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化学知识点模拟新题专项练习(重庆专用)-28物质的鉴别、推断与分离、提纯
一、单选题
1.(2023·重庆九龙坡·三模)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鉴别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干燥的pH试纸
B 分离锌和铜 加入过量稀硫酸,充分反应后,过滤
C 除去氯化钙溶液中的氯化氢 加过量碳酸钙,充分反应后,过滤
D 检验碳酸钠中是否含有氯化钠 加过量稀盐酸后,再加硝酸银溶液
A.A B.B C.C D.D
2.(2023·重庆沙坪坝·模拟预测)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主要实验操作
A 证明蜡烛中是否含有氧元素 将干冷的烧杯放在火焰上方,看有无水雾
B 分离KCl粉末和MnO2粉末 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C 盐酸与NaOH反应后,检验HCl是否有剩余 取样,滴加AgNO3溶液,观察有无沉淀
D 除去Ca(NO3)2溶液中混有的少量CaCl2 加入过量的Na2CO3溶液,过滤、洗涤,将所得固体溶于适量的稀硝酸
A.A B.B C.C D.D
3.(2023·重庆·模拟预测)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鉴别氯化铵和氯化钾 取样,加熟石灰研磨,闻气味
B 除去NaCl溶液中的CaCl2 加入过量的Na2CO3溶液,过滤
C 证明蜡烛中含有氢元素 点燃蜡烛,将冷而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
D 判断氢氧化钠与盐酸是否反应 往滴有酚酞的氢氯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
A.A B.B C.C D.D
4.(2023·重庆·模拟预测)下列所选药品或方法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所选药品或方法
A 转化:硬水转化成软水 日常生活中用煮沸的方法
B 除杂:氯化钙中含有少量氢氧化钙 加入过量的稀盐酸
C 检验:肥皂水的酸碱性 用玻璃棒蘸取肥皂水滴到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D 鉴别:氯化铵、氯化铜、硫酸钾三种溶液 取样品,分别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微热
A.A B.B C.C D.D
5.(2023·重庆·模拟预测)下表中除杂方法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 所含杂质 除去杂质的方法
A NaCl Na2CO3 加入过量稀硫酸
B CuO Cu 加入过量稀盐酸
C CO CO2 通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
D NaOH Ca(OH)2 加入过量碳酸钠溶液
A.A B.B C.C D.D
6.(2023·重庆沙坪坝·二模)分离、除杂、提纯和检验是化学实验的重要环节,下面设计能够达到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内容 实验设计
A 除去CO2中的CO 点燃
B 除去NaCl溶液中的MgSO4 滴加过量的氢氧化钡溶液,过滤
C 分离Fe3O4与Fe2O3 磁铁吸引
D 检验某溶液中有Cl- 取样,加硝酸银溶液
A.A B.B C.C D.D
7.(2023·重庆沙坪坝·一模)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主要实验操作
A 证明蜡烛中是否含有氧元素 将干冷的烧杯放在火焰上方,看有无水雾
B 分离KOH粉末和MnO2粉末 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C 盐酸与NaOH反应后,检验HCl是否有剩余 取样,滴加AgNO3溶染,观察有无沉淀
D 除去Ca(NO3)2溶液中混有的少量CaCl2 加入过量的Na2CO3溶液,过滤、洗涤,将所得固体溶于适量的稀硝酸
A.A B.B C.C D.D
8.(2023·重庆·模拟预测)下列实验方案。他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除去氯化钾溶液中的少量氯化铵 滴加适量氢氧化钠溶液
B 验证盐酸中的H+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将紫色石蕊溶液分别滴入蒸馏水、稀盐酸、氯化钠溶液中
C 鉴别Na2SO4、Na2CO3两种无色溶液 分别加入氯化钡溶液
D 除去氯化钾中的氯酸钾 加少量的二氧化锰,再加热
A.A B.B C.C D.D
9.(2023·重庆·模拟预测)除去下列物质中所含的少量杂质,方法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 所含杂质 除杂质的方法
A 二氧化锰 氯化钠 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B 氯化钠 碳酸钠 加入过量稀盐酸,蒸发结晶
C 氯化钙溶液 稀盐酸 加入过量氢氧化钙,过滤
D 氢氧化钠溶液 碳酸钠 加入适量的氯化钙溶液,过滤
A.A B.B C.C D.D
10.(2023·重庆·模拟预测)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除杂试剂及方法不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 杂质 除杂试剂及方法
A KCl MnO2 加水溶解、过滤、蒸发
B H2 HCl 先通入氢氧化钠溶液,再通入浓硫酸
C Cu CuO 加入过量的稀硫酸,过滤、洗涤、干燥
D CO2 CO 将气体点燃
A.A B.B C.C D.D
