、氯化镁、硫酸镁等可溶性杂质,
步骤一、加入过量氯化钡,硫酸镁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和氯化镁,可除去硫酸根离子;
步骤二、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氯化镁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镁白色沉淀和氯化钠,可除去镁离子;
步骤三、加入过量碳酸钠溶液,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氯化钠,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白色沉淀和氯化钠,可除去氯化钙和过量的氯化钡;
步骤四、过量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可选择盐酸除去,因为氢氧化钠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碳酸钠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但加入碳酸钠应在加入氯化钡之后,才能将过量的氯化钡除去,不能选择硝酸钡溶液除去硫酸根离子,也不能选择碳酸钾溶液除去钙离子和钡离子,因为会引入新的杂质。
故选④。
7.(1)木炭在氧气不足时燃烧会生成CO气体,CO气体不能被浓氢氧化钠溶液吸收
(2)①③/③①
(3)偏小
【详解】(1)如果氧气不足,木炭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与氢氧化钠不反应,不能被浓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会导致产生误差,故选用红磷而不选用木炭。
(2)试管①中铁钉与氧气和水接触,生锈,试管③中铁钉只与氧气接触,不生锈,故实验①③说明铁生锈需要水。
(3)在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氯化钠溶液时,量取水时,仰视读数,读取数值小于实际数值,会导致量取水的体积偏大,溶液质量偏大,其他操作均正确,所溶质不变,配制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偏小。
8.(1)试管
(2) D c
(3)
【详解】(1)由图可知,仪器a为试管;
(2)若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属于固液不加热反应,并能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D,D装置可将固体置于多孔隔板上,关闭弹簧夹,通过长颈漏斗添加液体,固液接触,生成气体,装置内压强增大,将液体压入长颈漏斗中,固液分离,反应停止,打开弹簧夹,气体导出,固液接触,反应开始,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若用F装置收集该气体,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则气体应从c端通入;
(3)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9.(1)防止加热时粉末状物质进入导管,堵塞导管
(2)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说明已收集满氧气
(3)④①③②
(4)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详解】(1)试管口棉花的作用是防止加热时粉末状物质进入导管,堵塞导管;
(2)氧气具有助燃性,检验氧气收集满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说明已收集满氧气;
(3)制取氧气时按照组装仪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添加药品,开始加热,收集气体,停止加热的顺序进行,故正确的顺序是④①③②;
(4)硫在氧气中燃烧会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10.(1)玻璃棒
(2)药品和砝码的托盘放反了
(3)18.2%
(4)12.9%
【详解】(1)该图表示配制溶液全过程需用的所用仪器,称量使用托盘天平、量筒,溶解时还会用到烧杯和玻璃棒,故答案为:玻璃棒;
(2)由图示可以看出托盘天平的使用错误,药品和砝码的托盘放反了;
(3)由图示中所示数据可得,每小格所表示的质量为1mL,水的体积为81mL;再由水的密度1g/cm3,由公式m=ρV得出水的质量为81g,由托盘天平中砝码与游码的质量可知,该实验欲称药品质量为:10g+5g+3g=18g,溶液质量为:81g+18g=99g,由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得溶质质量分数为:×100%≈18.2%;
(4)实际配制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12g,取用的水的质量为81g,所配制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0%≈12.9%。
11.(1)长颈漏斗
(2) ABD
(3)③
(4)D
【详解】(1)由图可知,仪器A为长颈漏斗。
(2)双氧水制氧属于固液常温型,若加双氧水时无需拆开装置,应选长颈漏斗,故需要用到的仪器有ABD。用该装置制取O2的化学方程式为。
(3)①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应从a端通入,故错;
②氢气密度比水小,应从b端通入,故错误;
③氧气密度比水小,O2从b端通入,故正确。
故选③。
(4)浓硫酸显酸性,能与氨气反应,故不能干燥氨气,所以选D。
12.(1) A 搅拌散热 放热
(2) 由红色变为无色
【详解】(1)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浓硫酸加入水中,则烧杯A中盛放的是浓硫酸;
由于浓硫酸稀释放热,则玻璃棒的作用为搅拌散热。