11.(2023·重庆·模拟预测)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所用试剂和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序号 物质 杂质 所用试剂和操作方法
A CO CO2 通过灼热的Fe2O3粉末
B Na2CO3溶液 Na2SO4 加入适量的Ba(NO3)2溶液,过滤
C Cu CuO 加入过量的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
D NaCl固体 MgCl2 加入适量KOH溶液,过滤、蒸发
A.A B.B C.C D.D
12.(2023·重庆·模拟预测)下列实验试剂或方法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试剂或方法
A 鉴别硝酸铵和氢氧化钠 取样,分别溶解在水中,比较溶液温度
B 鉴别化肥KCl和NH4Cl 取样,分别与熟石灰混合研磨,闻气味
C 除去CO2中混有的CO 点燃
D 除去稀盐酸中少量的H2SO4 加入适量的BaCl2溶液,过滤
A.A B.B C.C D.D
13.(2023·重庆沙坪坝·模拟预测)除去下列各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用方法不可行的是
选项 物质 杂质 除去杂质的方法
A CO HCl气体 先通过NaOH溶液,再通过浓硫酸
B CuO Cu 足量的炭粉,高温
C KC1固体 K2CO3固体 加入过量稀盐酸,蒸发结晶
D A12(SO4)3溶液 H2SO4溶液 加入过量Al2O3粉末,过滤
A.A B.B C.C D.D
14.(2023·重庆·模拟预测)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拟定的实验方案可行的是
A.Fe2(SO4)3溶液(CuSO4)——加入足量的铁粉,过滤
B.CO2(O2)——缓缓通过灼热的碳粉
C.NH3(H2O)——通过氢氧化钠固体
D.MnO2(KClO3)——加热固体混合物
15.(2023·重庆·模拟预测)下列区别物质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
A.用燃着的木条区别O2和N2
B.用澄清的石灰水区别CO和CO2
C.用燃烧法区别羊毛织物和棉织物
D.用酚酞溶液区别氯化钠溶液和稀硫酸
16.(2023·重庆·模拟预测)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和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 杂质(少量) 试剂 操作方法
A 氢气 水蒸气 碱石灰(火碱和生石灰的混合物) 通过碱石灰干燥
B 硝酸钾 氢氧化钾 适量稀硫酸 过滤、蒸发结晶
C 二氧化锰 氯化钠 加水溶解 过滤,蒸发结晶
D 氧化铁 铁 过量的稀硫酸 过滤、洗涤、干燥
A.A B.B C.C D.D
17.(2023·重庆彭水·统考一模)物质的检验、鉴别和除杂是重要的实验技能。下列实验方法能达到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法
A 检验一氧化碳 通入澄清石灰水、观察
B 鉴别水和双氧水 观察颜色
C 除去CO2中少量CO 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D 除去铜粉中少量碳粉 在空气中充分灼烧
A.A B.B C.C D.D
18.(2023·重庆·模拟预测)下列有关物质的鉴别或除杂的实验方案正确的是
选项 目的 物质 实验方案
A 鉴别 CuO粉末和MnO2粉末 观察粉末颜色
B 鉴别 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 分别通入紫色石蕊溶液
C 除杂 CO2中混有少量的CO 可用点燃的方法除去CO
D 除杂 MnO2中混有少量的KMnO4 加热至不再产生气体
A.A B.B C.C D.D
19.(2023·重庆九龙坡·统考模拟预测)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除去CaO中少量的CaCO3 高温煅烧
B 测定草木灰水溶液的pH 先用水湿润pH试纸,再用玻璃棒蘸取溶液滴到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读出pH值
C 鉴别固体(NH4)2SO4和K2SO4 分别取样,加熟石灰研磨,闻气味
D 分离MnO2和KCl固体混合物 加水溶解、过滤、滤渣洗涤,干燥;蒸发滤液
A.A B.B C.C D.D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A、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与干燥的pH试纸均无明显变化,所以不能用干燥的pH试纸鉴别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B、锌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铜不能与稀硫酸反应,过滤能分离出铜,但是不能分离出锌,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C、氯化氢与水形成盐酸,盐酸能与过量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再过滤除去过量的碳酸钙,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
D、加过量的稀盐酸后,碳酸钠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再加硝酸银溶液,过量的稀盐酸、生成的氯化钠均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出的,不能检验碳酸钠溶液中是否含有氯化钠,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C。
2.D
【详解】A、蜡烛燃烧消耗氧气,则将干冷的烧杯放在火焰上方,有水雾出现,只能说明蜡烛中含有氢元素,而不是氧元素,该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A错误;
B、氯化钾能溶于水,二氧化锰难溶于水,则可通过溶解、过滤、洗涤、干燥的方法得到二氧化锰,还得通过蒸发结晶的方法得到氯化钾,该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B错误;
C、盐酸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而硝酸银与氯化钠、HCl均能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则不能证明HCl是否有剩余,该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C错误;
D、碳酸钠能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能与硝酸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硝酸钠,过滤后向固体溶于适量稀硝酸中,而碳酸钙能与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钙和水,则能除去氯化钙,该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故D正确。
故选D。
3.B
【详解】A.取样,氯化铵和氯化钾加入熟石灰,氯化铵和熟石灰研磨会有刺激性气味,而氯化钾和熟石灰则无明显现象,可以鉴别,故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不符合题意;
B.氯化钙能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但由于加入的碳酸钠是过量,则最终碳酸钠有剩余是新杂质,不符合除杂要求,故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符合题意;
C.点燃蜡烛,将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烧杯内部有水雾出现,说明蜡烛中含有氢元素,故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不符合题意;
D.酚酞试液遇碱性溶液变红,遇中性溶液、酸性溶液不变色,滴有酚酞试液的氢氯化钠溶液为红色,滴入稀盐酸,红色逐渐变浅,最后变为无色,说明溶液不再是碱性,证明氢氧化钠与盐酸发生了反应,故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不符合题意,故选B。
4.B
【详解】A、对水加热煮沸时,可使水中钙、镁离子形成沉淀,能降低水的硬度,正确;
B、加入过量的稀盐酸,能除去氢氧化钙,但引入新杂质氯化氢,不符合除杂原则,错误;
C、用玻璃棒蘸取肥皂水滴到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照,可以检验出肥皂水的酸碱性,正确;
D、取样品,分别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微热,闻到刺激性气味的是氯化铵,出现蓝色沉淀的是氯化铜,没有现象的是氯酸钾,正确。
故选B。
5.C
【详解】A、加入过量稀硫酸,碳酸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二氧化碳和水,虽然除去了杂质,但是引入了新的杂质硫酸钠和硫酸,不符合题意;
B、加入过量稀盐酸,铜和稀盐酸不反应,氧化铜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除去了原物质,不符合题意;
C、通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一氧化碳和氢氧化钠不反应,可除去杂质,符合题意;
D、加入过量碳酸钠溶液,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虽然除去了杂质,但是引入了新的杂质碳酸钠,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C
【详解】A、除去CO2中的CO,CO具有可燃性,但是一氧化碳混合在二氧化碳中,难以和氧气接触,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B、除去NaCl溶液中的MgSO4,滴加过量氢氧化钡溶液,硫酸镁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镁沉淀,但是引入了新杂质氢氧化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C、分离Fe3O4与Fe2O3,用磁铁吸引,Fe3O4可以被吸引,Fe2O3不能被吸引,可以达到实验目的;
D、检验某溶液中有Cl-,取样加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稀硝酸溶液,白色沉淀不消失,说明溶液中有Cl-,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C。
7.D
【详解】A、蜡烛燃烧消耗氧气,则将干冷的烧杯放在火焰上方,有水雾出现,只能说明蜡烛中含有氢元素,而不是氧元素,该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B、氢氧化钾能溶于水,二氧化锰难溶于水,则可通过溶解、过滤、洗涤、干燥的方法得到二氧化锰,还得通过蒸发结晶的方法得到氢氧化钾,该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C、盐酸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而硝酸银与氯化钠、HCl均能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则不能证明HCl是否有剩余,该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D、碳酸钠能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能与硝酸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硝酸钠,过滤后向固体溶于适量稀硝酸中,而碳酸钙能与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钙和水,则能除去氯化钙,该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D。