(2)酚酞遇碱碱红,遇酸不变色,则氢氧化钠为碱,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向其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由于氢氧化钠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则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3.(1)
(2) ①②/②① 过氧化氢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变慢
(3) 长颈漏斗 CD/DC
(4)C
【详解】(1)实验④为过氧化氢在氧化铜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由图可知,实验①②温度不同,其它条件相同,且温度越高,产生90mL氧气所需时间较短,则说明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
实验③中温度升高,但随着反应进行,过氧化氢溶液浓度减小,则反应速率越来越慢。
(3)由图可知,仪器M为长颈漏斗;
该实验是根据产生相同体积气体所需时间,探究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则收集装置选D,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反应为固体和液体在常温下的反应,发生装置选固液常温装置,且该装置不需要控制反应速率,则发生装置选C,故装置组合为CD。
(4)A、氧气不易溶于水,则水会被压入量筒中,且排出的水的体积即为收集的氧气的体积,则实验装置中集气瓶内的空气对实验准确性无影响,该选项说法正确;
B、由表中数据可知,实验③反应速率最快,则实验③最适合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该选项说法正确;
C、催化剂能改变反应速率,但其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同,该实验只证明了CuO能改变反应速率,但没有验证其质量和化学性质是否改变,则无法准确证明CuO能作双氧水分解的催化剂,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对比实验③④的数据,二氧化锰催化时收集等体积气体时所需时间较短,则其催化效果比氧化铜强,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14.(1)试管
(2) 二 a ABC
(3)→①→②→③
【详解】(1)根据图示可知仪器X为试管;
(2)①用甲装置作为反应的发生装置时,实验药品为固体与液体的组合,且反应在常温下进行,则适合用双氧水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制氧气,故适合方案二;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丙为正放的万用瓶,则用丙装置收集氧气时氧气从a端进入,空气从b端排出;
②A、方案一中用氯酸钾受热分解制氧气实验中反应需要加热,方案二中用过氧化氢分解制氧气实验中反应在常温下进行,则方案一耗能更多,方案二更清洁环保,故选项说法正确;
B、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发生变化,则两反应物中都含有氧元素是它们能用于制O2的前提,故选项说法正确;
C、KClO3分解后氧元素完全转化到氧气中,H2O2分解后氧元素部分转化到氧气,则KClO3比H2O2的氧元素利用率更高,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BC;
(3)若用装置丁证明二氧化碳可以与水反应,则可以设计实验:将干燥的紫色石蕊小花放入瓶中,从c端通入CO2,观察到小花不变色,说明CO2不能使紫色石蕊试纸变色;然后从d端通入N2,将装置中CO2排净,从分液漏斗中加入适量的水,观察到小花不变色,则说明H2O不能使紫色石蕊试纸变色;再从c端通入CO2,观察到小花变红色,则说明CO2能与H2O发生反应产生酸性物质;结合选项实验的顺序为:④→③→①→②→③。
15.(1) 分液漏斗 BHGC 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则收集满
(2) 、
【详解】(1)①仪器a的名称是分液漏斗。
②实验室用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所以发生装置应选B,制取的二氧化碳中含有氯化氢气体和水蒸气,所以先将气体通入装置H,饱和的碳酸氢钠溶液吸收氯化氢气体,再将气体通入装置G,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以干燥二氧化碳气体,最后收集气体,因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所以用装置C收集气体,所以要制取并收集一瓶干燥、纯净的二氧化碳气体,所选装置正确的连接顺序是BHGC。
由于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不燃烧,所以用燃着的木条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操作是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则收集满。
(2)①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是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由图可知滤液呈酸性,所以滤液中含有稀盐酸和生成的氯化钙。
②AB段溶液的pH逐渐增大,说明溶液中的酸性在减弱,是因为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在B点时稀盐酸全部反应完;BC段溶液的pH=7,是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所以BC段发生反应的方程式为。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