8.B
【详解】A、氯化钾与氢氧化钠不反应,氯化铵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氨气和水,虽然除去了杂质,但是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钠,不符合除杂原则,故A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B、将紫色石蕊溶液分别滴入蒸馏水、稀盐酸、氯化钠溶液中,现象分别为不变色、变红色、不变色,所以可以排除水分子、氯离子的作用,可以验证盐酸中的H+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故B能达到实验目的;
C、氯化钡溶液会与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和氯化钠,氯化钡溶液会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白色沉淀和氯化钠,二者均可以产生白色沉淀,现象相同,无法鉴别,故C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D、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加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虽然除去了杂质,但是引入了新的杂质二氧化锰,不符合除杂原则,故D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B。
9.B
【详解】A、二氧化锰难溶于水,氯化钠易溶于水,故可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得到二氧化锰,不符合题意;
B、加入过量稀盐酸,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盐酸具有挥发性,故蒸发结晶可得氯化钠固体,符合题意;
C、加入过量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虽然除去了杂质,但是引入了新的杂质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微溶于水),不符合题意;
D、加入适量的氯化钙溶液,氯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过滤,除去碳酸钙,虽然除去了杂质,但是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钠,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0.D
【详解】A、氯化钾溶于水、二氧化锰不溶于水,加水溶解、过滤分离出滤液、蒸发结晶得到氯化钾,选项A正确;
B、先通入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吸收氯化氢气体,再通入浓硫酸进行干燥,得到纯净的氢气,选项B正确;
C、稀硫酸和铜不反应,稀硫酸和氧化铜生成易溶于水的硫酸铜,过滤分离出铜固体,洗涤、干燥,得到铜,选项C正确;
D、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二氧化碳中混有少量一氧化碳无法点燃,且使用点燃的方法容易引入新的杂质气体,选项D不正确。
故选D。
11.C
【详解】A、通过灼热的Fe2O3粉末,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除去了原物质,不符合题意;
B、加入适量的硝酸钡溶液,硝酸钡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和硝酸钠,硝酸钡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和硝酸钠,过滤,除去碳酸钡、硫酸钡,不但除去了杂质,也除去了原物质,不符合题意;
C、加入过量的稀盐酸,氧化铜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铜和稀盐酸不反应,过滤、洗涤、干燥可得铜,符合题意;
D、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钾溶液,氢氧化钾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氯化钾,过滤,除去氢氧化镁,虽然除去了杂质,但是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钾,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2.C
【详解】A、硝酸铵溶于水吸收热量,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热量,鉴别硝酸铵和氢氧化钠,取样,分别溶解在水中,比较溶液温度,能达到实验目的;
B、氯化铵与熟石灰混合研磨,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而氯化钾与熟石灰混合研磨,无明显现象,鉴别化肥KCl和NH4Cl,取样,分别与熟石灰混合研磨,闻气味,能达到实验目的;
C、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但一氧化碳浓度较低时不能被点燃,除去CO2中混有的CO,点燃不能除去一氧化碳气体;
D、稀硫酸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盐酸与氯化钡不反应,除去稀盐酸中少量的H2SO4,加入适量的BaCl2溶液,过滤,能达到实验目的;
答案:C。
13.B
【详解】A、CO不与NaOH溶液反应,HCl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故除杂方法正确;
B、碳粉能在高温条件下还原氧化铜,与铜不反应,不但没有除去杂质,反而除去了原物质,除杂方法错误;
C、稀盐酸与碳酸钾反应生成氯化钾、二氧化碳和水,盐酸具有挥发性,蒸发过程中能将氯化氢除去,能除去杂质且不带来新的杂质,故除杂方法正确;
D、Al2O3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铝,能除去稀硫酸且不带来杂质,故除杂方法正确;
故选B。
14.C
【分析】除杂原则把杂质除去的同时目标物要保留,而且不能引入新杂质。
【详解】A、Fe2(SO4)3溶液(CuSO4)加入足量的铁粉,过滤,硫酸铁也会和铁粉反应生成硫酸亚铁,目标物被反应掉,A选项不可行,不符合题意;
B、CO2(O2)缓缓通过灼热的碳粉,会生成一氧化碳气体,会生成新杂质,二氧化碳也会和碳粉反应,B选项不可行,不符合题意;
C、NH3(H2O)通过氢氧化钠固体,氢氧化钠固体具有吸水性,氨气不参加反应,可以除去氨气中的水,C方案可行,符合题意;
D、MnO2(KClO3)加热固体混合物,氯酸钾会生成氯化钾固体和二氧化锰继续混合在一起,无法分离,D选项不可行,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三价铁离子会和铁反应生成二价的亚铁离子。
15.D
【详解】A、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氮气使带火星的木条熄灭,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A方法正确;
B、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一氧化碳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B方法正确。
C、羊毛织物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棉织物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燃烧羊毛织物有烧焦羽毛气味,燃烧棉织物有烧纸的气味,所以可以采用燃烧法鉴别,故C方法正确;
D、稀硫酸显酸性,而氯化钠溶液显中性,都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无法鉴别,故D方法错误。
故选D。
16.A
【详解】A、碱石灰中的火碱是氢氧化钠,生石灰是氧化钙。氢氧化钠易潮解,生石灰能和水反应。可以除去氢气中混有的水蒸气。A正确;
B、氢氧化钾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钾和水。该反应中会引入新的杂质硫酸钾,不符合除杂的要求。B错误;
C、二氧化锰难溶于水,氯化钠易溶于水。加水溶解后,过滤,烘干,即可得到二氧化锰。蒸发结晶会得到溶于水的氯化钠,不符合除杂的要求。C错误;
D、稀硫酸和铁、氧化铁均能发生化学反应。对原物质造成影响,不符合除杂的要求。D错误。
故选A。
17.C
【详解】A、一氧化碳不能与石灰水反应,A实验方法不能达到目的。
B、水和双氧水均是无色液体,观察颜色无法鉴别。B实验方法不能达到目的。
C、一氧化碳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C实验方法能达到目的。
D、碳粉在空气中充分灼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但铜粉在空气中充分灼烧生成氧化铜。所以D实验方法不能达到目的。
综上所述:选择C。
18.B
【详解】A、CuO粉末和MnO2粉末均为黑色,无法通过观察粉末颜色鉴别,选项错误;
B、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和水生成碳酸,碳酸呈酸性,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一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色,现象不同,可以鉴别,选项正确;
C、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点燃,这是因为当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大量存在时,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会燃烧的,选项错误;
D、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锰酸钾,不符合除杂原则,选项错误。
故选B。
19.B
【详解】A、高温煅烧,碳酸钙会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会到空气中,只剩下氧化钙固体,故可以除去CaO中少量的CaCO3,故A能达到实验目的,不符合题意;
B、测定草木灰水溶液的pH时,不可以将pH试纸润湿,润湿会影响溶液的浓度,使其酸性或碱性减弱,测pH值时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液滴到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读出pH值即可,故B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符合题意;
C、分别取样,加熟石灰研磨,氨态氮肥与熟石灰研磨会产生刺激性气味儿气体氨气,而硫酸钾不会,故鉴别固体(NH4)2SO4和K2SO4,分别取样,加熟石灰研磨,闻气味,有刺激性气味的就是硫酸铵,故C能达到实验目的,不符合题意;
D、氯化钾溶于水,二氧化锰不溶于水,加水溶解、过滤,可得到滤渣二氧化锰和滤液氯化钾溶液,滤渣洗涤,干燥可得二氧化锰固体,蒸发滤液,可得到氯化钾固体,故D能达到实验目的,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